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中国佛教
《往生论注》,二卷(或作一卷),中国北魏释昙鸾(476~542)撰。《往生论》系公元五世纪时,印度世亲晚年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偈》二十四偈..
《安乐集》,二卷,唐道绰(562~645)撰。道绰是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一说是并州晋阳人),原来学涅槃部,并修习禅观,嗣后在他的故乡汶水..
《净土圣贤录》,九卷,清彭希涑撰。彭希涑是彭际清(1740~1796)之侄。际清乃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他自己常想荟萃以往有关修持净土者..
《法宝坛经》,唐慧能说,法海集记。现行本有四种:一、敦煌本,不分卷。原本是晚近在敦煌石室所发见的写本(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大概是五..
《宗镜录》,一百卷,五代吴越国延寿(904~975)集。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又有颂云:今人看..
《碧岩录》,十卷,是佛果圆悟禅师(1063~1135)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7)住持湖南澧州夹山灵泉禅院的时候,根据雪窦重显 (980~10..
灯录即传灯录,是禅宗历代传法机缘的记载,譬如灯火相传,展转不绝,所以叫传灯录。灯录之作,通途传说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略谓东魏静帝兴和..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宋释道原撰。本书叙述天竺佛、祖以迄中国禅宗的传承世系,记载佛祖付法因缘和著名禅师机缘语句,附辑偈、颂、诗、..
《原人论》,一称《华严原人论》,一卷,唐宗密撰。此论依《华严》的宗旨,推究人的本源。卷首有宗密的自序,总叙造论的本意及全论的大旨,..
《禅源诸诠集都序》,二卷(一作四卷),唐宗密撰,原是宗密自撰的《禅源诸诠集》的序文,后来单行。宗密初从遂州道圆传受荷泽的禅法,后就清..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是法藏晚年写的一部贤首宗的观法著作。据他说是备寻三藏教典而集成的。此观的义旨和..
《四分律行事钞》,具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唐释道宣(596~667)撰。作者为律学南山宗的创始人,本书钞集比丘依律行事的教典根..
《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南海寄归传》,四卷,唐义净撰于南海室利佛逝。义净(635~713),齐州(今山东济南地区)山庄人。出家以后,仰慕法..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代释宝唱等集。释宝唱俗姓岑,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十八岁出家为僧祐的弟子,住庄严寺学习经律。后来又从处士顾道..
《大乘义章》,隋慧远(523~592)著。原来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缺第五杂法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作者慧..
《法苑珠林》一百卷,唐释道世撰。释道世字玄恽,当时因为避免和唐太宗同名(世字),所以通用玄恽这个名字。他俗姓韩,京兆长安人。年十二,..
《翻译名义集》,七卷,宋代平江景德寺释法云(1088~1158)编。法云字天瑞,自称无机子。俗姓戈,长洲人。九岁出家,受具戒后,师事通照法师..
《翻梵语》,十卷,撰者不详。这部书是唐代从中国流传于日本。考日本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中著录有此书,未记撰者。延历寺真源《悉昙目..
《悉昙字记》,唐山阴沙门智广著。据本书前叙说,南印沙门般若菩提携带陀罗尼梵夹自南海来朝五台山,与智广相遇。智广因为诵陀罗尼,考校发..
《教乘法数》四十卷,明会稽沙门圆瀞集。释圆瀞字心源,身世不详。他早年曾在杭州天竺寺从天台宗雨翁受学,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任僧..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