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名数)约十二缘起于四谛而观,生四十八智之有漏智也。未来之老死,即是苦谛,老死之集,即集谛,老死之灭即灭谛,老死之趣灭行,即道谛。..
昙鸾,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于今山西大同的雁门(唐迦才《净土论》作并州汶水人),因家近五台山,从小就听了有关文殊..
怀海,福州长乐人,依潮阳西山慧照出家,从衡山法朗受具戒。后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经多年。他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赣县)开..
(术语)五戒之一。淫欲之邪行也。见俱舍论十六。
八祖左溪尊者玄朗(与本朝圣祖讳上下字同)字慧明。婺州东阳人。姓传氏。双林大士六世孙也。母葛氏。感异梦而有娠(唐太宗贞观十八年生)既产未..
【一切种子识】 p0007瑜伽一卷六页云:一切种子识,谓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又二卷一页云:复次一切种子识,若..
(术语)观自在菩萨之三昧也,即是普眼三昧。入此三昧时,即能于念念之中以普眼遍观,具足明了,故名普观三昧。见大日经义疏七。..
[出起信论]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诸法。盖真如门。是染净通相。通相之外。无别染净。故得总摄一切诸法。生灭门。是染净别相..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既受度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暨尊者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
(杂语)从极乐之华中出多光,从其光中出多佛而说法,其说见无量寿经。
为古代印度外道之一。此外道计执一切众生之罪福皆为大自在天所作,非人之业报所招感。自在天喜,则众生安乐;自在天瞋,则众生苦恼。人间之..
(术语)临济四喝之一。临济录曰: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编鹈羽以探水中,待鱼集一处而网之,是云探竿,以草浮水中鱼集其影,是云影草。以..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摩突罗国人。容貌端正聪慧辨才。商那初教系念。若起恶心当下黑石。生善念时当下白石。鞠多如教摄念。初黑偏多。次白..
(术语)固著于事物而不离也。大般若七十一曰: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着故,复名摩诃萨。菩提心论曰: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
(术语)分诸法为三界,系属于欲界之法,云欲界系。
克主杰,是宗喀巴的两位大弟子之一(另一是嘉曹杰),被称为宗喀巴心目中的唯一弟子,是噶登寺法座第三代。对于宗喀巴的不共教义,弘扬功劳极..
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律、论三藏教法,为全佛教之教说,故称一大藏教。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历代祖..
(职位)于法华会维摩会等,为论义之时,定论题之人曰探题,又云题者,是最重之职,统领论场者,此人在高座判断问答之是非时谓之精义者。..
谓现法中。贪瞋癡等。一切烦恼。皆已永断名阿罗汉果言。
信行,是我国隋代倡导三阶教(佛教一个支派)的一位大德。俗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人。十七岁时,出家于相州(今安阳)法藏寺。受戒后,博涉经..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