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明佛性,一尘不染是禅心。
词典列表
众生烦恼,以所住地分之,有四住地,略称四住,即三界见思之烦恼也。一、见一切住地 三界一切之见惑。二、欲爱住地 欲界一切之思惑。三、色..
一切众生,内外心境根尘,可以十八界括之。十八界者,谓合六根、六尘、六识以言,谓之十八界。界者各成界限也。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
十二处者,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十二处也。亦名十二入。即合六根六尘以言,谓之十二处。处者方所也,所依之义..
六入之义,前条已叙,兹总明之。六根或六尘,皆谓六入。但分别言,六根为内六入,六尘为外六入也。..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蕴。蕴者旧译作阴,又作众。阴者积集之义,..
名色者,五蕴之总名。受想行识之四蕴曰名,色之一蕴曰色。受等之四蕴,皆为心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仅可知其名,故谓之名。色之一蕴,为极微..
一切诸法,可以七十五法括之。立七十五法者,以一切诸法,不外有为无为二种。有为法者,略分四种:一者色法,二者心法,三者心所法,四者不..
蕴等三科开合不同,实乃相摄。一、五蕴中色蕴之五根五境,即十二处中之十处,十八界中之十界。二、五蕴中受想行三蕴,及色蕴中之无表色,与..
一切诸法,心为之王。心有多名,义异体一,故宜得解,如心、意、识三者是也。一、心 心之义云何,如论中言,集起故名心。二、意 意之义云何..
一切心法,分别有三种性,谓善性、恶性、无记性。一、善性 与一切善法相应曰善性。二、恶性 与一切恶法相应曰恶性。三、无记性 不记善,不..
缘者由藉之义。谓依他而所藉者,起者生起之义。缘起者,有事之起始,及事物之待缘而起二义。一切有为法等,皆从缘而起,故曰缘起。此起与生..
一切有为,即是生灭。法若生灭,应是有为。与此相违,是无为法。是故知一切法相,应知生灭。生灭之相,所谓四相。前文已说,兹再叙之。一、..
一切有为,即是生灭。然能见生者,方能知灭。是故欲知生灭,尤应知生。一切生相,生所生时,不离因缘和合。何法说为因缘?即六因四缘,说为..
六因者,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一、能作因 一切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
读体,号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世称见月律师。俗姓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生于云南楚雄。崇祯元年(1628)伯父去世,他信了道教..
彭际清,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他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一个典型的士族家庭。父祖都以..
杨文会,号仁山,安徽石埭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自幼读书,但不喜科举业。当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革命军进攻安徽,他随着家人辗..
敬安,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僧。清咸丰元年(1851)生于湖南湘潭县,俗姓黄,世居湘潭石潭村,以农为业。幼时父母先..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的。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
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等..

赞助支持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地藏孝亲网 u29.net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51986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