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镜录卷第九十七 内容: 宗镜录卷第九十七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佛教已明。 须陈祖意。 达佛乘者。 皆与了义相应。 如法华经云。 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 皆是佛法。 无不真实。 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第一毗婆尸佛偈云。 身从无相中受生。 由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第二尸弃佛偈云。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第三毗舍浮佛偈云。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第四拘留孙佛偈云。 见身无实是佛见。 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第五拘那舍牟尼佛偈云。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惧于生死。 第六迦叶佛偈云。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第七释迦牟尼佛偈云。 幻化无因亦无生。 皆即自然见如是。 诸法无非自化生。 幻化无生无所畏。 复告摩诃迦叶。 吾有清净法眼。 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正法。 付嘱于汝。 无令断绝。 听吾偈曰。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西天第一祖摩诃迦叶传法偈云。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第二祖阿难传法偈云。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第三祖商那和修传法偈云。 非法亦非心。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第四祖优波毱多尊者传法偈云。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第五祖提多迦。 亦名香众。 初投优波毱多出家。 尊者问曰。 为心出家耶。 身出家耶。 香众曰。 我来出家。 非为身心而求利益。 尊者曰。 不为身心。 复谁出家。 香众曰。 夫出家者无我之故。 无我之故即心不生灭。 心不生灭。 即是常。 既是常故。 佛亦常。 心无形相。 其体亦尔。 尊者曰。 汝当大悟。 心自明朗。 依佛法中。 度恒沙众。 付法偈云。 通达本法心。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得无法。 第六祖弥遮迦付法偈云。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第七祖婆须蜜付法偈云。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第八祖佛陀难提付法偈云。 虚空无内外。 心法亦如是。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问佛陀难提尊者偈云。 父母非我亲。 谁为最亲者。 诸佛非我道。 谁为最道者。 偈答云。 汝言与心亲。 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 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与汝不相似。 欲识汝本心。 非合亦非难。 因兹悟道。 付法偈云。 真理本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第十祖脇尊者传法偈云。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实法。 无行亦无止。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 时脇尊者。 于一树下。 以手指树下地告大众曰。 此地若变为金色。 当有圣者而入此会。 言当未久。 须臾之顷。 以为金色。 尊者举手。 而见一人当会前立。 尊者曰。 汝从何来。 夜奢曰。 我心非往。 尊者曰。 何处所住。 夜奢曰。 我心非止。 尊者曰。 汝不定耶。 夜奢曰。 诸佛亦然。 尊者曰。 汝非诸佛。 夜奢曰。 诸佛亦非。 尔时夜奢说偈赞曰。 师坐金色地。 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又传法偈云。 迷悟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第十二祖马鸣。 尊者传法偈云。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弃。 第十三祖毗罗尊者传法偈云。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行化到南印土。 彼国人多修福业。 不会佛理。 唯行小辩。 不具大智。 及问佛性。 而云。 布施。 我求福业。 非解佛性。 汝会佛性。 为我说之。 师曰。 汝欲学道。 先除我慢。 生恭敬心方得佛性。 众曰。 佛性大小。 师曰。 非汝所知。 非说大小。 若说大小。 即是大小。 非佛性也。 彼众曰。 我欲弃小辩归于大海。 龙树即为说法。 对大众而现异相。 身如月轮。 当于座上。 唯闻说法。 不覩其形。 彼众有一长者。 名曰提婆。 谓诸众曰。 识此瑞不。 彼众曰。 非其大圣。 谁能识也。 尔时提婆。 心根宿净。 亦见其相。 默然契会。 乃告众曰。 师现佛性之义。 非师身者。 无相三昧。 形如满月。 佛性之义也。 语未讫。 师即现本身。 座上说偈曰。 身现满月相。 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其形。 用辩非声色。 又传法偈云。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 无瞋亦无喜。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传法偈云。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于法实无证。 无终亦无始。 第十六祖罗睺罗尊者传法偈云。 于法实无证。 不取亦不离。 法非有无相。 内外云何起。 第十七祖僧迦难提尊者传法偈云。 心地本无生。 因种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华果亦复尔。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 初第十七祖僧迦难提。 因至其舍。 忽见一子。 手执铜镜而至师所。 尊者曰。 子几岁耶。 子曰。 我当百岁。 是时尊者见答百岁。 覆问曰。 汝当无知。 看甚幼小。 答吾百岁。 非其理也。 子曰。 我不会理。 正当百岁。 尊者曰。 子善机耶。 子曰。 佛偈云。 若人生百岁。 不会诸佛机。 未若生一日。 而得决了之。 时尊者敬之深知是圣。 又徵问曰。 汝执此镜。 意况如何。 尔时童子。 以偈答曰。 诸佛大圆镜。 内外无瑕翳。 两人同得见。 心眼俱相似。 父母见子奇异。 遂舍出家。 尊者即领游化。 至一古寺。 而为受戒。 名曰伽耶舍多。 于彼殿上。 有铜铃被风摇响。 尊者问曰。 彼风鸣耶。 彼铃鸣耶。 彼铜鸣耶。 子曰。 我心鸣耳。 非风铜铃。 尊者曰。 非风铜铃我心谁耳。 子曰。 二俱寂静。 非三昧耶。 尊者曰。 善哉真比丘。 善会诸佛理。 善说诸法要。 善识真实义。 又告曰。 我今将此法眼藏。 付嘱于汝。 汝受吾偈。 当行化之。 偈曰。 心地本无生。 因种从缘起。 缘种不相妨。 华果亦复尔。 伽耶舍多。 后付鸠摩罗多传法偈曰。 有种有心地。 因缘能发萌。 于缘不相碍。 当生生不生。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传法偈云。 性上本无生。 为对求人说。 于法既无得。 何怀决不决。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法偈云。 言下合无生。 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达事理竟。 第二十一婆修槃头尊者传法偈云。 泡幻同无碍。 如何不了悟。 达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 第二十二祖摩挐罗付鹤勒尊者。 传法偈后。 即从座起。 踊身虚空。 作十八变讫。 却归本座。 以手指地。 化为一泉。 而说偈言。 心地清净泉。 龙润于一切。 从地而涌出。 遍满十方济。 又传法偈云。 心逐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 无喜亦无忧。 第二十三祖鹤勒尊者付法已竟。 即从座起。 踊身虚空。 作十八变已。 却归本座。 寂然灭度。 尔时大众。 欲分舍利。 各自起塔。 临阇维讫。 欲分舍利。 尔时尊者。 现身说偈。 一法一切法。 一切一法摄。 吾身非有无。 何分一切塔。 又传法偈云。 认得心性时。 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所得。 得时不说知。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法偈云。 正说知见时。 知见俱是心。 当心即知见。 知见即于今。 第二十五祖婆舍多尊者传法偈云。 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非是。 我今悟真性。 无道亦无理。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传法偈云。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方便呼为智。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传法偈云。 心地生诸种。 因事复因理。 果满菩提圆。 华开世界起。 西天波罗提尊者。 化异见王。 现神通力。 乘云至王殿前。 尔时大王。 问乘云者曰。 汝为是邪。 汝为是正。 波罗提尊者答曰。 我非邪正。 而来正邪。 大王。 若正。 我无邪正。 王又问曰。 何者是佛。 波罗提曰。 见性是佛。 王曰。 师见性不。 波罗提曰。 我见佛性。 王曰。 性在何处。 波罗提曰。 性在作用。 王曰。 是何作用。 今不覩见。 波罗提曰。 今现作用。 王自不识。 王曰。 师既所见云有作用。 当于我处而有之不。 波罗提曰。 王若作用。 现前总是。 王若不用。 体亦难见。 王曰。 若当用之。 几处出现。 师曰。 若出用时。 当有其八。 卓立云端。 以偈告曰。 在胎曰身。 处世名人。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鼻辩气。 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 在脚运奔。 遍现俱该法界。 收摄不出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 不识者唤作精魂。 此土初祖菩提达磨多罗。 南天竺国王第三之子。 常好理论。 心念众生。 而不识佛。 又自叹曰。 世有形法。 而易了之。 唯佛心法。 难有会者。 尔时般若多罗尊者。 至于其国。 王赐一宝珠。 其珠光明。 璨然殊妙。 尊者见已。 用珠试曰。 此宝珠者。 有大光明。 能照于物。 更有好珠。 能胜此不。 菩提多罗曰。 此是世宝。 未得为上。 于诸光中。 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 未得为上。 于诸明中。 心明第一其此珠者。 所有光明。 不能自照。 要假智光。 智辩于此。 既辩此已。 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 即明其宝。 若明其宝。 宝不自宝。 若辩其珠。 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 要假智珠而辩世珠。 宝不自宝者。 要假法宝以明俗宝。 然则师有其道。 其宝既现。 众生有道。 心宝亦然。 尊者异之。 因出家悟道。 遂行化此土。 宝志识是传佛心印观音圣人。 师述安心法门云。 迷时人逐法。 解时法逐人。 解则识摄色。 迷则色摄识。 但有心分别计校自心现量者。 悉皆是梦。 若识心寂灭无一动念处。 是名正觉。 问。 云何自心现。 答。 见一切法有。 有自不有。 自心计作有。 见一切法无。 无自不无。 自心计作无。 乃至一切法亦如是。 并是自心计作有。 自心计作无。 又若人造一切罪。 自见己之法王。 即得解脱。 若从事上得解者。 气力壮。 从事中见法者。 即处处不失念。 从文字解者。 气力弱。 即事即法者。 深从汝种种运为。 跳踉颠蹶。 悉不出法界。 亦不入法界。 若以界入界。 即是痴人。 凡有所施为。 终不出法界心。 何以故。 心体是法界故。 问。 世间人种种学问。 云何不得道。 答。 由见己故。 不得道。 己者我也。 至人逢苦不忧。 遇乐不喜。 由不见己故。 所以不知苦乐者。 由亡己故。 得至虚无。 己自尚亡。 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 诸法既空。 阿谁修道。 答。 有阿谁。 须修道。 若无阿谁。 即不须修道。 阿谁者。 亦我也。 若无我者。 逢物不生是非。 是者我自是。 而物非是也。 非者我自非。 而物非非也。 即心无心。 是为通达佛道。 即物不起见。 名为达道。 逢物直达知其本原。 此人慧眼开。 智者任物不任己。 即无取舍违顺。 愚者任己不任物。 即有取舍违顺。 不见一物。 名为见道。 不行一物。 名为行道。 即一切处无。 处即是法处。 即作处无作处。 无作法。 即见佛。 若见相时。 则一切处见鬼。 取相故堕地狱。 观法故得解脱。 若见忆想分别。 即受镬汤炉炭等事。 现见生死相。 若见法界性。 即涅槃性。 无忆想分别。 即是法界性。 心非色。 故非有。 用而不废。 故非无。 又用而常空。 故非有。 空而常用。 故非无。 传法偈云。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第二祖可大师云。 凡夫谓古异今。 谓今异古。 复离四大。 更有法身。 解时。 即今五阴心。 是圆净涅槃。 此心具足万行。 正称大宗。 传法偈云。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能生。 第三祖璨大师传法偈云。 华种虽因地。 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 华种尽无生。 第四祖道信大师云。 夫欲识心定者。 正坐时知坐是心。 知有妄起是心。 知无妄起是心。 知无内外是心。 理尽归心。 心既清净。 净即本性。 内外唯一心。 是智慧相。 明了无动心。 名自性定。 又示融大师云。 百千妙门。 同归方寸。 恒沙功德。 总在心原。 一切定门。 一切慧门。 一切行门。 悉皆具足。 神通妙用。 并在汝心。 传法偈云。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 当生生不生。 第五祖弘忍大师云。 欲知法要。 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 唯有一乘法。 一承者。 一心是。 但守一心。 即心真如门。 一切法行。 不出自心。 唯心自知。 心无形色。 诸祖只是以心传心。 达者印可。 更无别法。 又云。 一切由心。 邪正在己。 不思一物。 即是本心。 唯智能知。 更无别行。 传法偈云。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第六祖慧能大师云。 汝等诸人。 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心外更无一法而能建立。 皆是自心生万种法。 经云。 心生种种法生。 其法无二其心亦然。 其道清净。 无有诸相。 汝莫观净。 及空其心。 此心无一无可取舍。 行住坐卧。 皆一直心。 即是净土。 依吾语者。 决定菩提。 传法偈云。 心地舍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让大师云。 一切万法。 皆从心生。 若达心地。 所作无碍。 汝今此心。 即是佛故。 达磨西来。 唯传一心之法。 三界唯心。 森罗及万像。 一法之所印。 凡所见色。 皆是自心。 心不自心。 因色故心。 汝可随时。 即事即理。 都无所碍。 菩提道果。 亦复如是。 从心所生。 即名为色。 知色空故。 生即不生。 马大师问曰。 如何用意合禅定无相三昧。 师曰。 汝若学心地法门。 犹如下种。 我说法要。 譬如天泽。 汝缘合故。 当见于道。 马大师又问曰。 和尚云。 见道。 道非色故。 云何能覩。 师曰。 心地法眼。 能见于道。 无相三昧。 亦复然矣。 马大师曰。 有成坏不。 师曰。 若契此道。 无始无终。 不成不坏。 不聚不散。 不长不短。 不静不乱。 不急不缓。 若如是解当名为道。 汝受吾教。 听吾偈言。 心地含诸种。 遇泽悉皆萠。 三昧华无相。 何坏复何成。 吉州思和尚云。 即今语言。 即是汝心。 此心是佛。 是实相法身佛。 经云。 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随世界应处立名。 如随色摩尼珠。 触青即青。 触黄即黄。 宝本色。 如指不自触。 刀不自割。 镜不自照。 随像所现之处。 各各不同。 得名优劣不同。 此心与虚空齐寿。 若入三昧门。 无不是三昧。 若入无相门。 总是无相。 随立之处。 尽得宗门。 语言啼笑。 屈伸俯仰。 各从性海所发。 故得宗名。 相好之佛。 是因果佛。 即实相佛家用。 经云。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皆从心想生。 亦云。 法性家焰。 又云。 法性功勳。 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 诸念若生。 随念得果。 应物而现。 谓之如来。 随应而去。 故无所求一切时中。 更无一法可得。 自是得法。 不以得更得。 是以法不知法。 法不闻法。 平等即佛。 佛即平等。 不以平等更行平等。 故云独一无伴。 迷时迷于悟。 悟时悟于迷。 迷还自迷。 悟还自悟。 无有一法不从心生。 无有一法不从心灭。 是以迷悟总在一心。 故云一尘含法界。 非心非佛者。 真为本性过诸数量。 非圣无辩。 辩所不能言。 无佛可作。 无道可修。 经云。 若知如来常不说法。 是名具足多闻。 即见自心具足多闻。 故草木有佛性者。 皆是一心。 饭食作佛事。 衣服作佛事。 故。 嵩山安和尚。 昔让和尚与坦然禅师。 在荆州玉泉听律。 二人共相谓言。 我闻禅宗。 最上佛乘。 何必局此小宗。 而失大理。 遂乃云游。 博问先知。 至嵩山宗和尚处。 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旨。 师云。 何不问自。 家意旨。 问他别人意旨。 作什麽。 问。 如何是坦然意旨。 师云。 汝须密作用。 问。 如何是密作用。 伏请指示。 师举视之。 二人当时大悟。 崛多三藏。 师因行至太原。 定襄县。 历村。 见秀大师弟子。 结草为庵。 独坐。 观心。 师问。 作什麽。 对云。 看静。 师曰。 看者何人。 静者何物。 其僧无对。 问。 此理如何。 乞师指示。 师曰。 何不自看。 何不自静。 师见根性迟回。 乃曰。 汝师是谁。 对云。 秀和尚。 师曰。 汝师只教此法。 为当别有意旨。 云。 只教某看静。 师曰。 西天下劣外道所习之法。 此土以为禅宗。 也。 大误人。 其僧问三藏。 师是谁。 师曰。 六祖。 又云。 正法难闻。 汝何不往彼中。 其僧闻师示训。 便往曹谿。 礼见六祖具陈上事。 祖曰。 诚如崛多所言。 汝何不自看。 何不自静。 教谁静汝。 言下大悟。 智策和尚。 游行北地。 遇见五祖下智隍禅师。 二十年修定。 师问。 在此间作什麽。 隍云。 入定。 师云。 入定者。 为有心入也。 为无心入也。 若有心入者。 即一切有情悉皆有心。 亦合得定。 若言无心入者。 一切无情。 亦合得定。 隍曰。 吾正入定之时。 不见有有无之心。 师曰。 若不见有有无之心。 即是常定。 不应更有出入。 隍无对。 却问。 汝师是谁。 云六祖。 问。 汝师以何法为禅定。 师曰。 妙湛圆寂。 体用如如。 五阴本空。 六尘非有。 不出不入。 不定不乱。 禅性无住。 离住禅寂。 禅性无生。 离生禅想。 心如虚空。 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此说。 未息疑心。 遂振锡南行。 直往曹谿礼见六祖。 祖乃亦如上说。 隍于言下大悟。 南岳思大和尚云。 若言学者。 先须通心。 心若得通。 一切法一时尽通。 闻说净不生净念。 即是本自净。 闻说空。 不取空。 譬如鸟飞于空。 若住于空。 必有堕落之患。 无住。 是本自性体寂。 而生其心。 是照用。 即寂是自性定。 即照是自性慧。 即定是慧体。 即慧是定用。 离定无别慧。 离慧无别定。 即定之时即是慧。 即慧之时即是定。 即定之时无有定。 即慧之时无有慧。 何以故。 性自如故。 如灯光虽有二名。 其体不别。 即灯是光。 即光是灯。 离灯无别光。 离光无别灯。 即灯是光体。 即光是灯用。 即定慧双修。 不相去离。 牛头融大师绝观论问云。 何者是心。 答。 六根所观。 并悉是心。 问。 心若为。 答。 心寂灭。 问。 何者为体。 答。 心为体。 问。 何者为宗。 答。 心为宗。 问。 何者为本。 答。 心为本。 问。 若为是定慧双游。 云。 心性寂灭为定。 常解寂灭为慧。 问。 何者是智。 云境起解是智。 何者是境。 云。 自身心性为境。 问。 何者是舒。 云。 照用为舒。 何者为卷。 云。 心寂灭。 无去来为卷。 舒则弥游法界。 卷则定迹难寻。 问。 何者是法界。 云。 边表不可得。 名为法界。 法照禅师云。 经云。 三阿僧祇百千名号。 皆是如来异名。 即真心之别称也。 又经云。 万法不出一心。 此义是也。 夫缚从心缚。 解从心解。 缚解从心。 不关余事。 出要之术。 唯有观心。 乃至若举一心门。 一切唯一心。 若一法非心。 则是心外有。 谁能在心外。 别制一条者。 梵禅师云。 若知一切法皆是法。 即得解脱。 眼是法。 色是法。 经云。 不见法。 还与法作系缚。 亦不见法。 还与法作解脱。 藏禅师云。 于一切法无所得者。 即心是道。 眼不得一切色。 耳不得一切声。 缘禅师云。 譬如家中有大石。 寻常坐卧。 或作佛像。 心作佛解。 畏罪不敢坐。 皆是意识笔头画作。 自忙自怕。 石中实无罪福。 安禅师云。 直心是道。 何以故。 直念直用。 更不观空。 亦不求方便。 经云。 直视不见。 直念不思。 直受不行。 直说不烦。 觉禅师云。 若悟心无所属。 即得道迹。 眼见一切色。 眼不属一切色。 是自性解脱。 经云。 一切法不相属故。 心与一切法。 各不相知。 圆寂尼云。 一切法唯心无对。 即自性解脱。 经云。 一切法不与眼作对。 何以故。 法不见法。 法不知法。 尧禅师云。 了心识性。 自体恒真。 所缘念处。 无非佛法。 朗禅师云。 凡有所见。 皆自心现。 道似何物。 而欲修之。 烦恼似何物。 而欲断之。 稠禅师云。 一切外缘。 名无定相。 是非生灭。 一由自心。 若自心不心。 谁嫌是非。 能所俱无。 即诸相恒寂。 慧慈禅师云。 夫法性者。 大道也。 法是法身。 性是觉性。 即众生自然性也。 是以金刚般若。 如大火聚。 三昧焰焰诸累莫入。 故称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 慧满禅师云。 诸佛说心。 令知心相是虚妄法。 今乃重加心相。 深违佛意。 又增论议。 殊乖大理。 常齎四卷楞伽经。 以为心要。 随说随行。 宗镜录卷第九十七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4: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