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镜录卷第九十八 内容: 宗镜录卷第九十八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志公和尚偈云。 顿悟心原开宝藏。 隐显灵踪现真相。 独行独坐常巍巍。 百亿化身无数量。 纵令畐塞满虚空。 看时不见微尘相。 可笑物空无比况。 口吐明珠光晃晃。 寻常见说不思议。 一语标宗言下当。 庞居士颂云。 万法从心起。 心生万法生。 生生不了有。 来去枉虚行。 寄语修道人。 空生有不生。 如能达此理。 不动出深坑。 寒山子诗云。 男儿大丈夫。 作事莫莽屎。 径直铁石心。 直取菩提路。 邪道不用行。 行之必辛苦。 不要求佛果。 识取心王主。 懒瓒和尚歌云。 莫谩求真佛。 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 何曾受熏练。 心是无事心。 面是孃生面。 劫石可移动。 箇中无改变。 又云。 吾有一言。 绝虑忘缘。 巧说不得。 只用心传。 更有一语。 无过直与。 细于毫末。 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 不劳机杼。 腾腾和尚歌云。 修道道无可修。 问法法无可问。 迷人不悟非空。 达者本无逆顺。 八万四千法门。 至理不过方寸。 烦恼正是菩提。 净华生于泥粪。 识取自家城邑。 莫谩游他州郡。 高僧释法喜。 临迁化时告众云。 三界虚妄。 但是一心。 端坐而卒。 高僧释灵润云。 舍外尘邪执。 得意言分别。 舍唯识想。 得真法界。 前观无相。 舍外尘相。 后观无生。 舍唯识想。 又常与法侣登山游观。 野火四合。 众并奔散。 唯润安行。 如常顾陟。 语诸属曰。 心外无火。 火实自心。 谓火可逃。 无由免火。 及火至润。 潜然自敛。 高僧释法空。 入台山幽居。 每有清声召曰。 空禅。 如是非一。 自后法空。 知是自心境界。 以法遣之。 遂乃安静。 初以禅修。 终为对碍。 遂学大乘离相。 从所学者。 并以此诲之。 以法为亲。 以法为侣。 高僧释靖迈。 临终云。 心非道外。 行在言前。 言毕坐蜕。 高僧释通达。 因以木打块。 块破形消。 既覩斯变。 廓然大悟心迹。 高僧释转明。 凡有所谘学者。 常以平等唯心一法。 志而奉之。 高僧释道英。 入水卧雪。 而无寒苦。 如是随事以法对之。 纵任自在。 不以为难。 良由唯识之旨。 洞晓心腑。 外事之质。 岂得碍乎。 当讲起信。 至心真如门。 奄然入定。 高僧释道世云。 勤勇忏悔者。 虽知依理。 须知心妄动。 远离前境。 经云。 譬如[叠*毛]花千斤。 不如真金一两。 喻能观心强。 即灭罪强。 伏陀禅师云。 籍教明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凡圣一路。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为理入。 高僧释智通云。 若夫寻近大乘。 修正观者。 察微尘之本际。 许一念之初原。 便可荆棘播无常之音。 枭獍说甚深之法。 十方净土。 未必过此矣。 高僧释昙遂。 每言。 三界虚妄。 但是一心。 追求外境。 未悟难息。 高僧解脱和尚。 依华严作佛光观。 于清宵月夜。 光中。 忽见化佛。 说偈云。 诸佛秘密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人开明此法门。 一切诸佛皆随喜。 解脱和尚乃礼拜问云。 此法门如何开示于人。 化佛遂隐身不现。 空中偈答云。 方便智为灯。 照见心境界。 欲知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太原和尚云。 夫欲发心入道。 先须识自本心。 若不识自本心。 如狗逐块。 非师子王也。 善知识。 直指心者。 即今语言是汝心。 举动施为。 更是阿谁。 除此之外。 更无别心。 若言更别有者。 即如演若觅头。 经云。 信心清净。 即生实相。 又经云。 无依是佛母。 佛从无处生。 天皇和尚云。 只今身心即是性。 身心不可得。 即三界不可得。 乃至有性无性。 总不可得。 无佛无众生。 无师无弟子。 心空。 三界一切总空。 以要言之。 三界内外。 下至蝼蚁蠢动之者。 悉在一尘中。 彼此咸等。 一一皆如。 是。 各各不相妨。 一切法门。 千般万种。 只明见性。 更无余事。 兴善和尚云。 从上已来。 祖佛相传一心之法。 以心印心。 不传余法。 初祖指一言以直说。 譬如龙吐水至津。 津满至河。 乃至大海。 龙是水之源。 以知如今已后。 学人。 相传一心之法。 皆是简要说。 而唤心时。 不得别觅佛。 当佛时。 不得更求心。 是以若人信自心是佛。 此人所有言说。 当能转法轮。 若人不信自心是佛。 此人所有言说。 皆是谤方等大乘。 所以经云。 性外得菩提。 譬如压砂求油。 不是油正因。 顒禅师有问。 涅槃明。 众生即佛性。 佛性即众生。 但以时异。 有净不净。 未审非情亦是众生不。 答。 经云。 文殊问金色女。 汝身有五阴。 十二入十八界不。 女言。 如我身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 梵网经云。 一切地水。 是我先身。 一切火风。 是我本体。 又依正二身。 互相依立。 华严经云。 一切法无相。 是则佛真体。 经明。 若计灵智之心是常。 色是败坏无常者。 则外道断常之见。 华严明。 众生界即佛界。 佛界即法界。 法界之外。 更无别法。 乃至万法虽异。 其体常同。 若不迷于所同。 体用。 常无有二。 无二之旨。 盖出世之要津。 一念相应。 不隔凡成圣矣。 卧轮禅师云。 详其心性。 湛若虚空。 本来不生。 是亦不灭。 何须收捺。 但觉心起。 即须向内反照心原。 无有根本。 即无生处。 无生处故。 心即寂静。 无相无为。 南泉和尚云。 然灯佛道了也。 若心想所思。 出生诸法。 虚假合集。 彼皆不实。 何以故。 心尚无有。 何所出生。 若取诸法。 犹如分别虚空。 如人取声。 安置箧中。 亦如吹网。 欲令气满。 又云。 如今但会一如之理。 直下修行。 又云。 但会无量劫来性不变。 即是修行。 汾州无业和尚。 初问马祖。 三乘至理。 粗亦研穷。 常闻禅师即心是佛。 实未能了。 伏愿指示。 马祖曰。 即汝不了底心即是。 更无别物。 不了时是迷。 了时是悟。 亦犹手作拳。 拳作手也。 师又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祖曰。 大德正闹在。 且去。 别时来。 一足始跨门限。 祖云。 大德。 便却回头。 祖云。 是什麽。 遂豁然大悟。 示徒云。 祖师来此土。 观其众生。 有大乘根性。 唯传心印。 印汝诸人迷情。 得之者。 即不论凡之与圣。 愚之与智。 多虚不如少实。 大丈夫儿。 不如直下休歇去好。 顿息万缘。 截生死流逈出常格。 灵光独照。 物类不拘。 巍巍堂堂。 三界独步。 何必身长丈六紫磨金辉。 项佩圆光。 舌相长广。 若以色见我。 是人行邪道。 设有眷属庄严。 不求而自至。 山河大地。 不碍眼光。 一闻千悟。 获大总持。 又临终告众云。 汝等见闻智觉之性。 与虚空齐寿。 犹如金刚。 不可破坏。 一切诸法。 如影如响。 无有实者。 经云。 唯此一事实。 余二即非真。 言讫。 奄然而化。 真觉大师云。 夫心性灵通。 动静之原莫二。 真如绝虑。 缘计之念非殊。 惑见纷驰。 穷之则唯一寂。 灵原不状。 鉴之则。 乃千差。 千差不同。 法眼之名自立。 一寂非异。 慧眼之号斯存。 理量双消。 佛眼之功圆着。 是以三谛一境。 法身之理恒清。 三智一心。 般若之明常照。 境智冥合。 解脱之应。 随机。 非纵非横。 圆伊之道玄会。 故知三德妙性。 宛尔无乖。 一心。 深广难思。 何出要而非路。 是以即心为道者。 可谓寻流而得源矣。 神秀和尚云。 一切非情。 以是心等现故。 染净随心。 有转变故。 无有余性。 要依缘故。 谓缘生之法。 皆无自性。 空有不俱。 即有情正有时。 非情必空故。 他即自故。 何以故。 他无性。 以自作故。 即有情修证。 是非情修证也。 经云。 其身周普。 等真法界。 既等法界。 非情门空。 全是佛故。 又非情正有时。 有情必空故。 自即他故。 何以故。 自无性。 以他作故。 即非情无修无证。 是有情无修无证也。 善财观楼阁时。 遍周法界。 有情门空。 全一阁故。 经云。 众生不违一切刹。 刹不违一切众生。 虽云有无同时。 分相斯在矣。 隋朝命大师融心论云。 圆机对教。 无教不圆。 理心涉事。 无事非理。 无事非理。 何乱而不。 定无乱不定。 则定乱两亡。 无事非理。 故事理双绝。 乃至虽离二边。 非有边而可离。 言亡四句。 实无句而可亡。 此处幽玄。 融心可会。 若以心融心。 非融心矣。 心常如实。 何所融也。 实不立心。 说融心矣。 智达禅师心境颂云。 境立心便有。 心无境不生。 若将心系境。 心境两俱盲。 境心各自住。 心境性恒清。 悟境心无起。 迷心境共行。 若迷心作境。 心境乱纵横。 悟境心元净。 知心境本清。 知心无境性。 了境心无形。 境虚心寂寂。 心照境冷冷。 甘泉和尚云。 夫欲发心入道。 先须识自本心。 心者。 万法众生之本。 三世诸佛祖。 十二部经之宗。 虽即观之。 不见其形。 应用自在。 所作无碍。 洞达分明。 了了无异。 若未识者。 以信为先。 信者信何物。 信心是佛。 无始无明。 轮回生死。 四生六道。 受种种形。 只为不敢认自心是佛。 若能识自心。 心外更无别佛。 佛外无别心。 乃至举动施为。 更是阿谁。 除此心外。 更无别心。 若言别更有者。 汝即是演若达多。 将头觅头。 亦复如是。 千经万论。 只缘不识自心。 若了自心本来是佛者。 一切唯假名。 况复诸三有。 则明镜可以鉴容。 大乘可以印心。 又云。 求经觅佛。 不如将理勘心。 若勘得自心。 本自清净。 不须磨莹。 本自有之。 不因经得。 何乃得知。 经云。 修多罗教。 如标月指。 若复见月。 了知所标。 若能如是解者。 一念相应。 即名为佛。 普岸大师云。 大道虚旷。 唯一真心。 善恶勿思。 神清物表。 更复何忧。 沩山和尚云。 内外诸法。 尽知不实。 从心化生。 悉是假名。 任他法性周流。 莫断莫绝。 临济和尚云。 如今诸人。 与古圣何别。 尔且欠少什麽。 六道神光。 未曾间歇。 若能如是。 秖是箇一生无事人。 欲得与祖佛不别。 但莫向外驰求。 尔一念清净光。 是尔屋里法身佛。 尔一念无分别光。 是尔屋里报身佛。 尔一念差别光。 是尔屋里化身佛。 此三种身。 即是今日目前听法底人。 此三种是名言。 明知是光影。 大德。 且要识取弄光影底人。 是诸佛本源。 是一切道流归舍处。 尔四大六根。 及虚空。 不解听法说法。 是箇什麽物。 历历地孤明。 勿箇形段。 是这箇解说法听法。 所以向尔道。 向五阴身田内。 有无位真人。 堂堂显露。 无丝发许间隔。 何不识取。 大德心法无形。 通贯十方。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本是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心若不生。 随处解脱。 灌溪和尚偈云。 五阴山中古佛堂。 毗卢昼夜放圆光。 箇中若了非同异。 即是华严遍十方。 石头和尚云。 且汝心体。 离断离常。 性非垢净。 湛然圆满。 凡圣齐等。 应用无方。 三界六道。 唯自心现。 水月镜像。 有生灭耶。 汝能知之。 无所不备。 诸圣所以降灵垂范。 广述浮言。 盖欲显法身本寂。 令归根耳。 黄蘖和尚云。 达磨西来。 唯传一心法。 直下指一切众生心。 本来是佛。 不假修行。 但今识取自心。 见自本性。 莫别求法。 云何识自心。 即如。 今言语者是。 汝心。 若不言语又不作用。 心体犹如虚空相似。 实无相貌。 亦无方所。 亦不一向是无。 只是有而不见。 又云。 但悟一心。 更无少法可得。 此即真佛。 佛与众生一心。 更无有异。 不如言下自认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无法。 此心即法。 法外无心。 丹霞和尚云。 汝等保护一灵之物。 不是汝造作得。 不是汝詺邈得。 吾此地无佛。 无涅槃。 亦无道可修。 无法可证。 道不属有无。 更修何法。 唯此余光。 在在处。 处则是大道。 水潦和尚云。 若说一法。 十方诸佛收入一法中。 百千妙门在一毛头上。 千圣同辙。 决定不别。 普照十方。 犹如明镜。 心地若明。 一切事尽皆看破。 从上已来。 以心传心。 本心即是法。 仰山和尚云。 顿悟自心无相。 犹若虚空。 寄根发明。 即本心具恒沙妙用。 无别所持。 无别安立。 即本地。 即本土。 大颠和尚云。 老僧往年见石头和尚。 问曰。 阿那箇是汝心。 对云。 言语者是心。 被师喝出。 经日却问。 前日既不是心。 除此之外。 何者是心。 师云。 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外。 直将心来。 对云。 无心可来。 师云。 汝先来有心。 何得言无心。 无心尽同谤。 我。 时于言下大悟。 即对云。 既令某甲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 和尚亦须除之。 师云。 我除竟。 对云。 将示和尚了也。 师云。 汝既将示我心如何。 对云。 不异和尚。 师云。 不关汝事。 对云。 本无物。 师云。 汝亦无物。 对云。 既无物。 即真物。 师云。 真物不可得。 汝心现量意旨如此也。 大须护持。 三平和尚偈云。 即此见闻非见闻。 无余声色可呈君。 箇中若了浑无事。 体用无妨分不分。 又偈云。 见闻知觉本非因。 当体虚玄绝妄真。 见相不生痴爱业。 洞然全是释迦身。 安国和尚云。 经云。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无所住者。 不住色。 不住声。 不住迷。 不住悟。 不住体。 不住用。 而生其心者。 即是一切处而显一心。 若住善生心。 即善现。 若住恶生心。 即恶现。 本心即隐没。 若无所住。 十方世界唯是一心。 信知风幡不动。 是心动。 有檀越问。 和尚是南宗北宗。 答云。 我非南宗北宗。 心为宗。 又问。 和尚曾看教不。 答云。 我不曾看教。 若识心。 一切教看竟。 学人问。 何名识心见性。 答。 喻如夜梦。 见好与恶。 若知身在床。 上安眠。 全无忧喜。 即是识心见性。 如今有人。 闻作佛便喜。 闻入地狱即忧。 不达心佛。 在菩提床上安眠。 妄生忧喜。 归宗和尚云。 即心是佛。 彻底唯性。 山河大地。 一法所印。 是大神咒。 真实不虚。 是诸佛之本原。 菩提之根骨。 佛何者是。 即今言下是。 更无别人。 经云。 譬如一色。 随众生见。 得种种名。 一切法唯是一法。 随处得名。 大悲和尚云。 能知自心性含于万法。 终不别求。 念念功夫。 入于实相。 若不见是义。 勒苦累劫。 亦无功夫。 草堂和尚云。 夫帝网未张。 千璎焉觌。 宏纲忽举。 万目自开。 心佛双照。 观也。 心佛双亡。 止也。 定慧既均。 亦何心而不佛。 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 则万境万缘无非三昧也。 百丈慧海和尚。 因拨火示沩山灵祐。 因兹顿悟。 百丈乃谓曰。 此暂时岐路。 经云。 欲见佛性。 当观因缘时节。 时节既至。 如迷忽悟。 似忘忽忆。 方省旧道己物不从他得。 是故祖师云。 悟了同未悟。 无心得无法。 秖是无虚妄凡圣等心。 本来心法。 元自备足。 是汝今既尔。 善自护持。 又广语问云。 见不。 答。 见。 又问。 见复如何。 答。 见无二。 既云无二不以见见于见。 若见更见。 为前见是。 为后见是。 经云。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所以云。 不行见法。 不行闻法。 不行觉法。 诸佛疾与授记。 又云。 自心是佛。 照用属菩萨。 自心是主宰。 照用属客。 如波说水。 照万有以显功。 若能寂照。 不存。 玄旨。 自然贯于今古。 如云神无照功。 至功常存。 又云。 如今欲得蓦直悟解。 但人法俱泯。 俱绝。 俱空。 盘山和尚云。 大道无中。 复谁前后。 长空绝迹。 何用量之。 空既如是。 道岂言哉。 心月孤圆。 光吞万像。 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 光境俱亡。 复是何物。 譬如掷剑挥空。 莫论及之不及。 斯乃空轮无迹。 剑刃非亏。 若能如是。 心心无知。 全人即佛。 全佛即人。 人佛无异。 始为道矣。 大梅和尚。 初问马祖。 如何是佛。 答。 即汝心是。 问。 如何是法。 答。 亦汝心是。 问。 祖无意耶。 答。 汝但识取自心。 无法不备。 后住梅山。 示众云。 汝等诸人。 应当各自明心达本。 勿逐其末。 但得其本。 其末自至。 汝等欲得其本。 但识取汝心。 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 但心不附一切善恶而生。 即知万法本自如如。 时有学人。 问。 心外别无法耶。 答。 祖佛是汝心生耳。 心是万法之本。 岂别有法过于心耶。 释曰。 如六祖云。 善恶都莫思量。 自然得入心体。 湛然常寂。 妙用恒沙。 以诸佛是极善边际。 众生是极恶边际。 以善恶收尽一切法。 故云若不思量。 全归心体。 但有微毫之法。 皆是思想心生。 如寒山子颂云。 万机俱泯迹。 方见本来人。 泯之一字。 未必须泯。 以心外元无一法。 所见唯心。 如谷应自声。 镜写我像。 秖谓众生不达。 鼓动心机。 立差别之前尘。 如空华起灭。 织无边之妄想。 似焰水奔腾。 不复一心本源。 故令泯绝。 若入心体。 虽云湛然。 不落断灭。 自然从体起用。 周遍恒沙。 又大梅云。 此心法门。 真如妙理。 不增不减。 种种方便。 善能应用。 当知总是此性本来具足。 不生不灭。 能知三世一切作用。 所以云。 我观久远。 犹若今日。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岩头和尚云。 于三界中。 有无。 唯自己知。 更无余事。 但识自己本来面目。 唤作无依。 神荡荡地。 若道别有法有祖。 赚汝到底。 但向方寸中看。 逈逈明朗。 但无欲无依。 便得决了。 高城和尚歌云。 无相心。 能运耀。 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 任运高低总能妙。 寻无头。 复无尾。 焰光运运从何起。 只者如今全是心。 心用明心心复尔。 不居方。 何处觅。 运用无踪复无迹。 识取如今明觅人。 终朝莫谩别求的。 勤心学。 近丛林。 莫将病眼认华针。 说教本穷无相理。 广读元来不识心。 识取心。 了取境。 识心了境禅河静。 若能了境便识心。 万法都如闼婆影。 千顷和尚云。 一切众生。 驴骡象马。 蜈蚣蚰蜒。 十恶五逆。 无明妄念。 贪瞋不了之法。 并从如来藏中显现。 本来是佛。 只为众生。 从无始劫来瞥起一念。 从此奔流。 迄至今日。 所以佛出世来。 令灭意根。 绝诸分别。 一念相应。 便超正觉。 岂用教他多知多解。 扰乱身心。 所以菩提光明。 不得发现。 汝今但能绝得见闻觉知。 于物境上莫生分别。 随时着衣喫饭。 平常心是道。 此法甚难。 学人问。 和尚。 夜后无灯时如何。 师云。 悟道之人。 常光现前。 有什麽昼夜。 问。 何不见和尚光。 师云。 拟将什麽眼见。 学人云。 世人同将现在眼见。 师弹指云。 苦哉。 一切众生。 根尘相涉。 从无始来。 认贼为子。 至于今日。 常被枷锁。 汝将眼见。 意识分别。 拟求佛道。 即是背却本心。 逐念流转。 如此之人。 对面隔越。 惟政和尚云。 古圣今圣。 其理齐焉。 昔日日。 今日日。 照不两鲜。 昔日风。 今日风。 鼓无二动。 一滴之水润焉。 大海之水润焉。 又颂云。 一念得心。 顿超三界。 见无所见。 贪瞋烂坏。 牛头山忠和尚。 学人问。 夫入道者。 如何用心。 答曰。 一切诸法。 本自不生。 今则无灭。 汝但任心自在。 不须制止。 直见直闻。 直来直去。 须行即行。 须住即住。 此即是真道。 经云。 缘起是道场。 知如实故。 又问。 令欲修道。 作何方便而得解脱。 答曰。 求佛之人。 不作方便。 顿了心原。 明见佛性。 即心是佛。 非妄非真故。 经云。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又问。 真如妙法。 理智幽深。 浅识之徒。 如何得见。 答曰。 汝莫谤佛。 佛不如是。 说。 一切诸法。 非深非浅。 汝自不见。 谓言甚深。 若也见时。 触目尽皆微妙。 何以高推。 菩萨。 别立圣人。 且如生公云。 非曰智深。 物深于智耳。 此伤不逮之词耳。 汝莫拣择法。 莫存取舍心。 故云法无有比。 无相待故。 夫经者。 以身心为义。 华严经云。 身是正法藏。 心为无碍灯。 照了诸法空。 名曰度众生。 夹山和尚云。 目前无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大安和尚云。 汝诸人各自身中。 有无价大宝。 从眼门放光。 照破山河大地。 耳门放光。 领览一切善恶音声。 六门昼夜。 常放光明。 亦名放光三昧。 汝自不识。 在四大身中。 内外扶持。 不教倾侧。 两脚牙子。 大檐得石二檐。 从独木桥上过。 亦不教伊倒地。 且是什麽。 汝若觅毫发。 即不可见。 故志公云。 内外推寻觅总无。 境上施为浑大有。 长沙和尚偈云。 最甚深。 最甚深。 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为众刹。 悟时刹海是真心。 身界二尘元实相。 分明达此号知音。 又学人问。 尽法界众生识心。 最初从何而有。 偈答云。 性地生心主。 心为万法师。 心灭心师灭。 方得契如如。 龙牙和尚云。 夫言修道者。 此是劝喻之词。 接引之语。 从上已来。 无法与人。 只是相承种种方便。 为说。 出意旨。 令识自心。 究竟无法可得。 无道可修。 故云菩提道自然。 今言法者。 是轨持之名。 道是众生体性。 未有世界。 早有此性。 世界坏时。 此性不灭。 唤作随流之性。 常无变异。 动静与虚空齐等。 唤作世间相常住。 亦名第一义空。 亦名本际。 亦名心王。 亦名真如解脱。 亦名菩萨涅槃。 百千异号。 皆是假名。 虽有多名。 而无多体。 会多名而同一体。 会万义而归一心。 若识自家本心。 唤作归根得旨。 譬如人欲得诸流水。 但向大海中求欲识万法之相。 但向心中契会。 会得玄理。 举体全真。 万像森罗。 一法所印。 德山和尚云。 若有一尘一法。 可得。 与汝执取生解。 皆落天魔外道。 只是箇灵空。 尚无纤尘可得。 处处清净。 光明洞达。 表里莹彻。 又云。 汝莫爱圣。 圣是空名。 更无别法。 只是箇炟爀灵空。 无碍自在。 不是庄严修证得。 从佛至祖。 皆传此法而得出离。 牛头下佛窟和尚云。 若人不信一文殊说。 十方文殊一时说。 一佛涅槃。 一切诸佛俱涅槃。 何以故。 不达色根本故。 问。 了色性无所有是本不。 答。 此是住观语。 非是即事见根本。 若即事见者。 只汝生老病身。 及无明淫怒。 是色根本。 事外无理故。 是以若了一色根本。 即举十方色同。 名为一说一切说。 一涅槃一切涅槃。 当知色体无性。 性无不包。 又云。 虽同凡夫。 而非凡夫。 不得凡夫。 不坏凡夫。 谓别有殊胜在心外者。 即堕魔网。 我今自观身心实相作佛。 即是见十方佛同行同证处。 问。 佛身无漏戒定熏修。 五阴不缚不脱。 不敢有疑。 且如大品经云。 众生不善五阴之身。 亦不缚不脱。 甚令人惊疑。 答。 若向众生五阴外。 别有诸佛解脱。 无有是处。 只了众生自性。 从本已来。 无有一法可得。 谁缚谁脱。 何得更有缚脱之异。 问。 经云众生与佛平等。 无有缚。 脱何得六道众生沉沦不得解脱。 答。 众生不了色心清净。 妄想颠倒。 不得解脱。 若知人法常空。 其中实无缚脱。 问。 作何观行忏悔。 临终免被业牵。 答。 汝须深信诸佛所行所说处。 与我今日所行所说处无别。 乃至成佛尚不得涅槃相。 何况中间罪福妄业可得。 此是真实正知正见。 真实修行。 真实忏悔。 但于行住坐卧不失此观。 临终自然不失正念。 佛窟下云居和尚。 心境不二篇云。 世出世间。 俱不越自一念妄心。 而有。 一念才起。 万像分剂。 一念相生。 便成心境。 若非心境。 何得有念可见。 既有所见之念。 又有能见之心。 将知念即是境。 见即是心。 所见之念。 便成色蕴。 能见之心。 便成四蕴。 经云。 五蕴是世间。 一念具五蕴。 一一蕴中。 皆具五蕴故得一不碍多。 多不碍一。 所以心境交通。 互为宾主。 经云。 境智互相涉入。 重重无尽。 即是一尘含法界。 一一法皆遍也。 观自一念动。 即恒沙世界一时振动。 观自一念常定。 即六道众生悉皆常定。 若谛了一念之体。 即恒沙世界常现自心。 由迷一念。 即境智胡越。 大珠和尚云。 心性无形。 即是微妙法身。 心性体空。 即是虚空无边身。 示行庄严。 即是功德法身。 此法身是万化之本。 随处立名。 智用无尽。 是无尽藏。 问。 何者是法身。 答。 心能生恒沙万法。 故号法家之身。 经云。 一念心尘中。 演出恒沙偈。 时人自不识。 问。 真法幻法。 各有种性不答。 佛法无种。 应物而现。 若心真也。 一切皆真。 若有一法不真。 真义则不圆。 若心幻也。 一切皆幻。 若有一法不是幻。 幻法则有定。 若心空也。 一切皆空。 若有一法不空。 空义则不圆。 迷时人逐法。 悟罢法由人。 森罗万像。 至空而极。 百川众流。 至海而极。 一切贤圣。 至佛而极。 十二部经。 五部毗尼。 四。 围陀论。 至心而极。 心是总持都院。 万法之原。 亦是大智慧藏。 无住涅槃。 百千名号。 皆是心之异名。 先洞山和尚心丹诀云。 吾有药。 号心丹。 烦恼炉中鍊岁年。 知伊不变胎中色。 照耀光明遍大千。 开法眼。 覩毫端。 能变凡圣刹那间。 要知真假成功用。 一切时中锻鍊看。 无形状。 勿方圆。 言中无物物中言。 有心用即乖真用。 无意安禅无不禅。 亦无灭。 亦无起。 森罗万像皆驱使。 不论州土但将来。 入此炉中无不是。 无一意。 是吾意。 无一智。 是吾智。 无一味。 无不异。 色不变。 转难辩。 更无一物于中现。 莫将一物制伏他。 体合真空非锻鍊。 先曹山和尚云。 古佛心牆壁瓦砾是者。 亦唤作性地。 亦称体全功。 亦云无情解说法。 若知有。 这里得无辩处。 十方国土。 山河大地。 石壁瓦砾。 虚空与非空。 有情无情。 草木丛林。 通为一身。 唤作得记。 亦云一字法门。 亦云总持法门。 亦云一尘一念。 亦唤作同辙。 若是性地不知有。 诸佛千般喻不得。 万种况不成。 千圣。 万圣尽从这里出。 从来不变异。 故云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灵辩和尚云。 夫一心不思议。 妙义无定相。 应时而用。 不可定执。 经云。 一切贤圣。 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用有差别。 随处得名。 究竟不离自心。 此心能坏一切。 能成一切。 故云一切法皆是佛法。 心作天。 心作人。 心作鬼神。 畜生地狱。 皆心所为。 好恶皆由心。 要生亦得。 要不生亦得。 即是无碍义。 只今一切施为。 行住坐卧。 即是心相。 心相无相。 故名实相。 体无变动。 亦名如来。 如者不变不异也。 无中现有。 有中现无。 亦曰神变。 亦曰神通。 总是一心之用。 随处差别。 即多义。 一中解无量。 无量中解一。 了彼互生起。 当成无所畏。 又东方入正定。 西方从定出。 若了心外无法。 一切唯心。 即无一法当情。 无有好恶是非。 即不怖生死。 一切处皆是解脱。 故云当成无所畏。 纵然心外有一切境法。 亦从自心妄想因缘而生。 无有自性。 其体本空。 如幻如化。 先云居和尚云。 佛法有什麽多事。 行得即是。 但知心是佛。 莫愁佛不解语。 欲得如是事。 还须如是人。 若是如是人。 愁箇什麽。 若云如是事即不难。 自古先德。 淳素任真。 元来无巧。 设有人问。 如何是道。 或时答[鹿*瓦]甎木头。 作麽皆重。 元来他根本脚下实有力。 即是不思议人。 把土成金。 若无如是事。 饶尔说得蔟华蔟锦相似。 直道我放光动地。 世间更无过也。 尽说却了。 合杀头。 人总不信受。 元来自家脚下虚无力。 释曰。 云居和尚。 乃物外宗师。 此土七生为善知识。 道德孤迈。 智海泓深。 具大慈悲。 常盈千众。 所示徒云。 但知心是佛。 莫愁佛不解语者。 此为今时学人。 一向外求但学大乘之语。 不能返本内自观心。 明见天真之佛。 若了此心佛。 即自然智。 无师之智现前。 何烦外学。 如云从门入者非宝。 又云。 从天降下即贫穷。 从地涌出却富贵。 若从心地涌出智宝。 有何穷尽。 故云。 无尽之藏。 但若得心真实去。 根脚下谛去。 自然出语尽与实相相应。 言下救人生死。 变凡为圣。 捉砾成金。 道有亦得。 道无亦得。 句句悉成言教。 若也心中未谛。 圆信不成。 空任虚浮只成自诳。 直饶辩说纵横。 只增狂慧。 设或说得天华坠。 石点头。 事若不真。 总成妖幻。 所以志公见云光法师讲法华经。 感天华坠。 云。 是齩蚤之义。 是先圣诚言。 实为后学龟镜。 可以刻骨。 可以。 书绅。 今遍搜扬。 深有。 意矣。 宗镜录卷第九十八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4: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