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往生集 内容: 往生集卷之二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辑王臣往生类乌苌国王乌苌国王。 万机之暇。 雅好佛法。 甞谓侍臣曰。 朕为国王。 虽享福乐。 不免无常。 闻西方净土。 可以栖神。 朕当发愿求生彼国。 于是六时行道念佛。 每供佛饭僧。 王及夫人。 躬自行膳。 三十年不废。 临崩容色愉悦化佛来迎。 祥瑞不一。 赞曰。 末世闻法信受。 无位者多。 有位者少。 有位而极于尊贵者倍复少。 所以者何。 位弥高则欲弥广。 欲弥广则染弥重。 势所恒然。 鲜克免者今也。 享南面之乐。 不忘西方之归。 非宿植胜因。 何以致此。 虽然自古及今。 帝王之留神内典者。 奚不录。 曰兹传净土。 意有所专主。 故不泛纪云。 宋世子宋魏世子。 父子三人。 俱修西方。 惟妻不修。 女年十四死。 七日更生启母云。 儿见西方七宝池上。 父兄三人已有莲花。 没当生彼。 母独无。 是以暂归相报。 幸母留意。 母感女言。 顿发信心。 念佛不倦。 后命终亦生安养云。 赞曰。 始乏净缘。 终生乐国。 信不信故也。 经云惟除不信谅夫。 刘遗民参军晋刘遗民。 彭城人。 汉楚元王之后。 少孤事母以孝闻。 自负其才。 不侣流俗。 初为府参军。 即隐去。 谢安刘裕交荐不就。 旌其号曰遗民。 入庐山预远公莲社。 着念佛三昧诗。 以表专志。 甞于定中。 见佛光照地。 皆作金色。 居十五年。 又见阿弥陀佛。 玉毫光照。 垂手慰接。 遗民恳曰。 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 俄而佛为摩顶。 引袈裟被之。 他日又见。 入七宝池。 莲花青白。 其水湛然。 一人项有圆光。 胸出卍字。 指池水曰。 八功德水。 汝可饮之。 遗民饮水甘美。 及寤犹觉。 异香发于毛孔。 乃告众曰。 吾净土之缘至矣。 对像焚香再拜。 祝曰。 我以释迦遗教。 故知有阿弥陀佛。 此香供养释迦如来。 次供阿弥陀佛及妙法华经。 愿一切有情。 俱生净土。 言讫面西。 合掌而逝。 时义熙六年也。 赞曰。 观经叙净业正因。 以孝养父母为第一。 故知。 不孝之人。 终日念佛。 佛亦不喜。 今遗民少尽孝养。 而复深入三昧。 屡感瑞徵。 其往生品位高可知矣。 在家修净业者。 此其为万代师法。 张野茂才晋张野。 居浔阳。 兼通华梵。 尤善属文。 举茂才。 屡徵散骑常侍。 俱不就。 入庐山莲社。 修净业。 义熙十四年。 与家人别。 入室端坐而逝。 张抗学士宋张抗。 积善向佛。 誓诵大悲陀罗尼十万遍。 求生净土。 年六十余。 寝疾一心念佛。 谓家人曰。 西方净土只在堂前。 阿弥陀佛坐莲花上。 翁儿在金地礼佛。 言讫念佛而逝。 翁儿抗孙也。 三岁而亡。 赞曰。 心净则西方触目。 心秽则地狱随身。 抗之净心成就。 堂前见佛何疑乎。 王仲回司士宋王仲回。 官光州司士参军。 问无为子杨公曰。 经中教人求生净土。 而祖师云。 心是净土。 不必更求。 如何。 杨公答曰。 试自忖量。 若在佛境。 则无净无秽。 何用求生。 若未出众生境。 安可不至心念佛舍秽土而求生净土乎。 司士感悟。 欣跃而去。 后二年。 杨公守丹阳。 忽梦司士云。 向蒙指示。 今已得生。 特来致谢。 数日而讣至。 言司士七日前预知时至。 与宗党言别而化。 正感梦时也。 马子云县尉唐马子云。 举孝廉为泾邑尉。 押租赴京。 遭风舟溺被系。 乃专心念佛。 五年遇赦。 入南陵山寺隐居。 一日谓人曰。 吾一生精勤念佛。 今西方业成。 行且往生安养。 明日沐浴新衣端坐合掌。 异香满户。 喜曰。 佛来迎我。 言已而逝。 赞曰。 身被系。 心念佛。 终以赦免。 即囚禁枷锁。 念观音而得解脱者也。 今五欲缠缚。 岂非被系。 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岂非赦书。 而束手五欲。 不知念佛。 抱罪永劫。 终无赦时。 悲哉。 贾纯仁郡倅宋贾纯仁。 霅川人。 官郢州倅。 潜心净业。 长斋念佛。 因微疾。 西向宴坐而逝。 顶上白光圆相。 异香满室。 张迪助教宋张迪。 钱塘人。 官助教。 从圆净律师。 受菩萨戒。 咨问净业法门。 笃志修持。 誓生安养。 每念佛时。 扬声勇勐。 至失音犹不已。 一日谓圆净曰。 定中见白色频伽鸟飞舞于前。 又三年。 西向端坐。 念佛而化。 赞曰。 见频伽。 不见佛何也。 盖是初时暂见。 终当见佛耳。 谓渐入佳境非耶。 王龙舒国学宋王日休。 龙舒人。 端静简洁博极经史。 一旦捐之曰。 是皆业习。 非究竟法。 吾其为西方之归。 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 布衣蔬食。 日课千拜。 夜分乃寝。 作净土文劝世。 将卒三日前。 遍别亲识。 有不复相见之语。 至期读书罢如常礼念。 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 佛来迎我。 屹然立化。 如植木矣。 邦人有梦。 二青衣引公西行者。 自是家家供事云。 赞曰。 龙舒劝发西方。 最为激切恳到。 非徒言之。 亦允蹈之。 至于临终之际。 殊胜奇特。 照耀千古。 呜呼。 岂非净土圣贤入廛垂手者耶。 江公望司谏宋江公望。 钓台人。 官谏议。 蔬食清修。 述菩提文念佛方便文。 以劝道俗。 有子早亡。 託梦云。 大人修道。 功业已成。 冥府有金字额。 题云。 严州府江公望。 身居言责。 志慕苦空。 躬事熏修。 心无爱染。 动静不违佛法。 语默时契宗风。 名已脱乎阎浮。 身必归于净土。 宣和末知广德军。 一旦无疾。 面西端坐而化。 赞曰。 或谓题额之事。 恐未必然。 噫永明常绘像于冥司矣。 苟绕塔之僧不妄。 何独于公望而疑之。 葛繁大夫宋葛繁。 澄江人。 少登科第。 官至朝散。 凡公署私居。 必营净室。 设佛像。 甞入室礼诵。 舍利从空而下。 平时以净业。 普劝道俗。 多服其化。 有僧定中神游净土。 见繁在焉。 后无疾面西端坐而化。 赞曰。 士大夫信佛者不无其人。 然犹避世讥嫌。 外护形迹。 公署不忘设像。 葛君其笃信不回者乎。 坐脱往生。 良非偶然矣。 李秉中官宋李秉。 绍兴中官也。 领御药院。 初学禅于净慈辉公。 有省。 晚阅龙舒净土文。 遂日课佛号。 与阁长元美殿长林师文等。 数十人。 结净会于传法寺。 忽有疾。 梦阿弥陀佛。 以金圆光戴其首。 越七日。 又见金花满房。 乃嘱别亲属。 端坐结印而终。 胡闉宣义宋胡闉。 官宣义。 平日虽信佛乘。 而未谙净土。 年八十四。 疾革。 其子迎清照律师。 乞垂诲示。 照谓闉曰。 公知安身立命处否。 闉曰。 心净则佛土净。 照曰。 公自度平昔时中有杂念染污否。 闉曰。 既处世间。 宁无杂念。 照曰。 如是则安得心净土净。 闉曰。 一称佛名。 云何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照曰。 阿弥陀佛。 以弘誓愿尘劫修行。 威德广大光明神力不可思议。 是以一称其名。 灭无量罪。 犹如赫日消于霜雪。 复何疑哉。 闉遂省悟。 即日延僧念佛。 次日照复至。 闉曰。 师来何暮。 二大士降临已久。 照于是率众厉声念佛。 闉乃合掌而逝。 赞曰。 闉往生得于清照。 而致清照者子也。 其斯以为大孝欤。 世有执小爱而破父母之斋戒者。 误亦甚矣。 杨无为提刑宋杨杰。 无为州人。 号无为子。 少年登科。 官尚书主客郎。 提点两浙刑狱。 尊崇佛法。 明悟禅宗。 谓众生根有利钝。 易知易行惟西方净土。 但能一心观念总摄散心。 仗佛愿力决生安养。 甞作天台十疑论序。 及弥陀宝阁记。 安养三十赞。 净土决疑集序。 弘阐西方教观。 接引未来。 晚年绘弥陀丈六尊像。 随行观念。 将终之日。 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辞世颂曰。 生亦无可恋。 死亦无可舍。 大虚空中之乎者也。 将错就错。 西方极乐。 赞曰。 读无为子颂。 所谓参禅见性。 而复以净土为归者也。 至于将错就错一语。 蕴藉不少。 呜呼。 安得人间才士咸就此一错耶。 韦文晋观察宋韦文晋。 立行孤洁。 建净业道场。 普度含识。 六月某日。 忽面西跏趺。 合掌念佛而化。 异香内外皆闻。 文彦博潞公宋文彦博。 于京师与净严法师。 集十万人为净土会。 临终安然念佛而化。 马圩侍郎宋马圩。 厥祖忠肃公。 守杭日。 慈云忏主教令念佛。 举家宗奉。 圩至心念佛二十五年。 崇宁小疾。 易衣坐逝。 有气如青盖出户。 腾空而去。 家人皆梦。 圩往生上品。 锺离少师宋锺离瑾。 提刑浙西日。 遇慈云忏主。 遂笃信净土。 后知开封。 出则尽瘁国事。 入则不寐念佛。 忽夜促家人。 起索浴更衣坐逝。 举家见瑾乘青莲。 仙乐迎引西去。 阎邦荣承务宋阎邦荣。 池州人。 二十年持往生咒念佛。 将终。 家人梦。 佛放光迎荣。 及晓荣西向趺坐。 忽起行数步立化。 王衷朝散宋王衷。 嘉禾人。 结社西湖。 不问贤愚贵贱僧俗。 但愿往生者。 普请入社。 有劝修文行世。 后无疾西向坐化。 锺离景融大夫宋锺离景融。 官朝请大夫。 常诵观经。 念佛不辍。 挂冠结茅仪真东园侧。 甞曰。 不识弥陀弥陀。 更在西方外。 识得弥陀弥陀祇在自己家。 一夕命僧妙应。 诵普贤行愿品。 炷香敬听。 两手作印而化。 钱象祖郡守宋钱象祖。 号止菴。 守金陵日。 以净土真修为念。 常于乡州建接待十处。 皆以净土极乐等名之。 创止菴高僧寮。 为延僧谈道之所。 自左相辞归。 益进净业。 嘉定四年二月微疾。 书偈曰。 菡萏香从佛国来。 琉璃地上绝纤埃。 我心清净超于彼。 今日遥知一朵开。 后三日。 僧有问疾者。 公曰。 我不贪生。 不怖死。 不生天。 不为人。 惟求生净土耳。 言讫跏趺而逝。 后有人梦。 空中云。 钱丞相已生西方。 莲宫为慈济菩萨。 梅汝能县令宋梅汝能。 常熟人。 仕至县令。 有志净业。 忽梦。 僧授纸百幅。 凿破为二八字。 以问东灵照师。 曰二八十六也。 岂十六观经之谓乎。 适一僧以经与之。 忽不见由是诵经念佛。 自名为往生以见志。 因邑中生公造丈六弥陀像。 乃施财百万。 为之粧饰。 殿前池中。 遂涌一双头白莲。 其花百叶。 当年冬。 无疾而终。 昝定国学谕宋昝定国。 号省斋。 为州学谕。 常念佛读净土诸经。 每月三八。 集僧俗讽经念佛。 嘉定四年。 梦青衣童告曰。 佛令召君。 三日当生彼国。 至日沐浴更衣。 念佛坐化。 冯济川谏议宋冯楫。 号济川。 遂宁人。 由太学登第。 初访道禅林。 晚年专崇净业。 作西方文弥陀忏仪。 后以给事中出帅泸南。 率道俗作系念会。 及知卭州。 于后厅设高座。 望阙肃拜。 着僧衣。 登座谢官吏。 横柱杖按膝而化。 赞曰。 传灯录载公。 初参龙门远。 次参妙喜。 各有证悟。 临终刻期陞座。 拈柱杖按膝脱去。 其自在显赫。 宛有宗门诸大老操略。 然都不言念佛往生何也。 良由着述家。 彼此立义。 为门不同。 各随所重而已。 彼重直指人心。 自应专取了明心地而略净土。 如怀玉金台再至圆照莲蕋标名。 皆不录是也。 此重指归净土。 故详其生平念佛。 报尽往生。 而了明心性自在其中。 如所谓既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是也。 喻如重德则颜子列德行之科。 而不言政事。 重才则颜子具王佐之器。 而不言德行。 亦为门不同耳。 净业人愿笃信无惑。 王敏仲侍郎宋王古。 字敏仲。 东都人。 官礼部侍郎。 慈仁爱物。 深契禅宗。 又悟净土法门之胜。 着直指净土决疑集三卷。 平生精勤念佛。 数珠未甞去手。 行住坐卧悉以西方净观为佛事。 有僧神游净土。 见古与葛繁同在焉。 往生有明验矣。 吴信叟进士宋吴子才。 字信叟。 致仕之后。 预作一棺。 夜卧其中。 令童子击棺而歌曰。 吴信叟。 归去来。 三界无安不可住。 西方净土有莲胎。 归去来。 自从而和之。 后无疾而化。 白居易少传唐白居易。 官中大夫太子少傅。 舍宅为香山寺。 号香山居士。 晚岁患风痺。 出俸钱三万。 绘西方极乐世界一部依正庄严。 悉按无量寿经。 靡不曲尽顶礼发愿。 以偈赞曰。 极乐世界清净土。 无诸恶道及众苦。 愿如我身老病者。 同生无量寿佛所。 赞曰。 人传蓬莱有乐天名。 乐天辞以偈曰。 海山不是吾归处。 归即须归兜率天。 今复舍兜率。 而求净土。 岂所谓披砂拣金。 愈择而愈精者耶。 张抡都总宋张抡。 官两浙都总管。 期生净土。 刻励念佛。 阖门长幼。 靡不从化。 凿池栽莲。 日率妻子课佛万遍。 孝宗皇帝亲书莲杜二字赐焉。 苏轼学士宋苏轼。 号东坡。 官翰林学士。 南迁日。 画弥陀像一轴。 行且佩带。 人问之。 答曰。 此轼生西方公据也。 母夫人程氏殁。 以簪珥遗赀。 命工胡锡。 绘弥陀像。 以荐往生。 赞曰。 老泉为荐先亡。 曾于极乐院。 造六菩萨像。 而子由往来法门亦甚密迩。 盖苏氏之归心三宝素矣。 世有刻西方公据者。 增以俚语谓出自坡公。 此诬也。 具眼者勿因伪而併弃其真。 张无尽丞相宋张商英。 初以夫人向氏激发。 留神内典。 号无尽居士。 甞着发愿文云。 思此世界。 五浊乱心。 无正观力。 无了因力。 自性唯心。 不能悟达。 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 专念阿弥陀佛。 求彼世尊愿力摄受。 待报满时。 往生极乐。 如顺水乘舟不劳自力而至矣。 赞曰。 无尽悟禅宗于兜率悦公。 而拳拳乎安养是念。 其为计审矣。 自香山至此四公。 虽西方瑞应史未详录。 而据因以考果。 不生西方将奚生哉。 总论愚闻之。 古德云。 士大夫英敏过人者。 多自僧中来。 然甞疑之。 迷而不返者什九。 不负宿因者什一。 其故何也。 五浊恶世。 多诸退缘。 贤者所难免也。 故戒禅师后身为东坡。 青禅师后身为曾鲁公。 哲禅师后身耽富贵。 多忧苦。 夫东坡最为亲近法门。 而曾公已不之及。 彼哲老之后身。 其迷抑又甚矣。 古今知识。 所以劝人舍五浊而求净土也。 然则刘遗民而下诸君子。 所得不既多乎。 处士往生类周续之宋周续之。 雁门人。 十二通五经五纬。 号十经童子。 养志间居。 公卿交辟皆不就。 事庐山远法师预莲社。 文帝践祚。 召对辨析。 帝大悦。 或问身为处士。 时践王庭可乎。 答曰。 心驰魏阙者。 以江湖为桎梧。 情致两亡者。 市朝亦岩穴耳。 时称通隐先生。 后居锺山。 专心念佛。 愈老愈笃。 一日向空云。 佛来迎我。 合掌而逝。 赞曰。 续之能岩穴市朝。 则亦可以西方东土矣。 而必念佛求生。 其真知利害者乎。 古有颂云。 高山平地总西方。 未到家者请勿戏论。 郑牧卿唐郑牧卿。 荣阳人。 举家念佛。 开元中病笃。 有劝进鱼肉者。 确乎不许。 手执香炉。 愿求往生。 忽异香充蔚。 奄然而逝。 舅尚书苏頲。 梦宝池莲开。 牧卿坐其上。 张元祥唐张元祥。 居常念佛不辍。 一日促家人云。 西方圣人待我斋毕同往。 斋事讫焚香跏趺。 面西而化。 孙良宋孙良。 钱塘人。 隐居阅大藏。 尤得华严之旨。 依大智律师。 受菩萨戒。 日诵佛万声。 二十年不辍。 忽日。 命家人请僧念佛。 以助往生僧集。 念佛方半饷。 望空合掌云。 佛及菩萨。 已荷降临。 退坐而化。 赞曰。 华严合论谓。 求生净土菩萨。 未达一乘大道。 而此老得华严之旨。 何乃求生净土。 盖合论且为一分取相凡夫。 破其执见。 是得事净土。 未得理净土者。 此老事理圆通。 华藏莲池。 是一非二。 正尔求生。 不足疑也。 论净土者。 当据华严行愿品为主。 而以合论参之。 元子平唐元子平。 寓京口观音寺念佛。 忽闻空中音乐。 即西向坐化。 异香数日不绝。 庾铣梁庾铣。 新野人。 武帝召为黄门侍郎。 不赴六时念佛。 一夕见道人。 自称愿公。 呼铣为上行先生。 授香而去。 后四年愿复至。 遂化去。 空中言。 上行先生。 已主安养。 宋满隋宋满。 常州人。 计荳念佛。 积三十石。 开皇八年九月。 饭僧毕坐逝。 人见天华异香满乘空西去。 汾阳老人唐汾阳老人。 于法忍山。 借一空房止宿。 昼夜念佛。 贞观五年。 命终时。 太光遍照。 面西而逝。 人见乘莲台去。 元子才唐元子才。 居润州观音寺。 诵弥陀经念佛。 忽小疾。 夜闻空中香气乐音。 似有人言。 粗乐已过。 细乐续来。 君当行矣。 念佛而化。 异香数日不散。 吴子章元吴子章。 苏州人。 世业医。 与兄子才。 同参云屋和尚。 精勤念佛。 合门奉法。 至正间无疾。 合掌称佛名化去。 何昙迹元何昙迹。 年十八。 持菩萨戒念佛。 一宵四鼓即起念诵。 人云太早。 答云。 见佛金相。 旛花来迎。 遂脱去。 王阗宋王阗。 四明人。 号无功叟。 凡禅林宗旨。 天台教门。 无不洞达。 着净土自信录。 晚年专心念佛西向坐化。 异香芬郁。 焚龛时获舍利如菽者百八粒。 范俨宋范俨。 仁和人。 绝心世务。 其子不能治家。 俨不之顾。 但云。 我自是寄客耳。 日诵法华。 念阿弥陀佛。 专心不懈。 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 报俨云。 明日卯时当行。 越一夕。 佛菩萨来迎。 就座合掌而逝。 陆沅道宋陆沅道。 号省菴居士。 住明之横溪。 晨起焚香趺坐。 目不他瞬。 首倡偈曰。 盥手清晨贝叶开。 不求诸福不禳灾。 世缘断处从他断。 劫火光中舞一回。 然后念诵不缓不急。 声如贯珠。 每日法华一遍。 弥陀万声。 一意西驰。 年八十五。 四月六日沐浴整衣而逝。 洎殓忽闻莲华馥郁之气。 皆不知来处。 近挹之盖出自口中也。 孙忠宋孙忠。 四明人。 早慕西方。 于郡城东。 筑菴念佛。 后因病请僧百人系念。 忽仰空合掌。 手结双印。 怡然而化。 阖城闻天乐异香。 渐向西没。 三子相继念佛。 亦坐化。 沉铨宋沉铨。 家钱唐。 同妻施氏。 专心净土。 平时诸善悉用回向。 后及妻前后命终。 皆感化佛。 持锡接引而去。 唐世良宋唐世良。 会稽人。 持戒念佛。 年老疾病。 犹不就枕。 诵弥陀经十万过。 谓家人云。 佛来接我。 言讫作礼。 即便坐逝。 利行人时在道味山。 夜梦西方异光。 旛华天乐。 空中声云。 唐世良已归净土。 计公宋计公。 四明桃源铁工也。 年七十。 两目丧明。 里中昝学谕。 以擘窠图印施。 劝人念佛。 计公初受一图。 念满三十六万声。 念至四图两目瞭然。 如是三载。 念满十七图。 一日念佛忽气绝。 半日复苏曰。 佛令分六图与昝学谕。 是劝导之首。 分一图与李二公。 是俵图之人。 嘱其子往谢之。 言讫沐浴西向而化。 陈君璋元陈君璋。 黄岩人。 端重寡言。 年四十。 与室叶氏。 披诵法华。 念佛惟谨。 年六十疾笃。 一夕命其子景星。 扶之坐谓曰。 吾归去。 曰归何处去。 曰没处去。 又曰。 我死宜依桑门阇维法。 言讫合掌。 称南无阿弥陀佛而逝。 张铨晋张铨。 野之族子也。 高逸好学。 耕锄间带经不释。 屡徵弗就庾悦以其贫。 举为浔阳令。 笑曰。 古人以容膝为安。 屈志就禄。 奚荣之有。 乃入庐山。 依远公莲社。 研穷内典。 多有悟入。 宋景平元年。 无疾西向念佛安卧而卒。 阙公则晋阙公则。 入庐山莲社既卒。 友人于洛阳白马寺。 夜中为作忌祭。 忽一时林木殿宇皆成金色。 空中有声。 曰我阙公则也。 祈生极乐。 今已得生。 言讫无所见。 赞曰。 瑞应感乎临终者多矣。 至如身没之后而乃现金色于他方。 报往生于空际。 阙公其希有乎。 李知遥唐李知遥。 善净土教。 率众五会念佛。 后因疾忽云。 佛来迎我。 洗漱更衣。 索香炉出堂顶礼。 闻空中说偈。 有引君生净土。 将尔上金桥之句。 就床端坐而化。 众闻异香焉。 高浩象梁高浩象。 东平人。 杜门静坐。 专诵无量寿经。 甞在观中。 觉自身泛红莲于池面。 初未见佛。 乃即花上倾心礼佛。 遥想金容光辉远映。 一夕见众菩萨来迎。 即时化去。 赞曰。 古有二僧。 作莲花开合想。 后同生净土。 象之身泛红莲。 其亦观想精诚之所致耶。 徐六公宋徐六公者。 嘉兴人。 务农为业。 夫妇蔬食。 精勤念佛。 四十年预作一龛临终。 易布衣草履。 入龛端坐。 顷之曰。 佛来迎我。 即化去。 陆俊宋陆俊。 钱塘人。 少事公门。 久之弃去。 以净土为业。 每对佛忏悔。 垂泪交颐。 道友相见。 说净土因缘。 才十余句。 便悲咽感叹。 临终。 请圆净律师。 开示西方。 讽观经至上品。 净曰。 可以行矣。 俊曰。 众圣未齐。 姑待之。 少顷忽起就竹床。 面西端坐而逝。 赞曰。 无量寿经云。 闻说阿弥陀佛。 泪即出者。 皆宿世善根所致。 俊之悲咽。 本乎中心而达之面目。 往生固其宜矣。 今戏调而谈净土奚可哉。 黄打铁宋黄公。 潭州人。 本军伍。 以打铁为生。 每钳鎚时。 念佛不辍口。 一日无疾。 託隣人为写颂云。 叮叮噹噹。 久鍊成刚。 太平将近。 我往西方。 即化去。 其颂盛传湖南。 人多念佛。 赞曰。 据黄公别无他能。 止是念佛不辍口耳。 世人不肯依样行持。 而寻奇觅巧。 遂成虔度。 噫非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耶。 莲花太公大明莲花太公者。 越人。 一生拙朴。 惟昼夜念佛不绝。 命终之后。 棺上忽生莲花一枝。 亲里惊叹。 因号莲花太公云。 华居士大明华居士。 江干人。 醇朴无伪。 与人不款曲。 中年属业诸子。 独处一室。 不涉世事。 朝暮惟孜孜念佛而已。 后将卒。 自知时至。 更衣正寝。 手整冠端坐。 别众而逝。 其子先已作棺。 于是易龛。 如沙门故事。 举龛之日观者如堵。 远近嚮慕焉。 总论或问。 净名庞老何以不闻求生。 答曰。 尔试自评之。 如其未及二公求生固不必论。 即使再来金粟。 何妨更见弥陀。 苟为不然。 净名不觐释迦。 庞老不参马祖矣。 且夫心净土净。 非净名语欤。 不与万法为侣。 非庞老语欤。 尔一朝踏着净地。 当云何期自念。 本自清净。 何期自念。 不侣万法。 何期二公常在净土。 复奚疑哉。 尼僧往生类尼大明隋尼大明。 每入室礼念。 先着净衣。 口含沉香。 文帝后甚重之。 将终之日。 众忽闻沉香满室。 俄而光明如云。 隐隐向西没焉。 赞曰。 一尼造法华经。 虔敬类是。 后感报灵异。 而二僧冥府诵经。 致礼遇有殊。 则无怪其然矣。 今时念佛。 有几人似明者乎。 使人人如是念佛。 而千不千生。 万不万生者。 吾弗信也。 尼净真唐尼净真。 居长安积善寺。 衲衣乞食。 诵金刚经十万遍。 笃志念佛。 语弟子曰。 五月内十度见佛。 两度见宝莲花上童子游戏。 吾已得上品生。 言讫跏趺而化。 祥光满庵。 尼悟性唐尼悟性。 居庐山念佛。 虔愿往生。 忽闻空中音乐。 谓左右曰。 我已得中品生。 见同志念佛精进者。 皆有莲花待之。 汝等好自努力。 言讫而逝。 赞曰。 上中品位。 二尼能决诸已者何。 一则内观自行之浅深。 二则外稽瑞应之胜劣耳。 可诬也哉。 尼能奉宋尼能奉。 钱塘人。 专修净业。 甞梦佛光照身。 及闻空中善言开慰。 告其徒曰。 吾往生时至。 少顷闻奉念佛声甚厉。 奔往视之。 则合掌面西坐逝矣。 异香满室。 乐音西迈。 尼法藏宋尼法藏。 居金陵。 勤志念佛。 夜见佛菩萨来。 光明照寺。 奄然而化。 总论佛以姨母出家。 叹正法由此而减。 使女人出家者皆如上五人。 正法其弥昌乎。 而势所不能。 佛之悬记非过矣。 噫真正出家之男子。 迩来尚不多得。 而况女众欤。 吾于是乎有感。 妇女往生类隋皇后隋文帝。 后独孤子。 虽处王宫。 深厌女质。 常念阿弥陀佛。 以八月甲子命终。 时永安宫北。 种种音乐。 自然震响。 异香满室。 从空而至。 帝问阇提斯那。 是何祥瑞。 对曰。 净土有佛。 号阿弥陀。 皇后业高。 超登彼国。 故现斯瑞耳。 赞曰。 舍中宫之贵宠。 志净土而往生。 古有韦提。 今见之矣。 姚婆唐姚婆。 因范行婆者劝令念佛。 后临终见佛菩萨来迎。 告佛言。 未与范行婆别。 请佛暂住空中。 范至姚婆立化。 赞曰。 临行别范。 不背本也。 佛住空中。 恒顺众生也。 卓立而逝。 亦奇矣。 温静文妻唐温静文妻。 并州人。 久患在床。 静文劝令念佛。 一年忽覩净土。 告其夫云。 我已见佛。 后月当去。 嘱父母云。 今得随佛往生。 愿专心念佛。 他日西方相见耳。 言讫而逝。 胡长婆宋胡长婆李氏。 上虞人。 夫丧后。 日夜高声念佛。 及诵弥陀经凡十余年。 一日见有僧覆以绯盖。 曰汝十五日子时往生。 问师何人。 曰是汝所念者。 婆遂会别诸亲。 至期有异香光明。 端坐而逝。 七日焚化。 齿如白玉。 舌如红莲。 睛如葡萄。 皆精坚不坏。 舍利不可数计。 次日焚处生一花。 如白罂粟云。 赞曰。 诸根不坏。 舍利无数。 世讥女人五漏之体。 无乃不可乎。 郑氏宋郑氏。 钱塘人。 日课观音经。 念佛不辍。 后病中索浴。 浴毕西向坐。 问家人云。 闻磬声乎。 净土诸圣且至。 已而合掌喜跃曰。 佛菩萨来。 观音手执金台。 如来接我登座。 遂奄然而化。 陈氏媪宋陈氏媪。 钱塘人。 从灵芝律师。 受菩萨戒。 专心念佛日课千拜。 甞有舍利散于经桉。 临终见佛来迎。 顾语旁人。 未及半已凝然不动矣。 黄氏宋黄氏。 四明人。 早丧夫。 因归父舍。 精修净业。 临终见佛来迎。 结印徐行。 俨然立化。 家人筛灰于地。 以验生处。 见莲花一朵生灰中。 赞曰。 烧灰之说未考。 但其见佛来迎。 结印立化。 高登莲品必矣。 王氏夫人宋荆王夫人王氏。 专修净业。 晓夕勤至。 给侍之人。 无不则效。 惟一妾懈慢。 夫人责之。 遂悔悟精进。 忽无疾而逝。 致梦他妾云。 蒙夫人诲。 已生安养。 夫人未信也。 俄而亦梦。 与妾同游宝池。 见一花天衣飘扬。 题曰。 杨杰一华朝服而坐。 题曰。 马圩复见金台光明晃耀。 妾指曰。 此夫人生处也。 既觉弥加精进。 年八十一。 庆诞之晨。 秉烛然香。 望观音阁而立。 左右方具仪献寿已立化矣。 赞曰。 集至此。 女人立化。 盖三人焉。 金台晃耀。 亦上品之流矣。 孰曰闺阁无人哉。 冯氏夫人宋广平郡夫人冯氏。 少多病。 慈受深禅师。 教以斋戒念佛。 谛信力行十年不怠。 忽厌世。 人怪之曰。 清净界中。 失念至此。 支那缘尽。 行即西归。 何怪之有。 临终气绝复甦。 谓家人曰。 吾已归净土。 见佛境界。 与华严十六观经所说不异。 已而长逝。 三日后举尸如生。 异香芬馥。 王氏女宋吉安王氏女。 日诵弥陀金刚观音诸经念佛。 求度母死既殓。 恶血滴沥。 女发誓云。 若我孝心。 愿臭气不作。 言讫流血即止。 父娶后室。 与同修净业。 后得疾。 请僧说净土观法。 忽索衣吉祥而卧。 揽观音手所执幡。 寂然不动。 母筛灰于地。 以验受生。 见灰中出莲花数朵。 周氏宋周氏妙聪。 周元卿之女也。 因感其母华台往生之瑞。 笃志念佛。 期生安养。 病中请僧行忏。 自见其身。 着新净衣。 在楼阁上。 作礼念佛。 谓家人曰。 勤修净业。 西方相待。 右胁西向而逝。 周行婆宋周行婆。 太平州人。 早年念佛。 精专弗替。 一夕胡跪念佛。 泊然而化。 隣人见数僧引婆腾空西去。 陆氏宜人宋宜人陆氏。 钱塘人。 朝请王璵妻也。 甞诵法华。 笃意净土。 礼忏一会。 念佛万声凡三十年。 因微疾忽闻天鼓自鸣。 人方惊异。 即面西端坐。 双手结印而逝。 赞曰。 结印而逝。 不独僧中有之。 在女人亦屡见焉。 皆心不散乱。 身不放逸之祥徵也。 呜呼。 为女人者。 能倣此。 每日至诚礼忏一会。 念佛万声三十年。 不异其心。 吾为伊保任。 决生净土。 龚氏宋钱塘龚氏。 昼来念佛。 诵弥陀经。 后有疾。 请亨律师指示。 陈说未终端坐而化。 老妾于氏。 亦念佛不辍。 一夕梦。 龚氏告云。 我已生净土。 汝七日当生。 至期而逝。 朱氏宋霅川朱氏。 念佛三十年。 忽断食四十日。 唯饮水念佛。 梦三僧各执莲花谓曰。 吾先为汝种此花。 今当往生。 既窹请僧助念。 端坐而逝。 项氏宋项氏。 名妙智。 鄞县人。 寡居二女悉令为尼。 精勤念佛。 一日忽曰。 我欲坐脱。 错与作棺。 女曰。 佛用金棺。 无嫌也。 母喜俄而异香满室。 西向结印。 微咲而逝。 裴氏女宋汾阳裴氏女。 专志念佛。 报尽日。 索火焚香言。 佛以莲台迎我。 我当往生。 已而天花飞坠。 安坐而化。 沉氏宋沉氏。 慈溪人。 自幼蔬食念佛。 归章氏一心不变。 施米贷被以济饥冻。 后微疾。 念佛尤力。 忽见佛菩萨诸天圣众。 普现目前。 灯光千点。 纍纍然状若虹桥。 即日吉祥而逝。 孙氏宋四明孙氏。 寡居念佛。 三十年不懈。 一日微恙。 梦八僧绕行忏宫。 己身挂缦衣。 随僧行。 既觉沐浴净衣。 请僧行忏。 于大众前。 端坐诵经。 至一心不乱。 左手结印而逝。 远近皆闻空中乐音。 楼氏宋楼氏慧静。 适寺簿周元卿。 甞披玩传灯。 发明见地。 尤以净业为真修。 念佛不辍。 晚年被疾。 忽见莲台紫色。 化佛无数。 异香满室。 语家人亟令念佛。 顷刻而化。 秦氏宋秦氏净坚。 家松江厌恶女身。 与夫各处。 精持斋戒。 阅华严法华光明般若经。 无虚日。 晨昏修弥陀忏。 礼佛千拜久之。 有光明入室。 面西安坐而终。 锺婆宋嘉禾锺婆。 诵弥陀经念佛。 二十年为常课。 一日语子曰。 见大白莲华无数。 众圣在此。 端坐耸身而化。 孙氏宋钱唐孙氏女。 常念佛持咒。 因病请清照律师。 至谓曰。 久病厌世愿求往生。 师为谈净土因缘。 大喜至夜梦。 师持药一盏服之。 流汗身心轻安。 三日后语侍人曰。 迦叶尊者来此。 好金莲华座。 即瞑目结印而化。 梁氏宋梁氏女。 居汾阳。 两目俱盲。 遇沙门劝令念佛。 越三年双目开明。 后忽见佛菩萨幡盖来迎。 即日命终。 黄婆宋潮山黄婆。 持金刚法华。 专心念佛。 忽患痢疾。 但饮水不食。 隣菴僧善修。 梦婆来谓曰。 将往西方。 越二日婆西向念佛。 端坐而化。 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陈氏宋广平陈氏。 剪发为出家相。 朝夕念佛。 四众称为道者。 后病中集缁素念佛。 两日忽合掌。 泊然而化。 崔婆宋东平梁氏乳媪崔婆。 淄州人。 平生茹素极愚。 不能与同辈争长短。 主母晁夫人留意禅学。 崔朝夕在旁。 但诵阿弥陀佛。 虔诚不少辍。 不持数珠。 莫知其几千万遍。 年七十二得疾。 洞泄不下床。 然持念愈笃。 忽若无事时。 倡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无条岭。 下无坑。 去时不用。 着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 讽咏不绝口。 人问何人语。 曰我所作。 曰婆婆何时可行。 曰申时去。 果以其时去。 用僧法焚之。 舌独不化。 如莲花然。 吴氏女宋吴氏县君。 斋戒清修。 有侍女亦精进念佛。 忽见金莲捧足者三。 数日见膝。 又数日见身。 又数日见其面目。 中乃阿弥陀佛。 左右则观音势至也。 又悉见堂殿国界。 皎如指掌。 如是三载。 常俨然在目。 后忽感疾。 自言往生乃终。 赞曰。 吴氏女。 时时见佛。 有之乎。 观力精进。 理固有之。 但魔佛须辩。 邪正或殊。 女人遇此。 当速质诸明者。 郑氏元郑氏净安。 钱塘人。 念佛日无虚度。 得疾闻空中声。 曰汝行有期。 毋得自怠。 又见佛身金色。 即奋起面西端坐。 召其出家子义修。 讽弥陀经。 倏然而化。 其女梦。 母报曰。 吾已得生净土。 可闻诸修师云。 周婆元鄞县宝幢市周婆。 精修净土。 遇岁首持不语。 昼夜常坐。 尽月而止。 遇暑月则施茶汤。 历久不废。 一夕梦。 大荷叶遍覆一市。 觉自身持数珠行道叶上。 既而微疾。 隣人夜见幢幡宝盖来入其家。 黎明婆已合掌。 念佛逝矣。 薛氏大明薛氏。 武塘世族女也。 生时母梦。 长庚入怀。 后归周生子五人而寡。 秉节自誓。 供观音大士。 香烟结莲花。 人异之。 专心净业。 好施不倦。 念佛十五年如一日。 万曆丁亥五月得疾。 医进乳粥。 确乎不许。 遂绝粒屏药石。 至九月六日。 延僧礼忏。 且曰。 四日足吾事毕矣。 乃西向对弥陀像。 昼夜系念。 嘱诸子翊赞。 禁诸妇女毋入。 时正重九。 取净衣。 点净香水。 洒禅椅。 次早索水灌手。 诵甘露真言。 着所净衣。 戴志公帽。 长跪佛前念。 然香赞佛偈。 唱三归依。 礼三拜轮珠。 念佛一百八遍。 逮午趺坐。 结印而化。 神气熙然。 较生存。 倍更开朗。 一时在侧者。 俱闻莲花香满室中。 诸子奉命入龛。 观者数千人。 欢喜顶礼。 其详载诸本传志云。 赞曰。 母遗命具龛。 无棺椁。 无迎杀神。 无烧纸钱。 无杀牲以祭。 诸子悉随顺不二。 吾闻。 昔有临终坐脱者。 子恐乖名教。 拽其足伸之。 父忽跃臂捶子。 子惧曰。 助父坐脱耳。 视今日周氏诸子。 为何如。 先是母以残息。 待予至授戒。 予适稽缓。 母曰。 时至不可待矣。 即化去。 人以为恨。 宁知予未下船舷。 羯磨已竟。 噫诸上善人。 同会一处。 周氏之母子。 不其然欤。 许氏妇大明许氏妇。 杭郡人。 生平恭顺质实。 惟以念佛为事。 将卒呼家人与诀别。 着净衣端坐。 手执天目白花。 自簪之。 安然而逝。 总论极乐国土。 实无女人。 女既得生。 悉具大丈夫相。 今人绘九品图。 而作女相者非也。 殆存其本因。 以彰杂类之同生耳。 清净界中。 觅男相尚不可得。 况女相乎。 虽然女更有三病焉。 孝翁姑不如其父母一也。 御婢僕不如其子孙二也。 知布施而不知息其贪心。 知慕男身。 而不知革其女习。 知奔走寺宇恭事沙门。 而不知反求诸己三也。 明于此三未出娑婆。 而居然比丘矣。 夫何虑不生净土。 恶人往生类张善和唐张善和。 杀牛为业。 临终见群牛。 作人语索命。 于是大怖。 唤其妻云。 速延僧为我忏悔。 僧至谕之曰。 观经中说。 临终恶相现者。 至心念佛即得往生。 和云。 地狱至急。 不暇取香炉矣。 即以右手擎火。 左手拈香。 面西专切称佛。 未满十声。 自言佛来迎我。 即化去。 赞曰。 观其地狱至急。 手作香炉盖势迫。 情极恳苦精诚。 更无第二念矣。 虽云十念宁不远过悠悠者百千万亿念。 决定往生理实如是。 或疑菩萨示现者容有之。 而不尽然也。 张锺馗唐张锺馗。 杀鸡为业。 病革见绯衣人。 驱群鸡啄之。 血流被面。 痛不可忍。 有僧为设佛像教令念佛。 顷之香气满室。 恬然而逝。 雄俊唐雄俊。 寓成都。 胆勇过人。 不守戒律。 甞罢道从戎。 寻复为僧。 因闻经言。 一称佛名。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乃大喜曰。 赖有此耳。 自是虽为恶。 而念佛不辍。 丁未二月暴亡。 经宿忽甦。 言至冥司。 主者曰。 误追汝。 然汝念佛。 本无深信。 今还人世。 宜倍精进。 人以为地狱漏网。 既而入山。 斋戒念佛越四年。 辛亥三月。 缁辈咸集告曰。 吾时至矣。 尔辈还城见吾亲知。 为吾语曰。 俊以念佛得生净土。 毋以为地狱漏网人也。 语笑之间。 端坐而化。 赞曰。 薰莸不同器。 宁有且造恶且念佛而得往生者乎。 噫观赖有此耳之一言。 其于称佛灭罪之语。 盖信入骨髓矣。 即此一念。 力重万钧。 临终转业往生。 又何疑哉。 惟恭唐惟恭。 住法性寺。 慢上凌下。 亲狎非类。 酒徒博侣。 交集于门。 暇则念佛。 寺僧灵岿者。 同恶相济。 里人为之语曰。 灵岿造恶。 惟恭继迹。 地狱千重。 莫厌双入。 恭闻曰。 我虽积业罪无所迯。 然赖净土教主。 悯我愆尤。 拔我涂炭。 岂复堕恶道耶。 乾宁二年病革。 岿自外还见伶人数辈。 少年丽服问所从来。 答曰。 西来迎恭上人耳。 一人怀中出金瓶。 瓶中莲花其合如拳俄顷增长。 如盘盂。 光彩交映。 望寺疾驰而忽不见。 岿至寺闻锺声。 恭已逝矣。 莹珂宋莹珂。 受业霅川瑶山。 酒炙无所择。 忽自念梵行亏缺。 恐从流转。 令同住取戒珠禅师所编往生传读之。 凡读一传为一首肯。 既而室中面西。 设禅椅绝食。 念佛越三日。 梦佛告曰。 汝尚寿十年。 且当自勉。 珂白佛言。 设有百年。 阎浮浊恶。 易失正命。 所愿早生安养。 奉事众圣。 佛言。 汝志如是。 后三日当迎汝。 至期命众。 诵弥陀经。 乃曰。 佛及大众俱至。 寂然而化。 仲明宋仲明。 居山阴报恩寺。 素无戒检。 因感疾。 谓同学道宁曰。 我今心识散乱。 何药可治。 宁教以随息念佛。 明如所教。 至七日力已困惫。 宁又令想目前佛像。 久之忽见二菩萨。 次复见佛。 瞑目而逝。 吴琼宋吴琼。 临安人。 先为僧。 退道返俗。 前后两娶生二子。 屠沽之事。 靡所不为。 常庖厨杀鸡鸭等。 则持而唱云。 阿弥陀佛子。 奸脱此身去。 连称佛号。 乃施刃。 每切肉。 念佛不辍。 后目上生瘤。 如鸡卵。 遂大忧怖。 搆草庵。 分散其妻子。 念佛礼忏。 昼夜如不及。 绍兴二十三年。 告人云。 琼来日戌时去也。 人皆笑之。 次晚以布衫换酒饮毕。 书颂云。 似酒皆空。 问甚禅宗。 今日珍重。 明月清风。 端坐合掌念佛。 叫云。 佛来。 即化去。 金奭宋金奭。 会稽人。 网鱼为业。 忽勐省。 持戒精进。 日课佛号万声。 久而弗替。 后无疾。 语家人云。 阿弥陀佛。 与二菩萨俱来迎我。 我归净土去也。 焚香端坐而化。 邑人闻异香天乐。 终日不散。 赞曰。 奭之事与善和锺馗异。 彼则生平造业。 临殁输诚。 此则预革前非。 久修善业。 往生品位。 必过于二人矣。 总论无边苦海。 岸在回头。 积劫幽宫。 明存一炬。 净土之不遗恶人无惑也。 虽然悟迁善之有门。 而痛自怨艾可也。 恃带业之犹生。 而安心造恶。 侥倖于万一不可也。 古之恶人。 以此为药。 今之恶人。 执此成病。 是故古之恶人。 恶人之善人也。 今之恶人。 恶人之恶人也。 悲夫。 畜生往生类龙子菩萨处胎经云。 有一龙子。 谓金翅鸟曰。 我自受龙身。 未曾杀生。 触娆水性。 寿终之后。 当生阿弥陀佛国。 赞曰。 慈心不杀。 净业正因。 龙受佛言。 往生固其宜矣。 鹦鹉唐贞元中。 河东裴氏。 畜鹦鹉。 常念佛。 过午不食。 临终十念气绝。 火化之得舍利十余粒。 烱然耀目。 僧慧观者。 用陶甓建塔。 以旌其异。 成都尹韦皋为之记。 有了空相于无念。 留真骨于已毙之句云。 鸲鹆宋黄岩正等寺观公。 畜鸲鹆。 能言常念佛不辍。 一日立化穴上葬之。 俄而舌端出紫莲花一朵。 灵芝律师甞为之赞。 有立亡笼闭浑閒事。 化紫莲花也太奇之句焉。 又潭州人。 有养鸲鹆者。 常念佛既毙。 以棺葬之。 忽生莲花一朵。 自其口出有颂之者。 云有一灵禽。 号八哥。 解随僧口念弥陀。 死埋平地莲花发。 人不回心争奈何。 赞曰。 鹦鹉鸲鹆。 人教以念佛。 盖常事耳。 今胡不见往生。 噫譬诸世人。 均闻念佛之教。 有信心念者。 有轻心念者。 是以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彼鹦鹉鸲鹆。 何独不然乎。 总论或谓。 人灵而物蠢。 云何禽畜而得往生。 是不知。 凡厥有情。 皆具佛之灵觉。 迷有厚薄。 而分人畜。 非灵蠢之不侔也。 雉听法华。 而再世为僧。 牛覩金容而死生天上。 历历载诸传记矣。 况地狱鬼畜。 皆生我刹。 固法藏比丘之本愿乎。 所恨人见禽畜之往生。 而恬无警悟。 甘心五浊。 束手轮回。 一息不来。 易形于鳞羽。 而不自知也。 独何为哉。 续录今时往生者。 随闻见续入。 故另附二卷末。 不分门类。 不别先后。 僧明本大明明本。 通州静嘉寺僧。 素有高志。 梵行清白。 勤于讲业。 后辍讲专心净土。 六时礼念。 年久弗替。 忽微恙。 自知时至。 告众安然而化。 异香七日。 朱纲少府大明朱纲。 京都人。 业儒中乡举。 三上春官不第。 乃就职官二府致仕。 专修净土。 日课佛三万。 十五年无少怠倦。 临终坐榻上。 两手擎珠。 念佛不辍。 异香满室。 乃云佛来也。 连声称念而逝。 于媪大明于媪。 北京昌平州邵村民于贵之母。 久积念佛。 一日浣衣甚洁。 谓其子曰。 予将生净土。 子未信。 至期取几置庭心。 坐几上脱去。 异香天乐。 乡人皆闻。 顾居士大明顾源。 金陵人。 自号宝幢居士。 幼能诗善草书。 中年一志净业。 后微疾。 集僧俗道友。 十念阿弥陀佛。 唱和相续。 语人云。 我决定往生矣。 人问何故。 曰我见阿弥陀佛。 身满虚空。 世界金色。 佛以袈裟覆我。 我身已坐莲花中。 时一众闻莲花香。 诸子悲恋不已。 居士曰。 汝谓我往何处。 何处即此处。 此处若明何处不了。 乃屏人曰。 毋多言乱我心。 空中诸佛迎我。 三鼓行矣。 至期怡然含咲而逝。 少宗伯殷秋溟先生。 为之传云。 赞曰。 身已坐莲花中。 生则决定生也。 何处即此处。 去则实不去也。 居士之生。 当不在中下品矣。 方氏大明方氏。 诸生吴应道室也。 三十而寡。 守志归佛。 专修净土。 一老媪亦斋戒。 相随逐二十年。 万曆乙酉。 时年五十矣。 小疾呼老媪相对念佛不辍无一语及他务卒前一日。 沐浴更衣。 明晨然香礼佛。 还坐一榻而逝。 有子用先。 第进士不妄语人也。 为予道始末如此。 张母大明张母。 陶氏。 为长水守约居士继室。 居士奉佛。 母化之。 日课诵无间。 居士出礼普陀。 母谓二子曰。 吾平日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今始悟初四日吾行矣。 及期端坐而逝。 次日居士归成殓。 俄而棺上出青莲花五朵。 居士大骇异。 自愧恒常与俱。 不知其道行如此。 远近见闻。 靡不叹慕。 祖香大明祖香。 江西新喻人。 于山东龙潭寺。 精修净业。 有居士王杰者。 筑菴延之。 未几语杰云。 某日当归家。 众苦留。 香云。 归安养家耳。 及期敷座西向坐逝。 举龛八山。 化火自焚。 郭大林大明郭大林。 汤阴人。 平生端洁雅素。 出世为怀。 遇僧教以念佛。 遂一心净土。 年七十六。 一日无疾。 与子别云。 明午当去。 至日坐脱。 刘通志大明刘通志。 京都人。 精恳念佛。 年五十二得疾。 念益切。 隣人李白斋先卒。 通气绝。 自旦至午复甦。 谓家人曰。 适见一舟。 云往净土。 乘舟三十六人。 白斋与焉。 我亦一数。 但衣未鲜洁。 又忘带念珠。 命我易衣取珠。 舟舣相待。 家人急为易衣。 珠挂其项须臾而逝。 孙氏母大明中官孙名之母。 一生斋戒念佛。 年老微恙。 自知时至。 告其子。 欲坐脱。 子哀泣止之不得。 乃为作龛。 至期入龛。 安坐化去。 唐体如文学大明唐延任。 浙之兰溪人。 号体如居士。 孝友醇慤。 出自天性。 少游黉校有声。 已而觉世无常。 倾心至道。 参云栖。 受念佛三昧。 遂力行之。 凡十三年如一日。 唯笃志以西方为归。 万曆癸卯。 值耳顺。 仲冬之旦。 忽谓诸子曰。 新春十有一日吾行矣。 数日前礼诵如平时。 至期盥漱整衣端坐。 手结印。 口称佛名。 含咲而逝。 如入禅定。 赞曰。 居士将入灭。 诸子请曰。 大人临终一段因缘。 当闻之云栖。 入往生传否。 居士谓。 必以报吾师。 然勿为装饰。 据事直陈。 至于入传不入传。 师自有见。 切勿以不入传而有愠色而有愠意。 嗟乎。 即是可以观所养矣。 平生于净土谛信不贰。 含咲而逝。 往生何疑焉。 杨嘉禕文学大明杨嘉禕字邦华。 泰和人。 世家子也。 年十三持不杀戒。 蚤虱无所伤。 二十三肄业南雍。 俄疾作。 以万曆乙巳仲冬十九日卒。 卒之先梦游地狱。 见地藏大士于冥阳殿。 觉而放诸生命。 延僧诵经念佛。 谓人曰吾将逝矣。 青莲花现吾前。 得非净土境乎。 遂昼夜念佛不辍。 命息烛曰。 汝辈假烛为明。 吾不须烛。 常在光明中耳。 问何所见。 曰莲开四色。 问见弥陀否。 曰见弥陀现千丈身。 问观音。 曰身与弥陀等。 问势至。 曰不见也。 言讫忽跃起拈香。 连声语曰。 弥陀经功德不可说。 不可说。 不可说。 吾已得上品矣。 寂然而逝。 赞曰。 邦华好学天植。 书无所不读。 已独潜心于内典。 又独加意于内典之净土法门。 其临没也。 谓弥陀经功德不可说。 而三称之。 见之真故。 言之切也。 仲兄嘉祚。 传其事。 而矢之曰。 予所诳语堕拔舌狱。 其亦见真而言切欤。 不信净土者可思已。 郝熙载文学大明郝熙载。 钱塘人。 法名广定。 生平忠信不欺。 以德行称于黉校。 晚归佛。 禅诵夙夜匪懈。 万曆辛亥春二月得疾。 每睡觉云。 吾梦于山中求见佛。 佛未见。 见百鸟丛集。 如是累日。 至二十七食时。 忽举首视窓外。 谓其子世翰曰。 今日别是一乾坤矣。 顾家人为置银钱。 俄而曰。 吾向恐见官备用。 今无用此。 三鼓云。 有二童子来迎。 佛坐莲花台现吾前。 吾往矣。 吉祥而逝。 朱氏大明陈母朱氏。 吴郡嘉定人。 濬川居士室也。 孝慈天植。 素向三宝。 年八十一。 其子参云栖归。 导以念佛往生。 遂笃志净业。 越二载示疾。 卒之前三日。 堂前大呼母名者三。 母云。 有二青衣在此。 时病久孱困。 忽跃起竪嵴端坐。 诸子劝其寝息。 乃吉祥而逝。 迎尸中堂。 仰卧之。 尸自转西向。 一时骇异。 以为精诚所感致云。 赞曰。 郝父陈母。 俱有青衣童子之祥。 当生人天。 既而一则佛现莲台。 一则不忘西向。 又当生净土。 二相俱时。 生方未可定也。 即不生。 生且不远矣。 徐氏大明陆母徐氏。 嘉定人。 孀居刻志净业。 夫昔有千金出贷。 焚券不取。 奁饰罄以施人。 恒于佛所礼诵不辍。 如是者十载。 一夕忽呼侍人曰。 看东方光发否。 我往生时至矣。 汝辈可助我。 遂高声念佛。 合掌而逝。 戈广泰居士大明戈以安。 法名广泰。 钱塘人。 性至孝。 素积善行。 而深自鞱晦。 不求人知。 晚岁精诚奉佛。 与灵芝僧玄素。 结春秋二社念佛。 诵华严五经。 忽谓人曰。 吾大限将至。 当为西归资粮。 遂自室课诵。 昕夕不辍。 预定归期于腊月二十一日。 前二夕。 母子环视悲哽。 居士咲曰。 生必有灭。 奚悲为。 吾方凝神净域。 面觐弥陀。 若等慎勿以情爱乱我正念。 谆谆惟嘱玄素。 助念无间杂语。 至期寂然而逝。 赞曰。 僧入冥见居士。 晏坐静室。 经籍盈几。 庭多紫竹石峯。 清绝如洞天。 夫居士宜生极乐。 胡为尚在冥境。 意者平日志切诵经。 经愿未满。 满愿而后往生欤。 杜居士大明杜居士。 顺天府宛平县人。 隐西山瑞光寺侧古斋堂中。 置家事不问。 三十年专志念佛。 予乡人童广策诣之。 居士问所从来。 答曰杭州。 曰君杭人。 识云栖宏公否。 策答曰。 吾师也。 居士合掌念佛。 更无他语。 将终礼忏九日。 至忏文恳切处。 辄流涕哽咽。 遂绝食惟饮水少许。 忏毕坐脱。 浃旬颜貌如生。 人望见有五色彩云。 盘旋屋上云。 孙大玗居士大明孙叔子。 法名大玗。 自幼警敏端确。 年十二随父镜吾居士。 奉四十八愿弥陀像。 入云栖。 因受五戒。 归而断荤血。 息交游罢呫哔。 矢志念佛。 誓取金台。 而勤苦不惜身命。 俄而见两比丘持莲花以一心净土印可。 复见化人。 诵金刚经一昼夜。 乃矍然起坐曰。 弥陀观音皆来迎我。 结金刚拳印。 大呼阿弥陀佛数声。 泊然而寂。 时万曆辛亥十一月十一日也。 有净土十二时歌传世。 详具吴太史西生传中。 赞曰。 吴太史观我居士。 称玗室岁产瑞芝。 卒之岁。 有大如斗者。 如金如玉。 如赤白轮。 往生之祥可徵矣。 为作孙叔子西生传。 太史长者。 言无虚妄。 因录之。 吴居士大明吴居士。 仁和人。 讳大恩别号仰竹。 生平孝友诚笃。 好行阴德。 放生救苦。 恤隣代逋。 遂感阴霾遇光舟危返风种种善报。 而虔心内教。 晨夕诵经。 称念阿弥陀佛。 精进无倦万曆四十年五月初三日别众。 跏趺端坐而逝。 室有香气神色焕然。 详具印持严君所作传云。 吴居士大明吴居士。 新安世家也。 讳继勋字用卿。 别号十如居士。 赋性沉毅质如木。 直如矢。 好行种种善事。 嗜之而不厌如甘露。 晚岁耽心内典。 持往生咒。 称念阿弥陀佛洪名。 日有定课。 历寒暑纯一无间。 甞堕江中足若有物凭藉。 漂十里跃而登舟。 众以为佛力所感。 忽患背疽危。 甚人不堪其忧。 居士陶然谈笑。 自如若无疾苦者。 俄而正念示寂。 厥子[企-止+言]章子舆氏所谓善信人也。 言无虚妄。 其所述行状如是。 往生集卷之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4: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