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法正宗记 内容: 传法正宗记卷第七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正宗分家略传上(并序)序曰。 正宗至第六祖大鉴禅师。 其法益广。 师弟子不复一一相传。 故后世得各以为家。 然承其家之风以为学者。 又后世愈繁。 然周于天下。 其事之本末已详于传灯广灯二录宋高僧传。 吾不复列之此。 而书者盖次其所出之世系耳。 故分家传起自大鉴。 而终于智达。 凡一千三百有四人也。 大鉴所出法嗣。 凡四十三人。 其一曰西印度[王*屈]多三藏者。 一曰韶阳法海者。 一曰庐陵志诚者。 一曰匾檐山晓了者。 一曰河北智隍者。 一曰钟陵法达者。 一曰寿州智通者。 一曰江西志彻者。 一曰信州智常者。 一曰广州志道者。 一曰广州印宗者。 一曰清源山行思者。 一曰南岳怀让(避讳)者。 一曰温州玄觉者。 一曰司空山本净者。 一曰婺女玄策者。 一曰曹溪令韬者。 一曰西京光宅慧忠者。 一曰荷泽神会者。 一曰韶阳祇陀者。 一曰抚州净安者。 一曰嵩山寻禅师者。 一曰罗浮定真者。 一曰南岳坚固者。 一曰制空山道进者。 一曰善快者。 一曰韶山缘素者。 一曰宗一者。 一曰秦望山善现者。 一曰南岳梵行者。 一曰并州自在者。 一曰西京咸空者。 一曰峡山泰祥者。 一曰光州法净者。 一曰清凉山辩才者。 一曰广州吴头陀者。 一曰道英者。 一曰智本者。 一曰清苑法真者。 一曰玄楷者。 一曰昙璀者。 一曰韶州刺史韦据者。 一曰义兴孙菩萨者。 大鉴之二世。 曰清源行思禅师。 吉州安域人也。 初于大鉴之众最为首冠。 大鉴甞谓之曰。 从上以衣与法偕传。 盖取信于后世耳。 今吾得人何患乎不信。 我受衣来常恐不免于难。 今复传之虑起其诤。 衣钵宜留镇山门。 汝则以法分化一方无使其绝。 思寻归其乡邑。 居清源山之静居寺。 最为学者所归。 其法嗣一人。 曰南岳石头希迁者。 大鉴之二世。 曰南岳怀让禅师。 金州人也。 初自嵩山安国师法会往参六祖大鉴。 大鉴问曰。 什麽处来。 曰嵩山来。 大鉴曰。 什麽物恁麽来。 让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大鉴曰。 还可修证否。 让曰。 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大鉴曰。 秖此不污染。 诸佛之所护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昔般若多罗所谶。 盖于汝足下出一马驹。 蹋杀天下人。 病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即豁然大悟。 事大鉴历十五载。 寻往南岳居般若精舍。 四方学者归之。 故其所出法嗣凡九人。 一曰江西道一者。 一曰南岳常浩者。 一曰智达者。 一曰坦然者。 一曰潮州神照者。 一曰扬州严峻者。 一曰新罗国本如者。 一曰玄晟者。 一曰东雾法空者。 大鉴之二世。 曰罗浮定真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灵运者。 大鉴之二世。 曰制空山道进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荆州玄觉者。 大鉴之二世。 曰韶州下回田善快禅师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善悟者。 大鉴之二世。 曰司空山本净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中使杨光庭者。 大鉴之二世。 曰缘素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韶州小道进者。 一曰韶州游寂者。 大鉴之二世。 曰祇陀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衡州道倩者。 大鉴之二世。 曰南杨慧忠国师。 越州诸暨人也。 姓冉氏。 得法于大鉴。 寻隐于南阳白崖山党子谷。 凡四十余年不出其山。 唐肃宗闻其风。 上元二年乃使其臣。 孙朝进驰诏。 及忠至京师。 赐肩舆上殿。 待以师礼。 然忠道力充甚。 智辩绝世。 虽以道规教帝者。 而无所畏恧。 沮折邪见辈。 虽难问万端。 未尝少为之屈。 其所出法嗣五人。 一曰吉州耽源真应者。 一曰邓州香严惟戒者。 一曰开府孙知右者。 肃宗皇帝代宗皇帝大鉴之二世。 曰洛阳荷泽神会禅师。 初以沙弥参见大鉴。 因问答乃发大慧。 戒后会大鉴入灭。 北秀之说浸盛。 会遂趋京师。 以天宝四年独断祖道为南北宗着书曰显宗论。 大鉴所传自是遂尊于天下。 其所出法嗣一十八人。 一曰黄州大石山福琳者。 一曰沂水蒙山光宝者。 一曰磁州法如者。 一曰怀安郡西隐山进平者。 一曰澧阳慧演者。 一曰河汤怀空者。 一曰南阳圆震者。 一曰宜春广敷者。 一曰江陵行觉者。 一曰五台山神英者。 一曰五台山无名者。 一曰南岳皓玉者。 一曰宣州志满者。 一曰涪州朗禅师者。 一曰广陵灵坦者。 一曰宁州通隐者。 一曰益州南印者。 一曰河南尹李常者大鉴之三世。 曰南岳石头希迁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二十一人。 一曰荆州天皇道悟者。 一曰京兆尸利者。 一曰丹霞天然者。 一曰潭州招提慧朗者。 一曰长沙兴国振朗者。 一曰澧州药山惟俨者。 一曰潭州大川和尚者。 一曰汾州石楼和尚者。 一曰凤翔法门佛陀和尚者。 一曰潭州华林和尚者。 一曰潮州大巅和尚者。 一曰潭州长髭旷禅师者。 一曰水空和尚者。 一曰宝通者。 一曰海陵大辩者。 一曰渚泾和尚者。 一曰衡州道诜者。 一曰汉州常清者。 一曰福州碎石和尚者。 一曰商州商岭和尚者。 一曰常州义兴和尚者。 大鉴之三世。 曰道一禅师汉州什邡人也。 姓马氏。 其形魁梧有异相。 出家初学律范禅定。 皆能专之。 晚至衡山。 会让大师了大法要。 寻以其法归天下之学佛者。 然当时之王侯大人慕其道者。 北面而趋于下风。 不可胜数。 前祖之谶至是一皆应之。 其所出法嗣者凡一百三十七人。 大鉴之后世能以法而得人者。 一最为隆盛。 一曰越州大珠慧海者。 一曰百丈惟政者。 一曰泐潭法会者。 一曰杉山智坚者。 一曰泐潭惟建者。 一曰澧州茗溪道行者。 一曰石巩慧藏者。 一曰紫玉山道通者。 一曰江西北兰让禅师者。 一曰洛京佛光如满者。 一曰南源道明者。 一曰忻州郦村自满者。 一曰鼎州中邑洪恩者。 一曰百丈怀海者。 一曰镐英者。 一曰崇泰者。 一曰玉姥山翛然者。 一曰华州策禅师者。 一曰澧州智聪者。 一曰云秀山神鉴者。 一曰扬州智通者。 一曰杭州智藏者。 一曰京兆怀韬者。 一曰处州法藏者。 一曰河中府怀则者。 一曰常州明干者。 一曰鄂州洪潭者。 一曰象原怀坦者。 一曰潞府元礼者。 一曰河中府保庆者。 一曰甘泉志贤者。 一曰大会山道晤者。 一曰潞府法柔者。 一曰京兆觉平者。 一曰义兴胜辨者。 一曰海陵庆云者。 一曰洪州玄虚者。 一曰三角山总印者。 一曰鲁祖山宝云者。 一曰泐潭山常兴者。 一曰处州西堂智藏者。 一曰京兆章敬怀晖者。 一曰柏岩明哲者。 一曰鹅湖大义者。 一曰伏牛山自在者。 一曰盘山宝积者。 一曰芙蓉山太毓者。 一曰麻谷山宝彻者。 一曰盐官齐安者。 一曰五洩山灵默者。 一曰大梅山海常者。 一曰京兆惟宽者。 一曰湖南如会者。 一曰鄂州无等者。 一曰归宗智常者。 一曰韶州清贺者。 一曰紫阴山惟建者。 一曰封山洪濬者。 一曰鍊山神翫者。 一曰崛山道圆者。 一曰玉台惟然者。 一曰池州灰山昙觊者。 一曰荆州宝积者。 一曰河中府法藏者。 一曰汉南良津者。 一曰京兆崇禅师者。 一曰南岳智周者。 一曰白虎法宣者。 一曰金窟惟直者。 一曰台州柏岩常彻者。 一曰乾元晖禅师者。 一曰齐州道岩者。 一曰襄州常坚者。 一曰荆南宝正道本者。 一曰云水靖宗者。 一曰荆州灵湍者。 一曰龙牙圆畅者。 一曰双岭道方者。 一曰罗浮山修广者。 一曰岘山定庆者。 一曰越州惟献者。 一曰光明普满者。 一曰汾州无业者。 一曰澧州大同广澄者。 一曰南泉普愿者。 一曰五台邓隐峯者。 一曰佛[山*(奥-釆+米)]和尚者。 一曰乌臼和尚者。 一曰石霜大善者。 一曰石臼和尚者。 一曰本溪和尚者。 一曰石林和尚者。 一曰西山亮座主者。 一曰黑眼和尚者。 一曰米岭和尚者。 一曰齐峯和尚者。 一曰大阳和尚者。 一曰红螺山和尚者。 一曰龟洋无了者。 一曰利山和尚者。 一曰乳原和尚者。 一曰松山和尚者。 一曰则川和尚者。 一曰西园昙藏者。 一曰百灵和尚者。 一曰金牛和尚者。 一曰洞安和尚者。 一曰忻州打地和尚者。 一曰秀溪和尚者。 一曰马头峯神藏者。 一曰华林善觉者。 一曰水塘和尚者。 一曰古寺和尚者。 一曰江西椑树和尚者。 一曰京兆草堂和尚者。 一曰阳岐甄叔者。 一曰濛溪和尚者。 一曰黑涧和尚者。 一曰兴平和尚者。 一曰逍遥和尚者。 一曰福溪和尚者。 一曰水老和尚者。 一曰浮盃和尚者。 一曰龙山和尚者。 一曰居士庞蕴者。 一曰天目明觉者。 一曰王屋山行明者。 一曰京兆智藏者。 一曰大阳希项者。 一曰昆山定觉者。 一曰随州洪山大师者。 一曰连州元堤者。 一曰泉州慧忠者。 一曰安丰山怀空者。 一曰罗浮山道行者。 一曰庐山法藏者。 一曰吕后山宁贲者。 大鉴之三世。 曰下回田善悟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潭州无学者。 大鉴之三世。 曰衡州道倩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湖南如宝者。 大鉴之三世。 曰耽源山真应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吉州正邃者。 大鉴之三世。 曰法如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荆南惟忠者。 大鉴之三世。 曰河阳怀空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蔡州道明者。 大鉴之三世。 曰乌牙山圆震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吴头陀者。 一曰四面山法智者。 大鉴之三世。 曰五台山无名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五台山华严澄观者。 大鉴之三世。 曰益州南印因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义俛者。 大鉴之四世。 曰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 其所出法嗣七人。 一曰京兆翠微无学者。 一曰丹霞义安者。 一曰吉州性空者。 一曰本童和尚者。 一曰米仓和尚者。 一曰扬州六合大隐者。 一曰丹霞慧勤者。 大鉴之四世。 曰药山惟俨禅师。 其所出法嗣九人。 一曰道吾圆智者。 一曰云岩昙晟者。 一曰华亭船子德诚者。 一曰宣州椑树慧省者。 一曰药山高沙弥者。 一曰鄂州百颜明哲者。 一曰郢州泾源光宓者。 一曰药山蘷禅师者。 一曰宣州落霞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潭州长髭旷禅即。 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潭州石室善道者。 大鉴之四世。 曰潮州大巅和尚。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漳州三平山义忠者。 一曰茱山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潭州大川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僊天和尚者。 一曰福州普光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虔州西堂智藏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虔州处微者。 一曰鸡林道义者。 一曰新罗国慧禅师者。 一曰新罗国洪直者。 大鉴之四世。 曰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寿州良遂者。 一曰新罗无染者。 大鉴之四世。 曰湖南东寺如会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吉州茱山慧超者。 一曰舒州景诸者。 一曰庄严寺光肇者。 一曰潭州幕辅山昭禅师者。 大鉴之四世。 曰京兆章敬寺怀晖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十六人。 一曰京兆弘辩者。 一曰龟山智真者。 一曰鼎州怀政者。 一曰金州操禅师者。 一曰鼎州古堤和尚者。 一曰河中府公畿和尚者。 一曰柏林闲云者。 一曰宣州玄哲者。 一曰河中府宝坚者。 一曰西京道志者。 一曰绛州神祐者。 一曰西京智藏者。 一曰许州无迹者。 一曰寿山惟肃者。 一曰新罗玄昱者。 一曰新罗觉体者。 大鉴之四世。 曰杭州盐官齐安禅师。 其所出法嗣八人。 其一曰襄州关南道常者。 一曰洪州双岭玄真者。 一曰径山鉴宗者。 一曰白云昙靖者。 一曰潞府文举者。 一曰新罗品日者。 一曰寿州建宗者。 唐宣宗皇帝。 大鉴之四世。 曰婺州五洩山灵默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福州龟山正原者。 一曰甘泉寺晓方者。 一曰甘泉寺元遂者。 一曰明州栖心寺藏奂者。 大鉴之四世。 曰洛京佛光寺如满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太子少傅白居易者。 大鉴之四世。 曰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其一曰新罗国迦智者。 一曰杭州天龙和尚者。 一曰新罗国忠彦者。 大鉴之四世。 曰荆州永泰寺灵湍禅师。 其所出法嗣五人。 其一曰湖南上林成虚者。 一曰五台秘魔和尚者。 一曰湖南祇林和尚者。 一曰吕后山文质者。 一曰苏州法河者。 大鉴之四世。 曰幽州盘山宝积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镇府普化和尚者。 一曰镇州上方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 其所出法嗣六人。 一曰京兆法智者。 一曰京兆慧建者。 一曰京兆无表者。 一曰京兆元净者。 一曰京兆慧光者。 一曰京兆义宗者。 大鉴之四世。 曰云水靖宗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华州小马神照者。 一曰华州道圆者。 大鉴之四世。 曰潭州龙牙山圆畅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嘉禾藏廙者。 一曰羊肠藏枢者。 大鉴之四世。 曰汾州无业大达国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其一曰镇州常正者。 一曰镇州奉先义禅师者。 大鉴之四世。 曰庐山归宗寺法常(或作智常)禅师。 其所出法嗣六人。 一曰福州芙蓉山灵训者。 一曰汉南穀城县高亭和尚者。 一曰新罗大茅和尚者。 一曰五台山智通者。 一曰洪州高安大愚者。 一曰江州刺史李渤者。 大鉴之四世。 曰鲁祖山宝云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云水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紫玉山道通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山南道节度使干迪者。 大鉴之四世。 曰华严寺智岩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黄州齐安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怀海禅师。 福州长乐人也。 初参道一禅师于南康。 得大法要及居百丈山。 四方学士莫不归之。 然海师尤有远识。 甞以禅者所会。 未始有制度。 遂以其事宜。 折中于经律之规。 法遗于后世。 其所出法嗣凡三十人。 一曰沩山灵祐者。 一曰黄蘖希运者。 一曰大慈山寰中者。 一曰天台普岸者。 一曰石霜性空者。 一曰筠州常观者。 一曰福州大安者。 一曰古灵神赞者。 一曰广州通禅师者。 一曰江州云龙(或作龙云)台禅师者。 一曰洛京卫国道禅师者。 一曰镇州万岁和尚者。 一曰洪州东山和尚者。 一曰高安无畏者。 一曰东岩道旷者。 一曰刑州素禅师者。 一曰唐州大乘山吉。 本者。 一曰小乘山慧深者。 一曰扬州昭一者。 一曰罗浮鉴深者。 一曰洪州九仙山梵云者。 一曰百丈涅槃和尚者。 一曰庐山操禅师者。 一曰越州契真者。 一曰筠州包山天性者。 一曰大梅山彼岸者。 一曰辽山藏术者。 一曰祇阇山道方者。 一曰清田和尚者。 一曰大于和尚者。 大鉴之四世。 曰荆南惟忠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道圆者。 一曰益州如一者。 一曰庐山东林雅禅师者。 一曰奉国臣照者。 大鉴之四世。 曰吴头陀。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玄固者。 大鉴之四世。 曰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十七人。 其一曰长沙景岑者。 一曰白马昙照者。 一曰终南山师祖者。 一曰香严义端者。 一曰赵州从谂者。 一曰池州灵鹫闲禅师者。 一曰茱萸山和尚者。 一曰子湖利踪者。 一曰嵩山和尚者。 一曰日子和尚者。 一曰苏州西禅和尚者。 一曰池州白衣甘贽者。 一曰资山存制者。 一曰江陵道弘者。 一曰宣州玄极者。 一曰新罗道均者。 一曰宣州刺史陆亘者。 大鉴之四世。 曰荆州天皇道悟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澧州龙潭崇信者。 大鉴之五世。 曰澧州龙潭崇信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德山宣鉴者。 一曰泐潭宝峯和尚者。 大鉴之五世。 曰赵州东院从谂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三人。 一曰洪州严阳尊者。 一曰扬州慧觉者。 一曰陇州奉禅师者。 一曰婺州从朗者。 一曰婺州新建禅师者。 一曰杭州多福和尚者。 一曰益州西睦和尚者。 一曰麻谷和尚者。 一曰观音定鄂者。 一曰宣州茗萍和尚者。 一曰太原免道者。 一曰幽州燕王者。 一曰镇州赵王者。 大鉴之五世。 曰衢州子湖岩利踪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台州胜光和尚者。 一曰漳州浮石和尚者。 一曰紫桐和尚者。 一曰日容和尚者。 大鉴之五世。 曰鄂州茱萸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石梯和尚者。 大鉴之五世。 曰长沙景岑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雪窦常通者。 一曰婺州严灵者。 大鉴之五世。 曰白马昙照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晋州霍山无名者。 大鉴之五世。 曰吉州性空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歙州务源和尚者。 一曰枣山光仁者。 大鉴之五世。 曰京兆翠微无学禅师。 其所出法嗣五人。 一曰鄂州青平令遵者。 一曰投子山大同者。 一曰湖州道场如讷者。 一曰建州白云约禅师者。 一曰伏牛山元通者。 大鉴之五世。 曰潭州道吾山圆智禅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一曰石霜庆诸者。 一曰渐源仲兴者。 一曰禄清和尚者。 大鉴之五世。 曰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筠州洞山良价者。 一曰涿州杏山鉴洪者。 一曰潭州神山僧密者。 一曰幽谿和尚者。 大鉴之五世。 曰华亭船子德诚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澧州夹山善会者。 大鉴之五世。 曰襄州关南道常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关南道吾者。 一曰漳州罗汉者。 大鉴之五世。 曰杭州径山鉴宗大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一曰天童咸启者。 一曰背山行真者。 一曰杭州大慈山行满者。 大鉴之五世。 曰天龙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婺州俱胝和尚者。 一曰新罗彦忠者。 大鉴之五世。 曰高安大愚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筠州末山尼了然者。 大鉴之五世。 曰新罗洪直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兴德大王者。 一曰宣康太子者。 大鉴之五世。 曰许州无迹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道遂者。 大鉴之五世。 曰小马神照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缙云郡有缘者。 大鉴之五世。 曰福州长庆院大安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人。 一曰大随法真者。 一曰灵树如敏者。 一曰福州寿山师解者。 一曰饶州嶢山和尚者。 一曰莆田崇福慧日者。 一曰台州浮江和尚者。 一曰潞州渌水和尚者。 一曰广州圆(或作圆明)禅师者。 一曰温州灵阳禅师者。 一曰洪州纸衣和尚者。 大鉴之五世。 曰洪州黄蘖山希运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三人。 一曰临济义玄者。 一曰睦州陈尊宿者。 一曰杭州千顷山楚南者。 一曰福州乌石山灵观者。 一曰杭州罗汉宗彻者。 一曰魏府大觉者。 一曰相国裴休者。 一曰扬州德元者。 一曰土门赞禅师。 者一曰襄州政禅师者。 一曰吴门山弘宣者。 一曰幽州超禅师者。 一曰苏州宪禅师者。 大鉴之五世。 曰潭州沩山灵祐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四十二人。 一曰仰山慧寂者。 一曰香严智闲者。 一曰延庆法端者。 一曰径山洪諲者。 一曰灵云志勤者。 一曰益州应天和尚者。 一曰九峯慈慧者。 一曰京兆米和尚者。 一曰晋州霍山和尚者。 一曰襄州王敬初常侍者。 一曰长延圆鉴者。 一曰志和者。 一曰洪州道方者。 一曰沩山如真者。 一曰并州元顺者。 一曰兴元府崇皓者。 一曰鄂州全谂者。 一曰嵩山神剑者。 一曰许州弘进者。 一曰余杭文立者。 一曰越州光相者。 一曰苏州文约者。 一曰上元智满者。 一曰金州法朗者。 一曰鄂州超达者。 一曰白麁从约者。 一曰西堂复禅师者。 一曰温州灵空者。 一曰大沩简禅师者。 一曰荆南智朗者。 一曰沩山普润者。 一曰沩山法真者。 一曰黑山和尚者。 一曰滁州神英者。 一曰石(或无石字)霜山和尚者。 一曰南源和尚者。 一曰沩山冲逸者。 一曰沩山彦禅师者。 一曰三角法遇者。 一曰邓州志诠者。 一曰荆州弘珪者。 一曰岩背道旷者。 大鉴之五世。 曰遂州道圆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终南山圭峯宗密者。 大鉴之五世。 曰奉国神照禅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一曰镇州常一者。 一曰滑州智远者。 一曰鹿台玄邃者。 大鉴之六世。 曰筠州洞山良价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二十六人。 一曰云居道膺者。 一曰抚州本寂者。 一曰洞山道全者。 一曰龙牙居遁者。 一曰京兆休静者。 一曰京兆蚬子和尚者。 一曰筠州普满者。 一曰台州道幽者。 一曰洞山师庆者。 一曰洛京遁儒者。 一曰越州乾峯和尚者。 一曰吉州禾山和尚者。 一曰天童咸启者。 一曰潭州宝盖山和尚者。 一曰益州通禅师者。 一曰高安白水本仁者。 一曰抚州疎山光仁者。 一曰澧州钦山文邃者。 一曰天童义禅师者。 一曰太原方禅师者。 一曰新罗金藏和尚者。 一曰益州白禅师者。 一曰潭州文殊和尚者。 一曰舒州白水和尚者。 一曰邵州西湖和尚者。 一曰青阳通玄和尚者。 大鉴之六世。 曰鼎州德山宣鉴禅师。 其所出法嗣九人。 一曰岩头全豁者。 一曰雪峯义存者。 一曰天台慧恭者。 一曰泉州瓦官者。 一曰高亭箇禅师者。 一曰洪州资国和尚者。 一曰德山绍奭者。 一曰凤翔府无垢者。 一曰益州双流尉迟者。 大鉴之六世。 曰睦州陈尊宿。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睦州刺史陈操者。 一曰严陵钓台和尚者。 大鉴之六世。 曰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曹州南华人也。 姓邢氏。 少有远志。 戒后即务学宗乘。 及往黄檗法会。 其上座僧初劝禅师。 问法于黄檗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 黄檗便打。 禅师凡三问。 黄檗皆三打之。 师以此乃告辞其上座僧。 上座遂谓黄檗曰。 义玄虽后生可教。 若辞去师宜多方接之。 明日义玄果辞黄檗遂谓汝可往大愚。 及玄至。 大愚因问曰。 什处来。 玄曰。 黄檗来。 大愚曰。 黄檗有何言教。 言义玄甞三问。 如何是西来的的意。 为其三度打之。 不知过在何处。 大愚曰黄檗恁麽老婆。 为汝得彻困。 犹觅过在。 玄于是大悟曰。 元来佛法也无多子。 大愚遽搊玄曰。 汝适来道我不会。 而今又道无多子。 是多少来是多少来。 玄遂挥大愚肋下三拳。 大愚托开玄曰。 汝师黄檗。 非干我事。 玄却返黄檗。 黄檗问曰。 汝回何速。 玄曰。 秖为老婆心切。 黄檗曰。 大愚遮老汉待见与打一顿。 玄曰。 说什麽待见即今便打。 遂鼓黄檗。 一掌。 黄檗。 吟吟大笑。 禅师后乃还赵。 赵人慕之。 遂命居临济。 学者闻风皆不远归之。 其所出法嗣凡二十四人。 一曰鄂州灌谿志闲者。 一曰幽州谭空者。 一曰镇州宝寿沼和尚者。 一曰镇州三圣慧然者。 一曰魏府存奖者。 一曰定州善崔者。 一曰镇州万岁和尚者。 一曰云山和尚者。 一曰桐峯庵主者。 一曰杉洋庵主者。 一曰涿州纸衣和尚者。 一曰虎谿庵主者。 一曰覆盆庵主者。 一曰襄州历村和尚者。 一曰沧州米仓和尚者。 一曰齐耸者。 一曰涿州秀禅师者。 一曰善权彻禅师者。 一曰金沙禅师者。 一曰允诚禅师者。 一曰新罗智异山和尚者。 一曰魏府大觉者。 一曰定上座者。 一曰奯上座者。 大鉴之六世。 曰魏府大觉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庐州大觉者。 一曰庐州澄心旻德者。 一曰汝州南院和尚者。 一曰宋州法华和尚者。 大鉴之六世。 曰圭峯宗密禅师。 其所出法嗣六人。 一曰圭峯温禅师者。 一曰慈恩太恭者。 一曰兴善太锡者。 一曰万乘宗禅师者。 一曰瑞圣觉禅师者。 一曰化度仁瑜者。 大鉴之六世。 曰鹿台玄邃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龙兴念禅师者。 大鉴之六世。 曰滑州智远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彭门审用者。 一曰圆绍者。 一曰上方真禅师者。 一曰东京法志者。 大鉴之六世。 曰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昇州长庆道巘者。 大鉴之六世。 曰袁州仰山慧寂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人。 一曰仰山光穆者。 一曰晋州景通者。 一曰杭州龙泉文喜者。 一曰新罗顺支者。 一曰仰山南塔光涌者。 一曰仰山东塔和尚者。 一曰洪州观音常蠲者。 一曰福州东禅慧茂者。 一曰福州明月山道崇者。 一曰处州遂昌者。 大鉴之六世。 曰邓州香严智闲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二人。 一曰吉州止观者。 一曰寿州绍宗者。 一曰襄州延庆法端者。 一曰益州无染者。 一曰益州长平山和尚者。 一曰益州演教大师者。 一曰安州清干者。 一曰终南山丰德寺和尚者一曰均州武当山晖禅师者。 一曰江州双谿田道者。 一曰益州照觉和尚者。 一曰睦州东禅和尚者。 大鉴之六世。 曰福州双峰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双峰古禅师者。 大鉴之六世。 曰杭州径山洪諲禅师。 其所出法嗣四人。 一曰洪州米岭和尚者。 一曰庐州寂禅师者。 一曰临川义直者。 一曰杭州功臣令道者。 大鉴之六世。 曰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三人。 一曰第二世投子温禅师者。 一曰福州牛头微禅师者。 一曰西川香山澄照者。 一曰陝府天福和尚者。 一曰濠州思明者。 一曰凤翔招福者。 一曰兴元中梁山遵古者。 一曰襄州谷隐和尚者。 一曰安州九嵕山和尚者。 一曰幽州盘山第二世和尚者。 一曰九嵕山敬慧者。 一曰东京观音岩俊者。 一曰桂阳龙福真禅师者。 大鉴之六世。 曰鄂州清平山令遵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蕲州三角山令珪者。 大鉴之六世。 曰潭州石霜庆诸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四十一人。 一曰南际山僧一者。 一曰大光山居诲者。 一曰庐山怀祐者。 一曰九峯道虔者。 一曰涌泉景欣者。 一曰云盖山志元者。 一曰藏禅师者。 一曰福州洪荐者。 一曰德山慧空者。 一曰吉州崇恩者。 一曰石霜辉禅师。 者一曰郢州芭蕉和尚者。 一曰潭州伏和尚者。 一曰鹿苑晖禅师者。 一曰宝盖约禅师者。 一曰云门海晏者。 一曰湖南文殊和尚者。 一曰石柱和尚者。 一曰中云盖和尚者。 一曰河中存寿者。 一曰南岳玄泰者。 一曰杭州敬禅师者。 一曰潞府宗海者。 一曰新罗钦忠者。 一曰新罗行寂者。 一曰洪州鹿源和尚者。 一曰大阳山和尚者。 一曰滑州观音和尚者。 一曰郓州正觉和尚者。 一曰商州高明和尚者。 一曰许州庆寿和尚者。 一曰镇州万岁和尚者。 一曰镇州灵寿和尚者。 一曰镇州洪济和尚者。 一曰吉州简之者。 一曰大梁洪方者。 一曰邛州守闲者。 一曰新罗朗禅师者。 一曰新罗清灵者。 一曰汾州爽禅师者。 一曰余杭通禅师者。 大鉴之六世。 曰澧州夹山善会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二十二人。 一曰乐普山元安者。 一曰洪州令超者。 一曰郓州四禅和尚者。 一曰江西怀忠者。 一曰盘龙可文者。 一曰抚州月轮者。 一曰洛京寰普者。 一曰太原海湖和尚者。 一曰嘉州白水寺和尚者。 一曰凤翔府幽禅师者。 一曰洪州同安和尚者。 一曰韶州昙普者。 一曰吉州仙居山和尚者。 一曰太原端禅师者。 一曰洪州延庆和尚者。 一曰越州越峰和尚者。 一曰鼎州祇阇山和尚者。 一曰益州栖穆和尚者。 一曰嵩山全禅师者。 一曰益州夹山院和尚者。 一曰西京云岩和尚者。 一曰安福延庆休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灌溪志闲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池州鲁祖山教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魏府兴化存奖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汝州宝应和尚者。 一曰天钵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镇州宝寿沼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汝州西院思明者。 一曰西院第二世宝寿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涿州纸衣和尚。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镇州谭空者。 大鉴之七世。 曰镇州三圣慧然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镇州大悲和尚者。 一曰淄州水陆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濠州思明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襄州善本者。 大鉴之七世。 曰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三人。 一曰潭州有缘者。 一曰龙兴和尚者。 一曰潭州伏龙山第一世和尚者。 一曰潭州伏龙山第二世和尚者。 一曰京兆白云善藏者。 一曰潭州伏龙山第三世和尚者。 一曰陝府龙陵山和尚者。 一曰大光山玄禅师者。 一曰漳州藤霞和尚者。 一曰宋州净觉和尚者。 一曰华州证和尚者。 一曰鄂州永寿和尚者。 一曰鄂州灵竹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筠州九峰道虔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人。 一曰新罗清院和尚者。 一曰洪州泐潭神党者。 一曰吉州行修者。 一曰洪州明禅师者。 一曰吉州嵆和尚者。 一曰洪州延茂和尚者。 一曰洪州同安常察者。 一曰洪州泐潭悟禅师者。 一曰吉州禾山无殷者。 一曰泐潭牟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台州涌泉景欣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台州六通绍禅师者。 大鉴之七世。 曰潭州云盖山志元禅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一曰云盖山志罕禅师者。 一曰新罗卧龙和尚者。 一曰彭州天台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潭州谷山藏禅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一曰新罗瑞岩和尚者。 一曰新罗泊严和尚者。 一曰新罗大岭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潭州中云盖山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云盖山景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河中府栖岩存寿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道德者。 大鉴之七世。 曰洪州云居山道膺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二十八人。 一曰杭州佛日和尚者。 一曰苏州永光院真禅师者。 一曰洪州同安丕禅师者。 一曰归宗澹权者。 一曰池州广济和尚者。 一曰潭州水西南台和尚者。 一曰歙州朱谿谦禅师者。 一曰杨州丰化和尚者。 一曰云居山道简者。 一曰归宗怀恽者。 一曰洪州大善慧海者。 一曰鼎州德山第七世和尚者。 一曰南岳南台和尚者。 一曰云居山昌禅师者。 一曰池州嵆山章禅师者。 一曰晋州大梵和尚者。 一曰新罗云柱和尚者。 一曰云居山怀岳者。 一曰阾珏和尚者。 一曰潭州龙兴寺悟空者。 一曰建州白云减禅师者。 一曰潭州幕辅山和尚者。 一曰舒州白水山玮禅师者。 一曰庐州冶父山和尚者。 一曰南岳法志者。 一曰新罗庆猷者。 一曰新罗慧禅师者。 一曰洪州凤栖山慧志者。 大鉴之七世。 曰抚州曹山本寂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一十四人。 一曰抚州荷玉光慧者。 一曰筠州洞山道延者。 一曰衡州育王山弘通者。 一曰抚州金峰从志者。 一曰襄州鹿门处真者。 一曰抚州曹山慧霞者。 一曰衡州华光范禅师者。 一曰处州广刹容禅师者。 一曰泉州小谿院行传者。 一曰西川布水岩和尚者。 一曰蜀川西禅和尚者。 一曰华州草菴法义者。 一曰韶州华严和尚者。 一曰庐山罗汉池隆山主者。 大鉴之七世。 曰潭州龙牙山居遁禅师。 其所出法嗣五人。 一曰潭州报慈藏屿者。 一曰襄州含珠山审哲者。 一曰凤翔白马弘寂者。 一曰抚州崇寿院道钦者。 一曰楚州观音院斌禅师者。 大鉴之七世。 曰京兆华严寺体静禅师。 其所出法嗣三人。 一曰凤翔府紫陵匡一者。 一曰饶州北禅院惟直者。 一曰潍州化城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筠州九峰普满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洪州同安威禅师者。 大鉴之七世。 曰青林师虔禅师。 其所出法嗣六人。 一曰韶州龙光和尚者。 一曰襄州石门寺献禅师者。 一曰襄州广德和尚者。 一曰郢州芭蕉和尚者。 一曰定州石藏慧炬者。 一曰襄州延庆通性者。 大鉴之七世。 曰洛京白马遁儒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兴元府青剉山和尚者。 一曰京兆保福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益州北院通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京兆香城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高安白水本仁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京兆重云智晖者。 一曰杭州瑞龙幼璋者。 大鉴之七世。 曰抚州疎山康仁禅师。 其所出法嗣凡二十人。 一曰疎山第二世证禅师者。 一曰洪州百丈安禅师者。 一曰筠州黄蘖慧禅师者。 一曰随城山护国守澄者。 一曰洛京灵泉归仁者。 一曰延州延庆奉璘者。 一曰安州大安山省。 禅师者。 一曰洪州百丈超禅师者。 一曰洪州天王院和尚者。 一曰常州正勤院蕴禅师者。 一曰襄州洞山和尚者。 一曰京兆三相和尚者。 一曰筠州五峰山行继者。 一曰商州高明和尚者。 一曰华州西谿道泰者。 一曰抚州疎山和尚者(亡其世数)。 一曰筠州黄蘖山令约者。 一曰扬州祥光远禅师者。 一曰安州大安山传性者。 一曰筠州黄蘖嬴禅师者。 大鉴之七世。 曰澧州钦山文邃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洪州上蓝自古者。 一曰澧州太守雷满者。 大鉴之七世。 曰乐普山元安禅师。 其所出法嗣十人。 一曰京兆永安善静者。 一曰蕲州乌牙山彦宾者。 一曰凤翔府青峰传楚者。 一曰邓州中度和尚者。 一曰嘉州洞谿和尚者。 一曰京兆卧龙和尚者。 一曰嘉州黑水慧通者一。 曰京兆盘龙和尚者。 一曰单州东禅和尚者。 一曰鄜州善雅者。 大鉴之七世。 曰江西逍遥山怀忠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泉州福清师巍者。 一曰京兆白云无休者。 大鉴之七世。 曰袁州盘龙山可文禅师。 其所出法嗣五人。 一曰江州庐山永安净悟者。 一曰袁州木平山善道者。 一曰陝府龙谿和尚者。 一曰桂阳志通者。 一曰庐州寿昌净寂者。 大鉴之七世。 曰抚州黄山月轮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郢州桐泉山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洛京韶山寰普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潭州文殊和尚者。 一曰祥州大岩白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曰洪州上蓝令超禅师。 其所出法嗣二人。 一曰河东北院简禅师者。 一曰洪州南平王钟传者。 大鉴之七世。 曰袁州仰山南塔光涌禅师。 其所出法嗣五人。 一曰越州清化全付者。 一曰郢州芭蕉慧清者。 一曰韶州黄连山义初者。 一曰韶州慧林鸿究者。 一曰洪州黄龙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 曰袁州仰山西塔光穆禅师。 其所出法嗣。 一人曰吉州资福如宝者。 大鉴之七世。 曰鄂州岩头全豁禅师。 其所出法嗣九人。 一曰台州师彦者。 一曰怀州彦禅师者。 一曰吉州慧宗者。 一曰福州道闲者。 一曰福州从范者。 一曰福州严禅师者。 一曰洪州海一者。 一曰信州韶和尚者。 一曰洪州讷和尚者。 大鉴之七世曰洪州感。 潭资国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安州志圆者。 大鉴之七世。 曰金陵道巘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金陵广化处微者。 大鉴之七世。 曰福州雪峰义存禅师。 其所出法嗣五十六人。 一曰玄沙师备者。 一曰福州慧稜者。 一曰福州玄通者。 一曰杭州道怤者。 一曰福州长生山皎然者。 一曰鹅湖山智孚者。 一曰漳州报恩怀岳者。 一曰杭州西兴化度者。 一曰福州鼓山神晏者。 一曰漳州隆寿绍卿者。 一曰福州僊宗行瑫者。 一曰福州莲华山从弇者。 一曰杭州龙华寺灵照者。 一曰明州翠岩令参者。 一曰福州弘瑫者。 一曰潭州云盖山归本者。 一曰韶州林泉和尚者。 一曰洛京南院和尚者。 一曰越州洞岩可休者。 一曰定州法海行周者。 一曰杭州龙井通禅师者。 一曰漳州保福从展者。 一曰泉州瑞龙道溥者。 一曰杭州龙兴寺宗靖者。 一曰福州南禅契璠者。 一曰越州越山师鼐者。 一曰南岳金轮可观者。 一曰泉州福清玄讷者。 一曰韶州云门文偃者。 一曰衢州南台仁禅师者。 一曰泉州东禅和尚者。 一曰余杭大钱从袭者。 一曰福州永泰和尚者。 一曰池州和龙山守讷者。 一曰建州梦笔和尚者。 一曰福州古田极乐院允俨者。 一曰福州芙蓉山如体者。 一曰洛京憩鹤山和尚者。 一曰潭州沩山栖禅师者。 一曰吉州潮山延宗者。 一曰益州普通山普明者。 一曰随州双泉梁家庵永禅师者。 一曰漳州保福超悟者。 一曰太原孚上座者。 一曰南岳惟劲者。 一曰台州十相审超者。 一曰江州庐山讷禅师者。 一曰新罗国大无为禅师者。 一曰潞州玄晖者。 一曰湖州清净和尚者。 一曰益州永安雪峰和尚者。 一曰庐僊德明禅师者。 一曰抚州明水怀忠者。 一曰益州怀杲(或作果)者。 一曰杭州耳相行修者。 一曰嵩山安德者。 大鉴之八世。 曰汝州南院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汝州风穴延沼者。 大鉴之七世曰汝州西院思明禅师。 其所出法嗣一人。 曰郢州兴阳归静者。 传法正宗记卷第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4: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