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内容: 小品经序释僧睿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 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何以登道场成正觉。 正觉之所以成,群异之所以一,何莫由斯道也。 是以异教殷勤,三抚以之频发;功德叠校,九增以之屡至。 如〈问相〉摽玄而玄其玄,〈幻品〉忘寄而忘其忘,〈道行〉坦其津,〈难问〉穷其源,〈随喜〉忘趣以要终,〈照明〉不化以即玄。 章虽三十,贯之者道;言虽十万,倍之者行。 行凝然后无生,道足然后补处,及此而变一切智也。 《法华》镜本以凝照,《般若》冥末以解悬。 解悬理趣,菩萨道也。 凝照镜本,告其终也。 终而不泯,则归途扶疎,有三实之迹;权应不夷,则乱绪纷纶,有惑趣之异。 是以《法华》、《般若》相待以期终,方便、实化冥一以俟尽。 论其穷理尽性,夷明万行,则实不如照;取其大明真化,解本无三,则照不如实。 是故叹深则《般若》之功重,美实则《法华》之用微。 此经之尊,三抚三嘱,未足惑也。 有秦太子者,寓迹储宫,拟韵区外,翫味斯经,梦想增至,准悟大品,深知译者之失会。 闻究摩罗法师,神授其文,真本犹存。 以弘始十年二月六日,请令出之。 至四月三十日校正都讫。 考之旧译,真若荒田之稼,芸过其半,未讵多也。 斯经正文,凡有四种,是佛异时适化,广略之说也。 其多者云有十万偈,少者六百偈。 此之大品,乃是天竺之中品也。 随宜之言,复何必计其多少,议其烦简耶! 梵文雅质,桉本译之于丽巧不足,朴正有余矣。 幸冀文悟之贤,略其华而几其实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丹本摩诃上有小品二字)初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如调象王,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心得自在,唯除阿难。 尔时佛告须菩提:「汝乐说者,为诸菩萨说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舍利弗即作是念:「须菩提自以力说? 为承佛神力?」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语舍利弗言:「佛诸弟子,敢有所说,皆是佛力。 所以者何? 佛所说法,于中学者,能证诸法相,证已有所言说,皆与法相不相违背,以法相力故。」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佛使我为诸菩萨说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 世尊! 所言菩萨菩萨者,何等法义是菩萨? 我不见有法名为菩萨。 世尊! 我不见菩萨,不得菩萨,亦不见不得般若波罗蜜,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若菩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如所说行,是名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学,不念是菩萨心。 所以者何? 是心非心,心相本净故。」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此非心心不?」须菩提语舍利弗:「非心心可得若有若无不?」舍利弗言:「不也!」须菩提语舍利弗:「若非心心不可得有无者,应作是言有心无心耶?」舍利弗言:「何法为非心?」须菩提言:「不坏不分别。 菩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学声闻地,当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说修行。 欲学辟支佛地,当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说修行。 欲学菩萨地,亦当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如说修行。 所以者何? 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菩萨所应学法。」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我不得不见菩萨,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世尊! 我不见菩萨法来去,而与菩萨作字言是菩萨,我则疑悔。 世尊! 又菩萨字无决定、无住处。 所以者何? 是字无所有故。 无所有亦无定无处。 若菩萨闻是事,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菩萨毕竟住不退转地,住无所住。 「复次,世尊!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应色中住,不应受、想、行、识中住。 何以故? 若住色中,为作色行;若住受、想、行、识中,为作识行。 若行作法,则不能受般若波罗蜜,不能习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则不能成就萨婆若。 何以故? 色无受、想,受、想、行、识无受想。 若色无受则非色;受、想、行、识无受则非识。 般若波罗蜜亦无受。 菩萨应如是学行般若波罗蜜,是名菩萨诸法无受,三昧广大,无量无定,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 何以故? 是三昧,不可以相得。 若是三昧可以相得,先尼梵志于萨婆若智不应生信。 先尼梵志以有量智入是法中,入已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 是梵志不以得闻见是智,不以内色见是智,不以外色见是智,不以内外色见是智,亦不离内外色见是智;不以内受、想、行、识见是智,不以外受、想、行、识见是智,不以内外受、想、行、识见是智,亦不离内外受、想、行、识见是智。 先尼梵志信解萨婆若智,以得诸法实相,故得解脱。 得解脱已,于诸法中无取无舍,乃至涅槃亦无取无舍。 世尊! 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 虽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终不中道而般涅槃。 「复次,世尊!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等是般若波罗蜜? 是谁般若波罗蜜? 若法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耶?』若菩萨作是思惟观时,不惊不畏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般若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性者,何故说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 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般若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性,是法皆离自性,性相亦离。」舍利弗言:「若菩萨于是中学,能成就萨婆若耶?」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 菩萨如是学者,能成就萨婆若。 所以者何? 一切法无生无成就故。 若菩萨如是行者,则近萨婆若。」尔时须菩提语舍利弗言:「菩萨若行色行为行相,若生色行为行相,若灭色行为行相,若坏色行为行相,若空色行为行相。 我行是行,亦是行相。 若行受、想、行、识行为行相,若生识行为行相,若灭识行为行相,若坏识行为行相,若空识行为行相。 我行是行,亦是行相。 若作是念:『能如是行者,是行般若波罗蜜,亦是行相。』当知是菩萨未善知方便。」舍利弗语须菩提:「今菩萨云何行,名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若菩萨不行色,不行色生,不行色灭,不行色坏,不行色空,不行受、想、行、识,不行识生,不行识灭,不行识坏,不行识空,是名行般若波罗蜜。 不念行般若波罗蜜,不念不行,不念行不行,亦不念非行非不行,是名行般若波罗蜜。 所以者何? 一切法无受故。 是名菩萨诸法无受,三昧广大,无量无定,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 菩萨行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承佛威神,而作是言:「若菩萨行是三昧,不念不分别:『是三昧我当入,是三昧我今入、我已入。』无如是分别,当知是菩萨已从诸佛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所行三昧,得从诸佛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是三昧可得示不?」须菩提言:「不也,舍利弗! 何以故? 善男子! 不分别是三昧。 所以者何? 三昧性无所有故。」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我说汝于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如我所说,菩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若如是学者,是名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菩萨如是学,为学何法?」佛告舍利弗:「菩萨如是学,于法无所学。 何以故? 舍利弗! 是诸法不尔,如凡夫所着。」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今云何有?」佛言:「如无所有,如是有。 如是诸法无所有,故名无明。 凡夫分别无明,贪着无明,堕于二边,不知不见,于无法中忆想分别,贪着名色。 因贪着故,于无所有法,不知不见,不出不信不住,是故堕在凡夫贪着数中。」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菩萨如是学,亦不学萨婆若。」佛告舍利弗:「菩萨如是学,亦不学萨婆若。 如是学,亦名学萨婆若、成就萨婆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有问:『幻人学萨婆若,当成就萨婆若不?』世尊! 我当云何答?」「须菩提! 我还问汝,随意答。 于意云何? 幻异色,色异幻,幻异受、想、行、识耶?」须菩提言:「幻不异色,色不异幻。 幻即是色,色即是幻。 幻不异受、想、行、识,识不异幻。 幻即是识,识即是幻。」「须菩提! 于意云何? 五受阴名为菩萨不?」「如是,世尊!」佛告须菩提:「菩萨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幻人学。 何以故? 当知五阴即是幻人。 所以者何? 说色如幻,说受、想、行、识如幻,识是六情五阴。」「世尊! 新发意菩萨闻是说者,将无惊怖退没耶?」佛告须菩提:「若新发意菩萨随恶知识,则惊怖退没。 若随善知识闻是说者,则无惊怖没退。」须菩提言:「世尊! 何等是菩萨恶知识?」佛言:「教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使不乐菩提。 又教令学取相分别、严饰文颂,又教学杂声闻、辟支佛经法,又与作魔事因缘。 是名菩萨恶知识。」「世尊! 何等为菩萨善知识?」「若教令学般若波罗蜜,为说魔事,说魔过恶;令知魔事、魔过恶已,教令远离。 须菩提! 是名发大乘心大庄严菩萨摩诃萨善知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所言菩萨,菩萨有何义?」佛告须菩提:「为学一切法无障碍,亦如实知一切法,是名菩萨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知一切法名为菩萨义,复以何义名为摩诃萨?」佛言:「当为大众作上首,名为摩诃萨义。」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义。」佛言:「乐说便说。」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菩萨为断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人见,有见无见、断见常见等,而为说法,是名摩诃萨义。 于是中心无所着,亦名摩诃萨义。」舍利弗问须菩提:「何故于是中心无所着?」须菩提言:「无心故,于是中心无所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 菩萨发大庄严,乘大乘故,是名摩诃萨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所言菩萨发大庄严,云何名为发大庄严?」佛言:「菩萨作是念:『我应度无量阿僧祇众生。 度众生已,无有众生灭度者。』何以故? 诸法相尔。 譬如工幻师,于四衢道,化作大众,悉断化人头。 于意云何? 宁有伤有死者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菩萨亦如是,度无量阿僧祇众生已,无有众生灭度者。 若菩萨闻是事,不惊不怖,当知是菩萨发大庄严。」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当知是菩萨发大庄严而自庄严。 何以故? 萨婆若是不作不起法,为众生故发大庄严。 是众生亦是不作不起法。 何以故? 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解故。」富楼那语须菩提:「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解耶?」须菩提言:「色无缚无解,受、想、行、识无缚无解。」富楼那言:「何等色无缚无解? 何等受、想、行、识无缚无解?」须菩提言:「幻人色是无缚无解,幻人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解。 无所有故,无缚无解;离故,无缚无解;无生故,无缚无解。 是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而自庄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为大乘? 云何为菩萨发趣大乘? 是乘住何处? 是乘从何处出?」佛告须菩提:「大乘者,无有量、无分数故。 是乘从何处出、住何处者,是乘从三界出、住萨婆若。 无乘是乘出者。 何以故? 出法、出者,俱无所有,何法当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所言摩诃衍、摩诃衍者,胜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世尊! 摩诃衍与虚空等。 如虚空,受无量阿僧祇众生;摩诃衍亦如是,受无量阿僧祇众生。 是摩诃衍如虚空,无来处,无去处,无住处;摩诃衍亦如是,不得前际,不得中际,不得后际。 是乘三世等,是故名为摩诃衍。」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诸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应如汝所说。」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 佛使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我所说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不也,须菩提! 汝所说随顺般若波罗蜜。」「世尊! 我不得过去世菩萨,亦不得未来、现在世菩萨。 色无边故,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菩萨亦无边。 世尊! 如是一切处、一切时、一切种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我不得不见菩萨,当教何法入般若波罗蜜? 世尊! 所言菩萨、菩萨者,但有名字。 譬如所说我,我法毕竟不生。 世尊! 一切法性亦如是。 此中何等是色不着不生? 何等是受、想、行、识不着不生? 色是菩萨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世尊! 一切处、一切时、一切种菩萨不可得,当教何法入般若波罗蜜? 世尊! 菩萨但有名字。 如我毕竟不生,诸法性亦如是。 此中何等是色不着不生? 何等是受、想、行、识不着不生? 诸法性如是,是性亦不生,不生亦不生。 世尊! 我今当教不生法入般若波罗蜜耶? 何以故? 离不生法,不可得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菩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当知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 菩萨随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诸法即不受色。 何以故? 色无生即非色,色无灭即非色。 无生无灭,无二无别。 若说是色,即是无二法。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受受、想、行、识。 何以故? 识无生即非识,识无灭即非识。 无生无灭,无二无别。 若说识,即是无二法。」舍利弗问须菩提:「如我解须菩提所说义,菩萨即是无生。 若菩萨无生,何以故有难行,为众生故受苦恼?」须菩提言:「我不欲使菩萨有难行。 何以故? 生难行想、苦行想,不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 于众生生易想、乐想、父母想、子想、我所想,则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 如我法,一切处、一切时、一切种不可得。 菩萨于内外法中,应生如是想。 若菩萨以如是心行,亦名难行。 如舍利弗所言:『菩萨无生。』如是,舍利弗! 菩萨实无生。」舍利弗言:「但菩萨无生,萨婆若亦无生?」须菩提言:「萨婆若亦无生。」舍利弗言:「萨婆若无生,凡夫亦无生?」须菩提言:「凡夫亦无生。」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菩萨无生,菩萨法亦无生;萨婆若无生,萨婆若法亦无生;凡夫无生,凡夫法亦无生。 今以无生得无生,菩萨应得萨婆若。」须菩提言:「我不欲令无生法有所得。 何以故? 无生法不可得故。」舍利弗言:「生生无生生。 汝所言、乐说,为生为无生?」须菩提言:「诸法无生,所言无生,乐说亦无生,如是乐说。」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汝于说法人中,为最第一。 何以故? 须菩提! 随所问皆能答故。」须菩提言:「法应尔。 诸佛弟子,于无依止法,所问能答。 何以故? 一切法无定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是何波罗蜜力?」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力。 舍利弗! 若菩萨闻如是说、如是论时,不疑不悔不难,当知是菩萨行,是行不离是念。」舍利弗言:「若菩萨不离是行、不离是念,一切众生亦不离是行、不离是念,一切众生亦当是菩萨。 何以故? 一切众生不离是念故。」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舍利弗! 汝欲离我而成我义。 所以者何? 众生无性故,当知念亦无性;众生离故,念亦离;众生不可得故,念亦不可得。 舍利弗! 我欲令菩萨,以是念行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二尔时释提桓因,与四万天子,俱在会中;四天王,与二万天子,俱在会中;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与万梵天,俱在会中;乃至净居天众,无数千种,俱在会中。 是诸天众,业报光明,以佛身神力光明故,皆不复现。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是诸无数天众,皆共集会,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 菩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语释提桓因及诸天众:「憍尸迦! 我今当承佛神力,说般若波罗蜜。 若诸天子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今应当发。 若人已入正位,则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 已于生死作障隔故。 是人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亦随喜,终不断其功德。 所以者何? 上人应求上法。」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汝能如是劝乐诸菩萨。」须菩提言:「世尊! 我当报佛恩。 如过去诸佛及诸弟子教,如来住空法中亦教学诸波罗蜜。 如来学是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 我今亦当如是护念诸菩萨。 以我护念因缘故,诸菩萨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 汝一心听,菩萨住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 菩萨发大庄严,乘于大乘,以空法住般若波罗蜜。 不应住色,不应住受、想、行、识;不应住色若常若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不应住色若苦若乐,不应住受、想、行、识若苦若乐;不应住色若净若不净,不应住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不应住色若我若无我,不应住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不应住色若空若不空,不应住受、想、行、识若空若不空。 不应住须陀洹果,不应住斯陀含果,不应住阿那含果,不应住阿罗汉果,不应住辟支佛道,不应住佛法。 不应住须陀洹无为果,不应住须陀洹福田,不应住须陀洹乃至七往来生死。 不应住斯陀含无为果,不应住斯陀含福田,不应住斯陀含一来此间当得尽苦。 不应住阿那含无为果,不应住阿那含福田,不应住阿那含彼间灭度。 不应住阿罗汉无为果,不应住阿罗汉福田,不应住阿罗汉今世入无余涅槃。 不应住辟支佛道无为果,不应住辟支佛福田,不应住辟支佛过声闻地不及佛地而般涅槃。 不应住佛法利益无量众生、灭度无量众生。」尔时舍利弗作是念:「菩萨当云何住?」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语舍利弗:「于意云何? 如来为住何处?」舍利弗言:「如来无所住,无住心名为如来。 如来不住有为性,亦不住无为性。」「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亦应如是住,如如来住,于一切法非住非不住。」尔时众中有诸天子,作是念:「诸夜叉众语言章句尚可知义,须菩提所说所论难可得解。」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是中无说无示无听。」诸天子作是念:「须菩提欲令此义易解,而转深妙。」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若行者欲证须陀洹果,欲住须陀洹果,不离是忍。 欲证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欲证辟支佛道,欲证佛法,亦不离是忍。」尔时诸天子作是念:「何等人能随顺听须菩提所说?」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幻人能随顺听我所说,而无听无证。」诸天子作是念:「但听者如幻,众生亦如幻? 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亦如幻?」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我说众生如幻如梦,须陀洹果亦如幻如梦,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亦如幻如梦。」诸天子言:「须菩提亦说佛法如幻如梦?」须菩提言:「我说佛法亦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诸天子言:「大德须菩提亦说涅槃如幻如梦耶?」须菩提言:「诸天子! 设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幻如梦。 诸天子! 幻梦、涅槃,无二无别。」尔时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栴延,问须菩提:「如是说般若波罗蜜义,谁能受者?」时阿难言:「如是说般若波罗蜜义,阿毗跋致菩萨、具足正见者、满愿阿罗汉,是等能受。」须菩提言:「如是说般若波罗蜜义,无能受者。 所以者何? 此般若波罗蜜法中,无法可说,无法可示。 以是义故,无能受者。」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长老须菩提为雨法雨。 我宁可化作华,散须菩提上。」释提桓因即化作华,散须菩提上。 须菩提作是念:「释提桓因今所散华,我于忉利天上所未曾见。 是华从心树出,不从树生。」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是华非生,华亦非心树生。」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 汝言是华非生,华亦非心树生。 若非生法,不名为华。」释提桓因作是念:「长老须菩提智慧甚深,不坏假名而说实义。」念已,语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如须菩提所说,菩萨应如是学。 菩萨如是学者,不学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若不学是地,是名学佛法、学萨婆若。 若学佛法、学萨婆若,则学无量无边佛法。 若学无量无边佛法者,不为增减色学,不为增减受、想、行、识学;不为受色学,不为受受、想、行、识学。 是人于法无所取无所灭故学。」舍利弗语须菩提:「行者不为取萨婆若,不为灭萨婆若故学。」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 菩萨乃至萨婆若,不取不灭故学。 如是观时,能学萨婆若,能成就萨婆若。」尔时释提桓因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何求?」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当于须菩提所转中求。」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谁神力?」须菩提言:「是佛神力。 憍尸迦! 如所问般若波罗蜜当于何求? 般若波罗蜜不应色中求,不应受、想、行、识中求;亦不离色求,亦不离受、想、行、识求。 何以故? 色非般若波罗蜜,离色亦非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非般若波罗蜜,离受、想、行、识亦非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言:「摩诃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憍尸迦! 摩诃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 色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受、想、行、识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 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憍尸迦! 云何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诸法无前、无中、无后,是故缘无边,般若波罗蜜无边。 复次,憍尸迦! 诸法无边,前际不可得,中际、后际不可得,是故缘无边,般若波罗蜜无边。」释提桓因言:「长老须菩提! 云何众生无边,般若波罗蜜无边?」「憍尸迦! 众生无量,算数不可得。 是故众生无边,般若波罗蜜无边。」释提桓因言:「大德须菩提! 众生有何义?」须菩提言:「众生义即是法义。 于意云何? 所言众生、众生有何义?」释提桓因言:「众生非法义,亦非非法义,但有假名。 是名字无本无因,强为立名,名为众生。」须菩提言:「于意云何? 此中实有众生可说可示不?」「不也!」须菩提言:「憍尸迦! 若众生不可说不可示,云何言:『众生无边,般若波罗蜜无边?』憍尸迦! 若如来住寿,如恒河沙劫,说言:『众生、众生。』实有众生生灭不?」释提桓因言:「不也! 何以故? 众生从本已来,常清净故。」「憍尸迦! 是故当知众生无边,般若波罗蜜无边。」小品般若经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1:56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