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内容: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又难得善本,会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以为金山常住。 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 方其正法流行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 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体乃漫不省解,于是有祖师出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别传,于动容发语之顷,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击而得之矣。 故云门至于骂佛,而药山至戒人不得读经,皆此意也。 由是去佛而谓之禅,离义而谓之玄,故学佛者必诋禅而讳义者,亦必宗玄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为用也。 且禅者六度之一也,顾岂异于佛哉? 之奇以为,禅出于佛,而玄出于义,不以佛废禅,不以玄废义,则其近之矣。 冉求问:「闻斯行诸?」孔子曰:「闻斯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说岂有常哉? 救其偏而已。 学佛之敝至于溺经文、惑句义而人不体玄,则言禅以救之;学禅之敝至于驰空言、玩琦辩而人不了义,则言佛以救之。 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矣。 昔达磨西来,既已传心印于二祖,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此亦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 至五祖始易以《金刚经》传授,故六祖闻客读《金刚经》而问其所从来。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五祖山来。 五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成佛矣。」则是持《金刚经》者始于五祖。 故《金刚》以是盛行于世,而《楞伽》遂无传焉。 今之传者,寔自张公倡之。 之奇过南都谒张公,亲闻公说《楞伽》因缘。 始张公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守滁,一日入琅琊僧舍,见一经函发而视之,乃《楞伽经》也。 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笔画宛然,其殆神先受之甚明也。 之奇闻:羊叔子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鐶。 乳母谓之:「汝初无是物。」祜即自诣隣人李氏东垣桑木中探得之。 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 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为李氏子也。 白乐天始生七月,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谙识声律,史氏以为笃于才章盖天禀,然而乐天固自以为宿习之缘矣。 人之以是一真不灭之性,而死生去来于天地之间。 其为世数,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不能算之矣。 然以沦于死生,神识疲耗不能复记,惟圆明不昧之人知焉。 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举登侍从,秉钧轴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风烈事业播人耳目,则其前身尝为大善知识,无足疑者。 其能记忆前世之事,岂不谓信然哉。 故因读《楞伽》新经,而记其因缘于经之端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朝奉郎新差知登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苏轼书《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 祖师达磨以付二祖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为心法。 如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 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 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 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谓子证,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笑争谈禅悦。 高者为名,下者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 譬如俚俗医师,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之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矣。 世人徒见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谓《难经》不学而可,岂不误哉! 《楞伽》义辄幽[耳*少],文字简古。 读者或不能句,而况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者乎? 此其所以寂寥于世,几废而仅存也。 太子太保乐全先生张公安道,以广大心,得清净觉。 庆曆中尝为滁州,至一僧舍,偶见此经,入手恍然如获旧物。 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 悲喜太息,从是悟入,常以经首四偈发明心要。 轼游于公之门三十年矣,今年二月过南都,见公于私第。 公时年七十九,幻灭都尽,惠光浑圆,而轼亦老于忧患百念灰冷。 公以为可教者,乃授此经,且以钱三十万使印施于江淮间。 而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轼乃为书之,而元使其侍者晓机走钱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为金山常住。 元丰八年九月九日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 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 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 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偈赞曰:「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炎,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谘尊中上。」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云何净其念? 云何念增长? 云何见痴惑? 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欲? 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愿为解说。 缘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 云何为增长? 云何无色定,及以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 何因从定觉?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 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 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 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 云何见已还? 云何为种姓,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 云何无众生? 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动? 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炎,及与水月光?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 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 云何说离字? 离妄想者谁? 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 几波罗蜜心? 何因度诸地? 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 云何尔炎净? 诸智有几种? 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 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颂? 成为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 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 云何守护国? 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 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 云何阿阇梨? 佛复有几种? 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 唯愿最胜说。 云何空风云? 云何念聪明? 云何为林树? 云何为蔓草? 云何象马鹿? 云何而捕取? 云何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师摄? 云何一阐提?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云何为财富? 何因致财富? 云何为释种? 何因有释种? 云何甘蔗种? 无上尊愿说。 云何长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断肉? 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云何为化佛? 云何报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 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 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 云何百无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间? 云何为七地? 唯愿为演说。 僧伽有几种? 云何为坏僧?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 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 (此心如树木坚实心,非念虑心也)。 「善哉善哉问! 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佛诸波罗蜜。 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诸禅定无量。 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 三昧起心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智尔焰得向。 众生有无有,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及与作所作,郁林迷惑通。 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身各几微尘,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兔毫窓尘蚁,羊毛[麸-夫+黄]麦尘,钵他几[麸-夫+黄]麦,阿罗[麸-夫+黄]麦几,独笼那佉梨,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少/兔],名舍梨沙婆。 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 几赖提摩沙,为摩沙陀那。 几摩沙陀那,名为陀那罗。 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 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是等所应请,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 何故不问此? 火焰几阿[少/兔],风阿[少/兔]复几,根根几阿[少/兔],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 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 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 云何无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 云何现已灭? 云何净诸觉? 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云何断诸想?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谁? 何处为何身?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 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 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云何断常见? 云何心得定? 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云何成及论? 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云何为饮食,聪明广施设? 云何树葛縢? 最胜子所问。 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 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 云何为丑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云何俗神通? 云何为比丘? 云何为化佛? 云何为报佛? 云何为如如,平等智慧佛? 云何为众僧? 佛子如是问,箜篌腰鼓花,刹土离光明,心地者有七。 所问皆如实,此及余众多,佛子所应问,一一相相应。 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不生句,生句。 常句,无常句。 相句,无相句。 住异句,非住异句。 刹那句,非刹那句。 自性句,离自性句。 空句,不空句。 断句,不断句。 边句,非边句。 中句,非中句。 常句,非常句(凡有三常,此常梵音与上常音异也)。 缘句,非缘句。 因句,非因句。 烦恼句,非烦恼句。 爱句,非爱句。 方便句,非方便句。 巧句,非巧句。 净句,非净句。 成句,非成句。 譬句,非譬句。 弟子句,非弟子句。 师句,非师句。 种性句,非种性句。 三乘句,非三乘句。 所有句,无所有句。 愿句,非愿句。 三轮句,非三轮句。 相句,非相句。 有品句,非有品句。 俱句,非俱句。 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刹土句,非刹土句。 阿[少/兔]句,非阿[少/兔]句。 水句,非水句。 弓句,非弓句。 实句,非实句。 数句,非数句(此物之数也)。 数句,非数句(此数,霜缕反)。 明句,非明句。 虚空句,非虚空句。 云句,非云句。 工巧伎术明处句,非明处句。 风句,非风句。 地句,非地句。 心句,非心句。 施设句,非施设句。 自性句,非自性句。 阴句,非阴句。 众生句,非众生句。 慧句,非慧句。 涅槃句,非涅槃句。 尔焰句,非尔焰句。 外道句,非外道句。 荒乱句,非荒乱句。 幻句,非幻句。 梦句,非梦句。 焰句,非焰句。 像句,非像句。 轮句,非轮句。 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 天句,非天句。 饮食句,非饮食句。 淫欲句,非淫欲句。 见句,非见句。 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 戒句,非戒句。 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 谛句,非谛句。 果句,非果句。 灭起句,非灭起句。 治句,非治句。 相句,非相句。 支句,非支句。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 禅句,非禅句。 迷句,非迷句。 现句,非现句。 护句,非护句。 族句,非族句。 仙句,非仙句。 王句,非王句。 摄受句,非摄受句。 实句,非实句。 记句,非记句。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 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 味句,非味句。 事句,非事句。 身句,非身句。 觉句,非觉句。 动句,非动句。 根句,非根句。 有为句,非有为句。 无为句,非无为句。 因果句,非因果句。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 节句,非节句。 郁树藤句,非郁树藤句。 杂句,非杂句。 说句,非说句。 毗尼句,非毗尼句。 比丘句,非比丘句。 处句,非处句。 字句,非字句。 大慧! 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 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 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 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 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 何等为三? 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大慧! 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大慧! 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大慧! 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大慧! 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识因。 大慧! 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 大慧! 是名相灭。 大慧! 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 大慧! 所以者何? 是其所依故。 依者,谓无始妄想薰。 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大慧! 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 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大慧! 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 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如是,大慧! 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 而自真相实不灭。 是故,大慧! 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 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 大慧! 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大慧! 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 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 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大慧! 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复次,大慧! 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复次,大慧! 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大慧! 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大慧! 云何外道论恶见共? 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大慧! 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复次,大慧! 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 今当说。 大慧! 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大慧! 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所以者何? 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 大慧! 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牙事。 如是,大慧! 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 大慧! 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 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 大慧! 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 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 如是,大慧! 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 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 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 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 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 大慧! 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大慧! 彼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 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 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 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 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离心意意识。 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 大慧! 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 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 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 是故大慧! 自悉檀善,应当修学。」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 何等为四? 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着识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 大慧! 是名四种因缘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 大慧! 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 譬如明镜,现众色像。 大慧! 犹如勐风,吹大海水。 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 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着,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 大慧! 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彼身转。 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着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大慧! 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 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 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 是故,大慧! 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譬如巨海浪,斯由勐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澹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心名採集业,意名广採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尔时,世尊以偈答曰:「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採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缋众像。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复次,大慧! 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 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慧智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 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 大慧! 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 大慧! 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着,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 大慧! 是名圣智三相。 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境界。 是故,大慧! 圣智三相,当勤修学。」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 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 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 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超幻境界,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着。 觉知因尽,兔无角想。 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大慧! 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 见已计着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 大慧! 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 大慧! 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 大慧! 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 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 大慧! 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得无妄想者,见不生想已,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 所以者何? 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 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 大慧! 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 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 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 大慧! 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 大慧! 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 大慧! 复有余外道见,计着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 大慧! 虚空是色,随入色种。 大慧! 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 大慧! 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 如是,大慧! 观牛有角,故兔无角。 大慧! 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 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尔时大慧菩萨为净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世尊! 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为顿为渐耶?」佛告大慧:「渐净非顿。 如菴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 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 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依者胡本云津腻,谓化佛是真佛气分也)。 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天。 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 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令除灭。 大慧! 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着因,种种无实幻,种种计着,不可得。 「复次,大慧! 计着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 大慧! 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 彼诸妄想亦无真实。 如是,大慧! 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 种种妄想心,种种想行事妄想相,计着习气妄想。 大慧! 是为妄想自性相生。 大慧! 是名依佛说法。 大慧! 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 大慧! 化佛者,说施、戒、忍、精进、禅定,及心智慧。 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 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大慧! 又法佛者,离攀缘,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着我相所着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 是故,大慧! 自觉圣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复次,大慧! 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着相。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 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心得寂止。 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 大慧! 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愍众生及本愿不作证。 大慧! 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 菩萨摩诃萨,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大慧! 云何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声闻? 所谓大种:青黄赤白,坚湿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 先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 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想,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自性计着相。」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世尊所说常及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 世尊! 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 所以者何? 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 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 「复次,大慧! 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 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大慧! 我第一义常不思议。 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 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 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 如是,大慧! 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 如是,大慧! 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得修学。 「复次,大慧! 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 异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复次,大慧! 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 大慧! 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 大慧! 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兔角。 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 诸外道辈,有如是过。 所以者何? 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分。 大慧! 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故。 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 大慧! 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 彼不应说。 「复次,大慧! 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 未来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 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 是故,大慧! 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着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复次,大慧! 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说。 所以者何? 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 大慧! 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愚痴凡夫不实妄想自性妄想故。 大慧! 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 自性身财建立趣自性相。 大慧! 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生住灭二见,悕望一切性生。 有非有妄想生,非贤圣也。 大慧! 于彼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有五无间种性。 云何为五? 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 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 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气烦恼不断。 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 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大慧! 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 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 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 大慧! 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 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大慧! 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竪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着。 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 闻说是时,其心随入。 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 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相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 大慧! 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 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 大慧! 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 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偈言:「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 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 诸禅无量等,无色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大慧! 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 大慧! 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 云何舍一切善根? 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槃。 大慧! 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 此亦到一阐提趣。」大慧白佛言:「世尊! 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 大慧! 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 所以者何? 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涅槃。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 云何三自性? 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大慧! 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 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着有二种妄想自性。 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着相,及事相计着相。 名相计着相者,谓内外法计着。 事相计着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着。 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 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 云何成自性? 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 「大慧! 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 云何二种无我相? 谓人无我,及法无我。 云何人无我? 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 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着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 躁动如猨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 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幻术神咒,机发像起。 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云何法无我智? 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 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 诸法亦尔,离自共相。 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 大慧! 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 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 地相观察,开觉欢喜。 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 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 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 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 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 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 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 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 云何为四? 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 是名四种建立。 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 是名建立诽谤相。 「复次,大慧! 云何非有相建立相? 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着,此如是,此不异。 是名非有相建立相。 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着生。 大慧! 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大慧! 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 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大慧! 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着性建立。 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 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 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 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 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经法。 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 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 生诸天宫,宣扬三宝。 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 谛听! 善思念之。 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慧白佛言:「善哉! 世尊! 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 大慧! 妄想自性计着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大慧! 彼略说七种空。 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 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 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 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 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 是故说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 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 是名行空。 大慧! 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 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 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 大慧! 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 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 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 是名七种空。 彼彼空者,是空最麁,汝当远离。 大慧! 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离自性,即是无生。 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云何无二? 谓一切法,如冷热、如长短、如黑白。 大慧! 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 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 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 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 凡所有经,悉说此义。 诸修多罗,悉随众生悕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 如鹿渴想,诳惑群鹿。 鹿于彼相,计着水性,而彼水无。 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 是故,当依于义,莫着言说。」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1: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