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 内容: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第四分世记经阿须伦品第六佛告比丘:「须弥山北大海水底有罗呵阿须伦城,纵广八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城高三千由旬,广二千由旬。 其城门高一千由旬,广千由旬,金城银门,银城金门,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阿须伦王所治小城,当大城中,名轮输摩跋吒,纵广六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城高三千由旬,广二千由旬。 其城门高二千由旬,广千由旬,金城银门,银城金门,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于其城内别立议堂,名曰七尸利沙,堂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议堂下基纯以车璩,其柱樑纯以七宝,其堂中柱围千由旬,高万由旬,当此柱下有正法座,纵广七百由旬,彫文刻镂,七宝所成。 堂有四户,周匝栏楯,阶亭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乃至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议堂北有阿须伦宫殿,纵广万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其议堂东有一园林,名曰娑罗,纵广万由旬,园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其议堂南有一园林,名曰极妙,纵广万由旬,如娑罗园。 其议堂西有一园林,名曰睒摩,纵广万由旬,亦如娑罗园林。 其议堂北有一园林,名曰乐林,纵广万由旬,亦如娑罗园林。 「娑罗、极妙二园中间生昼度树,下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树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又其睒摩、乐林二园中间有跋难陀池,其水清凉,无有垢秽。 宝堑七重,周匝砌厕,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 于其池中生四种华,华叶纵广一由旬,香气流布亦一由旬,根如车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无数众鸟相和而鸣。 又其池边有七重阶亭,门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其阿须伦王臣下宫殿,有纵广万由旬者,有九千、八千,极小宫殿至千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小阿须伦宫殿有纵广千由旬、九百、八百,极小宫殿至百由旬,皆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其议堂北有七宝阶道入于宫中,复有阶道趣娑罗园,复有阶道趣极妙园,复有阶道趣睒摩园,复有阶道趣乐林园,复有阶道趣昼度树,复有阶道趣跋难陀池,复有阶道趣大臣宫殿,复有阶道趣小阿须伦宫殿。 若阿须伦王欲诣娑罗园游观时,即念毗摩质多阿须伦王,毗摩质多阿须伦王复自念言:『罗呵阿须伦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无数大众侍从围绕,诣罗呵阿须伦王前,于一面立。 时,阿须伦王复念波罗呵阿须伦王,波罗呵阿须伦王复自念言:『王今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无数大众侍从围绕,诣罗呵王前,于一面立。 「时,阿须伦王复念睒摩罗阿须伦王,睒摩罗阿须伦王复自念言:『今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无数大众侍从围绕,诣罗呵王前,于一面立。 时,王复念大臣阿须伦,大臣阿须伦复自念言:『今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无数大众侍从围绕,诣罗呵王前,于一面立。 时,王复念小阿须伦,小阿须伦复自念言:『今王念我。』即自庄严,与诸大众诣罗呵王前,于一面立。 「时,罗呵王身着宝衣,驾乘宝车,与无数大众前后围绕,诣娑罗林中,有自然风,吹门自开;有自然风,吹地令净;有自然风,吹花散地,花至于膝。 时,罗呵王入此园已,共相娱乐,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娱乐讫已,便还本宫。 其后游观极妙园林、睒摩园林、乐园林,亦复如是。 时,罗呵王常有五大阿须伦侍卫左右:一名提持,二名雄力,三名武夷,四名头首,五名摧伏。 此五大阿须伦常侍卫左右。 其罗呵王宫殿在大海水下,海水在上,四风所持:一名住风,二名持风,三名不动,四者坚固。 持大海水,悬处虚空,犹如浮云,去阿须伦宫一万由旬终不堕落。 阿须伦王福报、功德、威神如是。」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四天王品第七佛告比丘:「须弥山王东千由旬提头赖吒天王城,名贤上,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须弥山南千由旬有毗楼勒天王城,名善见,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须弥山西千由旬有毗楼婆叉天王城,名周罗善见,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须弥山北千由旬有毗沙门天王,王有三城:一名可畏,二名天敬,三名众归。 各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众归城北有园林,名伽毗延头,纵广四千由旬,园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园城中间有池名那隣尼,纵广四十由旬,其水清澄,无有垢秽,以七宝堑厕砌其边,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中生莲花,青、黄、赤、白、杂色,光照半由旬,其香芬薰闻半由旬,又其花根大如车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除日月宫殿,诸四天王宫殿纵广四十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诸宫殿有四十由旬、二十由旬,极小纵广五由旬。 从众归城有宝阶道至贤上城,复有阶道至善见城,复有阶道至周罗善见城,复有阶道至可畏城、天敬城,复有阶道至伽毗延头园,复有阶道至那隣尼池,复有阶道至四天王大臣宫殿。 「若毗沙门天王欲诣伽毗延头园游观时,即念提头赖天王,提头赖天王复自念言:『今毗沙门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与无数乾沓和神前后围绕,诣毗沙门天王前,于一面立。 时,毗沙门王复念毗楼勒天王,毗楼勒天王复自念言:『今毗沙门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与无数究槃荼神前后围绕,诣毗沙门天王前,于一面立。 毗沙门王复念毗楼婆叉,毗楼婆叉复自念言:『今毗沙门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无数龙神前后围绕,诣毗沙门王前,于一面立。 毗沙门王复念四天王大臣,四天王大臣复自念言:『今毗沙门王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无数诸天前后导从,诣毗沙门天王前,于一面立。 「时,毗沙门天王即自庄严,着宝饰衣,驾乘宝车,与无数百千天神诣伽毗延头园。 有自然风,吹门自开;有自然风,吹地令净;有自然风,吹花散地,花至于膝。 时,王在园共相娱乐,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游观讫已,还归本宫。 毗沙门王常有五大鬼神侍卫左右:一名般阇楼,二名檀陀罗,三名醯摩跋陀,四名提偈罗,五名修逸路摩。 此五鬼神常随侍卫。 毗沙门王福报、功德、威神如是。」佛说长阿含第四分世记经忉利天品第八佛告比丘:「须弥山王顶上有三十三天城,纵广八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城高百由旬,上广六十由旬。 城门高六十由旬,广三十由旬,相去五百由旬有一门,其一一门有五百鬼神守侍卫护三十三天,金城银门,银城金门,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其大城内复有小城,纵广六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城高百由旬,广六十由旬,城门相去五百由旬,高六十由旬,广三十由旬,一一城门有五百鬼神侍卫门侧,守护三十三天。 金城银门,银城金门,水精城琉璃门,琉璃城水精门,赤珠城马瑙门,马瑙城赤珠门,车璩城众宝门。 「其栏楯者,金栏银桄,银栏金桄,水精栏琉璃桄,琉璃栏水精桄,赤珠栏马瑙桄,马瑙栏赤珠桄,车璩栏众宝桄。 其栏楯上有宝罗网,其金罗网下悬银铃,其银罗网下悬金铃,琉璃罗网悬水精铃,水精罗网悬琉璃铃,赤珠罗网悬马瑙铃,马瑙罗网悬赤珠铃,车璩罗网悬众宝铃。 其金树者金根金枝银叶花实,其银树者银根银枝金叶花实,其水精树水精根枝琉璃花叶,其琉璃树琉璃根枝水精花叶,其赤珠树赤珠根枝马瑙花叶,马瑙树者马瑙根枝赤珠花叶,车璩树者车璩根枝众宝花叶。 「其七重城,城有四门,门有栏楯,七重城上皆有楼阁台观周匝围绕,有园林浴池,生众宝花,杂色参间,宝树行列,华果繁茂,香风四起,悦可人心,凫雁、鸳鸯、异类奇鸟,无数千种,相和而鸣。 其小城外中间有伊罗鉢龙宫,纵广六千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其善见城内有善法堂,纵广百由旬,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 其堂下基纯以真金,上覆琉璃,其堂中柱围十由旬,高百由旬,当其柱下敷天帝御座,纵广一由旬,杂色间厕,以七宝成,其座柔软,软若天衣,夹座两边左右十六座。 「堂有四门,周匝栏楯,以七宝成,其堂阶道纵广五百由旬,门郭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善见堂北有帝释宫殿,纵广千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 善见堂东有园林,名曰麤澁,纵广千由旬,园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麤澁园中有二石垛,天金校饰,一名贤,二名善贤,纵广各五十由旬,其石柔软,软若天衣。 「善见宫南有园林,名曰画乐,纵广千由旬,园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园内有二石垛,七宝所成,一名昼,二名善昼,各纵广五十由旬,其垛柔软,软若天衣。 善见堂西有园林,名杂,纵广千由旬,园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园中有二石垛,一名善见,二名顺善见,天金校饰,七宝所成,各纵广五十由旬,其垛柔软,软若天衣。 善见堂北有园林,名曰大喜,纵广千由旬,园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园中有二石垛,一名喜,二名大喜,车璩校饰,纵广五十由旬,其垛柔软,软若天衣。 「其麤澁园、畵乐园中间有难陀池,纵广百由旬,其水清澄,无有垢秽,七重宝堑周匝砌厕,栏楯七重、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 其池四面有四梯陛,周匝栏楯间以七宝,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又其池中生四种花,青、黄、赤、白、红缥杂色间厕,其一花叶荫一由旬,香气芬熏闻一由旬,根如车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 其池四面复有园林。 其杂园林、大喜园林二园中间有树名昼度,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树外空亭纵广五百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余忉利天宫殿纵广千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诸宫殿有纵广九百、八百,极小百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诸小天宫纵广百由旬,有九十、八十,极小至十二由旬,宫牆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围绕,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善见堂北有二阶道至帝释宫殿,善见堂东有二阶道至麤澁园,复有阶道至畵乐园观,复有阶道至杂园中,复有阶道至大喜园,复有阶道至大喜池,复有阶道至昼度树,复有阶道至三十三天宫,复有阶道至诸天宫,复有阶道至伊罗鉢龙王宫。 若天帝释欲麤澁园中游观时,即念三十三天臣,三十三天臣即自念言:『今帝释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与无数众前后围绕至帝释前,于一面立。 帝释复念其余诸天,诸天念言:『今帝释念我。』即自庄严,与诸天众相随至帝释前,于一面立。 帝释复念伊罗鉢龙王,伊罗鉢龙王复自念言:『今帝释念我。』龙王即自变身出三十三头,一一头有六牙,一一牙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大莲华,一一莲花有一百叶,一一花叶有七玉女,鼓乐絃歌,抃舞其上。 时,彼龙王作此化已,诣帝释前,于一面立。 「时,释提桓因着众宝饰,璎珞其身,坐伊罗鉢龙王第一顶上,其次两边各有十六天王,在龙顶上次第而坐。 时,天帝释与无数诸天眷属围绕诣麤澁园。 有自然风,吹门自开;有自然风,吹地令净;有自然风,吹花散地,众花积聚,花至于膝。 时,天帝释于贤、善贤二石垛上随意而坐,三十三王各次第坐,复有诸天不得侍从见彼园观,不得入园五欲娱乐。 所以者何? 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复有诸天得见园林而不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娱乐。 所以者何? 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复有诸天得见、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娱乐。 所以者何? 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复有诸天得入、得见,五欲娱乐。 所以者何? 斯由本行功德同故。 「游戏园中,五欲自娱,一日、二日,至于七日,相娱乐已,各自还宫。 彼天帝释游观畵乐园、杂园、大喜园时,亦复如是。 何故名之为麤澁园? 入此园时,身体麤澁。 何故名为畵乐园? 入此园时,身体自然有种种畵色以为娱乐。 何故名为杂园? 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除阿须伦女,放诸婇女与诸天子杂错游戏,是故名为杂园。 何故名为大喜园? 入此园时,娱乐欢乐,故名大喜。 何故名为善法堂? 于此堂上思惟妙法,受清净乐,故名善法堂。 何故名为昼度树? 此树有神,名曰漫陀,常作伎乐以自娱乐,故名昼度。 又彼大树枝条四布,花叶繁茂如大宝云,故名昼度。 「释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大天子随从侍卫。 何等为十? 一者名因陀罗,二名瞿夷,三名毗楼,四名毗楼婆提,五名陀罗,六名婆罗,七名耆婆,八名灵醯嵬,九名物罗,十名难头。 释提桓因有大神力,威德如是。 阎浮提人所贵水花:优鉢罗花、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须乾头花,柔软香洁。 其陆生花:解脱花、薝卜花、婆罗陀花、须曼周那花、婆师花、童女花。 拘耶尼、郁单曰、弗于逮、龙宫、金翅鸟宫水陆诸花,亦复如是。 阿须伦宫水中生花:优鉢罗花、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柔软香洁。 陆生花:殊好花、频浮花、大频浮花、伽伽利花、大伽伽利花、曼陀罗花、大曼陀罗花。 四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所贵水陆诸花,亦复如是。 「天有十法,何等为十? 一者飞去无限数。 二者飞来无限数。 三者去无碍。 四者来无碍。 五者天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 六者身无不净大小便利。 七者身无疲极。 八者天女不产。 九者天目不眴。 十者身随意色,好青则青,好黄则黄,赤、白众色,随意而现。 此是诸天十法。 人有七色。 云何为七? 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黄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人魔色。 诸天、阿须伦有七色,亦复如是。 「诸比丘! 萤火之明不如灯烛,灯烛之明不如炬火,炬火之明不如积火,积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宫殿、城墎、璎珞、衣服、身色光明,四天王宫殿、城墎、璎珞、衣服、身色光明不如三十三天光明,三十三天光明不如焰摩天光明,焰摩天光明不如兜率天光明,兜率天光明不如化自在天光明,化自在天光明不如他化自在天光明,他化自在天光明不如梵迦夷天宫殿、衣服身色光明,梵迦夷天宫殿、衣服、身色光明不如光念天光明,光念天光明不如遍净天光明,遍净天光明不如果实天光明,果实天光明不如无想天光明,无想天光明不如无造天,无造天光明不如无热天,无热天光明不如善见天,善见天光明不如大善天,大善天光明不如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光明不如地自在天,地自在天光明不如佛光明。 从萤火光至佛光明,合集尔所光明,不如苦谛光明,集谛、灭谛、道谛光明。 是故,诸比丘! 欲求光明者,当求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光明,当作是修行。 「阎浮提人身长三肘半,衣长七肘,广三肘半;瞿耶尼、弗于逮人身亦三肘半,衣长七肘,广三肘半;郁单曰人身长七肘,衣长十四肘,广七肘,衣重一两;阿须伦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焰摩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衣重三铢;兜率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化自在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衣重半铢。 自上诸天,各随其身而着衣服。 「阎浮提人寿命百岁,少出多减。 拘耶尼人寿命二百岁,少出多减。 弗于逮人寿三百岁,少出多减。 郁单曰人尽寿千岁,无有增减。 饿鬼寿七万岁,少出多减。 龙、金翅鸟寿一劫,或有减者。 阿须伦寿天千岁,少出多减。 四天王寿天五百岁,少出多减。 忉利天寿天千岁,少出多减。 焰摩天寿天二千岁,少出多减。 兜率天寿天四千岁,少出多减。 化自在天寿天八千岁,少出多减。 他化自在天寿天万六千岁,少出多减。 梵迦夷天寿命一劫,或有减者。 光音天寿命二劫,或有减者。 遍净天寿命三劫,或有减者。 果实天寿命四劫,或有减者。 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或有减者。 无造天寿命千劫,或有减者。 无热天寿命二千劫,或有减者。 善见天寿命三千劫,或有减者。 大善见天寿命四千劫,或有减者。 色究竟天寿命五千劫,或有减者。 空处天寿命万劫,或有减者。 识处天寿命二万一千劫,或有减者。 不用处天寿命四万二千劫,或有减者。 有想无想天寿命八万四千劫,或有减者。 齐此为众生,齐此为寿命,齐此为世界,齐此名为生、老、病、死往来所趣,界、入聚也。」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何谓为四? 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 彼彼众生所食不同。 阎浮提人种种饭、麨麵、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 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种种饭麨麵、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 郁单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 龙、金翅鸟食鼋鼍、鱼鳖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 阿须伦食净抟食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 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净抟食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 自上诸天以禅定喜乐为食。 何等众生触食? 卵生众生触食。 何等众生念食? 有众生因念食得存,诸根增长,寿命不绝,是为念食。 何等识食? 地狱众生及无色天,是名识食。 「阎浮提人以金银、珍宝、穀帛、奴僕治生贩卖以自生活。 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宝市易生活。 弗于逮人以穀帛、珠玑市易自活。 郁单曰人无有市易治生自活。 阎浮提人有婚姻往来、男娶女嫁。 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郁单曰人无有婚姻、男女嫁娶。 龙、金翅鸟、阿须伦亦有婚姻、男女嫁娶。 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自上诸天无复男女。 阎浮提人男女交会,身身相触以成阴阳。 拘耶尼、弗于逮、郁单曰人亦身身相触以成阴阳。 龙、金翅鸟亦身身相触以成阴阳。 阿须伦身身相近,以气成阴阳。 四天王、忉利天亦复如是。 焰摩天相近以成阴阳。 兜率天执手成阴阳。 化自在天熟视成阴阳。 他化自在天暂视成阴阳。 自上诸天无复淫欲。 「若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身坏命终,此后识灭,泥梨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身坏命终,堕畜生中,此后识灭,畜生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身坏命终,堕饿鬼中,此后识灭,饿鬼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得生人中,此后识灭,人中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生四天王,此后识灭,四天王识初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彼天初生,如此人间一、二岁儿,自然化现,在天膝上坐,彼天即言:『此是我子。』由行报故,自然智生,即自念言:『我由何行,今生此间?』即复自念:『我昔于人间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此行故,今得生天。 我设于此命终,复生人间者,当净身、口、意,倍复精勤,修诸善行。』儿生未久便自觉饥,当其儿前有自然宝器,盛天百味自然净食,若福多者饭色为白,其福中者饭色为青,其福下者饭色为赤。 彼儿以手探饭着口中,食自然消化,如酥投火。 彼儿食讫,方自觉渴,有自然宝器盛甘露浆,其福多者浆色为白,其福中者浆色为青,其福下者浆色为赤。 其儿取彼浆饮,浆自消化,如酥投火。 「彼儿饮食已讫,身体长大,与余天等,即入浴池沐浴澡洗,以自娱乐。 自娱乐已,还出浴池,诣香树下,香树曲躬,手取众香,以自涂身。 复诣劫贝衣树,树为曲躬,取种种衣,着其身上。 复诣庄严树,树为曲躬,取种种庄严,以自严身。 复诣鬘树,树为曲躬,取鬘贯首。 复诣器树,树为曲躬,即取宝器。 复诣果树,树为曲躬,取自然果,或食或含,或漉汁而饮。 复诣乐器树,树为曲躬,取天乐器,以清妙声和絃而歌,向诸园林。 彼见无数天女鼓乐絃歌,语笑相向,其天游观,遂生染着,视东忘西,视西忘东,其初生时,知自念言:『我由何行,今得生此?』当其游处观时,尽忘此念。 于是便有婇女侍从。 「若有众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坏命终,生忉利天,此后识灭,彼初识生,因识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彼天初生,如阎浮提二、三岁儿,自然化现,在天膝上,彼天即言:『此是我男,此是我女。』亦复如是。 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焰摩天,其天初生,如阎浮提三、四岁儿。 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兜率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间四、五岁儿。 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间五、六岁儿。 或有众生身、口、意善,身坏命终,生他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间六、七岁儿,亦复如是。」佛告比丘:「半月三斋。 云何为三? 月八日斋、十四日斋、十五日斋,是为三斋。 何故于月八日斋? 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桉行世间,观视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顺沙门、婆罗门,宗事长老,斋戒布施,济诸穷乏者不?』尔时,使者闻王教已,遍桉行天下,知有孝顺父母,宗事沙门、婆罗门,恭顺长老,持戒守斋,布施穷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者,还白王言:『天王! 世间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净修斋戒,施诸穷乏者,甚少! 甚少!』尔时,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答言:『咄此为哉! 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若使者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则还白天王言:『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施诸穷乏者。』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 我闻善言,世间乃能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何故于十四日斋? 十四日斋时,四天王告太子言:『汝当桉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太子受王教已,即桉行天下,观察万民,知有孝顺父母,宗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具观察已,见诸世间有不孝顺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者,还白王言:『天王! 世间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净修斋戒,济诸贫乏者,甚少! 甚少!』四天王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 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修斋戒,不济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太子若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即还白王言:『天王! 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敬顺师长,勤修斋戒,施诸贫乏者。』四天王闻已,即大欢喜,唱言:『善哉! 我闻善言,世间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四日斋。 「何故于十五日斋? 十五日斋时,四天王躬身自下,桉行天下,观察万民,世间宁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不? 见世间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师长,不勤斋戒,不施贫乏。 时,四天王诣善法殿,白帝释言:『大王! 当知世间众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帝释及忉利诸天闻已,愁忧不悦言:『咄此为哉! 世人多恶,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穷乏,减损诸天众,增益阿须伦众。』四天王若见世间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还诣善法堂,白帝释言:『世人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帝释及忉利诸天闻是语已,皆大欢喜,唱言:『善哉! 世间乃有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十五日斋戒。 是故有三斋。 尔时,帝释欲使诸天倍生欢喜,即说偈言:「『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其人与我同。』」佛告比丘:「帝释说此偈,非为善受,非为善说,我所不可。 所以者何? 彼天帝释淫、怒、痴未尽,未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我说其人未离苦本。 若我比丘漏尽阿罗汉,所作已办,捨于重担,自获己利,尽诸有结,平等解脱。 如此比丘应说此偈:「『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斋戒,其人与我同。』」佛告比丘:「彼比丘说此偈者,乃名善受,乃名善说,我所印可。 所以者何? 彼比丘淫、怒、痴尽已,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说其人离于苦本。」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 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塚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 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 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佛告比丘:「设有外道梵志问言:『诸贤! 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者。 今人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 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设有此问,汝等应答彼言:『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 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 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 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 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 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 何等为三? 一者勇勐强记,能造业行。 二者勇勐强记,勤修梵行。 三者勇勐强记,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胜拘耶尼。 拘耶尼人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有三事胜弗于逮。 何等为三? 一者勇勐强记,能造业行。 二者勇勐强记,能修梵行。 三者勇勐强记,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胜弗于逮。 弗于逮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 一者其土极广,二者其土极大,三者其土极妙。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有三事胜郁单曰。 何等为三? 一者勇勐强记,能造业行。 二者勇勐强记,能修梵行。 三者勇勐强记,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胜郁单曰。 郁单曰复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无所繫属,二者无有我,三者寿定千岁。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饿鬼趣。 饿鬼趣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龙、金翅鸟。 龙、金翅鸟复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宫殿。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以上三事胜阿须伦。 阿须伦复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宫殿高广,二者宫殿庄严,三者宫殿清净。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人以此三事胜四天王。 四天王复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 何等为三? 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佛告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 何等为十二? 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 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无色界众生有四种。 何等为四? 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 何等为四? 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风神,四者火神。 昔者,地神生恶见言:『地中无水、火、风。』时,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语言:『汝当生念言:「地中无水、火、风。」耶?』地神报言:『地中实无水、火、风也。』我时语言:『汝勿生此念,谓地中无水、火、风。 所以者何? 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佛告比丘:「我时为彼地神次第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 我时知其心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 尔时,地神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 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见法决定,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而白我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佛告比丘:「昔者,水神生恶见言:『水中无地、火、风。』时,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见,往语水神言:『汝实起此见,言:「水中无地、火、风。」耶?』答曰:『实尔。』地神语言:『汝勿起此见,谓水中无地、火、风。 所以者何? 水中有地、火、风,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时,地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 时,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 时,彼水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 彼亦如是,信心清净,得法眼净,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地神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佛告比丘:「昔者,火神生恶见言:『火中无地、水、风。』时,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见,共语火神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二神语言:『汝勿起此见。 所以者何? 火中有地、水、风,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时,二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 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 时,彼火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犹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 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遂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二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佛告比丘:「昔者,风神生恶见言:『风中无地、水、火。』地、水、火神知彼风神生此恶见,往语之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三神语言:『汝勿起此见。 所以者何? 风中有地、水、火,但风大多故,风大得名耳。』时,三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 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演布开示。 时,彼风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 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逮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三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慈心一切,不娆众生。』」佛告比丘:「云有四种。 云何为四? 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 四者红色。 其白色者地大偏多,其黑色者水大偏多,其赤色者火大偏多,其红色者风大偏多。 其云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后时云上至光音天。 电有四种。 云何为四? 东方电名身光,南方电名难毁,西方电名流炎,北方电名定明。 以何缘故,虚空云中有此电光? 有时身光与难毁相触,有时身光与流炎相触,有时身光与定明相触,有时难毁与流炎相触,有时难毁与定明相触,有时流炎与定明相触。 以是缘故,虚空云中有电光起。 复有何缘,虚空云有雷声起? 虚空中有时地大与水大相触,有时地大与火大相触,有时地大与风大相触,有时水大与火大相触,有时水大与风大相触。 以是缘故,虚空云中有雷声起。 「相师占雨有五因缘不可定知,使占者迷惑。 云何为五? 一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以火大多故,烧云不雨,是为占师初迷惑缘。 二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有大风起,吹云四散,入诸山间,以此缘故,相师迷惑。 三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时,大阿须伦接揽浮云,置大海中,以此因缘,相师迷惑。 四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而云师、雨师放逸淫乱,竟不降雨,以此因缘,相师迷惑。 五者云有雷电,占谓当雨,而世间众庶非法放逸,行不净行,悭贪嫉妬,所见颠倒,故使天不降雨,以此因缘,相师迷惑。 是为五因缘,相师占雨不可定知。」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1:3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