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品般若经卷第八 内容: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亲近善知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等是菩萨善知识?」佛告须菩提:「诸佛世尊,是菩萨善知识。 何以故? 能教菩萨令入般若波罗蜜故。 须菩提! 是名菩萨善知识。 复次,须菩提! 六波罗蜜是菩萨善知识;六波罗蜜是菩萨大师;六波罗蜜是菩萨道;六波罗蜜是菩萨光明;六波罗蜜是菩萨炬。 须菩提! 过去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未来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 又三世诸佛萨婆若,皆从六波罗蜜生。 何以故? 诸佛行六波罗蜜,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所谓布施、爱语、利益、同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是故当知六波罗蜜,是大师,是父是母,是舍是归,是洲是救,是究竟道。 六波罗蜜利益一切众生。 是故菩萨欲自深智明了,不随他语,不信他法。 若欲断一切众生疑,应当学是般若波罗蜜。」「世尊! 又何等相,是般若波罗蜜?」「须菩提! 无碍相,是般若波罗蜜。」「世尊! 颇有因缘,如般若波罗蜜无碍相,一切法亦无碍相耶?」「有。 须菩提! 如般若波罗蜜无碍相,一切法亦无碍相。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法离相,一切法空相。 是故,须菩提! 当知般若波罗蜜亦离相空相,一切法亦离相空相。」「世尊! 若一切法离相空相,云何众生,有垢有净? 何以故? 离相法无垢无净,空相法无垢无净。 离相法,空相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离离相,离空相,更无有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 我今云何当知是义?」「须菩提! 我还问汝,随意答我。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众生长夜着我我所不?」「如是,如是! 世尊! 众生长夜着我、我所。」「须菩提! 于意云何? 我、我所空不?」「世尊! 我、我所空。」「须菩提! 于意云何? 众生以我、我所,往来生死不?」「如是,如是! 世尊! 众生以我、我所,故往来生死。」「须菩提! 如是众生名为有垢,随众生所受所着故。 是中实无有垢,亦无受垢者。 须菩提! 若不受一切法,则无我、无我所,是名为净。 是中实无有净,亦无有受净者。 菩萨如是行,名为行般若波罗蜜。」「世尊! 若菩萨如是行,则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 若菩萨如是行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降伏。 世尊! 菩萨如是行者,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所行,住无胜处。 世尊! 无胜菩萨昼夜行是应般若波罗蜜念,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 假令阎浮提所有众生,一时皆得人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心已,尽形布施。 以是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菩萨乃至一日,行应般若波罗蜜念,其福胜彼。 随喜菩萨行应般若波罗蜜念,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福田。 何以故? 唯除诸佛,其余众生,无如是深慈心,如菩萨摩诃萨。 诸菩萨因般若波罗蜜,能生如是慧。 以是慧,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如被刑戮,菩萨即得大悲之心。 得大悲已,以天眼观诸众生,见无量众生,有无间罪,堕于诸难,即生怜愍之心。 不住是相,亦不住余相。 须菩提! 是名诸菩萨大智光明。 行是道者,则为一切众生福田,而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受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所须之物,一心修习般若波罗蜜故,能净报施恩,亦近萨婆若。 是故菩萨,若欲不空食国中施,若欲利益一切众生,若欲示一切众生正道,若欲解一切众生牢狱系缚,若欲与一切众生慧眼,常应修行,应般若波罗蜜念。 若行应般若波罗蜜念,是菩萨有所言说,亦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何以故? 是菩萨有所言说,皆随顺般若波罗蜜念。 有所念,亦随顺言说。 菩萨常应如是昼夜念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譬如人得未曾有宝。 得已,大喜,而复还失。 以是因缘,忧愁苦恼。 其心常念:『我今如何失此大宝?』须菩提! 菩萨亦如是。 大宝者,是般若波罗蜜。 菩萨得是已,常应以应萨婆若心,念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一切念,从本已来,性常离者,云何说言不应离是应般若波罗蜜念。」「须菩提! 若菩萨能如是知,即不离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空,是中无有退失。」「世尊! 若般若波罗蜜空,菩萨云何以般若波罗蜜而得增长? 云何亦得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增无减。 须菩提! 若菩萨闻是说,不惊不怖,不没不退,当知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世尊! 般若波罗蜜空相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离般若波罗蜜更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空可行空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离空可行空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行色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行受、想、行、识,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离色,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离受、想、行、识,有法可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菩萨云何行,名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 于意云何? 汝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不?」「不也,世尊!」「须菩提! 汝见般若波罗蜜法是菩萨行处不?」「不也,世尊!」「须菩提! 于意云何? 汝所不见法,颇有生不?」「不也,世尊!」「须菩提! 是名诸佛无生法忍。 菩萨能成就如是忍者,当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须菩提! 是名诸佛无所畏道。 菩萨行是道,修习亲近,若当不得佛无上智、大智、自然智、一切智、如来智,无有是处。」「世尊! 一切法无生,以是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不也,须菩提!」「世尊! 今云何名为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菩提! 于意云何? 汝见有法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不?」「不也,世尊! 我不见有法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亦不见所用法,亦不见所得法。」「须菩提! 如是一切法不可得。 不应作是言:『是法可得,是所用法可得。』」尔时释提桓因在大会中白佛言:「世尊! 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难解,毕竟离故。 若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读诵,当知是人,福德不少。」「憍尸迦! 于意云何? 假令阎浮提所有众生,成就十善道,其所得福,不如是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读诵,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时有一比丘,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胜于仁者。」释提桓因言:「此人一发心顷,尚胜于我,何况得闻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读诵,如所说行。 是人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最为殊胜。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但胜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亦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不但胜须陀洹,乃至辟支佛,亦胜菩萨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行檀波罗蜜。 不但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行檀波罗蜜,亦胜离般若波罗蜜,无方便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 如是菩萨最为殊胜。 若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者,皆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恭敬供养。 若菩萨行,随般若波罗蜜所教行者,是菩萨不断一切种智,是菩萨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必坐道场,是菩萨拯济没溺生死众生。 菩萨如是学,名为学般若波罗蜜。 如是学,名为不学声闻、辟支佛。 若菩萨如是学,时四天王持四钵至其所,作是言:『善男子! 汝疾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坐道场时,我等当奉此四钵。』世尊! 我亦自往问讯,何况余诸天子。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常共护念。 世间众生,种种苦恼,是菩萨能随行般若波罗蜜故,无是诸苦。 世尊! 是菩萨现世功德。」尔时阿难作是念:「是释提桓因自以智慧力如是说耶? 为是佛神力?」释提桓因知阿难心所念,语阿难言:「皆是佛神力。」佛告阿难:「如是,如是! 阿难! 如释提桓因所说,皆是佛神力。 阿难!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修习般若波罗蜜时,三千大千世界,诸魔皆生疑惑。 是菩萨,为当中道,证实际,堕声闻、辟支佛地,为当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摩诃般若波罗蜜恭敬菩萨品第二十一佛告阿难:「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尔时恶魔忧恼如箭入心,放大雨雹,雷电霹雳,欲令菩萨惊怖毛竪,其心退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念错乱。 阿难! 恶魔不必普欲恼乱一切菩萨。」「世尊! 何等菩萨为恶魔所乱?」「阿难! 有菩萨先世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能信受。 如是之人,恶魔恼乱而得其便。 「复次,阿难! 若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时,心生疑惑,有是深般若波罗蜜耶? 无耶? 阿难! 如是菩萨亦为恶魔之所得便。 「复次,阿难! 有菩萨离善知识,为恶知识所得,是人不闻深般若波罗蜜中义。 以不闻故,不知不见,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 云何应修般若波罗蜜? 阿难! 是人亦为恶魔得便。 「复次,阿难! 若菩萨受持邪法,是人亦为恶魔得便。 恶魔作是念:『是人助我,亦令余人助我,亦能满我所愿。』阿难! 是人亦为恶魔得便。 「复次,阿难! 菩萨云何为恶魔得便? 若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语余菩萨言:『是般若波罗蜜甚深,我等犹尚不能得底,汝等何用闻为!』是人亦为恶魔得便。 阿难! 若菩萨轻余菩萨言:『我是远离行者,汝等无此功德。』尔时恶魔甚大欢喜踊跃。 阿难! 若有众菩萨为恶魔称其名字,得是名字故,轻余清净善心菩萨,是等无有阿毗跋致菩萨功德相貌,而假託阿毗跋致功德,增长烦恼,自高其身,而下他人,作是言:『我有所功德,汝无是事。』尔时恶魔即大欢喜,作是念:『我之宫殿,则为不空,增益地狱、饿鬼、畜生。』恶魔加其神力故,是人所语,人皆信受。 信受已,随所见学,随所说行。 随所见学,随所说行已,亦复增益烦恼。 如是人等,以颠倒心故,所起身口意业果报皆苦,以是因缘故,增益地狱、饿鬼、畜生。 阿难! 恶魔见是利益,亦大欢喜。 阿难! 若求佛道者,与声闻人共诤。 恶魔复作是念:『是人虽远离萨婆若而不大远。』阿难! 若菩萨共菩萨诤,恶魔即大欢喜,作是念:『是人两离萨婆若远。』阿难! 若不得受记菩萨,瞋恨受记者,而共诤竞,恶口骂詈,若爱惜萨婆若,随其起念,一念却一劫,尔乃还得发大庄严。」阿难白佛言:「世尊! 如是罪者,可得悔不? 要当毕其随念劫数,尔乃还得发大庄严。」佛言:「有出。 我说菩萨、声闻皆有出罪法。 不说无出。 阿难! 若菩萨共菩萨诤,恶口骂詈,不相悔谢,结恨在心。 我不说此人有出罪法。 是人若爱惜萨婆若,毕其随念劫数,亦复还得发大庄严。 阿难! 若菩萨共菩萨诤,恶口骂詈,即相悔谢,后不复作。 作是念:『我应谦下一切众生。 我若瞋诤,加报于人,则为大失。 我应当为一切众生,而作桥梁。 我尚不应轻汝他人,何况加报! 应如聋痖,不应自坏深心。 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度是等。 云何加忿,自起瞋碍。』阿难! 求菩萨道者,于声闻人,乃至不应生于瞋碍。」阿难白佛言:「世尊! 菩萨与菩萨共住,其法云何?」佛言:「相视当如佛想,是我大师,同载一乘,共一道行。 如彼所学,我亦应学。 彼若杂行,非我所学。 若彼清净学,应萨婆若念,我亦应学。 菩萨若如是学,是名同学。」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菩萨为尽学,则学萨婆若;为无生学,为离学,为灭学,则学萨婆若。」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说,菩萨为尽学,则学萨婆若;为无生学,为离学,为灭学,则学萨婆若者。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以如,得名如来。 是如非尽非离非灭耶?」「如是,世尊!」「须菩提! 如是学者,名为学萨婆若。 学萨婆若,为学般若波罗蜜,学佛地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则到诸学彼岸。 如是学者,魔若魔民不能降伏。 如是学者,疾得阿毗跋致。 如是学者,疾坐道场。 如是学者,学自行处。 如是学者,学救护法。 如是学者,学大慈大悲。 如是学者,学三转十二相法轮。 如是学者,学度众生。 如是学者,学不断佛种。 如是学者,学开甘露门。 须菩提! 凡夫下劣,不能如是学。 欲调御一切众生者,能如是学。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生边地。 如是学者,不生旃陀罗家,不生竹草作家,不生除粪人家,不生诸余贫贱之家。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不盲不瞎,不睐眼,不痤短,不聋哑,不顽钝,不形残,身根具足。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不夺他命,不盗他物,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贪嫉,不瞋恼,不邪见,不邪命活,不畜邪见眷属,不畜破戒眷属。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不生长寿天。 何以故? 菩萨成就方便故。 何等为方便? 所谓从般若波罗蜜起,虽能入禅,而不随禅生。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得佛清净力,清净无畏。」「世尊! 若一切法,本净相者,菩萨复得何等清净法?」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一切法本清净相,菩萨于是本净相法中,行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退,是名清净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凡夫不知不见一切法本清净相,是故菩萨发勤精进,于是中学,得清净诸力,诸无畏。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者,悉能通达一切众生心、心所行。 须菩提! 譬如少所地,出阎浮檀金,众生聚中,亦少能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譬如众生,少有能起转轮王业,多有能起诸小王业。 如是,须菩提! 少有众生能行般若波罗蜜道,多有发声闻、辟支佛乘。 须菩提! 少有众生能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学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少能如说行者。 于如说行中,少能随学般若波罗蜜者。 于随学中,少能得阿毗跋致者。 是故,须菩提! 菩萨欲在少中之少,当学般若波罗蜜,修习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无悭烦恼品第二十二佛告须菩提:「若菩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则不生烦恼心,不生悭心,不生破戒心,不生瞋恼心,不生懈怠心,不生散乱心,不生愚痴心。 须菩提! 菩萨如是学,皆摄诸波罗蜜。 须菩提! 譬如六十二见,皆摄在身见中。 须菩提!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时,皆摄诸波罗蜜。 譬如人死,命根灭故,诸根皆灭。 如是,须菩提!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皆摄诸波罗蜜。 是故,须菩提! 菩萨若欲摄诸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即于一切众生中最为上首。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宁为多不?」「世尊! 阎浮提众生尚多,何况三千大千世界?」「须菩提是众生皆为菩萨。 若有一人,尽形寿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须菩提! 于意云何? 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甚多,甚多! 世尊!」「须菩提! 若有菩萨如弹指顷,修习般若波罗蜜,福胜于彼。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大利益诸菩萨,能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须菩提! 若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于一切众生中为无上者,欲为一切众生作救护,欲得具足佛法,欲得佛所行处,欲得佛所游戏,欲得佛师子吼,欲得三千大千世界、大会讲法,当学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我不见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不得如是具足之利。」「世尊! 是菩萨亦得具足声闻利耶?」「须菩提! 菩萨亦学具足声闻利,但不愿住声闻法中,欲具足诸功德必皆能知,但不于中住,作是念:『我亦当说是声闻功德,教化众生。』若菩萨如是学者,能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作福田,于声闻、辟支佛福田为最殊胜。 菩萨如是学者,得近萨婆若,不舍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 菩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名为不退于萨婆若,远声闻、辟支佛地,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菩萨,若作是念:『此是般若波罗蜜,是某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如是亦分别,即不行般若波罗蜜。 若菩萨不分别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言此是般若波罗蜜,是某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 如是亦不见不闻,不觉不知,即行般若波罗蜜。」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尚胜一切众生,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人乐闻般若,是人为得大利,寿命中最,何况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人则为世间之所贪慕,是人当得调御众生。」尔时释提桓因化作曼陀罗华满掬,散佛上,作是言:「世尊! 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愿令具足佛法,具足萨婆若,具足自然法,具足无漏法。 世尊! 我乃至不生一念,欲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退转。 世尊! 我见生死之中,有诸苦恼,不生一念,欲使菩萨有退转者,我亦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勤行精进。 何以故? 是人等,能发如是心,则大利益一切世间。 我自得度,当度未度者。 我自得脱,当脱未脱者。 我自得安,当安未安者。 我自灭度,当度未灭度者。 世尊! 若人于初发心菩萨随喜,若于行六波罗蜜,若于阿毗跋致,若于一生补处随喜,是人为得几所福德?」「憍尸迦! 须弥山王,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 憍尸迦! 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 若人不能于是诸心随喜者,则为魔之所着,当知是为魔之眷属。 不能于是诸心随喜者,当知是人于魔天命终,来生此间。 何以故? 是诸心皆能破诸魔事。 是人随喜福德,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 以是故,应于是诸心而生随喜。」「如是,如是! 憍尸迦! 若人于是诸心随喜,当知是人疾得值佛。 是人以是随喜福德善根故,在所生处,常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闻诸恶音声,亦不堕于诸恶道中,常生天上。 何以故? 是人随喜,为欲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故。 是随喜心,渐渐增长,能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灭度无量众生。 憍尸迦! 以是因缘,当知是人,于是诸心随喜者,即是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善根故随喜。」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心如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 于意云何? 汝见是人心如幻不?」「不也,世尊! 我不见是心如幻。」「于意云何? 若不见是幻,不见如幻。 心离幻,离如幻心,更见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 离幻,离如幻心,更不见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 若我不见异法,当说何法若有若无? 世尊! 若法毕竟离,即不在有无;若法毕竟离,是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 无所有法,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般若波罗蜜,毕竟离。 若法毕竟离,则不可修习。 如是法者,不能生余法,般若波罗蜜毕竟离故。 世尊! 般若波罗蜜毕竟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云何以离得离?」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以是因缘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若般若波罗蜜非毕竟离者,则非般若波罗蜜。 如是,须菩提! 亦不离般若波罗蜜。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离得离。」小品般若经卷第八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1:3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