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秘要法经 内容: 禅秘要法经卷下「尔时复当自观己身及以他身。 我身他身从颠倒起,实无我所。 若有我者,云何忽然见此饿鬼来在我边? 尔时复见无量饿鬼,其身长大无量无边,头如太山、咽如丝发,饥火所逼叫唤求食。 见此事已,当起慈心以身施鬼。 饿鬼得已,噆食其体,即便饱满。 见是事已,复当更教观众多饿鬼。 见诸饿鬼绕身四匝,如前以身食诸饿鬼。 见此事已,复教摄身使心不散,自观己身是不净聚。 作是观时,寻自见身脓血诸肉皆段段坏聚在前地,见诸众生争取食之。 既见此事,复当自观其身,从诸苦生、从诸苦有,是败坏法不久磨灭,饿鬼所食。 作是相时,忽见身内心处有勐火,烧前池上一切莲华,及诸饿鬼众恶丑形,及与池水泓然都尽。 见此事已,复当更教谛观己身,如前完具身体平复。 复当更观己身一切毛孔,以慈心故血变成乳,从毛孔出。 在地如池众乳盈满。 复见众多饿鬼至此池上,以宿罪故不得乳饮。 尔时慈心视鬼如子,欲令饮乳,以鬼罪故乳变成脓。 斯须之间复更慈心,以慈心故身毛孔中一切乳出,胜前数倍。 念诸饿鬼,饥苦所逼何不来饮? 尔时饿鬼其形长大数十由旬,举足下足如五百乘车声,来至行者前,唱言:『饥饥。』尔时行者即以慈心施乳,令饮饿鬼。 饮时至口变化为脓,虽复为脓,以行者慈心故即得饱满。 见鬼饱已,复自观身,即自见身足下火出,烧前众生及以诸树泓然都尽。 尔时若见众多异类,复还系念谛观己身,使心不动寂寞无念。 既无念想,当发誓愿:『愿后世生,不受后有,不乐世间。』作此誓已,寻见前地犹如琉璃,见琉璃下有金色水,自见己身与地正等、与水色同。 其水温暖,水中生树如七宝树,枝叶蓊郁。 上有四菓,菓声如铃,演说苦空无常无我。 闻此声已,自见己身没于水中往趣树所。 谛自观身,顶上水出,弥漫琉璃池中。 忽然之顷复有火起,火中生风,犹如琉璃。 复见顶上,从顶坚强至乎脚足,犹如金刚。 复有火起,烧金刚尽,温水枯涸。 寻更观身,我前见身内池中忽然有树,枝叶具足,树端有菓,其声如铃,演说苦空无常无我清净之法。 如此妙菓,有好音声,香味具足。 我今宜食。 作此想已,即仰攀树,取菓食之。 才得一菓,其味甘美无物可譬。 既食菓已,见树乾枯,其余三菓尚有光明。 食菓之后,身心恬澹无忧喜想。 自观心识是败坏法,从诸苦有。 诸苦根本,识为因缘。 今观此识,如水上泡无有暂停。 四大无主、身无有我、识无依止。 如是诸法,复七七四十九遍谛观心识是败坏法。 尔时自见己身白如珂雪,节节相柱。 复当更教,自以右手摩触此身,见身如尘、骨末如粉,如粉尘地。 寻复更教观身如气,从数息有,身如气囊无有暂停。 复当更教,寻自观身如前,还为一白骨人。 见骨人已,自观己身如前还散犹如微尘,如人以粉用涂于地。 寻见地上有青色骨人,复如前观,末此青色骨人以用涂地。 复更观身如青微尘,尘变成骨人,其骨尽黑,复当如前以末涂地。 复自观身犹如黑地,见黑地中有四黑蛇,眼赤如火。 蛇来逼身,吐毒欲害,不能为害,即变为火自烧己身。 尔时空中有自然声,恒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法。 见此事时,一一毒蛇八十八头为火所焚。 见此事时,空中自然有水洒毒蛇身,众火尽灭,八十八头一切都消。 出定之时,觉身安乐恬怕无为。 复当更教,自观己身无高大想,寻复见身自然高大,明显可观如七宝山,自见己心如摩尼珠。 尔时复当如上观空。 作观空时,自觉己身和悦柔软快乐无比,前莲华上七宝色光流入己心,在摩尼珠中满足十过,七支七色皆悉具足。 自观身空亦无众想,尔时顶上有自然光,似金色云亦如宝盖、色复似银,从顶上入覆摩尼珠光上。 出定入定恒见此事,见此事者,自然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告阿难:「佛灭度后,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作此观者,名第二十六正观,亦名得须陀洹道。 若得此观,要当审实,使身自然离五种恶,合修多罗、不违毗尼、随顺阿毗昙。 此名须陀洹果相。」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阿难:「若有行者得此观者,宜当密藏勿妄宣传,但当一心勤行精进。 勤行精进已,复当更教谛观地大。 地大观法亦如上说。 观地大已,次教观水大。 观水大者,自观己身身中诸水,身如琉璃刚强难坏。 若见自身悉皆是水,当教易观。 若复见身尽成琉璃,亦教易观观于地大,使琉璃身犹如微气,见水从眼中现。 若见此事,名细微四大观。 复当更教从头已上使水满中,见水从眼中出,亦不堕地。 自见己眼如水上沫亦满水中。 若见此事,头水不温不冷调和得所。 水若温者,是假伪观。 水色澄清,不温不凉。 次当更教观腰已上水不温不冷。 复观咽喉如琉璃筒,水入胸中,次下至腹乃至髀膝,莫令入臂,使水澄清如颇梨精色。 若觉水温乃是真观。 此想成已,复教通彻四支诸节,水皆满中,如琉璃器持用盛水。 渐渐广大,见满一床,外人亦见。 若见此水清冷乃是真水,若见余相不名真实。 入水光三昧,渐渐广大满一室内,水皆澄清如琉璃气,渐渐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见此事时,当于静处一心安坐,勅诸同学皆使清净不令愦閙。 尔时复当见水上紫焰起,当自忆想:『此水从何处起? 云何当尽? 若言我是水者,我身无我,前已观无我。 今从无法中,水从何起?』作是念时,水性如气,渐渐从顶上没,水稍稍尽,唯身皮在。 自见己身极为微薄,无物可譬,如微尘草束。 复见身内忽然有火,烧身都尽。 观身无所,永无有我,我及众生一切都无。 尔时行者,心意恬怕,极为微细,无物可譬。 此想成时,名第二十七真无我观,亦名灭水大想,亦名向斯陀含。 其余微细贤圣法界微妙难胜,不可具说。 行者坐时修诸三昧,得无我三昧时,当自然见佛。」佛告阿难:「汝今好受持是真实水大微妙境界,广为未来一切众生敷演广说。」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阿难:「得此观已,复当更教水大观法。 此水大观极为微细,使此水大与火大合,见身如气、如琉璃影,观脐四边火焰俱起,见于火焰犹如日映。 若见脐上有火光起,或有从鼻中出、或有从口中出,耳眼随意出入。 若见此事,见一切火从毛孔出。 火出之后,有渌色水寻从火后。 自见身中,水上火下、火上水下,观身无身。 此想成时,见身水火不温不冷,身心寂尔安住无碍。 此名斯陀含果,亦名境界实相。 见此事时,出定入定恒不见身。 入定之时,外人亦见水火从毛孔出、从毛孔入。 贪淫多者,见火从顶上入、从身根出,然后遍满身体;水亦复然。 复当自观头上火,如阎浮檀那金光云盖,或见身下如七宝华,心中恬静安隐快乐,世间乐事无以为譬。 出定之时身亦安乐,令外众生见已禅定三昧安隐金光金色。 帝释诸天恭敬礼拜竝言:『大德! 汝今苦尽,必定当成斯陀含果。』闻已欢喜,修身禅定,心无系碍安隐快乐,游戏无我三昧中,亦渐入空三昧门,无愿无作诸三昧等悉现在前。 如此微妙善胜境界,行者坐时于禅定中自然分别。 若钝根者,大师世尊现前为说。 以见佛故,闻法欢喜,应时即得斯陀含道。 复当至心覆寻前观,经二十五反,极令明利。」佛告阿难:「汝好持此第二十九水大观,慎勿忘失。 得此观者,亦名斯陀含,亦名善往来往宿世善根业因缘故遇善知识清净法行,汝乃当得此斯陀含道。」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告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得此微妙水大观已,复当更教安隐微妙最胜奇特火大观法。 作此观时,自见脐中微妙火光,床如莲华,其色光明如和合百千万亿阎浮檀那金。 见此事已,复当更教观身内火。 观内火时,自见心火常有光明,过于百千万亿明月神珠,心光清净亦复如是。 出定入定如人持明火珠行,虑恐他见,唯自心中明了如是,他人不见。 渐渐大明,见身犹如颇梨明镜,见心亦如明月神珠。 虑他人见,他人其实不见此事。 入定之时,以心明故,见三千大千世界麁相,见阎浮提须弥山及大海水悉皆了了,复见大海水中摩尼珠王,其摩尼珠王焰出诸火。 见此事已,尔时见佛为其广说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者,九无阂、八解脱。 如此等观不须豫受,佛现前故,佛自为说。 其利根者,闻佛说法九无碍道中,应时即得阿罗汉道,超越阿那含地,如好白[叠*毛]易染为色。 若钝根者,复当更教风大观法。 风大观法者,见一切风极为微细、细中细者,可以心眼见而不可具说。 风复杂火、火复杂风,水入火中、风入水中、火入风中,风火水等各随毛孔如意自在。 或复有风,十色具足,如十宝光,从身毛孔出、从顶上入,从脐中出、从足下入,一切身分中出、从眉间入,从眉间出、从一切身分入。 如此种种无量境界,贤圣光明、贤圣种子、诸贤圣法,皆从此风大中起、从此风大中入。 此风大观,具足相貌微妙境界,唯阿罗汉能广分别,不可具说,行者坐时当自然见。 若见此事,练诸烦恼成阿那含。 此风大观,名第三十阿那含相应境界相。」佛告阿难:「汝好受持是阿那含相应最胜境界风大观法,慎勿忘失。」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有一弟子,是王舍大城苦得尼揵子儿,名阿祇达多,求尊者摩诃迦叶出家学道,修行苦行、具十二头陀,经历五年得阿那含果,不能增进成阿罗汉。 即从坐起,至迦叶所,整衣服,叉手合掌,顶礼摩诃迦叶,白言:「和上! 我随和上,勤修精进如救头然,已经五年。 今得住于阿那含果,身心疲懈,不能增进无上解脱。 唯愿和上为我速说。」尔时摩诃迦叶即入三昧观比丘心,知此比丘不尽诸漏,从此命终生阿那含天。 从三昧起,告言:「法子! 我今身心一切自在,入自在三昧,观汝宿世所有业报,于此身上无缘得成罗汉道。」阿祇达多闻此语已,悲泣雨泪,白言:「和上! 如我今者不乐生天。 如困病人求无常力,我畏生死亦复如是。」尔时迦叶告言:「法子!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夫生死恶犹如勐火,烧灭一切,甚可厌患。 我观汝根不得明审,又复世尊与诸比丘在祇陀林,我今与汝俱往佛所。」时彼比丘着衣持钵,随迦叶后诣祇陀林,到于佛所。 见佛世尊身如金山,处大众中威德自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备足。 为佛作礼,绕佛七匝,却住一面,胡跪合掌白言:「世尊! 我此弟子阿祇达多,随从我后修十二头陀,住深禅定,至阿那含不能增进竭烦恼海。 唯愿天尊为说甚深灌顶甘露净解脱行。」尔时世尊告阿祇达言:「善哉善哉! 阿祇达! 快问是事,吾当为汝分别解脱。 谛听善思。 乃往过去无央数世,彼世有佛,名大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彼佛出世,三种示现教化众生,度人周讫。 于像法中有一大国名波罗奈,王名梵摩达多。 王有太子,名忍辱铠,坚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一切种智,自誓不杀、修十善业,于六波罗蜜无疲厌心。 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名日月音,自在无量,唯有一子,忽遇热病,风大入心,狂乱无智,手执利剑走入巷陌杀害众生。 时彼长者爱念子故,手擎香炉至四城门外烧香散华,发大誓愿而作是言:『世间若有神仙圣人医师咒师能救我子狂乱病者,一切所有悉用奉施。』尔时太子出城游戏,见大长者修于慈心为子求愿,心生欢喜而作是言:『此大长者勤修慈心普为一切,而长者子遇大重病;愿诸神仙必兴慈悲,来至此处救长者子。』语顷即有一大仙人,从于雪山腾虚而至,名曰光味,至长者所告长者言:『汝子所患从热病起,因热病故生大瞋恚,心脉悉开风大入心是故发狂。 如此病者,如仙经说,风大动者当须无瞋善男子心血以用涂身、须善人髓服如大豆,可得除愈。』尔时长者闻仙人说,即于路中顶礼太子白言:『地天大仙人说我子所患,当用慈心无瞋人血及以骨髓乃可得差。 我今正欲自刺我身出血食子、破骨出髓持与令服。 唯愿太子听许此事。』「尔时太子告言:『长者! 我闻佛说,若有众生苦恼父母,堕大地狱无有出期。 云何长者自破身体欲令子差? 且忍须臾,当为长者作大方便。』尔时长者闻太子勅,心大欢喜,礼太子足,还至家中。 象负其子送与太子,太子见已醍醐灌之。 「尔时仙人告太子言:『设以此药灌此男子经九十日,终不可差;要得慈心无瞋人血。』尔时太子内自思惟:『除我身外,其余众生皆当起瞋。 我今为此救诸病苦、济生死命,誓求佛道,于未来世若得成佛,亦当施此法身常命。』作此誓已,即刺身以血涂彼大长者子、破骨出髓与之令服。 长者子服已,病得除愈。 是时太子以破骨故,迷闷躄地。 尔时天地六种震动,释梵护世、无数天子佥然俱下,到太子所,告太子言:『汝今以身济病众生,欲求何等? 为求帝释、魔王、梵天、转轮圣王? 三界之中欲求何等?』「尔时太子白帝释言:『我今所求,亦不欲三界之中尊荣豪贵。 我所求者,乃愿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帝释闻此语已,告太子言:『汝今刺身破骨出髓,身体战掉,有慨恨不?』尔时太子即立誓愿:『我从始刺身体乃至于今,若无慨恨大如毛发,令我身体平复如故。』作此誓已,身体平复如前无异。 尔时帝释见此事已,白太子言:『太子威德奇特无比,有强大志必得成佛。 太子成佛时,愿先度我。』作此誓时,太子默然而说偈言:「『愿我成佛时,普度诸天人, 身心无罣碍,普慈爱一切, 亦度于汝等,令诸众生类, 皆住大涅槃,永受于快乐。』「尔时太子说此偈已,诸天雨华持以供养,复雨无量百千珍宝积满宫牆。 太子得已持用布施,布施不止,修诸波罗蜜皆悉满足,得成为佛。」佛告迦叶:「尔时波罗奈国王者,今我父王阅头檀是。 尔时月音长者,今汝摩诃迦叶是。 尔时长者子,今阿祇达比丘是。 尔时忍辱铠太子者,今我释迦牟尼佛是。 尔时帝释者,今舍利弗是。」佛告迦叶:「此阿祇发比丘,乃往过去风大动故发狂无知,是故今者入四大定,于风定中心疑不行。 设使此人入风大定、观四大者,头破七分、心裂而死。 当教此人修于慈心。」尔时世尊告阿祇达:「汝今当观,一切众生悉为五苦之所逼切。 汝今应当生大慈心,欲免众苦。 观色受想行识,悉皆无常苦空无我。」阿祇达闻佛说此,豁然意解,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即于佛前踊身空中,作十八变。 作十八变已,从空中下,顶礼佛足,白言:「世尊! 如来今者为我宣说往昔因缘,及说慈心、广演四谛。 我因佛力,寻时即破三界结业,成阿罗汉。 唯愿天尊为未来世浊恶众生,恶业罪故生五浊世如此众生,若修头陀行诸禅定得阿那含,如我心疑停住不行,当修何法得离苦际?」佛告阿祇达:「谛听谛听,当善思之。 如来今者因汝阿祇达,普为未来世一切众生广说从阿那含至阿罗汉,于其中间所有微细一切境界,当自分别。 若风病多者入风大定时,因风大故喜发狂病,当教观佛。 教观佛者,教观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念处法。 观此法时,自然得见无量色身、微细妙相好。 或有诸佛飞腾空中作十八变,或有诸佛一一相好,普现无量百千变化。 见此事时,当起恭敬供养之心,作香华想普散诸佛。 然后复当自思惟言:『我今身中五阴四大皆悉无常、生灭不住,结使枝条及使根本皆悉无常。 我所念者,念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如是功德庄严色身,犹如宝瓶盛如意宝珠,宝珠力故映饰此瓶,珠无我所、瓶亦无住。 但为众生,佛亦如是,无有色性及与色像,解脱清净。 云何我今谛观如来十力,是处非处力乃至漏尽力,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云何更见无量色像?』作此想已,见真金像满娑婆世界,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说苦空无常无我。 虽见此事,复当起意想:『是诸佛皆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三念处如此功德所共合成,云何有色?』作此想时一一谛观,令一切佛身心无碍亦无色想。 自见己身如空中云,观五受阴无诸性相,豁然欢喜。 复还见身如莲华聚,周匝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见诸坐佛坐己华上,为说甚深空无我无愿无作圣贤十四境界门。」佛告阿祇达:「若有行者见此事已,当教慈心。 教慈心者,敬观地狱。 尔时行者即见十八地狱,火车炉炭、刀山剑树受苦众生,皆是己前身父母宗亲眷属,或是师徒、诸善知识。 见一一人,阿鼻地狱勐火烧身。 或复有人,节节火然、或上剑树、或踏刀山、或投镬汤、或入灰河、或饮沸屎、或噉热铁丸、或饮融铜、或卧铁床、或抱铜柱、或入剑林碎身无数、或挑眼无数、持热铜丸安眼眶中。 或见饿鬼身形长大数十由旬,噉火噉炭、或饮脓血变成融铜,举体火起、足跟铜流。 或见闇冥铁围山间满中众生,状如罗刹,更相食噉。 见诸夜叉,裸形黑瘦,双牙上出,头上火然,首如牛头,角端雨血。 复见世间虎狼师子诸恶禽兽更相噉食,复见一切诸畜生苦。 或见阿修罗,割截耳鼻受诸苦事。 复见三界一切众生,为欲所使,悉受苦恼。 观无想天,犹如电幻,不久当堕大地狱中。 举要言之,三界二十五有一切众生,皆有三涂苦恼之业。 「尔时行者观见三界受苦众生,其心明了如观掌中,深起慈悲生怜愍心。 见诸众生宿行恶业故受恶报,见此事已,悲泣雨泪欲生救护,尽其心力不能救济。 尔时心中极生怜愍,厌患生死、不愿久处,心生惊怖,如人捉刀欲来害己。 见此事已更起慈悲,欲拔苦者无奈之何! 尔时行者内自思惟:『是诸众生因于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尔时行者内自思惟:『此无明者,从何处来,孚乳产生遍满三界?』观此无明,假于地大而得成长,依于风大而得动摇,因于地大体坚不坏,火大照育,水成众性。 如是动作,风性不住、水性随流、火性炎盛、地性坚鞕。 此四大性,二上二下。 诸方亦二,东方者成色阴性、南方者成受阴性、西方者成想阴性、北方者成行阴性、上方者成识阴性。 此五受阴,依无明有,从触受生。 乐触因缘生于诸受,受因缘生爱取有,有因缘故生于三界九十八使及诸结业,缠缚众生无有出期。 如是诸业,从无明有、依痴爱生。 此无明者,本相所出,从何而生,遍布三界,于诸众生为大缠缚? 我今应观无明识相从何处起。 『此无明者,为是地大? 为离地大? 为与地合? 为从地生? 为从地灭? 地性本空,推地无主,云何无明起痴爱想缘行而有? 而此诸行及爱取有,为从风起? 为从水生? 为火所照? 如此四大,一一谛观。 此诸大者,实无性相,同如实际。 云何牵诸众生缠在三界,为大烦恼之所烧然?』作此思惟已,怖畏生死、患生天乐,观诸天宫,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呼声响。 普见一切三界众生,犹如环旋受苦无穷。 见此事已愁忧不乐,世间如驶水流,求涅槃道,刹那刹那顷欲求解脱。 尔时复当更教数息,一数二随、二数三随、三数四随、四数五随、五数六随、六数七随、七数八随、八数九随、九数十随、十数百随、百数千随,随息多少摄气令住。 「尔时自见己身如百千万亿莲华,一切萎脆,四面风来吹去萎华变成琉璃,如琉璃器自见其心如大华树,从下方金刚际乃至三界顶,上有四菓。 其菓微妙如如意珠,有六种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行者见此事时,见金刚地际乃至上方三界之顶满中诸佛,与大弟子眷属围绕。 或有诸佛飞腾虚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 或现大身满虚空中,大复现小如芥子许,变现自在随意无碍。 或见诸声闻入四大定,身如火聚,诸火焰端犹如金筒盛众色水。 复见己身如彼入定。 尔时当教行者而作是言:『汝所见者,虽是多佛及诸声闻,汝今应观此诸世尊,是无相身、是大解脱、是无学果。 应当善摄汝心,如前数息。』此数息法有十六科,不可具说。 「尔时行者既数息已,心意恬怕,寂然无见。 复当更教观心莲华犹如华树,树上有菓如摩尼珠,现六种光。 其光明显,从三界顶照于下方金刚地际。 见心华树荄垂欲绝,然深无量。 尔时当观诸佛法身。 诸佛法身者,因色身有。 色身者譬如金瓶,法身者如摩尼珠。 应当谛观色身之内,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无碍解脱,神智无量绝妙境界,非眼所见、非心所念。 『一切诸法,无来无去、不住不坏,同如实际。 凡夫愚痴,为老死大贼之所追逐,妄见颠倒。 以颠倒故,堕落三涂爱欲河中,为驶水所漂、没溺三界。 我今云何同凡夫行,妄想见佛。 我大和上释迦牟尼佛,往昔之时,头目髓脑、国城妻子持用布施,百千苦行求解脱法;今者已得超越生死住大涅槃,寂灭究竟更不复生。 如过去佛法住常乐处,亦无去来现在诸智,身心不动恬怕无为。 如此智慧所成就身,当有何想? 云何变动? 我今见者,从妄想现,属诸因缘,故是颠倒色相之法。』作是思惟时,一切诸佛及诸贤圣,寂然隐身更不复现;唯一佛在,有四大弟子以为侍者。 「尔时释迦牟尼世尊,为于行者更说四大清净观法,告言:『法子! 过去三世诸贤圣等,观此行时,自然皆观风大观法。 观风大者,先观身内,从心华树生一微风。 如是微风,渐渐增长遍满身体。 满身体已,从毛孔出满一房内。 满一房已,见此微风满一庭内。 满一庭已,复见渐渐满一顷地。 满一顷已,复更增广满一由旬。 满一由旬已,满二由旬。 满二由旬已,满三由旬。 满三由旬已,满四由旬。 满四由旬已,满五由旬。 满五由旬已,如此渐渐广大满十由旬。 微风才动,渐渐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于顶、下至金刚际,遍此诸处已,还从顶入,令其心树一切华叶渐渐萎落,自见己身如颇梨镜表里映彻。 「『尔时复当教观水大。 观水大者,先观身内心华树端出一微水如琉璃气,渐渐增广似白色云遍满身内。 满身内已,从六根出。 顶上涌出,绕身七匝如白云行。 滴滴雨水其水柔软,盈满一床。 满一床已,渐渐广大满一房内。 满一房已,满一庭中。 满一庭已,满一城中。 满一城已,满十顷地。 满十顷已,满百顷地。 满百顷已,满一由旬。 水色正白,如白琉璃光。 其气微细,过于凡夫眼根境界。 渐渐广大满二由旬。 满二由旬已,满三由旬。 满三由旬已,满四由旬。 满四由旬已,满五由旬。 满五由旬已,渐渐广大满十由旬。 满十由旬已,渐渐广大满百由旬。 满百由旬已,渐渐广大满一阎浮提。 满一阎浮提已,渐渐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三界顶、下至金刚际。 如是水相,其气如云,还从顶入。 「『见此事已,复更教观火大。 观火大者,自观身内心华树端诸华叶间有微细火,犹如金光。 从心端出,遍满身内。 从毛孔出,渐渐广大,遍满一床。 满一床已,满一房内。 满一房已,渐渐广大满一庭中。 满一庭已,满一城中。 满一城已,满十顷地。 满十顷地已,满百顷地。 满百顷地已,满一由旬。 火色变白,如真珠光更复鲜白,颇梨雪山不得为比。 红光照错,以成文章。 渐渐广大满二由旬。 满二由旬已,满三由旬。 满三由旬已,满四由旬。 满四由旬已,满五由旬。 满五由旬已,渐渐广大满百由旬。 满百由旬已,渐渐广大满阎浮提。 满阎浮提已,渐渐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三界顶、下至金刚际,还从顶入。 「『见此事已,复当更教观于地大。 观地大者,自见身内心树诸华渐渐广大,如金刚云遍满身内。 满身内已,复满一床。 满一床已,遍满一房。 满一房已,遍满一庭。 满一庭已,遍满一城。 满一城已,渐渐广大遍满十顷。 满十顷已,遍满百顷。 满百顷已,满一由旬。 满一由旬已,其色变青,渐渐广大遍满二由旬。 满二由旬已,满三由旬。 满三由旬已,满四由旬。 满四由旬已,满五由旬。 满五由旬已,渐渐广大满百由旬。 满百由旬已,渐渐广大满阎浮提。 满阎浮提已,渐渐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三界顶、下至金刚际,还从顶入。 「『见此事已,复当更教还观地大。 观此地大,如金刚云难可摧碎,当云何灭? 作此观时,见佛世尊释迦牟尼坐金刚座,与尊弟子眷属五百,坐行者前,异口同音赞叹灭谛。 闻此语已,当观地大从因缘起,无明所持。 无明无性,痴爱无主,虚伪因缘,假名无明,爱取有等皆属此相。 作此思惟时,见自心内众华树端渐渐火起烧金刚云,一一云于诸叶间与火合体遍满身内。 满身内已,地火俱动遍满一床。 满一床已,遍满一房。 满一房已,遍满一庭。 满一庭已,遍满一城。 满一城已,渐渐广大遍满十顷。 满十顷已,遍满百顷。 满百顷已,满一由旬。 满一由旬已,满二由旬。 满二由旬已,满三由旬。 满三由旬已,满四由旬。 满四由旬已,满五由旬。 满五由旬已,渐渐广大满百由旬。 满百由旬已,渐渐广大遍满阎浮提。 地火二大其性各异,更相鼓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三界顶、下至金刚际,还从顶入。 「『见此事已,复当更教观于风大。 观风大者,自观身内心华树间出紫色风,水大随入灭此风色同为水色,风动水涌遍满身内,渐渐广大遍满一床。 满一床已,满一房内。 满一房已,遍满一庭。 满一庭已,遍满一城。 满一城已,渐渐广大遍满一由旬。 满一由旬已,风水二性其性各异,风吹此水如琉璃沫其色焰炽,更相鼓动,遍满二由旬。 满二由旬已,满三由旬。 满三由旬已,满四由旬。 满四由旬已,满五由旬。 满五由旬已,渐渐广大满百由旬。 满百由旬已,渐渐广大遍满阎浮提。 满阎浮提已,渐渐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上至三界顶、下至金刚际。 「『见此事已,自见己身身诸毛孔一切火起,此火光炎遍满三界出三界外,如真金华,华上有菓,菓叶相次。 彼菓光中演说四谛及十二因缘度生死法。 复见身内一切水起,其水温润,从毛孔出流布三界无不遍满。 水色出光照三界顶,入火光菓中。 复见身内一切风起遍满身内,从毛孔出渐渐广大,驶速飘疾遍满三界,化为金云,入火光菓中。 复有地气极为微薄,弥满四大。 见此事已,复当更教谛观五阴。 观于色阴。 此色阴者依地大有,地大不定从无明生,无明因缘妄见名色。 观此色相虚伪不真亦无生处,假因缘现。 因缘性空,色阴亦然。 受想行识性相皆空,中无坚实。 观此五阴,实无因缘亦无受有。 如此四大,云何增长遍满三界? 作此思惟时,见一切火从一切毛孔出,遍满三界,还从一切毛孔入。 复见一切地大犹如金刚云,从一切毛孔出,遍满三界,还从一切毛孔入。 复见水大犹如微尘,从一切毛孔出,遍满三界,还从一切毛孔入。 复见风大其势羸劣,从一切毛孔出,遍满三界,还从一切毛孔入。 如是四大,从毛孔出、从毛孔入,往复反覆经八百遍。 「『见此事已,如前数息已,闭气而住经一七日。 尔时自然见此大地渐渐空。 见一床下渐渐空,见一房渐渐空。 见一房已,见一庭地渐渐空。 见一庭已,见一城地渐渐空。 见一城已,见十顷地渐渐空。 见十顷已,见百顷地渐渐空。 见百顷已,见一由旬地渐渐空。 见一由旬已,见二由旬地渐渐空。 见二由旬已,见三由旬地渐渐空。 见三由旬已,见四由旬地渐渐空。 见四由旬已,见五由旬地渐渐空。 见五由旬已,乃至见十由旬地渐渐空。 见十由旬已,乃至见百由旬地渐渐空。 见百由旬已,乃至见阎浮提八千由旬地渐渐空。 见阎浮提已,见弗婆提地十千由旬渐渐空。 见弗婆提已,见瞿耶尼地三万由旬渐渐空。 见瞿耶尼已,见郁单越地四万由旬渐渐空。 见郁单越已,见须弥山四大海水山河石壁四天下中一切所有见坚鞕物,一切悉皆渐渐空。 见四天下已,心遂广大,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诸坚鞕物,大地山河石壁,一切悉空,心无所寄。 尔时自然见金刚际,有十四金刚轮。 从金刚轮下,自然上踊,更相掁触,至行者前。 尔时心树诸妙花端自然火起,烧诸华叶树上四果,堕行者顶,从顶而入住于心中。 尔时此心豁然明了,见障外事。 复有六象,其正色黑,踏大地坏,吸饮诸水。 风吹象杀,象耳出火,烧象都尽。 四大毒蛇,走上树端。 见有一人似大力士,拔此大树,下至金刚际、上至三界顶令树动摇。 行者心中四明珠果复出大火,烧树荄绝,是时大树散如微尘。』「行者见已,我今观于水火风等及与水大,一切无常,须臾变灭。 当自观我身内四大,火起无穷,地水风等亦复如是。 此无明相,空无所有、假伪颠倒,犹如霜炎属于三界,缘于痴爱,三十三亿念生法九百九十转,次第念麁相,结使九十有八,枝条种子弥覆三界。 为是众结,受生无数,或堕地狱,勐火焚身;或为饿鬼,吞饮融铜、噉热铁丸,百千世中不闻水穀;或为畜生,驼驴猪狗数不可知;人中受苦,众难非一。 如是众多,从痴爱得。 今观痴爱,性无所有。 作是思惟时,释迦牟尼佛放金色光,与诸声闻眷属围绕,告行者言:『汝今知不? 色相虚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汝今应当谛观空无相无作无愿三昧。 空三昧者,观色、色性及一切诸法,空无所有。 如是众空,名空三昧。 无愿三昧者,观涅槃性寂灭无相。 观生死相,悉同如实际。 作此观时,不愿生死、不乐涅槃。 观生死本际空寂,观涅槃性相皆同入空,无有和合,是名无愿三昧。 无作三昧者,不见心、不见身及诸威仪有所修作,不见涅槃有起性相,但见灭谛通达空无所有。』尔时行者闻佛世尊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身心静寂,游三空门,犹如壮士屈申臂顷,应声即得超越九十亿生死洞然之结,成阿罗汉,不受后有、梵行已立、知如道真,豁然意解无复余习,漏尽慧通自然而得,其余五通要假修得。 六通义广说如阿毗昙。」尔时世尊为阿祇达说是贤圣空相应心境界,分别十一切入相已,默然安隐入无诤三昧,放众色光普照世尊。 是时会中,二百五十比丘,心意开解成阿罗汉。 五十优婆塞,破二十亿洞然结,成须陀洹。 天人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尔时长老阿难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 如来初为迦絺罗难陀说不净门,为禅难提比丘说数息法,为阿祇达说四大观。 如是众多微妙法门,云何受持? 当以何名宣示后世?」佛告阿难:「此经名『禅法秘要』,亦名『白骨观门』,亦名『次第九想』,亦名『杂想观法』,亦名『阿那般那方便』,亦名『次第四果想』,亦名『分别境界』。 如是受持。 慎勿忘失。」佛告阿难:「我灭度后,若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欲学三世佛法,断生死种、度烦恼河、竭生死海、免爱种子、断诸使流,厌五欲乐、乐涅槃者,学是观。 此观功德如须弥山,流出众光照四天下。 行此观者具沙门果,亦复如是。」佛告阿难:「佛灭度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学此法者,当离四种恶。 何等为四? 一者净持禁戒,威仪不犯。 于五众戒若有所犯,应当至心忏悔清净。 戒清净已,名庄严梵行。 二者远离愦閙,独处闲静,系念一处,乐少语法。 修行甚深十二头陀,心无疲厌,如救头然。 三者扫偷婆涂地,施杨枝净筹,及诸苦役,以除障罪。 四者昼夜六时常坐不卧,不乐睡眠、身倚侧者,乐常塜间树下阿练若处,食若鹿食、死若鹿死。 若有四众行此四法者,当知此人是苦行人。 如此苦行,不久必得四沙门果。」佛告阿难:「若有四众,修系念法,乃至观见脚指端手指端一节少分白骨相极令明了,若见一指、若见一爪、一切诸白骨。 当知此人以心利故,命终之后必定得生兜率陀天,灭三恶道一切苦患。 虽未解脱,不堕恶道。 当知此人功德不灭,已得免离三涂苦难,何况具足诸白骨人。 见此骨人者,虽未解脱无漏功德,当知此人已免一切三涂八难苦厄之患,当知此人世世所生不离见佛,于未来世值遇弥勒龙华初会,必先闻法得证解脱。」佛告阿难:「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 如此比丘,犯偷兰遮。 过时不说,不自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 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 若比丘尼,妖冶邪媚欲求利养,如猫伺鼠贪求无厌,实不坐禅自言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 如此比丘尼,犯偷兰遮。 过时不说,不自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 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尼,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 若比丘、比丘尼,实不见白骨,自言见白骨,乃至阿那般那。 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诸天龙鬼神等,欺世间人,此恶人辈是波旬种,为妄语故,自说言我得不净观乃至顶法。 此妄语人,命终之后,疾于雹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寿命一劫。 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八千岁中噉热铁丸。 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恒负重、死复剥皮。 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瘖痖、癃残百病以为衣服。 如是经苦,不可具说。 若优婆塞,实不坐禅自言坐禅,实不梵行自言梵行。 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净有作不起,堕落臭旃陀罗,与恶为伴,是朽败种不生善芽。 贪利养故,多求无厌,经于一日乃至五日,犯大妄语。 此大恶人,波旬所使,是旃陀罗、屠儿罗刹同类,必定当堕三恶道中。 此优婆塞欲命终时,十八地狱火车鑪炭变化恶事一时迎之,必定当堕三恶趣中无有疑也。 若优婆塞,实不得不净观乃至暖法,于大众中起增上慢,唱如是言:『我得不净观乃至暖法。』当知此优婆塞,是天人中贼,欺诳世间天龙八部。 此优婆塞命终之后,疾于雹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满一大劫。 地狱寿尽,生饿鬼中,经八千岁噉热铁丸。 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恒负重、死复剥皮。 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瘖痖、癃残百病以为衣服。 如是经苦,不可具说。 若优婆夷,显异惑众,实非坐禅谓言坐禅。 此优婆夷,得失意罪,垢结不净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臭旃陀罗。 此优婆夷与恶为伴,是魔眷属,必定当堕三恶趣中。 是优婆夷,过时不说、不自改悔,经须臾间,一日乃至五日。 是优婆夷,贪求无厌,实非梵行自言梵行,实非坐禅自言坐禅。 此大恶人,必定当堕三恶趣中,随业受生。 若优婆夷,实不得不净观乃至暖法,于大众中唱如是言、起增上慢,自言:『我得不净观乃至暖法。』此优婆夷,是天人中贼。 命终之后,疾于雹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满一大劫。 地狱寿尽生饿鬼中,经八千岁噉热铁丸。 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恒负重、死复剥皮。 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瘖痖、癃残百病以为衣服。 如是经苦,不可具说。」佛告阿难:「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系念住意,心不散乱,端坐正受,住意一处,闭塞诸根。 此人安心念定力故,虽无境界,舍身他世生兜率天,值遇弥勒。 与弥勒俱下生阎浮提,龙华初会最先闻法悟解脱道。 复次阿难! 佛灭度后浊恶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实修梵行,行十二头陀庄严身,心行念定,修白骨观。 观于不净入深境界,心眼明利通达禅法。 如此四众为增长佛法故、为法不灭故,当密身口意。 犹如有人遇身心病,良医处方当服醍醐。 尔时病者则诣国王求乞醍醐,王慈愍故即以醍醐持用赐之,因勅病人服醍醐法,当于密屋无风尘处而取饮之,饮已闭口调四大气勿令失度。 若比丘、比丘尼服此甘露灌顶药者,唯除知法教授之师,不得妄向他人宣说。 若向他说,即失境界,亦犯十三僧残之罪。 若诸白衣,欲行禅定得五神通,尚不应向他人宣说,言我得神通仙咒术一切宜秘;何况出家受具足戒,若得不净观乃至暖法,不得妄向他人宣说。 若向他说,即灭境界,使多众生于佛法中生疑惑心。 是故我今于此众中,制诸比丘比丘尼,若得不净观乃至暖法,当密修行令心明利,唯向智者教授师说,不得广传向他人说。 若向他说,为利养心,应时即犯十三僧残。 过时不忏,心无惭愧,亦犯重罪如上所说。」复次阿难:「佛灭度后现前无佛,四部弟子求解脱者,得不净观,当密藏秘勿令他知。 譬如有人贫穷孤独,生浊恶世属无道王。 彼贫穷人掘地求水,宿世因缘忽遇伏藏大获珍宝。 怖畏恶王,密藏此宝不令他知,但于屏处取此珍宝,以供妻子密受快乐。 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得禅乐者,亦复如是,当密藏之,不得广说。 若广说者,犯大重罪。 复次阿难! 譬如长者独有一子,遇大重病,须眉落尽。 尔时长者内自思惟:『我今衰祸。 唯此一子,遇此重病。 当何处求觅良医?』作此语已,大出财宝,募访良医。 长者宿福,忽遇一医多知经方。 长者白言:『唯愿大师起大慈悲。 我有一子,遇患多时。 唯愿大师救疗此患。 设得愈病,今我家中大有财宝,犹如北方毗沙门天王。 若子得差,唯除我身,一切奉上不敢违逆。』时彼良医告长者言:『汝今能造七重闇室极令深密,然后可令汝子服药。 服此药已,不得见人,不向他说。 轻四百日,儿乃可差。』」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四部众弟子,若修禅定求解脱者,如重病人随良医教,当于静处,若塜间、若林树下、若阿练若处,修行甚深诸贤圣道。 当密身口,于内心中修四梵行、修四念处、修四正勤、修四如意足、修五根、修五力、修七觉道、修八圣道分、修四禅、修四无量,心游入甚深无量空三昧门,乃至得六神道。 如是种种胜妙功德,但当一心密而行之,慎勿虚妄于多众前自说得过人法。 若说得过人法,如上所说,必定当堕阿鼻地狱。」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后初一百岁,此不净观行阎浮提,摄放逸者令观四谛。 一日之中修无常观得解脱者,如我住世等无有异。 二百岁后,此阎浮提四部弟子二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三百岁时,四部弟子四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四百岁时,四部弟子五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我涅槃后五百岁时,四部弟子十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六百岁时,四部弟子百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七百岁时,四部弟子千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八百岁时,四部弟子万分子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九百岁时,四部弟子千万分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千岁之时,四部弟子亿分之中十人百人,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过千岁已,此无常观虽复流行阎浮提中,亿亿千万众多弟子若一若两,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千五百岁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赞叹宣说无常苦空无我观者,多有众生怀嫉妬心,或以刀斫、或以瓦砾打拍彼人,骂言:『痴人! 世间何处有无常观苦空无我? 身肌白净无量,云何反说身为不净? 汝大恶人,宜合驱摈。 此相现时。 百千人中。 无有一人修无常观。』此相现时,法幢崩、慧日没,一切众生盲无眼目。 释迦牟尼佛虽有弟子,所着袈裟如木头幡自然变白。 诸比丘尼犹如淫女,衒卖色以用自活。 诸优婆塞如旃陀罗,杀生无度。 诸优婆夷邪淫无道,欺诳百端。 此相现时,释迦牟尼无上正法永没无余。」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四部弟子当广宣说分别其义,慎勿忘失。 复次阿难! 汝当为来世诸众生等当宣此言:『如来大法不久必没。 汝等于佛法中应勤精进,当观苦空无常无我等法。』」佛说此语时,八千天子悟解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五百比丘,即于座上不受诸法,漏尽意解成阿罗汉。 尔时长者阿祇达,并千二百五十比丘,诸天龙神,闻佛说此无常观门,心开意解,皆悉达解苦空无常,顶礼佛足,欢喜奉行。 禅秘要法经卷下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1:0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