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三 内容: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三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三六界差别品第二十五之一 尔时净饭王及诸眷属,见阿修罗、迦楼罗龙及龙女、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呵罗竭阇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摩天、光音天、遍净天乃至广果天,见彼供养,及闻授记,又闻净居诸天说偈赞佛,复闻外道亦得授记,净饭王作是思惟:「是事希有不可思议。 世尊如是善说,一切世间闻已咸皆欣喜。 」是时净饭王以爱恋子故,情意殷勤。 尔时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邃,其味亦善,淳净无杂,清白无染显说梵行法。 何者梵行? 所谓分别六界法门。 王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王说。 」 王言:「善哉! 我今谛听,唯愿说之。 」 佛言:「大王! 何者为分别六界法门? 大王! 所言六界者即是丈夫,六触入亦是丈夫,十八意识境界亦是丈夫。 大王! 我所言六界即是丈夫者,我何故如是说? 大王! 何者是六界? 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大王! 此名六界。 所言六界是丈夫者,所谓此也。 我言六触入名为丈夫。 何故如是说? 大王! 所言触入何者? 谓眼触入见诸色故。 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意触入为知法故,我言六触入是丈夫者谓此也。 我言十八意识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说? 大王! 此十八意识境界何者是? 谓眼见可意色,以忆想分别而生思觉。 见不可意色已,亦忆想分别而生思觉。 见舍处色已,亦忆想分别而生思觉。 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处法知已思想分别,不可意处法知已亦思想分别,舍处法知已亦思想分别。 大王! 我言十八意识境界是丈夫者谓此也。 「大王! 地界有二种:有内、有外。 大王! 何者为内地界? 谓自身内所有。 彼彼身内所有得有取、坚者强者,所谓发、毛、爪、齿、尘垢、皮、肉、筋、骨、髓、脾、肾、肝、肚、大肠、小肠、大便、脬膜、脑胲。 大王! 是等名为身内地界。 大王! 何者是身外地界? 谓身外所有、不得不取、坚者强者。 大王! 是名身外地界。 大王! 身内地界,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 大王! 有时女人自分别我是女人。 自分别我是女人已,见外丈夫复生分别,彼是丈夫。 是女人分别彼是丈夫已,即生欲想。 生欲想已,乐欲和合,于彼男子而生染爱。 彼男子亦作是分别,我是男子。 自分别我是男子已,见外女人复生分别,彼是女人。 此男子作是分别已,于彼女人而生染爱。 是男子女人俱生染爱已而便和合,以和合故而有歌罗罗。 大王! 彼丈夫分别及所分别事,二俱不可得。 女人、女人性亦不可得,男子、男子性亦不可得。 以是不相续而生分别,彼分别亦自性不可得。 如分别自性不可得,如是和合、和合性亦不可得。 如和合、和合性不可得,如是歌罗罗、歌罗罗性不可得。 若自性不可得者,彼云何能生坚强? 大王! 当知因分别故而生有坚者强者。 彼坚强生时,无所从来。 大王。 有时此身终,为塚间死尸。 彼死尸坚强想变坏时,不向东方亦不向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大王! 如是当知为内身地界。 「大王! 有时世间居处悉皆空虚,复生梵天七宝宫殿。 彼宫殿坚强相生时,无所从来。 如是他化自在诸天,七宝宫殿坚强生时,无所从来。 如是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所有七宝宫殿坚相生时,无所从来。 铁围山、大铁围山,坚固牢实同一金刚,坚强生时,无所从来。 如是须弥山、尼民达山、育乾达山、伊沙达山、佉提罗迦山、鞞达略山、毗那多迦山、阿叶波竭那山、铁围山、大铁围山、苏达舍那山、摩诃苏达舍那山、优常伽罗山、雪山、香山,诸余黑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若成时,彼一切坚强生时,无所从来。 此大地厚一百六十万由旬,生已而住。 大王! 彼坚强生时,无所从来。 大王! 又时此世界坏。 是世界欲坏时,此大地或为火所烧、或为水所漂、或为风所吹,悉皆散灭。 彼地为火烧时,乃至烟灰都无所见。 大王! 譬如苏油为火所烧无有遗余。 大王! 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烧已,灰烬不现。 后为水所漂时,亦无遗余可见。 大王! 譬如以盐投水消灭无余。 大王! 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为水漂已亦无遗余。 大王! 如是三千大千世界风吹坏时无有遗余。 大王! 譬如毗岚勐风吹诸飞鸟,彼鸟散灭无有遗余。 大王! 如是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为毗岚勐风之所吹坏,一切散灭无有遗余。 大王! 彼地界成时无所从来,坏时无所去。 大王! 如是如是,内身地界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 大王! 彼地界生时亦空、住时亦空,生住二时体性俱空。 「大王! 彼水界亦有二种:有内、有外。 大王! 是内身水界,谓自身内所有,及余彼彼身内所得所摄,若水、若水性、若水体,若润、若润性、若润体,所谓此身中泪、汗、洟、唾、脓血、疮污、肪膏、髓、乳、胆、小便。 大王! 如是等物名身内水界。 大王! 何者是身外水界? 身所不得、不摄者,水及水性、水体,润及润性、润体。 大王! 此名身外水界。 大王! 彼身内水界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 大王! 谓如见所爱人眼中流泪,苦恼所逼亦复流泪,闻法敬信亦复流泪,若遇风寒亦复流泪,眼赤痛时亦复流泪。 大王! 彼泪出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 大王! 又时身内水界增长,增长已益彼水界,能灭身内火界,彼火界灭时去无所至。 大王! 彼身内外界,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 大王! 彼身内外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其水界性自是空。 大王! 有时彼内火界增盛,增盛已能竭身内水界。 彼水界烧竭之时,去无所至。 大王! 彼身内水界生时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去。 大王! 彼身内水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体性自空。 大王! 又时此世界坏。 大王! 此世界欲坏时,于虚空中兴三十二重云而住。 遍兴三十二重云住已,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已,经五中劫天降大雨,流注不绝如象王尿。 其后复经五中劫降麁大雨,当于尔时,其水积满上至梵天。 大王! 彼大水界初生之时,无所从来。 大王! 又时此世界居处坏时,此世界中第二日出。 二日出时,小河泉源悉皆枯尽。 大王! 又时此世界第三日出。 第三日出时,大池江河悉皆枯竭。 大王! 又时此世界第四日出。 第四日出时,四大河本源亦悉枯尽。 大王! 世界又时第五日出。 第五日出已,大海中水一由旬二由旬三由旬,四五乃至十由旬悉皆枯尽;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由旬海水枯尽;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乃至千由旬亦皆枯尽;二千三千四千乃至一万由旬悉亦枯尽;二万三万乃至四万四千由旬大海水尽皆枯涸。 大王! 又时大海之中余残之水,四万由旬余残水在。 三万二万一万由旬余残水在,后复渐尽。 九千八千乃至一千由旬,九百八百乃至一百由旬,余残水在。 九十由旬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乃至十由旬,九由旬八由旬乃至一由旬,余残水在。 五里下至十多罗树,九多罗乃至一多罗,十人乃至一人,余残水在于一人身齐咽,至腋至脐,至腰至跨,至[跳-兆+专]至踝,余残水在,乃至牛迹水在。 大王! 当尔之时,大海之中唯有少湿相,如麁雨时乍湿乍乾。 大王! 譬如麁雨渧渧如有,湿未周匝;大海之水亦复如是。 大王! 又时大海之中所有湿处,唯润一指面。 大王! 彼水界渐灭之时,去无所至,亦不诣于东西南北四维上下。 大王! 彼水界生时亦空、住时亦空、灭时亦空。 如是大王! 彼水界性不可得,唯有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 「大王! 火界亦二种:一内、二外。 大王! 何者是内火界? 大王! 身内所有,及他身内所有所取,火、火体、火相,热体、热相、所谓能消饮食者,身中所有温煖蒸热入于热数者。 大王! 此名身内火界。 大王! 何者为身外火界? 身外所有不取不受者,所谓火、火体、火相,温煖蒸热。 大王! 此名身外火界。 大王! 又时迦罗罗胞胎中,身内火界增盛、水界渐微,是故迦罗罗渐稠渐坚。 大王! 譬如铁器煎煮饧餔,以火力故渐渐稠强。 大王,如是如是,以火力故迦罗罗渐稠渐坚。 迦罗罗渐稠渐坚故,名遏浮陀。 遏浮陀以火力成故,名为卑尸迦。 卑尸迦以火力成故,名为坚固。 坚固为火成故生于五支。 如是如是,大王! 彼水界为火界成熟。 如是如是,彼水界渐稠渐坚故,成于肉团。 大王! 彼火界生时无所从来,而能烧灭于彼水界。 大王! 又时当有病人,身内火界悉皆灭尽。 彼病人身内火界既灭尽已,所食之物不复消化。 其彼病人不能消故,于后不复更能进食。 不能食故,身内火界悉皆灭尽。 以彼人不能进食身内火灭故,必当命终。 大王! 火界灭时不至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大王! 彼火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而彼火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空。 大王! 有时世界坏。 世界坏时,身外火界增盛洞一,洞一已遍烧三千大千世界。 大王! 彼身外火界生时无所从来。 大王! 又时彼大火聚遍烧三千大千世界已,还复灭尽。 大王! 彼火灭时,不至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大王! 彼身外火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彼大火界体性自空,非有、不可得,唯是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 「大王! 风界亦二种:一内、二外。 大王! 何者是身内风界? 自己身内及他身内所有风界,所受所取风、风体、风名,速疾、速疾体、速疾名。 所谓住身四支者是风,住胃者是风,行五体者是风,行诸子支者亦皆是风,遍行大小支者亦是风,出入息者亦是风。 略而言之,遍身行悉皆是风。 大王! 此名身内风界。 大王! 又时身内风界增盛集合。 彼增盛集合时能枯燥水界,亦能损减火界。 于时枯燥水界、损减火界已,令人身无润泽亦无温煖、心腹鼓胀四支掘强、诸脉洪满筋节拘急。 彼人尔时受大苦恼,或复命终。 大王! 彼身内风界生时无所从来。 大王! 又时彼病人遇值良医,医观彼病人已应病处药,随病与药故风病除愈。 大王! 彼风界灭时亦无所去。 大王! 彼身内风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身内风界体性自空。 大王! 何者是身外风界? 身外所有,身所不取不受者,风、风体、风名,速疾、速疾体、速疾名。 大王! 此是外风界。 大王! 又时彼外风界增盛,增盛故风界集合,集合时落叶、折枝条、折树拔根、崩摧山峯倒坏大山,破析分段渐次散坏乃至微尘。 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吹周回旋转。 大王,譬如陶师以杖转轮,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转亦复如是,如少麦麨为风所吹,碎末为尘难可得见。 如是大王! 此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吹破析作末已,成于微尘。 成微尘已亦不可见。 大王! 譬如大勐风轮起,以一把土随风散之,乃至微尘亦不可见。 如是大王! 此三千大千世界为风所吹分析作末,分析作末已乃至无一余残微尘可见。 大王! 彼外风界生时无所从来。 大王! 又时夏初,彼外风界皆悉隐灭。 隐灭故暑热无风,于草木上无露。 以无露故,一切草木无有湿润。 大王! 彼外风界灭时亦无所去。 大王! 彼风界生时亦空、灭时亦空,彼风界体性自空。 大王! 彼内风界及外风界二俱皆空,体性自离,相亦自离,性亦不可得,灭相亦离。 何以故? 彼风界非作,无作者故。 「大王! 何者是虚空界? 虚空界亦二种:有内、有外。 大王! 何者是内虚空界? 若自身内若他身内所受所取,所谓虚空、虚空体、虚空名。 此身内所生,入于阴数、亦入入数、亦入界数所有空孔窍,大王! 此名身内虚空界。 大王! 何者外虚空界? 外所有非色者,乃至无有如毛等虚空处,名为虚空。 大王! 此名外虚空界。 大王! 又时由业因缘故生诸入,彼入等生已围绕空界,是时得名入内虚空界数。 大王! 如是一一法中推求,无一眼入可得,唯有但用。 大王! 何以故空? 地界清净故。 如地界清净空故,如是水火风界清净故空,彼无所从来。 大王! 又时一切诸色悉皆坏灭以为虚空。 何以故? 虚空界无尽故。 大王! 唯内虚空界安住不动。 大王! 譬如无为涅槃界安住不动,当知如是虚空界遍一切处。 大王! 譬如有人于空泽旷野掘作泉池陂井。 大王! 于意云何? 彼诸虚空从何而来? 」 王言:「世尊! 无所从来。 」 佛言:「大王! 若使彼人还以土填。 大王! 于意云何? 彼虚空界去何所至? 」 王言:「无所去也。 何以故? 世尊! 彼虚空界无来无去。 何以故! 彼虚空界非男女故。 」 佛言:「大王! 外虚空界亦复不动,性无变易。 虚空界空,非是有法。 何以故? 虚空界非男非女故。 「大王! 何者是识界? 如眼为主攀缘于色,对色知故眼识生,或能知青黄赤白杂色,亦知长短麁细。 如是一切所有色等物眼识所能覩者,名为眼识界。 如是若知声、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触、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缘所知,是名意识界。 大王! 又此识界不依诸根亦不依界? 何以故。 大王! 非地净色为眼入,非水火风净为眼入。 何以故? 非地界清净及诸余法,以为眼入及具眼入者。 如是乃至非水火风界清净色及诸余法,以为眼入、具眼入者。 何以故? 诸法无知故、无了别故、无堪能故、非初非中非后故、非内非外亦非中间。 大王! 如此识界了前事已,即便谢灭不复更生。 彼识生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大王! 何谓为眼入? 谓四大所成清净色。 若使诸法体性自空,何者是清? 何者是浊? 于诸法中无有净秽,云何于中而见净秽? 如是大王! 是故当知,眼入之体性毕竟空寂,前际后际皆不可得。 何以故? 未来未至故不可得,过去已灭故不可得,未来未来事不可得。 彼眼处亦不可得,自性离故。 若体性不可得者,亦无男女性可得。 既无男女性,何有我我所? 大王! 若有我我所者是魔境界,无我我所者是名诸佛如来境界。 何以故? 一切诸法离我我所故。 大王! 如实了知眼入空,眼入自性空。 何以故? 此眼入相不可得,是故此眼入体性空寂。 此空离于眼入相是名无相,于相无求故名无愿。 大王! 是名于眼入中三空解脱门现在前。 「大王! 何者是耳入界乃至身入? 大王! 此一切法对三解脱门现前,决定趣法界、究竟遍虚空,不可名、不可说、不可用、不可示,无有诤论、无有语言、不可测量。 大王! 以眼对色者名为颠倒,如是略说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故诸法说名意境界。 大王! 眼入对色者往瞩取着,此眼三种碍:照瞩顺境生于爱想、若覩违境生于恚想、瞩中容境生于舍想。 如是诸余耳鼻舌身皆亦如是,其意瞩法亦复如是,若缘顺境生于爱心、缘于违境则生瞋恚、于中容境生愚惑心。 如是境界是意所行、意遍行,故名意境界。 大王! 彼意行于顺色生于贪欲、行于违色则起恚怒、行中容色起于无明。 如是声香味触意所缘法,亦行三事起贪瞋痴,谓意缘顺境意法生于贪欲、意缘违境意法生于瞋恚、意缘中容境意法生于无明起于愚痴。 大王! 应当如是知于诸根犹如幻化,知彼境界其犹如梦。 大王! 如人梦中与诸婇女及众人等共相娱乐,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众人婇女。 大王! 于意云何? 梦中所见是实有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为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所见众人婇女毕竟是无亦不可得,何况共相娱乐。 是人但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可意色,眼见色已心生执着,生执着已起于爱重,起爱重已生染着心,生染着已作染着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谢灭。 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自分业尽、异业现前,大王! 如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 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此世至于他世而有生灭。 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 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 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 若无于相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 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 犹如梦中与冤共斗,是人觉已忆念梦中而共冤斗。 于意云何? 梦中所见是实有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为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毕竟无冤,何况斗战。 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见不爱之色心不喜乐,于不喜乐而生执着,生执着已便生瞋恚,生瞋恚已其心浊乱造作瞋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恐怖,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处、或生天人中。 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诸相、远离愿求。 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 犹如有人于其梦中为鬼所娆心生恐怖,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梦之鬼。 于意云何? 梦中所见是实有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为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所见毕竟无鬼,何况怖也。 是人但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覩色已,于舍处色妄生执着,生执着已作执着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命根欲尽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怖惧,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处、或生天人中。 前识既灭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为死数,若初识生名为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受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 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