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五 内容: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五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五六界差别品第二十五之三 「大王! 如人梦中自持热铜鍱缠被其身。 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被铜叶。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是真实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真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毕竟无有铜叶,况以衣身。 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恐惧事心生执着,生执着已起于怖畏,起怖畏已作怖畏业,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忙惧,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中、或生人中。 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 如人梦中见身根坏不觉诸触。 是人觉已,忆念梦中败坏之相。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是真实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为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毕竟无有身根,况败坏也。 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自见身根败坏心生执着,生执着已起恐怖心,起恐怖心已作恐怖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怖惧,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中、或生人中。 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 如人梦中梦见幻师幻作五欲,自见己身与彼围绕共相娱乐。 是人觉已不见五欲,便忆梦中五欲之乐。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是真实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真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毕竟无有幻师,况复幻作五欲递相娱乐。 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是幻师幻作五欲心生执着,生执着已起于爱重,起爱重已生染着心,生染着已作染着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爱着,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人中。 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悉不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 如人梦中梦见大水漂荡,己身妻子眷属既见漂已,心生无量种种忧恼。 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为水所漂忧苦之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是真实不? 」 王言:「不也。 」 佛言:「大王! 是人所梦执谓真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毕竟无有大水,况复漂荡生大忧恼。 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见水漂荡心生执着,生执着已其心不喜,心不喜故作不喜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忙怖,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中人中。 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初识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故有,非第一义也。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大王! 如人梦中自见己身饮酒惛醉无所觉知,不识罪福善恶尊卑优劣。 是人觉已,忆念梦中饮酒迷乱。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是真实不? 」 王言:「不也。 」 「大王! 于意云何? 是人所梦执谓真实。 是为智不? 」 王言:「不也。 世尊! 何以故? 梦中竟无有酒,况饮惛乱不识尊卑善恶优劣。 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 佛言:「大王! 如是愚痴无闻凡夫,梦见饮酒惛醉心生执着,生执着已起染爱心,起染爱心已作染爱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 造彼业已即便谢灭,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亦复不依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而住。 如是之业乃至临死之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 大王! 是人见已心生爱着,自分业尽、异业现前。 大王! 如彼梦觉念梦中事。 如是大王! 最后识为主,彼业因缘故,以此二缘生分之中识心初起,或生地狱、或生畜生、或生阎魔罗界、或生阿修罗、或生天中人中。 前识既灭受生分识生,生分相续心种类不绝。 大王! 无有一法从于今世至于后世而有生灭,见所作业及受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亦无受报者。 大王! 彼后识灭时名入死数,若初识生名入生数。 大王! 彼后识起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 其缘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业生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死时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其生亦无所从来,灭时亦无所至。 何以故? 自性离故。 彼后识、后识体性空,缘、缘体性空,业、业体性空,死、死体性空,初识、初识体性空,受生、受生体性空,世间、世间体性空,涅槃、涅槃体性空,起、起体性空,坏、坏体性空。 大王! 如是作业果报皆不失坏,无有作业者、无有受报者,但随世俗有,非第一义也。 大王当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空者是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 如是大王! 一切法皆具三解脱门,与空共行涅槃先道,远离于相、远离愿求,究竟涅槃界,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 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一切譬喻当如是知。 」 四转轮王品第二十六之一 尔时佛告净饭王言:「大王! 如上所说之法,系心精勤,当自观察修行,勿随于他。 此法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菩提,能超一切世间自在,能除一切渴爱,降伏我慢灭除罪过,一切诸法而得平等。 彼非凡夫地,一切声闻所不能到,一切辟支佛非其境界,一切菩萨之所修行,一切诸佛之所证得。 大王! 于此法中应当安意应作是念:『我当云何于天人中得为眼目、得为灯明、得为大炬、得为船筏善知水路、得为导师、得为商主、得为导首? 我当云何得自度已复能度他、自既解脱令他解脱、自得安隐令他安隐、自证涅槃令他涅槃? 』大王当知,不应观过去世际所经豪富自在。 大王! 诸根如幻,无满足时亦无能满者。 境界如梦,于色声香味触无有厌足。 「大王! 过去之世有转轮王,名无边称大王。 彼无边称王具足无量众宝,辇舆军众象马,无碍轮宝七宝具足,所有军乘无能坏者。 于先佛所殖诸善根,意力成就随念即办。 大王! 彼无量称王有所忆念无不随意。 何以故? 具足成就善根力故。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作如是念:『我今自试福德之力。 』时无量称王即作是念:『以我威力,令此四天下所有树木,常有花果用之无尽。 』大王! 彼无量称王作是念已,于四天下所有树林,花果繁茂用无穷尽。 大王! 无量称王复作是念:『令四天下所有人民,诸所欲愿随意无违。 』大王! 彼无量称王作是念已,四天下中一切人民,一切所愿悉得充满。 大王! 无量称王复作是念:『我当更试善根之力。 若我有福,令四天下降注香水。 』作是念已,于四天下寻降香雨。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复作是念:『我今当更自试福力。 』大王! 时无量称王即作是念:『若我福力,令四天下普雨妙花。 』作是念时,于四天下寻雨妙花。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复作是念:『我今当更自试福力。 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妙衣。 』作是念已,于四天下寻雨天上劫贝树衣。 大王! 彼无量称王复作是念:『我今自试福力。 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银雨。 』作是念已,于四天下寻降银雨。 大王! 彼无量称王复作是念:『我今当更自试福力。 』复作是念:『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金雨。 』作是念已,于四天下寻雨金雨。 何以故? 无量称王所愿从意,皆由过去于一切众生修共业善。 「大王! 尔时此阎浮提地纵广正等一万八千由旬。 当尔之时,此阎浮提有六十千万诸大城郭。 大王! 尔时于此阎浮提中置立隍城,名宝庄严。 其城纵广十二由旬,四面平正妙巧所成,街巷庄严界分分明。 于其城外有多罗树七重行列,其多罗树四宝合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庄饰端严甚可爱乐。 其金树者,根茎枝条悉皆是金,其叶花果悉是白银。 其银树者,根茎枝条悉皆是银,其叶花果皆是黄金。 毗琉璃树,根茎枝条悉是琉璃,其叶花果皆是颇梨。 其颇梨树,根茎枝条悉是颇梨,其叶花果皆毗琉璃。 大王! 尔时彼宝庄严城周匝七重悬宝铃网,种种庄严微妙第一,复以种种众宝罗网弥覆其上。 于其城外有七重宝堑,彼一一堑深半由旬、广一由旬。 其七重堑底岸平正,八功德水清净盈满,众鸟易饮。 复有诸花,所谓优钵罗花、拘物头花、波头摩花、分陀利花,弥满其中。 底布金沙。 其堑四边周匝阶道四宝庄严,所谓金、银、琉璃、颇梨,种种微妙甚可爱乐。 彼诸阶道四宝合成,黄金为阶白银为蹬,白银为阶黄金为蹬,琉璃颇梨间错上下,交互庄饰。 周匝栏楯七宝所成,端严无比。 一一阶道有七重宝门,种种庄严微妙最上,一一阶道于其两边金芭蕉树。 其堑四边周匝阶道,于其两头一一皆有七宝妙座。 彼诸所有种种庄严,皆悉是彼无量称王福德所致。 其宝庄严城外周匝而有八万园林,无量称王作此园林,不起爱着我所之心,悉施众生共同受乐。 是一一园有八大池,一一大池纵广半由旬。 于其池中有种种华,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如是众花弥覆其上。 一一池边有八阶道,一一阶道四宝所成,端严殊妙。 其阶道头建七宝幢门,所谓金、银、琉璃及马瑙等。 其阶两边阎浮檀金为芭蕉树,庄饰严丽。 八功德水弥满池中,众鸟堪饮。 其池四边植诸妙花,所谓阿提目多伽花、薝卜花、阿输伽花、拘罗婆花、波吒梨花、迦腻迦罗花、婆拘罗花、婆利师迦花、末利迦花、苏摩那花、摩楼多花、池[少/兔]师迦花。 如是等陆地生花,无量称王为令诸人受适乐故,种植如是种种妙花,是诸人民游戏其中欢娱受乐。 大王! 彼宝庄严城所有宝铃、罗网、宝多罗树,微风吹动出和雅音。 譬如有人善作五种微妙音乐,其声和雅甚可爱乐。 彼无量称王所有宫城铃网、宝树、园林、乐具,所出妙音甚可爱乐,亦复如是。 大王! 尔时宝庄严王城中所有人民,以彼妙音娱乐受乐。 时彼宝庄严城丰乐安隐,人民充满豪富自在。 处处皆有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 「大王! 彼无量称王又于异时复作是念:『我今当往西瞿陀尼。 』作是念已,王及四兵俱昇虚空往瞿陀尼。 王既至彼,彼诸小王皆来奉迎,各以国土奉献。 大王! 时无量称王于彼止住百千万岁。 于彼王领,大王! 彼无量称王复作是念:『我今当往东弗婆提。 』作是念已,即与四兵俱昇虚空往弗婆提。 王既至彼,彼土小王亦皆奉迎,复以国土奉上。 大王! 无量称王于彼止住百千万岁。 于彼王领,大王! 彼无量称王复于异时作是思惟:『我当往彼北郁单越。 』作是念已,即与四兵上昇虚空诣郁单越。 王既至彼,彼诸人民欢喜归化。 王于彼住多百千岁。 王领受乐,教已眷属。 大王! 彼无量称王于彼久时,复作是念:『我曾闻有三十三天住须弥顶,我今宜往忉利天上。 』作是念已即乘龙象,复与四兵飞昇虚空上须弥山。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即问御臣:『汝见须弥及以大海并四天下。 其事云何? 』御臣答王:『我见须弥及大海水四天下等悉皆旋转。 犹如陶师以杖转轮。 我见须弥及四天下悉皆旋转,亦复如是。 』王告御臣:『此龙象王大行未止。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复更前进问御臣言:『汝见须弥大海及四天下。 复更云何? 』御臣答言:『我见须弥及大海水四天下等悉皆振动。 』王答臣言:『今将欲到须弥山顶。 此龙象王小行犹未止。 』大王! 彼无量称王复更前行问御臣言:『汝见须弥及大海水并四天下,相复云何? 』御臣答王:『我见须弥及大海水四天下等不动不转。 』王告臣言:『此龙象王今已到彼须弥山顶。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及与四兵,寻即到彼须弥山顶。 大王! 尔时帝释遥见无量称王,欢喜来迎而作是言:『善来大王! 』即分半座命王令坐。 王即就坐。 在彼天上经无量岁,与彼天主分半而治。 大王! 尔时无量称王复于久时作如是念:『我今宁可退彼天主,即住其中独为天王。 』作是念已,无量称王及以四兵,从彼三十三天即便退落,还阎浮提宝庄严城,堕七宝园中。 尔时宝庄严城中人民出于城外至宝箧园中,见无量称王及诸四兵从天而堕在彼园中。 众人见已速疾入城,告城中人作如是言:『今有天子并及四兵,从天而来在宝箧园中。 』尔时宝庄严城中复有一王名曰作爱,秉执国事。 彼作爱王闻有天子并及四兵从天而堕在宝箧园,闻已速疾严勅四兵驾御善乘,与诸城人从宝庄严城出诣宝箧园。 王及城人见无量称王怪未曾有。 「尔时作爱王寻勅速办种种香花、末香、涂香、疾至无量称王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长跪向无量称王而作是言:『汝为是谁? 』王即答言:『汝于昔来颇曾闻本无量称王以不? 』时作爱王及诸臣民皆云:『我昔曾从先旧人闻,本有大王名无量称,王四天下,与其四兵昇忉利天。 』无量称王即答之言:『如汝所闻,无量称王即我身是。 』尔时无量称王初从天下,闻彼人间饮食精气,心不爱乐不能堪忍,身体沉惛犹如醍醐投热沙中,寻即沉没不得暂停。 无量称王于阎浮提饮食诸味不生爱乐,身心沉没亦复如是。 尔时作爱王见无量称王不堪人中香气饮食,身心顿弊不能止住,便作是语:『无量称王有何善言,我于来世何所传说? 』大王! 时无量称王告作爱王言:『汝今当知,无量称王从昔已来,王四天下威德自在,有所须念无不随意,树林花果及随意果,能除一切众生苦恼,随诸众生所须之具皆令如意。 我复又能降天香,雨天衣、天花,雨银、雨金,王四天下豪富自在。 昇忉利天,帝释分坐共治天事。 贪无厌故于天退没,下阎浮提遂便终没。 』时无量称王告作爱王言:『如上众事,汝于未来当如是说:「无量称王豪富自在,贪求无厌自取命终。 」』作是语已即便命终。 」 佛言:「大王当知,勿作异观,莫生犹豫疑惑之心。 尔时无量称王岂异人乎? 我身是也。 大王! 是故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 大王! 如是应当系心正观,勿信于他。 」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常乐法自在,数数策其心, 贪欲自在中,智心应远离。 离欲自在已,住法自在中, 若能降伏心,则能伏烦恼。 若能降烦恼,即得离业道, 若离业道已,则为世间塔。 不为欲秽染,显示烦恼过, 念饶益众生,故号为支提。 闻贪欲过已,便能离贪欲, 一切智净心,故号为支提。 最胜大丈夫,念灭众生恶, 解脱彼瞋恚,故号为支提。 最胜大丈夫,念灭众生痴, 脱彼愚痴心,故号为支提。 调御天人师,念灭众生慢, 净彼众生心,故号为支提。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5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