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律异相卷第二 内容: 经律异相卷第二(欲色天人天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帝释从野干受戒法一 帝释受不报戒修罗攻之继以五缚二 帝释应生驴中从胎而殒还依本身三 悉鞞梨天子先身布施四 日天王问日月往行五 忉利天命将终七瑞见遇佛得生人中六 天人手出甘水济五百贾人七 三十三天应生猪中转入人道八 天女坐花资生之具尽从花出九 天宝女口密十 天女闻鹿牛弹琴下悉謌舞十一帝释从野干受戒法一昔比摩国从陀山有一野干。 为师子所逐堕一丘野井。 已经三日开心分死。 自说偈言。 一切皆无常恨不饭师子奈何罪厄身贪命无功死无功已可恨复污人中水忏悔十方佛愿垂照我心前世诸恶业现偿皆令尽从是值明师修行尽作佛帝释闻之。 与八万诸天追寻所在飞到井侧。 曰不闻圣教久幽冥无导师。 向说非凡语愿为宣法教。 答曰。 天帝无教训。 大不识时宜。 法师在下自处其上。 初不修敬。 而问法要。 帝释垂天衣接取野干叩头忏悔。 天帝言曰。 忆念我昔曾见世人欲闻正法。 先敷高坐庄饰清净后请法师。 诸天即各脱天宝衣积为高座。 野干昇座曰。 有二大因缘。 一者说法开化天人福无量故。 二者为报施食恩故岂得不说。 天帝白曰。 得免井厄功报应大。 云何说法报恩不及此耶。 答曰。 生死其宜。 各有其人。 有人贪生。 有人乐死。 有愚痴人。 不知死后更生。 违远佛法。 不值明师。 杀盗淫欺。 惟恶是与。 如此之人。 贪生畏死。 死堕地狱。 有智慧人。 奉事三宝。 遭遇明师。 改恶修善。 孝养父母。 敬事师长。 眷属和从。 谦敬下物。 如斯之人。 恶生乐死。 死生天上。 帝释曰。 如尊所诲。 全其躯命。 无功夫者。 愿闻施食施法。 野干答曰。 布施饮食。 济一日之命。 施珍宝物。 济一世之乏。 增益生死。 系缚因缘。 说法教化。 名为法施。 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一者得罗汉。 二者辟支佛。 三者佛道。 此三乐人。 皆从闻法。 如说修行。 又诸众生。 免三恶道。 受人天福乐。 皆由闻法。 是故佛说。 以法布施。 功德无量。 天帝曰。 师今此形。 为是业报。 应化身耶。 答曰。 是罪业报。 非应化也。 天人曰。 我意谓。 是菩萨圣人应现济物。 方闻罪果。 未知其故。 愿闻因缘。 野干曰。 昔生波罗[木*奈]波头摩城。 为贫家子。 刹利种姓。 幼怀聪朗。 特好学习。 至年十二。 随逐明师。 在于深山。 辛苦奉事。 翘勤不懈。 师亦晨夜。 切磋教授。 不失时节。 经五十年。 九十六种。 经书谶记论。 医方咒术。 瞻相吉凶。 灾异祸福。 靡所不达。 高才智慧。 名闻四远。 乃自思惟曰。 今获济拔。 皆由和上教化之恩。 其功难报。 家既贫乏。 无可供养。 唯当卖身以报师恩。 师曰。 山居道士。 乞食自存。 正无所乏。 何用毁卖贵身为供我也。 子今成就智慧辩才。 当转教化天下人民。 为法灯明。 教化之功。 岂不足报于我之恩。 遂住山中。 乞食自资。 不久国王崩。 群臣集国内学士五百余人。 讲论七日。 胜者为王。 是贫家子。 享受王位。 尽国财力。 供养师及父母。 后安陀罗国。 与摩罗婆耶国。 共相诛罚多年不剋。 安陀罗王。 召其群臣。 当作何方。 得摩罗婆耶国。 诸臣答曰。 唯有波罗[木*奈]波头摩国。 王出生寒贱。 奉持十戒。 不犯外欲。 虽有宫女。 年并长宿。 捡括国中。 不问豪贱。 选择名女。 足一百人。 年少端正。 能悦意者。 齎持重宝。 并诸婇女。 以相贡献。 彼若纳受。 从其借兵。 并力攻战。 无往不伏。 即随臣计。 时悉献上。 王大欢喜。 简阅强兵百万。 以送助之。 百日苦战。 死者过半。 摩罗婆王。 悉被刑斩。 方得乃胜。 由此美女。 忘失本志。 奢淫着乐。 不理国政。 百官群僚。 相与作乱。 良民之子。 掠为奴婢。 风雨不时。 饥饿满道。 异方怨敌。 遂来侵掠。 从是其国。 遂致亡没。 生地狱中。 受众楚毒。 籍先学慧力。 自识宿命。 心自悔责。 改往修来。 须臾舍寿。 生饿鬼中。 复加忏谢。 修念十善。 须臾舍寿。 受野干身。 犹识先缘。 复行十善。 近逢师子。 堕此井中。 开心分死。 冀得生天离苦受乐。 由汝接我。 违失本愿。 方经辛苦。 何时当免。 是故我说。 汝济我命。 无功夫也。 吾所以入衣得出者。 一不违天志愿。 志愿不遂。 生大苦恼。 施人苦恼。 在在所生。 求愿不得。 二为诸天欲得闻法。 若人悋法。 世世所生。 聋盲喑哑。 诸根闭塞。 生于边地。 痴騃无知。 若生好处。 情识闇钝。 所学不成。 自致苦恼。 三为通法化。 开悟天人。 即为法施。 法施之利。 能令众生知死有生。 作善获福。 为恶受殃。 修道得道。 转身所生。 智慧明了。 常识宿命。 若生天上。 为诸天师。 若生人间。 为金轮王。 十善化世。 智慧光明渐渐增长。 成菩萨行。 至无生忍。 财施如灯。 但明小室。 法施若日远照天下。 时天帝释与八万天从受十善法。 先以十方便调伏诸根。 谓六波罗蜜慈悲喜舍。 时天问曰。 今还天宫。 和上何时舍此罪报得生天上。 野干曰。 剋后七日当舍此身生兜率天。 汝等便可愿生彼天。 多有菩萨说法教化。 七日命尽生兜率王宫。 复识宿命行十善道(出未曾有经上卷)。 帝释受不报戒修罗攻之系以五缚二过去世时。 有天帝释。 白佛言。 我今受戒。 乃至佛法住世。 尽我形寿。 有恼我者。 要不反报。 加恼于彼。 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 闻天帝释受如是戒。 闻已执持利剑逆道而来。 时天帝释遥见。 即遥告言。 阿修罗住。 缚汝勿动即不得动。 帝释言汝若约誓不作乱者然后当放。 阿修罗王即说偈言。 贪欲之所趣及瞋恚所趣妄言之所趣谤毁贤圣趣我若娆乱者趣同彼趣趣释提桓因复告言。 放汝令去随汝所安。 往诣佛所具以白佛。 佛言。 善哉(出天帝释受戒经)。 帝释应生驴中归依三宝从胎而殒还依本身三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 当生陶家受驴胞胎。 愁忧自念。 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 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命佛法圣众。 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母胎中。 时驴解走破坏坏器。 其主打之寻时伤胎。 其神即还入故身中。 五德还备。 复为天帝。 佛赞善哉。 殒命之际归命三尊。 罪对已毕不更勤苦。 佛为说偈。 帝释闻之达罪福之变。 解兴衰之本。 遵寂灭之行。 得须陀洹道(出法句譬喻经第三卷)。 悉鞞梨天子先身布施四时悉鞞梨天子白佛言。 我自过去世时国王名悉鞞梨。 于四城门普施为福。 城内交道皆亦布施。 时第一夫人言。 王大作福德而我先。 王言城东门外布施作福悉皆属汝。 诸子复言。 城南门外所作施福悉皆属汝。 时有大臣复白王言。 城西门外所作施福悉皆属汝。 时诸将士复白王言。 城北门外相与。 时诸庶民复白王。 王答言。 于其城内四交道头所作施福悉属汝等。 尔时国王夫人大臣将士庶民悉皆惠施。 于诸功德我先所作。 惠施功德于兹则断。 时我所使诸作福者还至我所为我作礼而白我言。 大王当知。 诸修福处夫人王子大臣将士及诸庶民。 各据其处行施作福。 大王所施于兹则断。 我时答言。 诸方岁输应入。 我者分半入库半于彼惠施。 我先长夜如是惠施常得可爱念可意福报。 常受快乐无有穷极。 以斯福业果报入大功德聚。 譬如五大河合为一流。 所谓恒河无有人能量。 其河水百千万亿斗斛之数。 功德果报不可称量。 悉得入于大功德聚。 时悉鞞梨天子闻佛所说。 欢喜礼足即没不现(出悉鞞梨天子诸佛说偈经)。 日天王问日月往行五日天王与无数天人来诣佛所稽首言。 以何等行得为日天炤四天下。 复以何缘而为月天炤除夜冥。 佛言。 有四事。 一常憙布施。 二修身慎行。 三奉戒不犯。 四然灯于佛寺。 若于父母沙门道人皆殖光明。 又身口意行不杀等十善。 佛言。 又有四事得为月王。 一布施贫匮。 二奉持五戒。 三恭事三尊。 四冥设灯光于君父师寺(出超日明三昧经下卷)。 忉利天将终七瑞现遇佛得生人中六昔忉利宫有一天。 寿命垂尽有七种瑞。 一者项中光灭。 二者头上华萎。 三者面色变。 四者衣上有尘。 五者腋下汗出。 六者身形变。 七者离本坐。 即自思惟。 寿终之后下生鸠夷那竭国疥癞母[月*者]腹中作豚。 甚豫愁苦不知当作何计。 有天语言。 今佛在此为母说经。 唯佛能脱卿之罪耳。 即到佛所稽首作礼未及发问。 佛告天子。 一切万物皆归无常。 汝素所知何为忧愁。 天具白佛。 佛言。 欲离豚身当诵三自归。 如是日三。 天从佛教晨夜自归。 却后七日天即寿尽。 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 在母胞胎日三自归。 始生堕地亦跪自归。 其母勉身又无恶露。 母傍侍婢怖而弃走。 母亦深怪。 堕地即语。 谓之荧惑意欲杀之。 退自念言。 我少儿子。 若杀此儿父必罪我。 徐白长者杀之不晚。 母即收儿往白长者。 产男堕地便长跪叉手自归三宝。 阖门怪之谓之荧惑。 父言。 止止。 此儿非凡人。 世人百岁不晓自归三尊。 况初堕地而能称南无佛。 好养视之慎无轻慢。 儿遂长大年向七岁。 与其辈类于道边戏。 遇舍利弗目连。 儿前礼之众圣惊怪小而能礼。 儿言。 道人不复见识。 具说天上遇佛复见识。 我本在天上应生恶道。 遇佛慈愍教令自归故得为人。 比丘即为咒愿言。 折梨祇儿语目连等及舍利弗。 愿以我言因请世尊诸菩萨僧并及仁等也。 受而归去具白父母。 愿办其供令具甘美。 父母爱之从其所言。 异其年幼开发大意。 又奇所作探识宿命。 为极珍妙尽世名味。 供具精细过踰儿意。 佛及众僧各作神足来至儿舍饭。 佛为说经。 儿及父母内外亲属皆得阿惟越致(出折伏罗汉经)。 天人手出甘水济五百贾人七昔有导师。 与五百贾人共行作估。 到大旷野饥渴困极。 归命世尊及释梵四王怖懅无计。 于时道师登高远望。 见有林木飞鸟往趣冀当有水。 俱共犇走不久得至。 唯见树木周匝生草其地清洁。 导师故谓贾人等。 咸共穿地取水必当可得。 适共议已。 时有天人遥从天上瞻此导师及五百人困乏水浆。 如申臂顷来到其所住于树上。 申其右手从五。 指间流出八味甘美之水。 供于导师及五百人。 各各取用而无穷尽皆得饱满。 所以者何。 宿命亲亲俱种恩福。 故使天人念之来下以给美水各得安隐(出譬喻经第三卷)。 三十三天应生猪中转入人道八昔三十三天命欲终时。 有五瑞应现在前。 华萎。 衣裳垢秽。 腋下汗出。 玉女减少。 不乐本座。 譬如身生疥瘙痈疮。 三十三天有一天子。 生五异瑞愁忧呻吟。 时帝释闻之问言。 于彼天宫是何等天愁忧呻吟。 天子答言。 有一天子现五瑞应。 善哉为彼天子。 释提桓因往诣其所语言。 何为愁忧呻吟。 乃拍髀为答言。 有异灾怪。 释提桓因为说偈言。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夫生辄有死此灭为最乐天子言。 我不闻此。 释提桓因言。 一切恩爱皆有别离。 天子言。 云何而不怀忧。 今此天宫种种五欲皆当别离。 命终即生罗阅城猪胎。 所食者是粪。 方为屠脍所杀。 我今见此是以怀愁耳。 时释提桓因语天子言。 汝今自归命佛法僧。 所以然者。 佛说偈言。 诸有归命佛不趣三恶道受福天人间后逮涅槃界天子叉手便作是言。 世尊一切智。 彻视见观。 愿见救济。 我今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遂不处[月*者]胎。 生罗阅祇城第一长者家。 见便欢喜不能自胜(出增一阿含第十九卷)。 天女坐花资生之具尽从花出九有一天女。 坐一莲花上纵广百由旬。 此花独妙殊于余者。 所欲资生之具随念皆从花出。 进止随身。 目连问言。 作何善行受报如此。 天女答言。 迦叶佛灭度后。 遗全身舍利。 与佛诸弟子建七宝塔。 高广四十里。 时我作女人出见宝塔中像。 信敬情发念佛功德。 脱头上花奉献于像(出杂藏经)。 天宝女口密十自在天王天有宝女名曰善口。 于一语中显出百千娱乐音声。 于彼一一音声中。 复出百千音声。 佛子当知。 一善口声。 出生无量声。 随其所应悉令开解(出华严经第二十九卷)。 天女闻鹿牛弹琴下悉謌舞十一过去世时。 拘萨罗国有人弹琴。 名曰鹿牛。 行息中野有六广大天宫。 天女来语鹿牛言。 阿舅阿舅为我弹琴。 我当歌舞。 鹿牛鼓琴六天歌舞。 第一謌辞曰。 若男子女人胜妙衣惠施施衣因缘故所生得殊胜施所尽妙物生天随所欲见我居宫殿乘虚而游行天身如金聚天女百中胜观察斯福德回向中中最余天辞粗相类(文多不载)鹿牛亦礼。 礼竟天忽然不现(出过去弹琴人经)。 经律异相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4:2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