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二 内容: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二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之十一(三十三天之八)「尔时,天子念其天宫,还于天上。 是时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言:『此诸地,某天某天之所摄受。』或作诸论或作赞叹,如是林中所住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见之敬重头面顶礼,但观其相而生敬信,不如实知是第二天。 复生分别见:此天子处处游行,身如火聚,谓阎浮提人身入火中,以是因缘,生于善道,受诸天身。 外道邪见诸婆罗门即作邪论,或自立宗,或自说因、自说譬喻,或作赞叹。 既自邪见,复为他说,令他受行,以火烧身,望生天上。 如是不能如实见知,说邪因果,非实果报,身坏命终堕于地狱。 「复次,邪见外道诸婆罗门住林中者,生于邪见。 覩此天子从天来下向阎浮提,以远见故,见不明了。 遥见天子从于庄严山峯来下,至阎浮提,后还天上。 林中所住诸婆罗门见是事已,自生分别,谓阎浮提人投赴高岩,以是因缘,生于善道,受诸天身。 是故邪见诸婆罗门自坠高岩,欲求生天,复以此法为他人说,造作邪论或作赞叹,说此邪法以为业果。 以其邪见,妄说因果,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地狱之中,是名邪见。 「时林中住邪见外道诸婆罗门,见此天子从天来下向阎浮提,去之遥远,不见正色,但见大光犹如火色,妄生分别,便谓阎浮提人供养火故,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 何以故? 火是一切诸天之口,是故供养火者得生天上。 作如是等妄生分别、不如实见,造作邪论或自立宗,或自说因、自说譬喻,自作邪见,复教他人令入邪见。 如是邪见诸婆罗门自无利益,令他衰恼,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复有邪见外道诸婆罗门住在林中,见此天子,妄生分别。 遥见天子不饮不食,时婆罗门作如是念:『阎浮提人不饮不食,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受诸天身。 我今亦当不饮不食。』复教他人令学其法,造作邪论或作赞叹,说此邪法,以为业果。 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如是外道不如实知,开恶道门。 「若此天子或住少时,或须臾顷,于阎浮提过于百岁。 外道邪见诸婆罗门便作是说:『如是天子常住不动,不破不坏,造作世界,能坏世间。』外道见之,便作邪论或作赞叹,说于邪因。 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如是无量不如实见,造作邪论,不如实见,自心欺诳,不如实见。 「如是比丘观诸众生为心诳惑,以偈颂曰:「『心为恶蛇,爱毒周遍,螫人五体, 虚生大悔。 爱河广大,五根津济, 此岸恐怖,彼岸安隐。 见之妄解, 不如实知,是邪见人,堕于地狱。 是邪见人,非因见因,堕于地狱, 颠倒见故。 愚痴之人,迷于因果, 有狱所缚,受诸苦恼。 业之果报, 则有生死,若如实见,则到彼岸。 愚人求欲,为欲所惑,堕于地狱, 如蛾投火。 人中持戒,奉修正见, 而得生天,非由苦行。 此诸外道, 行邪见行,恃智邪慢,诳惑他人, 入于愚痴,黑暗大海。 世间受苦, 以邪见故;非以苦身,而得解脱。 智者所说,调伏其心,烧烦恼山, 则得解脱。 修行正见,灭诸烦恼, 见于实谛,则得解脱。 一切外道,惑诸世间,无有寂灭, 不妄语处。 世间外道,虚诳甚多, 百劫求之,无有少实。 出世之法, 皆是真实,世间言说,系缚如毒。 爱心造福,得无常乐,出世之法, 则得常乐。 不净众恶,因缘和合, 空有言说,而无诚实。 如是妄说, 虚诳之人,堕于黑闇,可怖畏处。』「如是比丘实谛见之,说如是偈。 云何众生得真实知、得真实见,不起邪见? 邪见之论,自无实见,令他邪见。 以邪见论,或自受行,或为他说,自堕地狱亦令他人堕于地狱。 「时诸天众观察一切阎浮提已,乘诸天鸟,还归三十三天,至于天宫,向余天众,如前所说。 复于园林游戏受乐,妓乐自娱,种种功德皆悉具足。 一切众宝庄严之处游戏受乐,乃至可爱善业坏尽,从天命终,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若生人中,常受安乐无有病恼,离诸衰乱,丰乐国土而于中生,受丈夫身,诸根具足,或为国王或为大臣。 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第二十七地名智慧行。 众生何业而生彼天? 彼以闻慧见:有众生大心持戒,修行善业,如实见于业之果报,心有信乐,常行善业,舍于不善,其心质直,远离恶友,及至不与同路而行、不共言论、不与同住。 如是善业悉遍修习,如炼真金。 于现在世,为一切人之所爱敬,以修善故。 若有比丘常修读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如是比丘精勤修习,若昼若夜心不懈息。 若夜闇冥废其读习,若有众生敬重佛法及此比丘,施僧灯明,敬重法故,敬信三宝,复行布施令得增长读习之善。 若盛热时,以扇布施,令无闇冥亦无热恼,闻诸比丘谈论圣法,心甚喜悦。 二种功德因缘力故,是善业人自利利人,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慧行之地。 生彼天已,以善业故,其身光明胜于日光满足十倍,一切天众之所供养,无量百千天女围绕供养恭敬,皆是天子先所亲友,和悦含笑种种庄严。 其身胜妙,色相威德皆悉庄严,离于妬嫉,互相爱敬,不离须臾,皆生欢喜亲近天子。 手执莲花或执金花,或有银华、毗瑠璃花、颇梨迦花,或杂宝花。 若金莲花,白银为茎,赤宝为须;毗琉璃花,真金为茎;青宝莲花,白银为茎;砗磲莲花,青宝珠玉以为其茎;赤莲花宝,金刚为须。 如是天女至天子所,以所持花散天子上,犹如盛夏降澍洪雨;诸天女等,以诸宝花散于初生天子之上亦复如是。 「尔时,天子见诸天女心生欢喜,欲心即动,恶欲心发,从其座起,得未曾有。 诣诸天女,踊跃欢喜,皆共和合娱乐受乐,歌舞戏笑游戏娱乐,令此天子欲心增长。 如是天女周匝围绕游于园林。 天诸园林众宝光明,一切诸欲皆悉具足。 于此树下游戏受乐,种种众鸟歌众妙音,与天女音不可分别,庄严欲具,花果充足,种种流泉莲花河池有百千种围绕园林。 如是天子与诸天女游戏娱乐,受无量乐,以善业故。 「是时天子复与天女,更诣异林,伎乐自娱,随念具足,受天之乐。 圣人所爱持戒之果,成就果报。 如是天子,天女围绕,复往诣于摩尼支罗游戏之林。 先旧诸天见此天子,皆出往迎,心生欢喜,犹如见于亲族兄弟,安慰问讯,共入林中,五乐音声受天之乐。 如是天子受种种乐,复于摩尼支罗林中无量欢喜,目视众色,心生喜乐。 其地园林皆以七宝而为庄严,金色宝衣庄严林树,如是种种宝树庄严。 其地柔软,无量饮食从河而流,目视如是一切众色,眼甚爱悦。 如是初生天子与诸天众娱乐受乐。 天子复诣毗琉璃地,共天女众次第见于摩尼宝衣从树而生,其色明净,甚可爱乐,微风吹动随风上下,无量色蜂以为庄严,光色如灯。 诸天见之,发希有心,生大欢喜,共天女众往诣此树作天伎乐,游戏受乐。 是时诸天于此林中心生希有,即于花中出天摩偷,具足一切上妙之味。 一切天众昔所未见色香味触,见之皆生百倍悦乐,饮天摩偷上味之酒。 天子饮之,共诸天女游戏受乐,歌众妙音,赞天王释:『以天帝释因缘力故,令我于此摩尼支罗园林天中受五欲乐。 味若摩偷,色香美味从树花出,最为希有。 我今饮之,百倍受乐。』尔时,天子共诸天女以毗瑠璃器盛满摩偷天之上味,迭共相劝饮此天味。 此诸天众于人中时,布施持戒,今得如是胜妙色香上味果报。 随其本业上中下报,心生愧耻。 「树上有鸟名饮摩偷,见诸天子心生愧耻,即为天子而说颂曰:「『众生痴所使,饮于摩偷酒, 现观痴所系,贪着于美味。 摩偷痴羂网,饮之至命终, 退堕于地狱,诸龙亦如是。 若见触嗅甞,令人心痴醉, 是故众羂网,智者所舍离。 见之生贪着,触之则嗅甞, 嗅之心贪味,着味为衰恼。 一切系缚中,无过贪嗜味, 坏名闻色力,以其着味故。 着味所迷乱,目瞢常惛醉, 心迷致痴荒,不知善恶法。 女人所轻笑,眠卧于粪秽, 而无所觉知,不能自动发。 酒能坏名闻,踰过于死畏, 犹如饮毒药,亦如死网羂。 饮酒之为患,三十有六失, 既知此过恶,应当速远离。 大姓智慧人,为酒之所污, 众人所轻忽,如草随风转。』「如是天鸟虽是畜生,毁訾诸天,何况余天。 此诸天子饮于天味,上中下味色香具足,如其善业愿行种子。 饮已复诣陀罗殿林,于此林中欲行游戏,闻种种音,心生欢喜,青优钵罗以为首鬘,天子天女共相围绕,欢喜游戏,心常念欲金色光明陀罗林殿。 既受乐已,复往诣于弥伽云林,既至弥伽云林之中,见百千殿天鬘庄严。 「尔时,天主释迦提婆乘伊罗婆那大白象王,共诸天子天女眷属围绕,心生喜悦,为欲利益放逸诸天。 时诸天众见帝释来,悉皆出迎,皆以头面顶礼天主,于天主前出众妙音,歌舞戏笑,欢喜叫呼。 时天王释以柔软言,慰问诸天,在于伊罗婆那白象之上,告诸天曰:『汝以自业受于天乐,我今欲还欢喜之园,除阿修罗瞋恚、恃怙大力慢心。』时诸天众白帝释言:『天王! 我今亦当随于天王,除阿修罗瞋恚憍慢。』时天帝释告诸天曰:『汝勿急速,我今自能破阿修罗。』时天帝释语诸天已,入欢喜园。 见阿修罗在欢喜园犹如云聚,渐渐增长。 时诸天众骂詈毁訾,转增高大。 时诸天众见其增长,骂詈不息,倍更增长,颜色丑恶。 「帝释见之,告诸天众:『此阿修罗以女瞋故,身增转大,我当方便令离瞋慢。』时天帝释而说颂曰:「『不瞋能伏瞋,忍伏麁恶心, 法能伏非法,光明破闇冥; 成实胜妄语,正语伏绮语, 软语胜恶口,能禁两舌过; 慈心断杀害,布施除悭贪, 正念胜邪念,善念破恶念; 明能破无明,白日除黑闇, 白月胜黑月,如是常得胜。 智慧知真谛,胜于邪见欲, 贤圣八分道,能破诸恶道; 如来四无畏,能破诸怖畏, 忆念破忘失,智能破愚痴; 若住阿兰若,则能破诸欲, 须弥胜众山,及以众园林。 大海胜涓流,及以诸河池; 日光胜众星,亦胜于余宿。 法式胜无法,布施破贫穷; 质直胜谄曲,实能破妄语; 吉能破不吉,火能烧众薪; 水能破于渴,食则能除饥。 师子心勇健,胜于一切兽; 知足胜悕望,智者如是说。 悲愍者常胜,无悲为减劣; 智慧能调伏,智者如是说。 众恶邪见业,多作诸妄语, 如是外道中,如来最殊胜。 天胜阿修罗,以其法胜故, 我当破一切,何况汝一身。 汝阿修罗使,汝勿生悕望, 令此师子座,智者所应住。』「时阿修罗闻释迦提婆说是语已,不复增长,以得闻于实语缚故,减劣不增,色力勇健悉不增长。 见其劣弱,时有天子手捉其足,曳令下座,即时驱出天欢喜园。 时天帝释心生欢喜,复往诣于摩尼支罗所住之地,乘于伊罗婆那大白象王腾空而游,向于摩尼支罗之林。 所作已办,与诸一切天子天女至摩尼地。 摩尼地天见天王释,皆悉出迎,头面顶礼,修敬既毕,皆往诣于弥伽云林。 其地一切众欲具足,柔软广博众花遍覆,以莲花枝用为宫室一切爱处。 释迦天主共诸天女,种种乐音歌舞游戏,娱乐受乐。 乾闼婆王围绕帝释,歌众妙音,赞叹天王,五乐音声以为娱乐。 时天帝释在于伊罗婆那白象之上,其象端严胜于宝山,行步进趣如动玉山,其象鲜白踰于雪山,如春末时,日光照曜雪山之峯。 如是天众天子天女围绕帝释,游于园林。 其诸园林毗琉璃宝、白银颇梨、因陀青宝、大因陀宝、赤莲花宝、真金砗磲以为庄严。 释迦天王共诸天众天子天女游戏园中,闭恶趣门,心生欢喜。 虽得见谛,犹受欲乐,而常思惟众生生死。 既思惟已,不恚不悦,观诸乐受皆悉无常,破坏离散。 如是知已,内自思惟:『诸天退没,因于自业,为何所至受自业果? 业风所吹,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流转受苦而无伴侣。 一切诸天及诸天女皆悉如是,会当别离。 如是之业,大作乐具,戏弄一切愚痴凡夫。』「时天帝释思惟是已,而说颂曰:「『譬如虚空云,为风之所吹, 和合须臾散,生死亦如是。 时时如众花,见人有生死, 一切皆磨灭,如去来亦然。 如是善业熟,则受于天乐, 善时既尽已,乐受则亦失。 时节如树林,生时甚敷荣, 时节既过已,一切皆堕落。 诸天如树叶,树如受乐处, 受乐则有堕,无有常乐者。 犹如夏降雨,不住于空中, 诸乐亦如是,念念不暂停。 譬如孔雀鸟,风云则出声, 风止声则灭,天乐亦如是。 譬如以乾木,而置于火中, 天乐亦如是,为时火所烧。 生已复归灭,已经百千返, 为爱之所欺,而无有厌心。 痴爱网所覆,一切无免者, 戏弄于诸天,受诸不善业。』「如是天帝释愍诸天故,说是偈已,乘于伊罗婆那大白象王,天众围绕奏诸音乐,出妙音声,还善法堂。 以得胜于阿修罗故,心生欢喜,诸天恭敬到善法堂。 摩尼支罗所住诸天,受欲无厌,受于色声香味触等游戏园林,乃至可爱善业坏尽,从天还退,随业流转,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若生人中,生大种姓,受第一乐,端正殊妙,生在中国、正法行处,大富饶财,子孙具足,寿命延长,眷属和顺,世间所有一切资具皆悉具足,一切众人之所爱敬,或为大王或作大臣。 以余业故。 「复次,比丘知乐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二十八地,名曰众分。 众生何业而生彼天? 彼以闻知见:有众生修行善业,正身口意,质直不谄,不恼众生,常行善意,其心质直,离恶知识,亲近善友,不近恶友,不共言论、不与同住亦不同行,常避恶人,恶人所友亦不亲近。 亲近贤善,听闻正法,闻已思惟,心入于法善、不善、无记若有善法则便摄取,知不善法则便舍离。 正念观察调伏其心,不贪不欲,持七种戒,微细不犯,乃至小犯常怀大惧。 一切善业,如鍊真金清净无垢。 如是之人不杀不盗,布施修福,见杀害者,救令得脱。 云何救于杀害众生? 若有丈夫侵他妇人,为官所收,打恶声鼓,从右门出,欲断其命,无救无护,无所悕望,愁悴忧恼,欲至塚间。 将至杀处,如是善人赎令得脱。 复行布施修诸福德。 云何善人修行福业? 若僧住处,旷野无水,渴乏苦恼,如是善人,或为作井或为造池。 若有水池,若井崩坏、若多细虫,为僧修治,以诸细虫置余水中。 如是微细皆不杀害。 若以漉囊,漉诸水虫还置水中。 是名不杀生。 云何不偷盗? 不以盗心取他草叶;若旷野中种种果菜,故村聚落,疑他所护亦不故取,是名不盗。 是人修行一切善业,身坏命终生于善道三十三天众分之地。 生于右门,真金为座,白银、琉璃、或以颇梨、或车璩宝、或赤莲花宝以为其座。 青因陀宝、大青宝王、真珠之座,如是珍宝庄严之座而于中生。 既生天已,而自思惟:『我以何业而来生此?』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作斯善业,供养众僧。 如是善业犹如父母,清凉之宝生于天上,决定受乐。』如是天子作是念已,即自现见业之果报。 见果报已,赞叹善业,毁訾恶业。 念本生已,念人业地,无量善业地如父如母。 「尔时,天子念本生已,而说颂曰:「『以善得人身,得已不放逸, 造作众善业,因是得生天。 人身甚难得,得已行放逸, 为放逸所迷,命终堕地狱。 作三种善业,修行七种戒, 杀于三怨家,则受诸天身。 若人伏烦恼,未断于爱心, 是人爱因缘,则生于天中。 破坏于嫉妬,大苦之窟宅, 种种行布施,是人生天中。 观他如己身,悲愍护众生, 慈心常调伏,是人生天中。 观偷盗如火,布施于一切, 以自修其心,是人生天中。 观他妻如母,常思惟真谛, 慾泥不能污,是人生天中。 火从自心起,由舌赞燧生, 若离此妄语,则生于善道。 恶口破慈心,智者能舍离, 常乐说软语,则生于天上。 观绮语如刀,一切常远离, 常行于正语,是人生善道。 若有行善人,不行于两舌, 实说谛知时,是人生天中。 若人护如是,七种身口戒, 其人谛知戒,则生于天中。』「如是初生天子思惟既讫,说此偈已,观本生处。 念生处已,着欲境界,以前习故说如是偈。 尔时,初生天子威德殊胜一切皆集,天女见之,速疾驰奔至天子所,犹如众蜂驰奔莲花,诸天女众驰奔天子亦复如是。 手中执于种种伎乐,琴瑟箜篌,鼓众妙音。 是诸天女花鬘庄严,散以末香,手执花鬘。 复有天女散花供养初生天子。 如是天女以种种供养供养天子。 不可譬喻胜上天女或百或千,见此天子初生天中,心生爱乐,又见本所奉事天子死相已现,舍本天子,驰向初生福德天子。 譬如渴牛舍于枯池,走趣清水,此诸天女亦复如是,舍本所事,驰速往诣初生天子。 「尔时,初生天子闻诸天女庄严之具出美妙音,欲心即发,何况见色及其音声。 尔时天子见诸天女及闻乐音,恭敬供养,心生爱乐,悉忘本生,犹如隔于百千生死。 何以故? 以生天中放逸地故,性如是故。 尔时,初生天子为诸天女以诸欲法种种情态,不善观故,欲心增长。 时诸天女说于种种欲心相应不净之语,如是受于放逸之乐,天子天女互相随逐。 天女围绕,一切诸欲皆悉具足,如是之乐昔所未得,今既得已,心生欢喜,为欲所牵,随诸天女不得自在。 时诸天女奉给天子,歌舞戏笑种种吟咏,鄙亵调话,令此天子心意迷惑,随诸天女所至之处,常随其后。 欲网所缚如鸟在网,如是天子爱欲所缚亦复如是,随其至处,天子随之。 如是地处七宝庄严,昔所未见,见之爱乐。 既见此地,于此地中无量天衣天鬘庄严,受无量乐。 复往诣于度旷野林,作天伎乐,共此天子至旷野林。 见此林中一切众鸟,种种相貌以为庄严,其音美妙出种种声,与诸群鸟游戏娱乐。 诸鸟亦复雄雌相随,若至华中饮摩偷酒,雄鸟随之,若于诸花亦复如是。 若鸟游空,雄雌相随亦复如是。 随其至处,若食美果,鸟亦随之,若复游戏莲花池中亦复如是。 于山峯中,二鸟双游,如是天鸟亦为爱网之所系缚,将至异处,众蜂之类亦复如是。 群鹿麚麀相随游戏,亦为麀鹿欲网所缚,亦如天子迷天女色。 譬如夏时降雨满池充遍盈溢,是诸天子为诸天女欲爱充满亦复如是,爱欲系缚。 虽复舒缓,甚为难解。 「如是比丘观此事已,而说颂曰:「『如是女欲网,系缚甚坚牢, 能令诸众生,轮转于有狱。 身缚尚可解,心缚不可脱, 心既为欲缚,常受诸苦恼。 羂网尚可断,欲网不可烧, 随其所行处,不离三恶道。 羂网但缚身,爱网甚广大, 虽非是色法,能缚一切人。 羂网缚众生,尚可现覩见, 如是爱缚心,求之不可见。 初染生爱着,心着甚难解, 人为爱所缚,不能脱生死。 女色大羂网,缚众生六根, 羂但缚一身,或缚或不缚。 若枷锁杻械,圣说非为坚, 痴人爱染心,系缚甚坚牢。』「如是比丘毁訾爱欲。 尔时,天子为爱天女,一切爱网之所系缚。 将至园林,见种种林,甚可爱乐无以可喻。 尔时,天子游于花池,其池名曰白鹅之池,与诸天女至此池边。 天子天女游戏娱乐,受五欲乐,种种乐音出众妙声。 众分天子复往诣于金山之中互相娱乐,受五欲乐。 既受乐已,作如是念:『我今当与一切天众诣善法殿游戏受乐。』作是念已,与诸天众诣善法殿,或游虚空或乘鹅鸟、或乘孔雀、或乘宫殿,如是种种,诣善法殿,见天帝释。 种种伎乐歌众妙音,至善法堂,尔时释迦天王闻众乐音,告诸天子:『大仙! 如是音乐,是谁乐音? 何地天众来至于此?』时诸天子闻是语已,皆出观之。 既见天众,还善法殿白帝释言:『天王当知! 众分地天众今来至此,奉问天王。』时天帝释告诸天子:『汝今应当发胜欢喜,以诸乐器作诸伎乐,出迎众分所来天子,种种游戏共相娱乐。』时诸天子闻帝释勅,即奉其教,手执种种琴瑟箜篌种种乐器,种种天鬘庄严其身,其身流出种种光明,身光鲜白晃曜照明,出迎众分所来天子。 二众相见,和合游戏,作诸神通,种种伎乐歌众妙音,至善法殿。 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坐百千柱宝殿之上。 其师子座名曰得胜,天王坐上,安隐快乐威德光焰,百千天众周匝围绕,受善业果,威德殊胜过于和合百日并照。 虽处天宫而不放逸。 如是天众既见天王,皆大欢喜过先十倍,即以头面顶礼天王释迦提婆,歌舞游戏,以诸偈颂赞叹天王:「『天主憍尸迦,常护于世间, 法行常寂静,境界莫能坏。 以法调世间,不以非法教, 顺法常安乐,违法受苦恼。 行法则安乐,修智亦如是, 不侵不妄语,常受于安乐。 若世间功德、出世间功德, 此一切功德,天王悉具足。 怖者为作归,苦者示善道, 天王持世间、天人阿修罗。 天王最殊胜,离诸不善法, 洗除三恶垢,受于三归法, 如实知三业,行胜三菩提。 虽生放逸地,不乐于放逸, 天王持世间,法行离怨敌。』「尔时,众分之地诸天子等,胜智慧等赞天王时,尔时释迦提婆因陀罗观诸天众,善言慰喻,告诸天曰:『诸天子! 莫行放逸。 若放逸者,则无利益。』时诸天子赞帝释已,与天帝释乘于虚空向众分地。 帝释为首,诸天随从,往诣众分。 时天帝释作如是念:『此诸天子心行放逸,不知退苦,我当示化退没之相,令生厌离。』时天帝释为于游戏放逸诸天子等,化中阴有。 时诸天子游戏园林山峯花池,时诸天子各各自见一切众具胜相庄严皆见失坏,一切乐具亦皆磨灭,惶怖苦恼,身被系缚,怖畏涕泣,烟焰俱起来绕其身。 阎罗王使之所执持,饥渴自烧,行大怖畏,火来烧身犹如烧林。 阎罗使者丑恶可畏,种种恶色,手执刀杖、弓刀矛矟及捉黑绳、赤棒网羂,或有上昇或有下行。 时阎罗王所遣使者遍须弥山。 时诸天子见阎罗使从于天上缚诸天子,加诸楚毒骂詈挝打,遍身火起其焰勐炽。 时阎罗使手把刀戟,奋目大怒,互相告曰:『诸阎罗使! 速缚如是放逸天子,我当戮之,将入地狱,令其不复得行放逸。』如是大唤上昇虚空上须弥山,遍于诸地皆令摧坏。 百千万亿那由他数阎罗使者、伺命之官、丑恶狱卒遍坏诸地及以山侧,遍于虚空,或上或下恼诸天子,语诸天子:『汝等所受五欲之乐、种种音乐,今何所在? 汝等今为阎罗使者将诣地狱,受大苦恼。』若诸天子将堕地狱,则见狱火来烧其身。 若诸天子有善业者,但见地狱,不见自身为火所烧。 「时诸天子自见中阴被大系缚。 尔时,狱卒阎罗王使为此天子而说颂曰:「『汝爱于欲乐,而不作善业, 是故得苦果,今日已成熟。 汝若乐放逸,而行于非法, 至于临终时,心乃生悔热。 悔热喻火烧,亦喻于刀戟, 从于五根生,而还自烧灭。 于苦谓为乐,贪怨为亲友, 观放逸如是,是故应舍离。 放逸爱和合,为欲之所缚, 三种大怨家,能破坏大乐。 憍慢近恶友,懈怠及贪心, 远离于持戒,是地狱因缘。 持戒清凉触,得报甚清凉, 愚人不修行,临终生悔热。 见于他妻妾,而生贪着心, 饮酒行劫盗,因此堕地狱。 恶口亲恶友,邪见无正信, 其心多躁扰,此法失人身。 贪心及绮语,妄语无诚信, 今世若后世,无有少安乐。 远离于善友,亲近恶知识, 根本无利益,不信业果报。 不识业果报,苦乐非众生, 是人迷因果,临终生悔热。 若人常妄语,恃智生憍慢, 后得大衰恼,乃觉其业果。 若流转世间,具受诸苦恼, 皆由无明力,大仙如是说。』「尔时,释迦提婆因陀罗化作如是阎罗使者,为诸天子中有说法,折伏呵责。 时天帝释复为诸天众示现变化。 若诸天子有先世业应堕畜生,示于无量种种业相,如印印泥。 中阴之相互相残害,共相食噉,生大怖畏,令诸天子皆悉见之。 若诸天子无畜生业,但见畜生互相残害,不见自身作畜生形。 时天帝释复为放逸诸天子等,示化中阴。 若诸天子当生饿鬼,为于饥渴焚烧其身,长发覆面,其形丑恶。 此诸天子见虚空中,乌鵄诸鸟来啄其眼及耳鼻舌。 是时天众见向所化如是恶相,生大怖畏。 余天见已,白帝释言:『释迦天王! 何故舍诸天子而自止住? 此诸天子皆被系缚,或阿修罗、或余恶人将之欲去,遍须弥山一切诸地。 我亦曾与阿修罗斗,未曾覩见如是恶相。 又阿修罗及其军众未曾俱来至此天中,云何世间失正法耶? 不孝父母耶? 不敬沙门、婆罗门耶? 不敬耆旧长宿耶? 天王! 今诸世间不供养如来及法僧耶? 不知因果、不知真谛耶? 如护世天王常说此法,今阎浮提不修行耶? 今诸天众皆被恼乱。 天王! 何故不严器仗,乘于伊那大龙象王,身服铠钾,击天战鼓庄严斗战?』有诸天众,天主同业,向天王释作如是说。 复有诸天覩此希有未曾见事,心生厌离,极大恐怖,诸根振动,归依帝释作如是言:『唯愿天王救护我等。 此诸天众所住之地,悉为阿修罗之所劫夺。 未曾见此阿修罗等可畏之身如是怖畏。』诸天子等皆向帝释作如是说。 复有天子见是化已,向善法殿速疾驰奔,取诸器仗斗战之具。 复有天子诣杂殿林,取诸斗具向阎罗使若打若捉,不能加害。 譬如镜中所见色像,不可捉持、不可打害。 如是天王示如斯化。 「是时天主释迦提婆复示天子化阿修罗胜于罗睺、勇健阿修罗等,被缚挝打、斫刺骂詈,悲泣忧恼,如诸天子化受苦恼。 时诸天子见阿修罗受大剧苦,百千万倍过诸天子。 时诸天子见阿修罗受大苦恼,未曾所见,生大怖畏。 复往诣于释迦天王,白天王言:『我今不知是何丈夫有斯大力,皆能系缚诸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勇健阿修罗王系挝打棒、斫刺骂詈? 云何有此未曾有事,令诸天子身毛皆竪? 唯愿天王为我说之,我今亦畏,得此衰恼。 天王! 何者为,知不耶? 诸天之众及阿修罗皆悉破坏,一切世间恐皆摧灭。 天王若知,愿为我说。 释迦天王若不知,若不知者愿善思惟。』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4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