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 内容: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十三(三十三天之十) 「时诸天众心生敬重,复听帝释所说法要,合掌顶上,白帝释言:『我今现见此法势力,天王说法随我等心,得信清净,阎罗使者亦随渐灭,随闻如来所说法力即皆消灭,何况修行,若有修行至不灭处。 』尔时,帝释心生欢喜作如是言:『我于今者,所作已办。 我为如是放逸诸天除断放逸,得不放逸,令其欢喜。 我今当为此诸天众说深妙法,如我往昔于大师所闻正法要解脱城门,念出入息阿那般那。 于昔旧天次第所闻,既得闻已,复见世尊为我宣说,是故我今为诸天说杂四圣谛法,于一谛中四种分别。 我今当说,利益如是一切天众,亦自利益,亦利益他生死行众生,种种方便为之说法,令诸众生心得淳熟。 我已如是说十五法,我今次为诸天众等,说十六法,阿那般那出入息法,分别四圣谛,方便自因之相。 云何名为次第说也? 是修行者,观于自身缚心猕猴。 「『诸天子! 云何缚于觉观心之猕猴? 缚何等心? 所谓缚识。 如是一心,次第观身相观:身循身观,染不染无记观,受善受循受观,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观,受自相观,法循法观,善、不善、无记如自相,是名四念处。 是修行者入如是法,一心观察一切有为,自相寂灭,观四念处,是四圣谛相。 如是念处遍一切处,所谓次第行相,常无常,合和聚散,空无作者,空无我者,破坏衰恼。 如是观苦无常,见四念处已,观四圣谛自相。 如实观察,生于暖法,从于暖法,生于智慧。 譬如鑽火,先见烟相,后乃见火;如鑽如燧,先生热气,后乃生火。 以信乐故,于一切烦恼无知法中,未来能生圣法、毗尼亦复如是。 以十六种观四圣谛。 「『如是暖法云何生耶? 云何观于四圣谛耶? 诸天子! 所谓是苦圣谛因缘,有故无常,败坏故苦,离人故空,不自在故无我。 如是四种分别,观苦圣谛。 行者观苦圣谛已,观集圣谛四种分别。 云何分别? 所谓行相续转故,集相似果流转诸有故,因一切性流转有故,势力不相似相续缘有故。 行者复观苦灭圣谛四种分别。 诸天子! 云何行者分别修行苦灭圣谛? 舍一切衰恼故,灭烦恼火离故,一切法第一寂灭故,清净法出生死故。 行者复观道圣谛四种分别。 诸天子! 云何行者分别观察? 所谓得不退处故,道不颠倒故,一切圣人所住法故,以无碍断除生死衰恼出世间故。 是名十六种修行之法,我已说之,汝等天众勤修精进,观现煖法,展转相教,从出入息生于煖法,从于煖法生于顶法,以信係念三宝功德聚等,胜过前观。 「『如是行者云何观察,名顶法道? 如山顶上顶法增长,次第得生忍法善根。 以得忍故,住第三处,名生现前,非现法忍。 以现忍法,故名忍法。 忍增长故,名世间第一法。 于一念时,心心数法,名得世间第一法。 次第得成须陀洹。 如是之法,我自证之。 若人能证如是之法,不见阎罗可畏使者,亦不怖畏。 如是,诸天子! 以不放逸故,得如是法。 是故,诸天子莫得放逸。 』 「尔时,释迦天王而说颂曰: 「『若于出入息,善知十六断,  暖法及顶相,忍法逆顺观。 知世第一法,次第知真谛,  知次第正法,不失于善道。 解脱于三结,破坏八种有,  勇勐断恶道,故名须陀洹。 有漏不善法,决定行恶道;  流趣于涅槃,故名须陀洹。 』 「尔时,天帝释说此偈已,告诸天众:『如是十六种念阿那般那,我已具说,汝当思惟。 此道寂灭,入涅槃城,无所怖畏,一切圣人之所爱念,是故汝等应当决定修行此道。 若汝畏于阎罗使者,应当次第忆念如是阿那般那十六之行。 「『复次,诸天子! 有十七种中阴有法,汝当係念行寂灭道。 若天、若人念此道者,终不畏于阎罗使者之所加害。 何等十七中阴有耶? 所谓死时见于色相。 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乐相。 见中阴有犹如白[叠*毛],垂垂欲堕,细软白净,见已欢喜,颜色怡悦。 临命终时,复见园林,甚可爱乐,莲花池水亦皆可爱,河亦可爱,林亦可爱,次第闻诸歌舞戏笑,次闻诸香,一切爱乐无量种物和合细触。 如是次第,即生天上,以善业故,现得天乐。 得此乐已,含笑怡悦,颜色清净,亲族兄弟悲啼号泣,以善相故不闻不见,心亦不念。 以善业故,临命终时,于中阴有,大乐成就。 初生乐处,天身相似,天众相似,如是之相生处相似,如印所印,亦如一切天众色相,亦如欲界六天受乐,亦如游行境界相似,触亦相似,天色相似。 又住中阴,见诸天中生处胜故,即生心取,爱境界故,即受天身,是则名曰初中阴有。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二中阴有耶? 若阎浮提人中命终生郁单越,则见细软赤[叠*毛]可爱之色。 见之爱乐,即生贪心,以手捉持,举手揽之如揽虚空,亲族谓之两手摸空。 复有风吹:若此病人冬寒之时,暖风来吹,若暑热时,凉风来吹,除其郁蒸,令心喜乐。 以心缘故,不闻哀泣悲啼之声。 若其业动,其心亦动,闻其悲啼哭泣之声,业风吹令生于异处。 是故亲族兄弟,临命终时,悲泣啼哭甚为障碍。 若不妨碍,生郁单越。 中间次第有善相出:见青莲花池,鹅鸭鸳鸯充满池中,周遍具足,其人见之,即走往趣。 如是中间生于善心,命终即见青莲花池,入中游戏。 若于郁单越欲入母胎,从花池出,行于陆地,见于父母染欲和合。 因于不净,以颠倒见,见其父身乃是雄鹅,母为雌鹅。 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作雄鹅身;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作雌鹅身。 若男子生,于父生碍,于母爱染。 生郁单越,是名第二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三中阴有耶? 若阎浮提中死,生瞿陀尼,则有相现。 若临终时,见有屋宅尽作黄色犹如金色,遍覆如云。 见虚空中有黄[叠*毛]相,举手揽之,亲族兄弟说言病人两手揽空。 是人尔时善有将尽,见身如牛,见诸牛群如梦所见。 若男子受生,见其父母染爱和合而行不净。 自见人身,多有宅舍,见其父相犹如特牛,除去其父与母和合。 瞿陀尼人男子生者,有如是相。 若女人生瞿陀尼界,自见其身犹若乳牛,作如是念:「何故特牛与彼和合,不与我对? 」如是念已,受女人身,是名瞿陀尼国女人受生。 是名第三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四中阴有耶? 若阎浮提人命终生于弗婆提界,则有相现。 见青[叠*毛]相,一切皆青遍覆虚空。 见其屋宅悉如虚空,恐青[叠*毛]堕,以手遮之,亲族兄弟说言遮空。 命终生于弗婆提国,见中阴身犹如马形,自见其父犹如父马,母如草马,父母交会爱染和合。 若男子受生,作如是念:「我当与此草马和合。 」若女人受生,自见己身如草马形,作如是念:「如是父马何故不与我共和合? 」作是念已,即受女身。 是名第四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五中阴有耶? 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见上行相。 诸天子! 若大业大心,心业自在,生于天上。 临命终时,以手揽空,如一梦心,梦中所见种种好花,见之欢喜,又闻第一上妙之香,第一妙色皆悉具足第一庄严青黄赤白,第一香气在其手中。 是人见花,生于贪心,作如是念:「今见此树,我当昇之。 」作是念已,临终生于中阴有中,见莲花树青黄赤白有无量种。 复作是念:「我当昇树。 」作是念已,即上大树,乃是昇于须弥宝山。 昇此山已,见天世界花果庄严,作如是念:「我当游行如是之处,我今至此,花果之林处处具足。 」是名郁单越人下品受生。 是名第五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六中阴有耶? 若郁单越人,以中业故,临命终时欲生天上,则有相现。 临命终时,见莲花池甚可爱乐,众峯庄严,一切皆香。 昇此莲花,昇已须臾,乘空而飞,犹如梦中。 生于天上见妙莲花,可爱胜妙最为第一,作如是念:「我今当至胜莲花池,摄此莲花。 」是名郁单越人中品受生。 是名第六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七中阴有耶? 郁单越人以胜业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三十三处。 从郁单越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其人尔时即昇胜殿。 实非昇殿,乃昇虚空,至天世界。 见其宫殿,心念即往,生此殿中以为天子。 是名郁单越人命终之后生于天上,受上品生。 是名第七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 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 诸天子! 其人见于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 无苦恼故,其心不浊,以清净心舍其寿命,受中阴身。 见天宫殿,作如是念:「我当昇此宫殿游戏。 」作是念已,即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或走或住山峯之中,或身相触,处处游戏。 住于中阴,自见其身,昇于天上犹如梦中。 三十三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 」作是念已,即生天上,取因缘有,如是有分,有上中下。 生天上已,见于种种殊胜园林,悕望欲得,从郁单越死,生此天中。 如是一切郁单越人生此天已,余业意生,乐于欲乐,贪五欲境,歌舞游戏受爱欲乐,憙游山峯多受欲乐,爱一切欲。 何以故? 由前习故,爱习增长。 如是,诸天子! 是名郁单越人命终生天,生此天处熏习游戏及死时相。 是名第八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九中阴有耶? 若瞿陀尼人命终生天,有二种业。 何等为二? 一者余业;二者生业。 生于天上,其人云何中阴受生? 临命终时,则有相生。 现报将尽,或中阴有,则有相生,动乱如梦。 诸天子! 瞿陀尼人临命终时,以善业故,垂舍命时,气不咽浊,脉不断坏,诸根清净。 于时次第见大池水如毗琉璃,入池欲渡,其水调适不冷不热,洋洋而流浮至彼岸,如是如是近受生处。 既至彼岸,见诸天女第一端正,种种庄严,戏笑歌舞。 其人见已,欲心亲近,前抱女人,即时生天,受天快乐。 如梦中阴即时灭坏,无量乱心,生已即觉,见众妙色,受胜妙身。 是名第九中阴有也。 瞿陀尼人生有三品上、中、下业,同一光明、等一中阴、等同一见、同一生行,一切相似,不如郁单越人三种受生差别相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十中阴有也? 若弗婆提人临命终时,见于死相。 见自业相或见他业,或见殿堂殊胜幢幡,栏楯庄严,于中阴有心生欢喜,周遍游戏,欲近受生。 于殿堂外,见业相似,见众婇女与诸丈夫歌颂娱乐,第一庄严,歌舞戏笑。 于中阴有作如是念:「我当出殿见诸婇女及诸丈夫,共其游戏歌舞戏笑。 何以故? 以诸婇女与诸丈夫第一游戏歌舞戏笑。 」念已即出,入游戏众。 尔时其人自知我入,犹如睡觉,即生天上。 是名第十中阴有也。 「『是名四天下中阴有也。 如是光明中阴有生,我微细知,余不能了。 诸余外道莫能知者,虽世间法,无人能见。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十一中阴有耶? 诸饿鬼等,以不善业生饿鬼中,恶业既尽,受余善业,本于余道所作善业、可爱之业犹如父母,欲生天中,则有相现。 云何尽有而心相现? 诸天子! 若饿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饿鬼中,饥渴烧身、嫉妬破坏,常贪饮食、常念浆水,但念饮食,余无所知。 命欲终时,不复起念,本念皆灭,其身无热,柔软清凉,身有长毛,遍身恶虫皆悉堕落,面色清净,凉风触身。 临至命终,悉无饥渴,诸根净洁。 鵰鹫乌鵄诸恶禽兽常啄其眼,至临终时,皆悉不近。 见饮食河盈溢充满,入中阴有,以前习故,虽见饮食,不饮不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食,不饮不食;或如梦食,虽食不饱。 如是虽见而未饱满,唯生欢喜。 见天可爱,如觉见色,心即生念,走往趣之,悕望欲往至于彼处,念已即趣,生于天上。 是名十一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十二中阴有耶? 希有之业,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种类多痴因缘。 业成熟故,余业受于无量百千亿生死之身。 业成就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于无量劫所作之业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不可思量。 无始邪曲,不作利益,恼害众生,轮转无穷。 于畜生中,无量种类、无量种食、无量诸道、无量种身、无量种地,有无量种诸心种子造无量业,或教他不信,作诸恶业。 受报既尽,犹如渧于大海之水,令海枯竭。 业海生渧,畜生业尽,以余善业,畜生中死,生二天处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 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现,其相所缘有无量种,不可具说。 畜生中死,生于天上,甚为希有,非谓饿鬼、地狱中也。 何以故? 以痴心故,多作恶业堕畜生中,于一世中所作恶业,百千亿生受之不尽,或于一劫至百千劫生死流转,从生至生,业锁所系,流转世间,受畜生身。 是故宁堕地狱、饿鬼,不受愚痴畜生之身。 以是因缘,畜生之中,命终生天,甚为难有,非地狱也。 如是畜生苦处临终见光明现,以余善业,痴心薄少,本智少增,智心渐利。 临命终时,见光明相,若见山谷、见诸树林、种种流水、种种河池及见饮食。 若忆念见世间智故,见有乐处,或在山中或在林间、或忆饮食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如是如是近受生处。 即受天身,如从梦觉,见众色相,于百千亿受生之处,悉皆未曾见如是色,见已欢喜发希有心。 此何等物? 云何有此? 何因有此? 以不习故、诸识钝故,是故生于希有之心:「我当至此尽摄此物。 」余善业故,起如是心,以此因缘生如是意,生此念时,即生天上。 是名十二中阴有也,第一难有、第一希有、第一难知。 戏弄之中,业最第一。 种种业处,心大幻师游戏诸道生死之处,戏弄众生。 』「尔时,诸天闻天帝释说此语已,心生深信而说颂曰: 「『天王如父母,利益天世间,  天王利我等,此世及未来。 为我等说法,断于放逸心,  我等必当得,尽苦涅槃道。 以现业果报,为我等宣说,  以生死之法,示世令解知。 天王见实谛,饶益于我等,  以我愚痴故,示之以智慧。 贪心爱婇女,常求于欲乐,  天王示我等,生死之因缘,  王如盲者导,病者大良药,  演说正法道,利益诸天众。 天王既如是,说法以利益,  令阎罗狱卒,悉灭不复现。 』 「尔时诸天众说此偈已,尔时天帝释复告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十三中阴有? 道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天上。 余业因缘、善因缘故。 如业成熟,第一清凉、第一利益。 先堕地狱,善为出缘,从于无量苦恼之中既得脱已,生受无量快乐之地。 地狱众生者,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焦热大地狱等,及众隔处、受大苦处、第一可怖毛竪之处,焰火炽然周匝围绕。 是地狱人以业尽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 云何中阴有生于天上? 业因缘故,舍于大苦,受第一乐。 诸天子! 地狱之人恶业尽故,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已不生。 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 若置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 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复更生。 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 若铁嘴鸟、铁乌食噉,食已不生。 若师子虎狼种种恶兽取之食噉,食已不生。 是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 何以故? 以彼非是众生数故,如油炷尽则无有灯,业尽亦尔,不复见于阎罗狱卒。 如阎浮提日光既现,则无闇冥。 恶业尽时,阎罗狱卒亦复如是。 恶口恶眼如众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灭,如破画壁,画亦随灭,恶业画壁亦复如是,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可畏之色。 以如来说:「阎罗狱卒非众生数故,是名地狱。 」众生得脱地狱,生于天上。 』 「尔时,天帝释以偈颂曰: 「『如人值怨家,得脱无众难,  如得多知识,一切方便利。 既得脱恶业,大力狱卒处,  今已得善业,生于天世间。 其人生天上,无量诸庄严,  常受于天乐,乃至善业尽。 其人不自在,业尽还退没,  如灯油炷尽,光明亦随灭。 业风之所吹,从上而退下,  风力之所转,流转于世间。 若人有智慧,不为业所缚,  诸业不能缚,不流转生死。 如以藕根丝,欲系须弥山,  其人渡旷野,无忧及衰恼;  智者不流转,犹如须弥山。 』 「尔时,天帝释为诸天众说是偈已,复说地狱中阴有相。 『本所不见,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受第一乐。 众妙音声谓乐器音种种音声,闻如是等风吹乐音。 闻可爱香。 见妙色相园林花池,闻众妙音。 自见身相忽生妙色,威德第一。 见身香洁花鬘庄严,一切无碍。 见诸虚空清净无垢,星宿满空。 闻河流声,鹅鸭鸳鸯出种种音,皆悉闻知。 如是中阴闻当生处有诸音乐,琴瑟箜篌种种乐音,先于无量百千亿岁未曾得生。 如是欢喜,遍生善相,如自见身在于兄弟亲族知识,念念之中生大欢喜。 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 至此天已,见众园林及闻香气,七宝莲花,天子端正,作如是念:「我今当至如是之处。 」念已即生,如是有分,取因缘有。 如是众生恶业既尽,从地狱出,于不可说大苦恼处命终,生于大乐之处,是名十三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十四中阴有道相续? 云何知耶? 若人中死,还生人中,有何等相? 云何悕望? 其人死时,若生人中,则有相现,云何悕望? 若生人中,于临终时,见如是相。 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 」是故动手欲遮此山,兄弟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 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叠*毛],即昇此[叠*毛]乃见赤[叠*毛],次第临终,复见光明,以少习故,临终迷乱,见一切色如梦所见。 以心迷故,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见之生念而起颠倒。 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 当于尔时中阴则坏,生阴识起,次第缘生,如印所印,印坏文成。 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是名十四中阴有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第十五中阴有道相续? 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 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不见种种苦恼之相,所坐之处无余天生,此天命终生于胜天。 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 可爱胜相,闻众歌音先所未闻,见五欲境皆悉胜妙。 次第命终。 见中阴有,第一天女种种音声,手执莲花,色相殊胜,河池流水园林胜妙,昔所未覩如梦所见。 是中阴有见如是事。 若近生有,如从眠觉,见于正色。 见五欲功德境界具足,本所未见,呜呼叹言:「如是希有,昔所未见! 我当往至如是之处。 」念已即往生于天中。 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 云何有耶? 若从上天退生下天,见众莲花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 如是虽同生天,二种阴有,二种相生。 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名曰第十七中阴有道相续? 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 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 诸天子! 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 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 其人见之,以手揽捉,是人尔时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 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 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 如是,诸天子! 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汝等当知! 既知此法,勿得放逸。 何以故? 放逸之人不得脱于生老病死,于世间法不得利益。 如是放逸,永无安乐;若欲脱苦,当自勉力,舍于放逸。 若天、若人有智慧者,应舍放逸。 天子当知! 是名十七种中阴有道相续不断,汝等应当舍诸放逸。 诸天子! 如是十七中阴有道相续,汝等应当思惟观察。 既观察已,则如实知,如实知已,勤修精进。 「『复次,诸天子! 于二十法中从一渐增,已为汝等次第宣说十七中阴有道相续。 今为汝等,说十八界。 何等十八? 众生无量,信解不同,无量种性,怖畏三过。 三聚众生,三种自在,微细信解。 种种所作、种种性、种种业、种种道、种种苦乐、种种色、种种增上。 一切众生心界之性,心界广多,身体各异,如是无量众生心界,总略麁数有十八恶。 心过所使,以广心界,故有地狱、饿鬼、畜生、天、人轮转。 总说诸法,十八所摄。 初界性中,欲为增上,天之与人,欲心增上。 一切鬼女及畜生女、能变化者,慢心增上、瞋恚增上。 以瞋心故,欲心薄少,是则名曰畜生,非人初界性也。 于畜生中,复有多欲,欲心增上,谓孔雀鸟、俱翅罗鸟、鸠鸽鸡雀、鹅鸭鸳鸯、众蜂鱼等、迦陵频伽鸟。 其性多欲,是名上欲。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二心性界也? 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为中欲? 所谓猫狗猪牛、水牛骆驼、象马骡驴、乌鵄凋鹫、鸜鹆鸟等,是名中欲。 是名第二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三心性界耶? 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下欲心? 所谓师子虎兕、狼狗熊罴、豺豹狐狸、摩伽罗鱼、俱赊耶鱼、吉利斯摩罗鱼、摩伽罗鱼、屯头摩罗鱼。 如是等类,时节行欲,非时不行,是名下欲。 是名第三心性界也。 「『诸天子! 于畜生中有无量种、无量生处、无量名字,不可具说、不可数知。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四心性界耶? 于畜生中,何等畜生瞋心偏多,非欲心多? 此第四界,所谓师子虎狼、狗蛇黄狖、兕豹熊罴、角鵄乌凋、失收摩罗及野猪等。 如是众生瞋心偏多,是名第四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五心性界耶? 于畜生中,何等畜生名为中瞋? 所谓牛马水牛、迦陵频伽鸟、娑林陀鸟、迦卢陀鸟、孔雀鸡雉及猫鼠等,中瞋恚性。 是名第五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六心性界耶? 谓下瞋性。 所谓下瞋者,鹅鸭鸳鸯、食鱼白鸟、俱翅罗鸟、雀娑罗鸟、驴鹿龟鼈、兔蝟山乌、鴈鸟虾蟇。 如是等比,名为下瞋。 是名第六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七心性界耶? 于鬼神中,若有神通,行于欲心。 阿修罗神畜生之数,欲性增多,名为上欲。 是名第七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八心性界耶? 若食香饿鬼,名曰中欲。 是名第八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九心性界耶? 若悕望鬼、食弃食鬼,是名下欲。 是名第九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心性界耶? 迦楼足天等,名曰下欲,瞋心则多,好爱斗诤,常欲与诸阿修罗斗。 以其瞋故,欲心则薄。 是名第十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一心性界耶? 谓鬘持天,中欲、中瞋、中性,是名第十一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二心性界耶? 所谓常恣意天,欲性则多,瞋恚性少,不善斗诤。 行使诸天,多瞋少欲。 是名十二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三心性界耶? 所谓一切三十三天,欲性则多,瞋恚薄少,是名第十三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四心性界耶? 谓郁单越人,瞋恚心薄,欲性界多,是名第十四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五心性界耶? 谓瞿陀尼人,一切瞋恚心多,欲心亦多,二性同等,是名第十五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六心性界耶? 弗婆提人,欲心、瞋心二俱杂有,是名第十六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七心性界耶? 谓阎浮提人,种种性、种种行、种种信解,是名十七心性界也。 「『复次,诸天子! 云何第十八心性界耶? 一切余天及地狱人,虽受苦恼,见业幻女人,犹生欲心。 以业作故,如是地狱欲心亦多四天王天。 众生心性,如是界,如是依止,如是信解,是名总说一切十八界性。 如是一切有欲、有瞋则有痴心,以痴因缘而有贪、瞋。 若离痴心则无贪、瞋。 以痴心故,或贪、或瞋。 如是,诸天子! 是名分别三种之过,以依过故,无量分别。 「『复次,诸天子! 复有十八界,所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 如是,诸天子! 是名十八界。 若天、若人思惟如是十八界者,能于境界护放逸行,此是一切愚痴凡夫痴因缘也。 「『复次,诸天子! 放逸之人有十九处,二种所摄,所谓四禅处除净居天有十六处,欲界三处地狱、畜生、饿鬼。 人受苦多者,地狱所摄,是为十九。 「『复次,诸天子! 如前所说,四禅、十六处人,及地狱、饿鬼、畜生,是为二十。 如是生死不调伏故,各各差别。 或说十种掉悔。 』 「尔时,诸天众闻天帝释说是法已,即以偈颂赞帝释曰: 「『天王说此法,寂静最第一,  我今受此法,怖畏故修行。 若人能说法,利益于他人,  其人如父母,示以涅槃城。 若为他人说,一句之善法,  则为善导师,为众生所尊。 天王之所说,善法价无量,  此法得寂静,非为余宝物。 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  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 若有顺法行,随人百千世,  虽种种宝物,不能至后世。 种种财宝物,则可强劫夺,  王贼及水火,不能劫法财。 』 「尔时,诸天子赞叹供养天帝释已,于帝释前恭敬而住。 尔时帝释调伏诸天,为诸天子示一切天乐皆悉无常,变坏无我,除灭所化。 时诸天众皆生厌心,还归本宫,受天之乐,乃至爱集乐业既尽,命终还退,不堕恶道,生于人中,第一顺法以自修行,乐游林野,畏未来世。 得闻法已,出家学道,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或得阿罗汉。 以前闻法因缘力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四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4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