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七 内容: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七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之十六(夜摩天之二)「『「尔时,世尊知彼调伏心淳熟已,即令声闻以天眼力而调伏之。 尔时声闻告乐见言:『乐见当知! 此佛世尊,并诸天、人、魔及沙门、若婆罗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师。 此佛世尊一切悉知、一切悉见,常为一切世间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鲜白清净,说出世法寂静,乃至到于涅槃。 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色灭道。」今者为汝夜摩天众说法故来,利益安乐饶益故来。』「『「时,彼乐见夜摩天王于声闻所,如是闻已,唤言:『大仙! 我今往至佛世尊所,不知云何供养世尊? 我于今者,不解仪式,云何供养?』时彼声闻闻已答言:『乐见天王来近世尊。』乐见闻已,舍冠庄严,心善调伏,寂静诸根,一心正念,整服左肩,右膝着地,头面敬礼,合掌向佛。 一切天众皆从声闻如是闻已,舍庄严具,一心正念,寂静诸根,一切皆诣坐莲花台。 如来世尊诸声闻众之所围绕,如月悉为众星所绕,又亦如彼须弥山王众山围绕,又亦如海为诸大河之所围绕。 如转轮王八万四千小王围绕,又亦如日光明围绕,诸声闻众如是围绕。 如来世尊,第一胜妙不可称量威德光明,于大莲花台上而坐。 「『「尔时,乐见夜摩天王身着法衣,整服一厢,合掌向佛,正住一面。 世尊告言:『令汝今者舍离放逸。』尔时,乐见一处坐已,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即出勇胜不畏音声一切夜摩皆悉遍满告言:『乐见! 我今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鲜白梵行,如是而说。 汝今谛听,正念善思,我于今者,善为汝说。』时,乐见言:『如是,世尊! 愿乐欲闻。』「『「尔时,世尊为乐见等天众说言:『有九种因能生放逸,于彼放逸乐行多作,能坏世间愚痴凡夫,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以生因缘,受大苦恼,生死系缚,不得涅槃安隐之乐,不得利益。 何等九因? 一者所谓乐于放逸,行于放逸,常行放逸,不近圣人,不能调摄身口意业,不摄根行,不能自正身口意等,而令行于不善境界,常喜乐闻不善之法,而不乐于佛之正法。 此是放逸行之初因,能生放逸。 若放逸行,愚痴众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以身口意不善行故,身口意等不善之业和集。 痴人放逸所诳,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 若舍放逸,是善丈夫,常舍放逸。 若求善者,应舍放逸。 此是初因能生放逸。 「『「『复次,乐见! 复有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起放逸已,能坏善根,所谓举动心不审谛。 彼眼见已,则生分别,数数如是忆念思惟,乐于彼色,更不异缘。 常如是作不善之行,非是善念,心意错乱。 彼放逸者以放逸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不实未见未闻,本未曾有,唯有心念,心生分别,或依止欲或依止痴。 彼如是念、如是思惟,心常缘彼、心常念彼,第一之法不善思惟,以自乱心。 此是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缚诸众生,能诳众生,令身口意行不善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复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能令一切放逸众生,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如是,乐见! 何者第四放逸之因? 所谓恒常乐见妇女,乐见庄严不实之色,于不实色,心生爱乐;见其歌舞,心生分别,彼则心欢。 如是分别身口意等,非作善业。 彼放逸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憙乐种种园林,乐莲花池或乐种种诸花树林,见已心乐,在中戏乐、在中游行,不念善事、不正心意。 彼行放逸,放逸所诳,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乐见! 近恶知识,与共和合,毁破净戒,行于恶行,不善思惟,造作恶行。 如是众生近恶知识,行放逸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次,乐见! 复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所谓众生无量种行、无量种意,无决定意造作善业。 如是众生无一定业,如是众生不定作业,一切作业悉皆散失。 于世间业、出世间业,彼一切业不究竟作,不能布施、不作福业,非善思惟,以放逸过,是故犯戒。 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所谓众生舍离正法、舍离圣谛,乃至舍离八圣道分,有所行作,不善观察。 如是,乐见! 如是众生以放逸行乱其心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贪味。 何处何处着彼诸味,彼处彼处心乐常念,随彼心作。 如是众生更无异念,不作善业、不持正戒,心常乐他请唤与食,常贪味故,为味所诳。 不作善业,于苦、无常、空、无我等,此四种中一亦不念,唯念不善颠倒之法,一切所作非自利益。 如是众生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乐见! 复有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所谓众生若得种种无量乐已,于彼乐事喜乐贪着,谓常不动、谓常安隐、谓不破坏。 彼常忆念如是之乐,身口意业常行不善,不知应作及不应作,不知是法、不知非法,不觉不知破坏苦恼,不念地狱、饿鬼、畜生无量百千分别苦恼。 一切不念,不应念者而便念之。 如是不念死灭之法,一切世间生死之中,死能作乱而不知念。 如是众生为乐所诳,如是恶贪着乐众生,后时死至,尔乃生悔,悔火自烧,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乐见! 复有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所谓种种乐乐之心。 天人之中为爱所诳,不知归依佛法众僧,不持禁戒、不听佛法、不住圣律;所应作法而不知作,而常憙闻不应作法;不入正法,而心不畏未来世罪,不见后世死后之苦,失自利益,怨心所诳。 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此是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乐见当知! 此之富乐,非常、非恒、非不破坏。 如是,乐见! 夜摩天王过去无量于此已退,彼何处去? 彼自业果成就故尔,彼以善业、不善业羂所系缚故,轮转生死。 以善业故,生天人中;不善业故,生于地狱、饿鬼、畜生。 是故,乐见! 若有欲得人身之者,莫行放逸。 何以故? 身命无常,富乐亦尔,当如是念,勿放逸行。 何以故? 多有无量百千天众以放逸行,是故退堕。 如是勿行放逸之道。 愚痴之者行于此道,非善男子。 一切生者,必定归死,死在现前,老亦如是,病亦如是,爱离亦尔,善不善业、富乐亦尔。 如是一切不饶益过,常随不离一切众生。』「『「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放逸之毒树,三枝住在上, 谓老病死物,常在其上住。 老等不能恼,丈夫善行者, 若不放逸行,彼行涅槃道。 不放逸大斧,常能斫诸过, 彼解脱过故,得无上之乐。 若放逸受乐,彼乐常怖畏, 若离彼放逸,彼乐常不退。 如是百百倒,放逸之所诳, 以未觉知故,今犹有不离。 四种颠倒见,住在放逸上, 舍离放逸故,则失世间怨。 此无量分别,无量怖畏逼, 生死转行苦,皆由彼放逸。 若离一放逸,则得乐不退, 一切无漏法,放逸故能失。 天中不放逸,上上而转行。 何放逸痴天,不能得解脱? 彼此善思惟,种种分别已, 如自利益作,后时则不悔。 若天若受乐,若其余少法, 此有为相法,应知皆无常。 若法有为数,彼毕竟失灭, 后时必破坏,常受诸苦恼。 若有忆念乐,放逸所坏者, 彼于离散时,则多受苦恼。』「『「彼佛世尊如是如是无量分别种种调御乐见天王。 如是因缘,于一切法皆不障碍。 一切知见天众围绕,种种调御,令彼诸天舍离放逸。 若有诸天被放逸缚,不得自在乃至退时。 夜摩天王二万天众,从佛世尊闻正法已,一切皆得须陀洹果。 「『「尔时,世尊如是思念:『我所应作,如是作已,更何所作而利益他?』尔时,世尊见未来世,如是思量更何所作,如未来世利益安乐苦恼众生。 世尊如是又复于彼大莲花内神通所化,更作如是天妙神通与天一种住而不灭,令有飞鸟,复为说偈。 以彼如是天神通力调伏天已,作如是言:『如未来世,乐见天王于彼退已,复有天王,其王名曰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未来当生,行放逸行。 当于彼时有善众生,彼于一时出游戏处滑高山中。 徐上彼山,上彼山已,次复上彼大莲花已,亦坐如是莲花台上。 彼大莲花是我所化。 彼天见已,生希有心而入其中,入彼种种甚可爱乐大莲花中。 复从彼出,向他天说。 彼时旧天于前次第先曾闻来,亦复向彼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而说。 当于尔时,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得闻已,信佛世尊,信彼佛法善根种子,于是乃至得到涅槃。 彼天如是信心生已,不久时闻释迦牟尼如来出世。 如是彼处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及于释迦牟尼佛所,得闻正法。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次第传闻,于旧天边如是传闻,如是一切如所闻事,如是一切皆悉具有。』如汝今见大莲花中希有之事,我于今者如是为说。 又复释迦牟尼世尊于今出在阎浮提中,为众说法,汝今应当到彼听法。 如彼过去名迦那迦牟尼如来世尊所说,汝如是得,必定无疑,必得解脱。」』「尔时,彼名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从宿旧天如是闻已,心生欢喜,生敬重心。 『过去久远名迦那迦牟尼佛说,次第传来,我今得闻。 以如是故,我心欢喜,心得清净。 以于旧天得传闻已,故生欢喜心得清净,何况现见释迦牟尼如来世尊,从佛闻法。』尔时,彼天如是念已,八万天子相与共向波罗柰国,见佛世尊无比之色,以三十七菩提分法庄严其身,犹如金山,威德焰然。 一切众生皆蒙利益,一切皆见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四谛相应。 「尔时,彼名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八万天众共至佛所。 到佛所已,头顶礼足,尔时佛告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唤言:『善来! 牟修楼陀! 汝已曾闻名迦那迦牟尼佛法修多罗说,如是闻已,来到此处。』「尔时,彼名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念曰:『佛一切智、极微细智、无障碍智,如我过去天中之事尽皆解知。』牟修楼陀念已心喜,八万天众一切皆共更礼世尊。 礼世尊已,住在一面。 「尔时世尊如是告言:『牟修楼陀! 我于今者,为汝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鲜白清净。 此法门者,名天乘乐,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我为汝说。』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受教而言:『如是,世尊! 我今乐闻。』「尔时,世尊如是说言:『何者法门名天乘乐? 此有十二。 牟修楼陀! 何等名为十二天道? 若善男子住彼道者,彼正丈夫能上天道,犹如世间着官道者,则得入城,离于怖畏、离于疑虑。 如是不坏身口意等,行十二道,则得至天,如是丈夫入于天中。 何等十二? 一名实道。 若着彼道,得到天上。 牟修楼陀! 彼实道者有五功德。 何等为五? 一者实语,实说丈夫一切人信。 二者不坏,常一切时无人能坏。 三者清净,常一切时名色清净。 四者可重,常一切时天所贵重。 五者上生,身坏命终生于天上。 此有偈言:「『「实语常调御,恒为天供养,一切世间爱,后时得生天。」「『牟修楼陀! 此初天道。 牟修楼陀! 何者复为第二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布施清净无垢,不破、不坏、不悕果报。 如是熏思,此则名为第二天道,此善业人得至天中。 此第二道有三功德。 所谓三者:一切人爱;常自熏思,心生欢喜;身坏命终生于天上。 此第二道至天世间。 此有偈言:「『「布施人所爱,亦复增长恩,后时生天富,布施果如是。」「『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三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忍辱。 能忍之人有五功德,所谓五者:不诤、不怼,此初功德;一切无能偷盗其物,此二功德;一切人爱,此三功德;多有悲心,此四功德;身坏命终得生善道天世界中,此五功德。 此有偈言:「『「忍辱相应行,悲心亦不怖,一切人所爱,身坏得生天。」「『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四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美语。 牟修楼陀! 如是美语有六功德:一者一切人爱;二者无怖畏处;三者面常清净;四者得善名称;五者行则不虑;六者身坏命终生于天上。 牟修楼陀! 此是美语六种功德。 此有偈言:「『「一切人所爱,增长善名称,普面甚端严,身坏则生天。」「『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五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怜愍一切众生。 此善男子乃至终得到于涅槃,我说彼人无等功德。 此有偈言:「『「于一切众生,悲心如父母,彼人怜愍宝,常在心中住。」「『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六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正心。 正心之者,能作善业;善思惟者,善语言说。 总略说此正心功德。 此有偈言:「『「若善正心者,常顺法观察,不为过所使,如日光除闇。」「『牟修楼陀! 凡为一切法之根本,谓善正心。 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七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正见。 正见丈夫能到涅槃,何况于天。 彼若少有身口意业,一切如是利益众生,得生天中乃至涅槃。 此有偈言:「『「唯正见为胜,随何人有心,俗人亦如是,得脱生死缚。」「『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八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所谓远离不善知识,无三种过,善人不舍,为同戒故。 诸恶因缘一切不生,余胜大过亦更不得。 此有偈言:「『「近恶知识者,彼则不得乐;近恶知识已,广得不饶益。」「『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九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谓闻正法。 略说闻法摄七功德:一者得闻未闻异法;二者所闻坚固不失;三者舍离一切恶业;四者诸圣之所乐见;五者深心信敬如来;六者则得增长寿命;七者身坏命终生天。 此有偈言:「『「未闻者得闻,已闻者坚固,舍离诸恶业,身坏得生天。」「『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第十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谓柔软心。 牟修楼陀! 彼柔软心有四功德:一者于他不生怨嫌;二者虽作而不坚固;三者不为瞋恚所恼;四者身坏命终生天。 此有偈言:「『「若善净无垢,诸过不着心,瞋垢不能污,死后得生天。」「『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十一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谓信业果。 信业果者,一切恶业皆悉舍离,乃至不起微尘等恶,唯于恶业见则怖畏。 彼人善业、不善业果,一切皆知。 彼人知已,造作善业,舍不善业。 彼人恒常习作善业,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此有偈言:「『「若知业果者,常见微细义,彼恶所不染,如空泥不污。」「『牟修楼陀! 何者复是十二天道,而着彼道得到天上? 谓于三宝深心信敬,不颠倒信。 彼于三宝深心信敬,不颠倒故,无量功德。 多有无量百百功德,此一功德,则胜一切诸余功德。 谓此丈夫先受人乐,终到涅槃;谓天、天女不放逸行,若放逸天,非世间乐、非出世乐。 以是义故,牟修楼陀! 如彼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世尊,如是为彼夜摩天王乐见说法。 彼如是法,一切如来法皆如是,更不异法,如汝于前旧天所闻。 此有偈言:「『「深心信三宝,无量数勤修,于先得生天,终得涅槃果。」「『此等则是十二天道,恒常修行,如是必定得果不疑。』尔时,天王牟修楼陀并八万天,从佛世尊闻此法门,闻已皆得须陀洹果。 「尔时,天王牟修楼陀礼世尊足,而说偈言:「『我得脱恶道,依于佛世尊, 一切天孤独,如来法救度。 我朝日得果,入于佛法中, 共天如是入,过生死畏处。』「牟修楼陀如是说已,飞昇虚空,并诸天众向夜摩天所居地处。 彼天一切如是皆到,既到天中,犹故受乐,游行嬉戏。 一生命业尽已则退,恶道闭塞。 生于人中,第一富乐、第一端正,有胜大心,一切国土于中皆胜。 若有非是须陀洹者,彼天退已,如其业行,或生地狱、饿鬼、畜生。 若余业故,得生人中,彼亦如是得大富乐,种种庄严。 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夜摩天中所有地处。 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彼处名为乘处游行。 众生何业生彼地处? 彼见闻知:若人善心,善深直心,不杀盗淫。 彼人善业,身坏命终生彼地处。 始生彼时,即见天中种种树林、清流水河、莲花池等,胜妙殊异甚可爱乐。 众鸟音声,闻香知味触等皆胜,可爱可乐。 「见彼妙色、闻妙声等,作如是言:『今此所见种种树林,种种可爱清流水河、莲花池等,种种妙色昔所未有,甚为可爱、甚为可乐,有无量种,更无相似,心叵厌足。 今此所闻种种歌声、众鸟音等,悉皆胜妙昔所未有,甚为可爱、甚为可乐,有无量种,更无相似,心叵厌足。 今所闻香昔所未有亦甚可爱,亦甚可乐,有无量种,更无相似,心叵厌足。 此味亦尔,昔所未有,亦甚可爱,亦甚可乐,有无量种,更无相似,心叵厌足。 此触亦尔,昔未曾有,亦甚可爱,亦甚可乐,有无量种,更无相似,心叵厌足。』彼天如是内心思惟五欲境界,念欲常得。 如是胜妙五境界乐,嬉戏游行,心不厌足。 「彼处所有一切天女闻已语言:『此天世间,法常如是,一切境界一切常尔,无不乐处、无不乐时。 如此胜相,处处普遍,具足皆有五欲功德,有无量种随念皆得,常受天乐,更无与等。 天见此林已,生如是希有之心,何况入中。 牟修楼陀天王之前,复过于是。 彼处九亿那由他千种种庄严少色天女,歌舞具足,欢喜心面,五欲功德而为供养。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受乐,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天子必见。 何以故? 此处境界,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则是其主,此一切天皆属彼王,我等依之犹如父母,在此一切夜摩天中所有地处。』「彼始生天,既闻此已,诸天女等而为围绕,入彼林中。 既入林已,见下中色种种形服庄严诸天,一切皆受五欲功德。 行食俱乐,一切皆有五功德食。 见彼游戏,多有无量诸天女众共余诸天美声语说,无量百千种种功德而为庄严。 复有七宝妙树庄严,复有种种行树庄严。 彼处多有随忆念树,天有所念,从彼树得,如是具足功德宝树。 彼始生天,有无量种胜妙功德皆悉具足,五境界乐亦皆具足。 彼天见已,眼着甚乐,生胜爱乐,处处遍见。 如是见已,共诸天女入彼大林,入大林已,丰饮食河百千庄严,种种色鸟、种种音声。 彼诸天女歌声普遍,耳闻其乐,与鸟合声。 「彼始生天,复于异处见莲华林,希有殊妙,长三由旬,广二由旬。 见彼大林有金莲花,无量形相,有无量色以为庄严。 譬如秋时,虚空之中诸曜庄严,如是如是。 百千天女多饶具足,歌舞游戏,五乐音声,受诸快乐,迭相心念,迭相附近,一念不离,恒常一心,迭相爱乐。 见园林中处处多有欢喜天众,亦见多有种种鸟群,迭共戏乐,迭相爱念,迭相附近,一念不离,恒常一心,迭相爱乐。 如是天等游戏受乐,鸟亦如是。 鹅鸭鸳鸯如是等鸟有无量种,无量群众在莲华林清净水中,处处游戏于彼河岸。 其处有天摘取金叶用饮天酒,共天女众歌舞游戏,受种种乐。 复摘银叶用饮赤酒,酒色犹如莲花宝色,香味清冷一切具足,共诸天女歌戏受乐。 自善业力之所感致。 复有异天亦在彼处莲花林中极可爱处,如是诸天五欲境界受诸快乐,摘青宝色莲花之叶,共诸天女用饮天酒。 复有异天入彼树下,天华所覆,既饮天酒,怡然快乐,于园林中共诸天女游行放逸,饮色香味天果美汁,欢喜歌笑。 复有异天金银玻瓈、青宝树枝覆荫为舍,共诸天女歌笑嬉戏,受天快乐。 复有异天依止河岸鸟音声处,在柔软地、妙触之地其处生华,摘取彼华。 其华五色,有别、有合。 共诸天女取已嗅之,彼诸天女近于天子歌舞戏笑。 复有异天在种种宝石地之上,所谓青宝、玻瓈金银,如是地处嬉戏游行受诸快乐。 乃至集作爱善业尽,善业尽已,于彼处退。 彼处退已,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 若有余业,得生人中,常生乐处,则有第一端正之色,大心大富,得为国主。 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次复观察夜摩天中所有地处。 彼见闻知:复有地处,彼处名为云处游行。 众生何业生彼地处? 彼见闻知:若人直心,本性正直,信于三宝,不杀不盗,不行一切不善邪行不乐、不行亦不多作。 见诸妇女,乃至不生欲意之心,不念淫欲,舍淫欲心,亦不分别,犹如舍毒。 此善男子身坏命终生夜摩天,在彼云处游行之处。 生彼处已,身之光明与日不异,受善业乐、受无比乐,无量境界受诸快乐。 即初生时,甚大欢喜,心生思惟:『我今云何独在此处?』即生念时,见诸天女在树林中。 树种种枝,具足宝铃,铃有妙声。 地色犹如火洋真金,地处有如银玻瓈色,多有百千妙莲花池以为庄严。 彼地分处林树柔软,有百千鸟出美妙声。 彼诸天女如是林中游戏受乐,即彼天子心生念时,林间速出妙庄严具而自庄严。 以莲花鬘庄严其头,其身皆着种种色衣,到天子所。 既到近已,种种庄严而围绕之,咏种种歌,微妙音声心极爱染,娱乐天子。 无量乐具,具足而有,彼诸天女如是种种娱乐天子。 如是天子于彼天女本未曾见,既得见已,如是思惟:『此是何人? 从何处来? 系属于谁? 为谁而来?』「既来见已,见其具有种种色衣,有种种宝庄严其身,其手执持无量乐器,且少分喻。 何处何处三十三天所有天女歌乐之声,不得为比,何况三种功德具足,无量善业所得之果。 夜摩天女于彼三十三天天女歌咏音声甚为殊胜,色少势力、身之形量、歌声乐受、园林诸树、流水河池、须陀之食、胜妙堂舍、戏乐之处一切皆胜。 上上次第乃至他化自在天中,色少势力、身之形量、歌声受乐如是等事,一切皆胜。 何以故? 业果重故。 心戒清净,无垢染故。 此夜摩天如是天女不可比类,一切具足。 「彼如是处有二种过,谓无常、欲,唯有少分微乐可说。 若愚痴人受持禁戒,悕望于有,作如是心:『愿我持戒得生天中。』为回彼心,我说:无常、退及爱离,如是等过。 何以故? 若起少心悕望于有,一切善法皆悉散失。 一切有中,无处常者。 下上傍厢,若常不动、不破坏者,无有是处。 一切分别无不分别,以此因缘,说彼天报非可爱处。 「尔时,彼处诸天女等围绕如是始生天子,歌舞游戏种种娱乐。 尔时,天子本未曾见,心自思惟:『此属于谁,而来近我?』随彼天子心之所念,即心念时,以善业故,彼天女言:『天为我主,何以不共我等语说? 天是我夫,随天所须,我为给使,令天受乐。』时,彼天子既得闻已,作如是言:『汝若属我,今可来近在此林中,何以故? 此之天处是受乐地。 生此天者,此处受乐。』时,彼天女即抱天子,无量种种受快乐已。 天女复起作如是言:『我共天子在园林中处处游行。 此园林中多饶无量种种天众,随眼所见种种可爱种种诸鸟音声可乐,多有种种流水河池、莲花庄严,多有百千种种山峯。 其峯高峻,种种七宝,多有光明庄严山峯。 种种山谷处处严好,多有种种诸鸟音声。 在地处处有池庄严,如是功德悉皆具足。 我共天子俱行游戏,受诸欲乐。』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从彼天女闻是语已,语天女言:『我随汝意,皆如是作。』如是说已,起彼坐处,为受乐故。 一切天女共彼天子园林中行,种种音声天宝乐器在手执持,共彼天子游行放逸。 「尔时,天子共彼天女游行放逸,复有其余天子、天女共行游戏合会相逢。 时二天子见则相爱迭共语说,彼此天女亦复如是,心迭相爱,一切和合,复向异林。 如是林者,名戏乐林,彼林之量三千由旬,彼林无量有百千亿那由他数。 诸天子众满彼林中,如欢喜林旷野无异,如是具足种种功德,名戏乐林。 天游行处种种具足。 彼两朋天,共见彼处皆悉本来未如是见亦未曾闻,不可譬喻。 见彼林已,生欢喜心,面眼目等皆有喜状。 时始生天及其天女即语彼天,作如是言:『此如是等,昔来未见。』如是说已,两朋天子、两朋天女头着天鬘,身涂栴檀坐天堂殿,上昇虚空,歌舞喜笑迭共游戏,相与共诣牟修楼陀夜摩天王。 如是上去,复有余天并其天女,手执莲花坐天之处,上昇虚空,歌舞喜笑迭共戏乐,相与共诣牟修楼陀夜摩天王。 亦尔上去,复有余天能微细行,手执箜篌,能穿无量百千山过,行不障碍。 共诸天女歌舞嬉戏,亦复向彼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所住殿舍,心生欢喜。 亦尔上去,复有余天于虚空中雨诸天花,共诸天女歌舞嬉戏,亦复向彼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所住殿舍。 亦尔上去,彼始生天如是无量种种差别,无量游戏皆悉具见,亦共同行,在天女前如是而行。 彼无量天皆以美语共其言说。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遥见远处有胜光明,过百千日,自余凡夫眼不能观。 复闻彼处无量音声,声有四种:一者相应;二者真正;三者和合;四者平等。 如是音声彼天闻已,心生欢喜问天女言:『今见彼处胜妙可爱,有大光明在于彼处,如是遥见。 彼处如是胜上音声,美妙平等和合歌声,复有舞戏,云何如是?』尔时,天女即便语彼始生天子作如是言:『夜摩天王彼处受乐,多有无量百千天众,复有无量诸天女众,一切天众之所赞叹。 犹如兜率寂静天王,受天之乐。』「尔时,如是始生天子既闻是语,则生第一希有之心,如是念言:『除寂静王,如是受乐,更有何处如是受乐?』时,彼如是始生天子既思念已,语天女言:『谁名寂静? 于何处住? 我见此已,当往见之。』时,彼天女闻其语已,心则思惟作如是念:『此始生故,不知更有大势力,故作如是言:「我见寂静。」』时,彼天女复语之言:『兜率陀天在我之上,于我为胜,过百千倍。 我之所有受用之乐,一切业果皆悉殊胜。 彼于此处夜摩天王威德势力及余一切,种种皆胜,在我上住。 一切凡天皆不能往,非其境界。 彼天一切于我皆胜,若天具有福德之力、大神通力则能往到,非一切天皆能到彼。』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