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九 内容: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九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十八(夜摩天之四)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 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名为积负。 众生何业生彼地处? 彼见闻知:若行善业精勤持戒,常不恼他,持戒和合,成就不缺、不孔、不穿,坚固不坏,能闭一切恶道之门,清凉一切恶道热恼,能作归依,犹如父母于未来世。 随顺而行三种功德具足相应。 何等三种? 所谓不杀、不盗、不淫。 不杀、不盗如前所说。 不邪行者:若行道边、若四出巷,巷巷而行,或乞食行或时余行,若见妇女种种歌舞庄严音声,不生爱念,心不愿乐,见他所作,心不随喜,庆他作善,教他忏悔,说其过失,言此妇女第一过因,所谓邪行,以此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 如是持戒,梵行清净,身坏命终生夜摩天积负地处。 「既生彼已,善业力故,于中受乐。 谓积负山五百由旬,满中诸鸟音声可爱,跋求之声山中甚饶,普彼山中,音声可爱。 然彼天子初生之时,七宝树下如是而生,如阎浮提睡眠之人,他人拍手闻声觉者,彼天如是闻鸟音声可爱故觉。 彼天之身所有光明,胜于秋时山头出日所有光明。 彼日光明则为不如少分相似,天光明胜。 而彼天子忽然觉已,善业力故,令使彼鸟为说善业相应偈言: 「『离筋羂所缚,屎尿唾等处,  如是妇人身,故来生此中。 闪诳曲不直,见男心欢喜,  心迷不定住,汝不识故来。 不实语诳他,庄严令人乐,  彼巧诳妇女,善能诳男子。 妇女犹如蜂,乐种种花中,  种种男子处,如是生爱乐。 如蜂嗽花已,然后异处去;  妇女亦如是,嗽男异处行。 得物如贤善,常瞋不可调,  诳惑男子已,复行于异处。 以诳幻器仗,如恶毒不异,  此妇女杀男,能作不利益。 犹如风空火,不可执持取,  种种多方便,妇女不可护。 不利益病死,作不善业等,  女第一因缘,能坏涅槃行。 若在种种处,隘迮怖畏处,  世间男得苦,皆因于妇女。 非少非中年,非未老寂静,  妇女性心动,如日之光明。 妇女非常友,如灯焰不停,  彼则是常怨,犹如画石文。 唯亲近富者,无物则厌人,  有物妇女近,无物妇女舍。 与物与供养,作种种功德,  其心如火焰,而不可秉执。 男如是随顺,如心之所欲,  彼如是妇女,恒常诳男子。 如蛇花所覆,如灰土覆火,  色如是覆心,妇女亦如是。 犹如见毒树,悦眼而不善;  妇女如毒花,智者应舍离。 悕望见妇女,复乐于境界,  彼恒不得乐,非此世他世。 若普乐放逸,懈怠动谄诳,  近恶友贪食,彼则不见贤。 精勤大力勇,福德舍妇女,  恭敬信因果,此人自得善。 诸过网妇女,在于世间行,  若能离妇女,则生夜摩天。 』 「如是彼天闻彼鸟声,如梦所闻,无量种种胜妙功德皆悉具足,说如是偈,能作两朋利益善事。 始生天子如是闻声,如是闻已,因缘生智。 彼智能念何处生来:善持三种可爱戒来。 忆念来处,既忆念已,而说偈言: 「『持戒来生此,妇女不可舍,  勇者离妇女,则到涅槃城。 非火亦非刀,非火刀非锯,  能割妇女缚,更无异方便。 我本已常舍,勤心毁厌来,  舍故得此乐,夜摩天胜处。 异此乐之外,更复有大乐,  当得不退处,必到于涅槃。 』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既闻鸟语,见鸟色已,心生欢喜观彼天处。 见积负山多有无量百千诸树,光明围绕,复见流水百千庄严,闻天鸟众种种音声。 彼鸟则有种种宝翅。 多有妙池,种种莲花而为庄严,蜂众如烟如是群出,庄严端正。 如是诸事,本皆未见,无异相似。 夜摩天处如是观已,如所见闻,如是欢喜。 既欢喜已,从树下起,如是起已,观察自身。 观自身已,自身所有威德光明,种种无量。 见身威德诸光明已,即生色慢,次复更生第二慢心,谓如是念:『我更无比,随所忆念一切皆得。 』此第二慢。 次复更生余五慢心,所谓五根着五境界。 生如是等七种慢故,令心破坏,本所作法不得相续,一切不念。 以心动故、多放逸故。 彼心放逸而行放逸,五境界羂系缚爱颈,即便上彼积负山上,为受乐故。 「彼山三地,所谓下地、中地、上地。 彼下地中有五园林:一名香漂;二名焰胜;三名光明;四名常乐;五名高聚。 彼香漂林若有物生,一切香胜,彼香普熏五千由旬。 彼焰胜林无量种焰,诸色光明,一切皆胜过百千日所有光明。 彼光明林,天身光明,在其中行五欲功德,皆悉具足。 彼常乐林,流水河池,无量百千天香味色皆悉具足。 彼高聚林第一高峯,七宝光明。 如是已说下地园林。 第二中地:百千旷野无量七宝,莲花水池,无量百千众鸟可爱,种种异声,触味色香甚可爱乐,清净无垢满彼地中。 第三上地:山顶之巅,彼处有城百由旬量,诸天满中。 城名宝林,有种种河,河中水流满中饮食,多有天树妙莲花池,树有花果无量百千具足庄严。 多有欢喜诸天女众,无量百千满彼城中。 须夜摩天牟修楼陀往到彼城,于彼城中五欲功德,受天快乐,可爱声味色香和合,增长爱火。 如是彼天积负山上种种受乐,游行嬉戏种种境界,种种受乐,因果差别。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以心悕望境界乐故,向彼山上,独一无侣。 有一旧天既见如是始生天子,心生欢喜,即前近之,语余旧天作如是言:『此天子者是始生天。 』余旧天言:『天今云何知其始生? 』时彼大天答余天言:『此始生天有五种相,所谓一者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 」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此是初相。 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二之相,所谓见物生希有心。 于园林等未曾见来,见则遍看,此第二相。 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三之相,谓见天女弱颜羞惭,心生疑虑,未敢正看,此第三相。 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四之相,若见余天,虽前近之,心生疑虑,意志不定,此第四相。 始生天子又复更有第五之相,欲昇虚空,心生怖畏,设飞不高,安详不速,去则不远,近地而游,或傍城壁或依附城,此第五相。 始生天子具有此相,我共汝等相与往诣始生天子。 』 「彼时天众围绕大天,一切皆诣始生天子,到已语言:『大仙当知! 我等诸天见汝始生,相与共来。 以善业故,善修学戒,不毁不缺、不孔不穿,离垢清净,汝得生此。 』如是语说,为始生天如是说已,为放逸故,次上彼山,飞空而去。 在虚空中种种乐音,心生欢喜,迭共受乐。 彼时如是始生天子既如是见,即便思念:『我今独自步行而去上积负山。 』既思念已,即尔步行入彼山所,见有大众、诸天女等,无量衣服庄严其身,有无量种乐声而歌。 「彼诸天女见始生天,各各欢喜,竞共前走向始生天。 既见其眼,生希有心而观察之,复生是心:『我应供养,应为其妇。 』复更近之,以本未见,初始见之,生希有心,白天子言:『我于今者乐见天子,为天子来。 天子今者,自业果故,共我受乐。 于园林中有种种林,种种林中有种种山高峯涧谷。 复有种种异异天处,七宝庄严,光明围绕,诸树花果遍满山中,处处皆有树枝堂舍。 彼堂舍中多有种种歌乐音声,其地处色如火洋金,如是妙色地处受乐。 复有异处,流水河池种种莲花庄严其处。 又虚空中有百千堂,种种庄严第一可爱。 我共天子在如是处受诸快乐。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本善业力,语彼天女作如是言:『我今如是共汝受乐。 此天地处,一切欲乐不可厌足。 』 「尔时,彼处诸天女众共向异林,名杂殿林。 于彼林中种种乐声,闻彼乐音心生欢喜,善业成就,受乐果报。 彼林具足妙色境界,甚可爱乐。 如是无量可爱之味,种种胜味,如是无量可爱之香,如是无量可爱之触其地柔软故有此触。 非缕所成,种种天衣,其触软滑。 如是种种皆甚可爱。 有种种鸟妙好音声,种种歌音甚可爱乐,无量种声,受如是等五境界乐。 共诸天女,种种庄严美妙之者,以无量种受诸快乐。 尔时,彼林有如是等功德具足,无量天众、诸天女众满彼林中。 彼天见已,则生第一希有之心。 见种种已,处处遍行,于彼处处园林之中皆是车璩及青宝等庄严地处。 复有绿地,鸟在中行,鸟有种种七宝之色间错其身,彼鸟迭互遨戏受乐,出跋求声,共彼雌鸟在其绿地。 如是而见绿地见已,复于水中见种种鸟,多有鸳鸯诸鹅鸭等,种种异色间错庄严,彼鸟普有第一音声。 如是见已,复见天子共诸天女在园林中,彼园树林有六时花,一时俱生,彼树各各争出胜花。 彼树光明,或摄或放如眼开合,彼诸天子、诸天女众见已欢喜。 复见异处,有青林行种种杂色,见已心动,心既动故,种种欲乐。 上看虚空,见有无量百千天女满虚空中,第一衣服而自庄严,遍满虚空,种种间杂,譬如壁上种种画色,或在绢上或[叠*毛]等上,种种异见,歌舞喜笑,种种游戏。 彼天见已,心则转动,种种分别。 空中见已,而复回面,即时见有莲花池林,种种莲花满彼池中,种种形相,种种妙色谓青黄赤,有种种鸟在彼池中。 彼天如是既观察已,生欢喜心。 尔时天众一切处见,间无空处,遍满虚空,无处不有鸟及天众,亦遍水中,亦遍虚空,间无空处如微尘许。 以于往时修善业力,如是见已,而说偈言: 「『此见之大海,不可得满足,  舌爱味亦尔,无有满足时;  鼻贪嗅诸香,如见不可满,  身着于善触,不知足亦然;  耳贪着妙声,亦不曾知足,  意念种种法,一切不可满。 六境界中动,离知足光明,  患渴常行转,欲地无量种。 不知厌足天,犹如火投薪;  若不知厌足,自体无处住。 如是六火恶,起念风所吹,  此常烧世间,痴者不曾觉。 此放逸者地,非修行法道,  放逸今破我,入受乐境界。 』 「如是彼天念本善业,忆念业故,说偈已竟,法尔更复染着境界,多有爱声触味香色,无量种种功德相应,念念增长。 既增长已,共天女众处处游行,五欲功德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受乐。 复共天女异处园林,山谷之中多有无量百千众鸟出妙音声,七宝庄严甚可爱乐。 到异天处,欲共彼处诸余天众、诸天女众同受乐故。 到彼处已,彼此迭互美声相问,如是语说,如是一心迭共遨戏,游行受乐。 若余劣天有万天女而围绕之,常受欲乐未知厌足,而彼天女常乐游戏,亦能以欲复供无量百千诸天。 如是天女爱乐欲乐。 「以何因缘,彼天之中多女少男? 此有因缘:天世间中欲染强胜,痴则为中。 若生彼天,住中有时,已见彼处天女具足。 既见彼已,欲心增长,着彼天女,即便回心取天女身。 彼中有者悕望乐故,以心取故,即便受彼天女之身。 以此因缘,于诸天中天女则多,男天则少。 如是有天一万天女,复有余天二万天女,复有余天三万天女,复有余天四万天女,复有余天五万天女,复有余天六万天女,如是次第乃至百千万天女者,或有强者,天女如是多少差别。 「彼依地天行欲之法,如人不异。 四天王欲,如此人中男女二身迭互交合,迭相触逼,无有不净。 三十三天行欲之时,彼此相抱,根不相触。 夜摩诸天行欲之时,语笑则成。 兜率陀天相视成欲。 彼化乐天,语说、闻声、闻香成欲;迭远处者,若闻其香、若闻语声,欲则究竟具足成就。 如是他化自在诸天与化乐天一法不异。 若一天子,一切天女之所爱念,大生敬重,心不疲惓亦无病患,离肉骨虫污等皆离。 天天之中有增上力和合相应,彼一切时力常不坏,势力光明皆悉具足。 以是因缘,唯一天子共多天女,无量百千极相爱乐,常行欲事。 彼天之心不守一女,于一切女心皆乐见,随意所行,一切天女又复如是第一欲染,迭共受乐不相妨碍,如心忆念如是受乐。 又复彼天共彼天女如意所欲,有无量种无量分别。 如天相似,自业相似。 积负地处,于长久时,无量种种五欲功德游戏受乐,多饶天众、诸天女众次第巡行。 复到异林,名严风林,为欲受乐游行嬉戏。 「见余天子本业尽故,天女众中,时至欲退。 彼欲退天有相出现,相如有病。 所谓相者:彼天若前近莲花池,花则不开,此是初相。 又彼退天,第二相者,若近林树、若莲花池,蜂则离林,离莲花去,此第二相。 又彼退天第三相者,若彼天子共诸天女游戏之时,闻其歌音则生厌离,此第三相。 又彼退天第四相者,若近树林,彼树之花一切皆萎,此第四相。 又彼退天第五相者,欲在所戏殿舍游行,不能行空,此第五相。 如是五种是夜摩天欲退之相,如彼第二三十三天欲退之时,蝇等所着,汗出则知。 三十三天欲退之相,死状如是。 此夜摩天善业尽故,有此诸相,则知其退。 「彼有十二死之大相,次第见此欲死之相。 而彼天子欲退之时,死相即现,所谓彼天欲出光明,光明不出还入身中,犹如日没。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见花鬘果,心不爱乐。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着花在头,即便堕落。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水中看身,见自身像非天身像,乃见欲生何道身像若见地狱、若见饿鬼、若见畜生、若见人色,如是异见,从此退已,生地狱等异生相现。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水中看身,既见身已,则生怖畏,生怖畏已,身毛皆竪。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见自处丑而不端严。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于何等处毗琉璃处、金处银处、若颇梨处、若青宝处,彼一切处如是处坐,动摇不安。 又退相现,所谓彼天若风所吹则大抖擞,其触坚[革*卬]。 又退相现:彼天衣触重如金刚。 如是见已,其心则愁,心既愁已,于可爱声味触色香,心则不乐;既如是已,即尔便近无常之火。 又复更有异退相现,谓:于处处若毗琉璃石等壁中,或于镜中、或于异处看自身像则不见头。 又退相现:或见自头乃在于地,见如是相,死近不远。 「彼诸天女如是知已,厌恶弃舍。 彼天忧愁,起离别意,有如是苦。 生来之苦,不及此苦十六分一。 「又第十二退相现者,所谓彼天意乱不定,如旋火轮,不念一处其心极动,退愁苦故,彼现命根将欲尽灭,如灯油尽光明微少。 如是彼天知见自身将欲退没,常自随身所行天女见其如是,皆舍而去。 如火烧树,鸟见则离,而不观察先本已来所有功德,彼诸天女见欲退天亦复如是舍离而去,其余天子相随而行。 「时彼天子见妇女去如是相已,安心忍耐而说偈言: 「『皆以自业故,如是受果报,  妇女见欲退,舍远而不近。 以自业尽故,离于无量乐,  天女见退天,则向异天去。 此乐无常定,心性亦如是,  妇女乐欲恶,友不相信恶。 此四种大苦,一切时常逼,  是故应舍离,如弃毒火等。 因业故得乐,因业故得苦,  由业故破坏,业故如是见。 如此天大乐,受用五功德,  后时福业尽,退天不自在。 如是说生死,一切是业幻,  示解脱道者,真谛佛所示。 若有扰动心,则不见诸过,  彼痴有所摄,是故妇女近。 日则非闇因,不由火故冷,  妇女无爱心,少爱心不住。 如地住不动,如风动不住,  妇女性无恩,故有如是过。 丈夫于久时,多供养妇女,  见衰则舍远,如鸟舍枯池。 上行者不堕,石等不能飞,  山则不能行,妇女无善友。 常能为妨碍,破坏法义名,  不饶益纳藏,出生一切过。 金刚可令软,日亦可离热,  妇女不舍诳,本性法如是。 非种种爱语,非供养非物,  而能摄妇女,心如火叵近。 得乐共其行,得苦则舍离,  无量恩不念,一过计在心。 于园林山中,成就无量乐,  既得衰恼已,妇女嫌舍去。 』 「彼天既见天女如是舍离其身,即便思惟一切世间法皆如是,已说此偈。 妇女心坚,本天欲死,即便离去,依止余天。 犹如冬时莲花乾枯,众蜂见之即便舍离,去向余处。 尔时,天女离欲退天,向余天去,又五乐声歌舞游戏,种种受乐,在于园林莲花水池,种种鸟声名陀念树,百千庄严,忘前常共受乐天子,共余天子而受诸乐。 俄尔间忘如百千生,见前天退,于一念间忘其功德,妇女如是舍恩不念。 妇女之性,无所係恋,唯因物故,有所爱念,或有所须,是故近男。 而自体性于一切处皆不究竟,一切过去、未来、现在皆无有能知其体性。 以心动故,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及阳焰等,不可捉持。 妇女体性亦复如是不可执持。 如是现前,舍退天子,向余天去。 「彼欲退天本业熏故,复说偈曰: 「『若天摇动心,如放逸欲乐,  于退不生怖,必定退天处。 若天天处生,后必定有退;  如昼日尽时,必定有夜至。 昼日则如命,夜分则如退,  既知此二种,应念不生死。 』 「彼天如是念本前生,既生念已,取人中时用以为喻,不取天时而为譬况。 何以故? 天无昼夜,以自光明是故常昼。 尔时,彼天如是久时观察如是欲退天已,还如天法,决定受用善业果报。 又彼天子于园林中游戏受乐五乐音声,河坎涧谷、莲花林中或在山峯。 如是等处,共天女众、共余异天受诸快乐。 依本善业,受乐果报,乃至所作爱善业尽,善业尽已,退彼天处。 既退天已,如行而来,如行而去,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若有退已,得生人中,常生乐处,随顺修行正法国土,聪明黠慧,一切人爱,若作国王、若作大臣、若作王者,其王国土不畏他国敌阵军众,常受快乐。 以余业故。 「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更观察夜摩天中所有地处。 彼见闻知:彼夜摩天复有地处,名为心相。 众生何业生彼地处? 彼见闻知:若行善人善意直心,正见不邪,心常谛知善恶因果,不杀、盗、淫。 不杀、不盗如前所说。 不邪行者:心不生念亦不随喜,所谓乃至见画妇女,不念不观无不善念,心不乐见,不味不着,无欲爱心而观察之,亦教他人,遮他人作,自身不作,不教他作。 彼能自利,复利益他。 彼持戒人得脱热恼,常行诸善,恒念自身,见身不净,于自身体,常念不迷,不贪妇女,于妇女羂而得解脱,离妇女欲。 一切人信,现前持戒相应和集得如是乐。 离欲邪行,不乐不行、不思不念。 彼人如是能灭欲火,第一用心、第一乐行。 彼善众生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夜摩天中心相地处。 「善业众生生彼处已,无量天乐而受乐行,离肉骨污,自身光明常受胜乐,恒常受用五欲功德,一切欲乐皆悉成就。 于彼成就如是功德,受天快乐。 多饶百千诸天女等之所围绕,如须弥山众星围绕,光明胜妙而自庄严。 善业所化,胜光明轮围绕端严,无量光明从身而出。 彼天女众其数甚多,娱乐受乐,五乐音声,可爱声触味色香等,而受快乐。 「彼如是念:『我复更于其余可爱胜妙处行。 』即于念时,善业力故,彼诸天女观察其心,既观察已,语言:『天子! 我今云何住于此处? 异此乐处,复有乐处,今可相随行向余处,名为千殿。 山峯之上有种种宝之所庄严,无量百千天诸住处。 今可相随,共向彼处。 』尔时,彼天既闻天女如是语已,如心所念,极生欢喜,作如是言:『今如汝意,我如是行。 』 「尔时,彼天如是语已,飞行虚空向名千殿山。 峯之上有无量宝所庄严处,有无量天、无量天女,种种妙声,歌声远闻五百由旬,遍于虚空。 多饶诸天及诸天女路傍咏歌,令此天子生欢喜心,向名千殿山峯之上速疾而上。 遥闻彼处天众天女歌舞之声庄严具声,如是闻已,则生希有欢喜之心,速速前近。 时,彼天子即前近彼名千殿山,到已则见种种具足可爱胜处,有无量种。 所谓七宝诸妙园林胜莲花池以为庄严,心所乐见,迭共受乐,胜净水池水流之声。 见园林中种种胜鸟上下来去,种种间杂七宝堂舍皆悉作行。 种种杂杂异异诸宝以为庄严,彼堂如是甚可爱乐,山谷崖岸种种行林庄严殊胜。 多有胜妙鹅鸭鸳鸯,是等水鸟,种种音声皆可爱乐。 种种幡幢为风所吹,庄严可爱,见者皆胜。 于虚空中有行殿舍,若来若去、若合若离,有光明宝而为庄严。 复更闻有彼此迭共若歌舞等胜妙音声,闻有胜妙迭互游戏笑等音声。 有平不平七宝之聚,无量种种胜妙庄严,无量种种胜山峯处。 无量千种胜妙好花,形相色香。 行住走戏,若相抱等,如是种种在彼天处,如是天子、天女之众而为围绕。 在名千殿山峯之上,住虚空中,下观彼殿。 「如是观见彼山峯已,生欢喜心告天女言:『汝等看此千殿山峯,此殿如是甚为可爱,一切种种皆悉可爱。 』彼天女众闻其语已,白彼天言:『天今当知! 我今已见,我已如是数数见来,或已百到、若已千到,天未曾见。 天今善看于此胜处,第一善观。 』 「彼诸天女如是说已,如是天子共诸天女从空而下,临近彼殿。 于彼殿中有受乐天,见其来已,生欢喜心。 有天前迎,近而看之,以彼天子初始生故,如是欢喜以手抱之,而作是言:『今我天朋如是增长,天众由是则有大力。 汝于今者,共多诸天同受快乐。 多有诸天,多有光明。 牟修楼陀天王之所,多有天众、多天女众游戏受乐。 』 「复有余天见始生天,合掌供养。 既供养已,而语之言:『汝今到此山峯之上,此中今有须夜摩天无量天众、诸天女众围绕受乐,复有天王。 天善业故,今于无量妙莲花中迭共游戏。 善业力故,此处受乐。 此是好处,汝今来此,汝始生天得来至此。 』 「始生天子既闻是语,语自天女作如是言:『夜摩天王何处游戏,五欲功德而受快乐? 』天女闻已,答天子言:『我今共去,向大天主牟修楼陀住受乐处。 』彼始生天闻此语已,即共天女去向天王受乐之处。 共天女众歌舞游行,次前遥见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赤优钵罗林中而住。 赤优钵罗有百千叶,彼叶叶中有舍如窟,内有天女,第一妙香,共诸鸟众种种游戏。 彼诸鸟者是水行鸟,鸟有胜声种种妙音。 彼处如是赤优钵罗如是庄严彼大天王。 妇女之身普皆种种妙宝衣服,其宝多有种种光明,赤优钵罗宝光明故,同一赤色。 彼优钵罗如是赤故,令一切宝光明皆赤。 如是胜妙赤莲花宝,过于秋时初出之日赤色之妙。 又复于彼赤优钵罗诸叶之中共蜂游戏,如是具受五功德乐。 「若彼赤色优钵罗中天子、天女有如是心:『我于今者欲饮天酒。 』即心念时,于彼赤色优钵罗宝花叶之中,胜善色香清冷之触天酒流出,有无量种,与彼天主牟修楼陀而共饮之,如是受乐。 又复彼天更有所念,欲令赤色优钵罗中歌音声出。 即于念时,则有风吹,而令赤色优钵罗叶迭互相触出种种声。 自余种种五乐音声,于此音声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闻彼声已,生欢喜心。 既闻彼声,百倍受乐,共彼天主牟修楼陀在彼赤色优钵罗叶而受快乐。 又复彼天心若忆念游戏受乐,作如是念:『我今住此赤优钵罗妙宝叶中,如是游戏,今欲令此赤优钵罗行于虚空。 』即于念时,彼优钵罗如鹅鸟飞,在空而行。 天子在中,下观余处诸园林等,有余诸天自善业故,游戏受乐。 时,彼天子复共天主牟修楼陀在优钵罗妙宝叶中游戏受乐,处处而行。 彼所受乐,无量分别,善持戒故,如彼持戒相似得果,而受快乐。 以彼持戒有下、中、上,如是受乐有下、中、上。 「彼处如是于长久时受快乐已,种种见已,又复行向心相地处千殿山峯。 时,彼如是始生天子不可思议种种见已,心生欢喜向彼天主牟修楼陀赤色妙宝优钵罗中,共多无量诸天女众彼诸天女歌舞游戏。 彼夜摩地五欲功德,具受第一境界之乐。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赤优钵罗赤色光明,照耀天主牟修楼陀大王之身亦如是赤。 犹如赤色阿舒伽色,于天王身所有赤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如是具受无量种乐。 尔时,如是始生天子复更前进,渐近天主牟修楼陀合掌礼拜,低头未举。 「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即说偈言: 「『前所作善业,修持三种戒,  彼业得此报,今者受快乐。 莫行于放逸,空受彼业尽,  应于余善业,勤行勿放逸。 善行则应行,不善业应舍;  善行受胜乐,不善行受苦。 若勤不休息,如是作善业,  彼则常受乐,后时得涅槃。 若行放逸行,则非善转行,  彼善业尽故,则到地狱中。 若行清净业,常勤精进者,  则得第一处,彼处无苦恼。 若为根所使,复为境界驱,  一切缚所缚,常转行生死。 恶法不污者,如已炼真金,  彼脱有旷野,一切处安隐。 若放逸行者,此不利益本;  若舍则为吉,安乐无衰恼。 汝今既始生,受乐事相应,  生如是心意,慎勿着垢染。 放逸能使天,妇女使亦然,  妇女火所烧,常受于苦恼。 是故天应当,勤舍离妇女,  贪欲愚痴者,为心之所缚。 如是法非法,不知应作不,  丈夫少福德,去涅槃大远。 轻重真实知,行法无遗余,  悕法悕法果,如是者得乐。 为心所牵者,根马不调故,  若知足牵心,勇到第一处。 知足绳缚心,如心境界尔,  勇者能令住,彼是世间智。 天无量爱处,得无量种乐,  若不贪着欲,则到于善处。 汝作善业已,得可爱境界,  今得夜摩处,心勿着放逸。 如是始生天,亿钵头摩数,  天众天女众,自业受果报。 业果绳难解,从心而化出,  众生为痴诳,依此而转行。 十二入怨家,巧能诳惑心,  置在生死轮,令于世间转。 过去现未来,天处一切退,  天处山常尔,众生流转行。 毗琉璃山峯,园林等可爱,  山等常不动,诸天转不停。 园林甚可爱,地处亦如是,  恒尔住不坏,诸天转不停。 毗琉璃为茎,真金甚可爱,  此莲花常尔,诸天转不停。 河池可爱乐,多诸鸟庄严,  常如是不阙,诸天转不停。 堂殿常不异,枸栏亦如是,  常尔不破坏,诸天转不停。 为境界所诳,世间如是转,  云何此处天,心不生厌离? 心行于生死,以久习故坚,  如是受大苦,而犹不觉知。 如屠儿缚羊,置之于栏中,  一一取而杀,余者不生怖。 』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九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4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