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二 内容: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二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观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峯第一无垢如镜之地。 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 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死。 如彼某时某处某国某因某缘某退相等,一切皆见,亦见他相当退之相。 随何者天额中书字余业之相,或有生业,彼一切相,业地镜中一切自见,退夜摩天。 若是余业或是生业,或身恶业或口恶业或意恶业,如是因缘退已,当生某地狱中、某饿鬼中、某畜生中;从畜生处既得脱已,行欲放逸之所诳故,业风所吹,转某处生。 又复如是欲过中出,彼于额上字书画中,一切具见。 于额画中亦如是见欲过中出,如某欲法如是对治,所谓修欲无光明观,不为彼欲之所能诳。 又复彼欲有异对治,谓见此色是虚妄见,于如是色随顺见已,心正观察,悕欲之心更不增长。 如是如是,五境界中如欲过患,如是谛观,彼天如是则无憙爱。 憙爱之心不能为妨、不能为碍,喜爱乃是生死种子,彼天如是欲中得出。 额画字中一切皆见,彼既见已,若胜修身、若胜修意。 彼能舍欲,见欲过患故知出欲;知出过已,见先受乐境界过患如食毒枣,今所受欲亦如是见。 何以故? 以于境界受欲乐故,堕于恶道。 如是修故,舍离境界。 若于额上书字画中,见恶道业,堕于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见彼业已,彼如是业,一切皆失;生善道业,一切皆生。 善业力故。 彼诸天子如是见已,深生信心,造作善业,如是乃至造作涅槃种子善业。 「若更余天少智慧者,其心乐欲,彼前作业,业网自在,既见业画文字相已,生如是心:『若我此处后时退已,或生人中或生天中。』彼天如是见生处已,心不惊怖,而复更入五境界波爱河中洗。 以放逸故,行放逸行。 如是天者,不曾学来、不曾闻来,少智慧故,于欲不知,不能离欲,善法则灭,而复更作其余生业地狱、饿鬼、畜生之业。 何以故? 一切善业皆悉尽故,欲所诳故,而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尔时,有鸟名为贤语,见放逸天行放逸行,天善业故,而说偈言:「『若善牵心者,如是则得善; 若随不善者,如是得不善。 一切多用心,如地风水火, 随所得因缘,心如是行转。 心能速疾行,亦能速疾回, 速将至天中,速令入恶道。 心速疾行善,若能防护心, 一切法能作,一切业能断。 一切法行主,所谓彼心是; 复以如是义,故得名为心。 心常求人便,皆不应信之, 体性甚[懂-重+隻]动,大力不可持。 须臾间作善,须臾作不善; 如是作无记,其行不可测。 心来不可知,心去不可识, 先无后时有,已有还复无。 心无有处所,和集不可得, 以无身体故,不可得捉持。 因缘和合故,念念如是生, 如珠牛粪合,因缘而生火。 如是根色等,一切因缘心, 非一能生心,和合故生心。 如是知心已,知心难调伏, 意随正法行,慎勿憙乐欲。』「彼天如是既闻偈已,修身修意,二种修心。 既修心已,不乐境界,随顺法行,退夜摩天复生胜处,不离天处。 若生人中,或为人王或为大臣,或时得种解脱种子,三种菩提,随愿皆得,或具善业作转轮王。 「若彼诸天如是希有见于业相如镜中见,心不调者,彼天复堕地狱、饿鬼、畜生之中。 「又彼比丘观此希有业画文字果报之相,彼则观见:若人精勤专意深心画如来像,若有思信寂静之心如是书写正法文典,心意寂静。 彼人生天,咽中额上,见则生信。 「又复有人心无正信,或为王勅或为他遣,或为取物,活命因缘,若书经文或画佛像,亦生天中,见则不信,多行放逸。 彼亦造作善业种子,得生天中,虽见不信,以离信来、离思来故。 如是无因,则无业果,如是一切皆从因缘相似业生。 「若复有天性憙放逸,行放逸行,受天境界五欲之乐,常不厌足,复于增长无量欲山宝围山中,于长久时五欲功德而受乐已。 共天女众如是种种游戏受乐,后离如是五欲功德庄严之山,复向第三珠围山去。 生欢喜心,五乐音声在道游戏,普胜妙事第一成就,于须臾间具足受乐,如意所念种种境界而受快乐。 既于山中在河岸边受欲乐已,方至第三珠围之山。 如是如是,天可爱乐境界受乐,如是如是喜爱增长,以于彼爱不解脱故,欲火所烧,于彼声触味色香等不知厌足,境界河中亦不厌足,如弥那鱼。 如是第三名珠围山,一厢则是青色珠宝,次第二厢赤莲花宝,次第三厢是车璩宝,次第四厢是白银宝。 彼天见已,生欢喜心,迭互相向如是说言:『天当看此无量种种端严殊妙种种光明。 此宝光明,百万由旬皆悉普遍入彼光明,不可分别。 此胜光明,青黄赤白有无量种。』「彼诸天众如是说已,复向余林,林名树稠。 彼诸天众、诸天女众生欢喜心,无量音乐随种种处皆悉乐见。 次到彼林,善业成熟,种种庄严如是游行,种种受乐,乃于久时行放逸行,为爱所使。 尔时,彼天见树稠林,诸七宝树于彼林中,见有二河:第一香水,胜味触水,如心意念则有水满。 彼河之水,随念而转。 彼河银岸多有种种异异诸鸟。 彼一河者,名为杂水;次第二河名如意水。 彼杂水者,本性自体。 如是杂水,第一清净,水流盈满。 彼种种水远离醉过,善业因缘。 其水则有无量种色,是故彼河名为杂水。 又第二河名如意水,随彼天心种种意念,如是水生。 若念须陀,则须陀流第一白净、第一香味,须陀流满。 若彼诸天意念天酒,则有色香触味具足美妙天酒满中流出。 若念山泽种种异华,则有色香触等具足如是妙花,满河流出;于其花中有种种蜂以为庄严。 彼华之名,尚不可说。 如是第二如意水河,种种流满。 「彼处如是树稠林中有如是花,庄严可爱。 彼处诸天在两河中处处游戏,种种受乐。 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受乐,以善业故,共饮天酒,种种受乐。 闻乐音声,种种耳乐,种种欢喜,随心具足受种种乐。 远离忧悲,远离饥俭,离于怖畏,于境界中常不知足。 如饮醎水,随增其渴。 有无量种无量分别,有无量种受天之乐。 「彼天如是行林河中受乐行已,彼处有鸟,名曰河行,见天放逸而说偈言:「『犹如此水流,天乐亦如是, 命念念不住,痴故不觉知。 老病死等故,能令业尽退, 天不离此法,常随逐欲行。 命则非是常,三界乐亦尔, 天痴为欲诳,如是不觉知。 如空中水渧,必堕而不停, 一切乐如是,与雨渧不异。 如风吹尘土,迭互竞相推, 转于虚空中,身转亦如是。 此乐非胜乐,贪诳不常定, 与爱毒和合,犹如杂毒食。 彼常胜乐者,所谓不死处、 无爱别离处、无冷无热处。 彼处常安隐,智者之所说, 何处不生死,彼处则无苦。 诸因妇女乐,一切皆有苦, 彼爱为种子,复生地狱中。 彼乐能生苦,云何说为乐? 乃是苦中苦,后时则如毒。 若此众生生,众生业风吹, 业网痴所覆,随生处爱乐。 若善不善业,常随彼共行, 处处皆逐去,如香不离花。 汝如是受乐,此后时则失, 如昼日时满,日没光随没。』「彼水行鸟,天善业故,已为一切放逸行天如是说已。 若天放逸行放逸者,闻水行鸟如是偈说,作如是言:『此鸟善语,已觉悟我。 如此鸟说,我必当得。 此鸟实说,我放逸故,行放逸行,犹故如是不能舍离。 我于后时必定破坏,得大怖畏。 我等从今当善心意,对治放逸,舍离放逸。』「彼天如是于长久时,专心善意,舍离放逸,知欲过患。 心思惟已,以心动故,心力大故,或于多时久习欲故,还复着乐。 彼天如是无量分别无量境界,上下受乐种种诸欲具足之处。 种种鸟声,胜妙园林有莲花池。 七宝山峯多有无量妙莲花池以为庄严,多有无量百千蜂众出种种声,庄严妙池。 彼处有河,满中饮食。 有百千树,随念枝网荫覆彼河,枝间有华,华为堂舍,种种具足。 彼天自身有妙光明,无诸忧恼,自善业故得如是报。 下中上天皆离妬嫉,迭互相爱,一心一欲,彼此不妨,如是如是游行受乐。 「尔时,彼天既受乐已,迭共筹量而作是言:『如我先闻,此夜摩处一切诸天有主,名为牟修楼陀,游戏受乐,我等今者相与共去。』「彼处诸天离彼天主牟修楼陀五百由旬,遥闻歌声,以太远故,闻不了了。 以声普遍一切天处,是故不了。 若鸟音声,如是歌声功德具足,闻彼歌声虽不了了,极生爱乐,不可厌足。 以心动故,生决定意,一切天众即向天主牟修楼陀戏乐之处。 彼林一切功德具足。 彼欲行天共诸天女种种庄严,种种衣服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普身所着无缕天衣以自庄严,其手皆执种种乐器,迭相爱念,生欢喜心。 有乘空者、乘莲花者。 复有乘于优钵罗者,彼优钵罗有第一香,多有众蜂。 复有乘于拘物头者,彼拘物头,形量白色皆如月轮。 彼天皆共如是天女游戏歌舞在空而行,五欲境界种种受乐,不知厌足。 彼天善业自心所化,自如是乘。 自业所化有下中上,色亦如是有下中上,乐亦如是有下中上。 如是受乐,智慧亦尔有下中上,命亦如是有下中上。 一切如是。 遍满虚空,向戏乐林,无量种欲具足之处,牟修楼陀天王住处堂殿之所。 彼如是行在道,未到戏乐之林,于虚空中遥见如炎,复见一处青宝之色,复于异处见黄白色,复于异处见如火色。 「彼天如是空中见已,则生第一希有之心,迭相告言:『天当看此虚空之中希有之事,如着种种希有色衣在虚空中。 我未曾见。』彼诸天众迭互说已,生希有心,少时停住。 「未经久时,复闻有声,第一微妙美音歌声,闻音声已,复生喜心、希有之心。 始从在地乃至遍空一切天众共诸天女,心皆乐见,悉欲往看。 此天如是,空中见者,一切皆是;山树具足地处诸天,彼天亦尔,遥见此天。 「山树具足地处诸天亦向天王须夜摩天。 须夜摩天坐七宝座,在七宝窟以大青宝璎珞庄严,复以胜妙莲花之色胜大妙宝而自庄严。 又复更有第一光明妙宝胜幡,光明普遍一千由旬,有白光炎满虚空中。 如着种种胜妙衣服在于虚空,幡亦如是。 「此广博行地处诸天如是见已,生希有心,少时停住,须臾则知山树具足地处诸天亦向天主牟修楼陀所住之处戏乐林所,起如是心:『彼如是去,亦如我去。』广博行处胜上诸天筹量说言:『我今共彼山树具足地处诸天,一切和合相与俱去,向彼天主牟修楼陀所住之处。』「如是时间暂住须臾。 尔时彼处山树具足地处诸天见广博行地处天众,生希有心,作如是言:『我今共彼广博行处一切诸天,迭共和合,相与同诣牟修楼陀天王住处戏乐林中。』「尔时,如是山树具足地处诸天共广博行地处诸天,一切天众皆共和合,遍在虚空,无量幢幡,皆乘宝殿,在鸟背上,五乐音声、五欲功德皆悉具足,向戏乐林须夜摩天游戏大林。 多有无量诸欲功德皆悉具足,不可譬喻。 往向彼林受境界乐、五欲功德,不知厌足。 一切功德富乐之事皆不厌足,迭互相近,不可厌足。 如是一切皆受欲乐,不知厌足。 「然彼比丘见彼天已,无量业果皆悉谛知,而说偈言:「『譬如天雨水,是故河增长; 如是欲雨故,天增长欲火。 弥那生水中,而常患枯渴; 如是乐增渴,故天不知足。 如虚空无边,亦复无尽灭; 欲如是无边,界欲不可尽。 海水波旋满,髣髴有足义; 悕望于欲者,毕竟不知足。 天未得境界,愚痴不知足; 心常悕望乐,得已不知足。 既得衰恼已,无量到退失, 由境界热恼,是故应舍欲。 既被贪欲诳,能坏信欲者, 得衰恼则离,而天不觉知。 境界非可足,不知足无乐; 如是不知足,智者能舍离。 寂静为乐根,苦由境界起, 故应修寂静,远离境界地。 常舍离烦恼,修行无上智, 从智得解脱,由烦恼系缚。 病杀系缚等,境界所怖畏, 流转生死中,皆由于境界。 若合若别离,或百或千到, 生生处常尔,唯善逝谛知。 生死无量乐,生死无量苦, 一切由境界,生生处皆有。 如是之境界,破坏痴心者, 愚痴无眼故,复憙乐境界。 舍怨而不近,闻名亦生虑, 境界如怨家,痴故不曾舍。 若为境界烧,则是愚痴者, 为自业所诳,痴故不能离。 如有畏火者,犹故近于火; 如是境界迷,亦乐近境界。 犹如食毒者,不为自受乐; 近爱痴亦尔,永无安隐事。 如渴者于盐,舐之不除渴; 境界故闇眼,于爱不知足。 天境界不足,欲心之所诳, 为业风所吹,到于恶道处。』「彼比丘如是谛知无量道处众生业生,次第皆知,怜愍彼天,已说此偈。 「又复彼天迭相和合,一切同行,心生欢喜向戏乐林牟修楼陀天王住处。 尔时,彼天如是而行,无量服饰无量乐行,无量业化,无量园林池等受乐,无量百千天女围绕,如是而行。 复有余天百千堂殿在上而坐,行虚空中,光明周遍普照虚空,歌舞游戏,五乐音声,鬘庄严身,以香坌身,颈着璎珞,头冠天帻,风吹衣裳如云而行,天女抱之心甚喜乐。 复有余天,天女咏歌及箜篌声,既闻此声,心生爱乐。 如是等类,若干种天种种受乐,向戏乐林空中而住,悕望受乐。 彼地处天一切皆向牟修楼陀天王住处。 总说彼天,如业相似,若戏若行若庄严具,音声普遍十方充满,皆来近在王住堂殿。 普彼一切夜摩天众,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于中最胜。 如业之身,以业胜故,其果亦胜。 如是因果非不相似,如种子芽。 一切天众皆近天王牟修楼陀所居堂殿,彼天皆劣,唯有天王牟修楼陀于中独胜。 一切诸天,天欲之中,天王欲胜,皆悉具足。 无譬喻乐,且说少分。 「有七宝鸟在树林上,周匝遍有。 嘴衔树心,身无所依在虚空中。 又复异处饶希有铃,其声美妙,若天闻者,皆来向之。 如是分别心快乐故,在彼林行。 又复更有七宝众鸟间错杂翅,在彼林外周匝围绕,嘴中衔鬘绕林飞行。 又复多有希有孔雀,背上皆有莲花水池。 于彼池中饶种种鸟,有百千蜂在彼池水莲花之中,蜂有音声。 池名清水。 彼莲华叶种种不同,或有花叶是毗琉璃,或有花叶是七宝者。 有余莲花,五由旬香。 如是彼鸟孔雀背上端严殊妙,歌乐嬉戏,池鸟相应。 彼孔雀背亦甚希有。 又复多有大希有鸟,孔雀衔鬘,谓其背上有大莲花。 天子坐彼莲花台上,有百天女而为围绕,种种嬉戏美妙歌音而受快乐。 又复多有大希有鸟,孔雀衔鬘。 彼受乐天自业所化,一一孔雀头上皆有随念树生。 有种种花,其花甚饶,树上多有七宝翅鸟。 其诸天子既上彼树,与天女众共饮天酒,歌舞嬉戏而受快乐。 又复多有大希有鸟,孔雀衔鬘。 一一孔雀丛毛之中,多诸天众共天女众坐受快乐,迭相爱乐,嬉戏歌舞受天之乐。 天见如是孔雀衔鬘希有事故,生希有心。 又复更见第二希有,所谓莲花妙池衔鬘。 彼莲花池其数二万,离于泥浊,有金银沙,八功德水盈满彼池,鹅鸭鸳鸯池中甚饶。 「天善业故,鹅说偈言:「『久时受此乐,此乐非常法, 一切皆无常,而天不觉知。 此乐且相续,必当有断时, 为欲心所诳,不觉知失坏。 此乐杂苦乐,隐覆故不觉; 如莲花鬘中,毒蛇不可见。 犹如杂毒饭,食者被杀害; 此乐一切尔,必当堕地狱。 如索筋为羂,眼见甚可爱; 境界羂如是,见好实甚恶。 如金波迦果,初甜美味多, 后时则能杀,世间乐亦尔。 如飞虫见灯,其心甚爱乐, 入中则被烧,此乐亦如是。 愚凡夫不知,戏乐犹如灯, 悕乐如触火,毕竟不得乐。 如鹿患渴故,随逐阳炎走, 毕竟不除渴,此乐亦如是。 过现不知足,未来亦复然, 一切天境界,如是故应舍。 寂乐为根乐,是智者所说, 于乐根无心,彼则常受苦。 梵实第一胜,忍为最寂静, 一智明是世,一慈生胜乐。 不恼他最吉,正见第一善, 直心最为良,舍恶业亦尔。 若近于老宿,恒常敬重法, 供养于师长,信业则为善。 常供养三宝,正心意无垢, 复供养父母,是涅槃城道。 佛说一切法,出家最第一, 梵行行中胜,能得一切乐。 佛说诸施中,法施最为胜; 勤中禅第一,则能到涅槃。 于施戒智中,唯智以为最, 智能到涅槃,施戒唯得乐。 眼见非为最,智见则为胜; 佛说八分道,诸道中寂静。 谛中四谛胜,是如来所说; 于五种力中,智慧力为最。 说上下八方,更无有胜者, 唯如来为最,能示真法故。 说一切众中,圣众最寂静, 以三宝福田,依止能生乐。 等供养父母,第三次和上, 能以法境界,开眼令覩见。 非可见可取,如来如是说, 此皆是乐地,依境界非乐。 若能行此法,则行无垢道, 行此道安隐,夜摩地非乐。』「彼鸟如是,以善业故,本人中时,因法活命,卖法得物以自存济。 如是业因,彼处为鸟,本善业故,虽生鸟中,忆法不忘,如是说偈。 是故应当精勤读诵,常受持法。 以业因缘,虽作畜生,本来习故,善能说法,得果不空。 「又彼一切诸夜摩天向彼二万莲花之池,种种异异别别庄严,胜妙天女而为围绕。 于彼池中,先有种种异异庄严诸天之众、诸天女众,百百千千那由他数、那由他数、亿亿数等,种种受乐。 共诸天女五乐音声,或有入在莲花中者,或有坐于莲花台者,或有在于莲花叶者,或有在于莲华须者。 随心意念,麁细等身,如眼睫顷,百千由旬已能来去。 如眼所见无远无近,皆一念时,彼天来去亦复如是。 如一指面,众眼共看,不妨不患。 如是彼天,或有一百或有一千,皆共聚在一莲花须,同坐不妨,不隘不迮。 以善业故,自业力故,彼莲花池如是势力、如是功德。 彼天如是于莲花中,或百或千,如是嬉戏,如心美味天酒恣饮。 彼莲花中旧住诸天共后来天和合嬉戏,自有光明胜百千日,皆受欲乐。 于如是处久时受乐,尔乃前诣牟修楼陀天王林所。 欲入彼林,彼林多有无量种色甚可爱乐。 牟修楼陀如心意念化作彼林,如自心中如是如是种种所念,如是如是化作种种异异树林,本未曾有。 夜摩天王善业力故。 尔时,天众见如是林本未曾有,本未曾见,生希有心。 生是心已,欲入彼林,渐次近之,彼天种种庄严其身,涂天栴檀,着天所应如天相似种种衣服,过莲花池,到彼树林,见已羞惭。 业如是故,有如是林,种种胜妙。 彼诸天众见余林来,既见彼林,普遍审观。 既审观已,迭相向说,迭相指示,然后入中。 「既过彼池,入林中已,见鹦鹉行,皆悉执持种种宝鬘,一一鹦鹉宝珠系咽,如是宝珠相续为鬘绕彼林已,而说偈言:「『此众生轮转,自业所牵推, 老死樑绳中,众生不厌离。 彼道至道行,天人阿修罗, 不知真谛故,为自心所使。 世间所作轮,手推非疾转; 业手众生轮,转之甚为速。 十二辐和合,聚在痴毂中, 因缘轮回转,世间不觉知。』「彼天如是闻鹦鹉鸟所说偈已,一心善念,观察本业,大殷重心,念本业行,作如是言:『彼鹦鹉鸟则为胜我,我则不如彼鹦鹉鸟。 思惟作业,我为爱坏,嬉戏受乐。』时,彼诸天如是说已,为欲往见夜摩天王牟修楼陀,过鹦鹉行,复向名为嶮岸鬘林。 于彼林中复有一林,名曼陀罗,百千色花以为庄严。 彼林多有种种鸟众,林之光明胜百千日,离日热过。 彼林之树有胜光明。 见彼树林则生眼乐,闻鸟音声则生耳乐,嗅藕根香则生鼻乐,甞食果味则生舌乐,无缕天衣触生身乐。 诸根乐故,意生喜乐。 五根缚心,令意随顺,思念诸法。 以二种意,随顺而知。 如是见于曼陀罗林。 曼陀罗树一一皆饶诸天女众。 如是天女,种种衣服庄严微妙,口中言说,种种歌舞,种种受乐,彼诸天众本未曾见。 「如是彼处一切地中地行诸天,见彼天女在树林中。 不可譬喻,无量百千亿众甚多天众、天女普遍林中。 无有一天、无一天女心不悕望欲见天主牟修楼陀,一切悕望皆欲往见。 实心喜乐欲见天王,以是天王福德力故。 尔时,彼天如上所说和合而来,行彼林中。 彼林多有流水河池、莲花杂林皆悉具足,地分处处一切庄严。 其地柔软皆作金色,杂宝间错。 如是见已,则受欲乐。 如是次第,渐进前向夜摩天王牟修楼陀,一切同心悕望欲见,心皆相爱。 如上所说种种异乘,过彼地处,复入异地。 于彼地中有可爱山,如是地中诸可爱山其数五百,是游戏处。 彼一切山是毗琉璃,其树皆是赤莲华宝,金叶庄严。 复有宝树,银叶庄严。 彼处多有珊瑚诸鸟,又复更有异法庄严,无量杂宝鹿鸟庄严,种种河池流水庄严,交枝为舍。 普遍庄严交枝之舍处处遍有,其果金色,金宝树枝,其果皆作毗琉璃色,金宝之叶。 有百千蜂,蜂有音声美妙悦耳。 种种味触饮食满河,多有宝鸟庄严彼河。 彼中地处,触则生乐。 复有天众见诸宝山,山名游戏。 有见平地、有见山峰、有见窟门,复有天见树枝堂舍,有见一切在莲花池,天众天女皆悉欢喜。 有共天女而歌舞者,或有诸天共天女众入莲华林游戏乐者,有欢喜心而饮酒者,有以天华散平地者,有结花鬘庄严身者,有以宝冠共诸天女迭互庄严。 自有光明,身无垢秽。 复有异天共诸天女行虚空者。 复有异天手执乐器,口中咏歌,住在平地。 或百或千,彼天之身,如是如是种种庄严,种种光明,青黄赤紫、杂色光明从身而出。 「尔时,彼天既于如是游戏山中受快乐已,欲见天王牟修楼陀,更前内入彼天。 复见夜摩天王,名集鬘地,即入其中。 山树具足、广博行地,彼一切天第一庄严,并集鬘地,三地诸天皆于天王牟修楼陀生敬重心。 是彼天王善业力故,是彼天王过去修集无量善业之所感致。 「集鬘地中有一万殿,无量种色种种金柱而为庄严。 彼殿可爱,金宝为壁,毗琉璃宝、青宝柱杂杂间错。 复有异殿毗琉璃壁,金宝、青宝拘栏,因陀罗宝以为窓牖,又复多有种种宝柱杂杂间错。 复有异殿毗琉璃壁,金宝为门,毗琉璃扉,种种间错。 复有楼殿甚可爱乐,谓赤莲花杂金为柱,金宝为门,珊瑚为窓,种种杂宝间错其地。 又复彼处种种间错青宝为壁,赤金为门,白银为柱,普彼殿内光明炎鬘。 「又复彼处牟修楼陀天王之殿,种种业化,第一赤色金宝之殿,金刚间错,赤莲花宝以为殿柱,七宝为窓,第一光明迭相照耀重楼行殿。 如是如是种种庄严,彼天见已,回眼遍看。 复观宝山,彼此迭共相与同心,普看山殿,前向大王须夜摩天,然后乃入牟修楼陀天王殿内。 既如是入,胜胜异见,种种可爱,第一希有无量功德一切具足。 彼诸天等,见集鬘已,悕望欲见夜摩天主牟修楼陀,一切天众皆悉同行,复入一处王所行处。 见大天王七千天子而为围绕,悉皆第一胜妙庄严。 身有光明,一一天子威德如山,天衣流动,头着宝冠,肘后、臂上妙宝庄严,胜妙花鬘以严其胸。 有如是等七千天子围绕天王牟修楼陀,亦如众山周匝围绕须弥山王,亦如诸河围绕大海,如星曜等围绕于月。 如是彼天一切围绕夜摩天王牟修楼陀,如是而住。 夜摩天王端正殊妙,光明威德胜出一切诸余天众。 天王之殿有百千柱,彼一一柱皆是七宝,以庄严殿。 天因陀罗大青宝座。 彼天王殿如是势力如是如是。 天入彼殿,如是如是转更宽博,如是如是七宝庄严。 殿内有树,名殿严树。 彼如是树,恒常有花,于六时中具足不阙,又一切时,常有天果。 彼殿何名? 谓名乐见。 七宝为壁,种种间杂。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