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三 内容: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宝梁聚会第四十四沙门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 菩萨摩诃萨万六千人,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是一生补处,悉从十方诸佛世界而来集会。 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 所言沙门,云何为沙门?」佛告迦叶:「所谓沙门者,寂灭故,调伏故,受教故,戒身净故,入禅定故,得智慧故,解如实义得解脱故,于三脱门无所疑故,安住圣人所行法故,善修四念处故,离一切不善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坚信于佛法僧故,不信余道法故,勤行离一切烦恼故,善修七菩提分离一切不善,如实修一切善法故,善知正念正智方便故,专念一切诸善法故,善知定慧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为一切烦恼之所乱故,善修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因缘方便故,善知圣道方便故,善知正见正定方便故,得四辩力不信外道故,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故,离四魔故,善知五阴故,断一切烦恼故,得最后身故,离生死道故,离一切爱故,勤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故,善见四圣谛故,于佛法中不信余道故,所作已办故,断一切漏故,修八背舍故,释梵天王之所赞故,从本已来专心行道故,乐阿兰若处故,安住圣法中故,乐佛法仪式故,心不倾动故,不亲近出家在家众故,心乐独行如犀角故,畏于人众多恼乱故,乐住独处故,常怖畏三界故,得实沙门果故,离一切悕望故,离世八法故所谓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坚心不动如地故,护彼我意无所犯故,不浊故,正行故,心行成就如虚空故,于诸形相心无染着如虚空中动手无所碍故。 迦叶! 若能成就如是行法,是名沙门。」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 未曾有也。 如来善说沙门德行。 世尊! 若未来世有诸沙门,非实沙门自言我是沙门、非梵行人自言我有梵行。 如是之人,即已侵损如来无量阿僧祇劫所修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迦叶:「如是侵损如来菩提之罪,说不可尽。 迦叶! 我灭度后,汝及余大弟子等亦皆灭度,又此世界诸大菩萨皆至他方诸佛世界。 尔时于我法中,当有比丘于诸所行心多谄曲。 迦叶! 我今当说沙门之垢、沙门过罪。 迦叶! 后末法中当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痴如小儿,向于闇冥而无所知,心不调伏成沙门垢。 迦叶! 云何沙门垢? 迦叶! 沙门垢有三十二,出家之人所应远离。 何等三十二? 欲觉是沙门垢,瞋觉是沙门垢,恼觉是沙门垢,自赞是沙门垢,毁他是沙门垢,邪求利养是沙门垢,因利求利是沙门垢,损他施福是沙门垢,覆藏罪过是沙门垢,亲近在家人是沙门垢,亲近出家人是沙门垢,乐于众閙是沙门垢,未得利养作方便求是沙门垢,于他利养心生悕望是沙门垢,自于利养心不知足是沙门垢,于他利养中心生嫉妬是沙门垢,常求他过是沙门垢,不见己过是沙门垢,于解脱戒而不坚持是沙门垢,不知惭愧是沙门垢,无恭恪意心慢掉动无有羞耻是沙门垢,起诸结使是沙门垢,逆十二因缘是沙门垢,摄取边见是沙门垢,不寂灭不离欲是沙门垢,乐于生死不乐涅槃是沙门垢,好乐外典是沙门垢,五盖覆心起诸烦恼是沙门垢,不信业报是沙门垢,畏三脱门是沙门垢,谤深妙法不寂灭行是沙门垢,于三宝中心不尊敬是沙门垢。 迦叶! 是名沙门三十二垢。 若能离此诸垢,是名沙门。 「迦叶! 又有八法覆沙门行。 何等八? 一者不敬顺师长;二不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所未闻法闻已诽谤;五闻无众生无我无命无人法已心生惊畏;六闻一切行本来无生已,而解有为法不解无为法;七闻说次第法已堕大深处;八闻一切法无生无性无出已而心迷没。 迦叶! 是名八法覆于沙门行。 如是八法,出家沙门应当远离。 迦叶! 我不说剃头法服名为沙门,所谓有功德仪式具足者乃名为沙门。 「迦叶! 沙门身服袈裟,心应远离贪恚痴行。 何以故? 心无贪恚痴行,我乃听着袈裟。 迦叶! 若心有贪恚痴法而身着袈裟,除专心持戒,余不持戒人则为烧灭袈裟。 何以故? 圣人表式,随顺寂灭行慈悲心离欲灭者之所应服。 迦叶! 汝今听我说,圣人表式有十二事。 何等十二? 迦叶! 持戒是圣人表式,禅定是圣人表式,智慧是圣人表式,解脱是圣人表式,解脱知见是圣人表式,入四圣谛是圣人表式,能解十二因缘是圣人表式,行四无量心是圣人表式,行于四禅是圣人表式,行四无色定是圣人表式,入四向正定是圣人表式,断一切漏是圣人表式。 迦叶! 是名圣人十二表式迦叶。 若有比丘不具足圣人十二表式身服袈裟者,我说此比丘是邪法行、非寂灭行、离佛法行,不近涅槃顺生死行,为魔所鈎不度生死,于正法退而行邪法。 「迦叶! 是故出家比丘身服袈裟时,若未得沙门果者,应以八法敬重袈裟。 何等八? 于身袈裟,应起塔想、世尊想、寂灭想、慈想、敬如佛想、惭想、愧想、令我来世离贪恚痴具沙门法想。 迦叶! 是名八法敬重袈裟。 迦叶! 若有于四圣种不行知足离沙门法,亦不以此八法敬重袈裟者,而彼别有似沙门数堕小地狱。 迦叶! 彼地狱中似沙门者于中受罪,衣钵支体皆悉炽然。 坐卧之处凡有所用物,亦皆炽然如大火聚。 似沙门者受如是罪。 何以故? 成就不净身口意业故堕是罪处。 「迦叶! 若非沙门自言我是沙门非梵行者、自言我有梵行,若有持戒功德具足人所右绕恭敬尊重者,若破戒比丘受其礼敬供养而不自知恶,彼恶比丘以是不善根故得八轻法。 何等八? 一作愚痴,二口瘖痖,三受身矬陋,四颜貌丑恶,其面侧戾见者蚩笑,五转受女人身作贫穷婢使,六其形羸瘦夭损寿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恶名,八不值佛世。 迦叶! 是破戒比丘受持戒者礼敬供养,得如是八种法。 迦叶! 破戒比丘闻如是法已,应当不受持戒比丘礼敬供养。 迦叶! 若有非沙门自言我是沙门、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于此大地乃至无有涕唾分处,况举足下足去来屈伸。 何以故? 过去大王持此大地施与持戒有行德者,令于中行道。 迦叶! 是破戒比丘举足下足处,一切信施不及此人,况僧坊及招提僧舍经行之处。 若有房舍床敷园林,所有衣钵卧具医药一切信施,所不应受。 迦叶! 我今当说。 若有非沙门自言我是沙门、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不能必报信施如一毛端。 何以故? 圣众福田犹如大海最妙最胜,于中若有施主净心信故,以施种子种福田中,如此施主起无量施想。 迦叶! 若有破戒比丘,如分一毛以为百分,若恶比丘受信施如一毛分,随所受毛分即损失施主尔所大海福报之分,不能毕报。 迦叶! 是故应净其心受他信施。 迦叶! 应如是学。」尔时众中有净行少欲离扼比丘二百人,闻说是已扪泪而白世尊:「我今当死,不欲以不得沙门果受他信施乃至一食。」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如是惭愧畏于后世,喻如金刚,即是现世璎珞。 善男子! 我今当说。 世有二人应受信施。 何等二? 一者勤行精进,二者得解脱者。」佛告比丘:「若有比丘得解脱者、行善法者,如我所说坚持戒者,观一切行无常苦一切法无我者,观涅槃寂灭愿求欲得,如是比丘受他信施抟如须弥,必能报是信施之福。 若有比丘受信施主施,令此施主得大利益得大果报。 何以故? 常生福德。 有三种福:一常施食,二僧坊舍,三行慈心。 此三福中慈心最胜。」佛告比丘:「若有比丘从施主受施,若衣钵卧具饮食汤药受已,若入无量定,令彼施主得无量福得无量报。 迦叶!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海尚可竭尽,而此施主所得福报不可得尽。 迦叶当知,破戒比丘损于施主尔所福德。 若受施主施已,行于恶法损他信施。 迦叶! 如是说沙门垢、沙门过罪、沙门谄曲、沙门中贼。 迦叶! 持戒比丘应当专念,远离如是一切恶法。 「迦叶! 所谓沙门者,眼不流色中,耳鼻舌身意不流法中,是故谓之沙门。 选择六入、了达六通、专念六念、安住六敬法、行六重法,是谓沙门。」比丘品第二尔时佛告迦叶:「所言比丘,比丘者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破我想、众生想、人想、男想、女想,是谓比丘。 复次迦叶! 有修戒修慧,是名比丘。 复次迦叶! 离恐畏故、度三有四流故、见有及流诸过患故、离一切有及流故、安处无畏道故,是名比丘。 迦叶! 若有比丘自知不成就如是之法及余善法,又离是法行于余道,迦叶! 彼比丘非我弟子、我非彼师。 迦叶! 多有恶比丘坏我佛法。 迦叶! 非九十五种外道能坏我法,亦非诸余外道能坏我法,除我法中所有痴人。 此痴人辈能坏我法。 迦叶! 譬如师子兽中之王,若其死已,虎狼鸟兽无有能得食其肉者。 迦叶! 师子身中自生诸虫,还食其肉。 迦叶! 于我法中出如是等诸恶比丘,贪惜利养为贪利所覆,不灭恶法、不修善法、不离妄语。 迦叶! 如是比丘能坏我法。 「迦叶! 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贪恚痴及我慢者,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傲慢自大、无惭、无愧、不慎口过,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掉动、轻他、贪求利养、多行非法,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多有姦伪、幻惑于人、多行邪命、多说恶言,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现受他恩不知报之、小恩于他责望大报、先受他恩而不忆念、侵损亲友,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受人信施失他福报、不善护戒、轻所受戒、不坚持律,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有我论、有众生论、有命论、有人论,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若僧和合而心不悦、不乐独处、乐于众中、常论世俗所有言说,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求于利养、求大名称、求多知识、不住圣种,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系属于魔、为魔所害、多于睡眠、作善不喜,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于佛法中朽败、心怀谀谄、为烦恼所害、离沙门果,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为淫欲所烧、瞋恚所烧、愚痴所烧、亦为一切烦恼所烧,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多游淫里不知过恶、不知知足、虽多学问不知知足、于所须物常怀嫉心不能施他,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从闇入闇从痴入痴、不见圣谛多生疑惑、常为生死之所系缚、闭涅槃门,是名恶比丘。 复有四法成就,当知是恶比丘。 何等四? 身多姦行、口多姦行、意多姦行、仪式多姦行。 云何身多姦行? 安详而行是身姦行,不左右视是身姦行,若左右视不过一寻是身姦行,邪命着衣是身姦行。 谀谄行于空闲之处,不求空闲所行之法;谀谄乞食不观乞食相;谀谄着粪扫衣,不知为惭愧故;谀谄行于山窟树下,不知分别十二缘行;谀谄服于陈故弃药,不求甘露法药。 迦叶! 是名身多姦行。 迦叶! 云何口多姦行? 他识我他请我,如所求我已得,我不求利养而他送与我,细妙供养我皆得,多利养我亦得,我常行善法应受供养,我善问答,我能顺法相,我能逆法相,我于一切法解义非义;他若如是问我,我能如是答,答已伏彼令其默然;我说是已能令大众一切喜悦,亦令一切叹言善哉。 令彼众人请我供养,得供养已复令施主请言数来。 迦叶! 若有不调伏口而有所说,一切所言皆非正言,是口多姦行。 迦叶! 是名口多姦行。 迦叶! 云何意多姦行! 心所牵连贪求利养、衣钵卧具饮食医药,而口说言一切利养我所不须,心实多求而诈言知足,是名意多姦行。」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心求利养,口言知足,邪命求利,常无快乐。 其心多姦,欺诳一切,如此之心,都不清净。 诸天龙神,有天眼者,诸佛世尊,咸共知见。 「迦叶! 如是恶比丘,离善法仪式、作邪命行,堕三恶道。」旃陀罗品第三佛告迦叶:「云何旃陀罗沙门? 迦叶! 譬如旃陀罗,常于塚间行求死尸,无慈悲心视于众生,得见死尸心大喜悦。 迦叶! 如是沙门,旃陀罗常无慈心,至施主家行不善心,所求得已生贵重心。 从施主家受利养已,不教施主佛法毗尼,为利养故亲近在家,不为法故亦无慈心常求利养。 迦叶! 是名沙门旃陀罗。 迦叶! 如旃陀罗为一切人之所舍离,所谓大臣长者及诸小王、刹利婆罗门并余庶民,乃至下贱之所远离,不欲共作知识。 迦叶! 如是沙门旃陀罗,亦为一切之所远离。 所谓持戒有德人所敬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知其破戒行恶法故。 迦叶! 是名沙门旃陀罗。 迦叶! 如旃陀罗,所有衣服饮食诸所用物,尽非好人之所爱乐亦不受用。 迦叶! 如是沙门旃陀罗,若有衣钵所用之物,皆是破戒非法身口意业谀谄所得。 持戒沙门婆罗门舍不爱乐亦不受用,于此人所生哀愍心。 迦叶! 是名沙门旃陀罗。 迦叶! 如旃陀罗,以愧耻心持所用器从他乞食。 迦叶! 如是沙门旃陀罗,以愧耻心入于房舍,及至他家或到众中,亦以愧心至于佛所,亦以愧心礼如来塔,亦以愧心去来屈伸,亦以愧心行住坐卧。 一切所行皆有愧心,覆藏恶法故。 迦叶! 我今当说,旃陀罗人所至之处不到善处。 何以故? 自行恶法故。 迦叶! 如是沙门旃陀罗所至之处亦不到善道,多作恶业无遮恶道法故。 迦叶! 是名沙门旃陀罗。 「迦叶! 云何沙门败坏? 迦叶! 譬如好酒香味具者,是酒之醍醐接取已尽下有糟滓,人所恶贱无所施用。 迦叶! 如是败坏沙门,离于法味取烦恼滓,人所恶贱无所施用。 离持戒香嗅诸烦恼,若有至处不能自利亦不益他。 迦叶! 是名败坏沙门。 迦叶! 败坏者如有所食变为粪秽,臭恶不净人所厌离。 迦叶! 如是败坏沙门犹如粪秽,以身口意业不清净故。 迦叶! 是名败坏沙门。 迦叶! 譬如败种种大地中终不生牙实。 迦叶! 如是败坏沙门,虽在佛法不生善根,不得沙门果。 迦叶! 是名败坏沙门。 「迦叶! 云何沙门箧? 迦叶! 譬如画箧巧工所成,中盛臭秽种种不净。 迦叶! 如是沙门箧,外现成就似沙门行,内有种种垢秽行诸恶业。 迦叶! 是名沙门箧。 「迦叶! 云何沙门构栏荼? 迦叶! 譬如构栏荼华色貌鲜好,其体坚鞕犹如木石,其气臭秽犹如粪涂。 有智之人若见此华,不近不触远避而去。 愚人若见,不知过患近而嗅之。 迦叶! 如是沙门构栏荼,现似沙门行而有麁犷,傲慢自高臭秽不净,又作破戒无仪式行破于正见。 迦叶! 如是沙门构栏荼,智者不亲近不礼敬右绕,以恶人故而远离之。 迦叶! 若有痴如小儿,彼诸痴人之所亲近,礼敬右绕信受其语,如构栏荼华为痴人所捉。 迦叶! 是名沙门构栏荼。 「迦叶! 云何沙门求利? 迦叶! 譬如谀谄之人,心常悭惜为贪所覆,若见他财物悕望欲得,畜利刀杖无惭愧心,无哀愍心常有害心。 若行空泽山林聚落发如是心,于他财物希求欲得,常自藏身不令他见。 迦叶! 如是沙门求利,心常悭惜为贪所覆,于所得利心无知足,于他财物悕望欲得。 有所至处聚落城邑,常为利养不为善法。 覆藏诸恶,谓善比丘知我破戒,知已若说戒时或驱我出。 于善比丘但生恐畏,心常谀谄现行仪式。 一切天龙鬼神有天眼者知此比丘,来时贼来、去时贼去、行时贼行、坐时贼坐、卧时贼卧、取衣时贼取衣、着衣时贼着衣、入聚落时贼入聚落、出聚落时贼出聚落、食时贼食、饮时贼饮、剃发时贼剃发。 迦叶! 如是痴人去来仪式,皆为天龙鬼神之所知见,见已诃骂:『如此恶人即为坏灭释迦牟尼佛法。』作是诃责诸恶比丘。 又彼诸天龙鬼神见持戒梵行沙门婆罗门,增益信心礼敬尊重,此人于佛法中应受利养者。 迦叶! 此沙门求利,于佛法中出家,不能生一念寂灭离欲之心,况得沙门果。 若有得者,无有是处。 迦叶! 是名沙门求利。 「迦叶! 云何稗沙门? 迦叶! 譬如麦田中生稗麦,其形似麦不可分别。 尔时田夫作如是念,谓此稗麦尽是好麦。 后见穟生尔乃知非,不得名言一切是麦。 迦叶! 如是稗沙门在于众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见时谓尽是沙门。 而彼痴人实非沙门言是沙门、非梵行人自言梵行,先来败坏离于持戒亦不入众数,于佛法中无智慧命,当堕恶道。 犹如稗麦在好麦中。 尔时天龙鬼神有天眼者,见彼痴人堕于地狱,见已各相谓言:『此是痴人,先似沙门行不善法,今当堕于大地狱中,从今已后终不能得沙门德行及沙门果。 犹如稗麦在好麦中。』迦叶! 是名稗沙门。 「迦叶! 云何逋生沙门? 迦叶! 譬如逋生稻苗,以不熟故名为逋生。 以无实故风所吹去,无坚重力似稻非稻。 迦叶! 如是逋生沙门,形似沙门无人教呵,无有德力为魔风所吹,亦无血气持戒之力,离于多闻损失定力亦远于智,不能破坏诸烦恼贼,名如是人轻劣无力,系属于魔为魔所钩,没在一切烦恼之中,为魔风所吹如逋生稻。 迦叶! 逋生之稻不中为种亦不生牙。 迦叶! 如是逋生沙门,于佛法中无道种子,于贤圣法中不得解脱。 迦叶! 逋生沙门者,所谓破戒行恶,是名逋生沙门。 「迦叶! 云何似沙门? 迦叶! 譬如巧工以金涂铜,其色似金价不同金,若揩磨时乃知非金。 迦叶! 如是似沙门者好自严饰,常澡浴身齐整着衣,沙门仪式一切具足,去来屈伸常正仪式。 而彼常为贪恚痴所害,亦为利养礼敬赞叹所害,亦为我慢增上慢一切烦恼所害。 虽为人所贵无贵重法,常勤严身悕望饮食,不求圣法不畏后世,现见尊重非将来尊重,但长肌肥依于利养非依于法。 种种系缚勤作家业,顺在家心亦随受,苦时受苦、乐时受乐,为爱憎所害。 于沙门法无心欲行离诸仪式,必当堕于地狱、饿鬼、畜生。 彼人无沙门实、无沙门称,不与沙门等。 迦叶! 是名似沙门。 「迦叶! 云何失沙门血气? 迦叶! 譬如男子若女人,若童男若童女,非人饮其血气,彼人羸瘦无有色力,由失血气故。 迦叶! 如是之人失血气故,诸药呪术及诸刀杖所不能治,必至于死。 迦叶! 如是沙门无有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血气,及慈悲喜舍血气,亦无行施调伏护身口意业血气,亦无安住四圣种血气,无有仪式血气,亦无净身口意血气。 迦叶! 是名沙门失于血气。 迦叶! 如失血气沙门,虽受如来法药不以自度。 法药者,所谓若起淫欲应观不净,若起瞋恚应行慈心,若起愚痴应观十二因缘,于诸烦恼应正思惟,离于乐众舍我所有。 出家三事应当爱护。 三事者,所谓持戒清净、其心调伏、入定不乱。 迦叶! 如是法药我之所说、我所听服,虽受此药不以自度。 迦叶! 又有出世法,所谓空观无相无作观、阴界入知、四圣谛及十二因缘。 迦叶! 如是法药,彼人亦复不以自度。 迦叶! 如是沙门臭秽不净,以破戒故、薄福德故。 生极下处,以憍慢故。 于此命终不生余处,必当堕在大地狱中。 如人失于血气必定至死,如是沙门于此命终必堕地狱。 迦叶! 是名失血气沙门。」如是说已,五百比丘舍戒还俗。 尔时有诸比丘呵彼比丘言:「若大德于佛法中退还家者,如是非善、如是非法。」佛告诸比丘:「莫作是语。 何以故? 若如是者名为顺法。 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还家者,是名顺法。 彼诸比丘信解心多故生悔心。」说此语时,彼得闻已作如是念:「我等或能行不净行受他信施,应生悔心退而还家。」「迦叶! 我今说此诸比丘等,于此命终生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弥勒如来出于世时,彼诸比丘在初会数中。」营事比丘品第四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 云何比丘能营众事?」佛告迦叶:「我听二种比丘得营众事。 何等二? 一者能净持戒,二者畏于后世喻如金刚。 复有二种。 何等二? 一者识知业报,二者有诸惭愧及以悔心。 复有二种。 何等二? 一者阿罗汉,二者能修八背舍者。 迦叶! 如是二种比丘,我听营事自无疮疣。 何以故? 迦叶! 护他人意此事难故。 迦叶! 于佛法中种种出家、种种性、种种心、种种解脱、种种断结,或有阿兰若、或有乞食、或有乐住山林、或有乐近聚落清净持戒。 或有能离四扼、或有勤修多闻、或有辩说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毗尼仪式、或有游诸城邑聚落为人说法。 有如是等诸比丘僧,营事比丘善取如是诸人心相。 迦叶! 若阿兰若比丘乐空闲处,营事比丘一切役使不应令作。 有时阿兰若比丘在比丘僧次役使,而营事比丘应当代作。 若自不作,应倩他人令代为之。 不应役使阿兰若比丘,若非行道时可少令作。 迦叶! 若有乞食比丘,彼营事比丘于乞食比丘应与好食。 若有比丘能离四扼,营事比丘随所须物应当供给,所谓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若离扼比丘所住之处,营事比丘于其住处不应高声大唤,亦不令他高声大唤,欲防护离扼比丘故。 营事比丘于离扼比丘应生尊敬如世尊想,生如是念:『如是比丘于佛法中能作法柱,当随所须而供给之。』迦叶! 若有勤修多闻比丘,营事比丘应当劝喻,作如是言:『大德勤修多闻读诵令利,我当为诸大德供给使令。 若诸大德勤修多闻,于比丘僧中是好璎珞,能昇高座广说正法,亦自生智慧。』营事比丘不应非时役使,应当拥护令修多闻。 迦叶! 若有说法比丘,营事比丘应事事供给,应将说法比丘至城邑聚落,劝喻诸人令就听法,说法之处亦应供给,为说法人敷好高座。 若有比丘强自以力欲坏说法者,营事比丘应往和解,亦应数往说法人所称言善哉。 迦叶! 若有比丘善持戒律、善持毗尼义,营事比丘应往其所数数问义:『我云何营事令不得罪,自无所损不害于他。』持毗尼义比丘应观营事者心,随所营事而为说法,所谓是应作、是不应作。 营事比丘于持律人所,一心生信礼敬供养。 若比丘僧所有分物,应当随时供给于僧不应藏举,随僧所须,应当分与应与时与,不恶心与、不以非法与、非欲心与、非瞋心与、非痴心与、非畏心与,随僧法行非随在家行,随僧制行非自随制行。 不于僧物生自在想,乃至小事与僧共断非自在断。 若所用物,所谓常住僧物及与佛物、若招提僧物,彼营事比丘应当分别,常住僧物不应与招提僧,招提僧物不应与常住僧,常住僧物不应与招提僧物共杂,招提僧物不与常住僧物共杂。 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与佛物共杂,佛物不与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杂。 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须者,营事比丘应集僧行筹索欲,若僧和合应以常住僧物分与招提僧。 迦叶! 若如来塔或有所须、若欲败坏者,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多,营事比丘应集僧行筹索欲,作如是言:『是佛塔坏,今有所须。 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若僧不惜所得施物,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我今持用修治佛塔。』若僧和合,营事比丘应以僧物修治佛塔。 若僧不和合,营事比丘应余劝化在家人辈,求索财物修治佛塔。 迦叶! 若佛物多者,营事比丘不得以佛物分与常住僧及招提僧。 何以故? 于此物中应生世尊想。 佛所有物乃至一线,皆是施主信心施佛,是故诸天世人于此物中生佛塔想,而况宝物。 若于佛塔先以衣施,此衣于佛塔中宁令风吹雨烂破尽,不应以此衣贸易宝物。 何以故? 如来塔物无人能与作价者,又佛无所须故。 迦叶! 有如是善净营事人者,三宝之物不应令杂。 又于自利养心常知足,三宝物中不生我所有想。 迦叶! 营事比丘若生瞋心,而于持戒大德人所右绕礼敬之者,以自在故驱令役使。 是故营事比丘以瞋心缘故,堕大地狱。 若得为人,作他奴僕,常为其主苦驱役使人所鞭打。 「复次迦叶! 若营事比丘以自在故更作重制,过僧常限讁罚比丘非时令作。 是营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堕于多钉小地狱中。 生此中已,以百千钉钉挓其身,其身炽然出大火焰如大火聚。 若于持戒有大德者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语故,彼营事比丘生地狱中,其所得舌长五百由旬,以百千钉而钉其舌,一一钉中出大火焰。 迦叶! 若营事比丘数得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僧、或复难与、或困苦与、或少与或不与、或有与者或不与者。 营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堕秽恶饿鬼常食粪丸。 此人命终当生是中,尔时更有饿鬼以食示之而复不与。 此鬼尔时悕望欲得,谛视此食目不曾眴,受饥渴苦于百千岁中常不得食,或时得食变为粪屎、或作脓血。 何以故? 有持戒人人所敬礼,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难与之。 迦叶! 若营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辄自杂用,得大苦报,若受一劫若过一劫。 何以故? 以侵三宝物故。 迦叶! 若营事比丘闻如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于持戒者。 我今说此,诸佛世尊所不能治。 迦叶! 是故营事比丘闻如是非法罪已,应当善护身口意业,自护亦护他。 迦叶! 营事比丘宁自噉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 未曾有也。 如来自以慈心说如是法,为无惭愧者说无惭愧法,有惭愧者说惭愧法。」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0:3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