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十五 内容: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十五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二「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神足。 云何为四?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一。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二。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三。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四。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五根。 云何为五?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五力。 云何为五?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七等觉支。 云何为七?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八圣道支。 云何为八?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三三摩地。 云何为三?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皆空,其心安住,名空解脱门,亦名空三摩地,是为第一。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有相,其心安住,名无相解脱门,亦名无相三摩地,是为第二。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所愿,其心安住,名无愿解脱门,亦名无愿三摩地,是为第三。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十一智。 云何十一? 谓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如说智。 「云何法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五蕴差别相,是为法智。 「云何类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皆是无常,是为类智。 「云何他心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他有情心、心所法无所疑滞,是为他心智。 「云何世俗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诸有情修行差别,是为世俗智。 「云何苦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苦应不生,是为苦智。 「云何集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集应永断,是为集智。 「云何灭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灭应作证,是为灭智。 「云何道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道应修习,是为道智。 「云何尽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贪、瞋、痴尽,是为尽智。 「云何无生智? 善现! 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诸有趣永不复生,是为无生智。 「云何如说智? 善现! 如来所有一切相智,是为如说智。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三根:一、未知当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 「云何未知当知根? 善现! 若诸有学补特伽罗,于诸圣谛未已现观,所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未知当知根。 「云何已知根? 善现! 若诸有学补特伽罗,于诸圣谛已得现观,所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已知根。 「云何具知根? 善现! 谓诸无学补特伽罗,若阿罗汉、若独觉、若已住十地菩萨摩诃萨、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具知根。 「善现! 若此三根,以无所得为方便者,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三三摩地。 云何为三? 一、有寻有伺三摩地。 二、无寻唯伺三摩地。 三、无寻无伺三摩地。 「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 善现! 若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是为有寻有伺三摩地。 「云何无寻唯伺三摩地? 善现! 若初静虑、第二静虑中间定,是为无寻唯伺三摩地。 「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 善现! 若第二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是为无寻无伺三摩地。 「善现! 若此三种,以无所得为方便者,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十随念。 云何为十? 谓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静随念、入出息随念、身随念、死随念。 善现! 若此十种,以无所得为方便者,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九次第定等所有善法,以无所得为方便者,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如来十力。 云何为十? 「善现!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因果等法处非处相,是为第一。 「善现!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过去、未来、现在种种诸业法受因果别相,是为第二。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世间非一种种界相,是为第三。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非一胜解种种胜解,是为第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诸根胜劣,是为第五。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遍行行相,是为第六。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根、力、觉支、解脱、静虑、等持、等至、染净差别,是为第七。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有无量种宿住差别,是为第八。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有无量种死生差别,是为第九。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漏永尽,得无漏心解脱,得无漏慧解脱,于现法中自作证具足住,能正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第十。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无所畏。 云何为四? 「善现!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称我是正等觉者,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于是法非正等觉,我于彼难正见无因。 以于彼难见无因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 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皆无有能如法转者。 是为第一。 「善现!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称我已永尽诸漏,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如是漏未得永尽,我于彼难正见无因。 以于彼难见无因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 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皆无有能如法转者。 是为第二。 「善现!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为诸弟子说障道法,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习此法不能障道,我于彼难正见无因。 以于彼难见无因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 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皆无有能如法转者。 是为第三。 「善现!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为诸弟子说尽苦道,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修此道不能尽苦,我于彼难正见无因。 以于彼难见无因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 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皆无有能如法转者。 是为第四。 「善现当知! 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无碍解。 云何为四? 一、义无碍解。 二、法无碍解。 三、词无碍解。 四辩无碍解。 善现! 如是四无碍解,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十八佛不共法。 云何十八? 善现! 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常无误失,无卒暴音,无忘失念,无种种想,无不定心,无不择舍,志欲无退,精进无退,念无退,慧无退,解脱无退,解脱智见无退,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于过去世所起智见无着无碍,于未来世所起智见无着无碍,于现在世所起智见无着无碍。 善现! 如是十八佛不共法,无不皆以无所得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 「复次,善现! 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陀罗尼门。 何等陀罗尼门? 谓字平等性、语平等性入诸字门。 云何字平等性、语平等性入诸字门?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入[褒-保+可]字门,悟一切法本不生故;入洛字门,悟一切法离尘垢故;入跛字门,悟一切法胜义教故;入者字门,悟一切法无死生故;入娜字门,悟一切法远离名相无得失故;入砢字门,悟一切法出世间故爱支条缘永被害故;入柁字门,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入婆字门,悟一切法离缚解故;入茶字门,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净故;入沙字门,悟一切法无罣碍故;入缚字门,悟一切法语音道断故;入[多*页]字门,悟一切法真如不动故;入也字门,悟一切法如实不生故;入瑟吒字门,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不可得故;入迦字门,悟一切法作者不可得故;入娑字门,悟一切法时平等性不可得故;入磨字门,悟一切法我所执性不可得故;入伽字门,悟一切法行动取性不可得故;入他字门,悟一切法所依处性不可得故;入阇字门,悟一切法能所生起不可得故;入湿缚字门,悟一切法安隐之性不可得故;入达字门,悟一切法能持界性不可得故;入舍字门,悟一切法寂静性不可得故;入佉字门,悟一切法如虚空性不可得故;入羼字门,悟一切法穷尽性不可得故;入萨[多*页]字门,悟一切法任持处非处令不动转性不可得故;入若字门,悟一切法所了知性不可得故;入剌他字门,悟一切法执着义性不可得故;入呵字门,悟一切法能为因性不可得故;入薄字门,悟一切法可破坏性不可得故;入缚字门,悟一切法欲乐覆性不可得故;入飒磨字门,悟一切法可忆念性不可得故;入嗑缚字门,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故;入蹉字门,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故;入键字门,悟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故;入搋字门,悟一切法积集性不可得故;入拏字门,悟一切法离诸諠诤无往无来行住坐卧不可得故;入颇字门,悟一切法遍满果报不可得故;入塞迦字门,悟一切法聚积蕴性不可得故;入逸娑字门,悟一切法衰老性相不可得故;入酌字门,悟一切法聚集足迹不可得故;入吒字门,悟一切法相驱迫性不可得故;入择字门,悟一切法究竟处所不可得故。 「善现! 此择字门是能悟入法空边际,除此诸字表诸法空更不可得。 何以故? 此诸字义,不可宣说,不可显示,不可书持,不可执取,不可观察,离诸相故。 善现! 譬如虚空是一切物所归趣处,此诸字门亦复如是,诸法空义皆入此门方得显了。 「善现! 入此[褒-保+可]字等,名入诸字门。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若于如是入诸字门得善巧智,于诸言音所诠、所表皆无罣碍,于一切法平等空性尽能证持,于众言音咸得善巧。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能听如是入诸字门印相、印句,闻已受持、读诵、通利、为他解说,不徇名誉利养恭敬,由此因缘得二十种功德胜利。 云何二十? 谓得强忆念,得胜惭愧,得坚固力,得法旨趣,得增上觉,得殊胜慧,得无碍辩,得总持门,得无疑惑,得违顺语不生恚爱,得无高下平等而住,得于有情言音善巧,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谛善巧,得缘起善巧、因善巧、缘善巧、法善巧,得根胜劣智善巧、他心智善巧,得观星曆善巧,得天耳智善巧、宿住随念智善巧、神境智善巧、死生智善巧,得漏尽智善巧,得说处非处智善巧,得往来智善巧、威仪路善巧。 善现! 是为得二十种功德胜利。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得如是陀罗尼门,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大乘相。」第二分修治地品第十八之一「复次,善现! 汝问『齐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者,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时,从一地趣一地,齐此当知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时,从一地趣一地?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趣。 何以故? 善现! 以一切法无去无来、无从无趣,由彼诸法无变坏故。 善现! 是菩萨摩诃萨于所从趣地不恃、不思惟,虽修治地业而不见彼地。 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时,从一地趣一地。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治地业?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应善修治十种胜业。 云何为十? 一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增上意乐业,利益事相不可得故。 二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一切有情不可得故。 三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布施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四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亲近善友业,于诸善友无执着故。 五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求法业,诸所求法不可得故。 六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常乐出家业,所弃舍家不可得故。 七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爱乐佛身业,相随好因不可得故。 八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开阐法教业,所分别法不可得故。 九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破憍慢业,诸兴盛法不可得故。 十者、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谛语业,一切语言不可得故。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应善修治此十胜业。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二地时,应于八法思惟修习令速圆满。 云何为八? 一者、清净尸罗。 二者、知恩报恩。 三者、住安忍力。 四者、受胜欢喜。 五者、不舍有情。 六者、常起大悲。 七者、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诸佛。 八者、勤求修习波罗蜜多。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二地时,于此八法应思应学令速圆满。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时,应住五法。 云何为五? 一者、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着文字。 二者、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 三者、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 四者、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憍逸。 五者、虽住惭愧而无所着。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时,应常安住如是五法。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四地时,应于十法受持不舍。 云何为十? 一者、住阿练若常不舍离。 二者、常好少欲。 三者、常好憙足。 四者、常不舍离杜多功德。 五者、于诸学处常不弃舍。 六者、于诸欲乐深生厌离。 七者、常乐发起寂灭俱心。 八者、舍一切物。 九者、心不滞没。 十者、于一切物常无顾恋。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四地时,于如是十法应受持不舍。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五地时,应远离十法。 云何为十? 一者、应远离居家。 二者、应远离苾刍尼。 三者、应远离家悭。 四者、应远离众会忿诤。 五者、应远离自赞毁他。 六者、应远离十不善业道。 七者、应远离增上傲慢。 八者、应远离颠倒。 九者、应远离犹豫。 十者、应远离贪、瞋、痴。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五地时,应常远离如是十法。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六地时,应圆满六法。 云何为六? 所谓六种波罗蜜多,即是布施乃至般若。 复应远离六法。 云何为六? 一者、声闻心。 二者、独觉心。 三者、热恼心。 四者、见乞者来不喜愁慼心。 五者、舍所有物追恋忧悔心。 六者、于来求者方便矫诳心。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六地时,常应圆满前说六法,及应远离后说六法。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七地时,应远离二十法。 云何二十? 一者、应远离我执乃至见者执。 二者、应远离断执。 三者、应远离常执。 四者、应远离相想执。 五者、应远离见执。 六者、应远离名色执。 七者、应远离蕴执。 八者、应远离处执。 九者、应远离界执。 十者、应远离谛执。 十一者、应远离缘起执。 十二者、应远离住着三界执。 十三者、应远离一切法执。 十四者、应远离于一切法如理不如理执。 十五者、应远离依佛见执。 十六者、应远离依法见执。 十七者、应远离依僧见执。 十八者、应远离依戒见执。 十九者、应远离依空见执。 二十者、应远离厌怖空性。 「复应圆满二十法。 云何二十? 一者、应圆满通达空。 二者、应圆满证无相。 三者、应圆满知无愿。 四者、应圆满三轮清净。 五者、应圆满悲愍有情及于有情无所执着。 六者、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 七者、应圆满一切有情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 八者、应圆满通达真实理趣及于此中无所执着。 九者、应圆满无生忍智。 十者、应圆满说一切法一相理趣。 十一者、应圆满灭除分别。 十二者、应圆满远离诸想。 十三者、应圆满远离诸见。 十四者、应圆满远离烦恼。 十五者、应圆满止观地。 十六者应圆满调伏心性。 十七者、应圆满寂静心性。 十八者、应圆满无碍智性。 十九者、应圆满无所爱染。 二十者、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七地时,常应远离如前所说二十种法,及应圆满如后所说二十种法。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八地时,应圆满四法。 云何为四? 一者、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 二者、应圆满游戏诸神通。 三者、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 四者、应圆满承事供养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八地时,于此四法应勤圆满。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地时,应圆满四法。 云何为四? 一者、应圆满根胜劣智。 二者、应圆满严净佛土。 三者、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 四者、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地时,于此四法应勤圆满。 「复次,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十地时,应圆满十二法。 云何十二? 一者、应圆满摄受无边处所大愿随有所愿皆令证得。 二者、应圆满随诸天龙及药叉等异类音智。 三者、应圆满无碍辩说。 四者、应圆满入胎具足。 五者、应圆满出生具足。 六者、应圆满家族具足。 七者、应圆满种姓具足。 八者、应圆满眷属具足。 九者、应圆满生身具足。 十者、应圆满出家具足。 十一者、应圆满庄严菩提树具足。 十二者、应圆满一切功德成办具足。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十地时,应勤圆满此十二法。 善现当知! 若菩萨摩诃萨住第十地已,与诸如来应言无别。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增上意乐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集一切殊胜善根,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增上意乐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引发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一切有情平等心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布施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无所分别而行布施,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布施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亲近善友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见诸善友劝化有情,令其修习一切智智,即便亲近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谘受正法,昼夜承奉无懈倦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亲近善友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求法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勤求如来无上正法,不堕声闻、独觉等地,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求法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常乐出家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一切生处,恒厌居家諠杂迫迮犹如牢狱,常欣佛法清净出家,寂静无为如空无碍,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常乐出家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爱乐佛身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才一覩见佛形相已,乃至证得一切智智,终不舍于念佛作意,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爱乐佛身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开阐法教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于佛在世及涅槃后,为诸有情开阐法教,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所谓契经乃至论议,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开阐法教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破憍慢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常怀谦敬,伏憍慢心,由此不生下姓卑族,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破憍慢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谛语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称知而说言行相符,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治谛语业。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应善修治此十胜业。 「云何菩萨摩诃萨清净尸罗?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不起声闻、独觉作意,及余破戒障菩提法,是为菩萨摩诃萨清净尸罗。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行诸菩萨殊胜行时,得他小恩尚能重报,况大恩惠而当不酬! 是为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 「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安忍力?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一切有情设皆侵害,而能于彼无恚害心,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安忍力。 「云何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见诸有情于三乘行已得成就深心欢喜,是为菩萨摩诃萨受胜欢喜。 「云何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欲普拔济一切有情,是为菩萨摩诃萨不舍有情。 「云何菩萨摩诃萨常起大悲?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行诸菩萨殊胜行时恒作是念:『我为饶益一一有情,假使各如无量无数殑伽沙劫,在大地狱受诸重苦,或烧、或煮、或斫、或截,若刺、若悬、若磨、若擣,受如是等无量苦事,乃至令彼诸有情类乘于佛乘而入圆寂,如是一切有情界尽,我大悲心曾无懈废。』是为菩萨摩诃萨常起大悲。 「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诸佛?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正等菩提,恭顺师长无所顾恋,是为菩萨摩诃萨于诸师长以敬信心,谘承供养如事诸佛。 「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普于一切波罗蜜多,专心求学不顾余事,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修习波罗蜜多。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二地时,于此八法应思应学令速圆满。 「云何菩萨摩诃萨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着文字?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发勤精进,作是念言:『若此佛土、若十方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正法,我当听闻、受持、读诵、修学究竟令无所遗,而于其中不着文字。』是为菩萨摩诃萨勤求多闻常无厌足,于所闻法不着文字。 「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为诸有情宣说正法,尚不自为持此善根回向菩提,况求余事! 虽多化导而不自恃,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无染心常行法施,虽广开化而不自高。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勇勐精进修诸善根,为欲庄严诸佛净国及为清净自他心土,虽为是事而不自高,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严净土植诸善根,虽用回向而不自举。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憍逸?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就一切有情,植诸善根严净佛土,乃至未满一切智智,虽受无边生死勤苦,而无厌倦亦不自高,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化有情,虽不厌倦无边生死而不憍逸。 「云何菩萨摩诃萨虽住惭愧而无所着? 善现! 若菩萨摩诃萨专求无上正等菩提,于诸声闻、独觉作意具惭愧故终不暂起,而于其中亦无所着,是为菩萨摩诃萨虽住惭愧而无所着。 「善现! 诸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时,应常安住如是五法。」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十五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9: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