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三 内容: 大般若经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序西明寺沙门玄则撰寻夫理殊凑以司方,坦一归而揆务,何尝不鎔想真际、弭执幻尘。 虽檀戒之崇严、忍进之调锐,卒怙宠于实慧、假道于真诠。 将开象触之迷,复有鹭池之会,所以光导五之迹、昇第一之乘,甄陶二边,洞希微而卷睇;拟仪四句,仰涔寂以韬音。 剪诸见之萌,则翳蘂星落;褰积疑之网,则障縠云披。 了性空而常修、悟生假而恒利,四魔由之乱辙、六度因而彙征。 施以之不捐,而难舍能舍;戒以之不检,而难护能护;忍以之无受,而堪于不堪;进以之无行,而发于不发;定以之亡静,而三相不相;慧以之亡照,而三轮不轮。 故体之则动而逾寂,谬之则寂而弥动;法不即离于非法,行岂一异于无行。 其觉证也,真心溷而一观;其出生也,法宝骈而万区。 故有二智焉、三身焉、四辩焉、五眼焉、六通焉、七觉焉、八正焉、九定焉、十力焉,加十八不共、八十随相、十二缘智、二十空心,皆埏以呬、多成之罗,若聚以玉毫之表,流之金吻之诲。 勒成八卷,元非再译,则以不敏谬齿译徒,缅诸会之昌筵、嗟既往而莫奉,眷言殊奖、载表遗音,本慈吹以纷腾、因圣期而顶戴,将使家传妙宝、人握灵珠,洗客尘于八区、霈玄滋于万叶,福庇宸极,帝后延龄;庆洽黎蒸,法教增阐。 庶狭中之士,摆疑于惊怖之辰;上慢之宾,辍谤于充诎之际。 自非恒沙历奉、宿代累闻,何能启篇投悋、忘言入赏者哉? 悲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三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园中白鹭池侧,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从种种佛土俱来集会,皆是一生所系菩萨。 尔时,世尊多百千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时,大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善勇勐,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问如来、应、正等觉少分深义,唯愿世尊哀愍我等许问垂答!」于是佛告善勇勐言:「如来今者恣汝所问,随问而答令汝心喜。」尔时,善勇勐菩萨摩诃萨便白佛言:「世尊处处为诸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何谓般若波罗蜜多?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令速圆满?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恶魔不能得便,所有魔事皆能觉知? 云何菩萨摩诃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速能圆满一切智法?」尔时,世尊赞善勇勐菩萨摩诃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 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汝为菩萨摩诃萨众得义利故,欲令众生得利益故,亦为众生得安乐故,哀愍世间大众生故,利益安乐诸天、人故,欲为现在未来菩萨摩诃萨等作照明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世尊于时知而复问善勇勐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 汝观何义,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勇勐菩萨摩诃萨言:「我今哀愍一切有情,为作利益安乐事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通摄声闻、独觉、菩萨及正等觉一切法故。 唯愿世尊哀愍我等,为具宣说如来境智! 若有情类于声闻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已,速能证得自无漏地;若有情类于独觉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已,速依自乘而得出离;若有情类于无上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已,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若有情类虽未已入正性离生,而于三乘性不定者,闻此法已,皆发无上正等觉心。 唯愿如来、应、正等觉为答所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令诸有情善根生长! 「复次,世尊! 我今不为下劣信解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守贫穷心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成贫穷乘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懈怠嬾墯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怠墯所蔽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陷恶见泥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魔羂所絷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无惭无愧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性不廉俭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忘失正念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心常迷乱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没欲淤泥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多行谄曲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多行诳惑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不知报恩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成就恶欲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乐行恶行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毁坏尸罗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戒不清净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毁坏正见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乐行魔境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好自称誉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好讥毁他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爱重利养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贪着衣钵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潜行矫诈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好绮谬语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诈现异相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激磨求索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不为以利规利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世尊! 我今不为此等种种秽恶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世尊! 若诸有情深心欣乐一切智智、无着智、自然智、无等等智、无上智,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于自所有尚无所得,况自称誉! 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于他所有尚无所得,况讥毁他! 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摧伏憍慢如折角兽,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求拔种种烦恼毒箭,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其心谦下如旃茶罗子,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诸有情其心平等如四大虚空,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尚无所得亦无执着,况于非法! 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意乐清净、无谄、无诳、其性质直,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其心平等,哀愍利乐一切有情,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常于善法示现、劝导、赞励、庆喜一切有情,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能荷大担、能乘大乘、能建大事,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若菩萨摩诃萨以慈悲心引发一切有情利乐,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于诸有情能为引导、胜导、遍导,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无所依住,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于诸生处无所希求,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解脱一切恶魔羂网,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有大乐欲,具大精进常无放逸,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到诸法究竟彼岸,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善断灭一切疑网,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于证佛智尚无憍慢、无执、无着,况于余智! 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超越一切憍慢执着,能住正道、能行正道、能说正道,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恒为饶益一切有情,能为利益、能为安乐、能令安隐,我今为彼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世尊! 我为普施一切有情无染安乐、无上安乐、无胜安乐、涅槃安乐、诸佛安乐、无为安乐,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我为永断一切有情种种疑网、烦恼、缠结,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我为自断种种疑网、烦恼、缠结,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若我疑网、烦恼、缠结自永断者,乃能如实为诸有情说断疑网、烦恼、缠结种种法要。 所以者何? 一切有情皆欣安乐并厌危苦,一切有情皆设方便追求安乐,我都不见有余少分安乐可求,唯除般若波罗蜜多;我都不见有余少分安乐可求,唯除菩萨摩诃萨乘;我都不见有余少分安乐可求,唯除大乘。 「我今观见如是义利,欲施有情微妙安乐,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我今观见一切菩萨摩诃萨众如是义利,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唯愿世尊哀愍为答!」尔时,世尊告善勇勐菩萨摩诃萨言:「善哉! 善哉! 善男子! 汝能哀愍大生等众,请问如来、应、正等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汝由此缘功德无量。 汝应谛听! 极善思惟,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勇勐言:「善哉! 世尊! 唯愿为说! 我等乐闻。」佛告善勇勐菩萨摩诃萨:「汝先所问『世尊处处为诸菩萨摩诃萨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何谓般若波罗蜜多?』者,汝等当知! 实无少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超过一切名言道故。 何以故? 善勇勐!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实不可说此是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属彼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由彼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说从彼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善勇勐! 慧能远达诸法实性,故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来智慧尚不可得,况得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勐! 般若者谓解诸法及知诸法,故名般若。 善勇勐! 云何般若解知诸法? 谓诸法异,名言亦异;然一切法不离名言,若解诸法、若知诸法俱不可说,然顺有情所知而说,故名般若。 善勇勐! 般若者谓假施设,由假施设说为般若。 然一切法不可施设、不可动转、不可宣说、不可示现,如是知者名如实知。 善勇勐! 般若者非知、非不知,非此、非余处,故名般若。 「复次,善勇勐! 般若者谓智所行、非智所行,非非智境亦非智境,以智远离一切境故。 若智是境即应非智,不从非智而得有智,亦不从智而有非智;不从非智而有非智,亦不从智而得有智;不由非智说名为智,亦不由智说名非智;不由非智说名非智,亦不由智说名为智。 然即非智说名为智,由斯即智说名非智。 此中智者不可示现此名为智,不可示现此智所属,不可示现此智所由,不可示现此智所从,是故智中无实智性,亦无实智住智性中,智与智性俱不可得。 非智与性亦复如是,决定不由非智名智,若由非智说名智者,一切愚夫皆应有智。 若有如实于智非智俱无所得,于智非智如实遍知,是名为智。 然智实性非如所说。 所以者何? 以智实性离名言故。 智非智境非非智境,以智超过一切境故,不可说是智非智境。 善勇勐! 是名如实宣说智相。 如是智相实不可说、不可示现,然顺有情所知说示;其能知者亦不可说,智境尚无,况有智者! 若能如是如实了知如实随觉,是名般若。 「复次,善勇勐! 若能如是现观作证,是则名为出世般若,如是所说出世般若亦不可说。 所以者何? 世尚非有,况有出世! 所出尚无,况有能出! 由斯出世般若亦无。 所以者何? 以都不得世及出世能出、所出故,得说名出世般若,若有所得则不名为出世般若。 此般若性亦不可得,离有、无等可得性故。 「又,善勇勐! 世名假立,非假立世实有可出,然出诸假故名出世,又出世者非实于世有出、不出。 所以者何? 此中都无所出、能出少法可得,故名出世。 又出世者,无世无出世、无出无不出,故名出世。 若能如是如实了知,是则名为出世般若。 如是般若非如所说。 所以者何? 出世般若超过一切名言道故。 虽名出世而无所出,虽名般若而无所知,所出、所知不可得故,能出、能知亦不可得,如是如实知名出世般若。 由此般若无所不出,是故名为出世般若。 「复次,善勇勐! 此亦名为通达般若。 如是般若何所通达? 谓此般若无所通达。 若此般若有所通达即是假立,若是假立则不名为通达般若,谓于此中都无所有,无此、无彼亦无中间,无能通达、无所通达,无通达处、无通达时、无通达者,故名通达;又于此中都无所有,无能行者、无所行处,无此、无彼亦无中间,故名通达。 又通达慧名通达者,此通达慧都无所有,无上无下,无迟无速,无进无退,无往无来,故名通达。 「又,善勇勐! 通达慧者何所通达? 谓有所见皆悉通达。 由何通达? 谓由般若。 如是般若云何通达? 谓假立相而有通达。 诸假立相一切非相,如是非相名假立相。 「又,善勇勐! 诸有成就如是般若,即能如实通达三界。 云何如实通达三界? 谓非三界说名三界。 所以者何? 此中无界而可通达,通达三界即为非界。 由能如是通达三界,故名成就通达般若。 云何成就通达般若? 谓无少事不善通达,于一切事皆善通达,是故名为通达般若,如是般若于一切事皆悉超越。 若有成就如是般若,诸所见闻、嗅尝、觉了皆悉通达。 云何通达? 谓无常故、苦故、痈故、病故、箭故、空故、碍故、害故、他故、坏故、坏法故、动故、速灭故、无我故、无生故、无灭故、无相故,如是等。 善勇勐! 若能通达,是则名为清凉离箭。 如有良药名曰离箭,随所着处众箭皆除,毒药于中无得住者,此药威力所逼遣故。 如是若有诸苾刍等,成就此法清凉离箭,所谓成就通达般若,具六恒住通达般若,远离一切三界染着,超越一切恶魔羂网。 「又,善勇勐! 譬如金刚为鑽物故,随所鑽处无不通达。 如是若有诸苾刍等金刚喻定,由通达慧之所摄受,随所观法无不通达;此通达慧金刚喻定之所摄受,随所观法无不通达。 若有成就此通达慧,能出世间正尽众苦,趣众苦尽无所染着,此通达慧亦名三明。 善勇勐! 言明者谓永息灭无明增语,即此亦说无明遍知,亦名能息苦蕴增语。 譬如良医聪明博达,随有所作皆善观察,成就观察微妙慧故,善识诸药、善达病因,善知病相能救众苦,随所疗疾无不除愈。 所以者何? 彼善通达药、病、因、相和合等方,是故能除一切病苦。 如是若有成第三明,能灭诸无明,能息一切苦,能除一切生老病死及诸愁叹苦忧恼法,是名出世通达般若。 「复次,善勇勐! 我依此义密意说言:一切世间慧为最胜,谓能通达诸法实性,由此正知令有生尽。 有生尽者是何增语? 谓善通达出没增语。 云何名为通达出没? 谓善通达诸有集法皆有灭法,如是名为通达出没。 善勇勐! 出者谓生增语,没者谓灭增语,虽作是说,而不如说有出有没。 「又,善勇勐! 诸所有集非实出法。 何以故? 善勇勐! 集谓等出,非等有出,亦非有没,等随起故,说名为集。 等随起者,非于此中有出有没。 如是自体自然破坏,即名为灭,此中无物说名为灭,谓无间灭;非于此生即于此灭,说名为灭;即无生故,说名为灭。 如是通达若出若没无生无灭,故名通达若出若没。 「复次,善勇勐! 言通达者,谓能遍知所有缘起。 由诸缘故诸法得起,故名缘起。 如是缘起都无所有,如是名为通达缘起,即此名为遍知缘起,谓能显示如实无起。 以无起故说名缘起,平等无起故名缘起,谓于是处起尚非有,况当有灭! 随觉缘起,若顺若违皆不可得,无等起故说名缘起。 若无等起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过去亦无已生,若无过去亦无已生则无有灭,若无有灭即无生智,由无生智更不复生亦不证灭。 由无生故即亦无灭,由有生故施设有灭,既无有生是故无灭。 于一切法如是知见、通达、作证,说名尽智。 「善勇勐! 尽智者,谓尽无知故名尽智。 由何名尽? 谓由无尽故名为尽,不见有法可名为尽。 然离无知说名尽智,即尽无知说名尽智。 遍知一切无知法故名尽无知,由尽无知说名尽智。 非无知法有尽、不尽,然离无知故名尽智。 如实遍知此无知法都无所有故名为离,由如是智知无知法无别可得名离无知。 然无知法实不可得,智尚非有,况有无知! 若能于尽得解脱者,名为尽智。 虽作是说而不如说,所有尽智都不可说,但假名说名尽无知,亦名尽智。 若以如是无尽尽智观察诸法,尽智亦无,若如是知便离尽智至无尽际,此无尽际即是无际亦涅槃际;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以一切法皆是无际亦涅槃际,诸际永断名涅槃际;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以涅槃际永离名言,一切名言于中永灭。 「又,善勇勐! 如来虽说有涅槃界,而不如说,以涅槃界都不可说超一切说,涅槃界中诸说永断。 若如是说涅槃界相,即名为说出世通达般若之相。 又,善勇勐! 非涅槃界可说方处在此在彼,是故涅槃实不可说。 「复次,善勇勐! 此中何谓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善勇勐! 非此般若波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 善勇勐! 若此般若波罗蜜多有远彼岸少分可得,如来应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有远彼岸。 善勇勐! 非此般若波罗蜜多有远可得,是故不说此有彼岸。 「又,善勇勐! 此名般若波罗蜜多者,谓妙智作业到一切法究竟彼岸,故名般若波罗蜜多,虽作是说而不如说。 所以者何? 非语非业能至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善勇勐!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可说故。 「又,善勇勐!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觉诸法,若能随觉即违觉悟。 所以者何? 此中无物可名随觉,随觉无故觉悟亦无,即于诸法无通达义。 随觉通达平等法性是菩提故,随觉诸法故名菩提。 云何此能随觉诸法? 此中无物可名菩提,故于此中亦无随觉。 何以故? 善勇勐! 若有菩提少分可得,即菩提内应得菩提;然菩提中菩提非有,应作如是现证菩提,非随觉故,非通达故说名觉悟。 虽作是说而不如说,以一切法不可随觉、不可通达,又法、非法俱无自性,由觉此理故名菩提。 何以故? 善勇勐! 非诸如来、应、正等觉能得菩提;非诸如来、应、正等觉能了菩提,如实菩提不可了故,不可表故;非诸如来、应、正等觉生起菩提,菩提无生无起性故。 「又,善勇勐! 言菩提者无所系属,非菩提内有少有情、有情施设。 于菩提内既无有情、有情施设,云何可说此是菩提所有萨埵,此是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 「又,善勇勐! 非菩提中菩提可得,非菩提中萨埵可得。 何以故? 善勇勐! 菩提超越、菩提无生、菩提无起、菩提无相,非菩提中有萨埵性,非菩提中萨埵可得,非由萨埵施设菩提,非由菩提施设萨埵,随觉萨埵无自性故说名菩提。 知菩提中实无萨埵,是故说名菩提萨埵。 何以故? 善勇勐! 菩提萨埵非萨埵想之所显示,除萨埵想故名菩萨,虽作是说而不如说。 所以者何? 菩提萨埵离名言故。 菩提萨埵离萨埵性,菩提萨埵离萨埵想,知菩提故说名菩萨。 「云何菩萨能知菩提? 谓知菩提超越一切,菩提无作、菩提无生、菩提无灭,非菩提性能了菩提,亦非菩提是所显了,不可显了、不可施设、不可引转故名菩提。 若能无倒随觉通达,无所分别,分别永断,是故说名菩提萨埵,虽作是说而不如说。 何以故? 善勇勐! 菩提萨埵不可得故。 若有菩提萨埵可得,即应可得此是菩提、此属菩提、此是萨埵、此属萨埵;然不可说此是菩提、此属菩提,亦不可说此是萨埵、此属萨埵,以能随觉实无萨埵,无萨埵性、离萨埵性故名菩萨,由无萨埵除萨埵想故名菩萨。 「何以故? 善勇勐! 有情界者即是无实有情增语,非有情中有有情性,有情无故名有情界;若有情中有有情性,则不应说为有情界。 有情界者即显无界,以有情界无界性故。 若有情界即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即身;若有情界离界性有,则应实有命者异身;然有情界无实界性,但由世俗假说为界。 非有情界中可有界性,亦非界性中有有情界;非即界性是有情界,非离界性有有情界,以一切法无界性故。 「复次,善勇勐! 我依此义密意说言:诸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 所以者何? 以有情界非有性故,诸有情界离有性故。 如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诸法亦尔,不可施设有减有满,以一切法皆无实性故,不可言有减有满;若能如是随觉诸法,是则名为随觉佛法。 我依此义密意说言:如有情界不可施设有减有满,诸法亦尔,不可施设有减有满;若一切法无减无满,以无真实而为方便,即是佛法无减无满。 如是随觉一切法故,即名佛法无减无满,以一切法无减满故说名佛法。 佛法即非佛法增语,非诸佛法有物能令或减或满。 所以者何? 以即随觉一切法故,若能随觉一切法性,此中无法或减或满。 一切法者当知即是法界增语,非彼法界有减有满。 所以者何? 以彼法界无边际故。 非有情界及彼法界差别可得,非有情界及彼法界或减、或满、或得、或有,如是随觉即名菩提。 由此故言:非诸佛法可得施设有减有满。 「又,善勇勐! 无减满性若能如实无分别者,当知名为如实见者,非于此中能有取舍,如是随觉说名菩提。 「善勇勐! 菩提者即是佛相,云何佛相? 谓一切相毕竟无相即是佛相。 何以故? 善勇勐! 毕竟无相与菩提相自性离故。 如是随觉说名菩提,虽作是说而不如说。 何以故? 善勇勐! 要能随觉如是法故说名菩萨。 若有菩萨实不了知如是法性,而谓:『我能如实随觉。』自称菩萨,当知彼类远菩萨地、远菩萨法,以菩萨名诳惑天、人、阿素洛等。 「又,善勇勐! 若但虚言自称菩萨成菩萨者,则一切有情皆应是菩萨。 又,善勇勐! 非但虚言入菩萨地,得菩萨法,非由语故;能证无上正等菩提,非由语业自称名故便得菩提,亦非由语自称名故入菩萨地得菩萨法。 「又,善勇勐! 一切有情行菩提行,不知不觉诸法实性,不名菩萨。 所以者何? 不知有情非有情故。 若知有情非有情性,行菩提行应成菩萨;然诸有情由颠倒故,不能觉了自行、自境、自所行处,若于自行如实了知,则不复行有分别行;由分别行,一切愚夫缘虚妄境起颠倒行,亦缘菩提而起慢执。 彼缘妄境起倒慢行、分别行故,尚不能得诸菩萨法,况得菩提! 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则不复起缘虚妄行,亦不复缘诸法起慢,是名菩萨行于无行。 菩萨不应由分别故起分别行,若于是处无所分别,非于此处而有所行;若于是处不起分别,非于此处复有所行。 诸佛、菩萨于一切行,无所分别而修行故,一切憍慢毕竟不起。 菩萨如是知一切法,于一切法不复攀缘,不复分别、不游、不履,如是名为真菩萨行,以无所行为方便故。 若诸菩萨能如是行,是则名为真菩萨行。 何以故? 善勇勐! 以能如是随觉诸法、通达诸法名菩萨故。 「复次,善勇勐! 无有情者当知即是菩萨增语,以能遣除一切想故。 所以者何? 以能了达一切有情非实有情,一切有情皆非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颠倒执着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遍计所执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虚妄所缘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败坏自行有情,一切有情皆是无明缘行有情。 何以故? 善勇勐! 若法、一切有情,非有诸有情类造作彼法,是名无明缘行有情。 何法非有? 谓所执我、所执我所,我、我所执所执所恃,彼法非有。 若有彼法,一切有情皆执为我、执为我所,我、我所执所执、所恃皆应实有,不名虚妄;以无彼法,而诸有情妄执为我、执为我所,我、我所执所执、所恃皆非实有,皆是虚妄,故作是说:一切有情非实有情,一切有情皆是无明缘行有情。 「又,善勇勐! 非有情名有少实法,可执为我,或为我所,或为二执所执、所恃;以无实法,是故可说一切有情非实有情。 非有情者,当知即是非实增语;言非实者,当知即非有情增语。 又如非实有情想中,一切有情妄执为实,故作是说:一切有情非实有情。 「又,善勇勐! 言非实者,谓于此中无实无起,以一切法皆无真实亦无起故。 此中有情虚妄执着而自缠系,是故可说一切有情皆是虚妄所缘有情。 彼于自行不能了知,是故可说非实有情即是于中无遍觉义。 若于诸行有遍觉者,当知彼类可名菩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九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9:2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