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正句王经 内容: 大正句王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尊者童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第至于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住。 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 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 尔时,尸利沙大城中有大婆罗门及长者主等,互相谓曰:「云何此沙门童子迦叶,来至此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是时尊者迦叶于彼城中名称普闻,而彼城中一切人民,素闻迦叶善说法要,常说种种深妙之义,已得无病常行头陀,是即应供是大阿罗汉。 今既来此,我等宜共往诣彼林礼觐供养。 于是城中大婆罗门及长者等,咸出城北往诣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欲伸参问。 尔时,大正句王在高楼上,遥见城中婆罗门长者等同共出城,行诣城北往尸利沙林鹿野园中。 王既见已问侍臣曰:「云何城中婆罗门长者同共出城,诣尸利沙林鹿野园中?」侍臣白王:「有一沙门名童子迦叶,游化至此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而为止住。 是故城中诸婆罗门及长者等,同共出城礼觐供养。」王闻所奏即谓侍臣:「汝可往彼宣告彼众婆罗门及长者等,汝宜且止须臾小待,我今速至当与汝等同共往彼,礼觐沙门童子迦叶。 何以故? 如我意者,或恐汝等婆罗门长者,为彼沙门童子迦叶邪法引导,不依智识妄称有人及有他世,复有化生。」时彼侍臣受王勅已,往婆罗门长者处宣示王勅,谓彼众言:「正句大王宣告:『汝等且止须臾,我当速至与汝同往,礼觐沙门童子迦叶。』」人众受勅不敢前进。 尔时,侍臣传王命已,复还王处而上奏言:「臣适奉命往婆罗门长者众处具传圣旨,令婆罗门与长者等且止须臾,王今速至,当与汝等同礼沙门童子迦叶。 彼众奉命已止不进。」时正句王严整车驾出于宫城,与婆罗门及长者众同共往诣尸利沙林鹿野之园。 王心憍慢,所乘车驾至不通处,方乃下车徒步而进,行至园中尊者住处。 时正句王与婆罗门长者众,等见于尊者童子迦叶,初未信重不甚恭肃。 王与尊者互伸问讯退坐一面,时婆罗门长者众等,见王如是亦微郑重,咸共相与围绕而住。 尔时,大王即伸问言:「尊者迦叶! 当听我语。 如我意者,无有来世复无有人亦无化生。 我意如是,尊者云何?」迦叶答言:「王若乐闻如是正义,先当诚心谛信而住。」王即报言:「唯然受教。」尔时,迦叶告大王言:「王见日月为有无耶? 此世来世于理显然,不委大王,当云何见当云何闻?」王言:「迦叶! 若此日月此世来世,如我见闻同于尊者。」迦叶复言:「如王所见,日月为有,来世亦然。 大王! 不应执如前见。」迦叶复言:「大王! 如沙门婆罗门乃至应供、世间解等,须知定有若因若果此世来世,以智自通如实了知。 大王! 不应如前执于断见。」尔时,大王迷执未省,谓迦叶言:「汝今云何作如是言? 如我意者实无来世,而汝迦叶勿复强言。」复次,迦叶报大王言:「即今王身为有无耶? 如王此身以为有者,云何断见言无来世? 当以何喻证于此理?」大王答言:「尊者迦叶! 我今有喻证于此理,今身是有来世即无。」王言:「迦叶! 如我亲属或染疾病,缠绵既久将趣命终,我时往彼问讯告言:『汝病深重定知不可,若是殒殁切有相嘱。』我闻沙门及婆罗门先有是言:『若人破戒造恶业者,命终之后堕于地狱。』如沙门婆罗门等言若真实,汝等亲属命终之后必堕地狱。 何以故? 汝诸亲属破戒造罪,以此当知定落恶趣。 若在恶趣当遣使来,或复自来告语于我:『今在地狱极受苦楚。』汝若来报我必往救。 但有去人曾无来者。 迦叶! 如我之意,以此为喻,定无来世。」迦叶报言:「大王! 此喻虽陈,未为正说。 我今问王,譬如有人犯于王法,为巡守者执之,将至王所而白王言:『是人违犯如是之罪不敢隐覆。』王闻所奏即勅有司,令将罪人反缚两手牢固其身,駈往四衢多人聚处,鸣鼓告示:『今此罪人犯如是法。』东西南北遍于城内咸使闻知,后将出城,依法处断。 有司奉命,即将罪人,反缚两手牢固其身,駈往四衢多人聚处,鸣鼓告示:『今此罪人犯如是法。』东西南北遍于城内,准王宣命处处告示,仕庶知已駈领出城依法处断。 如此罪人,临赴法时告监守言:『愿垂哀愍放我少时,暂至家中辞别亲属。』大王! 彼监守人,还敢暂放令归家不?」王言:「不也。 迦叶! 设使此人种种哀切,彼监守人亦不敢放。 何以故? 王法所录无容暂赦。」尊者迦叶复言:「大王! 王诸亲属以罪业故,命终之后堕地狱中,以其罪业常受苦楚。 是诸罪人告其狱卒,乞暂相放还归人间,至于王所求王救苦。 大王! 是地狱卒还肯放不?」王言:「不也。」迦叶复言:「大王! 义同世间无暂放理。 大王! 勿将此喻同于来世,执断见者非为正理。 是故当知,有今世者定有来世,乃至沙门婆罗门、应供、世间解,以智自通,了知真实,不应更执如前之见。」王复报言:「尊者迦叶! 斯言非当我意未允,不应更言实有后世。」复次,迦叶报大王言:「王意如是,勿更有喻可为证耶?」王言:「迦叶! 我今更有亲属之喻可以为证。 迦叶! 如我亲属染于重病,将其命断还当付嘱,告病人言:『我闻沙门及婆罗门常作是说:「若人持戒修诸善法,或有惠施三轮清净,见他殊胜不生嫉意,是人命尽生于天界。」若彼沙门及婆罗门所言诚实,汝之命终必生天界。 何以故? 我观于汝常具戒品及修善法,三轮清净而行惠施,仍于他胜不生嫉意,以此当知定生天界。 若得生天当遣使来,或复自来用报于我:「即今已得生于某天,受于快乐。」』迦叶! 我诸亲属若实生天必来相报,云何亲属但见终殁无来报者? 以此当知,定无来世。」迦叶告大王言:「我今亦欲重说譬喻,令王得见实有来世。 大王! 譬如秽坑臭不可近,时有一人悞堕其中,臭秽难堪方便得出;身既出已即用诸香煮水沐浴,复以涂香以涂其身,身既香洁,又以殊妙迦尸迦衣及珍宝花鬘庄严其身,住于家中受其快乐。 大王! 于意云何? 如是之人还复乐入前秽坑不?」王言:「不也。 迦叶! 彼秽恶坑人非所乐。」迦叶复言:「大王! 彼人生天亦复如是,既得生天,岂复更思还来人间? 「复次,大王! 人间百年等忉利天是一昼夜。 大王亲属修诸善法,既生天界昼夜受乐,岂复更思还来报王,我生天界昼夜受乐。 大王! 汝与天人寿命长短为相等不?」王言:「不也。 迦叶!」迦叶复言:「大王! 天界人界本自悬隔,不应如愚顒望相报,然后方可信有后世。 大王! 彼沙门婆罗门、应供、世间解,乃至后世须知实有,可以自智如实了知,不应更作无后世见。」王报迦叶:「如尊者言亦未可信。 何以故? 所云人间百年等忉利天为一昼夜,有何人来告语于汝,人间百年等忉利天为一昼夜?」迦叶复言:「如王所见喻生盲人。 何以故? 生盲之人本自不见青黄赤白、细妙麤恶长短色相,便作是言:『本无如是青黄赤白、细妙麤恶长短色相。』又言:『我亦不知我亦不见。』是生盲人以己不见,便乃执云本无如是青黄赤白乃至长短色相。 大王! 勿同生盲执无色相。」王言:「迦叶! 如我意者,而彼天界若实有者,我即言有,既实本无,云何令我说云实有?」复言:「迦叶! 汝非善人。 何以故? 我见本正,云何喻我同彼生盲? 迦叶! 汝前所说生天等事,我实不信,若信此言,如食毒药如刃临身,如上山坠身自害其命。 如是诸恶我皆远离。」复次,迦叶报大王言:「我念往昔有婆罗门,家中巨富又乃耆年,唯有一子年才十六,母即丧亡。 彼婆罗门不能鳏独遂再婚娶,未久之间妻乃有姙,妻未生产,其婆罗门寻亦命终。 于是其子白继母言:『家中财物金银珍宝,乃至一切受用之具悉属于我,更无别人分我财物。』时彼继母闻子语已,即告子言:『我今所怀汝父遗体,待其长育与汝均分。』其子时复再言其事,母起思念:『此子年幼情性痴騃,虽与深言未能分晓。』又以贪惜欲疾娩身,多设方便求于速产,日月未满返损其孕。 大王! 彼之女人以贪嫉故返损其孕,大王! 今者以愚痴故起于断见。」王复报言:「迦叶尊者! 莫如前言。 持戒修善及行惠施,命终之后得生天上,寿命长远常处快乐。 我实不信。 我今若信迦叶之语,是食毒药是受刀劒,是坠高山自害其命。 云何,迦叶! 坚作是语? 如我之意,定无有人,无有后世亦无化生。」复次,迦叶告大王言:「莫复有喻证于斯事?」王言:「迦叶! 我复有喻证于斯事,知无有人无有后世亦无化生。 迦叶! 如我亲属或染重病,我即往彼安慰问讯,命未断者还与我语说其苦恼,及命终已无有与我说苦恼者。 以此可知,定无后世亦无化生。」迦叶告言:「我念往昔有一聚落,其中人民不识螺相,亦复未曾闻其螺声。 忽有一人从外而来,到彼聚落而便止住,是人常持一螺以为功业,每日执螺诣于圣像鸣螺供养,供养已讫复还住处。 时聚落中一切人民,忽闻螺声咸悉惊恠,互相谓曰:『此是何声? 我等众人本所不闻。』大王! 时聚落中一切人众共往螺处,问彼螺言:『尔从何来可依实答,若不言实我当破汝,螺知我意速说其由。』大王! 彼人民众,于其螺相及与螺声,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欲使其螺共为问答,螺既无情岂能言答? 何以故? 亦如大王! 与命终人欲共言论,人既命尽岂能再言。 大王不应执如是见,谓无有人及无后世亦无化生。」迦叶复言:「有沙门婆罗门具天眼者,以净天眼悉见于人死此生彼,受身好恶端正丑陋,或得生天或堕恶趣。 大王! 如是等事皆可为证,不应更言无有后世亦无化生。」王言:「迦叶! 虽说此喻我意未允。 如我之见,定无有人亦无化生及无后世。」复次,迦叶告大王言:「若如是者,复有何喻可证无人亦无后世及无化生?」王言:「尊者! 譬如官吏执法理人,及其临莅自违条制,后被弹奏,王遂具知,乃勅法司将犯罪人依法断理。 王复令言:『彼犯罪人可缚双手,将赴法处而苦治之,以绳繫缚秤轻重,割皮削肉悬置异处。』是人命在知其痛苦,若命已断自无声息。 又彼罪人命末断时身即柔软,命既断已其身殭硬,至于轻重死活不同。 尊者! 我以此知定无来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迦叶复言:「大王! 于意云何? 譬如铁丸亦有轻重软硬之异,其铁热时体轻而软,其铁冷后体重而硬。 大王! 有情无情皆禀四大,以彼四大有其合散,是有软硬冷热之异,勿将此理比于后世及化生等。 大王须知,实有彼沙门婆罗门或具天眼者,见于众生死此生彼,乃至端正丑陋,或生天上或堕恶趣,悉可证知,实有来世及化生等。」王言:「尊者! 如汝所言未为诚信。 我之意者,实无有人无有后世亦无化生。」大正句王经卷下复次迦叶告大王言:「勿更有喻,证彼无人及无后世亦无化生?」王言:「我复有喻可证斯理。 尊者! 譬如有人犯极重罪,近臣知已即白于王:『今有此人犯极重罪。』王既知已,乃令所司捉缚罪人依法断理。 法司奉命,即将罪人,缚其两手镬中煎煮。 复宣令曰:『待其糜烂彻见骨已,可于镬中以杖翻搅,子细寻觅彼后世人及化生等出入之者。』法司奉命,一依王旨,至糜烂时乃于镬中翻搅寻觅,终不见有后世之人及化生等出入之者,乃至展转重重寻觅亦终不见。」王言:「尊者! 以此喻知,实无有人、无有后世亦无化生。」于是迦叶告大王言:「大王! 譬如有人,于眠睡时梦一殊胜园林,园中乃有种种树木,花果茂盛池沼清洁,其人梦中甚可爱乐。 大王! 是彼园林为实有不? 又复看翫及彼出入,为是实不?」王言:「不也。 迦叶! 如梦所见皆非真实。」迦叶报言:「亦如大王所执断见,非为真实。 大王! 要须诚谛知实有人、有后世、有化生,乃至实有沙门婆罗门,具清净天眼超越世间,见诸众生死此生彼、端正丑陋,或得生天或堕地狱。 斯是真实,不应更执如前断见。」王言:「尊者! 云何重重作如是说? 如我之意,定知无人、无有后世亦无化生。」复次迦叶报大王言:「复有何喻,可证无人、无有后世复无化生?」王言:「尊者! 我复有喻以证斯理。 譬如有人执行王事自违条格,近臣奏闻,王乃具知,令付法司鞫问情实。 其罪既重宣令苦治,即使先割皮肉后断筋脉、折骨挑髓,寻觅于人及化生者。 法官奉命准法施行,如王所言不敢违越,一一次第于皮肉筋脉骨髓之内,寻觅于人及化生等,始终不见有人及化生等。 尊者! 以此喻知,实无有人亦无化生复无后世。」迦叶告言:「大王! 我念昔时,有一道人住于山中。 时有商人,将多车乘载于财货,近道人菴止宿而去。 时彼道人乃于明旦观彼宿处恐遗财物,果于是处见一童子,才离乳哺未识东西,是众商人之所遗坠。 道人慈愍,恐彼童子饥渴所损,将归菴中如亲养育。 而彼道人事火为行,常专其心添续柴薪未曾断灭,以彼童子日来月往,渐渐长大年十五六。 道人思惟:『童子长大,堪可委付。』一日道人以缘事故,当入城隍,暂抛菴所,即诫童子:『我有事缘要须暂出,菴中之火,如我每日添续柴薪,勿令断灭。』言讫便行。 道人既出,童子痴騃由贪戏翫,为贪戏故忘其事火,以无添续火遂断灭。 尔时,童子见火灭已,收拾柴薪积于炉内,发言祝曰:『汝火速出,若火不出,我当坏汝。』是彼童子苦切求哀,火终不出。 火不出故,更发恶言:『火不出者亦当打汝。』是时童子求火不出,心即忧怖:『道人归来,必当辱我。』住在一面思惟火事。 道人事毕归还菴中,见子默坐便知火灭,谓童子言:『汝贪放逸致火灭耶?』童子答言:『我暂忘失,火已灭矣。 火灭之后积薪于炉,以善恶言祈火不出。』道人言曰:『汝甚痴騃! 火若灭已,得火方然。 未闻积薪于冷灰中有火自出,设汝炉中积无量薪作多方便,徒自疲劳无由得火。』大王! 而此童子于火灭后灰中求火,亦如大王愚迷不回,于死尸中搜求于人及化生者,妄执无人起于断见。 大王! 应须知,实有人及有化生、有于后世。」王言:「尊者! 莫如此言。 我或从汝,言有后世,必为人议。 何以故? 今此都人便作是语:『王自昔来不信因果,常作是语,云无后世及无有人亦无化生。 今日却随迦叶所化。』」迦叶复言:「大王! 我念往昔有二商主,皆有财宝一国无过,后于一时相约为侣,同往他邦货鬻求利。 是二商主,各集商人以为伴侣,于是各各多装车乘,排比鞍马同日上路,行赴前程。 去国既遥,艰嶮在近,一人商主素知此路前有艰嶮,告一商主言:『汝今知不? 前路艰嶮无有人烟,商众既多宜其预备。』二主议已,一主先行,意在少人所须易足,所有米麵饮食之用,乃至柴薪皆亦持去。 前行之次,忽逢一人相迎而来,身大黑色两目皆赤,顶发稀踈衣服褴缕,驾一驴车其状如鬼。 商主问言:『仁者! 前路还有饮食柴薪等不?』彼人答言:『前路之中甚有饮食柴薪等物,皆悉无乏,汝之所载咸可弃之,免汝前行为重所滞。』是时商主闻此语已,谓商众曰:『汝等人众咸闻所言,前路之中饮食等物既不乏少,何用齎持分外之物困于车马?』商主及伴皆非智人,便以所持弃之而去。 行第一日至于日没,唯有旷野不逢人烟,四顾杳然无所取给,饮食既乏悉受饥渴,忍苦终夜强复前进,于第二日又行至夜,但在旷野余无所覩。 商众共议前所逢者,思其相貌定知是鬼:『我等无智便信彼言,妖妄惑人以致如是。』至第三日,人马俱乏悉不能进,相顾无语待死而住。 彼一商主隔日而进,亦逢是人相迎而来,乃问言曰:『前路之中还有饮食所须物不?』彼人同前一一妄说:『饮食所须皆不乏少,何用所持重滞车马? 是物可弃汝宜知之。』后一商主智慧聪明,凡所施为必先思虑,素知此路有大旷野艰嶮之处,度其地里嶮难非遥,又察是人颜貌不常行李麁恶,或恐妖妄不可信之,与诸商人议论而进。 至第三日,忽于路次见前商主及众商人饥乏而住,顾问所以,果是亦逢丑恶之人妖妄所悞。 商众共议,即以所持饮食之分,均分相济,令彼商众同度艰嶮。 大王! 彼一商主,以愚痴故信彼妖妄,致于嶮路受大苦恼。 大王! 以愚痴故自执断见,必于长夜受大苦恼。」尔时,大王闻此语已,告尊者言:「勿复引喻,我心不回。 所以者何? 恐彼国人谓我无定,正句大王常作是语,实无有人及无化生亦无后世,今日翻为迦叶所化。 是故我今不易前见。」尔时,迦叶又告王言:「昔有二人薄有财贿,结伴经营,钱物虽殊有利相报。 结契已定择日方行,不日之间便达他国。 彼地多麻价贱可贩,二人议毕出钱收买,如法装结担负而行,言到他邦有利即货。 前至别国,见兜罗绵得利倍多,可以回麻作兜罗绵。 一人有智,寻易其麻买兜罗绵。 一人无智谓同伴言:『我不易麻为兜罗绵。 何以故? 以此麻担用功装结远负而至,是故我实不能易也。』二人即日各负货物,相次前进又至一国。 彼国多丝复倍绵利,彼有智者便货其绵再易为丝。 一无智者又说前言:『不能易麻更求丝利。』二人持货再复前行,至一国中疋帛至贱,比于丝利倍数转多。 其有智者见利倍多,便易其丝为于疋帛。 一无智者由惜其麻,自远持来不肯回易。 二人负货又复前行,至一国中唯有坑冶,疋帛甚贵银价至微,易帛为银有百倍利。 一有智者,卖帛买银期利百倍。 时无智者,由谓此麻未得厚价惜而不易。 彼一智者又闻人言:『某国出金,绝无有银。』即呼伴云可往彼国。 不经时序达彼国中,时有智者便易其银还买黄金,买得金已看翫欢喜,私自计云:『我昔离家钱物至寡,初始买麻已忻厚利,不期至此获得黄金,世之贵重不过于此,将至家乡足以致富。』即呼伴言:『岁月只赊,可共还国。』随其所得,济彼尊亲。 时负麻人谓同伴言:『我本买麻比望厚利,及其至此利转轻微,君今欲回岂敢相滞? 亦且担负相逐而归,或遇价高随处货卖。』议毕已择日旧路而归。 去国匪遥宗亲得信,家人共出郊外相迎,忻喜非常各还所止。 获金之家,父母妻儿问得何利? 家主报言:『得金可富,乃至宗亲亦可给济。』彼负麻者家人亦问,自尔经营当获何利? 是人报言:『唯得此麻,更无别物。』家人闻已苦恼其心,谓彼人言:『似汝经营,我等宗亲不免贫贱。』大王! 彼负麻人执性愚迷,虽覩真金不肯回易,致令亲属苦恼长时。 亦如大王! 不自觉知执于断见,长夜受苦后悔难追。」王闻此语告尊者言:「我意不回,盖有所以。 缘此国人熟知我见,若回所执国人相议:『正句大王常言,无人、无有后世亦无化生。 今日翻为迦叶所化。』我定不能受斯耻也。」迦叶报言:「大王! 我念往昔有不律人,畜养群猪求利为活。 忽往他处,覩粪秽多,收拾负之,欲将归家以饲群豢,不期中路值雨淋漓,秽污满身心便追悔。 大王! 彼不律人众所轻贱,以污身故尚解回心。 王处尊位翻顾浮言,专执其心不捨断见。」尔时,迦叶复言:「大王! 我前种种巧说譬喻,欲令大王捨于断见,知有后世及信三宝。 大王妄执强对于我,今复为王更说譬喻。 汝若信者,谛听谛受,善思念之。」王言:「尊者! 愿为我说。」尔时,迦叶告大王言:「我念往昔有猪,名曰大腹。 时彼大腹,引以群猪入深山野,于山野中忽逢师子。 师子见猪告而言曰:『我是兽王,汝速避路。』大腹报言:『令我避路,事当不可;要我斗者,必不相违。 且止须臾,待我被甲。』时师子言:『汝何上族? 是何名字? 敢能如是索我相斗? 所要被甲,今随汝意。』时彼大腹,往秽坑中徧涂其身,还师子前言与汝斗。 是时师子报大腹言:『我是众兽中王,常以麞鹿等兽而为食噉,或劣弱者尚弃不食,况汝不净秽污之身;若与汝斗,实染污我。』尔时,师子即为大腹,宣说偈言:「『汝本不净身,今复加臭秽, 汝意求斗者,我即堕于汝。』」迦叶尊者报大王言:「王之所见,由如彼猪与师子斗,我如师子先堕于汝。」时正句王闻尊者迦叶说是语已,深心惭悔,谓迦叶言:「尊者! 我从初闻日月喻时早已信伏,但为欲闻尊者智慧辩才,故以是言激引宣说。 唯愿尊者! 察我诚心,知我信伏,誓愿归依迦叶尊者。」迦叶报言:「勿归依我,我归依处谓佛法僧,汝当归依。」王复告言:「依尊者教归佛法僧,受近事戒,从今已去,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复不饮酒,终于身命持佛净戒。」尔时,大王受化导已,诚心向佛受三自归,永奉五戒,与婆罗门长者等,欢喜踊跃礼拜而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9:0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