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三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三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业相应品第二(有十经)(初一日诵)盐喻、惒破、度罗云、思、伽蓝伽弥尼、师子尼乾、波罗牢(一一)中阿含业相应品盐喻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 如是,不行梵行不得尽苦,若作是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 如是,修行梵行便得尽苦。 所以者何? 若使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 于意云何? 此一两盐,能令少水咸叵饮耶?」答曰:「如是。 世尊! 所以者何? 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恒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 于意云何? 此一两盐,能令恒水咸叵饮耶?」答曰:「不也。 世尊! 所以者何? 恒水甚多,一两盐少,是故不能令咸叵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犹如有人夺取他羊。 云何有人夺取他羊? 谓夺羊者,或王、王臣,极有威势,彼羊主者,贫贱无力,彼以无力故便种种承望,叉手求索而作是说:『尊者! 可见还羊,若见与直。』是谓有人夺取他羊。 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犹如有人虽窃他羊,主还夺取。 云何有人虽窃他羊,主还夺取? 谓窃羊者贫贱无势,彼羊主者或王、王臣,极有威力,以有力故收缚窃者,还夺取羊。 是谓有人虽窃他羊,主还夺取。 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犹如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 云何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 谓负债人贫无力势,彼贫无力故,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 是谓有人负他五钱,为主所缚,乃至一钱亦为主所缚。 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犹如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云何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谓负债人产业无量,极有势力,彼以是故,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是谓有人虽负百钱,不为主所缚,乃至千万亦不为主所缚。 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彼于现法设受善恶业报而轻微也。」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盐喻经第一竟(千三百五十一字)(一二)中阿含业相应品惒破经第二(惒乎过反)(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释羇瘦迦维罗卫,在尼拘类园。 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与比丘众俱,于中食后有所为故,集坐讲堂。 是时,尼乾有一弟子,释种,名曰惒破,中后彷徉至尊者大目乾连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于是,尊者大目乾连问如此事:「于惒破意云何? 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汝颇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耶?」惒破答曰:「大目乾连! 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我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 大目乾连! 若有前世行不善行,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后时,世尊静处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尊者大目乾连与尼乾弟子释惒破共论如是。 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世尊坐已,问曰:「目乾连! 向与尼乾弟子释惒破共论何事? 复以何事集坐讲堂?」尊者大目乾连白曰:「世尊! 我今日与比丘众俱,于中食后有所为故,集坐讲堂,此尼乾弟子释惒破中后彷徉来至我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我问如是:『于惒破意云何? 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汝颇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耶?』尼乾弟子释惒破即答我言:『若有比丘身、口、意护,我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 大目乾连! 若有前世行不善行,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世尊! 向与尼乾弟子释惒破共论如是,以此事故,集坐讲堂。」于是,世尊语尼乾弟子释惒破曰:「若我所说是者,汝当言是,若不是者,当言不是,汝有所疑,便可问我:『沙门瞿昙! 此有何事,此有何义?』随我所说,汝若能受者,我可与汝共论此事。」惒破答曰:「沙门瞿昙! 若所说是,我当言是,若不是者,当言不是,我若有疑,当问瞿昙:『瞿昙! 此有何事,此有何义?』随沙门瞿昙所说,我则受持,沙门瞿昙但当与我共论此事。」世尊问曰:「于惒破意云何? 若有比丘生不善身行、漏、烦热、忧慼,彼于后时不善身行灭,不更造新业,弃捨故业,即于现世便得究竟而无烦热,常住不变,谓圣慧所见、圣慧所知也。 身生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无明行、漏、烦热、忧慼,彼于后时不善无明行灭,不更造新业,弃捨故业,即于现世便得究竟而无烦热,常住不变,谓圣慧所见、圣慧所知。 云何,惒破! 如是比丘身、口、意护,汝颇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耶?」惒破答曰:「瞿昙! 若有比丘如是身、口、意护,我不见是处,因此生不善漏令至后世。」世尊叹曰:「善哉! 惒破! 云何,惒破! 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彼无明已尽,明已生,生后身觉便知生后身觉,生后命觉便知生后命觉,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 犹如惒破,因树有影,若使有人持利斧来斫彼树根,段段斩截,破为十分,或为百分,火烧成灰,或大风吹,或着水中。 于惒破意云何? 影因树有,彼影从是已绝其因,灭不生耶?」惒破答曰:「如是。 瞿昙!」「惒破! 当知比丘亦复如是,无明已尽,明已生,彼无明已尽,明已生,生后身觉便知生后身觉,生后命觉便知生后命觉,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 惒破! 比丘如是正心解脱,便得六善住处,云何为六? 惒破! 比丘眼见色,不喜不忧,捨求无为,正念正智,惒破! 比丘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一善住处。 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喜不忧,捨求无为,正念正智,惒破! 比丘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六善住处,惒破! 比丘如是正心解脱,得此六善住处。」惒破白曰:「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得六善住处。 云何为六? 瞿昙!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喜不忧,捨求无为,正念正智,瞿昙! 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一善住处。 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喜不忧,捨求无为,正念正智。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六善住处。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得此六善住处。」于是,惒破白世尊曰:「瞿昙! 我已知,善逝,我已解。 瞿昙犹明目人,覆者仰之,覆者发之,迷者示道,暗中施明,若有眼者便见于色;沙门瞿昙亦复如是,为我无量方便说法现义,随其诸道。 世尊! 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 犹如有人养不良马,望得其利,徒自疲劳而不获利。 世尊! 我亦如是,彼愚痴尼乾不善晓了,不能解知,不识良田而不自审,长夜奉敬供养礼事,望得其利,唐苦无益。 世尊! 我今再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世尊! 我本无知,于愚痴尼乾有信有敬,从今日断。 所以者何? 欺诳我故。 世尊! 我今三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佛说如是。 释惒破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惒破经第二竟(一千五百二字)(一三)中阿含业相应品度经第三(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度处,异姓、异名、异宗、异说,谓有慧者善受、极持而为他说,然不获利。 云何为三? 或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复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祐造;复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 「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 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宿命造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 所以者何? 以其一切皆因宿命造故。 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 所以者何? 以其一切皆因宿命造故。 诸贤! 若一切皆因宿命造,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 诸贤! 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祐造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 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因尊祐造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 所以者何? 以其一切皆因尊祐造故。 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 所以者何? 以其一切皆因尊祐造故。 诸贤! 若一切皆因尊祐造,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 诸贤! 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于中若有沙门、梵志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者,我便往彼,到已,即问:『诸贤! 实如是见、如是说,谓人所为一切皆无因无缘耶?』彼答言:『尔。』我复语彼:『若如是者,诸贤等皆是杀生。 所以者何? 以其一切皆无因无缘故。 如是,诸贤皆是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 所以者何? 以其一切皆无因无缘故。 诸贤! 若一切皆无因无缘,见如真者,于内因内,作以不作,都无欲、无方便。 诸贤! 若于作以不作,不知如真者,便失正念、无正智,则无可以教,如沙门法如是说者,乃可以理伏彼沙门、梵志。』「我所自知、自觉法,为汝说者,若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皆无能伏,皆无能秽,皆无能制。 云何我所自知、自觉法为汝说,非为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能伏、所能秽、所能制? 谓有六处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非为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能伏、所能秽、所能制。 复有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非为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能伏、所能秽、所能制。 「云何六处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 谓眼处,耳、鼻、舌、身、意处,是谓六处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 云何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 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是谓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觉为汝说也。 「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觉。 比丘! 若有觉者便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 云何知苦如真?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是谓知苦如真。 云何知苦习如真? 谓此爱受当来有,乐欲共俱,求彼彼有,是谓知苦习如真。 云何知苦灭如真? 谓此爱受当来有,乐欲共俱,求彼彼有断无余、捨、吐、尽、无欲、灭、止、没,是谓知苦灭如真。 云何知苦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是谓知苦灭道如真。 比丘! 当知苦如真,当断苦习,当苦灭作证,当修苦灭道。 若比丘知苦如真,断苦习,苦灭作证,修苦灭道者,是谓比丘一切漏尽,诸结已解,能以正智而得苦际。」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度经第三竟(千一百八十四字)(一四)中阿含业相应品罗云经第四(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尊者罗云亦游王舍城温泉林中。 于是,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乞食已竟,至温泉林罗云住处。 尊者罗云遥见佛来,即便往迎,取佛衣鉢,为敷坐具,汲水洗足,佛洗足已,坐罗云座。 于是,世尊即取水器,泻留少水已,问曰:「罗云! 汝今见我取此水器,泻留少水耶?」罗云答曰:「见也。 世尊!」佛告罗云:「我说彼道少,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 彼亦无恶不作。 是故,罗云! 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世尊复取此少水器,尽泻弃已,问曰:「罗云! 汝复见我取少水器,尽泻弃耶?」罗云答曰:「见也。 世尊!」佛告罗云:「我说彼道尽弃,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 彼亦无恶不作。 是故,罗云! 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世尊复取此空水器,覆着地已,问曰:「罗云! 汝复见我取空水器,覆着地耶?」罗云答曰:「见也。 世尊!」佛告罗云:「我说彼道覆,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 彼亦无恶不作。 是故罗云! 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世尊复取此覆水器,发令仰已,问曰:「罗云! 汝复见我取覆水器,发令仰耶?」罗云答曰:「见也。 世尊!」佛告罗云:「我说彼道仰,亦复如是,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不惭不愧,罗云! 彼亦无恶不作。 是故,罗云! 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 「罗云! 犹如王有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嵴、脇、项、额、耳、牙,一切皆用,唯护于鼻,象师见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犹故惜命。 所以者何? 此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嵴、脇、项、额、耳、牙,一切皆用,唯护于鼻。』罗云! 若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嵴、脇、项、额、耳、牙、鼻,一切尽用,象师见已,便作是念:『此王大象不复惜命。 所以者何? 此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嵴、脇、项、额、耳、牙、鼻,一切尽用。』罗云! 若王大象入阵斗时,用前脚、后脚、尾、髂、嵴、脇、项、额、耳、牙、鼻,一切尽用,罗云! 我说此王大象入阵斗时,无恶不作。 如是,罗云! 谓知已妄言,不羞不悔,无惭无愧,罗云! 我说彼亦无恶不作。 是故,罗云! 当作是学,不得戏笑妄言。」于是,世尊即说颂曰:「人犯一法,谓妄言是,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宁噉铁丸,其热如火,不以犯戒,受世信施。 若畏于苦,不爱念者,于隐显处,莫作恶业。 若不善业,已作今作,终不得脱,亦无避处。」佛说颂已,复问罗云:「于意云何? 人用镜为?」尊者罗云答曰:「世尊! 欲观其面,见净不净。」「如是。 罗云! 若汝将作身业,即观彼身业:『我将作身业,彼身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 若观时则知,我将作身业,彼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罗云! 汝当捨彼将作身业。 罗云! 若观时则知,我将作身业,彼身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 罗云! 汝当受彼将作身业。 「罗云! 若汝现作身业,即观此身业:『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 若观时则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罗云! 汝当捨此现作身业。 罗云! 若观时则知,我现作身业,此身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 罗云! 汝当受此现作身业。 「罗云! 若汝已作身业,即观彼身业:『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为净、为不净,为自、或为他?』罗云! 若观时则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身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罗云! 汝当诣善知识、梵行人所,彼已作身业,至心发露,应悔过说,慎莫覆藏,更善持护。 罗云! 若观时则知,我已作身业,彼身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身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 罗云! 汝当昼夜欢喜,住正念正智,口业亦复如是。 「罗云! 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即观彼意业:『若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彼意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 若观时则知,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彼意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意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罗云! 汝当捨彼过去意业,罗云! 若观时则知,因过去行故,已生意业已过去、灭尽、变易,彼意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 罗云! 汝当受彼过去意业。 「罗云! 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即观彼意业:『若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彼意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 若观时则知,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彼意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罗云! 汝当捨彼未来意业。 罗云! 若观时则知,因未来行故,当生意业,彼意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 罗云! 汝当受彼未来意业。 「罗云! 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即观此意业:『若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此意业为净、为不净,为自为、为他?』罗云! 若观时则知,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此意业净,或自为,或为他,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罗云! 汝当捨此现在意业。 罗云! 若观时则知,因现在行故,现生意业,此意业不净,或自为,或为他,善与乐果受于乐报。 罗云! 汝当受此现在意业。 「罗云! 若有过去沙门、梵志,身、口、意业,已观而观,已净而净,彼一切即此身、口、意业,已观而观,已净而净。 罗云! 若有未来沙门、梵志,身、口、意业,当观而观,当净而净,彼一切即此身、口、意业,当观而观,当净而净,罗云! 若有现在沙门、梵志,身、口、意业,现观而观,现净而净,彼一切即此身、口、意业,现观而观,现净而净。 罗云! 汝当如是学,我亦即此身、口、意业,现观而观,现净而净。」于是,世尊复说颂曰:「身业、口业、意业,罗云! 善不善法,汝应常观。 知已妄言,罗云莫说,秃从他活,何可妄言? 覆沙门法,空无真实,谓说妄言,不护其口。 故不妄言,正觉之子,是沙门法,罗云当学。 方方丰乐,安隐无怖,罗云至彼,莫为害他。」佛说如是。 尊者罗云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罗云经第四竟(一千八百三十二字)(一五)中阿含业相应品思经第五(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故作业,我说彼必受其报,或现世受,或后世受;若不故作业,我说此不必受报。 于中,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口有四业,意有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云何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一曰杀生,极恶饮血,其欲伤害,不慈众生,乃至蜫虫。 二曰不与取,着他财物以偷意取。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姉妹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假赁至华鬘,亲犯如此女。 是谓身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云何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一曰妄言,彼或在众,或在眷属,或在王家,若呼彼问,汝知便说,彼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为己为他,或为财物,知已妄言。 二曰两舌,欲离别他,闻此语彼,欲破坏此,闻彼语此,欲破坏彼,合者欲离,离者复离,而作群党,乐于群党,称说群党。 三曰麤言,彼若有言,辞气麤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说如是言。 四曰绮语,彼非时说,不真实说,无义说,非法说,不止息说,又复称叹不止息事,违背于时而不善教,亦不善诃。 是谓口故作四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云何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一曰贪伺,见他财物诸生活具,常伺求望,欲令我得。 二曰嫉恚,意怀憎嫉而作是念:『彼众生者,应杀、应缚、应收、应免、应逐摈出。』其欲令彼受无量苦。 三曰邪见,所见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呪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是谓意故作三业,不善与苦果受于苦报。 「多闻圣弟子捨身不善业,修身善业,捨口、意不善业,修口、意善业。 彼多闻圣弟子如是具足精进戒德,成就身净业,成就口、意净业,离恚离诤,除去睡眠,无调贡高,断疑、度慢,正念正智,无有愚痴,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善修。』多闻圣弟子其心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彼不能将去,不能秽污,不复相随。 若有幼少童男、童女,生便能行慈心解脱者,而于后时,彼身、口、意宁可复作不善业耶?」比丘答曰:「不也。 世尊! 所以者何? 自不作恶业,恶业何由生?」「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慈心解脱,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慈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 比丘应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若有如是行慈心解脱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 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无量善修。』多闻圣弟子其心如是无量善修,若本因恶知识,为放逸行,作不善业,彼不能将去,不能秽污,不复相随。 若有幼少童男、童女,生便能行捨心解脱者,而于后时,彼身、口、意宁可复作不善业耶?」比丘答曰:「不也。 世尊! 所以者何? 自不作恶业,恶业何由生?」「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捨心解脱。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捨心解脱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随心去此。 比丘应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业,是一切今可受报,终不后世。』若有如是行捨心解脱无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思经第五竟(千一百七十四字)(一六)中阿含业相应品伽蓝经第六(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伽蓝园,与大比丘众俱,至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摄惒林中。 尔时,羇舍子伽蓝人闻沙门瞿昙释种子捨释宗族,出家学道,游伽蓝园,与大比丘众俱,来至此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摄惒林中。 彼沙门瞿昙有大名称,周闻十方,沙门瞿昙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彼若说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若见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尊重礼拜,供养承事者,快得善利。 我等应共往见沙门瞿昙,礼事供养。 羇舍子伽蓝人闻已,各与等类眷属相随从羇舍子出,北行至尸摄惒林,欲见世尊礼事供养。 往诣佛已,彼伽蓝人或稽首佛足,却坐一面;或问讯佛,却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却坐一面;或遥见佛已,默然而坐。 彼时,伽蓝人各坐已定,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 时,伽蓝人,佛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各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瞿昙! 有一沙门梵志来诣伽蓝! 但自称叹己所知见,而呰毁他所知所见。 瞿昙! 复有一沙门梵志来诣伽蓝,亦自称叹己所知见,而呰毁他所知所见。 瞿昙! 我等闻已,便生疑惑:『此沙门梵志何者为实,何者为虚?』」世尊告曰:「伽蓝! 汝等莫生疑惑。 所以者何? 因有疑惑,便生犹豫。 伽蓝! 汝等自无净智,为有后世,为无后世? 伽蓝! 汝等亦无净智,所作有罪,所作无罪? 伽蓝! 当知诸业有三,因习本有。 云何为三? 伽蓝! 谓贪是诸业,因习本有。 伽蓝! 恚及痴是诸业,因习本有。 伽蓝! 贪者为贪所覆,心无厌足,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 伽蓝! 恚者为恚所覆,心无厌足,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 伽蓝! 痴者为痴所覆,心无厌足,或杀生,或不与取,或行邪淫,或知已妄言,或复饮酒。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杀断杀,弃捨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之乃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欢喜无悋,不望其报,彼于不与取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非梵行,断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净无秽,离欲断淫,彼于非梵行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两舌,断两舌,行不两舌,不破坏他,不闻此语彼,欲破坏此,不闻彼语此,欲破坏彼,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群党,彼于两舌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麤言,断麤言,若有所言,辞气麤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断如是言。 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如是言,彼于麤言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绮语,断绮语,时说、真说、法说、义说、止息说,乐止息说,事顺时得宜,善教善诃,彼于绮语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贪伺,断贪伺,心不怀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恚,断恚,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嫉恚净除其心。 伽蓝! 多闻圣弟子离邪见,断邪见,行于正见而不颠倒,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呪说,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彼于邪见净除其心。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成就身净业,成就口、意净业,离恚离诤,除去睡眠,无调贡高,断疑、度慢,正念正智,无有愚痴,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 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便得四安隐住处。 云何为四? 有此世彼世,有善恶业报,我得此正见相应业,受持具足,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生天上。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一安隐住处。 复次,伽蓝! 无此世彼世,无善恶业报,如是我于现法中,非以此故为他所毁,但为正智所称誉,精进人、正见人说其有。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二安隐住处。 复次,伽蓝! 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念恶。 所以者何? 自不作恶,苦何由生?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三安隐住处。 复次,伽蓝! 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我心不与众生共诤,无浊欢悦。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四安隐住处。 如是,伽蓝!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四安隐住处。」伽蓝白世尊曰:「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得四安隐住处。 云何为四? 有此世彼世,有善恶业报,我得此正见相应业,受持具足,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至天上。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一安隐住处。 复次,瞿昙! 若无此世彼世,无善恶业报,我于现法中,非以此故为他所毁,但为正智所称誉,精进人、正见人说其有。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二安隐住处。 复次,瞿昙! 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念恶。 所以者何? 自不作恶,苦何由生?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三安隐住处。 复次,瞿昙! 若有所作,必不作恶,我不犯世怖与不怖,常当慈愍一切世间,我心不与众生共诤,无浊欢悦。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第四安隐住处。 如是,瞿昙! 多闻圣弟子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是谓得四安隐住处。 瞿昙! 我已知,善逝,我已解。 世尊! 我等尽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等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佛说如是。 一切伽蓝人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伽蓝经第六竟(一千九百八十七字)(一七)中阿含业相应品伽弥尼经第七(伽音巨罗反)(初一日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那难陀园,在墙村捺林。 尔时,阿私罗天有子名伽弥尼,色像巍巍,光耀炜晔,夜将向旦,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阿私罗天子伽弥尼白曰:「世尊! 梵志自高,事若干天,若众生命终者,彼能令自在往来善处,生于天上,世尊为法主,唯愿世尊使众生命终得至善处,生于天中。」世尊告曰:「伽弥尼! 我今问汝,随所解答。 伽弥尼! 于意云何? 若村邑中或有男女,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彼命终时,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汝等男女,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汝等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乃生天上。』如是,伽弥尼! 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耶?」伽弥尼答曰:「不也。 世尊!」世尊叹曰:「善哉! 伽弥尼! 所以者何? 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乃生天上者,是处不然。 伽弥尼! 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着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 于意云何? 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而当出耶?」伽弥尼答曰:「不也。 世尊!」「如是。 伽弥尼! 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者,是处不然。 所以者何? 谓此十种不善业道,黑有黑报,自然趣下,必至恶处。 「伽弥尼! 于意云何? 若村邑中或有男女,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彼命终时,若众人来,各叉手向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汝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汝等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当至恶处,生地狱中。』伽弥尼! 于意云何? 彼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恶处,生地狱中耶?」伽弥尼答曰:「不也。 世尊!」世尊叹曰:「善哉! 伽弥尼! 所以者何? 伽弥尼! 彼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若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生恶处,生地狱中者,是处不然。 所以者何? 伽弥尼! 谓此十善业道,白有白报,自然昇上,必至善处。 伽弥尼! 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酥油瓶投水而破,滓瓦沉下,酥油浮上。 如是,伽弥尼! 彼男女等,精进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业道,离杀、断杀、不与取,邪淫、妾言乃至离邪见,断邪见,得正见。 彼命终时,谓身麤色四大之种从父母生,衣食长养,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彼命终后,或乌鸟啄,或虎狼食,或烧或埋,尽为粉尘,彼心、意、识常为信所熏,为精进、多闻、布施、智慧所熏,彼因此缘此,自然昇上,生于善处。 伽弥尼! 彼杀生者,离杀、断杀,园观之道、昇进之道、善处之道。 伽弥尼! 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邪见者,离邪见,得正见,园观之道、昇进之道、善处之道。 伽弥尼! 复有园观之道、昇进之道、善处之道。 伽弥尼! 云何复有园观之道、昇进之道、善处之道?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 伽弥尼! 是谓复有园观之道、昇进之道、善处之道。」佛说如是。 伽弥尼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伽弥尼经第七竟(千二百一十三字)中阿含经卷第三(一万二百四十七字)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