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七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二九)舍梨子相应品大拘絺罗经第九(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至尊者大拘絺罗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尊者舍梨子语尊者大拘絺罗:「我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尊者舍梨子!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尊者舍梨子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不善、知不善根。 云何知不善? 谓身恶行不善,口、意恶行不善,是谓知不善。 云何知不善根? 谓贪不善根,恚、痴不善根,是谓知不善根。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不善及不善根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善、知善根。 云何知善? 谓身妙行善,口、意妙行善,是谓知善。 云何知善根? 谓无贪善根,无恚、无痴善根,是谓知善根。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善,知善根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食如真,知食习、知食灭、知食灭道如真。 云何知食如真? 谓有四食,一者抟食麤、细,二者更乐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是谓知食如真。 云何知食习如真? 谓因爱便有食,是谓知食习如真。 云何知食灭如真? 谓爱灭食便灭,是谓知食灭如真。 云何知食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食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食如真,知食习、知食灭、知食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漏如真,知漏习、知漏灭、知漏灭道如真。 云何知漏如真? 谓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是谓知漏如真。 云何知漏习如真? 谓因无明便有漏,是谓知漏习如真。 云何知漏灭如真? 谓无明灭漏便灭,是谓知漏灭如真。 云何知漏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漏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漏如真,知漏习、知漏灭、知漏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 云何知苦如真?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是谓知苦如真。 云何知苦习如真? 谓因老死便有苦,是谓知苦习如真。 云何知苦灭如真? 谓老死灭苦便灭,是谓知苦灭如真。 云何知苦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苦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老死如真,知老死习、知老死灭、知老死灭道如真。 云何知老? 谓彼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柱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是名老也。 云何知死? 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死也。 此说死,前说老,是名老死,是谓知老死如真。 云何知老死习如真? 谓因生便有老死,是谓知老死习如真。 云何知老死灭如真? 谓生灭老死便灭,是谓知老死灭如真。 云何知老死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老死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老死如真,知老死习、知老死灭、知老死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生如真,知生习、知生灭、知生灭道如真。 云何知生如真? 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谓知生如真。 云何知生习如真? 谓因有便有生,是谓知生习如真。 云何知生灭如真? 谓有灭生便灭,是谓知生灭如真。 云何知生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生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生如真,知生习、知生灭、知生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有如真,知有习、知有灭、知有灭道如真。 云何知有如真? 谓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谓知有如真。 云何知有习如真? 谓因受便有有,是谓知有习如真。 云何知有灭如真? 谓受灭有便灭,是谓知有灭如真。 云何知有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有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有如真,知有习、知有灭、知有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受如真,知受习、知受灭、知受灭道如真。 云何知受如真? 谓有四受:欲受、戒受、见受、我受,是谓知受如真。 云何知受习如真? 谓因爱便有受,是谓知受习如真。 云何知受灭如真? 谓爱灭受便灭,是谓知受灭如真。 云何知受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受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受如真,知受习、知受灭、知受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爱如真,知爱习、知爱灭、知爱灭道如真。 云何知爱如真? 谓有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是谓知爱如真。 云何知爱习如真? 谓因觉便有爱,是谓知爱习如真。 云何知爱灭如真? 谓觉灭爱便灭,是谓知爱灭如真。 云何知爱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爱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爱如真,知爱习、知爱灭、知爱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觉如真,知觉习、知觉灭、知觉灭道如真。 云何知觉如真? 谓有三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是谓知觉如真。 云何知觉习如真? 谓因更乐便有觉,是谓知觉习如真。 云何知觉灭如真? 谓更乐灭觉便灭,是谓知觉灭如真。 云何知觉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觉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觉如真,知觉习、知觉灭、知觉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更乐如真,知更乐习、知更乐灭、知更乐灭道如真。 云何知更乐如真? 谓有三更乐:乐更乐、苦更乐、不苦不乐更乐,是谓知更乐如真。 云何知更乐习如真? 谓因六处便有更乐,是谓知更乐习如真。 云何知更乐灭如真? 谓六处灭更乐便灭,是谓知更乐灭如真。 云何知更乐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更乐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更乐如真,知更乐习、知更乐灭、知更乐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六处如真,知六处习、知六处灭、知六处灭道如真。 云何知六处如真? 谓眼处,耳、鼻、舌、身、意处,是谓知六处如真。 云何知六处习如真? 谓因名色便有六处,是谓知六处习如真。 云何知六处灭如真? 谓名色灭六处便灭,是谓知六处灭如真。 云何知六处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六处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六处如真,知六处习、知六处灭、知六处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名色如真,知名色习、知名色灭、知名色灭道如真。 云何知名? 谓四非色阴为名。 云何知色? 谓四大及四大造为色。 此说色,前说名,是为名色,是谓知名色如真。 云何知名色习如真? 谓因识便有名色,是谓知名色习如真。 云何知名色灭如真? 谓识灭名色便灭,是谓知名色灭如真。 云何知名色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名色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名色如真,知名色习、知名色灭、知名色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识如真,知识习、知识灭、知识灭道如真。 云何知识如真? 谓有六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是谓知识如真。 云何知识习如真? 谓因行便有识,是谓知识习如真。 云何知识灭如真? 谓行灭识便灭,是谓知识灭如真。 云何知识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识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识如真,知识习、知识灭、知识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 答曰:「有也。 尊者舍梨子! 谓有比丘知行如真,知行习、知行灭、知行灭道如真。 云何知行如真? 谓有三行:身行、口行、意行,是谓知行如真。 云何知行习如真? 谓因无明便有行,是谓知行习如真。 云何知行灭如真? 谓无明灭行便灭,是谓知行灭如真。 云何知行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行灭道如真。 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如是知行如真,知行习、知行灭、知行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 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复作何等?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尊者舍梨子! 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无所复作。 」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大拘絺罗! 」 如是,彼二尊更互说义,各欢喜奉行,从坐起去。 大拘絺罗经第九竟(四千七十七字) (三〇)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象迹喻经第十(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 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 所以者何? 摄受一切众善法故。 诸贤! 犹如诸畜之迹,象迹为第一。 所以者何? 彼象迹者最广大故。 如是,诸贤! 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 云何为四? 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 诸贤! 云何苦圣谛?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 「诸贤! 云何五盛阴? 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 诸贤! 云何色盛阴? 谓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 诸贤! 云何四大? 谓地界,水、火、风界。 诸贤! 云何地界? 诸贤! 谓地界有二,有内地界,有外地界。 诸贤! 云何内地界? 谓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 此为云何? 谓发、毛、爪、齿、麤细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坚性住,内之所受,诸贤! 是谓内地界。 诸贤! 外地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 诸贤! 有时水灾,是时灭外地界。 「诸贤! 此外地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 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彼云何作是念? 若有他人骂詈、捶打、瞋恚责数者,彼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苦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乐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扠,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麤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 』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 「诸贤! 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 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 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 「诸贤! 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者,诸贤! 彼比丘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 诸贤! 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慙愧羞厌。 诸贤! 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彼因慙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捨,是妙息寂,谓捨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 诸贤! 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 云何水界? 诸贤! 谓水界有二,有内水界,有外水界。 诸贤! 云何内水界? 谓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 此为云何? 谓脑、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诸贤! 是谓内水界。 诸贤! 外水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 有时火灾,是时灭外水界。 「诸贤! 此外水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 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彼云何作是念? 若有他人骂詈、捶打、瞋恚责数者,便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苦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乐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扠,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麤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 』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 「诸贤! 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 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 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 「诸贤! 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者,诸贤! 彼比丘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 诸贤! 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慙愧羞厌。 诸贤! 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彼因慙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捨,是妙息寂,谓捨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 诸贤! 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 云何火界? 诸贤! 谓火界有二,有内火界,有外火界。 诸贤! 云何内火界? 谓内身中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 此为云何? 谓暖身、热身、烦闷、温壮、消化饮食,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诸贤! 是谓内火界。 诸贤! 外火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 诸贤! 有时外火界起,起已烧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烧彼已,或至道、至水,无受而灭。 诸贤! 外火界灭后,人民求火,或鑽木截竹,或以珠燧。 「诸贤! 此外火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 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彼云何作是念? 若有他人骂詈、捶打、瞋恚责数者,便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苦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乐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扠,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麤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 』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 「诸贤! 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 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 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 「诸贤! 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者,诸贤! 彼比丘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 诸贤! 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慙愧羞厌。 诸贤! 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彼因慙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捨,是妙息寂,谓捨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 诸贤! 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 云何风界? 诸贤! 谓风界有二,有内风界,有外风界。 诸贤! 云何内风界? 谓内身中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 此为云何? 谓上风、下风、腹风、行风、掣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息出风、息入风,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诸贤! 是谓内风界。 诸贤! 外风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 诸贤! 有时外风界起,风界起时拨,屋拔树,崩山,山岩拨已便止,纤毫不动。 诸贤! 外风界止后,人民求风,或以其扇,或以哆逻叶,或以衣求风。 「诸贤! 此风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 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彼云何作是念? 若有他人骂詈、捶打、瞋恚责数者,便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苦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 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 云何为缘? 缘乐更乐。 』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扠,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麤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 』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扠、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 「诸贤! 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 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 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 「诸贤! 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者,诸贤! 彼比丘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 诸贤! 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慙愧羞厌。 诸贤! 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慙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捨,彼因慙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捨,是妙息寂,谓捨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 诸贤! 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 犹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于空,便生屋名。 诸贤! 当知此身亦复如是,因筋骨,因皮肤,因肉血,缠裹于空,便生身名。 诸贤! 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眼识不得生。 诸贤! 若内眼处不坏者,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识得生。 诸贤! 内眼处及色,眼识知外色,是属色阴。 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合会。 「诸贤! 世尊亦如是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 』所以者何? 诸贤! 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 诸贤! 若内耳、鼻、舌、身、意处坏者,外法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意识不得生。 诸贤! 若内意处不坏者,外法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识得生。 诸贤! 内意处及法,意识知外色法,是属色阴。 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合会。 诸贤! 世尊亦如是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 』所以者何? 诸贤! 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彼厌此过去、未来、现在五盛阴,厌已便无欲,无欲已便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诸贤! 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象迹喻经第十竟(三千八百六十七字) (三一)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分别圣谛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未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我今现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舍梨子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 所以者何? 谓我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 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 目乾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 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乾连比丘。 所以者何? 舍梨子、目乾连比丘为诸梵行者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 」尔时,世尊说如是已,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于是,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 世尊为我等出世,谓为他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 云何为四? 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 诸贤! 云何苦圣谛?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 诸贤! 说生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 诸贤! 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 诸贤! 说生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老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老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彼为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拄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是名为老。 诸贤! 老苦者,谓众生老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 诸贤! 说老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病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病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脣痛、齿痛、舌痛、齶痛、咽痛、风喘、咳嗽、喝吐、喉啤、癫癎、癕瘿、经溢、赤胆、壮热、枯藁、痔[病-丙+匿]、下利,若有如是比余种种病,从更乐触生,不离心,立在身中,是名为病。 诸贤! 病苦者,谓众生病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 诸贤! 说病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死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死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为死。 诸贤! 死苦者,谓众生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慼受、遍受、觉、遍觉。 诸贤! 说死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怨憎会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怨憎会者,谓众生实有内六处,不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同会一,有摄、和、习,共合为苦,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 诸贤! 众生实有六界,不爱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同会一,有摄、和、习,共合为苦,是名怨憎会。 诸贤! 怨憎会苦者,谓众生怨憎会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 诸贤! 说怨憎会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爱别离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爱别离苦者,谓众生实有内六处,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异分散,不得相应,别离不会,不摄、不习、不和合为苦,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 诸贤! 众生实有六界,爱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异分散,不得相应,别离不会,不摄、不习、不和合为苦,是名爱别离。 诸贤! 爱别离苦者,谓众生别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 诸贤! 说爱别离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所求不得苦者,此说何因? 诸贤! 谓众生生法,不离生法,欲得令我而不生者,此实不可以欲而得,老法、死法、愁忧慼法,不离忧慼法,欲得令我不忧慼者,此亦不可以欲而得。 诸贤! 众生实生苦而不可乐、不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苦而不可乐、不可爱念者,欲得转是,令可爱念。 』此亦不可以欲而得。 诸贤! 众生实生乐而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乐可爱念者,欲得令是常恒久住不变易法。 』此亦不可以欲而得。 诸贤! 众生实生思想而不可乐、不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思想而不可乐、不可爱念者,欲得转是,令可爱念。 』此亦不可以欲而得。 诸贤! 众生实生思想而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思想可爱念者,欲得令是常恒久住不变易法。 』此亦不可以欲而得。 诸贤! 说所求不得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说略五盛阴苦者,此说何因? 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 诸贤! 说略五盛阴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 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圣谛。 「诸贤! 云何爱习苦习圣谛? 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着者,是名为习。 诸贤! 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习苦习圣谛,如是知之。 云何知耶? 若有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为所作业,有爱、有腻、有染、有着者,是名为习;彼知此爱习,苦习圣谛,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 诸贤! 众生实有爱六界,地界,水、火、风、空、识界,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着者,是名为习。 诸贤! 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习苦习圣谛,如是知之。 云何知耶? 若有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为所作业,有爱、有腻、有染、有着者,是名为习,彼知是爱习苦习圣谛。 诸贤! 过去时是爱习苦习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习苦习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爱习苦习圣谛。 「诸贤! 云何爱灭苦灭圣谛? 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捨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 诸贤! 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灭苦灭圣谛,如是知之。 云何知耶? 若有不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不为所作业,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捨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彼知是爱灭苦灭圣谛,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 诸贤! 众生实有爱六界,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捨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 诸贤! 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灭苦灭圣谛,如是知之。 云何知耶? 若有不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不为所作业,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捨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彼知是爱灭苦灭圣谛。 诸贤! 过去时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灭苦灭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爱灭苦灭圣谛。 「诸贤! 云何苦灭道圣谛? 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诸贤! 云何正见?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 「诸贤! 云何正志?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是名正志。 「诸贤! 云何正语?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口四妙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 「诸贤! 云何正业?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身三妙行,诸余身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业。 「诸贤! 云何正命?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呪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诸贤! 云何正方便?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有精进方便,一向精勤求,有力趣向,专着不捨,亦不衰退,正伏其心,是名正方便。 「诸贤! 云何正念?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顺念、背不向念、念遍、念忆、复忆、心心、不忘心之所应,是名正念。 「诸贤! 云何正定?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住、禅住、顺住,不乱不散,摄止正定,是名正定。 「诸贤! 过去时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灭道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灭道圣谛。 」 于是颂曰: 「佛明达诸法,见无量善德, 苦习灭道谛,善显现分别。 」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分别圣谛经第十一竟(三千四百二十五字) 中阿含经卷第七(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九字) 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第三竟(二万七千五百一十二字)(初一日诵)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