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一三)中阿含林品诸法本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异学来问汝等:『一切诸法以何为本? 』汝等应当如是答彼:『一切诸法以欲为本。 』彼若复问:『以何为和? 』当如是答:『以更乐为和。 』彼若复问:『以何为来? 』当如是答:『以觉为来。 』彼若复问:『以何为有? 』当如是答:『以思想为有。 』彼若复问:『以何为上主? 』当如是答:『以念为上主。 』彼若复问:『以何为前? 』当如是答:『以定为前。 』彼若复问:『以何为上? 』当如是答:『以慧为上。 』彼若复问:『以何为真? 』当如是答:『以解脱为真。 』彼若复问:『以何为讫? 』当如是答:『以涅槃为讫。 』是为,比丘! 欲为诸法本,更乐为诸法和,觉为诸法来,思想为诸法有,念为诸法上主,定为诸法前,慧为诸法上,解脱为诸法真,涅槃为诸法讫。 是故比丘当如是学。 「习出家学道心,习无常想,习无常苦想,习苦无我想,习不净想,习恶食想,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习死想。 知世间好恶,习如是想心。 知世间习有,习如是想心。 知世间习、灭、味、患、出要如真,习如是想心。 若比丘得习出家学道心者,得习无常想,得习无常苦想,得习苦无我想,得习不净想,得习恶食想,得习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得习死想。 知世间好恶,得习如是想心。 知世间习有,得习如是想心。 知世间习、灭、味、患、出要如真,得习如是想心者,是谓比丘断爱除结,正知正观诸法已,便得苦边。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诸法本经第七竟(四百五十七字) (一一四)中阿含林品优陀罗经第八(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优陀罗罗摩子,彼在众中,数如是说:『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优陀罗罗摩子无一切知自称一切知,实无所觉自称有觉。 优陀罗罗摩子如是见、如是说,有者,是病、是痈、是刺;设无想者,是愚痴也;若有所觉,是止息、是最妙,谓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 彼自乐身,自受于身,自着身已,修习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身坏命终,生非有想非无想天中,彼寿尽已,复来此间,生于狸中。 此比丘正说者,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云何比丘正观耶? 比丘者,知六更触,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谓比丘正观也。 云何比丘觉,比丘者,知三觉,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真,是谓比丘觉。 云何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比丘者,知有爱灭,拔其根本,至竟不复生,是谓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痈者,谓此身也。 色麤四大,从父母生,饮食长养,衣被按摩,澡浴强忍,是无常法、坏法、散法,是谓痈也。 痈本者,谓三爱也。 欲爱、色爱、无色爱,是谓痈本。 痈一切漏者,谓六更触处也。 眼漏视色,耳漏闻声,鼻漏嗅香,舌漏尝味,身漏觉触,意漏知诸法,是谓痈一切漏。 「比丘! 我已为汝说痈、说痈本,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 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莫令后悔。 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训诲。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优陀罗经第八竟(五百一十四字) (一一五)中阿含林品蜜丸喻经第九(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羇瘦,在迦维罗卫。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鉢,为乞食故,入迦维罗卫。 食讫,中后收举衣鉢,澡洗手足,以尼师坛着于肩上,往诣竹林释迦寺中,入彼大林,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于是,执杖释拄杖而行,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拄杖立佛前,问世尊曰:「沙门瞿昙! 以何为宗本? 说何等法? 」 世尊答曰:「释! 若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使不斗诤,修习离欲清净梵志,捨离谄曲,除悔,不着有、非有,亦无想,是我宗本;说亦如是。 」 于是,执杖释闻佛所说,不是不非,执杖释奋头而去。 于是,世尊执杖释去后不久,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平旦着衣持鉢,为乞食故,入迦维罗卫。 食讫,中后收举衣鉢,澡洗手足,以尼师檀着于肩上,往诣竹林释迦寺中,入彼大林,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于是,执杖释拄杖而行,中后彷徉,来诣我所,共相问讯,拄杖立我前,问我曰:『沙门瞿昙! 以何为宗本? 说何等法? 』我答曰:『释! 若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使不斗诤,修习离欲清净梵志,捨离谄曲,除悔,不着有、非有,亦无想,是我宗本;说亦如是。 』彼执杖释闻我所说,不是不非,执杖释奋头而去。 」 于是,有一比丘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云何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使不斗诤? 云何修习离欲,得清净梵志? 云何捨离谄曲,除悔,不着有、非有,亦无想耶? 」 世尊告曰:「比丘! 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 佛说如是,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于是,诸比丘便作是念:「诸贤! 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彼复作是念:「诸贤! 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 」彼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 诸贤! 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请说此义;若尊者大迦旃延为分别者,我等当善受持。 」 于是,诸比丘往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尊者大迦旃延! 当知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 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比丘! 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我等便作是念:『诸贤! 谁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 』我等复作是念:『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 』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 尔时,尊者大迦旃延告曰:「诸贤! 听我说喻,慧者闻喻则解其义。 诸贤! 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见大树成根、茎、节、枝、叶、华、实,彼人不触根、茎、节、实,但触枝、叶。 诸贤所说亦复如是,世尊现在,捨来就我而问此义。 所以者何? 诸贤! 当知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 诸贤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 此云何? 此何义? 』如世尊说者,诸贤等当善受持。 」 时,诸比丘白曰:「唯然。 尊者大迦旃延! 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由彼世尊,我等应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世尊! 此云何? 此何义? 』如世尊说者,我等当善受持。 然,尊者大迦旃延常为世尊之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广分别世尊向所略说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为慈愍故而广说之。 」 尊者大迦旃延告诸比丘:「诸贤等共听我所说。 诸贤! 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 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如是耳、鼻、舌、身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 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诸贤! 比丘者,除眼、除色、除眼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是处不然。 若不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是处不然。 若不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是处不然。 如是耳、鼻、舌、身,除意、除法、除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是处不然。 若不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是处不然。 若不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是处不然。 「诸贤! 比丘者,因眼、因色、因眼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必有此处。 因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必有此处。 因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必有此处。 如是耳、鼻、舌、身,因意、因法、因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必有此处。 因施设更触,有觉施设觉者,必有此处。 因施设觉,有施设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者,必有此处。 诸贤! 谓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比丘! 若人所因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及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着、不住,是说苦边。 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 』此世尊略说不广分别义,我以此句、以此文广说如是。 诸贤! 可往向佛具陈,若如世尊所说义者,诸贤等便可受持。 」 于是,诸比丘闻尊者大迦旃延所说,善受持诵,即从坐起,绕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 向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坐起,入室宴坐;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 」 世尊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义。 所以者何? 谓师为弟子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 如迦旃延比丘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 以说观义,应如是也。 比丘! 犹如有人因行无事处、山林树间,忽得蜜丸,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如是族姓子于我此正法、律,随彼所观而得其味,观眼得味,观耳、鼻、舌、身,观意得味。 」 尔时,尊者阿难执拂侍佛。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此法名何等? 我当云何奉持? 」 世尊告曰:「阿难! 此法名为蜜丸喻,汝当受持。 」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受此蜜丸喻法,当讽诵读。 所以者何? 比丘! 此蜜丸喻有法有义,梵行之本,趣通趣觉,趣于涅槃。 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当善受持此蜜丸喻。 」 佛说如是。 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蜜丸喻经第九竟(二千二百七十二字) (一一六)中阿含林品瞿昙弥经第十(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释羇瘦,在迦维罗卫尼拘类树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夏坐。 尔时,瞿昙弥大爱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 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 因此故,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耶? 」 世尊告曰:「止! 止! 瞿昙弥! 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瞿昙弥! 如是汝剃除头发,着袈裟衣,尽其形寿,净修梵行。 」 于是,瞿昙弥大爱为佛所制,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尔时,诸比丘为佛治衣,世尊不久于释羇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鉢,当游人间。 瞿昙弥大爱闻诸比丘为佛治衣,世尊不久于释羇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鉢,当游人间。 瞿昙弥大爱闻已,复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 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 因此故,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耶? 」 世尊亦再告曰:「止! 止! 瞿昙弥! 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瞿昙弥! 如是汝剃除头发,着袈裟衣,尽其形寿,净修梵行。 」 于是,瞿昙弥大爱再为佛所制,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彼时,世尊于释羇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鉢,游行人间。 瞿昙弥大爱闻世尊于释羇瘦受夏坐竟,补治衣讫,过三月已,摄衣持鉢,游行人间。 瞿昙弥大爱即与舍夷诸老母,俱随逐佛后,展转往至那摩提,住那摩提揵尼精舍。 于是,瞿昙弥大爱复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 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 因此故,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耶? 」 世尊至三告曰:「止! 止! 瞿昙弥! 汝莫作是念:『女人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瞿昙弥大爱! 如是汝剃除头发,着袈裟衣,尽其形寿,净修梵行。 」 于是,瞿昙弥大爱三为世尊所制,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彼时,瞿昙弥大爱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 尊者阿难见瞿昙弥大爱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见已,问曰:「瞿昙弥! 以何等故,涂跣污足,尘土坌体,疲极悲泣,住立门外? 」 瞿昙弥大爱答曰:「尊者阿难! 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 尊者阿难语曰:「瞿昙弥! 今且住此,我往诣佛,白如是事。 」 瞿昙弥大爱白曰:「唯然。 尊者阿难! 」 于是,尊者阿难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女人可得第四沙门果耶? 因此故,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耶? 」 世尊告曰:「止! 止! 阿难! 汝莫作是念:『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阿难! 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 阿难! 犹如人家多女少男者,此家为得转兴盛耶? 」 尊者阿难白曰:「不也。 世尊! 」 「如是,阿难! 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不得久住。 阿难! 犹如稻田及麦田中,有秽生者必坏彼田。 如是,阿难! 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不得久住。 」 尊者阿难复白曰:「世尊! 瞿昙弥大爱为世尊多所饶益。 所以者何? 世尊母亡后,瞿昙弥大爱鞠养世尊。 」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 如是,阿难! 瞿昙弥大爱多饶益我,谓母亡后,鞠养于我。 阿难! 我亦多饶益于瞿昙弥大爱。 所以者何? 阿难! 瞿昙弥大爱因我故,得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不疑三尊及苦、习、灭、道,成就于信,奉持禁戒,修学博闻,成就布施而得智慧,离杀、断杀、离不与取、断不与取,离邪淫、断邪淫,离妄言、断妄言,离酒、断酒。 阿难! 若使有人因人故,得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不疑三尊及苦、习、灭、道,成就于信,奉持禁戒,修学博闻,成就布施而得智慧,离杀、断杀,离不与取、断不与取,离邪淫、断邪淫,离妄言、断妄言,离酒、断酒,阿难! 设使此人为供养彼人衣被、饮食、卧具、汤药、诸生活具,至尽形寿,不得报恩。 「阿难! 我今为女人施设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犹如鱼师及鱼师弟子,深水作坞,为守护水,不令流出。 如是,阿难! 我今为女人说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云何为八? 阿难! 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一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二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 「阿难! 若住止处设无比丘者,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三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比丘尼受夏坐讫,于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四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五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六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当于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七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我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阿难! 若瞿昙弥大爱奉持此八尊师法者,是此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 」 于是,尊者阿难闻佛所说,善受善持,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瞿昙弥大爱所,语曰:「瞿昙弥! 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瞿昙弥大爱!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云何为八? 瞿昙弥! 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一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二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若住止处无比丘者,比丘尼不得受夏坐。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三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比丘尼受夏坐讫,于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四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五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六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当于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七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第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瞿昙弥! 世尊如是说:『若瞿昙弥大爱奉持此八尊师法者,是此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 』」 于是,瞿昙弥大爱白曰:「尊者阿难! 听我说喻,智者闻喻则解其义。 尊者阿难! 犹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端正姝好,极净沐浴以香涂身,着明净衣,种种璎珞严饰其容。 或复有人为念彼女,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以青莲华须、或瞻卜华鬘、或修摩那华须、或婆师华须、或阿提牟多华须,持与彼女。 彼女欢喜,两手受之,以严其头。 如是,尊者阿难! 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我尽形寿顶受奉持。 」 尔时,瞿昙弥大爱于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 彼时瞿昙弥大爱于后转成大比丘尼众,与诸长老上尊比丘尼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共俱往诣尊者阿难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白曰:「尊者阿难! 当知此诸比丘尼长老上尊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彼诸比丘年少新学,晚后出家,入此正法、律甫尔不久。 愿令此诸比丘为诸比丘尼随其大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 于是,尊者阿难语曰:「瞿昙弥! 今且住此,我往诣佛,白如是事。 」 瞿昙弥大爱白曰:「唯然。 尊者阿难! 」 于是,尊者阿难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今日瞿昙弥大爱与诸比丘尼长老上尊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俱来诣我所,稽首我足,却住一面,叉手语我曰:『尊者阿难! 此诸比丘尼长老上尊为王者所识,久修梵行;彼诸比丘年少新学,晚后出家,入此正法、律甫尔不久。 愿令此诸比丘为诸比丘尼随其大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 』」 世尊告曰:「止! 止! 阿难! 守护此言,慎莫说是。 阿难! 若使汝知如我知者,不应说一句,况复如是说? 阿难! 若使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诸梵志、居士当以衣布地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可于上行,精进沙门难行而行,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阿难! 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诸梵志、居士当以头发布施而作是说:『精进沙门可于上行,精进沙门难行而行,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 「阿难! 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诸梵志、居士若见沙门、当以手奉种种饮食,住道边待而作是说:『诸尊! 受是食是,可持是去,随意所用,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阿难! 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诸信梵志见精进沙门,敬心扶抱,将入于内,持种种财物与精进沙门而作是说:『诸尊! 受是可持是去,随意所用,令我长夜得利饶益,安隐快乐。 』 「阿难! 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此日月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然于精进沙门威神之德犹不相及,况复死瘦异学耶? 阿难! 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余有五百年。 阿难! 当知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终无是处。 当知男子得行五事,若男子作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必有是处。 」 佛说如是。 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瞿昙弥经第十竟(三千三百五十六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六千五百九十九字) 中阿含林品第五竟(万四千一百八十二字)(第二小土城诵)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