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品第一(有二十五经)(第三一日诵名念)(有二品合有二十五经) 柔软、龙象、处无常、请、瞻波 二十亿、八难贫穷、欲、福田 优婆塞、怨家教昙弥、降魔 赖吒、优婆离释问、及善生 商人、世间、福息止、至边、喻 (一一七)中阿含大品柔软经第一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自我昔日出家学道,为从优游、从容闲乐、极柔软来,我在父王悦头檀家时,为我造作种种宫殿,春殿、夏殿及以冬殿,为我好游戏故。 去殿不远,复造种种若干华池,青莲华池、红莲华池、赤莲华池、白莲华池。 于彼池中殖种种水华、青莲华、红莲华、赤莲华、白莲华,常水常华,使人守护,不通一切,为我好游戏故。 于其池岸殖种种陆华,修摩那华、婆师华、瞻卜华、修揵提华、摩头揵提华、阿提牟多华、波罗头华,为我好游戏故。 而使四人沐浴于我,沐浴我已,赤旃檀香用涂我身,香涂身已,着新缯衣,上下、内外、表里皆新,昼夜常以繖盖覆我,莫令太子夜为露所沾,昼为日所炙。 如常他家麁[麸-夫+广]、麦饭、豆羹、薑菜,为第一食,如是我父悦头檀家最下使人,粳粮餚馔为第一食。 「复次,若有野田禽兽,最美禽兽,提帝逻惒吒、劫宾阇逻、奚米何犁泥奢施罗米,如是野田禽兽,最美禽兽,常为我设如是之食。 「我忆昔时父悦头檀家,于夏四月昇正殿上,无有男子,唯有女妓而自娱乐,初不来下,我欲出至园观之时,三十名骑,简选上乘,卤簿前后,侍从导引,况复其余? 我有是如意足,此最柔软。 「我复忆昔时看田作人止息田上,往诣阎浮树下,结跏趺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 我作是念:『不多闻愚痴凡夫自有病法,不离于病,见他人病,憎恶薄贱、不爱不喜,不自观己。 』我复作是念:『我自有病法,不离于病,若我见他病而憎恶薄贱,不爱不喜者,我不宜然,我亦有是法故。 』如是观已,因不病起贡高者,即便自灭。 我复作是念:『不多闻愚痴凡夫自有老法,不离于老,见他人老,憎恶薄贱,不爱不喜,不自观己。 』 「我复作是念:『我自有老法,不离于老,若我见他老而憎恶薄贱、不爱不喜者,我不宜然,我亦有是法故。 』如是观已,若因寿起贡高者,即便自灭。 不多闻愚痴凡夫为不病贡高豪贵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 不多闻愚痴凡夫为少壮贡高豪贵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 不多闻愚痴凡夫为寿贡高豪贵放逸,因欲生痴,不行梵行。 」 于是,世尊即说颂曰: 「病法老法,及死亡法, 如法自有,凡夫见恶。 若我憎恶,不度此法, 我不宜然,亦有是法。 彼如是行,知法离生, 无病少壮,为寿贡高。 断诸贡高,见无欲安, 彼如是觉,无怖于欲, 得无有想,行净梵行。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柔软经第一竟(七百九十一字) (一一八)中阿含大品龙象经第二(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东园鹿子母堂。 尔时,世尊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堂上来下,告曰:「乌陀夷! 共汝往至东河澡浴。 」 尊者乌陀夷白曰:「唯然。 」 于是,世尊将尊者乌陀夷往至东河,脱衣岸上,便入水浴,浴已还出,拭体着衣。 尔时,波斯匿王有龙象,名曰念,作一切妓乐,历度东河。 众人见已,便作是说:「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 」 尊者乌陀夷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象受大身,众人见已,便作是说:『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 』」 世尊告曰:「如是。 乌陀夷! 如是。 乌陀夷! 象受大身,众人见已,便作是说:『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 』乌陀夷! 马、骆驼、牛、驴、胸行、人、树,生大形,乌陀夷! 众人见已,便作是说:『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 』乌陀夷! 若有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不以身、口、意害者,我说彼是龙。 乌陀夷! 如来于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不以身、口、意害,是故我名龙。 」 于是,尊者乌陀夷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唯愿世尊加我威力,善逝加我威力,令我在佛前,以龙相应颂颂赞世尊。 」 世尊告曰:「随汝所欲。 」 于是,尊者乌陀夷在于佛前,以龙相应颂赞世尊曰: 「正觉生人间,自御得正定, 修习行梵迹,息意能自乐。 人之所敬重,越超一切法, 亦为天所敬,无着至真人。 越度一切结,于林离林去, 捨欲乐无欲,如石出真金。 普闻正尽觉,如日昇虚空, 一切龙中高,如众山有岳。 称说名大龙,而无所伤害, 一切龙中龙,真谛无上龙。 温润无有害,此二是龙足, 苦行及梵行,是谓龙所行。 大龙信为手,二功德为牙, 念项智慧头,思惟分别法。 受持诸法腹,乐远离双臂, 住善息出入,内心至善定。 龙行止俱定,坐定卧亦定, 龙一切时定,是谓龙常法。 无秽家受食,有秽则不受, 得恶不净食,捨之如师子。 所得供养者,为他慈愍受, 龙食他信施,存命无所着。 断除大小结,解脱一切缚, 随彼所游行,心无有繫着。 犹如白莲花,水生水长养, 泥水不能着,妙香爱乐色。 如是最上觉,世生行世间, 不为欲所染,如华水不着。 犹如然火炽,不益薪则止, 无薪火不传,此火谓之灭。 慧者说此喻,欲令解其义, 是龙之所知,龙中龙所说。 远离淫欲恚,断痴得无漏, 龙捨离其身,此龙谓之灭。 」 佛说如是。 尊者乌陀夷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龙象经第二竟(七百三十字) (一一九)中阿含大品说处经第三(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有三说处,无四无五。 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闻、识、知,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 云何为三? 比丘,因过去世说,而说如是过去世时有;比丘! 因未来世说,而说如是未来世时有;比丘! 因现在世说,而说如是现在世时有;是谓三说处,无四无五。 若比丘见已,因彼故说而说我见、闻、识、知,比丘说而说是我所知,因所说善习得义,因不说不善习得义。 「贤圣弟子两耳一心听法,彼两耳一心听法已,断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证,彼断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证已,便得正定。 贤圣弟子心得正定已,便断一切淫、怒、痴,贤圣弟子如是得心解脱。 解脱已便知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因其所说有四处,当以观人,此贤者可共说、不可共说? 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不一向答者,分别论、不分别答者,诘论、不诘答者,止论、不止答者,如是此贤者不得共说,亦不得共论。 若使此贤者一向论、使一向答者,分别论、分别答者,诘论、诘答者,止论、止答者,如是此贤者得共说,亦得共论。 「复次,因其所说,更有四处,当以观人,此贤者可共说、不可共说? 若使此贤者于处、非处不住者,所知不住者,说喻不住者,道迹不住者,如是此贤者不可共说,亦不可共论。 若此贤者于处、非处住者,所知住者,说喻住者,道迹住者,如是此贤者可得共说,亦可得共论。 因所说时止息口行,捨已所见,捨怨结意,捨欲、捨恚、捨痴、捨慢、捨不语、捨悭嫉、不求胜、不伏他,莫取所失,说义说法。 说义说法已,教复教止,自欢喜、令彼欢喜,如是说义,如是说事,是圣说义,是圣说事,谓至竟漏尽。 」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有诤论议,杂意怀贡高, 非圣毁呰德,各各相求便。 但求他过失,意欲降伏彼, 更互而求胜,圣不如是说。 若欲得论议,慧者当知时, 有法亦有义,诸圣论如是。 慧者如是说,无诤无贡高, 意无有厌足,无结无有漏。 随顺不颠倒,正知而为说, 善说则然可,自终不说恶。 不以诤论议,亦不受他诤, 知处及说处,是彼之所论。 如是圣人说,慧者俱得义, 为现法得乐,亦为后世安。 当知聪达者,非倒非常说。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处经第三竟(七百二十三字) (一二〇)中阿含大品说无常经第四(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者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 觉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 想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 行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 识亦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 是为色无常,觉、想、行、识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神。 多闻圣弟子作如是观,修习七道品,无碍正思正念,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若有众生及九众生居,乃至有想无想处行余第一有,于其中间是第一、是大、是胜、是最、是尊、是妙,谓世中阿罗诃。 所以者何? 世中阿罗诃得安隐快乐。 」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无着第一乐,断欲无有爱, 永捨离我慢,裂坏无明网。 彼得不移动,心中无秽浊, 不染着世间,梵行得无漏。 了知于五阴,境界七善法, 大雄游行处,离一切恐怖。 成就七觉宝,具学三种学, 妙称上朋友,佛最上真子。 成就十支道,大龙极定心, 是世中第一,彼则无有爱。 众事不移动,解脱当来有, 断生老病死,所作办灭漏。 兴起无学智,得身最后边, 梵行第一具,彼心不由他。 上下及诸方,彼无有喜乐, 能为师子吼,世间无上觉。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无常经第四竟(四百一十三字) (一二一)中阿含大品请请经第五(下一请字音慈井反)(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共受夏坐。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说从解脱相请请时,在比丘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是梵志,而得灭讫,无上医王,我今受身,最是后边。 我是梵志,得灭讫后,无上医王,我今受身,最是后边。 谓汝等辈是我真子,从口而生,法法所化。 谓汝等辈是我真子,从口而生,法法所化,汝当教化,转相教诃。 」 尔时,尊者舍梨子亦在众中。 于是,尊者舍梨子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嚮之所说:『我是梵志,而得灭讫,无上医王,我今受身,最是后边。 我是梵志,得灭讫后,无上医王,我今受身,最是后边。 谓汝等辈是我真子,从口而生,法法所化。 谓汝等辈是我真子,从口而生,法法所化,汝当教化,转相教诃。 』世尊! 诸不调者令得调御,诸不息者令得止息,诸不度者而令得度,诸不解脱者令得解脱,诸不灭讫者令得灭讫,未得道者令其得道,不施设梵行令施设梵行。 知道、觉道、识道、说道,世尊弟子于后得法,受教、受诃、受教、诃已,随世尊语,即便趣行,得如其意,善知正法。 唯然,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耶? 」 彼时,世尊告曰:「舍梨子! 我不嫌汝身、口、意行。 所以者何? 舍梨子! 汝有聪慧、大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 舍梨子! 汝成就实慧。 舍梨子! 犹转轮王而有太子,不越教已,则便受拜父王所传,而能复传。 如是,舍梨子! 我所转法轮,汝复能转。 舍梨子! 是故我不嫌汝身、口、意行。 」 尊者舍梨子复再叉手向佛,白曰:「唯然。 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世尊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耶? 」 世尊告曰:「舍梨子! 我亦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所以者何? 舍梨子! 此五百比丘,尽得无着,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重担已捨,有结已尽,而得善义正智正解脱。 唯除一比丘,我亦本已记于现法中得究竟智,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舍梨子! 是故我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 尊者舍梨子复三叉手向佛,白曰:「唯然。 世尊不嫌我身、口、意行;亦不嫌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 世尊! 此五百比丘,几比丘得三明达? 几比丘得俱解脱? 几比丘得慧解脱耶? 」 世尊告曰:「舍梨子! 此五百比丘,九十比丘得三明达,九十比丘得俱解脱,余比丘得慧解脱。 舍梨子! 此众无枝无叶,亦无节戾,清净真实,得正住立。 」 尔时,尊者傍耆舍亦在众中。 于是,尊者傍耆舍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唯然。 世尊加我威力,唯愿善逝加我威力,令我在佛及比丘众前,以如义相应而作赞颂。 」 世尊告曰:「傍耆舍! 随汝所欲。 」 于是,尊者傍耆舍在佛及比丘众前,以如义相应而赞颂曰: 「今十五请日,集坐五百众, 断除诸结缚,无碍有尽仙。 清净光明照,解脱一切有, 生老病死尽,漏灭所作办。 调悔及疑结,慢有漏已尽, 拔断爱结刺,上医无复有。 勇勐如师子,一切恐畏除, 已度于生死,诸漏已灭讫。 犹如转轮王,群臣所围绕, 悉领一切地,乃至于大海。 如是勇勐伏,无上商人主, 弟子乐恭敬,三达离死怖。 一切是佛子,永除枝叶节, 转无上法轮,稽首第一尊。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请请经第五竟(千一十三字) (一二二)中阿含大品瞻波经第六(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瞻波,在恒伽池边。 尔时,世尊月十五日说从解脱时,于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世尊坐已,即便入定,以他心智观察众心,观众心已,至初夜竟,默然而坐。 于是,有一比丘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初夜已讫,佛及比丘众集坐来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于是,世尊复至中夜默然而坐。 彼一比丘再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初夜已过,中夜将讫,佛及比丘众集坐来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世尊亦再默然不答。 于是,世尊复至后夜默然而坐。 彼一比丘三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初夜既过,中夜复讫,后夜垂尽,将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众集坐极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于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 彼时,尊者大目揵连亦在众中。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便作是念:「世尊为何比丘而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我宁可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 」 尊者大目揵连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观察众心,尊者大目揵连便知世尊所为比丘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定起,至彼比丘前,牵臂将出,开门置外:「痴人远去,莫于此住,不复得与比丘众会,从今已去,非是比丘。 」闭门下钥,还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尊所为比丘说此众中有一比丘已为不净者,我已逐出。 世尊! 初夜既过,中夜复讫,后夜垂尽,将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众集坐极久,唯愿世尊说从解脱。 」 世尊告曰:「大目揵连! 彼愚痴人当得大罪,触娆世尊及比丘众。 大目揵连! 若使如来在不净众说从解脱者,彼人则便头破七分。 是故,大目揵连! 汝等从今已后说从解脱,如来不复说从解脱。 所以者何? 如是,大目揵连! 或有痴人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申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鉢,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似如真梵行,至诸真梵行所,彼或不知。 大目揵连! 若诸梵行知者,便作是念:『是沙门污,是沙门辱,是沙门憎,是沙门刺。 』知已,便当共摈弃之。 所以者何? 莫令污染诸梵行者。 「大目揵连! 犹如居士有良稻田,或有麦田,生草名秽麦,其根相似,茎、节、叶、花皆亦似麦,后生实已,居士见之,便作是念:『是麦污辱,是麦憎刺。 』知已便拔,掷弃于外。 所以者何? 莫令污秽余真好麦。 如是,大目揵连! 或有痴人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鉢,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似如真梵行,至诸真梵行所,彼或不知。 大目揵连! 若诸梵行知者,便作是念:『是沙门污,是沙门辱,是沙门憎,是沙门刺。 』知已,便当共摈弃之。 所以者何? 莫令污染诸梵行者。 「大目揵连! 犹如居士秋时扬穀,穀聚之中若有成实者,扬便止住,若不成实及粃糠者,便随风去,居士见已,即持扫箒,扫治令净。 所以者何? 莫令污杂余净好稻。 如是,大目揵连! 或有痴人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鉢,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似如真梵行,至诸真梵行所,彼或不知。 大目揵连! 若诸梵行知者,便作是念:『是沙门污,是沙门辱,是沙门憎,是沙门刺。 』知已,便当共摈弃之。 所以者何? 莫令污染诸梵行者。 「大目揵连! 犹如居士为过泉水故,作通水槽,持斧入林,扣打诸树,若坚实者,其声便小,若空中者,其声便大,居士知已,便斫治节,拟作通水槽。 如是,大目揵连! 或有痴人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鉢,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似如真梵行,至诸真梵行所,彼或不知。 大目揵连! 若诸梵行知者,便作是念:『是沙门污,是沙门辱,是沙门憎,是沙门刺。 』知已,便当共摈弃之。 所以者何? 莫令污染诸梵行者。 」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共会集当知,恶欲憎嫉恚, 不语结恨悭,嫉妬谄欺诳。 在众诈言息,屏处称沙门, 阴作诸恶行,恶见不守护。 欺诳妄语言,如是当知彼, 往集不与会,摈弃不共止。 欺诈诳说多,非息称说息, 知时具净行,摈弃远离彼。 清净共清净,常当共和合, 和合得安隐,如是得苦边。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瞻波经第六竟(一千三百五十一字) (一二三)中阿含大品沙门二十亿经第七(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沙门二十亿亦游舍卫国,在闇林中,前夜、后夜学习不眠,精勤正住,修习道品。 于是,尊者沙门二十亿安静独住,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若有世尊弟子精勤学习正法、律者,我为第一,然诸漏心不得解脱。 我父母家极大富乐,多有钱财,我今宁可捨戒罢道行,欲布施修诸福业耶? 」 尔时,世尊以他心智知尊者沙门二十亿心之所念,便告一比丘:「汝往至彼,呼沙门二十亿来。 」 于是,一比丘白曰:「唯然。 」即从坐起,稽首礼足,绕三匝而去,往至尊者沙门二十亿所而语彼曰:「世尊呼汝! 」 尊者沙门二十亿闻比丘语,即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世尊告曰:「沙门! 汝实安静独住,宴坐思惟,心作是念:『若有世尊弟子精勤学习正法、律者,我为第一,然诸漏心不得解脱。 我父母家极大富乐,多有钱财,我今宁可捨戒罢道行,欲布施修诸福业耶? 』」 彼时,尊者沙门二十亿羞耻慙愧,则无无畏。 「世尊知我心之所念。 」叉手向佛,白曰:「实尔。 」 世尊告曰:「沙门! 我今问汝,随所解答。 于意云何? 汝在家时,善调弹琴,琴随歌音,歌随琴音耶? 」 尊者沙门二十亿白曰:「如是。 世尊! 」 世尊复问:「于意云何? 若弹琴絃急,为有和音可爱乐耶? 」 沙门答曰:「不也。 世尊! 」 世尊复问:「于意云何? 若弹琴絃缓,为有和音可爱乐耶? 」 沙门答曰:「不也。 世尊! 」 世尊复问:「于意云何? 若弹琴调絃不急不缓,适得其中,为有和音可爱乐耶? 」 沙门答曰:「如是。 世尊! 」 世尊告曰:「如是。 沙门! 极大精进,令心调乱;不极精进,令心懈怠。 是故汝当分别此时,观察此相,莫得放逸。 」 尔时,尊者沙门二十亿闻佛所说,善受善持,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受佛弹琴喻教,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 彼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为,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者,唯无上梵行讫,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尊者沙门二十亿知法已,至得阿罗诃。 彼时,尊者沙门二十亿得阿罗诃已,而作是念:「今正是时,我宁可往诣世尊所,说得究竟智耶? 」 于是,尊者沙门二十亿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 若有比丘得无所着,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重担已捨,有结已解,自得善义,正智正解脱者,彼于尔时乐此六处,乐于无欲,乐于远离,乐于无诤,乐于爱尽,乐于受尽,乐心不移动。 世尊! 或有一人而作是念:『此贤者以依信故,乐于无欲者,不应如是观,但欲尽、恚尽、痴尽,是乐于无欲。 』世尊! 或有一人而作是念:『此贤者以贪利称誉求供养故,乐于远离者,不应如是观,但欲尽、恚尽、痴尽,是乐于远离。 』世尊! 或有一人而作是念:『此贤者以依戒故,乐于无诤者,不应如是观,但欲尽、恚尽、痴尽,是乐于无诤,乐于爱尽,乐于受尽,乐心不移动。 』世尊! 若有比丘得无所着,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重担已捨,有结已解,自得善义,正智正解脱者,彼于尔时乐此六处。 「世尊! 若有比丘学未得意,求愿无上安隐涅槃者,彼于尔时成就学根及学戒。 彼于后时,诸漏已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者。 彼于尔时成就无学根及无学戒。 世尊! 犹幼少童子,彼于尔时成就小根及小戒,彼于后时具足学根者,彼于尔时成就学根及学戒。 「如是,世尊! 若有比丘学未得意,求愿无上安隐涅槃者,彼于尔时成就学根及学戒。 彼于后时,诸漏已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者,彼于尔时成就无学根及无学戒。 彼若有眼所知色与对眼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脱、慧解脱,心在内住,善制守持,观兴衰法。 若有耳所知声、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触、意所知法与对意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脱、慧解脱,心在内住,善制守持,观兴衰法。 「世尊! 犹去村不远有大石山,不破不缺不脆,坚住不空合一,若东方有大风雨来,不能令摇,不动转移;亦非东方风移至南方,若南方有大风雨来,不能令摇,不动转移;亦非南方风移至西方,若西方有大风雨来,不能令摇,不动转移;亦非西方风移至北方,若北方有大风雨来,不能令摇,不动转移;亦非北方风移至诸方。 如是彼若有眼所知色与对眼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脱、慧解脱,心在内住,善制守持,观兴衰法。 若有耳所知声、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触、意所知法与对意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脱、慧解脱,心在内住,善制守护,观兴衰法。 」 于是,尊者沙门二十亿说此颂曰: 「乐在无欲,心存远离, 喜于无诤,受尽欣悦。 亦乐受尽,心不移动, 得知如真,从是心解。 得心解已,比丘息根, 作已不观,无所求作。 犹如石山,风不能动, 色声香味,身触亦然。 爱不爱法,不能动心。 」 尊者沙门二十亿于佛前说得究竟智已,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 尔时,世尊,尊者沙门二十亿去后不久,告诸比丘:「诸族姓子! 应如是来于我前说得究竟智,如沙门二十亿来于我前说得究竟智,不自誉,不慢他,说义现法随诸处也;莫令如痴增上慢所缠,来于我前说得究竟智,彼不得义,但大烦劳。 沙门二十亿来于我前说得究竟智,不自誉,不慢他,说义现法随诸处也。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沙门二十亿经第七竟(一千七百三十九字) (一二四)中阿含大品八难经第八(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行梵行而有八难、八非时也。 云何为八? 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地狱中。 是谓人行梵行第一难、第一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畜生中,生饿鬼中,生长寿天中,生在边国夷狄之中,无信无恩,无有反复,若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是谓人行梵行第五难、第五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虽生中国,而聋痖如羊鸣,常以手语,不能知说善恶之义。 是谓人行梵行第六难、第六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虽生中国,不聋、不痖、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然有邪见及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无施、无斋,无有呪说,无善恶业,无善恶业报,无此世彼世,无父无母,世无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是谓人行梵行第七难、第七非时。 「复次,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不出于世,亦不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于中国,不聋、不痖、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而有正见、不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呪说,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是谓人行梵行第八难、第八非时。 「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云何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若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世说法,趣向止息,趣向灭讫,趣向觉道,为善逝所演。 彼人尔时生于中国,不聋、不痖、不如羊鸣,不以手语,又能知说善恶之义,而有正见、不颠倒见,如是见、如是说:『有施、有斋,亦有呪说,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善去、善向,此世彼世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 』是谓人行梵行有一不难、有一是时。 」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得人身者,说最微妙法, 若有不得果,必不遇其时。 多说梵行难,人在于后世, 若得遇其时,是世中甚难。 欲得复人身,及闻微妙法, 当以精勤学,人自哀愍故。 谈说闻善法,莫令失其时, 若失此时者,必忧堕地狱。 若不遇其时,不闻说善法, 如商人失财,受生死无量。 若有得人身,闻说正善法, 遵奉世尊教,必遭遇其时。 若遭遇此时,堪任正梵行, 成就无上眼,日亲之所说。 彼为常自护,进行离诸使, 断灭一切结,降魔魔眷属, 彼度于世间,谓得尽诸漏。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难经第八竟(一千三十三字) (一二五)中阿含大品贫穷经第九(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欲人贫穷,为大苦耶? 」 诸比丘白曰:「尔也。 世尊! 」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若有欲人贫穷举贷他家财物,世中举贷他家财物,为大苦耶? 」 诸比丘白曰:「尔也。 世尊! 」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若有欲人举贷财物,不得时还,白曰:『长息。 』世中长息,为大苦耶? 」 诸比丘白曰:「尔也。 世尊! 」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若有欲人长息不还,财主责索,世中财主责索,为大苦耶? 」 诸比丘白曰:「尔也。 世尊! 」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若有欲人财主责索,不能得偿,财主数往至彼求索,世中财主数往至彼求索,为大苦耶? 」 诸比丘白曰:「尔也。 世尊! 」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若有欲人,财主数往至彼求索,彼故不还,便为财主之所收缚,世中为财主收缚,为大苦耶? 」 诸比丘白曰:「尔也。 世尊! 」 「是为世中有欲人贫穷是大苦,世中有欲人举贷财物是大苦,世中有欲人举贷长息是大苦,世中有欲人财主责索是大苦,世中有欲人财主数往至彼求索是大苦,世中有欲人为财主收缚是大苦。 如是若有于此圣法之中,无信于善法,无禁戒、无博闻、无布施、无智慧于善法,彼虽多有金、银、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码碯、瑇瑁、砗渠、碧玉、赤石、琁珠,然彼故贫穷,无有力势,是我圣法中说不善贫穷也。 「彼身恶行,口、意恶行,是我圣法中说不善举贷也。 彼欲覆藏身之恶行,不自发露,不欲道说,不欲令人诃责,不顺求,欲覆藏口、意恶行,不自发露,不欲道说,不欲令人诃责,不顺求,是我圣法中说不善长息也。 彼或行村邑及村邑外,诸梵行者见已,便作是说:『诸贤! 此人如是作、如是行、如是恶、如是不净,是村邑刺。 』彼作是说:『诸贤! 我不如是作、不如是行、不如是恶、不如是不净,亦非村邑刺,是我圣法中说不善责索也。 』 「彼或在无事处,或在山林树下,或在空闲居,念三不善念:欲念、恚念、害念,是我圣法中说不善数往求索也。 彼作身恶行,口、意恶行,彼作身恶行,口、意恶行已,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我圣法中说不善收缚也。 我不见缚更有如是苦、如是重、如是麤、如是不可乐,如地狱、畜生、饿鬼缚也。 此三苦缚,漏尽阿罗诃比丘已知灭尽,拔其根本,永无来生。 」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世间贫穷苦,举贷他钱财, 举贷钱财已,他责为苦恼。 财主往求索,因此收繫缚, 此缚甚重苦,世间乐于欲。 于圣法亦然,若无有正信, 无慙及无愧,作恶不善行。 身作不善行,口意俱亦然, 覆藏不欲说,不乐正教诃。 若有数数行,意念则为苦, 或村或静处,因是必有悔。 身口习诸行,及意之所念, 恶业转增多,数数作复作。 彼恶业无慧,多作不善已, 随所生毕讫,必往地狱缚。 此缚最甚苦,雄勐之所离, 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 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 如是诸居士,因施福增多。 如是圣法中,若有好诚信, 具足成慙愧,庶几无悭贪。 已捨离五盖,常乐行精进, 成就诸禅定,满具常弃乐。 已得无食乐,犹如水浴净, 不动心解脱,一切有结尽。 无病为涅槃,谓之无上灯, 无忧无尘安,是说不移动。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贫穷经第九竟(一千一十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千八百三字)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