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三四)大品释问经第十八(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摩竭陀国,在王舍城东,[木*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罗石室。 尔时,天王释闻佛游摩竭陀国,在王舍城东,[木*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罗石室。 时,天王释告五结乐子:「我闻世尊游摩竭陀国,在王舍城东,[木*奈]林村北,鞞陀提山因陀罗石室。 五结! 汝来共往见佛。 」 五结乐子白曰:「唯然。 」于是,五结乐子挟琉璃琴从天王释行,三十三天闻天王释其意至重,欲往见佛,三十三天亦复侍从天王释行。 于是,天王释及三十三天、五结乐子犹如力士屈伸臂顷,于三十三天忽没不现已,住摩竭陀国王舍城东,[木*奈]林村北,鞞陀提山,去石室不远。 尔时,鞞陀提山光耀极照,明如火[火*佥],彼山左右居民见之,便作是念:「鞞陀提山火烧普然。 」 时,天王释住一处已,告曰:「五结! 世尊如是住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 有大威德,诸天共俱,乐彼远离,燕坐安隐,快乐游行。 我等未通,不应便前。 五结! 汝往先通,我等然后当进。 」 五结乐子白曰:「唯然。 」于是,五结乐子受天王释教已,挟琉璃琴即先往至因陀罗石室,便作是念:「知此处离佛不近不远,令佛知我,闻我音声。 」住彼处已,调琉璃琴,作欲相应偈、龙相应偈、沙门相应偈、阿罗诃相应偈,而歌颂曰: 「贤礼汝父母,月及耽浮楼, 谓生汝殊妙,令我发欢心。 烦热求凉风,渴欲饮冷水, 如是我爱汝,犹罗诃爱法。 如收水甚难,着欲亦复然, 无量生共会,如施与无着。 池水清且凉,底有金粟沙, 如龙象热逼,入此池水浴。 犹如鈎牵象,我意为汝伏, 所行汝不觉,窈窕未得汝。 我意极着汝,烦冤烧我心, 是故我不乐,如人入虎口。 如释子思禅,常乐在于一, 如牟尼得觉,得汝妙净然。 如牟尼所乐,无上正尽觉, 如是我所乐,常求欲得汝。 如病欲得药,如饥欲得食, 贤汝止我心,犹如水灭火。 若我所作福,供养诸无着, 彼是悉净妙,我共汝受报。 愿我共汝终,不离汝独沽, 我宁共汝死,不用相离生。 释为与我愿,三十三天尊, 汝人无上尊,是我愿最坚。 是故礼大雄,稽首人最上, 断绝诸爱刺,我礼日之亲。 」 于是,世尊从三昧起,赞叹五结乐子曰:「善哉! 善哉! 五结! 汝歌音与琴声相应,琴声与歌音相应,歌音不出琴声外,琴声不出歌音外。 五结! 汝颇忆昔时歌颂此欲相应偈、龙相应偈、沙门相应偈、阿罗诃相应偈耶? 」 五结乐子白曰:「世尊! 唯大仙人自当知之。 大仙人! 昔时世尊初得觉道,游郁鞞罗尼连禅河岸,阿阇惒罗尼拘类树下。 尔时,躭浮楼乐王女,名贤月色。 有天名结,摩兜丽御车子,求欲彼女。 大仙人! 彼当求欲于彼女时,我亦复求欲得彼女。 然,大仙人! 求彼女时竟不能得,我于尔时住彼女后,便歌颂此欲相应偈、龙相应偈、沙门相应偈、阿罗诃相应偈。 大仙人! 我歌颂此偈时,彼女回顾,怡然含笑而语我曰:『五结! 我未曾见彼佛世尊,然我已从三十三天闻彼世尊、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五结! 若汝能数称叹世尊者,可与汝共事大仙人。 』我唯一共会,自后不复见。 」 于是,天王释而作是念:「五结乐子已令世尊从定觉起已,通我于善逝。 」彼时,天王释告曰:「五结! 汝即往彼,为我稽首佛足,问讯世尊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作如是语:『大仙人! 天王释稽首佛足,问讯世尊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大仙人! 天王释及三十三天欲见世尊! 』」 五结乐子白曰:「唯然。 」 于是,五结乐子捨琉璃琴,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唯大仙人! 天王释稽首佛足,问讯世尊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大仙人! 天王释及三十三天欲见世尊! 」 尔时,世尊告曰:「五结! 今天王释安隐快乐,及诸天、人、阿修罗、揵沓惒、罗刹及余种种身安隐快乐。 五结! 天王释欲见我者,随其所欲。 」 于是,五结乐子闻佛所说,善受善持,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天王释所,白曰:「天王! 我已为白世尊,世尊今待天王,唯愿天王自当知时。 」 于是,天王释及三十三天、五结乐子往诣佛所。 时,天王释稽首佛足,再三自称名姓言:「唯大仙人! 我是天王释,我是天王释。 」 世尊告曰:「如是。 如是。 拘翼! 汝是天王释。 」 时,天王释再三自称名姓,稽首佛足,却住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结乐子亦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时天王释白曰:「唯大仙人! 我去世尊近远坐耶? 」 世尊告曰:「汝近我坐。 所以者何? 汝有大天眷属。 」于是,天王释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三十三天及五结乐子亦稽首佛足,却坐一面。 尔时,因陀罗石室忽然广大。 所以者何? 佛之威神及诸天威德。 时,天王释坐已,白曰:「唯大仙人! 我于长夜欲见世尊,欲请问法。 大仙人! 往昔一时世尊游舍卫国,住石岩中,大仙人! 我尔时自为及为三十三天,乘千象车,往至鞞沙门大王家。 尔时,鞞沙门大王家有妾,名槃阇那,尔时,世尊入定寂然,彼妾叉手礼世尊足。 大仙人! 我语彼曰:『妹! 我今非往见世尊时,世尊入定,若世尊从定寤者,妹便为我稽首佛足,问讯世尊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作如是说:「唯大仙人! 天王释稽首佛足,问讯世尊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大仙人! 彼妹为我稽首佛足,问讯世尊,世尊为忆不耶? 」 世尊告曰:「拘翼! 彼妹为汝稽首我足,具宣汝意,问讯于我,我亦忆,拘翼! 当汝去时,闻此音声,便从定寤。 」 「大仙人! 昔时我闻,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于世时,增诸天众,减阿修罗。 大仙人! 我自眼见世尊弟子比丘从世尊修习梵行,捨欲离欲,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于天中。 大仙人! 瞿毗释女是世尊弟子,亦从世尊修习梵行,憎恶是女身,爱乐男形,转女人身,受男子形,捨欲离欲,身坏命终,得生妙处三十三天,为我作子。 彼既生已,诸天悉知,瞿婆天子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大仙人! 我复见有世尊弟子三比丘等,亦从世尊修习梵行,不捨离欲,身坏命终,生余下贱伎乐宫中,彼既生已,日日来至三十三天供事诸天,奉侍瞿婆天子。 天子见彼已,而说颂曰: 「『与眼优婆私,我字名瞿毗,  奉敬佛及法,净意供养众。 我已蒙佛恩,释子大祐德,  妙生三十三,彼知祐天子。 见彼本比丘,受生伎乐神,  叉手面前立,瞿婆为说偈。 是本瞿昙子,我本为人时,  来至到我家,饮食好供养。 此本与圣等,行无上梵行,  今为他所使,日来奉事天。 我本承事汝,闻圣善说法,  得信成就戒,妙生三十三。 汝本受奉事,行无上梵行,  今为他所使,日来奉事天。 汝以何为面,受持佛法已,  反背不向法,是眼觉善说。 我昔见汝等,今生下伎乐,  自行非法行,自生于非法。 我本在居家,观我今胜德,  转女成天子,自在五欲乐。 彼诃瞿昙等,厌已叹瞿昙,  我今当进行,天子真谛说。 二于彼懃行,忆瞿昙法律,  知欲有灾患,即彼捨离欲。 彼为欲结缚,即得捨远离,  如象断羁靽,度三十三天。 因陀罗天梵,一切皆来集,  即彼坐上去,雄勐捨尘欲。 帝释见已厌,胜天天中天,  彼本生下贱,度三十三天。 厌已妙息言,瞿婆后说曰,  人中有佛胜,释牟尼知欲。 彼子中失念,我诃更复得,  于三中之一,则生伎乐中。 二成等正道,在天定根乐,  汝说如是法,弟子无有惑。 度漏断邪疑,礼佛胜伏根,  若彼觉诸法,二得昇进处。 彼得昇进已,生于梵天中,  我等知彼法,大仙来至此。 』」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此鬼长夜无有谀谄,亦无欺诳,无幻质直。 若有问者,尽欲知故,不欲触娆彼之所问亦复如是,我宁可说甚深阿毗昙。 」世尊知已,为天王释说此颂曰: 「于现法乐故,亦为后世乐, 拘翼自恣问,随意之所乐, 彼彼之所问,尽当为决断。 世尊已见听,日天求见义, 在摩竭陀国,贤婆娑婆问。 」 于是,天王释白曰:「世尊! 天、人、阿修罗、揵沓惒、罗刹及余种种身,各各有几结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天、人、阿修罗、揵沓惒、罗刹及余种种身,各各有二结,悭及嫉也。 彼各各作是念:『令我无杖、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斗、无苦,安乐游行。 』彼虽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结、有怨、有恚、有诤、有斗、有苦,无安乐游行。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 大仙人! 天、人、阿修罗、揵沓惒、罗刹及余种种身,各各有二结。 彼作是念:『令我无杖、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斗、无苦,安乐游行。 』彼虽作是念,然故有杖有结、有怨、有恚、有诤、有斗、有苦,无安乐游行。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悭、嫉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由何而有? 复何因由无悭、嫉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悭、嫉者,因爱、不爱,缘爱、不爱,从爱、不爱生,由爱、不爱有。 若无爱、不爱者,则无悭、嫉也。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悭、嫉者,因爱、不爱,缘爱、不爱,从爱、不爱生,由爱、不爱有。 若无爱、不爱者,则无悭、嫉也。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爱、不爱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由何而有? 复何因由无爱、不爱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爱、不爱者,因欲缘欲,从欲而生,由欲故有。 若无欲者,则无爱、不爱。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爱、不爱者,因欲缘欲,从欲而生,由欲故有,若无欲者,则无爱、不爱。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欲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由何而有? 复何因由无有欲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欲者,因念缘念,从念而生,由念故有。 若无念者,则无有欲。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欲者,因念缘念,从念而生,由念故有,若无念者,则无有欲。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念者,何因何缘,为从何生,由何而有? 复何因由无有念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念者,因思缘思,从思而生,由思故有,若无思者,则无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爱、不爱,由爱、不爱故有悭、嫉,由悭、嫉故有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心中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如是此纯大苦阴生。 若无思者,则无有念,若无念者,则无有欲,若无欲者,则无爱、不爱,若无爱、不爱者,则无悭、嫉,若无悭、嫉者,则无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心中不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如是此纯大苦阴灭。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 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念者,因思缘思,从思而生,由思故有,若无思者,则无有念,由念故有欲,由欲故有爱、不爱,由爱、不爱故有悭、嫉,由悭、嫉故有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心中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如是此纯大苦阴生。 若无思者,则无有念,若无念者,则无有欲,若无欲者,则无爱、不爱,若无爱、不爱者,则无悭、嫉,若无悭、嫉者,则无刀杖、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心中不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如是此纯大苦阴灭。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何者灭戏道迹? 比丘何行趣向灭戏道迹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灭戏道迹者,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拘翼,是谓灭戏道迹。 比丘者,行此趣向灭戏道迹。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灭戏道迹者,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 大仙人! 是为灭戏道迹。 比丘者,行此趣向灭戏道迹。 唯然。 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断几法,行几法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断三法,修行三法。 云何为三? 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 拘翼! 念者,我说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念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念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 拘翼! 求者,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求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求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断三法,修行三法。 云何为三? 一曰念,二曰言,三曰求。 大仙人说念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念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便断彼,若念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 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念故;言亦如是。 大仙人说求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求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便断彼。 若求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求故。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有几法,护从解脱行几法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有六法,护从解脱行六法也。 云何为六? 眼视色,耳闻声,鼻嗅香,舌甞味,身觉触,意知法。 拘翼! 眼视色者,我说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眼视色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眼视色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如是耳闻声、鼻嗅香、舌甞味、身觉触、意知法者,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意知法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意知法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者有六法,护从解脱行六法。 云何为六? 眼视色,耳闻声,鼻嗅香,舌甞味,身觉触,意知法。 大仙人说眼视色者,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眼视色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即断彼。 若眼视色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如是耳闻声、鼻嗅香、舌甞味、身觉触,大仙人说意知法者,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意知法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即断彼,若意知法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 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命存一时顷,复断几法,行几法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命存一时顷,复断三法,行三法。 云何为三? 一曰喜,二曰忧,三曰捨。 拘翼! 喜者,我说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喜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喜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忧亦如是。 拘翼! 捨者,我说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捨不可行者,我即断彼,若捨可行者,我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比丘者,趣向灭戏道迹,命存一时顷,断三法,行三法。 云何为三? 一曰喜,二曰忧,三曰捨。 大仙人说喜者,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喜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即断彼,若喜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忧亦如是。 大仙人说捨者,亦有二种,可行、不可行。 若捨增长恶不善法,减损善法者,大仙人即断彼。 若捨减损恶不善法,增长善法者,大仙人为彼知时,有念有智,成就彼故。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一切沙门、梵志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一切沙门、梵志不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也。 」 时,天王释复问曰:「大仙人! 一切沙门、梵志以何等故,不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此世有若干种界,有无量界,彼随所知界,即彼界随其力,随其方便,一向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 拘翼! 是故一切沙门、梵志不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耳。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此世有若干种界,有无量界,彼随所知界,即彼界随其力,随其方便,一向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 大仙人! 以是故,一切沙门、梵志不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耳。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复问曰:「大仙人! 一切沙门、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不必一切沙门、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 时,天王释复问曰:「大仙人! 以何等故? 不必一切沙门、梵志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耶? 」 世尊闻已,答曰:「拘翼! 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不正善心解脱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讫。 拘翼! 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正善心解脱者,彼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 时,天王释闻已,白曰:「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不正善心解脱者,彼不至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讫。 大仙人! 若有沙门、梵志,于无上爱尽,正善心解脱者,彼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唯然,世尊! 唯然,善逝! 唯然,大仙人! 如佛所说法,我悉知之,我断疑度惑,无有犹豫,闻佛所说故。 」 时,天王释闻佛所说,善受善持,白曰:「大仙人! 我于长夜有疑惑刺,世尊今日而拔出之。 所以者何? 谓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故。 」 世尊问曰:「拘翼! 汝颇忆昔时曾问余沙门、梵志如此事耶? 」 时,天王释答曰:「世尊! 唯大仙人自当知之。 大仙人! 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各怀愁慼,数数叹说,我等若值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者,必当往见。 大仙人! 然我等不得值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已,便行具足五欲功德。 大仙人! 我等放逸,行放逸已,大威德天子于极妙处,即便命终,大仙人! 我见大威德天子于极妙处,即命终时,便生极厌,身毛皆竪,莫令我于此处速命终。 「大仙人! 我因此厌、因此忧慼故,若见余沙门、梵志在无事处山林树下,乐居高岩,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燕坐,彼乐远离,燕坐安隐,快乐游行。 我见彼已,便谓是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即往奉见。 彼不识我,而问我言:『汝为是谁? 』我时答彼:『大仙人! 我是天王释。 大仙人! 我是天王释。 』彼复问我:『我曾见释,亦见释种姓,以何等故名为释? 以何等故为释种姓? 』我便答彼:『大仙人! 若有来问我事者,我便随所能、随其力而答彼。 是故我名为释。 』彼作是说:『我等若随其事以问释者,释亦随其事答我,彼问我事,我不问彼,彼归命我,我不归命彼。 』大仙人! 从彼沙门、梵志竟不得威仪法教,况复得如是问耶? 」 时,天王释而说颂曰: 「释往释往已,释今作是说, 远离意所念,除疑诸犹豫。 久远行于世,推求索如来, 见沙门梵志,在远离燕坐。 谓是正尽觉,往奉敬礼事, 云何得昇进? 如是我问彼。 问已不能知,圣道及道迹。 世尊今为我,若意有所疑, 所念及所思,其意之所行, 知心隐及现,明者为我说。 尊佛尊为师,尊无着牟尼, 尊断诸结使,自度度众生。 觉者第一觉,御者最上御, 息者尊妙息,大仙自度度。 故我礼天尊,稽首人最上, 断绝诸爱刺,我礼日之亲。 」 于是,世尊问曰:「拘翼! 汝颇忆昔时,得如是离,得如是欢喜,谓于我得法喜耶? 」 时,天王释答曰:「世尊! 唯大仙人自当知之。 大仙人! 昔一时天及阿修罗而共斗战。 大仙人! 天及阿修罗共斗战时,我作是念:『令天得胜,破阿修罗,诸天食及阿修罗食,尽令三十三天食。 』大仙人! 天及阿修罗共斗战时,天便得胜,破阿修罗,诸天食及阿修罗食,尽令三十三天食。 大仙人! 尔时有离有喜,杂刀杖、结怨、斗诤、憎嫉,不得神通,不得觉道,不得涅槃。 大仙人! 今日得离得喜,不杂刀杖、结怨、斗诤、憎嫉,得通得觉,亦得涅槃。 」 世尊问曰:「拘翼! 汝何因得离得喜? 谓于我得法喜耶? 」 时,天王释答曰:「大仙人! 我作是念:『我于此命终,生于人间,彼若有族,极大富乐,资财无量,畜牧、产业不可称计,封户、食邑种种具足,谓刹利长者族、梵志长者族、居士长者族及余族,极大富乐,资财无量,畜牧、产业不可称计,封户、食邑种种具足。 生如是族已,成就诸根,如来所说法、律有得信者。 得信已,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学智。 学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边。 学智,学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 若有诸天,有大福祐,色像巍巍,光耀炜烨极有威力,安隐快乐,长住宫殿,生于最上,我生彼中。 』」 于是,天王释而说颂曰: 「捨离于天身,来下生人间, 不愚痴入胎,随我意所乐。 得身具足已,逮质直正道, 行具足梵行,常乐于乞食。 「学智,学智已,若得智者,便得究竟智,得究竟边,学智,学智已,若得智、不得究竟智者,当作最上妙天,诸天闻名,色究竟天,往生彼中。 大仙人! 愿当得阿那含。 大仙人! 我今定得须陀洹。 」 世尊问曰:「拘翼! 汝何因得此极好、极高、极广差降,而自称说得须陀洹耶? 」 时,天王释以偈答曰: 「不更有余尊,唯世尊境界, 得最上差降,未曾有此处。 大仙我此坐,即于此天身, 我更得增寿,如是自眼见。 」 说此法时,天王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及八万诸天亦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 于是,天王释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 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 我今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 于是,天王释称叹五结乐子曰:「善哉! 善哉! 汝五结大益于我。 所以者何? 由汝故,佛从定寤,以汝先使世尊从定寤故,令我等后得见佛。 五结! 我从此归,以躭浮楼伎乐王女贤月色嫁与汝作妇,及其父乐王本国拜与汝作伎乐王。 」 于是,天王释告三十三天曰:「汝等共来! 若我等本为梵天王,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礼事者,彼今尽为世尊恭敬礼事。 所以者何? 世尊梵天,梵天当造化最尊生众生,众生有及当有彼所,可知尽知,可见尽见。 」 于是,天王释及三十三天、五结乐子,若本为梵天,住梵天上,再三恭敬礼事者,彼尽为世尊恭敬礼事,稽首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于是,天王释及三十三天、五结乐子再为世尊恭敬礼事,稽首佛足,绕三匝已,即于彼处忽没不现。 尔时,梵天色像巍巍,光耀炜烨,夜将向旦,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即时以偈白世尊曰: 「为多饶益义,见利义曰天, 贤住摩竭国,婆娑婆问事。 「大仙人说此法时,天王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及八万诸天亦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 」于是,世尊告梵天曰:「如是,如是。 梵天所说: 「『为多饶益义,见利义曰天,  贤住摩竭国,婆娑婆问事。 』 「梵天! 我说法时,天王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及八万诸天亦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 」 佛说如是。 时,天王释及三十三天、五结乐子并大梵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释问经第十八竟(七千三百六十八字) (一三五)中阿含大品善生经第十九(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饶虾蟆林。 尔时,善生居士子,父临终时,因六方故,遗勅其子,善教善诃曰:「善生! 我命终后,汝当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 善生居士子闻父教已,白父曰:「唯。 当如尊勅。 」 于是,善生居士子,父命终后,平旦沐浴,着新蒭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 彼时,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世尊入王舍城乞食时,遥见善生居士子平旦沐浴,着新蒭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 世尊见已,往至善生居士子所,问曰:「居士子! 受何沙门、梵志教,教汝恭敬、供养、礼事,平旦沐浴,着新刍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耶? 』」 善生居士子答曰:「世尊! 我不受余沙门、梵志教也。 世尊! 我父临命终时,因六方故,遗勅于我,善教善诃曰:『善生! 我命终后,汝当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世尊! 我受父遗教,恭敬、供养、礼事故,平旦沐浴,着新刍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 世尊闻已,告曰:「居士子! 我说有六方,不说无也。 居士子! 若有人善别六方,离四方恶不善业垢,彼于现法可敬可重,身坏命终,必至善处,上生天中。 居士子! 众生有四种业、四种秽。 云何为四? 居士子! 杀生者,是众生业种、秽种,不与取、邪淫、妄言者,是众生业种、秽种。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杀生不与取,邪淫犯他妻, 所言不真实,慧者不称誉。 「居士子! 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罪。 云何为四? 行欲、行恚、行怖、行痴。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欲恚怖及痴,行恶非法行, 彼必灭名称,如月向尽没。 「居士子! 人因四事故,便得多福。 云何为四? 不行欲、不行恚、不行怖、不行痴。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断欲无恚怖,无痴行法行, 彼名称普闻,如月渐盛满。 「居士子! 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 云何为六? 一曰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二曰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 三曰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 四曰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 五曰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 六曰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 「居士子! 若人种种戏者,当知有六灾患。 云何为六? 一者负则生怨。 二者失则生耻。 三者负则眠不安。 四者令怨家怀喜。 五者使宗亲怀忧。 六者在众所说人不信用。 居士子! 人博戏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居士子,人非时行者,当知有六灾患。 云何为六? 一者不自护。 二者不护财物。 三者不护妻子。 四者为人所疑。 五者多生苦患。 六者为人所谤。 居士子! 人非时行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居士子! 若人饮酒放逸者,当知有六灾患。 一者现财物失。 二者多有疾患。 三者增诸斗诤。 四者隐藏发露。 五者不称不护。 六者灭慧生痴。 居士子! 人饮酒放逸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居士子! 若人亲近恶知识者,当知有六灾患。 云何为六? 一者亲近贼。 二者亲近欺诳。 三者亲近狂醉。 四者亲近放恣。 五者逐会嬉戏。 六者以此为亲友,以此为伴侣。 居士子! 若人亲近恶知识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居士子! 若人憙伎乐者,当知有六灾患。 云何为六? 一者憙闻歌。 二者憙见舞。 三者憙往作乐。 四者憙见弄铃。 五者憙拍两手。 六者憙大聚会。 居士子! 若人憙伎乐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居士子! 若有懒惰者,当知有六灾患。 云何为六? 一者大早不作业。 二者大晚不作业。 三者大寒不作业。 四者大热不作业。 五者大饱不作业。 六者大饥不作业。 居士子! 若人懒惰者不经营作事,作事不营则功业不成,未得财物则不能得,本有财物便转消耗。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种种戏逐色,嗜酒憙作乐, 亲近恶知识,懒惰不作业, 放恣不自护,此处坏败人。 行来不防护,邪淫犯他妻, 心中常结怨,求愿无有利, 饮酒念女色,此处坏败人。 重作不善行,佷戾不受教, 骂沙门梵志,颠倒有邪见, 凶暴行黑业,此处坏败人。 自乏无财物,饮酒失衣被, 负债如涌泉,彼必坏门族。 数往至酒鑪,亲近恶朋友, 应得财不得,是伴党为乐。 多有恶朋友,常随不善伴, 今世及后世,二俱得败坏。 人习恶转减,习善转兴盛, 习胜者转增,是故当习胜。 习昇则得昇,常逮智慧昇, 转获清净戒,及与微妙上, 昼则喜眠卧,夜则好游行。 放逸常饮酒,居家不得成, 大寒及大热,谓有懒惰人。 至竟不成业,终不获财利, 若寒及大热,不计犹如草。 若人作是业,彼终不失乐。 「居士子! 有四不亲而似亲。 云何为四? 一者知事非亲似如亲。 二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 三者言语非亲似如亲。 四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居士子! 因四事故,知事非亲似如亲。 云何为四? 一者以知事夺财。 二者以少取多。 三者或以恐怖。 四者或为利狎习。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人以知为事,言语至柔软, 怖为利狎习,知非亲如亲,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 因四事故,面前爱言非亲似如亲。 云何为四? 一者制妙事。 二者教作恶。 三者面前称誉。 四者背说其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若制妙善法,教作恶不善, 对面前称誉,背后说其恶。 若知妙及恶,亦复觉二说, 是亲不可亲,知彼人如是。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 因四事故言语非亲似如亲。 云何为四? 一者认过去事。 二者必辩当来事。 三者虚不真说。 四者现事必灭,我当作不作认说。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认过及未来,虚论现灭事, 当作不作说,知非亲如亲,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 因四事故,恶趣伴非亲似如亲。 云何为四? 一者教种种戏。 二者教非时行。 三者教令饮酒。 四者教亲近恶知识。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教若干种戏,饮酒犯他妻, 习下不习胜,彼灭如月尽, 常当远离彼,如道有恐怖。 「居士子! 善亲当知有四种。 云何为四? 一者同苦乐,当知是善亲。 二者愍念,当知是善亲。 三者求利,当知是善亲。 四者饶益,当知是善亲。 居士子! 因四事故同苦乐,当知是善亲。 云何为四? 一者为彼捨己。 二者为彼捨财。 三者为彼捨妻子。 四者所说堪忍。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捨欲财妻子,所说能堪忍, 知亲同苦乐,慧者当狎习。 「居士子! 因四事故愍念,当知是善亲。 云何为四? 一者教妙法。 二者制恶法。 三者面前称说。 四者却怨家。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教妙善制恶,面称却怨家, 知善亲愍念,慧者当狎习。 「居士子! 因四事故求利,当知是善亲。 云何为四? 一者密事发露。 二者密不覆藏。 三者得利为喜。 四者不得利不忧。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密事露不藏,利喜无不忧, 知善亲求利,慧者当狎习。 「居士子! 因四事故饶益,当知是善亲。 云何为四? 一者知财物尽。 二者知财物尽已便给与物。 三者见放逸教诃。 四者常以愍念。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知财尽与物,放逸教愍念, 知善亲饶益,慧者当狎习。 「居士子! 圣法律中有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 如东方者,如是子观父母,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 云何为五? 一者增益财物。 二者备办众事。 三者所欲则奉。 四者自恣不违。 五者所有私物尽以奉上。 子以此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为五? 一者爱念儿子。 二者供给无乏。 三者令子不负债。 四者婚娶称可。 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以付子。 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 居士子! 如是东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 圣法律中东方者,谓子、父母也。 居士子! 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 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观师,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 云何为五? 一者善恭顺。 二者善承事。 三者速起。 四者所作业善。 五者能奉敬师。 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于师,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 云何为五? 一者教技术。 二者速教。 三者尽教所知。 四者安处善方。 五者付嘱善知识。 师以此五事善念弟子。 居士子! 如是南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 圣法律中南方者,谓弟子、师也。 居士子! 若人慈顺于师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 如西方者,如是夫观妻子,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 云何为五? 一者怜念妻子。 二者不轻慢。 三者为作璎珞严具。 四者于家中得自在。 五者念妻亲亲。 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云何十三? 一者重爱敬夫。 二者重供养夫。 三者善念其夫。 四者摄持作业。 五者善摄眷属。 六者前以瞻侍。 七者后以爱行。 八者言以诚实。 九者不禁制门。 十者见来赞善。 十一者敷设床待。 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 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 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顺夫。 居士子! 如是西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 圣法律中西方者,谓夫、妻子也。 居士子! 若人慈愍妻子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 如北方者,如是大家观奴婢使人,大家当以五事愍念给恤奴婢使人。 云何为五? 一者随其力而作业。 二者随时食之。 三者随时饮之。 四者及日休息。 五者病给汤药。 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给恤奴婢使人,奴婢使人当以九事善奉大家。 云何为九? 一者随时作业。 二者专心作业。 三者一切作业。 四者前以瞻侍。 五者后以爱行。 六者言以诚实。 七者急时不远离。 八者行他方时则便赞叹。 九者称大家庶几。 奴婢使人以此九事善奉大家。 居士子! 如是北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 圣法律中北方者,谓大家、奴婢使人也。 居士子! 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 如下方者,如是亲友观亲友臣,亲友当以五事爱敬供给亲友臣。 云何为五? 一者爱敬。 二者不轻慢。 三者不欺诳。 四者施与珍宝。 五者拯念亲友臣。 亲友以此五事爱敬供给亲友臣,亲友臣亦以五事善念亲友,云何为五? 一者知财物尽。 二者知财物尽已供给财物。 三者见放逸教诃。 四者爱念。 五者急时可归依。 亲友臣以此五事善念亲友。 居士子! 如是下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 圣法律中下方者,谓亲友、亲友臣也。 居士子! 若人慈愍亲友臣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 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观沙门梵志,施主当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 云何为五? 一者不禁制门。 二者见来赞善。 三者敷设床待。 四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 五者拥护如法。 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 云何为五? 一者教信行信念信。 二者教禁戒。 三者教博闻。 四者教布施。 五者教慧行慧立慧。 沙门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 居士子! 如是上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 圣法律中上方者,谓施主、沙门梵志也。 居士子! 若人尊奉沙门梵志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有四摄事,云何为四? 一者惠施。 二者爱言。 三者行利。 四者等利。 」于是世尊说此颂曰: 「惠施及爱言,常为他行利, 众生等同利,名称普远至, 此则摄持世,犹如御车人。 若无摄持者,母不因其子, 得供养恭敬,父因子亦然, 若有此法摄,故得大福祐。 照远犹日光,速利翻捷疾, 不麤说聪明,如是得名称。 定获无功高,速利翻捷疾, 成就信尸赖,如是得名称。 常起不懒惰,憙施人饮食, 将去调御正,如是得名称。 亲友臣同恤,爱乐有齐限, 谓摄在亲中,殊妙如师子。 初当学技术,于后求财物, 后求财物已,分别作四分。 一分作饮食,一分作田业, 一分举藏置,急时赴所须, 耕作商人给,一分出息利, 第五为取妇,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乐, 彼必饶钱财,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财,犹如蜂採花, 长夜求钱财,当自受快乐。 出财莫令远,亦勿令普漫, 不可以财与,凶暴及豪强。 东方为父母,南方为师尊, 西方为妻子,北方为奴婢, 下方亲友臣,上沙门梵志。 愿礼此诸方,二俱得大称, 礼此诸方已,施主得生天。 」 佛说如是。 善生居士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生经第十九竟(四千二百五十五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万一千六百二十三字)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