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梵志品第一(有十经)(第四一日诵名分别)(有三品半合有三十五经) 鹦鹉、须闲提婆罗婆游堂 须达、梵波罗黄芦园、头那 阿伽罗诃那阿园那、梵摩 (一五二)中阿含梵志品鹦鹉经第一(第三念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 尔时,鹦鹉摩纳都题子少有所为,往至王舍城,寄宿居士家。 于是,鹦鹉摩纳都题子问所寄宿居士曰:「颇有沙门、梵志宗主众师,统领大众,为人所尊,令我随时往见奉敬,傥能因此敬奉之时,得欢喜耶? 」 居士答曰:「有也。 天爱! 沙门瞿昙释种子捨释宗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觉无上正尽觉。 天爱! 自可随时往见,诣彼奉敬,或能因此奉敬之时,心得欢喜。 」 鹦鹉摩纳即复问曰:「沙门瞿昙今在何处? 我欲见之。 」 居士答曰:「沙门瞿昙在此王舍城竹林加兰哆园,便可往见。 」 于是,鹦鹉摩纳从所寄宿居士家出,往诣竹林加兰哆园。 鹦鹉摩纳遥见世尊在树林间,端政姝好,犹星中月,光耀炜晔,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无有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 见已,便前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 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 世尊告曰:「恣汝所问。 」 鹦鹉摩纳问曰:「瞿昙! 如我所闻,若在家者,便得善解,则知如法,出家学道者,则不然也。 我问瞿昙此事云何? 」 世尊告曰:「此事不定。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愿今为我分别此事。 」 世尊告曰:「摩纳! 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具分别说。 」鹦鹉摩纳受教而听。 佛言:「摩纳! 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邪行者,我不称彼。 所以者何? 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邪行者,不得善解,不知如法。 是故,摩纳! 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邪行者,我不称彼。 摩纳! 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正行者,我称说彼。 所以者何? 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正行者,必得善解,则知如法。 是故,摩纳! 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正行者,我称说彼。 摩纳! 我如是说,说此二法,如是分别,如是显示。 若有沙门梵志有力坚固深入,一向专着,而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如我所闻,若在家者,便有大利,有大功德,出家学道者,则不然也。 我问瞿昙此事云何? 」 世尊告曰:「此事不定。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愿复为我分别此事。 」 世尊告曰:「摩纳! 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具分别说。 」鹦鹉摩纳受教而听。 佛言:「摩纳! 若在家者,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无大功德。 犹如田作,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无大功德。 如是,摩纳! 若在家者亦复如是。 摩纳! 出家学道少有灾患,少有斗诤,少有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无大功德。 犹如治生,少有灾患,少有斗诤,少有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无大功德。 如是,摩纳! 出家学道亦复如是。 「摩纳! 若在家者,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德。 犹如田作,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德。 如是,摩纳! 若在家者亦复如是。 摩纳! 出家学道少有灾患,少有斗诤,少有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德。 犹如治生,少有灾患,少有斗诤,少有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德。 如是,摩纳! 出家学道亦复如是。 摩纳! 我如是说,说此二法,如是分别,如是显示。 若有沙门、梵志有力坚固深入,一向专着,而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彼诸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 」 世尊告曰:「若诸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 汝在此众,今可说耶?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我无不可。 所以者何? 瞿昙! 于今现坐此众。 」 世尊告曰:「汝便可说。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善听。 瞿昙! 梵志施设第一真谛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第二诵习,第三热行,第四苦行。 瞿昙! 梵志施设第五梵行,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 」 世尊告曰:「若有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 彼梵志中颇有一梵志作如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耶? 』」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无也。 瞿昙! 」 世尊告曰:「颇有师及祖师,至七世父母,作如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耶? 』」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无也。 瞿昙! 」 尔时,世尊问曰:「摩纳! 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布经书,诵习典经:一曰夜吒,二曰婆摩,三曰婆摩提婆,四曰毗奢蜜哆罗,五曰夜婆陀揵尼,六曰应疑罗婆,七曰婆私吒,八曰迦叶,九曰婆罗婆,十曰婆惒。 谓今诸梵志即彼具经诵习持学,彼颇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耶? 』」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无也。 瞿昙! 但诸梵志因信受持。 」 世尊告曰:「若于诸梵志,无一梵志而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报。 』亦无师及祖师,乃至七世父母,而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报。 』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布经书,诵习典经:一曰夜吒,二曰婆摩,三曰婆摩提婆,四曰毗奢蜜哆逻,五曰夜婆陀揵尼,六曰应疑罗婆,七曰婆私吒,八曰迦叶,九曰婆罗婆,十曰婆惒。 谓今诸梵志即彼具经诵习持学,彼无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报。 』摩纳! 彼诸梵志不以此故,于信向中无根本耶?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实无根本,但诸梵志闻已受持。 」 世尊告曰:「犹众盲儿各相扶持,彼在前者,不见于后,亦不见中。 彼在中者,不见于前,亦不见后。 彼在后者,不见于中,亦不见前。 摩纳! 所说诸梵志辈亦复如是。 摩纳! 前说信而后复说闻。 」 鹦鹉摩纳瞋恚世尊,憎嫉不悦,诽谤世尊,指擿世尊,骂詈世尊:「应诽谤瞿昙! 应指瞿昙! 应堕瞿昙! 」语世尊曰:「有一梵志,名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作是说:『若有沙门、梵志,于人上法有知有见,现我得者。 我闻是已,便大笑之,意不相可,虚妄不真,亦不如法。 云何人生人中,自说得人上法? 若于人上法言我知我见者,此事不然。 』」 于是,世尊便作是念:「鹦鹉摩纳都题子瞋恚于我,憎嫉不悦,诽谤于我,指擿于我,骂詈于我:『应诽谤,瞿昙! 应指,瞿昙! 应堕,瞿昙! 』而语我曰:『瞿昙! 有梵志名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作是说:「若有沙门、梵志,于人上法有知有见,现我得者。 我闻是已,便大笑之,意不相可,虚妄不真,亦不如法。 云何人生人中,自说得人上法? 若于人上法言我知我见者,此事不然。 」』」 世尊知已,告曰:「摩纳! 梵志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知一切沙门、梵志心之所念,然后作是说:『若有沙门、梵志,于人上法有知有见,现我得者。 我闻是已,便大笑之,意不相可,虚妄不真,亦不如法。 云何人生人中,自说得人上法? 若于人上法言我知我见者,此事不然耶? 』」 鹦鹉摩纳答曰:「瞿昙! 梵志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自有一婢,名曰不尼,尚不能知心之所念,况复欲知一切沙门、梵志心之所念耶? 若使知者,终无是处。 」 世尊告曰:「犹人生盲,彼作是说:『无黑白色,亦无见黑白色者。 无好恶色,亦无见好恶色。 无长短色,亦无见长短色。 无近远色,亦无见近远色。 无麤细色,亦无见麤细色。 我初不见不知,是故无色。 』彼生盲人作如是说,为真实耶? 」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所以者何? 有黑白色,亦有见黑白色者。 有好恶色,亦有见好恶色。 有长短色,亦有见长短色。 有近远色,亦有见近远色。 有麤细色,亦有见麤细色。 若言我初不见不知,是故无色。 彼生盲人作是说者,为不真实。 」 「摩纳! 梵志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所说者,非如生盲无目人耶? 」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如盲。 瞿昙! 」 世尊告曰:「摩纳! 于意云何? 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布经书,诵习典经,谓商伽梵志、生闻梵志、弗袈裟裟罗梵志及汝父都题,若彼所说,可不可、有真无真、有高有下耶? 」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布经书,诵习典经,谓商伽梵志、生闻梵志、弗袈裟裟罗梵志及我父都题。 彼所说者,于我意者,欲令可,莫令不可,欲令真,莫令不真,欲令高,莫令下。 」 彼时,世尊问曰:「摩纳! 梵志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所说者,非为不可、无有可耶? 非为不真、无有真耶? 非为至下、无有高耶? 」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实尔。 瞿昙! 」 「复次,摩纳! 有五法作障碍,作覆盖,作盲无目,能灭智慧,唐自疲劳,不得涅槃。 云何为五? 摩纳! 欲第一法作障碍,作覆盖,作盲无目,能灭智慧,唐自疲劳,不得涅槃。 摩纳! 恚、身见、戒取,疑第五法作障碍,作覆盖,作盲无目,能灭智慧,唐自疲劳,不得涅槃。 摩纳! 于意云何? 为此五法之所障碍、覆盖、阴缠,彼若欲观自义,观他义,观俱义,及知一切沙门、梵志心之所念者,终无是处。 摩纳! 梵志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为欲所染,欲所秽染,欲触欲猗,着于欲,入于欲中,不见灾患,不知出要而行于欲。 彼为此五法之所障碍、覆盖、阴缠,彼若欲观自义,观他义,观俱义,及知一切沙门、梵志心之所念者,终无是处。 「复次,摩纳! 有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彼有爱色欲相应,甚可于乐。 云何为五? 目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 摩纳! 于意云何? 众生因此五欲功德故,生乐生喜,不复是过耶? 」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如是。 瞿昙! 」 世尊问曰:「摩纳! 于意云何? 若因草木而然火,及离草木而然火,何者光[火*佥]最上、最妙、最胜耶?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若离草木而然火者,终无是处,唯有如意足力。 瞿昙! 若离草木而然火者,彼光[火*佥]最上、最妙、最胜。 」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 摩纳! 若离草木而然火者,终无是处,唯有如意足力。 若离草木而然火者,彼光[火*佥]最上、最妙、最胜,我今假说。 摩纳! 如因草木而然火者,如是众生所生喜乐,谓因欲、恶不善之法,不得捨乐及于止息。 摩纳! 如离草木而然火者,如是众生所生捨乐,谓因离欲,从诸善法而得捨乐及于止息。 」 世尊告曰:「摩纳! 于意云何? 有一梵志作斋行施,或从东方有刹利童子来,彼作是说:『我于其中得第一座、第一澡水、第一饮食。 』彼于其中不得第一座、第一澡水、第一饮食,便生怨恨而怀憎嫉。 或从南方有梵志童子来,彼作是说:『我于其中得净妙食。 』彼于其中不得净妙食,便生怨恨而怀憎嫉。 或从西方有居士童子来,彼作是说:『我于其中得丰饶食。 』彼于其中不得丰饶食,便生怨恨而怀憎嫉。 或从北方有工师童子来,彼作是说:『我于其中得丰足食。 』彼于其中不得丰足食,便生怨恨而怀憎嫉。 摩纳! 彼诸梵志行如是施,施设何等报耶? 」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 梵志不如是心行于布施,使他生怨恨而怀憎嫉。 瞿昙! 当知梵志以愍伤心而行于施,以愍伤心而行施已,便得大福。 」 世尊告曰:「摩纳! 梵志非为施设第六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耶? 」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如是。 瞿昙! 」 世尊问曰:「摩纳! 若有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汝见此法多在何处,为在家耶? 为出家学道耶? 」 鹦鹉摩纳答曰:「瞿昙! 若有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我见此法多在出家学道,非在家也。 所以者何? 在家者多事,多有所作,多有结恨,多有憎诤,彼不能得守护诚谛。 瞿昙! 出家学道者少事,少有所作,少有结恨,少有憎诤,彼必能得守护诚谛。 瞿昙! 彼诚谛者,我见多在出家学道,非在家也。 所以者何? 在家者多事,多有所作,多有结恨,多有憎诤,彼不得行施,不得诵习,不得行苦行,不得行梵行。 瞿昙! 出家学道者少事,少有所作,少有结恨,少有憎诤,彼得行施,彼得诵习,得行苦行,得行梵行。 瞿昙! 行梵行者,我见此法多在出家学道,非在家也。 」 世尊告曰:「摩纳! 若有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者,我说是从心起。 云何为心? 若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为修彼故。 摩纳! 于意云何? 若有比丘守护诚谛者,彼因守护诚谛故,得喜得悦。 摩纳! 若有喜及悦,善善相应,我说是从心起。 云何为心? 若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为修彼故,如是彼得行施,彼得诵习,得行苦行,得行梵行。 彼因行梵行故,得喜得悦。 摩纳! 若有喜及悦,善善相应,我说是从心起。 云何为心? 若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彼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 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摩纳! 犹如有人善吹于螺,彼若有方未曾闻者,彼于夜半而登高山,极力吹螺,出微妙声,遍满四方。 如是,比丘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 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摩纳! 于意云何? 若有求天,要求天上故,便行贪伺相应心,令我作天及余天。 若有求天,要求天上故,便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量极广善修,心定意解,遍满成就游,令我作天及余天。 汝观于彼,谁得作天及余天耶? 」 鹦鹉摩纳答曰:「瞿昙! 若此求天,要求天上故,便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量极广善修,心定意解,遍满成就游者,我观于彼必得作天或余天也。 」 世尊问曰:「摩纳! 于意云何? 若有求梵天,要求梵天上故,便行贪伺相应心,令我作梵天及余梵天。 若有求梵天,要求梵天上故,便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量极广善修,心定意解,遍满成就游,令我作梵天及余梵天。 汝观于彼,谁得作梵天及余梵天耶? 」 鹦鹉摩纳答曰:「瞿昙! 若此求梵天,要求梵天上故,便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无量极广善修,心定意解,遍满成就游者,我观于彼得作梵天或余梵天。 」 鹦鹉摩纳问曰:「瞿昙! 知梵道迹耶? 」 世尊告曰:「摩纳! 我今问汝,随所解答。 摩纳! 于意云何? 那罗歌逻村去此众不远耶? 」 鹦鹉摩纳答曰:「不远。 」 世尊告曰:「摩纳! 于意云何? 汝于此众告一人曰:『汝往至彼那罗歌逻村,到便即还。 』彼受汝教,速疾往至那罗歌逻村,到便即还。 彼往返已,汝问道路,谓于那罗歌逻村往返出入事。 彼人宁住不能答耶? 」 鹦鹉摩纳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世尊告曰:「摩纳! 彼人往返于那罗歌逻村,问道路事,乃可得住而不能答。 若问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梵道迹者,终不暂住而不能答。 」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沙门瞿昙! 无着天祠,此事具足,谓问梵道迹能速答故。 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 佛说如是。 鹦鹉摩纳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鹦鹉经第一竟(四千五百六十一字) (一五三)中阿含梵志品须闲提经第二(闲音呼姧反)(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婆罗婆第一静室,坐于草座。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鉢,入釰摩瑟昙次第乞食。 食讫,中后还举衣鉢,澡洗手足,以尼师檀着于肩上,往诣一林,至昼行处。 尔时,世尊入于彼林,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于是,须闲提异学中后彷徉,往诣婆罗婆第一静室,须闲提异学遥见婆罗婆第一静室有布草座一脇卧处,似师子卧,似沙门卧,似梵行卧,须闲提异学见已,问曰:「婆罗婆第一静室,谁有此草座一脇卧处,似师子卧,似沙门卧,似梵行卧? 」 婆罗婆梵志答曰:「须闲提! 有沙门瞿昙释种子,捨释宗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觉无上正尽觉。 彼第一静室有此草座一脇卧处,似师子卧,似沙门卧,似梵行卧。 」 须闲提异学语曰:「婆罗婆! 我今不可见见,不可闻闻,谓我见沙门瞿昙卧处。 所以者何? 彼沙门瞿昙坏败地,坏败地者,无可用也。 」 婆罗婆语曰:「须闲提! 汝不应以此事骂彼沙门瞿昙。 所以者何? 彼沙门瞿昙多有慧,刹利慧、梵志慧、居士慧、沙门慧,若说慧者皆得圣智。 须闲提! 我欲以此义向彼沙门瞿昙说,为可尔不? 」 须闲提语曰:「婆罗婆! 若欲说者,则随汝意,我无所违。 婆罗婆! 若见沙门瞿昙者,我亦说此义。 所以者何? 彼沙门瞿昙败坏地,败坏地者,无可用也。 」 尔时,世尊在昼行处,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婆罗婆梵志与须闲提异学共论此事。 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婆罗婆梵志第一静室,于草座上敷尼师檀,结加趺坐。 婆罗婆梵志遥见世尊在树林间,端政姝好,犹星中月,光耀炜晔,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无有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 见已,进前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婆罗婆! 与须闲提异学共论此草坐处耶? 」 婆罗婆梵志答世尊曰:「如是。 瞿昙! 我亦欲以此事向沙门瞿昙说,然沙门瞿昙未说已自知。 所以者何? 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故。 」 世尊与婆罗婆梵志共论此事。 须闲提异学于后彷徉,往诣婆罗婆第一静室。 世尊遥见须闲提异学来已,而作是说:「须闲提! 不调御眼根,不密守护而不修者,必受苦报。 彼于沙门瞿昙善自调御,善密守护而善修者,必得乐报。 须闲提! 汝因此故,说沙门瞿昙败坏地,败坏地者,无可用耶? 」 须闲提异学答世尊曰:「如是。 瞿昙! 」 「须闲提! 如是耳、鼻、舌、身根,不调御意根,不密守护而不修者,必受苦报。 彼于沙门瞿昙善自调御,善密守护而善修者,必得乐报。 须闲提! 汝因此故,说沙门瞿昙败坏地,败坏地者,无可用耶? 」 须闲提异学答世尊曰:「如是。 瞿昙! 」 世尊问曰:「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人本未出家学道,彼眼知色,爱念意乐,可欲相应。 彼于后时捨眼知色,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彼眼知色,习、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 彼若见人未离色欲,为色爱所食,为色热所热。 彼眼知色,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不称彼、不乐彼。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有此乐,因爱因色,乐此乐时,薄贱故不称彼,薄贱故不乐彼。 须闲提! 宁可于彼有所说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人本未出家学道,如是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爱念意乐,可欲相应。 彼于后时,捨身知触,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彼身知触,习、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 彼若见人未离触欲,为触爱所食,为触热所热。 彼身知触,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不称彼、不乐彼。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有见此乐,因爱因触,乐此乐时,薄贱故不称彼,薄贱故不乐彼。 须闲提! 宁可于彼有所说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世尊问曰:「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人本未出家学道,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可欲相应。 彼于后时,捨五欲功德,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彼五欲功德,习、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 彼若见人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不称彼、不乐彼。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有此乐,因欲因欲爱,乐此乐时,薄贱故不称彼,薄贱故不乐彼。 须闲提! 宁可于彼有所说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须闲提! 我本未出家学道时,得五欲功德,易不难得,爱念意乐,可欲相应。 我于后时,捨五欲功德,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彼五欲功德,习、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 我见人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我不称彼,我不乐彼。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有此乐,因欲因欲爱,乐此乐时,薄贱故我不称彼,薄贱故我不乐彼。 须闲提! 宁可于我有所说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世尊告曰:「须闲提! 犹如居士、居士子,极大富乐,资财无量,多诸畜牧、封户、食邑,诸生活具种种丰饶,彼得五欲,易不难得。 彼成就身妙行,口、意妙行,临死之时,不乐捨五欲功德,身坏命终,后昇善处,得生天上,具足行五欲功德。 须闲提! 此天及天子宁当捨天五欲功德,乐人间欲,欢喜念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所以者何? 人间欲者,臭处不净,意甚秽恶而不可向,憎诤极苦。 瞿昙! 于人间欲,天欲最上、最妙、最胜。 若彼天及天子捨于天上五欲功德,乐人间欲,欢喜念者,终无是处。 」 「如是。 须闲提! 我断人间欲,度于天欲,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彼五欲功德,习、灭、味、患、出要,见如真,内息心游行。 我见人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五欲功德爱念意乐,可欲相应,行时见已,我不称彼,我不乐彼。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有此乐,因欲因欲爱,乐此乐时,薄贱故我不称彼,薄贱故我不乐彼。 须闲提! 宁可于我有所说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世尊告曰:「须闲提! 犹人病癞,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病癞人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如是宁得除病有力,不坏诸根,为脱癞病,身体完健,平复如故,还本所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所以者何? 若病癞人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如是更生疮转增多,本疮转大,然彼反以癞疮为乐。 」 「须闲提! 如病癞人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如是更生疮转增多,本疮转大,然彼反以癞疮为乐。 须闲提! 如是众生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而行于欲。 须闲提! 如是众生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而行于欲,如是欲转增多,欲爱转广,然彼反以欲爱为乐。 彼若不断欲,不离欲爱,内息心,已行、当行、今行者,终无是处。 所以者何? 此非道理,断欲、离欲爱,谓行于欲。 」 世尊告曰:「须闲提! 犹王及大臣,得五所欲,易不难得。 彼若不断欲,不离欲爱,内息心,已行、当行、今行者,终无是处。 所以者何? 此非道理,断欲、离欲爱,谓行于欲。 如是,须闲提! 众生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而行于欲。 须闲提! 若众生未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而行欲者,如是欲转增多,欲爱转广,然彼反以欲爱为乐。 彼若不断欲,不离欲爱,内息心,已行、当行、今行者,终无是处。 所以者何? 此非道理,断欲、离欲爱,谓行于欲。 「须闲提! 犹病癞人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有人为彼怜念愍伤,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与如其像好药,与如其像好药已,除病得力,不坏诸根,已脱癞病,身体完健,平复如故,更还本所。 彼若见人有癞病者,身体烂熟,为虫所食,以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须闲提! 彼人见已,宁复意乐称誉喜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所以者何? 有病须药,无病不须。 」 「须闲提! 于意云何? 若彼癞人除病得力,不坏诸根,已脱癞病,身体完健,平复如故,更还本所,有二力士,强捉彼人临火坑炙。 彼于其中慞惶回避,身生重热。 须闲提! 于意云何? 此火坑者,于今更热,大苦可患,甚于本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其本病癞,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彼于苦大乐更乐想,其心迷乱,有颠倒想。 瞿昙! 彼人于今除病得力,不坏诸根,已脱癞病,身体完健,平复如故,更还本所,彼于苦大苦更乐想,其心泰然,无颠倒想。 」 「须闲提! 如病癞人身体烂熟,为虫所食,爪擿疮开,临火坑炙。 彼于苦大乐更乐想,其心迷乱,有颠倒想。 如是,须闲提! 众生不离欲,为欲爱所食,为欲热所热而行于欲。 彼于苦欲有乐欲想,其心迷乱,有颠倒想。 须闲提! 犹如彼人除病得力,不坏诸根,已脱癞病,身体完健,平复如故,更还本所。 彼于苦大苦更乐想,其心泰然,无颠倒想。 如是,须闲提! 我于苦欲有苦欲想,得如真实,无颠倒想。 所以者何? 须闲提! 过去时欲不净臭处,意甚秽恶而不可向,憎诤苦更触,未来、现在欲亦不净臭处,意甚秽恶而不可向,憎诤苦更触。 须闲提!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无病第一利,涅槃第一乐。 」 须闲提异学白世尊曰:「瞿昙! 我亦曾从耆旧尊德长老久学梵行所,闻无病第一利,涅槃第一乐。 」 世尊问曰:「须闲提! 若汝曾从耆旧尊德长老久学梵行所,闻无病第一利,涅槃第一乐。 须闲提! 何者无病? 何者涅槃耶? 」 于是,须闲提异学身即是病、是痈、是箭、是蛇、是无常、是苦、是空、是非神,以两手抆摸而作是说:「瞿昙! 此是无病,此是涅槃。 」 世尊语曰:「须闲提! 犹如生盲,从有目人闻其所说:『白净无垢,白净无垢。 』彼闻此已,便求白净。 有谄诳人而不为彼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则以垢腻不净之衣,持往语曰:『汝当知之,此是白净无垢之衣,汝以两手敬受被身。 』彼盲子喜,即以两手敬受被身而作是说:『白净无垢,白净无垢。 』须闲提! 彼人为自知说,为不知说? 为自见说,为不见说? 」 须闲提异学答曰:「瞿昙! 如是说者,实不知见。 」 世尊语曰:「如是。 须闲提! 如盲无目,身即是病、是痈、是箭、是蛇、是无常、是苦、是空、是非神,以两手抆摸而作是说:『瞿昙! 此是无病,此是涅槃。 』须闲提! 汝尚不识于无病,何况知见于涅槃耶? 言知见者,终无是处。 须闲提! 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 「无病第一利,涅槃第一乐, 诸道八正道,住安隐甘露。 「彼众多人并共闻之,众多异学闻此偈已,展转相传,不能知义。 彼既闻已,而欲求教,彼并愚痴,还相欺诳。 彼自现身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所长,常覆按摩澡浴,强忍、破坏、磨灭,离散之法。 然见神受神,缘受则有,缘有则生,缘生则老死,缘老死则愁慼啼哭、忧苦懊恼,如是此生纯大苦阴。 」 于是,须闲提异学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瞿昙! 我今极信沙门瞿昙! 唯愿瞿昙善为说法,令我得知此是无病,此是涅槃。 」 世尊告曰:「须闲提! 若汝圣慧眼未净者,我为汝说无病、涅槃,终不能知,唐烦劳我。 须闲提! 犹生盲人,因他往语:『汝当知之,此是青色,黄、赤、白色。 』须闲提! 彼生盲人颇因他说,知是青色、黄、赤、白色耶? 」 答世尊曰:「不也。 瞿昙! 」 「如是。 须闲提! 若汝圣慧眼未净者,我为汝说无病、涅槃,终不能知,唐烦劳我。 须闲提! 我为汝说如其像妙药,令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 须闲提! 若汝圣慧眼得清净者,汝便自知此是无病,此是涅槃。 须闲提! 犹生盲人,有诸亲亲为彼慈愍,求利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故,为求眼医,彼眼医者与种种治,或吐或下,或灌于鼻,或复灌下,或刺其脉,或令泪出。 须闲提! 傥有此处,得净两眼。 须闲提! 若彼两眼得清净者,则便自见此是青色,黄、赤、白色,见彼垢腻不净之衣,便作是念:『彼即怨家,长夜则以垢腻之衣欺诳于我。 』便有憎心。 须闲提! 此人傥能杀害于彼。 如是,须闲提! 我为汝说如其像妙药,令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 须闲提! 若汝圣慧眼得净者,汝便自知此是无病,此是涅槃。 「须闲提! 有四种法,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 云何为四? 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 须闲提! 汝当如是学,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 须闲提! 当学如是。 须闲提! 汝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已,便闻善法,闻善法已,便善思惟,善思惟已便趣向法次法,趣向法次法已,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 「云何知苦如真? 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如是知苦如真。 云何知苦习如真? 谓此爱当受未来有,与喜欲俱,愿彼彼有,如是知苦习如真。 云何知苦灭如真? 谓此爱当受未来有,与喜欲俱,愿彼彼有灭、无余、断、捨、吐、尽、无欲、没、息止,如是知苦灭如真。 云何知苦灭道如真? 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谓为八,如是知苦灭道如真。 」 说此法已,须闲提异学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 于是,须闲提异学见法得法,觉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从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畏。 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白曰:「世尊! 愿令我得出家学道,受具足,得比丘。 」 世尊告曰:「善来比丘! 修行梵行。 」 须闲提异学即是出家学道,受具足,得比丘。 须闲提出家学道,受具足,知法已,至得阿罗诃。 佛说如是。 尊者须闲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须闲提经第二竟(四千一百二十一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八千六百六十二字)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