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五四)梵志品婆罗婆堂经第三(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东园鹿子母堂。 尔时,有二人婆私吒及婆罗婆梵志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 诸梵志见已,极诃责数,甚急至苦,而语之曰:「梵志种胜,余者不如;梵志种白,余者皆黑;梵志得清净,非梵志不得清净;梵志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汝等捨胜从不如,捨白从黑,彼秃沙门为黑所缚,断种无子。 是故汝等所作大恶,极犯大过。 」 尔时,世尊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堂上来下,于堂影中露地经行,为诸比丘说甚深微妙法。 尊者婆私吒遥见世尊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堂上来下,于堂影中露地经行,为诸比丘说甚深微妙法。 尊者婆私吒见已,语曰:「贤者婆罗婆! 当知世尊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堂上来下,于堂影中露地经行,为诸比丘说甚深微妙法。 贤者婆罗婆! 可共诣佛,或能因此从佛闻法。 」 于是,婆私吒及婆罗婆即诣佛所,稽首作礼,从后经行。 世尊回顾,告彼二人:「婆私吒! 汝等二梵志捨梵志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诸梵志见已,不大责数耶? 」 彼即答曰:「唯然。 世尊! 诸梵志见已,极诃责数,甚急至苦。 」 世尊问曰:「婆私吒! 诸梵志见已,云何极诃责数,甚急至苦耶? 」 答曰:「世尊! 诸梵志见我等已,而作是说:『梵志种胜,余者不如;梵志种白,余者皆黑;梵志得清净,非梵志不得清净;梵志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汝等捨胜从不如,捨白从黑,彼秃沙门为黑所缚,断种无子。 是故汝等所作大恶,极犯大过。 』世尊! 诸梵志见我等已,如是极诃责数,甚急至苦。 」 世尊告曰:「婆私吒! 彼诸梵志所说至恶,极自无赖。 所以者何? 谓彼愚痴,不善晓解,不识良田,不能自知,作如是说:『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所以者何? 婆私吒! 我此无上明、行、作证,不说生胜,不说种姓,不说憍慢:『彼可我意,不可我意,因坐因水,所学经书。 』婆私吒! 若有婚姻者,彼应说生,应说种姓,应说憍慢:『彼可我意,不可我意,因坐因水,所学经书。 』婆私吒! 若有计生、计姓、计慢者,彼极远离于我无上明、行、作证。 婆私吒! 说生、说姓、说慢:『彼可我意,不可我意,因坐因水,所学经书』者,于我无上明、行、作证别。 复次,婆私吒! 谓有三种,令非一切人人共诤,杂善不善法,彼则为圣所称不称。 云何为三? 刹利种、梵志种、居士种。 婆私吒! 于意云何? 刹利杀生,不与取、行邪淫、妄言乃至邪见,居士亦然;非梵志耶? 」 答曰:「世尊! 刹利亦可杀生、不与取、行邪淫、妄言,乃至邪见,梵志、居士亦复如是。 」 世尊问曰:「婆私吒! 于意云何? 梵志离杀、断杀、不与取、行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得正见;刹利、居士为不然耶? 」 答曰:「世尊! 梵志亦可离杀、断杀、不与取、行邪淫、妄言,乃至离邪见得正见;刹利、居士亦复如是。 」 世尊问曰:「婆私吒! 于意云何? 若有无量恶不善法,是刹利、居士所行;非梵志耶? 若有无量善法,是梵志所行;非刹利、居士耶? 」 答曰:「世尊! 若有无量恶不善法,彼刹利、居士亦可行,梵志亦复如是。 若有无量善法,彼梵志亦可行,刹利、居士亦复如是。 」 「婆私吒! 若有无量恶不善法,一向刹利、居士行,非梵志者。 若有无量善法,一向梵志行,非刹利、居士者。 彼诸梵志可作是说:『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所以者何? 婆私吒! 见梵志女始婚姻时,婚姻已后,见怀妊身时,怀妊身已后,见产生时,或童男,或童女。 婆私吒! 如是诸梵志亦如世法,随产道生,然彼妄言[言*(一/(人*人)/工)]谤梵天而作是说:『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 「婆私吒! 若族姓子、若干种姓、若干种名,捨若干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从我学道,应作是说:『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所以者何? 婆私吒! 彼族姓子入我正法、律中,受我正法、律,得至彼岸,断疑度惑,无有犹豫,于世尊法得无所畏。 是故彼应作是说:『我等梵志是梵天子,从彼口生,梵梵所化。 』婆私吒! 彼梵天者,是说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梵是如来,冷是如来,无烦无热,不离如者,是如来也。 婆私吒! 于意云何? 诸释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于波斯匿拘娑罗王耶? 」 彼则答曰:「如是。 世尊! 」 世尊问曰:「婆私吒! 于意云何? 若诸释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于波斯匿拘娑罗王,如是波斯匿拘娑罗王则于我身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我耶? 」 答世尊曰:「诸释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于波斯匿拘娑罗王者,此无奇特。 若波斯匿拘娑罗王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于世尊者,此甚奇特。 」 世尊告曰:「婆私吒! 波斯匿拘娑罗王不如是意,而于我身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于我:『沙门瞿昙种族极高,我种族下。 沙门瞿昙财宝甚多,我财宝少。 沙门瞿昙形色至妙,我色不妙。 沙门瞿昙有大威神,我威神小。 沙门瞿昙有善智慧,我有恶智。 』婆私吒! 但波斯匿拘娑罗王爱敬于法,至重供养,为奉事故,而于我身下意爱敬至重,供养奉事于我。 」 尔时,世尊告比丘曰:「婆私吒! 有时此世皆悉败坏。 此世坏时,若有众生生晃昱天,彼于其中妙色意生,一切支节诸根具足,以喜为食,自身光明,昇于虚空,净色久住。 婆私吒! 有时此大地满其中水,彼大水上以风吹搅,结搆为精,合聚和合,犹如熟酪,以抨抨乳,结搆为精,合聚和合。 如是,婆私吒! 有时此大地满其中水,彼大水上以风吹搅,结搆为精,合聚和合,从是生地味,有色香味。 云何为色? 犹如生酥及熟酥色。 云何为味? 如蜜丸味。 「婆私吒! 有时此世还复成时,若有众生生晃昱天,寿尽、业尽、福尽命终,生此为人,生此间已,妙色意生,一切支节诸根具足,以喜为食,自身光明,昇于虚空,净色久住。 婆私吒! 尔时,世中无有日月,亦无星宿,无有昼夜,无月、半月,无时无岁。 婆私吒! 当尔之时,无父无母,无男无女,又无大家,复无奴婢,唯等众生。 于是,有一众生贪餮不廉,便作是念:『云何地味? 我宁可以指抄此地味尝。 』彼时,众生便以指抄此地味尝。 如是,众生既知地味,复欲得食。 彼时,众生复作是念:『何故以指食此地味,用自疲劳? 我今宁可以手撮此地味食之。 』彼时,众生便以手撮此地味食。 于彼众生中复有众生,见彼众生各以手撮此地味食,便作是念:『此实为善,此实为快,我等宁可亦以手撮此地味食。 』时,彼众生即以手撮此地味食。 若彼众生以手撮此地味食已,如是如是,身生转厚、转重、转坚,若彼本时有清净色,于是便灭,自然生闇。 婆私吒! 世间之法,自然有是,若生闇者,必生日月,生日月已,便生星宿,生星宿已,便成昼夜,成昼夜已,便有月、半月,有时、有岁。 彼食地味,住世久远。 「婆私吒! 若有众生食地味多者,便生恶色,食地味少者,便有妙色,从是知色有胜有如,因色胜如故,众生众生共相轻慢言:『我色胜,汝色不如。 』因色胜如而生轻慢及恶法故,地味便灭。 地味灭已,彼众生等便共聚集,极悲啼泣而作是语:『奈何地味? 奈何地味? 』犹如今人含消美物,不说本字,虽受持而不知义,此说观义亦复如是。 婆私吒! 地味灭后,彼众生生地肥,有色香味。 云何为色? 犹如生酥及熟酥色。 云何为味? 如蜜丸味。 彼食此地肥,住世久远。 「婆私吒! 若有众生食地肥多者,便生恶色,食地肥少者,便有妙色,从是知色有胜有如,因色胜如故,众生众生共相轻慢言:『我色胜,汝色不如。 』因色胜如而生轻慢及恶法故,地肥便灭。 地肥灭已,彼众生等便共聚集,极悲啼泣而作是语:『奈何地肥? 奈何地肥? 』犹如今人为他所啧,不说本字,虽受持而不知义,此说观义亦复如是。 婆私吒! 地肥灭后,彼众生生婆罗,有色香味。 云何为色? 犹加昙华色。 云何为味? 如淖蜜丸味。 彼食此婆罗,住世久远。 「婆私吒! 若有众生食婆罗多者,便生恶色,食婆罗少者,便有妙色,从是知色有胜有如,因色胜如故,众生众生共相轻慢言:『我色胜,汝色不如。 』因色胜如而生轻慢及恶法故,婆罗便灭。 婆罗灭已,彼众生等便共聚集,极悲啼泣而作是语:『奈何婆罗? 奈何婆罗? 』犹如今人苦法所触,不说本字,虽受持而不知义,此说观义亦复如是。 「婆私吒! 婆罗灭后,彼众生生自然粳米,白净无皮,亦无有[麸-夫+黄][葶-丁+呆],长四寸,朝刈暮生,暮刈朝生,熟有盐味,无有生气。 众生食此自然粳米,如彼众生食此自然粳米已,彼众生等便生若干形,或有众生而生男形,或有众生而生女形。 若彼众生生男女形者,彼相见已,便作是语:『恶众生生,恶众生生。 』 「婆私吒! 恶众生生者,谓说妇人也。 若彼众生生于男形及女形者,彼众生等则更相伺,更相伺已,眼更相视,更相视已,则更相染,更相染已,便有烦热,有烦热已,便相爱着,相爱着已,便行于欲。 若见行欲时,便以木石,或以杖块而打掷之,便作是语:『咄! 弊恶众生作非法事。 』云何众生共作是耶? 犹如今人迎新妇时,则以幞华散,或以华鬘垂,作如是言:『新妇安隐,新妇安隐。 』本所可憎,今所可爱。 婆私吒! 若有众生恶不净法,憎恶羞耻,怀惭愧者,彼便离众一日、二日,至六、七日,半月、一月,乃至一岁。 婆私吒! 若有众生欲得行此不净行者,彼便作家而作是说:『此中作恶,此中作恶。 』婆私吒! 是谓初因初缘世中起家法,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如法人尊。 「于中有一事懒惰众生,便作是念:『我今何为日日常取自然粳米,我宁可并取一日食直耶? 』彼便并取一日食米。 于是,有一众生语彼众生曰:『众生! 汝来共行取米耶? 』彼则答曰:『我已并取,汝自取去。 』彼众生闻已,便作是念:『此实为善,此实为快,我亦宁可并取明日所食米耶? 』彼便并取明日米来。 复有一众生语彼众生曰:『众生! 汝来共行取米耶? 』彼则答曰:『我已并取明日米来,汝自取去。 』彼众生闻已,便作是念:『此实为善,此实为快,我今宁可并取七日食米来耶? 』时,彼众生即便并取七日米来。 如彼众生自然粳米极取积聚,彼宿粳米便生皮[麸-夫+黄],刈至七日亦生皮[麸-夫+黄],随所刈处,即不复生。 「于是,彼众生便共聚集,极悲啼泣,作如是语:『我等生恶不善之法,谓我曹等储畜宿米。 所以者何? 我等本有妙色意生,一切支节诸根具足,以喜为食,自身光明,昇于虚空,净色久住,我等生地味,有色香味。 云何为色? 犹如生酥及熟酥色。 云何为味? 如蜜丸味。 我等食地味,住世久远。 我等若食地味多者,便生恶色,食地味少者,彼有妙色,从是知色有胜有如,因色胜如故,我等各各共相轻慢言:「我色胜,汝色不如。 」因色胜如而生轻慢及恶法故,地味便灭,地味灭后,我等生地肥,有色香味。 云何为色? 犹如生酥及熟酥色。 云何为味? 如蜜丸味。 我等食地肥,住世久远。 我等若食地肥多者,便生恶色,食地肥少者,便有妙色,从是知色有胜有如,因色胜如故,我等各各共相轻慢言:「我色胜,汝色不如。 」因色胜如而生轻慢及恶法故,地肥便灭。 地肥灭后,我等生婆罗,有色香味。 云何为色? 犹加昙华色。 云何为味? 如淖蜜丸味。 我等食婆罗,住世久远。 我等若食婆罗多者,便生恶色,食婆罗少者,便有妙色,从是知色有胜有如,因色胜如故,我等各各共相轻慢言:「我色胜,汝色不如。 」因色胜如而生轻慢及恶法故,婆罗便灭。 婆罗灭后,我等生自然粳米,白净无皮,亦无有[麸-夫+黄][葶-丁+呆],长四寸,朝刈暮生,暮刈朝生,熟有盐味,无有生气,我等食彼自然粳米,如我等自然粳米,极取积聚,彼宿粳米便生皮[麸-夫+黄],刈至七日,亦生皮[麸-夫+黄],随所刈处,即不复生,我等宁可造作田种,立标牓耶? 』 「于是,众生等造作田种,竪立标牓。 于中有一众生自有稻穀,而入他田窃取他稻,其主见已,便作是语:『咄! 咄! 弊恶众生,云何作是? 汝自有稻,而入他田窃取他稻。 汝今可去,后莫复作。 』然彼众生复至再三窃取他稻,其主亦至再三见已,便以拳扠牵诣众所,语彼众曰:『此一众生自有稻穀,而入我田窃取我稻。 』然彼一众生亦语众曰:『此一众生以拳扠我牵来诣众。 』 「于是,彼诸众生共聚集会,极悲啼泣而作是语:『我等生恶不善之法,谓守田也。 所以者何? 因守田故,便共诤讼,有失有尽,有相道说,有拳相扠。 我等宁可于其众中举一端正形色,极妙最第一者,立为田主,若可诃者,当令彼诃,若可摈者,当令彼摈,若我曹等所得稻穀,当以如法输送与彼。 』于是,彼众生中,若有端正形色,极妙最第一者,众便共举,立为田主,若可诃者,彼便诃啧,若可摈者,彼便摈弃,若有稻者,便以如法输送与彼是田主。 是田主谓之刹利也,令如法乐众生,守护行戒是王,是王谓之王也。 婆私吒! 是谓初因初缘世中刹利种,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如法人尊。 「于是,彼异众生以守为病,以守为痈,以守为箭刺,便弃捨守,依于无事,作草叶屋而学禅也。 彼从无事,朝朝平旦入村邑王城而行乞食,彼多众生见便施与,恭敬尊重,而作是语:『此异众生以守为病,以守为痈,以守为箭刺,便弃捨守,依于无事,作草叶屋而学禅也。 此诸尊捨害、恶不善法是梵志,是梵志谓之梵志也。 』 「彼众生学禅不得禅,学苦行不得苦行,学远离不得远离,学一心不得一心,学精进不得精进,便捨无事,还村邑王城,作四柱屋,造立经书。 彼多众生见如是已,便不复施与、恭敬、尊重,而作是语:『此异众生本以守为病,以守为痈,以守为箭刺,便弃捨守,依于无事,作草叶屋,而学于禅不能得禅,学苦行不得苦行,学远离不得远离,学一心不得一心,学精进不得精进,便捨无事,还村邑王城,作四柱屋,造立经书。 此诸尊等更学博闻,不复学禅是博闻,是博闻谓之博闻。 』婆私吒! 是谓初因初缘世中有梵志种,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如法人尊。 「于是,彼异众生各各诣诸方而作田业,是各各诸方而作田业,是各各诸方而作田业,谓之鞞舍。 婆私吒! 是谓初因初缘世中有鞞舍种,旧第一智,如法、非不如法,如法人尊。 「婆私吒,世中起此三种姓已,便知有第四沙门种也。 云何世中有此三种姓已,便知有第四沙门种耶? 于刹利族族姓之子,能自诃啧恶不善法,自厌憎恶恶不善法,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而作是念:『我当作沙门,行于梵行。 』便作沙门行于梵行。 如是,梵志种族、鞞舍种族族姓之子,亦自诃啧恶不善法,自厌憎恶恶不善法,剃除须发,着袈裟衣,至信、捨家、无家、学道,亦作是念:『我当作沙门,行于梵行。 』便作沙门行于梵行。 婆私吒! 如是世中起此三种姓已,便知有第四沙门种也。 「婆私吒! 我今广说此三种姓。 云何广有此三种耶? 刹利种族族姓之子,身行不善法,口、意行不善法,彼身坏命终,一向受苦。 如是,梵志种族、鞞舍种族族姓之子,身行不善法,口、意行不善法,彼身坏命终,一向受苦。 婆私吒! 刹利种族族姓之子,身行善法,口、意行善法,彼身坏命终,一向受乐。 如是,梵志种族、鞞舍种族族姓之子,身行善法,口、意行善法,彼身坏命终,一向受乐。 婆私吒! 刹利种族族姓之子,身行二行及与护行,口、意行二行及与护行,彼身坏命终,受于苦乐。 如是,梵志种族、鞞舍种族族姓之子,身行二行及与护行,口、意行二行及与护行,彼身坏命终,受于苦乐。 「婆私吒! 刹利种族族姓之子,修七觉法,善思善观,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如是,梵志种族、鞞舍种族族姓之子,修七觉法,善思善观,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婆私吒! 如是此三种广分别也。 梵天帝主说此偈曰: 「『刹利二足尊,谓有种族姓,  求学明及行,彼为天人称。 』 「婆私吒! 梵天帝主善说此偈,非不善也。 善歌讽诵,非不善也。 善咏语言,非不善也。 谓如是说: 「『刹利二足尊,谓有种族姓,  求学明及行,彼为天人称。 』 「所以者何? 我亦如是说: 「『刹利二足尊,谓有种族姓,  求学明及行,彼为天人称。 』」 佛说如是。 尊者婆私吒、婆罗婆等,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婆罗婆堂经第三竟(五千六十八字) (一五五)中阿含梵志品须达哆经第四(第三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须达哆居士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居士家颇行施耶? 」 须达哆居士答曰:「唯然。 世尊! 家行布施,但为至麤,不能好也。 糠饭麻羹,薑菜一片。 」 世尊告曰:「居士! 若施麤食及施妙食,俱得报耳。 居士! 若行麤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 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 若行麤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 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 若行妙施,不信施、不故施、不自手施、不自往施、不思惟施、不由信施、不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 心不欲得好家,不欲得好乘,不欲得好衣被,不欲得好饮食,不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不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 若行妙施,信施、故施、自手施、自往施、思惟施、由信施、观业果报施者,当观如是受报。 心欲得好家,欲得好乘,欲得好衣被,欲得好饮食,欲得好五欲功德。 所以者何? 以其至心故行施也。 居士! 当知受报如是。 「居士! 昔过去时有梵志大长者,名曰随蓝,极大富乐,资财无量,封户食邑多诸珍宝,畜牧产业不可称计。 彼行布施其像如是,八万四千金鉢盛满碎银,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银鉢盛满碎金,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金鉢盛满碎金,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银鉢盛满碎银,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象,庄珓严饰,白络覆上,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马,庄严珓饰,白络金合霏那,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牛,衣绳衣覆,[(壳-一)/牛]之皆得一斛乳汁,行如是大施。 八万四千女,姿容端正,覩者欢悦,众宝璎珞,严饰具足,行如是大施。 况复其余食噉含消?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若复有施满阎浮场凡夫食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若复有施一须陀洹食者,此于彼施最为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食,若复有施一斯陀含食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食,若复有施一阿那含食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食,若复有施一阿罗诃食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罗诃食,若复有施一辟支佛食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罗诃、百辟支佛食,若复有施一如来、无所着、等正觉食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罗诃、百辟支佛食,若有作房舍,施四方比丘众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罗诃、百辟支佛食,作房舍施四方比丘众,若有欢喜心归命三尊佛、法、比丘众及受戒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罗诃、百辟支佛食,作房舍施四方比丘众,欢喜心归命三尊佛、法、比丘众及受戒,若有为彼一切众生行于慈心,乃至[(壳-一)/牛]牛顷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居士! 若梵志随蓝行如是大施,及施满阎浮场凡夫人食,施百须陀洹、百斯陀含、百阿那含、百阿罗诃、百辟支佛食,作房舍施四方比丘众,欢喜心归命三尊佛、法、比丘众及受戒,为一切众生行于慈心,乃至[(壳-一)/牛]牛顷,若有能观一切诸法无常、苦、空及非神者,此于彼施为最胜也。 「于居士意云何? 昔时梵志大长者名随蓝者,谓异人耶? 莫作斯念。 所以者何? 当知即是我也。 我昔为梵志大长者,名曰随蓝。 居士! 我于尔时为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 尔时说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讫。 尔时,不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慼,亦未能得脱一切苦。 「居士! 我今出世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我今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 我今说法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我今已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慼,我今已得脱一切苦。 」 佛说如是。 须达哆居士及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须达哆经第四竟(一千五百八十九字) (一五六)中阿含梵志品梵波罗延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拘娑罗国众多梵志中后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 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 世尊告曰:「恣汝所问。 」 时,诸梵志问曰:「瞿昙! 颇今有梵志学故梵志法,为越故梵志法耶? 」 世尊答曰:「今无梵志学故梵志法,梵志久已越故梵志法。 」 时,诸梵志问曰:「瞿昙! 云何今无梵志学故梵志法,诸梵志等越故梵志法来为几时耶? 」 彼时,世尊以偈答曰: 「所谓昔时有,自调御热行, 捨五欲功德,行清净梵行。 梵行及戒行,率至柔软性, 恕亮无害心,忍辱护其意。 昔时有此法,梵志不护此, 梵志不守护,所有钱财穀。 诵习钱财穀,梵志守此藏, 衣色若干种,屋舍及床榻。 丰城及诸国,梵志学如是, 此梵志莫害,率守护诸法。 往到于他门,无有拘制彼, 发家乞求法,随其食时到。 梵志住在家,见者欲为施, 满四十八年,行清净梵行。 求索明行成,昔时梵志行, 彼不偷财物,亦无有恐怖。 爱爱摄相应,当以共和合, 不为烦恼故,怨淫相应法。 诸有梵志者,无能行如是, 若有第一行,梵志极坚求。 彼诸淫欲法,不行乃至梦, 彼因此梵行,自称梵我梵。 知彼有此行,慧者当知彼, 床薄衣极单,食酥乳命存。 乞求皆如法,立斋行布施, 斋时无异乞,自于己乞求。 立斋行施时,彼不有杀牛, 如父母兄弟,及余有亲亲。 人牛亦如是,彼因是生乐, 饮食体有力,乘者安隐乐。 知有此义理,莫乐杀于牛, 柔软身极大,精色名称誉。 慇懃自求利,昔时梵志行, 梵志为自利,专事及非事。 彼当来此世,必度脱此世, 彼月过于月,见意趣向彼。 游戏于夜中,严饰诸妇人, 吉牛围绕前,妇女极端正。 人间微妙欲,梵志之常愿, 具足车乘具,善作缝治好。 家居及婚姻,梵志之常愿, 彼造作此缚,我等从彼来。 大王斋行施,莫失其财利, 饶财物米穀,若有余钱财。 大王相应此,梵志及车乘, 象斋及马斋,马斋不障门。 聚集作斋施,财物施梵志, 彼从此得利,爱乐惜财物。 彼以起为欲,数数增长爱, 犹如广池水,及无量财物。 如是人有牛,于生生活具, 彼造作此缚,我等从彼来。 大王斋行施,莫失其财利, 饶财物米穀,若汝多有牛。 大王相应此,梵志及车乘, 无量百千牛,因为斋故杀。 头角无所娆,牛猪昔时等, 往至捉牛角,持利刀杀牛。 唤牛及于父,罗刹名曰香, 彼唤呼非法,以刀刺牛时。 此法行于斋,越过最在前, 无有事而杀,远离衰退法。 昔时有三病,欲不用食者, 以憎嫉于牛,起病九十八。 如是此增诤,故为智所恶, 若人见如是,谁不有憎者。 如是此世行,无智最下贱, 各各为欲憎,若妇诽谤夫。 刹利梵志女,及守护于姓, 若犯于生法,自在由于欲。 「如是。 梵志! 今无梵志学故梵志法,梵志越故梵志法来尔许时也。 」 于是,拘娑罗国众多梵志白曰:「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 佛说如是。 彼拘娑罗国众多梵志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梵波罗延经第五竟(九百五十九字)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十千六百九字)(第四分别诵)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5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