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二一〇)晡利多品法乐比丘尼经第九(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毗舍佉优婆夷往诣法乐比丘尼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法乐比丘尼曰:「贤圣! 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毗舍佉!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毗舍佉优婆夷便问曰:「贤圣! 自身,说自身。 云何为自身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世尊说五盛阴,自身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是谓世尊说五盛阴。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云何为自身见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不多闻愚痴凡夫不见善知识,不知圣法,不御圣法,彼见色是神,见神有色,见神中有色,见色中有神也。 见觉、想、行、识是神,见神有识,见神中有识,见识中有神也。 是谓自身见也。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云何无身见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多闻圣弟子见善知识,知圣法,善御圣法,彼不见色是神,不见神有色,不见神中有色,不见色中有神也。 不见觉、想、行、识是神,不见神有识,不见神中有识,不见识中有神也。 是谓无身见也。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云何灭自身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色盛阴断无余,捨、吐、尽、不染、灭、息、没也。 觉、想、行、识盛阴断无余,捨、吐、尽、不染、灭、息、没也。 是谓自身灭。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阴说阴盛,阴说盛阴,阴即是盛阴,盛阴即是阴耶? 为阴异、盛阴异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或阴即是盛阴,或阴非盛阴。 云何阴即是盛阴? 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 云何阴非盛阴? 色无漏无受,觉、想、行、识无漏无受,是谓阴非盛阴。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云何八支圣道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八支圣道者,正见乃至正定,是谓为八,是谓八支圣道。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八支圣道有为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如是八支圣道有为也。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有几聚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有三聚。 戒聚、定聚、慧聚。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八支圣道摄三聚,为三聚摄八支圣道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非八支圣道摄三聚。 三聚摄八支圣道。 正语、正业、正命,此三道支圣戒聚所摄。 正念、正定,此二道支圣定聚所摄。 正见、正志、正方便,此三道支圣慧聚所摄。 是谓非八支圣道摄三聚,三聚摄八支圣道。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灭有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灭无对也。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初禅有几支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初禅有五支,觉、观、喜、乐、一心,是谓初禅有五支。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云何定? 云何定相? 云何定力? 云何定功? 云何修定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若善心得一者,是谓定也。 四念处,是谓定相也。 四正断,是谓定力也。 四如意足,是谓定功也。 若习此诸善法服,数数专修精勤者,是谓定修也。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有几法生身死已,身弃塚间,如木无情? 」 法乐比丘尼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塚间,如木无情。 云何为三? 一者寿,二者暖,三者识,是谓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塚间,如木无情。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有何差别? 」 法乐比丘尼答曰:「死者寿命灭讫,温暖已去,诸根败坏。 比丘入灭尽定者,寿不灭讫,暖亦不去,诸根不败坏,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是谓差别。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若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者,有何差别? 」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 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 若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者,是谓差别。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有何差别? 」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作是念:『我从灭尽定起。 』比丘从无想定起时,作如是念:『我为有想,我为无想? 』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是谓差别。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比丘入灭尽定时,作如是念:『我入灭尽定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入灭尽定时,不作是念:『我入灭尽定。 』然本如是修习心,以是故如是趣向。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比丘从灭尽定起,作如是念:『我从灭尽定起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作是念:『我从灭尽定起。 』然因此身及六处缘命根,是故从定起。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比丘从灭尽定起已,心何所乐,何所趣,何所顺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已,心乐离、趣离、顺离。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有几觉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有三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 此何缘有耶? 缘更乐有。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云何乐觉? 云何苦觉? 云何不苦不乐觉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若乐更乐所触生,身心乐善觉,是觉谓乐觉也。 若苦更乐所触生,身心苦不善觉,是觉谓苦觉也。 若不苦不乐更乐所触生,身心不苦不乐,非善非不善觉,是觉谓不苦不乐觉。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乐觉者,云何乐? 云何苦? 云何无常? 云何灾患? 云何使耶? 苦觉者,云何乐? 云何苦? 云何无常? 云何灾患? 云何使耶? 不苦不乐觉者,云何乐? 云何苦? 云何无常? 云何灾患? 云何使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乐觉者,生乐住乐,变易苦,无常者即是灾患,欲使也。 苦觉者,生苦住苦,变易乐,无常者即是灾患,恚使也。 不苦不乐觉者,不知苦、不知乐,无常者即是变易,无明使也。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一切乐觉欲使耶? 一切苦觉恚使耶? 一切不苦不乐觉无明使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非一切乐觉欲使也,非一切苦觉恚使也,非一切不苦不乐觉无明使也。 云何乐觉非欲使耶? 若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是谓乐觉非欲使也。 所以者何? 此断欲故。 云何苦觉非恚使耶? 若求上解脱乐,求愿悒悒生忧苦,是谓苦觉非恚使也。 所以者何? 此断恚故。 云何不苦不乐觉非无明使耶? 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是谓不苦不乐觉非无明使也。 所以者何? 此断无明故。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乐觉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乐觉者以苦觉为对。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苦觉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苦觉者以乐觉为对。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乐觉苦觉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乐觉苦觉者以不苦不乐为对。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不苦不乐觉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不苦不乐觉者以无明为对。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无明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无明者以明为对。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圣! 明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答曰:「明者以涅槃为对。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圣! 」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圣贤! 涅槃者有何对耶? 」 法乐比丘尼告曰:「君欲问无穷事,然君问事不能得穷我边也。 涅槃者,无对也。 涅槃者,以无羂过、羂羂灭讫。 以此义故,从世尊行梵行。 」 于是,毗舍佉优婆夷闻法乐比丘尼所说,善受善持,善诵习已,即从坐起,稽首礼法乐比丘尼足,绕三匝而去。 于是,法乐比丘尼见毗舍佉优婆夷去后不久,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与毗舍佉优婆夷所共论者,尽向佛说,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我如是说、如是答,非为诬谤世尊耶? 说真实、说如法、说法次法耶? 于如法中,非有相违、有诤、有咎耶? 」 世尊答曰:「比丘尼! 汝如是说、如是答,不诬谤我,汝说真实,说如法、说法次法,于如法中而不相违,无诤咎也。 比丘尼! 若毗舍佉优婆夷以此句、以此文来问我者,我为毗舍佉优婆夷亦以此义、以此句、以此文而答彼也。 比丘尼! 此义如汝所说,汝当如是持。 所以者何? 此说即是义故。 」 佛说如是。 法乐比丘尼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法乐比丘尼经第九竟(三千四十九字) (二一一)中阿含晡利多品大拘絺罗经第十(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尔时,尊者舍黎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尊者大拘絺罗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尊者舍黎子语曰:「贤者拘絺罗! 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 尊者大拘絺罗白曰:「尊者舍黎子!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尊者舍黎子问曰:「贤者拘絺罗! 不善者说不善,不善根者说不善根。 何者不善,何者不善根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身恶行,口、意恶行,是不善也。 贪、恚、痴,是不善根也。 是谓不善,是谓不善根。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善者说善,善根者说善根。 何者为善,何者善根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身妙行,口、意妙行,是善也。 不贪、不恚、不痴,是善根也。 是谓为善,是谓善根。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智慧者说智慧,何者智慧?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知如是故说智慧。 知何等耶? 知此苦如真,知此苦习、知此苦灭、知此苦灭道如真,知如是故说智慧。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识者说识,何者识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识识是故说识。 识何等耶? 识色,识声、香、味、触、法,识识是故说识。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智慧及识,此二法为合为别,此二法可得别施设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 所以者何? 智慧所知,即是识所识。 是故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知者汝以何等知?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知者我以智慧知。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智慧有何义,有何胜,有何功德?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智慧者有厌义、无欲义、见如真义。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云何正见?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知苦如真,知苦习、灭、道如真者,是谓正见。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几因几缘生正见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二因二缘而生正见。 云何为二? 一者从他闻,二者内自思惟。 是谓二因二缘而生正见。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支摄正见,得心解脱果、慧解脱果,得心解脱功德、慧解脱功德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五支摄正见,得心解脱果、慧解脱果,得心解脱功德、慧解脱功德。 云何为五? 一者真谛所摄,二者戒所摄,三者博闻所摄,四者止所摄,五者观所摄。 是谓有五支摄正见,得心解脱果、慧解脱果,得心解脱功德、慧解脱功德。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云何生当来有?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愚痴凡夫无知、不多闻,无明所覆,爱结所繫,不见善知识,不知圣法,不御圣法,是谓生当来有。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云何不生当来有?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若无明已尽,明已生者,必尽苦也。 是谓不生于当来有。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觉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三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此缘何有耶? 缘更乐有。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觉、想、思,此三法为合为别? 此三法可别施设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觉、想、思,此三法合不别,此三法不可别施设。 所以者何? 觉所觉者,即是想所想,思所思。 是故此三法合不别,此三法不可别施设。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灭者有何对?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灭者无有对。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谁为彼尽受境界,谁为彼依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为彼尽受境界,意为彼依。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意者依何住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意者依寿,依寿住。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寿者依何住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寿者依暖,依暖住。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寿及暖,此二法为合为别? 此二法可得别施设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寿及暖,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 所以者何? 因寿故有暖,因暖故有寿,若无寿者则无暖,无暖者则无寿。 犹如因油因炷,故得燃灯,彼中因[火*佥]故有光,因光故有[火*佥],若无[火*佥]者则无光,无光者则无[火*佥]。 如是因寿故有暖,因暖故有寿,若无寿者则无暖,无暖者则无寿。 是故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法生身死已,身弃塚间,如木无情?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塚间,如木无情。 云何为三? 一者寿,二者暖,三者识。 此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塚间,如木无情。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有何差别?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死者寿命灭讫,温暖已去,诸根败坏。 比丘入灭尽定者,寿不灭讫,暖亦不去,诸根不败坏。 死及入灭尽定者,是谓差别。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若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者,有何差别?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 比丘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 若入灭尽定及入无想定者,是谓差别。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若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有何差别?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不如是念:『我从灭尽定起。 』比丘从无想定起时,作如是念:『我为有想,我为无想? 』从灭尽定起及从无想定起者,是谓差别。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比丘入灭尽定时先灭何法? 为身行,为口、意行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比丘入灭尽定时,先灭身行,次灭口行,后灭意行。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比丘从灭尽定起时,先生何法? 为身行,口、意行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先生意行,次生口行,后生身行。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比丘从灭尽定起时触几触?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比丘从灭尽定起时触三触。 云何为三? 一者不移动触,二者无所有触,三者无相触。 比丘从灭尽定起时触此三触。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空、无愿、无相,此三法异义、异文耶? 为一义、异文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空、无愿、无相,此三法异义、异文。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因几缘生不移动定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四因四缘生不移动定。 云何为四? 若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是谓四因四缘生不移动定。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因几缘生无所有定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三因三缘生无所有定。 云何为三? 若比丘度一切色想,至得无所有处成就游,是谓有三因三缘生无所有定。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因几缘生无想定?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二因二缘生无想定。 云何为二? 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无想界。 是谓二因二缘生无想定。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因几缘住无想定耶?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二因二缘住无想定。 云何为二? 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无想界。 是谓二因二缘住无想定。 」 尊者舍黎子闻已,叹曰:「善哉! 善哉! 贤者拘絺罗! 」尊者舍黎子叹已,欢喜奉行。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 有几因几缘从无想定起? 」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有三因三缘从无想定起。 云何为三? 一者念一切想,二者不念无想界,三者因此身因六处缘命根,是谓三因三缘,从无想定起。 」 如是,彼二尊更相称叹善哉善哉,更互所说,欢喜奉行。 从坐起去。 尊者大拘絺罗经第十竟(三千七十五字)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六千一百二十四字) 中阿含晡利多品第三竟(三万四百四十五字)(第五后诵)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4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