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内容: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二一六)例品爱生经第五(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梵志,唯有一儿,心极爱念,忍意温润,视之无厌,忽便命终。 命终之后,梵志愁忧,不能饮食,不着衣裳,亦不涂香,但至塚哭,忆儿卧处。 于是,梵志周遍彷徉,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世尊问曰:「梵志! 今汝诸根不似自心住耶? 」 梵志答曰:「今我诸根何由当得自心住耶? 所以者何? 唯有一儿,心极爱念,忍意温润,视之无厌,忽便命终。 彼命终已,我便愁忧,不能饮食,不着衣裳,亦不涂香,但至塜哭,忆儿卧处。 」 世尊告曰:「如是,梵志! 如是,梵志! 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梵志语曰:「瞿昙! 何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 瞿昙! 当知若爱生时,生喜心乐。 」 世尊如是至再三告曰:「如是,梵志! 如是,梵志! 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梵志亦至再三语曰:「瞿昙! 何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 瞿昙! 当知若爱生时,生喜心乐。 」 时,彼梵志闻佛所说,不说言是,但说非已,即从坐起,奋头而去。 尔时,胜林于其门前有众多市郭儿而共博戏,梵志遥见已,便作是念:「世中若有聪明智慧者,无过博戏人,我今宁可往彼,若与瞿昙所共论者,尽向彼说。 」于是,梵志往至众多市郭儿共博戏所,若与世尊所共论者,尽向彼说。 众多市郭博戏儿闻已,语曰:「梵志! 何言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 梵志! 当知若爱生时,生喜心乐。 」 梵志闻已,便作是念:「博戏儿所说,正与我同。 」颔头而去。 于是,此论展转广布,乃入王宫,拘萨罗王波斯匿闻沙门瞿昙作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语末利皇后曰:「我闻瞿昙作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皇后闻已,白曰:「如是,大王! 如是,大王! 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拘萨罗王波斯匿语末利皇后曰:「闻师宗说,弟子必同,沙门瞿昙是汝师,故作如是说,汝是彼弟子,故作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皇后白曰:「大王! 若不信者,可自往问,亦可遣使。 」 于是,拘萨罗王波斯匿即告那利鸯伽梵志曰:「汝往沙门瞿昙所,为我问讯沙门瞿昙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作如是语:『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讯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沙门瞿昙实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 』那利鸯伽! 若沙门瞿昙有所说者,汝当善受持诵。 所以者何? 如是之人,终不妄言。 」 那利鸯伽梵志受王教已,即诣佛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瞿昙! 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讯圣体康强,安快无病,起居轻便,气力如常耶? 沙门瞿昙实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 』」 世尊告曰:「那利鸯伽! 我今问汝,随所解答。 那利鸯伽! 于意云何? 若使有人,母命终者,彼人发狂,心大错乱,脱衣裸形,随路遍走,作如是说:『诸贤! 见我母耶? 诸贤! 见我母耶? 』那利鸯伽! 以此事故可知,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如是父、兄、姊、妹也,儿妇命终,彼人发狂,心大错乱,脱衣裸形,随路遍走,作如是说:『诸贤! 见我儿妇耶? 诸贤! 见我儿妇耶? 』那利鸯伽! 以此事故可知,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那利鸯伽! 昔有一人,妇暂归家,彼诸亲族欲夺更嫁。 彼女闻之,即便速疾还至夫家,语其夫曰:『君! 今当知我亲族强欲夺君妇嫁与他人,欲作何计? 』于是,彼人即执妇臂,将入屋中,作如是语:『俱至后世,俱至后世,便以利刀斫杀其妇,并自害己。 』那利鸯伽! 以此事故可知,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那利鸯伽梵志闻佛所说,善受持诵,即从坐起,绕三匝而去,还至拘萨罗王波斯匿所,白曰:「天王! 沙门瞿昙实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拘萨罗王波斯匿闻已,语末利皇后曰:「沙门瞿昙实如是说:『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皇后白曰:「大王! 我问大王,随所解答,于意云何? 王爱鞞留罗大将耶? 」 答曰:「实爱。 」 末利复问:「若鞞留罗大将变易异者,王当云何? 」 答曰:「末利! 若鞞留罗大将变易异者,我必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白曰:「以此事故,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复问:「王爱尸利阿荼大臣,爱一奔陀利象,爱婆夷利童女,爱雨日盖,爱加尸及拘萨罗国耶? 」 答曰:「实爱。 」 末利复问:「若加尸及拘萨罗国变易异者,王当云何? 」 答曰:「末利! 我所具足五欲功德自娱乐者,由彼二国,若加尸及拘萨罗国当变易异者,我乃至无命,况复不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耶? 」 末利白曰:「以此事故,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问王:「于意云何? 为爱我耶? 」 王复答曰:「我实爱汝。 」 末利复问:「若我一旦变易异者,王当云何? 」 答曰:「末利! 若汝一旦变易异者,我必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末利白曰:「以此事故,知爱生时,便生愁慼、啼哭、忧苦,烦惋、懊恼。 」 拘萨罗王波斯匿语曰:「末利! 从今日去,沙门瞿昙因此事是我师,我是彼弟子。 末利! 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 佛说如是。 拘萨罗王波斯匿及末利皇后,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爱生经第五竟(一千六百七十八字) (二一七)中阿含例品八城经第六(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众多上尊名德比丘游波罗利子城,住在鸡园。 是时,第十居士八城持多妙货,往至波罗利子城治生贩卖。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彼多妙货,货卖速售,大得财利,欢喜踊跃,出波罗利子城,往诣鷄园众多上尊名德比丘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 时,诸上尊名德比丘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默然而住。 时,诸上尊比丘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白曰:「上尊! 尊者阿难今在何处? 我欲往见。 」 诸上尊比丘答曰:「居士! 尊者阿难今在鞞舍离猕猴江边高楼台观,若欲见者,可往至彼。 」 尔时,第十居士八城即从坐起,稽首诸上尊比丘足,绕三匝而去,往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尊者阿难! 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 尊者阿难告曰:「居士!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居士问曰:「尊者阿难! 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颇说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耶? 」 尊者阿难答曰:「如是。 」 居士问曰:「尊者阿难! 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 云何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耶? 」 尊者阿难答曰:「居士! 多闻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 彼依此处,观法如法,彼依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 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靖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 「复次,居士! 多闻圣弟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 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彼依此处,观法如法,彼依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靖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 是谓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 「复次,居士! 多闻圣弟子度一切色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 彼于此处,观法如法,彼于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 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靖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 是谓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 」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即从坐起,偏袒着衣,叉手白曰:「尊者阿难! 甚奇! 甚特! 我问尊者阿难一甘露门,而尊者阿难一时为我说于十二甘露法门,今此十二甘露法门必随所依,得安隐出。 尊者阿难! 犹去村不远,有大屋舍,开十二户,若人所为故,入彼屋中。 复一人来,不为彼人求义及饶益,不求安隐而烧彼屋。 尊者阿难! 彼人必得于此十二户随所依出,得自安隐。 如是我问尊者阿难一甘露门,而尊者阿难一时为我说于十二甘露法门,今此十二甘露法门必随所依,得安隐出。 尊者阿难! 梵志法、律中说不善法、律,尚供养师,况复我不供养大师尊者阿难耶? 」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即于夜中,施设极妙净美丰饶食噉含消,施设食已,平旦敷座,请鷄园众及鞞舍离众皆集一处,自行澡水,则以极妙净美丰饶食噉含消,手自斟酌,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竟,持五百种物买屋别施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受已,施与招提僧。 尊者阿难所说如是。 第十居士八城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八城经第六竟(一千一百七十字) (二一八)中阿含例品阿那律陀经第七(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尊者阿那律陀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我等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时,诸比丘即便问曰:「云何比丘贤死、贤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若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者,是谓比丘贤死、贤命终也。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贤死、贤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不极是贤死、贤命终也。 复次,诸贤! 若比丘得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是谓比丘贤死、贤命终也。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贤死、贤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极是贤死、贤命终也。 」 于是,诸比丘闻尊者阿那律陀所说,善受持诵已,即从坐起,稽首尊者阿那律陀足,绕三匝而去。 尊者阿那律陀所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尊者阿那律陀所说,欢喜奉行。 阿那律陀经第七竟(三百五十三字) (二一九)中阿含例品阿那律陀经第八(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尊者阿那律陀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曰:「我等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时,诸比丘即便问曰:「云何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若比丘见质直及得圣爱戒者,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复次,诸贤! 若比丘观内身如身,乃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复次,诸贤! 若比丘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如是悲、喜心与捨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复次,诸贤! 若比丘度一切色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 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复次。 诸贤! 若有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身触成就游,及慧观诸漏已尽者,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 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 时,诸比丘闻尊者阿那律陀所说,善受持诵,即从坐起,稽首尊者阿那律陀足绕三匝而去。 尊者阿那律陀所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尊者阿那律陀所说,欢喜奉行。 阿那律陀经第八竟(六百五十一字) (二二〇)中阿含例品见经第九(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般涅槃后不久,尊者阿难游王舍城,在竹林迦兰哆园。 于是,有一异学梵志,是尊者阿难未出家时友,中后彷徉,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语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 尊者阿难答曰:「梵志! 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 异学梵志即便问曰:「所谓此见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沙门瞿昙知此诸见如应知耶? 」 尊者阿难答曰:「梵志! 所谓此见,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知此诸见如应也。 」 异学梵志又复问曰:「所谓此见,沙门瞿昙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沙门瞿昙云何知此诸见如应耶? 」 尊者阿难答曰:「梵志! 所谓此见,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异学梵志如是具、如是受、如是趣、如是生、如是至后世,所谓此是世尊、如来、无所着、正尽觉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如是知此诸见,此诸见应如是知。 」 异学梵志白曰:「我今自归于阿难。 」 尊者阿难告曰:「梵志! 汝莫自归于我,如我自归于佛,汝亦应自归。 」 异学梵志白曰:「阿难! 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 尊者阿难所说如是。 彼异学梵志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见经第九竟(六百二十五字) (二二一)中阿含例品箭喻经第十(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鬘童子独安靖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所谓此见,世尊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我不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 若世尊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从彼学梵行。 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当难诘彼,捨之而去。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若世尊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从彼学梵行,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当难诘彼,捨之而去。 」 于是,尊者鬘童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 我今独安靖处,燕坐思惟,心作是念:『所谓此见,世尊捨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我不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 若世尊一向知世有常者,世尊! 当为我说。 若世尊不一向知世有常者,当直言不知也。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若世尊一向知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世尊! 当为我说。 若世尊不一向知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当直言不知也。 』」 世尊问曰:「鬘童子! 我本颇为汝如是说世有常,汝来从我学梵行耶? 」 鬘童子答曰:「不也。 世尊! 」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我本颇为汝如是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汝来从我学梵行耶? 」 鬘童子答曰:「不也。 世尊! 」 「鬘童子! 汝本颇向我说,若世尊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当从世尊学梵行耶? 」 鬘童子答曰:「不也。 世尊! 」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鬘童子! 汝本颇向我说,若世尊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当从世尊学梵行耶? 」 鬘童子答曰:「不也。 世尊! 」 世尊告曰:「鬘童子,我本不向汝有所说,汝本亦不向我有所说,汝愚痴人! 何故虚妄诬谤我耶? 」 于是,尊者鬘童子为世尊面诃责数,内怀忧慼,低头默然,失辩无言,如有所伺。 于是,世尊面诃鬘童子已,告诸比丘:「若有愚痴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不从世尊学梵行。 』彼愚痴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若有愚痴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不从世尊学梵行。 』彼愚痴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犹如有人身被毒箭,因毒箭故,受极重苦。 彼见亲族怜念愍伤,为求利义饶益安隐,便求箭医。 然彼人者方作是念:『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彼人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为长、短、麤、细,为黑、白、不黑不白,为刹利族,梵志、居士、工师族,为东方、南方、西方、比方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彼弓为柘、为桑、为槻、为角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弓扎,彼为是牛筋、为麞鹿筋、为是丝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弓色为黑、为白、为赤、为黄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弓弦为筋、为丝、为紵、为麻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簳为木、为竹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缠为是牛筋、为麞鹿筋、为是丝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羽为飘鶭毛、为鵰鹫毛、为鵾鷄毛、为鹤毛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箭[金*适]为錍、为矛、为铍刀耶? 未可拔箭,我应先知作箭[金*适]师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为长、短、麤、细,为黑、白、不黑不白,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 』彼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若有愚痴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世有常者,我不从世尊学梵行。 』彼愚痴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若有愚痴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为我一向说此是真谛,余皆虚妄言者,我不从世尊学梵行。 』彼愚痴人竟不得知,于其中间而命终也。 「世有常,因此见故,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因此见故,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世有常,有此见故,不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有此见故,不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世有常,无此见故,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无此见故,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世有常,无此见故,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如是,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 无此见故,不从我学梵行者,此事不然。 「世有常者,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愁慼、啼哭、忧苦、懊恼,如是此淳大苦阴生。 如是,世无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者,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愁慼、啼哭、忧苦、懊恼,如是此淳大苦阴生。 「世有常,我不一向说此。 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说此? 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说此。 如是,世无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异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我不一向说此。 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说此? 此非义相应,非法相应,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说此也。 何等法我一向说耶? 此义我一向说,苦、苦习、苦灭、苦灭道迹,我一向说。 以何等故,我一向说此? 此是义相应,是法相应,是梵行本,趣智、趣觉、趣于涅槃,是故我一向说此。 是为不可说者则不说,可说者则说,当如是持,当如是学。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箭喻经第十竟(二千二十七字) (二二二)中阿含例品例经第十一(第五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欲断无明者,当修四念处。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四念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四念处。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念处。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念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念处。 「欲断无明者,当修四正断。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四正断?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四正断。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正断。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正断?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正断。 「欲断无明者,当修四如意足。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四如意足?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欲定如意足,成就断行,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精进定、心定也。 修思惟定如意足,成就断行,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四如意足。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如意足。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如意足?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欲定如意足,成就断行。 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精进定、心定也。 修思惟定如意足,成就断行,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如意足。 「欲断无明者,当修四禅。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四禅?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 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四禅。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禅。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禅?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 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四禅。 「欲断无明者,当修五根。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五根?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根、精进、念、定、慧根,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五根。 如是发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五根。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五根?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根、精进、念、定、慧根,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五根。 「欲断无明者,当修五力。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五力?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力、精进、念、定、慧力,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五力。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五力。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五力?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力、精进、念、定、慧力,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五力。 「欲断无明者,当修七觉支。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七觉支?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法、精进、喜、息、定也。 修捨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七觉支。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七觉支。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七觉支?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法、精进、喜、息、定也。 修捨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七觉支。 「欲断无明者,当修八支圣道。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八支圣道?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正见乃至修正定为八,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八支圣道。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八支圣道。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八支圣道?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正见乃至修正定为八,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八支圣道。 「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第一地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 如是修水一切处、火一切处、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 修第十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第一地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如是修水一切处、火一切处、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 修第十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 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一切处。 「欲断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云何欲断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无学正见,乃至修无学正智,是谓欲断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云何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无学正见,乃至修无学正智。 是谓欲别知无明者,当修十无学法。 「如无明,行亦如是,如行,识亦如是,如识,名色亦如是,如名色,六处亦如是,如六处,更乐亦如是,如更乐,觉亦如是,如觉,爱亦如是,如爱,受亦如是,如受,有亦如是,如有,生亦如是。 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观内身如身,乃至观觉、心、法如法,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念处。 「欲断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正断。 「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如意足。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如意足?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欲定如意足,成就断行。 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精进定、心定也。 修思惟定如意足,成就断行,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四如意足。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如意足。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如意足?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欲定如意足,成就断行。 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精进定、心定也。 修思惟定如意足,成就断行,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如意足。 「欲断老死者,当修四禅。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四禅?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四禅。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禅。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禅?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 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四禅。 「欲断老死者,当修五根。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五根?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根、精进、念、定、慧根,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五根。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五根。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五根?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根、精进、念、定、慧根,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五根。 「欲断老死者,当修五力。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五力?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力、精进、念、定、慧力,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五力。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五力。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五力?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信力、精进、念、定、慧力,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五力。 「欲断老死者,当修七觉支。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七觉支?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如是修法、精进、喜、息、定也。 修捨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七觉支。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七觉支。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七觉支?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 如是修法、精进、喜、息、定也。 修捨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趣非品,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七觉支。 「欲断老死者,当修八支圣道。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八支圣道?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正见乃至修正定为八,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八支圣道。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八支圣道。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八支圣道?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正见乃至修正定为八,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八支圣道。 「欲断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第一地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 如是修水一切处、火一切处、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修第十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第一地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 如是修水一切处、火一切处、风一切处、青一切处、黄一切处、赤一切处、白一切处、无量空处一切处,修第十无量识处一切处,四维上下不二、无量。 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十一切处。 「欲断老死者,当修十无学法。 云何欲断老死者,当修十无学法?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无学正见,乃至修无学正智,是谓欲断老死者,当修十无学法。 如是数断、解脱、过度、拔绝、灭止、总知、别知,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十无学法。 云何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十无学法? 若时如来出世,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彼断,乃至五盖、心秽、慧羸,修无学正见,乃至修无学正智,是谓欲别知老死者,当修十无学法。 」 佛说如是。 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例经第十一竟(四千八百七十三字)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一万一千三百七十七字) 中阿含例品第四竟(二万二千一百四十九字) 后出中阿含经记 昔释法师于长安出《中阿含》、《增壹》、《阿毗昙》、《广说》、《僧伽罗叉》、《阿毗昙心》、《婆须蜜》、《三法度》、《二众从解脱》、《从解脱缘》,此诸经律,凡百余万言,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依俙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 会燕秦交战,关中大乱,于是良匠背世,故以弗获改正。 乃经数年,至关东小清,冀州道人释法和、罽宾沙门僧伽提和,招集门徒,俱游洛邑,四、五年中研讲遂精,其人渐晓汉语,然后乃知先之失也。 于是,和乃追恨先失,即从提和更出《阿毗昙》及广说也。 自是之后,此诸经律渐皆译正,唯《中阿含》、《僧伽罗叉》、《婆须蜜》、《从解脱缘》未更出耳。 会僧伽提和进游京师,应运流化,法施江左。 于时晋国大长者,尚书令卫将军、东亭侯优婆塞王元琳,常护持正法以为己任,即檀越也。 为出经故,造立精舍,延请有道释慧持等义学沙门四十余人,施诸所安,四事无乏,又豫请经师僧伽罗叉,长供数年,然后乃以晋隆安元年丁酉之岁十一月十日,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界,在其精舍,更出此《中阿含》,请罽宾沙门僧伽罗叉令诵胡本,请僧伽提和转胡为晋,豫州沙门道慈笔受,吴国李宝、康化共书,至来二年,戊戌之岁六月二十五日草本始讫。 此《中阿含》凡有五诵,都十八品,有二百二十二经,合五十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五字,分为六十卷。 时,遇国大难,未即正书,乃至五年辛丑之岁,方得正写,校定流传。 其人传译,准之先出,大有不同,于此二百二十二经中,若委靡顺从,则惧失圣旨,若从本制,名类多异旧,则逆忤先习,不怗众情,是以其人不得自专,时有改本,从旧名耳。 然五部异同,孰知其正? 而道慈愚意怏怏,于违本故诸改名者,皆抄出注下,新旧两存,别为一卷,与目录相连,以示于后,将来诸贤令知同异,得更採访,脱遇高明外国善晋胡方言者,访其得失,刊之从正。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4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