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般若钞经 内容: 摩诃般若钞经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一(亦名长安品)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道行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皆是罗汉,于生死以尽,垢浊以索,所语如言,已脱于心度于智慧,其圣已了,皆悉上士,所作已办离于重担,是即自从所有已尽,其智已脱心即从计,除贤者阿难。 佛告须菩提:「今日乐不? 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 菩萨当从是学成。」舍利弗心念:「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用力说耶? 持佛威神说乎?」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语舍利弗:「敢佛弟子所说法所成法,皆承佛威神。 何以故? 佛所说法,法中所学皆有证,以知便能有所成,展转能相成教,于诸法随其教。 所以者何? 怛萨阿竭所说无有异。 若有仁善欲学是法,于中终不诤。」须菩提白佛言:「使我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从中成菩萨。 菩萨有字,为在何法而字菩萨? 亦不见法,有法字菩萨,亦不见菩萨亦不能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能得。 亦不见菩萨亦不能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能得。 何所有菩萨当为说般若波罗蜜? 说是时,菩萨闻之,心不懈不怯不恐不难不畏。 是故菩萨摩诃萨以应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当念作是住,是为学。」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学,其心不当自念:『我是菩萨。』何以故? 心无心,心者净。」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有心心无心?」须菩提语舍利弗:「心亦不有亦不无,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舍利弗谓须菩提:「何等心,亦不有心、不无心,亦不能得,亦不能知处者?」须菩提言:「从对虽有心,心无心。 如是心亦不知者,亦无造者,以是亦不有有心,亦不无无心。」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为佛所举,作所举者,不妄空身。 空身慧所说最第一。 从是中菩萨摩诃萨署,得阿惟越致举名,终不复失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应中住。 欲学声闻道地,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 欲学辟支佛道地,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 欲学菩萨道地,当闻般若波罗蜜,当学当持当守。 所以者何? 般若波罗蜜法甚广大故,菩萨摩诃萨所学。」须菩提白佛:「我熟念菩萨心不可得,亦不知处,亦不可见而可得,亦不能及说何所是菩萨摩诃萨。 般若波罗蜜亦不能逮说菩萨字,字处无有处。 如是字处,无所止、无所住。 作是说者,菩萨闻之,心不懈不惓不恐不难不畏,以应阿惟越致。 其畏无所住,住以如是住,悉了知不复还。」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中不当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于中住想色住为行生死识想,痛痒思想生死识住为行生死识。 不当行生死识。 设住其中,不随般若波罗蜜教,不为应萨芸若,为受色故。 不当受色,以不受色,为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 不受色者为非色,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者为非识。 复不受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 复不受三昧字广大所入,不受声闻、辟支佛,乃至萨芸若都不受。 所以者何? 不当作想。 若作想,亦如外外小道。 而有信于萨芸若,虽异外道,未得解脱。 虽不受色,亦受痛痒思想生死识。 以不受,亦未晓,尚未成,不见慧。 亦不内色见慧,亦不外色见慧,亦不异色见慧,亦不内痛痒思想生死识见慧。 亦不于外识见慧,亦不于内外识见慧,亦不异识见慧。 虽从信欲得脱,欲知萨芸若事,于法而作限,谓为得脱,以为得法。 于法亦为无所得,亦未得脱,其不以泥洹自贡高,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所以者何? 为不受色,为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中道般泥洹,悉得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事不同。 是故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复次,天中天! 菩萨摩诃萨入般若波罗蜜行者,当作是视:『何所是般若波罗蜜? 在何所法?』了不能知、不能得处,是故为般若波罗蜜。 当作是念:『菩萨摩诃萨闻是,不懈不怯不恐不难不畏。』知是菩萨,以住不离般若波罗蜜。」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住。 离色,色之自然。 痛痒思想生死识,识之自然。 般若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之自然。」须菩提语舍利弗:「离色者,色之自然。 痛痒思想生死识离,识之自然。 离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之自然。 般若波罗蜜自然,为离相故。 相之自然,为离故。 相自然相,相之自然离相。」舍利弗谓须菩提:「学是者,为学萨芸若?」须菩提言:「以学是者,为入萨芸若。 何以故? 于诸法为无所入。 菩萨摩诃萨作是行者,便自致至萨芸若坐,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萨芸若种。 复次,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精进,作是语:『我欲学。』设使行色为行想,设想色行为行想,设生色行为行想,设坏色行为行想,设灭色行为行想,设空色行为行想,设我行立欲得为行想,痛痒思想生死识灭为行想,识生行为行想,坏识行为行想,识灭行为行想,空识行为行想,我行立欲得为行想,是菩萨摩诃萨为反行想行。 是守行般若波罗蜜,为不行般若波罗蜜反作想行,是菩萨摩诃萨无有护行。」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不行色行、不想色行、不生色行、不坏色行、不灭色行、不空色行,不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不生识行、不坏识行、不灭识行、不空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亦无见,亦无行,亦无见行无行,亦不见亦不不行亦不无行,如是为不见。 何以故? 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持。 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字法不受,是三昧无有边、无有极、无所不入,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知。 菩萨摩诃萨随是三昧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成至佛。」须菩提承佛威神说是言时,菩萨摩诃萨皆得受决。 前过去怛萨阿竭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得成至佛,随是三昧者亦不见三昧,亦不言:「我知三昧。」亦不念:「我三昧已。」亦不想:「我坐三昧。」亦不言:「我三昧已。」随是法者,都无有短。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所菩萨摩诃萨随是三昧行者,前过去佛得决时自致成佛,可得见三昧处不?」须菩提言:「不可得见。 善男子于三昧,亦不知,亦不晓,亦不了。」「何以故不知不了?」则答言:「亦不得,亦无有三昧,亦不得字。」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如我所说空身慧。 菩萨摩诃萨作是者,为随般若波罗蜜学,是菩萨摩诃萨为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白佛:「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天中天! 为学般若波罗蜜?」佛语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为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白佛:「如是者,为学何法?」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学无学法。 何以故? 法无所逮得,莫痴如小儿学。」舍利弗问佛:「谁能逮得法者?」佛语舍利弗:「无所得,是故得。」佛言:「无所得法,莫痴如小儿学。 谓有字不能得,欲学习入法,适为两碍耳。 亦不知,亦不见。 法若有法,以有便可得色,是故法不可知是为知,亦不知亦不可见。 若小儿痴,谓有身即不解,便不信。 以不解,中住,故曰小儿。」舍利弗白佛:「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为不学萨芸若?」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为不学萨芸若。 菩萨摩诃萨不作是学,为学萨芸若,以成萨芸若。」须菩提白佛:「若有问者,天中天! 幻为学佛得作佛? 或时作是问,当何以报之?」佛语须菩提:「我故问,汝随所报之。 于须菩提云何,幻与色为有异乎? 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有异乎?」须菩提报佛言:「无有异。 幻与色,天中天! 无有异。 色是幻,幻是色。 幻与痛痒思想生死识等无有异。」佛言:「云何,须菩提! 所问等,不随法从五阴字菩萨?」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 菩萨摩诃萨学欲作佛,为学幻耳。 何以故? 作幻者持阴色,如幻无所有。 色六衰五阴如幻。 痛痒思想生死识,皆空无所有,但有字六衰五阴耳。」须菩提白佛言:「若新学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得无恐怖?」佛语须菩提:「设使新学菩萨摩诃萨,与恶师相得相随,或恐或怖。 设与善师相随,不恐不怖。」须菩提白佛:「何所菩萨摩诃萨恶师? 当何以知之?」佛语须菩提:「其人不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教人弃舍去,远离菩萨心,反教作想令学杂经,随杂经心邪喜乐,教学余经声闻若辟支佛事,卷卷令讽诵之。 为说魔事魔主行坏败菩萨,为种种说生死勤苦,言:『菩萨道不可得。』是故为菩萨摩诃萨恶师。」须菩提白佛:「何所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当何从知之?」佛语须菩提:「其人尊重摩诃般若波罗蜜,稍稍教人令学成,教语魔事,令觉魔、令远离诸魔。 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谛。 是为菩萨摩诃萨善师。」须菩提问佛:「何因菩萨名为菩萨? 天中天!」佛语须菩提:「学诸经法,悉晓了于诸法无所着,尔故字为菩萨。」须菩提复问佛:「悉晓知诸经法,尔故字菩萨。 何以故复呼摩诃萨?」佛语须菩提:「摩诃萨者,于天上天下最尊,尔故字为摩诃萨。」舍利弗白佛:「我亦乐闻。 何以故为摩诃萨?」佛语舍利弗:「乐闻者,当为若说之。 摩诃萨者,悉自了见、悉了知,一切人世间所有悉了知,人寿命悉了知,悉了知着断之事,便能随人所乐为说法,以是故名为摩诃萨。」须菩提白佛:「摩诃萨者,天中天! 以得摩诃萨字。 设菩萨心,无有心与心等者,无有能逮心者,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心无所着心。 何以故? 是萨芸若心故,用无有余故。 以是心无所着,是故号为摩诃萨。」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菩萨心无所着?」须菩提:「心无所思,故无所着。」分耨文陀尼弗白佛:「何因摩诃萨摩诃萨者? 何所菩萨为摩诃僧那僧涅? 摩诃衍者,大乘。 三拔谛三拔谛者,等住。」佛言:「是菩萨即为摩诃萨。」须菩提白佛:「摩诃僧那僧涅者,何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僧那僧涅?」佛言:「菩萨摩诃萨念:『我当度不可计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 如是赐般泥洹,而无有法般泥洹者。』何以故? 须菩提! 譬若如幻师,于广大处化作众人满一城中,悉断所化人头。 于须菩提意云何,有所中伤死者不?」须菩提言:「无有中伤死者。」佛言:「如是,须菩提! 度不可计阿僧祇人赐般泥洹,无有人般泥洹者。 闻是不恐,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为摩诃僧那僧涅。」须菩提白佛:「如我从佛闻,念其中事,如是不为摩诃僧那僧涅。 何以故? 无有作萨芸若者,无有供养、无有作人者。 何所人当作僧那僧涅? 色,天中天! 无着无缚无脱。 痛痒思想生死识,天中天! 无着无缚无脱。」分漫陀尼弗问须菩提:「色无着无缚无脱,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着无缚无脱,乃有色不着不缚不脱,乃有痛痒思想生死识不着不缚不脱。 何所色,须菩提! 无着无缚无脱。 何所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着无缚无脱?」须菩提语分漫陀尼弗:「色如幻,无着无缚无脱。 痛痒思想生死识如幻,无着无缚无脱。 无有边,无着无缚无脱。 恍忽,无着无缚无脱。 无所生,无着无缚无脱。 是故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须菩提白佛:「何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衍三拔谛? 何所是摩诃衍? 从何所住衍? 衍为住何所? 当从何所立衍中?」佛语须菩提:「摩诃衍摩诃衍者,无有极,不可得边幅,从何所自致立衍。 摩诃衍者,从三界出,立萨芸若中,亦不于衍有所立不立。 何以故? 立不立者,于法不知法,何所法当立者?」须菩提白佛言:「摩诃衍摩诃衍者,于天上天下人中极过上,其衍与空等,如虚空覆不可计阿僧祇人,尔故为摩诃衍。 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来时,亦不见去时,亦不见住处,于摩诃衍,天中天! 不能得本。 亦不能得当所来,亦不能得中间,于三界见字,为摩诃衍。」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尔故菩萨摩诃萨为摩诃衍。」分漫陀尼弗白佛:「尊者须菩提,佛使说般若波罗蜜,乃说摩诃衍事为?」须菩提白佛言:「我说般若波罗蜜得无过? 天中天!」佛语须菩提:「所说般若波罗蜜,不过如毫毛,适得其中。」「复次,天中天! 亦不见菩萨本,亦不见当来。 菩萨,亦不见菩萨中间。 色无有边,菩萨亦无有边。 色、菩萨不可逮,亦不可知,亦不可得。 如是,天中天! 菩萨摩诃萨亦不可知,亦不可得。 当以何般若波罗蜜为菩萨摩诃萨说之? 亦不得菩萨,亦不见菩萨,当以何法说般若波罗蜜? 菩萨转复相,字为菩萨。 云何,天中天! 何所字我我? 天中天! 我者亦灭,是者法之自然。 何所是色其要不灭者? 何所色为是? 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识者无有边,菩萨亦无有边。 菩萨了不知处,亦不可见。 天中天! 一切菩萨摩诃萨了无有处亦无可得。 何所是菩萨摩诃萨,当为说般若波罗蜜? 于菩萨都不可得见,亦不知处,当从何法中说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为得字者,如是字想。 我我,天中天! 我亦灭,是法之自然。 何所识要而不灭者? 何所识于法之自然而不灭? 不灭者,非法作,亦不无不灭。 何无灭者? 如般若波罗蜜所说不作异灭,当从何法自致? 菩萨为住行者,其闻是者不恐不畏,为行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 熟思惟是时为不入,色何以得? 色无所生,为非色。 设非色为无色,亦无有生。 从其中无所得字是色,为法作数。 是时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当视法思惟深入中,是时亦不入痛痒思想生死识。 何以故? 识无所生,为非识。 设非识为无识,亦无有生。 从其中无所得字是识,为法作数。」舍利弗问须菩提:「所说法无所出生。 设菩萨无所出生者,菩萨用何等故勤苦行菩萨之道? 设用一切人故,何能忍是勤苦?」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亦不使菩萨忍是勤苦行。 菩萨忍勤苦行,是菩萨之道。 不自念:『我忍勤苦行。』何以故? 菩萨心不作是念,便能为不可计阿僧祇人而作本,令悉安隐。 念之如母、念之如父、念之如子、念之如身,菩萨摩诃萨当持心作是念。 一切于菩萨不见亦不知处,于内外法当作是念、当作是行。 作是行者,为忍勤苦行。 设使菩萨,舍利弗! 不见出生,菩萨为无所生。」舍利弗谓须菩提:「设使菩萨无所生,萨芸若亦无所生?」须菩提语舍利弗:「萨芸若亦无所生。」舍利弗复谓须菩提:「萨芸若无所生,凡人亦无所生?」须菩提言:「凡人者亦无所生。」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无所生,菩萨法亦无所生。 萨芸若无所生,萨芸若法亦无所生。 凡人亦无所生,凡人法亦无所生。 菩萨无所从生,自致萨芸若。」须菩提言:「不从无所生法可入,亦不无无所从生法逮得。」舍利弗复问:「其生生者,乃能逮得法不?」须菩提言:「无所从生法为逮生,无无所生法是为逮得。」舍利弗复言:「以生生者为从无所生生?」须菩提言:「无所生,无所生乐闻。」舍利弗语须菩提:「无所乐生,是故为乐。」须菩提言:「无所生闻是为闻。」舍利弗言:「以闻所语。」须菩提语舍利弗:「无无所语,是为语。 无所语,无所乐,是故语,是故乐。」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所说,于法中为尊。 何以故? 尊者须菩提随所问即答,悉报之。」须菩提语舍利弗:「佛弟子所说法,皆悉如事。 随其所问即能解。 何以故? 随法如事故,亦不知所出生。」舍利弗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从何波罗蜜度菩萨摩诃萨?」须菩提语舍利弗:「从般若波罗蜜说是法时,若讽诵读,菩萨摩诃萨当知信之不疑。 有随是法不增,不随是法者不减。」舍利弗谓须菩提:「随是法不增,不随是法亦不减。 随法教一切人,随法者不失一切人,皆使得菩萨摩诃萨。 何以故? 一切人悉学法,其法俗如故。」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舍利弗! 所解法如舍利弗言无异。 何以故? 人之自然当念知,人之恍忽当念知,恍忽人身难了知当念知之。 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法,当作是守、当作是行。」摩诃般若波罗蜜问品第二尔时,释提桓因与四万天人俱来共会,四天王与天上二万天人俱来共会,梵迦夷天与一万天人俱来共会,首陀譮天与五千天人俱来共会。 诸天宿命有德光明巍巍,得佛威神力,诸天光明悉不复见。 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若干万千天人大会,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 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住?」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拘翼! 是若干万千天人乐闻者,皆听。 我当持佛威神力,广为诸天人说般若波罗蜜。 何所天人未发菩萨心者,今皆当行,以得须陀洹者不可复得菩萨道。 何以故? 闭塞生死故。 正使是辈人索菩萨道,我亦劝助之,不断其功德,悉使取法中极尊欲使极上。」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劝乐诸学乃尔。」须菩提白佛言:「我当报恩,不得不报。 何以故? 过去时怛萨阿竭皆令弟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 怛萨阿竭时亦在其中,学如是法中,今自致作佛。 天中天! 因是故当报恩。 今我复说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当复受菩萨法,我亦复劝乐菩萨摩诃萨疾得成佛。」须菩提语拘翼:「当所问者,且听所问。 菩萨摩诃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以空住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谛,色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不那中住,须陀洹不那中住,斯陀含不那中住,阿那含不那中住,阿罗汉不那中住,辟支佛不那中住,佛不那中住。 有色不那中住,有痛痒思想生死识不那中住,有须陀洹不那中住,有斯陀含不那中住,有阿那含不那中住,有阿罗汉不那中住,有辟支佛不那中住,有佛不那中住。 色常无常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常无常不那中住。 色若乐若苦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若苦若乐不那中住。 色若空不空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若空不空不那中住。 色是我所非我所不那中住,痛痒思想生死识是我所非我所不那中住。 须陀洹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须陀洹道成已不那中住。 何以故? 七死七生便度去,是故须陀洹道不那中住。 斯陀含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斯陀含道成已不那中住。 何以故? 斯陀含一死一生便度去,是故斯陀含道不那中住。 阿那含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 阿那含道成已便于天上般泥洹。 是故阿那含道不那中住。 阿罗汉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 何以故? 罗汉道成已便尽是间无有余泥洹般泥洹,是故罗汉道不那中住。 辟支佛道不动成就不那中住。 辟支佛道成已过声闻道地,不逮佛道,便中道般泥洹,是故辟支佛道不那中住。 自致成佛,为阿僧祇人作本,教不可计阿僧祇人皆当般泥洹。 佛所作为皆究竟,已当般泥洹,亦不那中住。」舍利弗心念言:「菩萨云何住?」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即报之:「云何,舍利弗! 佛为在何所住?」舍利弗语须菩提:「佛无所住。 怛萨阿竭心无所住止,亦不在不动处止,亦无动处止。」须菩提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 如怛萨阿竭不住,亦不不住,亦无无住,当作是学住。」诸天人闻是,其心各作是念:「诸阅叉若大若小,所语悉可了知。 尊者须菩提所说。 了不可知。」须菩提知诸天人心之所念,即报言:「是语难了难了,亦不可闻,亦不可知。」诸天人心各各复念:「是语当解当解。 今尊者须菩提所知深入深入。」须菩提即复知诸天人心所念,语诸天人:「欲得须陀洹道证,以得须陀洹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欲得斯陀含道证,以得斯陀含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欲得阿那含道证,以得阿那含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欲得阿罗汉道证,已得罗汉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欲得辟支佛道证,已得辟支佛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欲得佛道证,已得佛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诸天人皆念言:「尊者须菩提所说乃尔,谁当听受是法者?」须菩提知诸天人心所念,语诸天人:「幻人者当听我法、当受我法。 何以故? 从我闻法已,亦不作证。」诸天人心各各复念:「云何幻人听法,与人等无有异?」须菩提知诸天人心所念,语诸天人:「幻如人,人如幻。」须菩提言:「我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亦如幻耳。 正使佛道,我说亦复如幻。」诸天人谓须菩提:「乃至佛,亦复说如幻?」须菩提语诸天人:「乃至泥洹,亦复如幻。」诸天人复问须菩提:「乃至泥洹,亦复如幻。 云何?」须菩提言:「诸天人! 设复有法出于泥洹者,亦复如幻。 何以故? 幻人泥洹赐,如空所有。」舍利弗、分漫陀尼弗、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栴延等,共问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实重深。 何等人当受是法者?」贤者阿难亦尔。 须菩提报诸比丘言:「阿惟越致菩萨当受是法。 若成就阿罗汉者,复有是法,无有持者。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说相如是。 从中无所出。 何以故? 法中无所有、无所闻、无所得如是法。 比无所闻法、无所得法,从是法中无所受。」释提桓因心念:「雨法宝,尊者须菩提所说。 我宁可化作华,持散须菩提上。」释提桓因即化作华,散尊者须菩提上。 须菩提即言:「是华不出于忉利天上,曾见是华为从幻化。 释提桓因所化、散我上者,为从心树出,不从树木出生。 是华为从心树出生。」释提桓因言:「如所说,华为从心树出。」须菩提言:「如是,拘翼!」释提桓因言:「亦不从心树出。」须菩提言:「以是故为非华。」释提桓因言:「尊者须菩提! 所入慧甚深甚深,所说不增不减,作是说法。 如须菩提教,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须菩提语释提桓因:「拘翼! 所言如语,无有异,是菩萨摩诃萨所学。 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者,为不学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是菩萨为学萨芸若。 作是学者,为学不可计阿僧祇法,不生色学,不生痛痒思想生死识学。 不学受色,不学痛痒思想生死识。 不学受想法乐,亦不学受有所失。 作是者为学萨芸若,为如萨芸若。」舍利弗语须菩提:「作是学者,亦不受萨芸若亦不失学,为学萨芸若? 为如萨芸若?」须菩提语舍利弗:「作是学,亦不受萨芸若亦不失学,是为学萨芸若,为如萨芸若。」释提桓因问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云何求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言:「当问尊者须菩提!」释提桓因问尊者须菩提:「当持何威神恩而所学?」须菩提言:「所学者,悉承用佛威神恩属。 拘翼所问:『菩萨摩诃萨当云何求般若波罗蜜?』亦不可从色求,亦不可离色求,亦不可从痛痒思想生死识求,亦不可离识求。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亦非色亦不离色,般若波罗蜜非痛痒思想生死识,般若波罗蜜亦不离识。 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问须菩提:「摩诃波罗蜜无有边? 摩诃波罗蜜无有极?」须菩提语拘翼:「摩诃波罗蜜无有边、无有极。 波罗蜜了不可见、无有极,波罗蜜了不可极。 人无极,波罗蜜亦无极。 如是,拘翼! 当云何求? 波罗蜜于法中无有极,无有边际,亦无中间,亦不能得有所限。 波罗蜜者亦复如是。 复次,拘翼! 法者,无际无限无有极,无有中间、无可得者。」释提桓因言:「云何,尊者须菩提! 人无极,波罗蜜亦无极?」须菩提语释提桓因:「都卢不可议计。 正使倍复倍,人亦无极,波罗蜜亦复无极。」释提桓因言:「何缘人无极,波罗蜜亦无极?」须菩提言:「于拘翼意云何,何所法中说人、人之本?」释提桓因言:「无有法作是说者,亦无法留置者。 设有出者,但字耳。 无有作者,但以字耳。」须菩提言:「于释提桓因云何,能有人可得见者不?」释提桓因言:「不可得见。」须菩提报释提桓因:「无有作者,何所有人? 正使怛萨阿竭阿惟三佛寿如恒边沙劫,说有人生者灭者。」释提桓因言:「无有人。 何以故? 本净净故。」「以是,拘翼! 人无有极。 当作是念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2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