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曜经卷第六 内容: 普曜经卷第六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降魔品第十八「于是魔波旬心中愦乱,恐怖色变强颜不去,不欲退还故作讹言:『我所为是,告其兵众,卿等併心皆共和同,所可见知诸天鬼神逼迫菩萨莫使纵逸也,当共伏之尔乃捨去。』「尔时波旬告其四女:一名、欲妃,二名、悦彼,三名、快观,四、名见从:『汝诣佛树惑乱菩萨,嗟叹爱欲之德,坏其清净之行。』女闻魔言,即诣佛树,住菩萨前,绮言作姿三十有二:「一、曰张眼弄睛。 二、曰举衣而进。 三、曰[言*口][言*口]并笑。 四、曰展转相调。 五、曰现相恋慕。 六、曰更相观视。 七、曰姿弄脣口。 八、曰视瞻不端。 九、曰嫈嫇细视。 十、曰互相礼拜。 十一、以手覆面。 十二、迭相捻握。 十三、正住佯听。 十四、在前跳蹀。 十五、现其髀脚。 十六、露其手臂。 十七、作凫鴈鸳鸯哀鸾之声。 十八、现若照镜。 十九、周旋出光。 二十、乍喜乍悲。 二十一、乍起乍坐。 二十二、意怀踊跃。 二十三、以香涂身。 二十四、现持宝璎。 二十五、覆藏项颈。 二十六、示如闲静。 二十七、前却其身遍观菩萨。 二十八、开目闭目如有所察。 二十九、俾头闭目如不视瞻。 三十、嗟叹爱欲。 三十一、拭目正视。 三十二、遍观四面举头下头。 「菩萨心净,犹明月珠而无瑕疵,如日初出照于天下,犹如莲华在于泥水而无所着,如须弥山不可移动,其德高远诸根寂定,其心澹泊而无增损。 「尔时魔女善学女幻迷惑之业,往欲乱道,而重言曰:『仁德至重诸天所敬,应有供养,故天遣我。 我等既好年壮盛时,天女端政优鉢华色莫喻我者,愿得晨起夜寐供事左右。』「菩萨答言:『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念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死则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形,欲脱致难。 汝辈故来乱人善意,非清净种,革囊盛臭而来何为? 去,吾不用。 今阿母等不安天上,何为横来?』其魔王女化成老母,不能自复,即还魔所而说偈言:「『禁戒清净不乐观,所视恭敬无瞋恨; 所察威仪无愚冥,其身微妙审详序。 快说女人之瑕秽,已离爱欲无所恋; 天上世间无等伦,不见真行如是者。 所在进止覩女像,本净谨慎妙巍巍; 坚一其心无瑕秽,犹如安明不可动。 察福威神及功勳,从无数劫护禁戒; 清净梵天无数亿,头面稽首真人足。 必当降伏我魔兵,輙成道德如前佛; 以故我等不可争,逮得尊业疗一切。 所观如空明珠宝,亿载菩萨往恭敬; 若干杂形如妙华,迦留须伦山树木。 有所思惟无想念,咸来供养于十力; 其面眉间功勳光,斯明极曜遍照远。 所行之处无求便,所受根本无所失; 无瞋无尘无有所,举动作事常少欲。』「于是树神,覩其威神即怀恐惧,承佛威力,所言至诚悉共和同,以十六事嗟叹菩萨:今清净人极妙巍巍,如十五日月盛满时;其明普照,犹如日出曜于天下;如树华茂无不芬葩,奇相众好金色从容;诸根寂定,犹如莲华处于浴池;所演有威,犹师子吼而有殊特;犹念菩萨,在林树间独步无畏,所造习行人中独尊,譬安明山跱于大海超绝独显;平等坚固,如铁围山出众山上;尊人功勳普闻远近,若水具足摄持天地;其意恢廓而有殊特,斯心无限犹如虚空;其心正住曜无等伦,譬如天地众生所仰;其心清净而无秽浊,万民悦豫至无有余;其意清明无能覩者,一切众生所可慕乐;有所度脱而有超异,悉断一切诸所想念;尊力无上犹如钩鏁,莫不为伏;所行精进志性坚固,诸狐疑者众结悉解;退降魔众捐弃于兵令还归宫,尊人善利致得十力,力势无双。 如是比丘,树神以十六事,嗟叹菩萨功德无侣,闻者莫不欣喜。」佛告比丘:「净居诸天以十八事,嗟叹菩萨,毁呰魔众。 何谓十八? 「魔以见弃犹如羸老不能得胜,一。 「波旬劣极如朽牆坏,二。 「波旬大圣一己勇勐至愿而降伏卿,三。 「波旬无侣如病无养,四。 「波旬无力犹门户破,五。 「波旬今见远弃如失娱乐,六。 「波旬今日住于邪径如贾失路,七。 「波旬疾弃如病不除,八。 「波旬愚痴所在不安,九。 「波旬不孝不知报恩,十。 「波旬驰走如师子吼小兽驰逸,十一。 「波旬见摈如众斥弃,十二。 「波旬不知时节福尽无余,众所捨除如满器土,十三。 「波旬已见缚束,勇勐巧言自懅怕摈,十四。 「波旬失众力如失头发手足,十五。 「波旬无意如狂失志,十六。 「波旬迷惑不知家处,十七。 「波旬奔驰如狂逸走,十八。 「如是,比丘! 净居诸天以十八事毁訾波旬。」佛告比丘:「宿卫佛树诸天,以十六事覆蔽于魔。 何谓十六? 「今日菩萨降伏波旬及诸官属,一。 「今日菩萨总以大势力摄取波旬令自然羸,二。 「今日菩萨使魔波旬不知处所,若日光明曀于荧火,三。 「今日菩萨以佛大权过诸天威拔恶根本,四。 「今日菩萨以佛大威神师子之力,消伏波旬若小兽缩,五。 「今日菩萨堕魔山谷,如有力人斫截树木,六。 「今日菩萨懊恼波旬,如大怨家见逐旷野,七。 「今日菩萨得波旬降,犹如大海和于牛迹,八。 「今日波旬妬于菩萨,如狱囚得脱故有贼心,九。 「今日菩萨迷惑波旬,如豪贵之人牵掣贫匮,十。 「今日菩萨弃捐波旬,如非法王失于故土,十一。 「今日菩萨胜于波旬,如勐毅士屈伏劣弱,十二。 「今日菩萨令魔忧慼,如破坏人不知所奏,十三。 「今日菩萨令魔讹言如海船坏,十四。 「今日菩萨令魔消除,犹如劫尽烧诸草木,十五。 「今日菩萨毁落波旬,犹如大势坏诸异学,十六。 「如是,比丘! 宿卫佛树诸天,以是十六事,覆于魔波旬。 「于是时弊魔闻诸天人至诚分别,决了本末教令还归。 魔毒益盛,谓菩萨言:『疾起奔驰,我众兵仗十八亿众,皆共併势,如是势相,若斯度已而危仁身。 是我眷属众兵相越,我终不言当复相救,速疾起走。』「菩萨答曰:『如须弥山不可动摇,一切十方诸会众多尚可堕地,万物草木皆为众生无能倾心,若有一意尚竭大海不损吾心,不得佛道吾终不起。』魔复说言:『我生欲界,一切四天王、天帝诸释、阿须伦、健陀罗、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在中为主属我无余,仁亦属我,今者自恣耶?』「菩萨答曰:『卿欲界尊自谓威神,必非是尊,非法尊也,道法尊者乃谓为尊。 不但欲尊,地狱、饿鬼、畜生于中罪尊,非道正真无上圣尊也;必当成佛,降伏弊魔。』魔复报曰:『今日沙门独在林岨,欲得是愿致为甚难,欲立应行今且坏失,何因得道?』「菩萨报曰:『以失义理,告何从来? 不违禅定神足功德,不亡威力能大勤修,乃名曰为精进力也,不成佛道终不起也。 魔何所恚在前而住,宣麤恶辞?』『或谓已止。 一己独身在于旷野,犹如一日灭十方闇众光炬明,今与大众,乃在吾前而现颜貌。 吾当相逼速起出去,必相危害已兴众变,遇众苦难。 鬼神所在能立郡县,犹是所作能成自在,众形无数天人逼卿。』「菩萨报曰:『空尚可尽,风尚可握,男女大小,其月无垢光灭众冥,尚可堕地。 光亦可冥,无能移吾退树下去。 要成道德,虽兴势力不捨兵众兴麤害心,吾常仁慈柔和为本,咄咀小子,如斯毁坏不察本变,不捨兵众,吾在众中若紫金山,犹大宝藏靡不咨嗟,如妙华鬘今日必胜,化大乱众善毁魔兵,鬼神种靡不归伏。』音越梵天闻于十方,声如哀鸾。 『诸神恶鬼此众伴侣,天神来现住在目前,遍虚空中皆集勇勐,来诣树下欲得坏卿。』『假使大千满中诸形若干种变皆执金刚,不能动吾,虽怀恶心执持五兵,吾不畏之。』魔持刀剑:『沙门速起尽力驰走,今以刀刃段段解截。』『假使三千土地所有境界,皆满中魔各各执剑如须弥山,不能摇动吾一毛矣,况欲害乎。 吾心坚强终不倾移。』神通之曜巍巍无量,体紫金色如火中金。 魔王益恼,召四部兵大来集会:『无极大力当往战斗,自古迄今未见有此,汝等併势当讨灭之。』「尔时四部十八亿众,各各变为师子熊罴、虎兕象龙、牛马犬豕猴猨之形,不可称言;虫头人躯,虺蛇之身,鼋鼍之首,一面六目,或一项而多头,齿牙爪距担山吐火,雷电四绕擭戈矛戟。 菩萨慈心不惊不怖一毛不动,光颜益好。 鬼兵不能得近,魔王自前与佛相诘难,其辞曰:「『比丘何求坐树下? 乐于林薮毒兽间; 云起可畏窈冥冥,天鬼围绕不以惊。』『古有真道佛所行,澹泊无畏除无明; 其成最胜法满藏,吾求斯坐决魔王。』『汝当作王转金轮,七宝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无比,斯处无道起入宫。』『吾覩欲盛吞火铜,弃国如唾无所贪; 得王亦有老死忧,去此无利勿妄谈。』『何安坐林而大语,委国财位守空闲; 不见我与四部兵,象马步兵十八亿。』『以见猨猴师子面,虎兕毒蛇象鬼形; 皆持刀剑擭戈矛,跳跃哮呼满虚空。』『设复亿姟神武备,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不先得佛终不起。』『魔有本要令我退,吾亦自誓不虚还; 今汝福地何如佛,于是可知谁得胜。』『吾曾终身快布施,故典六天为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自称无量谁为证。』『昔吾行愿从定光,受莂为佛释迦文; 恐畏相尽故坐斯,意定必解坏汝军。』『我所奉事诸佛多,财宝衣食常施人; 仁戒积德厚于地,是以脱想无患难。』 菩萨即以智慧力,伸手按地是知我; 应时普地轰大动,魔与官属颠倒堕。 魔王败绩怅失利,惽迷却踞前画地; 其有晓心乃了悟,即时自归前悔过。 『吾以不复用兵器,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动人心,而我以等如众生。 若调象马虽以调,然后故能会复生; 若得最调如佛调,以如佛说无不仁。』 姟天见佛擒魔众,忍调无想怨自降; 诸天欢喜奉华臻,非法王坏法王胜。 本从等意智慧力,慧能即时禳不祥; 能使怨家为弟子,当礼四等道之证。 面如满月色从容,名闻十方德如山; 求佛相貌难得比,当稽首斯度世仙。」普曜经行道禅思品第十九佛告比丘:「菩萨坐佛树下,以降魔怨成正真觉。 消荆蕀根三毒之源,无诸缘起阴盖衰种;永无微曀,众想以定净如虚空;勇勐无难,竪其大幢显示一切,招来十方度脱三界。 默坐树下示现四禅,为将来学显道径路;以缚诸我神通微妙,弃欲恶法无复五盖,不受五欲众恶自灭,念计分明;思视无为,譬如健人得胜怨家,意以清净成一禅行。 心自开解却情欲意,无恶可攻不复计观,寂然惔怕如圣贤行念思以灭,譬如山顶之泉水自在中出盈流于外,谿谷雨潦无缘得入,静然守一专心不移成二禅行。 又弃喜意惟见无欲,外诸好恶一不得入,内亦不起,心正体安,譬如莲华根在土中华合未开,根茎华叶润渍水中,以净见真成三禅行。 弃苦乐意无忧乐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无苦乐志正在其中,如人沐浴洁净覆以鲜好白缯,中外俱净表里无垢,喘息自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 「譬如陶家,和埴调软中无砂砾,在作何器。 精进开发无所不能,已得定意建立大慈不捨大悲,智慧善权究畅要妙。 通三十七道品之行,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禅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终而复始。 以晓三脱得三达智,去来今事无所罣碍。 变化现法所欲如意,不复用思身能飞行;能分一身作百作千,至亿万无数,复令为一。 能彻入地石壁皆过从一方现,俯没仰出如出入水,能身中出水火,履水行虚身不陷坠;坐卧空中如鸟飞翔,坐能及天手扪日月,其身平立能至梵天,出没自在;眼能彻视,耳能洞听,豫知诸天人龙鬼神蚑行蠕动之类身行口言。 念于所念悉见闻知,诸有贪淫无贪淫者,有瞋恚无瞋恚者,有愚痴无愚痴者,有爱欲无爱欲者,有大志行无大志行者,有内外行无内外行者,有念善无念善者,有一心无一心者,有解脱意无解脱意者,一切悉知。 「菩萨观天上、人中、地狱、畜生、鬼神五道先世父母兄弟妻子中外姓字,一一分别。 一世十世百千亿无数世事,至于天地成败空荒之时,还复成时。 能知一劫十劫至千亿劫无数劫中,内外姓字衣食苦乐寿命长短,死此生彼展转所趣,从上头始诸所更身生长老终,形色好丑贤愚苦乐,一切三界皆分别知。 见人魂神各自随行生于五趣中,或堕饿鬼,或堕畜生,或作鬼神,或生天上,或入人形,有生豪贵富乐家者,或生卑鄙贫贱家者;知众生惑五阴自蔽色痛想行识皆习五欲,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受心法为爱欲所牵,惑于财色思望安乐。 「从是生诸恶本,从恶致苦。 能断爱习,不随淫心大如毛发,受行八道则众苦灭。 何谓为八? 正见、正念、正言、正业、正治、正方便、正意、正定。 譬如无薪无火不然不灭,是谓无为度世之道。 「菩萨自知以弃恶本,无淫怒痴,生死以除,种根以断,无余灾[卄/(阿-可+辛)/女],所作以成,智慧以了。 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 「尔时得佛十种神力,四无所畏,十八之法。 佛十神力者:「佛悉见知深微隐远是处非处有限无限,明审如有。 一力也。 「佛悉明知来今往古所造行地所受报处。 二力也。 「佛能现化禅定脱门正受。 三力也。 「佛悉分别天人众生彼彼异念。 四力也。 「佛知众生若干种语及度世语。 五力也。 「佛悉了知世间杂种无量情态。 六力也。 「佛知欲缚知缚解要在所宜行。 七力也。 「佛智如海善言无量,追识一切宿命所更。 八力也。 「佛天眼净,见人初死神所出生,善恶殃福随行受报。 九力也。 「佛漏已尽无复缚着,神真叡智自知见证,究畅道行所作能作,无余生死其智明审。 是为佛十神力也。 「佛四无所畏者:佛神智正无不知见。 愚人惑言,佛未悉知;至诸梵魔众圣,莫能论佛之智故,独步不惧。 一无畏也。 「佛漏尽智悉知。 愚惑相言,佛漏未尽;至于梵魔众圣,莫能论佛之智故,独步不惧。 二无畏也。 「佛说经戒天下诵习。 愚惑相言,佛经可遍;至于梵魔众圣,莫能论毁佛之正经故,独步不惧。 三无畏也。 「佛现道义言真而要能度苦厄。 愚惑相言,不能度苦;至于梵魔众圣,莫能论佛正真故,周行不惧。 四无畏也。 「佛十八不共:从得佛至于泥洹,一、无失道。 二、无空言。 三、无忘志。 四、无不静意。 五、无若干想。 六、无不省视。 七、志达无损。 八、精进无损。 九、定意无损。 十、智慧无损。 十一、解脱无损。 十二、度知见无损。 十三、古世之事悉知见。 十四、未来之事悉知见。 十五、今世之事悉知见。 十六、揽众身行化以本际。 十七、揽众言行化以本际。 十八、揽众意行化以本际。 是为十八不共之法。 「佛得道意一切知见,坐自念言:『是实微妙难知难明,甚难得也。 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 大苞天地,细入无间。 昔锭光佛时莂我为佛,名释迦文。 今果得之,从无数劫勤苦所求,适今成耳。 自念宿命诸所施为,道德慈孝仁义礼信,忠正守真虚心学圣,柔弱净意行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行四等心慈悲喜护,四思随时,养育众生如爱赤子,承事诸佛积德无量,累劫勤苦功不唐捐,今悉获之。』喜自叹曰:「『今觉佛极尊,弃淫净无漏; 一切能将导,从者必欢豫。 天福之报快,妙愿皆以成; 敏疾得上寂,吾将逝泥洹。』普曜经诸天贺佛成道品第二十「于是欲行天王女见如来坐于树下,神通以达所愿具足,降魔怨敌,竪大幢幡,无极大仁为大医王疗众疾患。 无极师子若于恐惧衣毛不竪,调和心意灭除三垢,成三达智越于四渎;执一道盖救护三界,清净梵志为弃众恶,则为比丘除诸愚冥。 何谓沙门? 越于六径,广学无限,名曰博闻。 德消尘劳,成为勇勐度于彼岸。 所谓力者,总十种力具足法宝。 见如来坐于树下。 以偈赞曰:「『今在佛树下,降伏魔官属; 难动如须弥,无畏无所捨。 从无数亿劫,施戒学智慧; 合会进道义,亦无数亿劫。 所行蔽释梵,本发求佛道; 无数劫行忍,堪任众苦恼。 故光紫金色,精进无数劫; 超越生死难,以故降伏魔。 从无数亿劫,行禅神通慧; 奉事无数佛,是故众供养。 从无数亿劫,至诚博智慧; 将护亿众生,是故速得佛。 以降于身魔,亦离于死魔; 除去欲尘魔,故得无忧患。 是为天中天,诸天所奉事; 三界所敬养,为无量福田。 悉消诸音响,值佛成众祐; 无能望覩者,乃至坐道场。 眉间相照曜,无数亿佛土; 悉曀日月光,使众逮道明。 端正中殊妙,颜色最第一; 相好愍念众,三界所奉事。 其眼甚清净,覩无数诸佛; 国土众生身,心中所怀念。 其心甚清净,闻无数音声; 诸天人民言,佛教法之响。 今得广长舌,知时言柔软; 当听斯正法,至无为甘露。 以见魔兵众,自悦心不懅; 又见诸天人,不欢如须弥。 覩魔诸兵众,不动亦不摇; 虽怀其害心,勇力降伏之。 在坐不移转,其身不倾动; 不喜亦不瞋,当时无所难。 诸天世人民,则为得善利; 乃逮闻正法,輙奉行至诚。 常立在功勳,蒙最胜福德; 所行輙速成,寂然人中英。 人中尊导师,以逮成正觉; 震动亿姟国,降伏众魔官。 其声如梵天,亦如哀鸾音; 声香为第一,瞿昙说是言。 福报为最安,除一切恼患; 所愿者必成,其人有功德。 疾逮得佛道,便降伏魔众; 輙得归清凉,以恬怕灭度。 是故何福人,兴立行有厌? 以闻甘露法,谁当有懈惓? 处在林薮间,谁当有退意? 饶益于万民,当奉行精进。 其从菩萨行,为人乃归命; 所行造供养,各成己国土。 平如掌明镜,輙等住其地; 百千叶莲华,自然出暐晔。 百千亿诸天,来覩佛道场; 皆由己功勳,如海无限量。 降伏魔力势,逮甘露法门; 皆稽首作礼,归命于如来。 以若干清净,各各执香盖; 以覩见师子,佛威神变化。 则发菩萨意,所住无能动; 所言有名称,如海不可量。 强如须弥山,为诸山中王; 十指叉为礼,从空出梵声。 人中圣亦然,处于师子座; 百千诸树木,曲躬向道场。 其光明百千,震动亿国土; 尽灭诸恶趣,诸难皆闲静。 无能越度者,病者皆得疗; 是人中至真,坐于师子床。 佛威神变化,犹如明珠火; 自然有光曜,犹如日月明。 眉间演大光,当时所奋明; 普曜于三界,无能见佛顶。 人中勇如是,坐于师子床; 所显神足变,来者靡不覩。 坦然奉敬佛,地六反震动; 假使不捨兵,善权多所感。 若不捨兵仗,当致众毒恼; 尊师子如是,在座现感应。』「于是净居天、梵世迦夷天、善梵天,及敬道魔子,往诣佛所执大宝盖,以贡上佛,即叉十指以偈赞曰:「『仁尊现目前,精进禅慧力; 在魔显大辩,圣以降伏之。 一切义吉祥,无数亿魔来; 不起身不动,稽首普世尊。 若干如恒沙,不及于至尊; 无所能动摇,犹如恒沙劫。 祠若干亿千,所设为道故; 无敢毁能人,所行不可逮。 有曾施妻子,男女及僕使; 菀园以国邑,王位诸庄严。 手足及其头,身中诸所为; 用行道之故,仁慈不迷惑。 如口所可说,言辞终不变; 佛无着大度,当度无数众。 亿载越汎流,禅定神足力; 降伏净正法,愿具度众生。 施世盲冥目,普令一切和; 一心愿普智,合集归尊导。 其志无限量,靡不嗟叹者; 如是降魔官,觉成一切智。』「如是魔子嗟叹佛已,却住一面。 「于是化自在天、无憍乐天、兜术天、焰摩天、忉利天,及四天王、虚空天、地神天,供养世尊普悉庄严。 一切天地散华烧香,竪诸幡盖归命至尊,以偈赞曰:「『其化自在天,无憍乐兜术; 焰忉利四王,皆来供养佛。 坚固如金刚,住在三千国; 志强不可毁,正住佛道场。 正使肌皮消,骨髓尽无余; 若不成佛道,终不起于坐。 仁师子辞正,一切三千国; 尽誓立威神,草木皆为兵。 兴大无极哀,来至菩萨所; 我领亿刹土,坦平无有难。 余等地诸神,咸来得善利; 及使最尊人,举足履我上。 其在世勇勐,靡所不照明; 将护三千界,何况于一身。 下方亿百千,皆为一品类; 普度诸众生,所可作基业。 我等护是地,普及三千土; 皆使得上愿,随乐得服食。 若有越境界,所在使安隐; 其诸佛之子,瞿昙诸声闻。 班宣道法时,若复听闻者; 一切诸德本,皆劝助佛道。』「梵天、化自在天、无憍乐天、兜术天、焰摩天、忉利天、四天王、虚空天、地神天,地神天,供养叹佛已,却住一面。」普曜经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8:0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