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三 内容: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三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坚固品第五十七佛告须菩提:「彼魔波旬至菩萨所言:『萨云若者与虚空等,有无之事皆空,是法及形亦复空。 于空无之法初无能得,已过去者亦不能得空无之法,甫当来者亦不能得,有无之相皆空。 如空,汝唐勤苦,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是皆魔事,非三耶三佛所说。 诸贤者当觉魔事,卿作是意者,卿将无长夜堕恶趣中。』」佛言:「是善男子、善女人若闻是所言,便当觉知是为魔事:『魔欲坏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是一切诸法有无之事虽与空等,一切众生无能见者、无能知者。 我当以有无之空为僧那僧涅,逮萨云若为众生说法,使得度脱。 当令众生得须陀洹道、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令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摩诃萨从发意以来,当坚其意,不动不转,不信余事。 意已坚固,便行六波罗蜜,便上菩萨之位。」须菩提言:「云何,世尊! 菩萨不动还者为阿惟越致耶? 动还者为阿惟越致耶?」佛报言:「不动转者是阿惟越致,动转者亦是阿惟越致。」须菩提言:「是事云何? 世尊!」佛言:「从阿罗汉、辟支佛地动转者,是则阿惟越致。 从阿罗汉、辟支佛地虽不动转者,是菩萨则为动转者。 须菩提! 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 有如是相者,彼魔波旬不能坏菩萨,令不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欲得四禅则便能得,欲得灭脱禅亦复能得,欲得三十七品禅、空无相无愿禅皆悉能得,欲得五神通者悉能得之。 虽受诸禅不取禅证,不取声闻、辟支佛证,自取所应以济众生。 须菩提! 以是相行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复次,须菩提! 阿惟越致常念于道、不离于道,不贪形色、不贪身相、不贪巢窟、不贪六波罗蜜、不贪四等亦不贪四空定、不贪神通、不贪十力及十八法、不贪佛国亦不贪教授众生、不贪见佛、不贪善本。 所以者何? 于空无法,不见空无无相之法有可贪者。 何以故? 一切诸法有无之事相皆空故。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已具足菩萨念,具足四事行步坐起卧觉出处,安谛详审终不卒暴,用意不忘。 须菩提! 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为众生故,以沤惒拘舍罗现在居家五欲之中,施诸穷厄衣被饮食,随人所欲皆供给之。 自行六波罗蜜,劝彼使行六度,常称叹六度功德,见有行者代其欢喜。 阿惟越致处于居家,满阎浮提珍宝施于众生,及三千大千国土珍宝布施众生,初不贪惜。 无有淫欲之意,常等法行,语言谦下不陵易于人,不使众生起于恚意。 须菩提! 以是相行像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 「复次,须菩提! 和夷罗洹阅叉常随后护彼。 阅叉等言:『我常当护是菩萨,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使意不乱、终不远离。』复有五性和夷阅叉亦复侍护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令余小神及非人神无能得其便者。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信根、志根、精进根、三昧根、智慧根诸根具足,人中勇勐不为怯弱。」须菩提白佛言:「云何为勇勐? 云何不为怯弱?」佛语须菩提:「于道意坚固不动还者,是则勇勐不为怯弱,当知是为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道念常具足,不学呪术符书、不作蛊道、不作医师合和诸药、不学神仙外道卜相知他男子及女人意。 所以者何? 菩萨于空无法相不见是事,无有是相,常愿清净。 以是相行像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佛告须菩提:「我今当说阿惟越致菩萨像貌相行,谛听谛受。」须菩提言:「唯,世尊! 受教。」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不离于道行,顺应五阴、顺应诸性、顺应诸衰。 所以者何? 五阴空故性衰亦空,所行不逆国事。 何以故? 住于空法,亦不见法有增有减者。 不逆盗事。 何以故? 以住于空,于空法中亦不见法有持来者亦不持去者。 不逆兵事。 何以故? 住于空性,于空法中亦不见法有多有少者。 不逆斗事。 何以故? 住于空法,亦不见法有憎有爱者。 所语常顺。 何以故? 住于诸法空如,亦不见有常无常故。 须菩提! 阿惟越致不说城郭事。 何以故? 住于虚空之空,亦不见聚亦不见散,亦不见聚落之事。 何以故? 住于本际,不见有得不见有失,亦不说吾我之事,亦不说种种俗事,但说般若波罗蜜不离萨云然事。 行檀波罗蜜不为贪嫉,行尸波罗蜜不为恶戒,行羼波罗蜜不为瞋恚,行惟逮波罗蜜不为懈怠,行禅波罗蜜不为乱意,行般若波罗蜜不为愚痴。 行诸法空为诸法主,非为非法之主。 行于法性,赞叹不坏法者。 与诸如来缘觉、弟子及诸菩萨,及诸新发大道意者族姓男女共为亲友,常愿欲得见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常愿欲见十方诸佛,随所见佛愿往生彼,便得往生,昼夜意常不离诸佛之念。 何以故? 诸阿惟越致菩萨随顺入欲界,奉行十善,得生十方佛前,起第一禅至四禅,从四禅至无形禅,便得生十方佛前。 须菩提! 以是像貌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萨。 须菩提! 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住内空者、住三十七品者、住三脱门者,终不言:『我是阿惟越致。』亦不言:『我非阿惟越致。』自住其地,终无有疑。 何以故? 初不见法有动转不动转者。 譬如须陀洹自住其道亦不疑怪。 阿惟越致亦譬如是,自住其地,教化众生、净佛国土,魔事适起即时觉知,不随魔教、破坏魔事。 譬如下愚之人意,欲怀逆恶至死不移。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自住其地亦譬如是,诸天及人,诸鬼神、龙,诸阿须伦,诸魔波旬所不能移转。 所以者何? 出诸世间、诸天、龙、鬼神一切之上。 自于其地具足五通,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于诸佛所殖诸善本、问诸佛、受诸教。 所住处有魔事即觉知,以沤惒拘舍罗处魔事、着本际。 自于其地亦不疑厌。 所以者何? 于真际无狐疑,知真际亦不一亦不二,以过罗汉、辟支佛地。 须菩提! 菩萨于是空无法相,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断亦不见着,亦不作念言:『我当得阿惟三佛。』亦不言:『我不得阿惟三佛。』何以故? 以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相自空故。 是菩萨自住无所乏短之地,不复悕望余事,无能坏是地者。 何以故? 须菩提! 阿惟越致菩萨所有慧不与他人共。 彼魔波旬化作佛像,来至菩萨所言:『来,取罗汉,亦无有授卿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记者,卿亦未得无所从生法忍,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不受卿记莂。 卿亦未有是事,亦无是行,亦无是相,亦无是像貌任受记莂者。』须菩提! 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疑不厌,意无有二者。 是菩萨当自知:『我已从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受记莂已。』所以者何? 菩萨自知:『我有是事堪任受莂,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彼魔波旬复作佛形像来至菩萨所,便以魔事授与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记莂。 是菩萨即觉知,或能是魔,或能为魔所使,作是像来,非是佛。 但欲使我堕于罗汉、辟支佛耳。 须菩提! 若魔波旬复作佛像来至菩萨所,语菩萨言:『汝所行者非佛所说,亦非弟子所说,但魔事耳。』须菩提! 菩萨即知复是魔耳,或为魔所使,是非佛也。 欲坏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我意终不可转。 是菩萨意不可转者,以从过去诸佛受记莂已,以为住阿惟越致地。 何以故? 以是像貌相行具足,堪任阿惟越致。 以是当知阿惟越致相。 「复次,须菩提! 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者,欲护持诸法故不惜身命。 若菩萨摩诃萨以沤惒拘舍罗,乃能作是护法不惜身命者,则为护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法已。」须菩提白佛言:「菩萨不惜身命欲护法者,为欲护持何等法耶?」佛言:「我说空法,愚痴之人骂詈诽谤言:『是非法亦非律行,又非尊教。』须菩提! 为是法故,菩萨摩诃萨护持正法。 菩萨当作是念:『诸当来佛所可说法,我亦在是数中受记。 是法亦复是我法,以是法故不惜身命。』须菩提! 菩萨为是法故不惜身命。 以是像貌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 「复次,须菩提! 阿惟越致闻说深法,亦不狐疑亦不惊怪,诸佛所说皆能受持终不遗忘。 所以者何? 用得陀隣尼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菩萨得何等陀隣尼,能受持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法而不遗忘?」佛言:「菩萨以得闻持等陀隣尼,便能受持诸佛经法而不遗忘。」「世尊! 如来所言,非声闻所说,亦非天、龙、鬼神所说,亦非阿须伦、真陀罗、摩休勒所说。」佛告须菩提:「诸所有音声之名,是菩萨闻是,初不惊怪意无狐疑,用得陀隣尼故。 以是像貌相行具足,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品第五十八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阿惟越致菩萨大功德具足、不可称量功德具足。」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阿惟越致有大功德、不可得称量功德具足。 所以者何? 以得无碍无限之慧,非诸罗汉、辟支佛所能及故。 阿惟越致住是慧中,便受神通,亦非诸天、世间人民所能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能以恒边沙劫之寿,叹说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功德,像貌相行具足,所入所住深奥之慧,行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及萨云然,可令人得知是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功德者不?」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汝乃能问阿惟越致深奥之处。 说甚深空、无相、无愿,说无所有,说无所生灭。 诸淫垢说泥洹净,说如,说寂、真际法性,是诸深法皆是泥洹之像。」须菩提言:「世尊! 如是说者,但是甚深泥洹,非诸法之教耶?」佛言:「须菩提! 甚深亦是诸法之教也。 须菩提! 五阴甚深、六衰甚深乃至于道亦复甚深。 须菩提! 五阴云何甚深? 五阴如如,以是甚深亦如道如,是故五阴甚深道亦甚深。 云何如如? 夫如者,亦非五阴亦不离五阴;如亦非道亦不离道。」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甚奇甚特、甚深微妙乃尔。 除五阴,处泥洹;若道若俗之所有法,所作无作、有漏无漏,皆悉已除,处于泥洹。」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深妙之法,若念若持,自念所住当如般若波罗蜜教住,所学亦当如般若波罗蜜教;是菩萨尽具足如般若波罗蜜教。 持是具足之念,受无央数善本功德,舍无量劫生死之难,何况至意守行与般若波罗蜜、与道相应者。 譬如士夫情多放逸,与彼端正女人剋期。 其女人有事不得时往。 未到之间,于意云何,彼人为有几意起想?」须菩提言:「世尊! 是想甚多甚多。」佛告须菩提:「菩萨奉行般若波罗蜜如其中教,至念一日意不转者,却若干劫生死之垢。 是菩萨应般若波罗蜜行一日所受善本功德,胜于菩萨但行布施如恒边沙劫。 「复次,须菩提! 菩萨布施三尊如恒边沙劫,于意云何,其人殖福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 甚多,甚多! 不可称计。」佛言:「不如是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应行一日如般若波罗蜜中教,其功德不可计。 何以故? 菩萨因是乘疾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 须菩提! 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恒边沙劫之寿为须陀洹作功德,及罗汉、辟支佛作功德,至三耶三佛作善本。 于意云何,其人功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 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中教,其功德不可计。 何以故?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已过罗汉、辟支佛地故,从菩萨位成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 须菩提! 若有菩萨寿如恒边沙劫行六波罗蜜,其人功德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一日如中行六波罗蜜,其功德不可计。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母,住是般若波罗蜜中具足诸佛法故。 须菩提! 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恒边沙劫之寿行法之施。 于意云何,其人功德宁多不?」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中教一日法施,其功德不可计。 何以故? 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者,则为不离萨云然。 菩萨欲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当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恒边沙寿行三十七品及空、无相、无愿。 其人功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 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其中教,一日如般若波罗蜜中教行三十七品及十八法,其功德不可计。 何以故? 初不见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从萨云然有还者。 离般若波罗蜜者便有动还故,须菩提! 是故菩萨不当离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以恒边沙劫之寿行六波罗蜜,所有财物饮食布施,以法布施及诸三昧事,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其人功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世尊! 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中教,所可布施及法施与诸三昧事,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功德不可计。 所以者何? 如般若波罗蜜教者,于诸功德中为最第一。 离般若波罗蜜念者,是为非念亦为非求。 「复次,须菩提! 菩萨欲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善于智求。 须菩提! 若有菩萨习行六波罗蜜者,寿如恒边沙劫,劝助过去当来现在诸佛及僧所作功德,代其欢喜。 持是欢喜,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其功德宁多不?」须菩提言:「世尊! 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菩萨一日与般若波罗蜜教相应,持是功德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 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善于智求。」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如佛所说,菩萨从无所作为为最第一。 若无所作无所为者,云何而得正见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至萨云然,成阿惟三佛?」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不可从有所作得须陀洹至萨云然,成阿惟三佛。 行般若波罗蜜,布施亦不求,有所作亦不有是布施意,常念言:『是布施空,亦无所有。』何以故? 是菩萨学善于内外空及有无空故。 须菩提! 菩萨住是空已,观诸所作,作是空观,则已不离般若波罗蜜。 不离般若波罗蜜,则受无有数、无有限、无有量诸福功德。」须菩提白佛言:「无有数、无有限、无有量,有何等异?」佛言:「阿僧祇者为无有数。 有数身亦不可得,无有数身亦不可得。 无有量者,当来过去今现在不可限、不可量亦不可思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可使五阴不可量、不可数、不可限不?」佛言:「有是。」须菩提言:「世尊! 何因五阴不可量、不可数、不可限?」佛言:「五阴空,不可数、不可量。」「云何,世尊! 但五阴空,诸法为不空耶?」佛言:「我初不说诸法空耶?」「世尊亦说诸法空耳。 世尊! 空者为是不可尽,为是不可数,为是不可量。 空者不可数、不可量亦不可平相。 世尊! 是法义解亦不可得若干。」佛言:「如须菩提所说无异。 以诸法不可得故,佛说若干不可得。 是法空、无相、无愿、无所有、无所生,是为灭、是为泥洹,是为如来无尽至于泥洹。」须菩提白佛言:「未曾有,世尊! 甚奇甚特! 如世尊所说无所得法,我听世尊所说诸法亦不可得,以诸法不可得,空亦不可得。 不可得义为有增减不?」佛言:「无有增减。」须菩提言:「六波罗蜜亦无增减,三十七品亦不增减,八惟无禅、四无碍慧、四等、佛十八法及十种力、四无所畏,亦无增亦无减。」须菩提言:「世尊! 若是法从六波罗蜜至四无所畏,若有增有减者,便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 如是,如是! 不可得之法,亦无增亦无减。 若行般若波罗蜜,若念般若波罗蜜,若习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亦不念言:『我增六波罗蜜。』亦不念:『我减六波罗蜜。』当作是念:『但有名故有六波罗蜜。』持是所念、持是发意、持是善本,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诸法如。」须菩提白佛言:「云何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诸法如? 世尊! 何等为诸法之如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言:「五阴之如、泥洹之如,是故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亦不增亦不减。 是故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倍复精进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有增有减者,是故不可得法亦无增减。 须菩提! 是故六波罗蜜亦不增减,至四无碍亦不增减。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不增不减之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菩萨摩诃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用初时意得成,为用后头意得成,前意后意各各不俱,云何善本得聚,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世尊! 是不俱不同之意,云何有所成功德? 不成不聚,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告须菩提:「我当为汝说譬喻,诸有智之士以譬喻得解。 于意云何,譬如灯炷,始然之时,为用初明得然? 为用后明得然? 炷燋之时,为用初时明燋? 为用后时明燋?」须菩提言:「世尊! 亦不用初头焰得然,亦不离初焰因缘得然;亦不用后焰得然,亦不离后焰因缘。」「须菩提! 菩萨亦不用初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意因缘;亦不用后意得,亦不离后意因缘得。 须菩提!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至十住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世尊! 云何从十住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言:「先从智地观地具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八辈观地、薄地、离淫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地、佛地,具足佛地已,便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菩萨于是十地学,亦不从初发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发意得;亦不以后意得,亦不离后意得。」须菩提言:「世尊! 十二因缘起甚深。 不以初发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初发意因缘;亦不用后意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离后意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 于意云何,意已灭,可复使更生不?」「世尊! 已灭不复生。」「须菩提! 意已生,为是灭法不?」「世尊! 是实灭法。」佛言:「已灭法者是为灭不?」「世尊! 不也。」「须菩提! 于意云何,为正尔住不?」「世尊」「住如如住。」佛告须菩提:「若如住者,真际住当住如如耶?」「不也。 世尊!」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如者为甚深不?」「世尊! 甚深,甚深。」「须菩提! 如者为是意耶?」「不也。 世尊! 如非意。」「须菩提! 意为离如耶?」「不也。 世尊!」「须菩提! 如以如为相见不?」「不也。 世尊! 如如不相见。」「须菩提! 如是行者,为行深般若波罗蜜不?」须菩提言:「世尊! 如是行者,为行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作如是行,为行何法? 世尊!」佛言:「作是行者,为无所行。 何以故? 行般若波罗蜜者无若干行。」「世尊! 夫如者,亦无若干,亦无作若干行。」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何等?」对曰:「为行毕竟无有二处。」佛言:「行毕竟者,为有若干行? 为有相行耶?」「无有。 世尊!」佛言:「无相为有相念耶?」「无有。 世尊!」佛言:「云何有相念?」须菩提言:「世尊!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作是念有相无相。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具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菩萨沤惒拘舍罗于诸法无所念亦不不念。 何以故? 菩萨知一切诸法相皆空故。 住空法,为众生故,行三三昧,持是三昧教化众生。 世尊! 菩萨摩诃萨何等三三昧?」佛言:「住是三昧者,与空、无相、无愿相应。 一切众生皆着于空,着于相、愿。 菩萨摩诃萨安处众生,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行般若波罗蜜。 菩萨以是三事教化众生。」◎◎摩诃般若波罗蜜梦中行品第五十九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于梦中行三事三昧空、无相、无愿于梦中行是,宁有益于般若波罗蜜不?」须菩提报舍利弗言:「若于昼日有益于般若波罗蜜者,夜梦中亦当复有益。 所以者何,昼夜梦中等无异。 舍利弗!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般若波罗蜜者,于梦中便当念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菩萨于梦中有所作,宁有所成受不? 如佛所言,诸法如梦,是故无所成无所受。 何以故? 梦中初不见有法有所成者、有所受者亦无所得。 若梦觉已,宁有所得不?」须菩提言:「若于梦中有所害杀,言:『我杀是快耶。』觉已,念梦中所作是云何?」舍利弗言:「皆有因缘,无因缘终不起。」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事有因缘。 有缘有念,有念有事。 事从闻见,便有觉意,便有着断;不从不闻不见而有缘起。 是故,舍利弗! 以因缘故,有事起、有念生。」舍利弗言:「云何,须菩提! 所念所作,佛言皆寂? 云何所作,有缘有起、有所成受?」须菩提言:「起想便有因缘,有缘便有事,有事便有念。」舍利弗言:「若菩萨于梦中行六波罗蜜,持是功德念欲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是为有所施作不?」须菩提言:「今弥勒菩萨摩诃萨,为世尊所记,在是可问。 弥勒能解,当从其问。」舍利弗白弥勒言:「我所问者,须菩提言:『弥勒能解。』今仁者当为我等解。」是时弥勒语舍利弗言:「卿等欲使我,当以名、以色、以痛想行识而发遣耶? 当以何事而解说乎? 当以色空而发遣耶? 当以痛想行识空而发遣乎? 色空亦无能发遣,痛想行识空亦无所发遣。 我初不见法有能发遣法者,亦无有受记莂、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亦无受莂处者,是法都无有二。」舍利弗言:「如仁者所说,为得证也。」弥勒答言:「虽作是说,我亦不得证。」舍利弗意念:「弥勒菩萨辩才深入于六波罗蜜中,种种发遣而无所倚。」佛告舍利弗:「汝颇见是法得罗汉证者不?」舍利弗言:「世尊! 不见是法有得证者。」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念言:『是法已受莂,是法当受莂,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菩萨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亦不有疑;我当得阿惟三佛亦不疑不得。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饥渴者,衣不盖形孤贫穷厄不能自存者,当起大哀愿:『我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使我境界无有是辈困苦之类;使我佛土所有衣服饮食之具,如四天上、如忉利天第六天王,所有饮食衣服自然。』须菩提! 菩萨作是行者,便为具足檀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尸波罗蜜,若见众生有不慈意残杀众命、邪见疑网、犯十恶者,见有短命多病、少威丑无颜色、形残羸劣极下贱者,起大悲意:『使我奉行尸波罗蜜,我得佛时,使我境内无有是辈。』菩萨如是为具足戒,疾得阿惟三佛不久。 须菩提! 菩萨行羼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瞋恚意,捶杖刀矛瓦石相加相伤杀者,起大愿言:『我当行忍,至得佛时,令我境内无有是辈、诸恶事者。 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中一切众生,皆同慈意和志相视,如父如母若兄若弟相向无害。』菩萨作是行者,为具足忍,疾得阿惟三佛不久。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惟逮波罗蜜时,若见众生于三乘法起相懈怠无精进者,复起大愿:『我当自勉精进不懈,我得佛时,令我国中众生精进于三乘法,各得度脱。』菩萨如是为具足精进,疾得阿惟三佛不久。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禅波罗蜜时,若见众生行五盖事一者、淫妷,二者、瞋恚,三者、睡卧,四者、调戏,五者、疑网离于四禅、离四空定者,起大意愿:『令我常当行禅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得佛时,令我国土一切众生无乱志者。』菩萨如是为具足禅,疾得阿惟三佛不久。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犯恶者,若俗若道离正见者,行无道之事者,言无报者,言便断者,言有众生者。 作是见已,起大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净佛国土、教化众生。 我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是辈邪见之事。』菩萨如是为具足般若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在于三际一者、直见际,二者、邪见际,三者、亦不在邪亦不在正见际『是以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令我国人不见邪见、不闻邪见之声。』菩萨如是,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泥犁、薜荔、畜生蠕动之类,当发大慈:『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不闻有三恶道之名。』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大地山陵沟坑、荆棘草木、不净秽恶。 发普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我得佛时,令我国土皆平如掌,令我国人不见诸秽。』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大地无有金宝但淳以土。 发意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我得佛时,令我土地从下际以上淳以黄金为地。』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所恋着者,发是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我作佛时,令我国人莫有所恋着。』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四姓刹利、梵志、田家工师、长吏将师发意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四姓淳以一姓。』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上中下家者,复发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一切众生,无是优劣有上中下。』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种种色,发意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令我国人无若干色,皆悉端正得第一色。』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国主,发意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令我国土无有王者之号,但以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以为法王。』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五趣之行,发意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使我国人皆令无有五趣之行,等以三十七品为行。』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见四种生卵生、湿生、胎生、化生发意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 我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三生,等一化生。』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见诸众生无有五通、无有光明,复发愿言:『我作佛时,令我国中尽得五通,皆有光明远有所照。』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有大小便利,发意愿言:『我作佛时,令我国人等如天身,无复便利之患。』菩萨行六波罗蜜时,发大愿言:『我作佛时,令我国土无有一日一月一岁十岁,都无此数。』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短命,发大愿言:『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寿命极长无有限数。』菩萨如是,便具足六波罗蜜,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无有相者,发大愿言:『我当勤力行六波罗蜜,我作佛时,令我国人普得具足三十二大人之相。』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若见众生无有善本,『我成阿惟三佛时,令我国人具足善本,等如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作是念者,具足六度,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言:『我当勤力疾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令我国中无有三垢四病。』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时,言:『我当勤力疾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我作佛时,使我国中无有二道之名,普等至萨云然。』「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成阿惟三佛,使我国土中不闻项佷之名。』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当作是念:『我未便成阿惟三佛,先当知我寿命、光明、比丘僧数,然后乃成阿惟三佛。 一切无有能知我年寿劫数、比丘数者。』菩萨如是,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作如是念言:『我作佛时,令我一国大如恒边沙佛国。』菩萨如是,为具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疾近萨云然。 「复次,须菩提! 菩萨行六波罗蜜,当作是愿:『生死道长,众生甚多,虚空无边,众生之性亦无有边;于中亦无生者亦无泥洹者。』如是念者,为具足六波罗蜜,疾近萨云然。」摩诃般若波罗蜜恒加调品第六十尔时坐中有一女人名恒加调,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我亦当奉行六波罗蜜摄取佛国,如世尊说般若波罗蜜事。」是女人叹佛已,以金银花及水陆花、着身璎珞、金色之[叠*毛]而以散佛。 当头上化成四柱宝交露台,严事净如是未曾有。 是女人言:「持是功德施与众生,皆共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尔时世尊知女人意便笑。 如诸佛法,若干色光从口中出,遍照诸十方无央数佛刹,绕身三匝还从顶入。 时阿难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佛何因笑? 愿闻笑意。」佛告阿难:「是恒加调弟,当来之世当作佛,号名金华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毕女人身,受男子形,后当生于妙乐佛国,于彼国修梵行。 是菩萨摩诃萨在所生国,常有金华名号。 于彼刹尽其寿,普游诸国,从一佛至一佛,不离诸佛。 阿难! 譬如转轮圣王从一观至一观,从生至竟足不蹈地。 是金华菩萨亦复如是,至成阿惟三佛未曾不见佛。」时阿难意念:「是金华菩萨后作佛时,诸会菩萨为是佛会。」佛知阿难意之所念,告阿难言:「如是,如是! 当知彼时菩萨会者是为佛会,彼比丘僧甚多,不可计、不可以千数万数亿数、无有限量。 阿难! 是金华菩萨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时,其国土所有一切众恶诸不善事悉皆无有,如向所说般若波罗蜜净妙国土等无有异。」阿难白佛言:「世尊! 是弟从何佛以来殖功德本?」佛告阿难:「是弟乃从提惒竭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所始发尊意,亦复以金花散提惒竭佛。 散彼佛时,意亦愿言:『持是功德,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我以五华散提惒竭罗佛上,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于时彼佛知我功德具足,便记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莂。 是金华菩萨尔时见我受记,便发愿言:『我亦当受莂,如是菩萨受莂。』阿难! 是金华菩萨乃从提惒竭罗初始发意。」阿难白佛言:「世尊! 是女人以办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告阿难:「如是,如是! 是弟以为成办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三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7:45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