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四 内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四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两过品第四十七(丹两不和合品)「复次,须菩提! 听法人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问义、正忆念;说法人懈惰不欲为说。 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须菩提! 说法之人心不懈惰,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听法者不欲受之。 二心不和,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听法人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说法者欲至他方。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说法人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听法者欲至他方。 二心不和,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人贵重布施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听法人少欲知足,行远离行,摄念精进、一心、智慧。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问义、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说法人少欲知足,行远离行,摄念精进、一心、智慧;听法者贵重布施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问义、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受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塚间住,八树下住,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听法人不受十二头陀,不作阿兰若乃至不受但三衣。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问义、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听法者受十二头陀,作阿兰若乃至但受三衣;说法人不受十二头陀,不作阿兰若乃至不受但三衣。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问义、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听法者有信有善持戒;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 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悋惜不舍。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悋法不施。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 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 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人无陀罗尼。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 两不和合,不得书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速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 作是言:『善男子! 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 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 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 说法者言:『善男子! 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 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小因缘故,两不和合。 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拒逆,不欲与我相随。』便即止不去。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 说法者言:『善男子! 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 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不去。 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 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 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惑。 堕疑惑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 两不和合,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得辟支佛道。』以是不和合,不得书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 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须菩提言:「世尊! 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那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那波罗蜜魔事起。 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 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 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 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 贪着因缘故,耗减萨婆若。 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 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何以故? 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 何以故? 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 须菩提! 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玛瑙珊瑚等,多难多贼。 如是,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 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玛瑙珊瑚等,多贼多难。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留难起,多有魔事。 何以故? 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世尊! 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 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 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具足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 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十方阿惟越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佛母品第四十八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 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 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安隐无诸苦患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 所以者何? 生育我等示我世间。 如是,须菩提! 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 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须菩提! 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 须菩提! 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当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 须菩提! 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世尊! 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 云何能示世间相? 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 云何诸佛说世间相?」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 须菩提! 得是诸法因缘故,名为佛。 须菩提! 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须菩提! 诸佛说五阴是世间相。」须菩提言:「世尊! 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阴相? 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阴如?」「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不示五阴破、不示五阴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 何以故? 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 如是,须菩提! 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 诸佛因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 须菩提! 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种智无一切种智名。 如是,须菩提! 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 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 何以故? 须菩提! 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 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若此间国土若遍十方国土,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 须菩提! 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 以法相故知。 用何等法相故知? 须菩提! 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 须菩提! 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 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云何知? 须菩提! 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 何以故? 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 须菩提! 瞋心、痴心如实相则无瞋心、无痴心相。 何以故? 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瞋心不瞋心、痴心不痴心。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 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 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 何以故? 须菩提! 二心不俱故。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 须菩提! 是无瞋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 何以故? 二心不俱故。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须菩提! 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 是心不广不狭乃至不来不去。 何以故? 是心性无故。 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异相。 何以故? 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 何以故? 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 复次,须菩提! 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复次,须菩提! 佛因深般若波罗蜜,众生心数出没屈申如实知。」「世尊! 云何佛因深般若波罗蜜,众生心数出没屈申如实知?」佛言:「一切众生心数出没屈申等,皆依色受想行识生。 须菩提! 佛于是中知众生心数出没屈申,所谓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 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 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 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受。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 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 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 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想。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 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 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 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行。 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 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 神及世间常亦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 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识。 世间有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世间无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世间有边无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依受想行识亦如是。 神即是身,是见依色。 神异身异,是见依色。 依受想行识亦如是。 死后有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死后无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死后或有如去或无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死后非有如去非无如去,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依受想行识亦如是。 如是,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出没屈申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 佛知色相。 云何知色相? 知色如如相不坏,无分别、无相、无忆、无戏论、无得。 色相亦如是。 须菩提! 佛知受想行识相。 云何知受想行识相? 知识如如相不坏,无分别、无相、无忆、无戏论、无得。 受想行识相亦如是。 如是,须菩提! 佛知众生如相及众生心数出没屈申如相。 是五阴如相、诸行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 何等是一切法如相? 所谓六波罗蜜如相。 六波罗蜜如相即是三十七品如相,三十七品如相即是十八空如相,十八空如相即是八背舍如相,八背舍如相即是九次第定如相,九次第定如相即是佛十力如相,佛十力如相即是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乃至十八不共法如相,十八不共法如相即是一切种智如相,一切种智如相即是善法不善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如相。 有漏法、无漏法如相,即是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如相。 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如相,即是有为法无为法如相。 有为法无为法如相,即是须陀洹果如相。 须陀洹果如相,即是斯陀含果如相。 斯陀含果如相,即是阿那含果如相。 阿那含果如相,即是阿罗汉果如相。 阿罗汉果如相,即是辟支佛道如相。 辟支佛道如相,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即是诸佛如相。 诸佛如相皆是一如相。 不二不别、不尽不坏,是名一切诸法如相。 佛因般若波罗蜜得是如相,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如是,须菩提! 佛知一切法如相,非不如相、不异相。 得是如相故,佛名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诸法如相,非不如相、不异相甚深。 世尊! 诸佛用是如,为人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 谁能信解是者? 唯有阿惟越致菩萨及具足正见人漏尽阿罗汉。 何以故? 佛得是甚深如法,为人说故。」佛告须菩提:「是如无尽相故甚深。」须菩提言:「何法无尽相故甚深?」佛言:「一切法无尽故。 如是,须菩提! 佛得是一切诸法如已,为众生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问相品第四十九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欲界天子、色界天子,遥散华香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甚深,何等是深般若波罗蜜相?」佛告欲界、色界诸天子:「诸天子! 空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垢无净。 无所有法、无相、无所依止、虚空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 诸天子! 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罗蜜相,佛为众生用世间法故说,非第一义。 诸天子! 如是诸相,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不能破坏。 何以故? 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亦是相故。 诸天子! 相不能破相,相不能知相,相不能知无相,无相不能知相。 是相是无相,相无相皆无所有。 谓知相、知者、知法皆不可得故。 何以故? 诸天子! 是诸相非色作,非受想行识作。 非檀那波罗蜜作,非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作。 非内空作,非外空作,非内外空作,非无法空作,非有法空作,非无法有法空作。 非四念处作,乃至非一切种智作。 诸天子! 是相非人所有,非非人所有,非世间非出世间,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佛复告诸天子:「譬如有人问:『何等是虚空相?』此人为正问不?」诸天子言:「世尊! 此不正问。 何以故? 世尊! 是虚空无有相可说,虚空无为无起故。」佛告欲界、色界诸天子:「有佛无佛,相性常住。 佛得如实相性故,名为如来。」诸天子白佛言:「世尊! 世尊所得诸相性甚深。 得是相故,得无碍智。 住是相中,以般若波罗蜜集诸法自相。」诸天子言:「希有世尊! 是深般若波罗蜜是诸佛常所行道处,行是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通达一切法相,若色相、若受想行识相,乃至一切种智相。」佛言:「如是,如是! 诸天子! 恼坏相是色相,佛得是无相。 觉者受相、取者想相、起作者行相、了别者识相,佛得是无相。 能舍者檀那波罗蜜相、无热恼者尸罗波罗蜜相、不变异者羼提波罗蜜相、不可伏者毗梨耶波罗蜜相、摄心者禅那波罗蜜相、舍离者般若波罗蜜相,佛得是无相。 心无所娆恼者,是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相,佛得是无相。 出世间者三十七品相,佛得是无相。 苦者无作脱门相、集者空脱门相、寂灭者无相脱门相,佛得是无相。 胜者十力相、不恐怖者无所畏相、遍知者四无碍智相、余人无得者十八不共法相,佛得是无相。 愍念众生者大慈大悲相、实者无错谬相、无所取者常舍相、现了知者一切种智相,佛得是无相。 如是,诸天子! 佛得一切诸法无相,以是因缘故,佛名无碍智。」尔时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是故佛依止是法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法。 何等是法? 所谓般若波罗蜜。 诸佛依止般若波罗蜜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 佛知作人。 若人正问知作人者,正答无过于佛。 何以故? 须菩提! 佛知作人故。 须菩提! 佛所乘来法,佛所从来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乘是道,佛还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受持守护。 须菩提! 是名佛知作人。 「复次,须菩提! 佛知一切法无作相,作者无所有故。 一切法无起相,形事不可得故。 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一切法无作相。 以是因缘故,佛知作人。 「复次,须菩提! 佛因般若波罗蜜,得一切法不生,以无所得故。 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须菩提言:「世尊! 若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云何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一切法实无知者、无见者。 云何无知者、无见者? 一切法空、虚诳、不坚固,是故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 「复次,须菩提! 一切法云何无知者、无见者? 一切法无依止、无所系。 以是故,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不见色故示世间相,不见受想行识故示世间相,乃至不见一切种智故示世间相。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须菩提言:「世尊! 云何不见色故,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相? 不见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故,示世间相?」佛告须菩提:「若不缘色生识,是名不见色相故示。 不缘受想行识生识,乃至不缘一切种智生识,是名不见一切种智相故示。 如是,须菩提! 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空。 云何示世间空? 示五阴世间空,示十二入世间空,示十八界世间空,示十二因缘世间空,示我见、根本六十二见世间空;示十善道世间空,示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世间空,示三十七品世间空;示六波罗蜜世间空;示内空世间空,示外空世间空,示内外空世间空,示无法空世间空,示有法空世间空,示无法有法空世间空,示有为空世间空,示无为空世间空;示佛十力世间空,示十八不共法世间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空。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 佛因是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空、知世间空、觉世间空、思惟世间空、分别世间空。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空。 云何示佛世间空? 示五阴世间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空。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不可思议。 云何示世间不可思议? 示五阴世间不可思议,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不可思议。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离。 云何示世间离? 示五阴世间离,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离。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离。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寂灭。 云何示世间寂灭? 示五阴世间寂灭,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寂灭。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毕竟空。 云何示世间毕竟空? 示五阴世间毕竟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毕竟空。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性空。 云何示世间性空? 示五阴世间性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性空。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无法空。 云何示世间无法空? 示五阴世间无法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无法空。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世间有法空。 云何示世间有法空? 示五阴世间有法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有法空。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无法有法空。 云何示世间无法有法空? 示五阴世间无法有法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无法有法空。 「复次,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示佛世间独空。 云何示世间独空? 示五阴世间独空,乃至示一切种智世间独空。 「如是,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佛世间相。 须菩提! 是深般若波罗蜜示世间相,所谓不生今世后世相。 何以故? 诸法无可用生今世后世相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 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故起。 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故起。 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为无量事故起。 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故起。」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为不可思议事故起;为不可称事故起;为无量事故起;为无等等事故起。 须菩提! 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 须菩提! 诸佛大事者,所谓救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 须菩提! 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为不可思议事故起? 须菩提! 不可思议事者,所谓诸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以是故,须菩提! 诸佛般若波罗蜜为诸佛不可思议事故起。 须菩提! 云何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故起? 须菩提! 一切众生中无有能思惟称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以是故,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为不可称事故起。 须菩提! 云何般若波罗蜜为无量事故起? 须菩提! 一切众生中无有能量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以是故,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为不可量事故起。 须菩提! 云何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故起? 须菩提! 一切众生中无有能与佛等者,何况过。 以是故,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为无等等事故起。」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但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事起耶?」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 色亦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受想行识亦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乃至一切种智、法性、法相,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 是中心、心数法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 色不可思议,是亦不可得,乃至色无等等,是亦不可得。 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无等等,是亦不可得。」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色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是亦不可得? 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无等等,是亦不可得?」佛语须菩提:「色量不可得故,受想行识量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量不可得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色量不可得? 乃至一切种智量不可得?」佛告须菩提:「色不可思议故,乃至色无等等故,量不可得。 乃至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故,乃至一切种智无等等故,量不可得。 须菩提! 于汝意云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宁可得不? 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可得不?」须菩提言:「世尊! 不可得。」「以是故,须菩提! 一切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亦如是。 须菩提! 诸佛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 须菩提! 是名诸佛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须菩提! 是诸佛法不可思议,过思议相故;不可称,过称故;无有量,过量故;无等等,过等等故。 须菩提! 是因缘故,一切法亦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须菩提! 不可思议,名是义不可思议;不可称,名是义不可称;无有量,名是义不可量;无等等,名是义无等等。 须菩提! 是诸佛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不可思议,如虚空不可思议;不可称,如虚空不可称;无有量,如虚空无有量;无等等,如虚空无等等。 须菩提! 是亦名诸佛法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佛法如是无量,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无能思议筹量者。」说是诸佛法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品时,五百比丘一切法不受故,漏尽、心解脱,得阿罗汉。 二十(丹千)比丘尼亦不受一切法故,漏尽得阿罗汉。 六万优婆塞、三万优婆夷诸法中远尘离垢,诸法中法眼生。 二十(丹千)万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于是贤劫中当受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四「复次,须菩提! 色不可得故,不可思议。 乃至色不可得故,无等等。 受想行识不可得故,不可思议。 乃至识不可得故,无等等。 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故,不可思议。 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故,无等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色不可得故,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受想行识不可得故,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 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得故,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佛告须菩提:「色无能量故,不可得。 受想行识无能量故,不可得。 乃至一切种智无能量故,不可得。」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色无能量故,不可得? 乃至一切种智无能量故,不可得?」佛告须菩提:「色相不可思议故,无能量。 乃至色相无等等故,无能量。 乃至一切种智相不可思议故,无能量。 乃至一切种智相无等等故,无能量。」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7: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