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 内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成办品第五十(丹本大事起品)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不可思议事故起,不可称事故起,无有量事故起。 世尊! 是深般若波罗蜜无等等事故起。」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是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乃至无等等事故起。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中含受五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含受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含受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 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含受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譬如灌顶王国土中尊,诸有官事皆委大臣,国王安乐无事自恣。 如是,须菩提! 所有声闻、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一切皆在般若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能成办其事。 以是故,须菩提! 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起,乃至无等等事故起。 「复次,须菩提! 是般若波罗蜜,不取色、不着色故,能成办。 受想行识不取不着故,能成办。 乃至一切种智不取不着故,能成办。 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不着故,能成办。」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色不取不着故,般若波罗蜜能成办? 云何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不着故,般若波罗蜜能成办?」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颇见是色可取、可着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须菩提! 于汝意云何,颇见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取可着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我亦不见是色可取可着。 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 我亦不见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一切种智可取可着。 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 须菩提! 我亦不见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可取可着。 不见故不取,不取故不着。 以是故,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色亦不应取亦不应着,受想行识乃至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亦不应取亦不应着。」尔时欲界、色界诸天子白佛言:「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见难解,不可思惟比类知,微妙善巧智慧寂灭者可知。 能信是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菩萨多供养诸佛,多种善根,与善知识相随,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 世尊!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皆作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若智若断,不如是菩萨一日行深般若波罗蜜忍欲思惟筹量。 何以故? 是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若智若断,即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告欲、色界诸天子:「如是,如是! 诸天子! 若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即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 诸天子!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受读诵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疾得涅槃,胜求声闻、辟支佛乘善男子、善女人远离深般若波罗蜜,行余经若一劫、若减一劫。 何以故? 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上妙法。 是信行法行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应学,菩萨摩诃萨亦所应学,学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欲、色界诸天子俱发声言:「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名摩诃波罗蜜。 世尊! 是般若波罗蜜名不可思议、不可称、无有量、无等等波罗蜜。 信行法行人、八人学是深般若波罗蜜,得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学是深般若波罗蜜得成菩萨摩诃萨,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是时欲、色界诸天子,顶礼佛足绕佛而去。 去是不远,忽然不现,各还本处。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者,从何处终、来生是间?」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不没不却不难不疑不悔、欢喜乐听,听已忆念,不远离是深般若波罗蜜,若行若住若坐若卧终不废忘,常随法师。 譬如新生犊子不离其母。 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为闻深般若波罗蜜故,终不远离法师。 乃至得是深般若波罗蜜,口诵心解、正见通达。 须菩提! 当知是菩萨从人道中终,还生是间人中。 何以故? 是求佛道者前世时闻深般若波罗蜜,书持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供养。 以是因缘故,人中命终,还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颇有菩萨摩诃萨如是功德成就,他方国土供养诸佛,于彼命终、来生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书持读诵、正忆念。 有是者不?」佛言:「有菩萨如是功德成就,他方国土供养诸佛,于彼命终来生是间,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即时信解,书持读诵、正忆念。 何以故? 是菩萨摩诃萨从他方诸佛所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信解书持读诵说、正忆念,于彼间终、来生此间,当知是人是先世功德成就。 「复次,须菩提! 有菩萨从弥勒菩萨摩诃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 以是善根因缘故,来生此间。 须菩提! 复有菩萨摩诃萨前世时虽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事;来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心有疑悔难悟。 须菩提! 如是菩萨当知先世虽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故,今续疑悔难悟。 须菩提! 若菩萨先世虽闻禅那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时,不问故,续生疑悔。 须菩提! 若菩萨先世虽闻毗梨耶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 须菩提! 若菩萨先世虽闻羼提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 须菩提! 若菩萨先世虽闻尸罗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 须菩提! 若菩萨先世虽闻檀那波罗蜜,不问中事;今世闻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先世虽闻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问中事;来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难悟。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先世虽闻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不问中事;来生人中,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问故,续复疑悔难悟。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先世闻深般若波罗蜜,问中事而不行,舍身生时,闻是深般若波罗蜜,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其心坚固无能坏者。 若离所闻时便退失。 何以故? 先世闻是深般若波罗蜜时,虽问中事,不如说行。 是人或时欲闻、或时不欲闻,心轻不固、志乱不定。 譬如轻毛随风东西。 须菩提! 当知是菩萨发意不久,不与善知识相随,不多供养诸佛,先世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学禅那波罗蜜,不学毗梨耶波罗蜜,不学羼提波罗蜜,不学尸罗波罗蜜,不学檀那波罗蜜,不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学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学四禅、四无量心、五神通、佛十力,乃至不学一切种智。 如是,须菩提!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新发大乘意,少信少乐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能受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 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持读诵、不说、不正忆念,亦不为深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护,是人亦不如说行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如说行一切种智。 是人或堕二地,若声闻地、若辟支佛地。 何以故? 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读不诵、不说、不正忆念,是人亦不为深般若波罗蜜所护,亦不如说行。 以是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二地中当堕一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譬喻品第五十一佛告须菩提:「譬如大海中船破坏,其中人若不取木、不取器物、不取浮囊、不取死尸,须菩提! 当知是人不到彼岸,没海中死。 须菩提! 若船破时,其中人取木,取器物、浮囊、死尸,当知是人终不没死,安隐无碍得到彼岸。 须菩提! 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 若但有信乐,不依深般若波罗蜜,不书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依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不书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乃至不依一切种智,不书不读不诵、不正忆念。 须菩提! 当知是善男子中道衰耗,是人未到一切种智,于声闻、辟支佛地取证。 须菩提! 若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有信有忍、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 是人依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是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有诸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深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一切种智所护。 为深般若波罗蜜守护故,乃至一切种智守护故,终不中道衰耗,过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譬如男子女人持坏瓶取水,当知是瓶不久烂坏。 何以故? 是瓶未熟故,还归于地。 如是,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有忍、有净心有深心、有欲有解、有舍有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不为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所守护,不为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所守护。 须菩提! 当知是人中道衰耗,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 譬如男子女人持熟瓶取水,若河若井、若池若泉,当知是瓶持水安隐。 何以故? 是瓶成熟故。 如是,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诸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为禅定、精进、忍辱、持戒、布施乃至一切种智所护故,须菩提! 当知是人不中道衰耗,过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譬如大海边船未装治,便持财物着上。 须菩提! 当知是船中道坏没,人船财物各在一处,是贾客无方便力故,亡其重宝。 如是,须菩提! 是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守护故,当知是人中道衰耗,失大珍宝。 大珍宝者,所谓一切种智。 衰耗者,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 譬如人有智方便装治海边大船,然后推着水中,持财物着上,上船而去。 当知是船不中道没坏,必得安隐到所至处。 如是,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为禅定、精进、忍辱、持戒、布施乃至一切种智所护故,当知是菩萨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 譬如有人年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 须菩提! 于汝意云何,是人能从床起不?」须菩提言:「不能。」佛言:「是人或有能起者,云何?」须菩提言:「是人虽能起,不能远行若十里若二十里,以其老病故。」「如是,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虽有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守护故,当知是人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 何以故? 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故。 须菩提! 如向老人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 是人而欲起行,有两健人各扶一掖,语老人言:『莫有所难,随所欲至,我等二人终不相舍。』如是,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乃至为一切种智所护,当知是人不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能到是处,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佛复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汝为诸菩萨摩诃萨问佛是事。 须菩提! 若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从初发意已来,以我我所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是善男子、善女人布施时,作是念:『我是施主,我施是人,我施是物。 我持戒,我修忍辱,我精进,我入禅,我修智慧。』是善男子、善女人念有是施、是我施,乃至念有是慧、是我慧。 何以故? 檀那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远离此彼岸是檀那波罗蜜相。 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 何以故? 远离此彼岸是般若波罗蜜相。 是人不知此岸、不知彼岸,是人不为檀那波罗蜜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护故,堕声闻、辟支佛地,不能到萨婆若。 须菩提! 云何求佛道人无方便? 须菩提! 求佛道人从初发心以来,无方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 是人作如是念:『我布施,施是人,以是物施。 我持戒、修忍辱、勤精进、入禅定,修智慧、如是修智慧。』是人念有是施、是我施,以是施自高。 念有是戒,是我戒,以是戒自高。 念有是忍,是我忍,以是忍自高。 念有是精进,是我精进,以是精进自高。 念有是禅定,是我禅定,以是禅定自高。 念有是慧,是我慧,以是慧自高。 何以故? 檀那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远离此彼岸是檀那波罗蜜相。 远离此彼岸是尸罗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羼提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毗梨耶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禅那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般若波罗蜜相。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中无是忆念分别。 是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不知此岸、不知彼岸,是人不为檀那波罗蜜所护,不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不为一切种智所护故,或堕声闻道中、或堕辟支佛道中,不能得到萨婆若。 如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守护故,或堕声闻地或堕辟支佛地。 须菩提!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道中,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菩萨从初已来,以方便力布施,无我我所心布施,乃至无我我所心修智慧。 是人不作是念:『我有是施,是我施。』不以是施自高,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是菩萨不念:『我布施。』不念:『我施是人,用是物施。』不念:『我持戒,有是戒。』不念:『我忍辱,有是忍辱。』不念:『我精进,有是精进。』不念:『我禅定,有是禅定。』不念:『我修智慧,有是智慧。』何以故? 是檀那波罗蜜中无如是分别,远离此彼岸是檀那波罗蜜相。 远离此彼岸是尸罗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羼提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毗梨耶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禅那波罗蜜相,远离此彼岸是般若波罗蜜相。 何以故? 是般若波罗蜜中无如是忆念分别。 是菩萨摩诃萨知此岸知彼岸,是人为檀那波罗蜜所护,为尸罗波罗蜜所护,为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所护,乃至为一切种智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得到萨婆若。 如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知识品第五十二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新学菩萨摩诃萨,云何应学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佛告须菩提:「新学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般若波罗蜜,禅那、精进、忍辱、持戒、檀那波罗蜜,先当亲近供养善知识,能说是深般若波罗蜜者。 是人作是教:『汝善男子! 所有布施,一切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一切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汝莫以色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受想行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檀那波罗蜜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以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 不取色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受想行识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取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行是深般若波罗蜜时莫贪色。 何以故? 善男子! 是色非可贪者。 莫贪受想行识。 何以故? 受想行识非可贪者。 善男子! 莫贪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莫贪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莫贪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莫贪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莫贪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何以故? 一切种智非可贪者。 善男子! 莫贪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莫贪辟支佛道,莫贪菩萨法位,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 所以者何? 诸法性空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于一切性空法中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乐世间故、为救世间故、为世间归故、为世间依处故、为世间洲故、为世间究竟道故、为世间将导故、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六道众生,着无畏岸涅槃处。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安隐世间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种种忧苦愁恼,着无畏岸涅槃处。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乐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救众生生死中种种苦,亦为断是苦故而为说法。 众生闻法,渐以三乘而得度脱。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救世间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拔出众生生老病死相忧悲愁恼法,着无畏岸涅槃处。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归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一切法无依处。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云何一切法无依处?」佛言:「色不相续即是色无生,色无生即是色不灭,色无灭即是色无依处;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依处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如是法:色究竟相非是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非是一切种智。 须菩提! 如究竟相,一切法相亦如是。」须菩提言:「世尊! 若一切法相如究竟相者,云何诸菩萨摩诃萨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世尊! 色究竟相中无有分别,受想行识究竟相中无有分别,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是受想行识,乃至是一切种智。」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色究竟相中无有分别,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究竟相中无有分别,所谓是色乃至是一切种智。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难事,如是观诸法寂灭相而心不没不却。 何以故? 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是诸深法,我应如是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寂灭微妙法,当为众生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究竟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譬如江河大海四边水断是名为洲。 须菩提! 色亦如是前后际断,受想行识前后际断,乃至一切种智前后际断。 以是前后际断故,一切法亦断。 须菩提! 是一切法前后际断故,即是寂灭,即是妙宝,所谓空、无所得、爱尽、无余、离欲、涅槃。 须菩提! 若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寂灭微妙法为众生说。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洲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十二入、十八界、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说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须菩提! 是为菩萨摩诃萨为世间将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为众生说色趣空,说受想行识趣空,乃至说一切种智趣空。 为众生说色非趣非不趣。 何以故? 是色空相,非趣非不趣。 说受想行识非趣非不趣。 何以故? 是受想行识空相,非趣非不趣。 乃至一切种智非趣非不趣。 何以故? 是一切种智空相,非趣非不趣。 如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为世间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 一切法趣空,是趣不过。 何以故? 空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无相,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相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无作,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作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无起,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起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梦,是趣不过。 何以故? 梦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幻、趣响、趣影、趣化,是趣不过。 何以故? 是化等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无量无边,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量无边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不与不取,是趣不过。 何以故? 不与不取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不举不下,是趣不过。 何以故? 不举不下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不来不去,是趣不过。 何以故? 不来不去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不入不出、不合不散、不着不断,是趣不过。 何以故? 不着不断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我、众生、寿命、人、起使、起作使、作者、知者、见者,是趣不过。 何以故? 我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有常,是趣不过。 何以故? 有常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乐、净、我,是趣不过。 何以故? 乐、净、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无常、苦、不净、无我,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常、苦、不净、无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欲事,是趣不过。 何以故? 欲事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瞋事、痴事、见事,是趣不过。 何以故? 瞋事、痴事、见事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如,是趣不过。 何以故? 如中无来无去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是趣不过。 何以故? 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中无来无去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平等,是趣不过。 何以故? 平等中趣非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不动相,是趣不过。 何以故? 不动相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 何以故? 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受想行识,是趣不过。 何以故? 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十二入、十八界亦如是。 须菩提! 一切法趣檀那波罗蜜,是趣不过。 何以故? 檀那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尸罗波罗蜜,是趣不过。 何以故? 尸罗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羼提波罗蜜,是趣不过。 何以故? 羼提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毗梨耶波罗蜜,是趣不过。 何以故? 毗梨耶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禅那波罗蜜,是趣不过。 何以故? 禅那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般若波罗蜜,是趣不过。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内空,是趣不过。 何以故? 内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外空,是趣不过。 何以故? 外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内外空,是趣不过。 何以故? 内外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乃至一切法趣无法有法空、是趣不过。 何以故? 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趣不过。 何以故? 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毕竟不可得故,云何当有趣不趣? 须菩提! 一切法趣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是趣不过。 何以故? 一切种智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是趣不过。 何以故? 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趣不过。 何以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趣不趣不可得故。 须菩提! 一切法趣须陀洹乃至佛,是趣不过。 何以故? 须陀洹乃至佛中趣不趣不可得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深般若波罗蜜,谁能信解者?」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先于诸佛所久行六波罗蜜,善根纯熟,供养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与善知识相随,是辈人能信解是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能信解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有何等性? 何等相? 何等貌?」佛言:「欲瞋痴断离是性相貌,是菩萨摩诃萨则能信解深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趣智品第五十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诸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者,当趣何所?」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解深般若波罗蜜,当趣一切种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是菩萨摩诃萨能趣一切种智者,则为一切众生所归趣修般若波罗蜜故。 世尊! 修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一切法。 世尊! 无所修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受修、坏修是修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何法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世尊! 色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我乃至知者见者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 世尊! 檀那波罗蜜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乃至般若波罗蜜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 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色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乃至一切种智坏故,般若波罗蜜为坏修。」尔时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应当验知。 若菩萨摩诃萨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不着,当知是阿惟越致相。 禅那波罗蜜乃至檀那波罗蜜中不着,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中不着,当知是阿惟越致。 若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不以他语为坚要,亦不随他教行。 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为欲心、瞋心、痴心所牵。 若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远离六波罗蜜。 若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闻说深般若波罗蜜时,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不悔,欢喜乐闻、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行。 须菩提! 当知是菩萨先世已问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事,已受持读诵说、正忆念。 何以故? 是菩萨摩诃萨有大威德故,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不怖不畏不没不悔,欢喜乐闻、受持读诵、正忆念。」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菩萨摩诃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乃至正忆念。 世尊! 是菩萨摩诃萨云何行是般若波罗蜜?」佛言:「随顺一切种智心,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世尊! 云何名随顺一切种智心,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佛言:「以空随顺,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以无相、无作、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随顺,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般若波罗蜜。 以如梦、幻、焰、响、化随顺,是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佛说以空随顺乃至如梦如幻随顺,是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 是菩萨摩诃萨行何法,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乃至不行一切种智。 何以故? 是菩萨行处,无作法、无坏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住处,是法不可数、无有量。 若无数无量,是法不可得,不可以色得乃至不可以一切种智得。 何以故? 色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色。 乃至一切种智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一切种智。 若色如相乃至一切种智如相,皆是一如,无二无别。 色如相、萨婆若如相,一如,无二无别。 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天监十一年壬辰,岁使持节散骑常侍、都尉江州诸军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吏、建安王萧伟,敬造众经一千卷流通,愿神徽鉴于六道,清猷□□□□,□明灵聿辅,景福咸臻,深信坚明,大悲增上,照[王*众]中之奥理,得象□□□□。 □情舍身命财,护持正修菩提行,专向一乘,苞举群生,导达形□□,□□□真实相,俱憩道场。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7: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