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 内容: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蓬莱王泽泩巨川甫编集子婿孙天锦云卿缮写延寿梁。 天监中。 琰法师。 居长安招提寺。 十一岁为僧。 一日遇相士曰。 可惜聪明寿夭。 数尽十八岁。 琰归焚香。 礼三宝发愿。 乞赐经一卷。 精专受持。 祷毕。 随手抽得一卷。 乃金刚经也。 专心受持。 昼夜不舍。 忽夜至更深。 见房中五色光现。 须臾见一梵僧。 身长丈五。 语琰曰。 汝十八当亡。 因持念大乘经功。 增延寿数。 言讫不见。 因此愈加精勤。 后寿至九十二岁。 无疾坐化。 唐。 吴思玄。 天后朝。 为太学博士。 持金刚经日两遍。 多有灵应。 思玄在京病。 有巫褚细儿。 言事如神。 星卜祈祷。 思玄往见。 细儿惊曰。 公有何术。 鬼见皆走。 思玄知是经力。 信加精励。 日念五遍。 兄疾。 医无效。 思玄至心念经。 三日而愈。 思玄曾于渭桥。 见一老人。 年八十余。 着缞麻衣。 问之曰。 为所生母也。 思玄怪之。 答云。 母年四十三岁。 有异僧教云。 汝欲长寿。 但念金刚经。 母发心日念两遍。 寿一百七岁。 姨及邻母诵之。 并过百岁。 江陵。 李玄宗。 其女年十三。 梦梵僧曰。 汝有善心。 何不持念金刚经。 凡世间男女。 每日能净心诵一卷。 阳间增延福寿。 寿算百年而终。 即生天界。 若能究竟般若。 直登涅槃彼岸。 或有看经未圆满者。 即死入阴府。 不能拘录。 判生福贵家。 受诸福报。 李女依僧嘱。 日诵三卷。 年二十四。 不愿嫁。 忽患伤寒。 三日而卒。 有二使引见阎君。 照看其女无罪。 见头上有佛光。 王曰。 此女既有般若功。 宜判还魂。 临行。 王嘱曰。 汝父有杀害之仇。 先减寿二纪。 不久追入阴司对证。 汝父好将活鱼切脍。 今有鱼七千余头。 状诉索命。 汝父每夜。 梦落网中。 日日头痛。 此是鱼求报也。 女还魂。 以此白父。 父惊惶。 遂同女往天宁寺。 斋僧百员。 愿发断除荤酒。 手写金刚经。 四十九卷。 写毕。 玄宗夜梦。 数千青衣童子来拜谢。 口称我等被君杀戮。 各诉宿冤。 索君性命。 今蒙写经功德。 出离三途之苦。 往生善道。 君既释冤。 复还原寿。 又添遐算。 玄宗闻之。 不胜忻喜。 自尔持经不辍。 寿至百二十岁。 无疾而终。 明。 正德间。 南岳有大德僧。 曰楚石。 博通三藏。 而专持金刚经。 人有礼之乞佛法者。 无贤愚贵贱。 辄大声曰。 好持金刚经去。 年一百七十一岁始化。 同时有白藤和尚。 无极和尚。 亦专劝化持金刚经。 白藤终一百三十岁。 无极终一百二十四岁。 愈疾王偁。 家晋州。 性顽鄙。 唐元和四年。 其家疾疫而亡。 惟偁偶免。 方疾食狗肉。 目遂盲。 不求医药。 惟祷鬼神。 数年无报。 忽有异僧请饭。 谓曰。 金刚经能排众苦。 居士能受之乎。 偁辞以无目。 僧劝写之。 偁从其言。 得七卷。 请僧诵之数日梦前僧。 持刀决其目。 乃惊悟。 觉有所见。 久而复明。 自此终身诵经不替。 勾龙义。 间州人。 唐长庆中。 于郪县佣力。 常因邑人有疾。 往省之。 见写金刚经。 义毁弃止绝之。 归即喑哑。 医不能愈。 顽嚚无识。 已五六年。 忽闻邻人念是经者。 惕然曰。 我前谤真经。 得此哑病。 今若悔谢。 终身敬奉。 可能言否。 自后每闻念经。 即倚壁听之。 月余。 偶行入寺。 逢一老僧。 礼之。 僧问何事。 遂指口中哑。 僧以刀割舌下便能语。 因与念经。 正同邻人之声。 后再访僧。 不复见。 惟壁画须菩提。 乃悟曰。 此是也。 因写经。 画须菩提像。 终身礼拜。 昆山处士。 周少岳。 讳之程。 五十丧明。 瞳子反背。 碧色。 自以废人。 乃皈心佛氏。 用消宿愆。 每日清晨。 诵金刚经三卷。 诵则高声赞扬。 客至不为礼。 积十五年。 一日炯然见物。 犹以盲者不能视。 妄想所结也。 然令人视其目。 已见童子摇动。 如此两月。 清光尽复。 比少年。 更能了远。 少岳感金刚经力。 持经益虔。 年至八十考终。 宋。 绍兴间。 秀州宋承信。 得翻胃疾。 数年药不能疗。 忽夜梦梵僧曰。 汝乃宿世冤愆。 遂致今生病苦。 汝知否。 凡世间男妇。 疯瘫痨跛。 盲聋喑哑。 疾病缠身。 经年卧床席者。 其魂多摄在阴司。 拷较前生今世所作罪恶。 因果毫发不差。 若有奉施金刚经。 或自他书写。 或毕世受持。 才动念。 遂感阴官。 较察善功。 先放其魂。 次遇良医。 其病即愈。 睡觉省悟。 明旦焚香。 躬对佛前发愿。 许施金刚经一千卷。 尔后又梦金刚神。 赐药一丸令吞之。 次日其病即痊。 将养月余。 身体复旧。 凡见闻者。 无不称叹。 生子秀水庠生。 濮可重。 妻王氏。 有一子一女。 相继痘殇。 哭之过哀。 双目成瞽。 遂专心持诵金刚经。 数岁不辍。 一日诵经次。 左目忽流水。 痛割如裂。 则豁然明矣。 右目过数日。 复如之。 因持诵愈虔。 夜梦佛语之曰。 汝本无子。 以诵经故。 赐汝一子。 氏忽复娠生子。 因名经赐。 施振宇。 鄞县人。 性好善。 年逾四旬无子。 师礼天童密云和尚。 命名通等。 示云。 汝欲求嗣。 能斋僧持金刚。 自然有子。 是夜依教。 礼佛立愿。 梦金刚神。 书一兆字与之。 归即茹素。 手书金刚经一卷。 每日虔诵。 寒暑无间。 岁岁进山设斋。 种种善事。 力行不倦。 后果得子五。 皇清顺治间。 浙江提督。 张公名杰。 年六十尚未有嗣。 夫人陈氏。 崇信三宝。 日诵金刚。 凡属名山。 咸往设斋。 康熙五年二月。 就天童寺。 修华严忏法。 山中现五色云者七日。 秋七月。 副室举一子。 其家至今守遗训。 奉佛诵经不辍。 登科唐。 大历中。 夔州推司。 扬旬。 常持金刚经。 处心正直。 阴德播传。 有子年二十三岁。 习举业。 将入试。 旬。 夜梦金刚神曰。 汝念经有感。 特预报汝子必贵。 若应试。 须改名扬椿纳卷。 吾于中助笔也。 次日令子改名纳试卷。 果中第六名。 次年赴省试。 椿自梦一金刚神语曰。 今年省题。 乃行王道而王。 汝可预办入院。 无泄。 试日。 正应此题中九十六名。 就赴殿试毕。 试官徼纳上三名卷。 奏御榻。 当夜椿又梦前神曰。 汝策极好。 却不中主文意。 打在第五卷。 吾已简寻汝真卷。 却去御榻上。 抽换了第一名卷子。 后日唱名。 定夺天下都魁。 盖汝同父平昔念真经之验也。 及唱名果应。 项希宪。 宪副。 初名德茶。 梦己为辛卯乡科。 以污两少婢。 被主科名籍神人削去。 遂力行种德事。 捐资恳友高松声。 精楷金刚经刊板岁施之。 凡十余年。 梦至一所。 见黄纸第八名为项姓。 中字馍糊。 下为原字。 傍一人曰。 审视此汝天榜名次也。 因易名梦原。 壬子中北京乡试第二十九名。 己未会试第三名。 共疑梦名次之爽。 迨殿试为二。 甲第五名。 方悟合鼎甲数之恰第八也。 乡试榜纸俱白。 而殿榜独黄。 尤为冥定云。 嘉禾。 沈公光华。 尝判两淮盐铁。 归田日。 偶与同郡运同吴公淞。 闲坐。 从容递问日间所为。 沈云。 晨朝茹素。 持诵金刚经。 积二十年。 已逾二藏。 吴亦漫然置之。 居无何。 吴忽晨起疾驰。 诣沈贺云。 郎君南闱必第矣。 沈问何故。 云梦一人言。 郡中一士夫。 以持金刚经功德。 其子得隽。 觉来。 惟忆公当酬是梦。 是岁之秋。 沈公叔子应明。 果登应天乡荐。 闻沈公持诵金刚经最虔。 而行住坐卧。 能自暗诵。 尝从东郭季子家往还。 涂间一心持诵。 计所经屠门市肆。 及虚空一切。 沾经功德超脱者。 不知凡几。 又以无四相心。 修一切善法。 累世积德。 故子孙蝉联科第。 为禾郡冠族。 皆金刚经证验云。 免溺唐。 元初。 九江人。 贩薪于市。 年七十。 常持金刚经。 一日渡江。 中流浪起。 同涉者俱没。 惟初浮水上。 漂南岸。 群舟泊者。 悉大惊。 见初背上光高数尺。 意其贵人。 争以衣遗之。 更与以饭。 语渐熟。 乃知村叟。 因诘光所自。 云某读金刚经十年。 在背者经也。 前后厄难。 无不获免。 白仁哲。 龙朔中。 为来阳尉。 运米辽东。 过海遇风。 四望昏黑。 仁哲惧。 急念金刚经忽如梦寐。 见一梵僧谓曰。 汝念真经。 故来救汝。 须臾风定。 八十余人俱济。 唐。 乾元中。 广州僧虔慧。 自幼持金刚经。 寒暑不易。 因与缁俗数十人。 泛海往南安。 忽风涛坏船。 满船人俱没。 惟虔慧在浪中。 遇一丛蓬蒿着身。 渐至蓬蒿之上。 随浪三日夜。 方得济岸。 仔细视蒿中。 乃金刚经一卷。 并无淹湿。 虔慧拜受此经。 精诚供养。 年至百三十岁。 端坐告终。 其经内自出香烟。 渐成五色云。 徐徐上升。 止焚饶州。 银山采户。 逾万。 并是草屋。 延和中。 火发。 万室皆空。 惟一家中。 火独不及。 时本州扬体几。 自问老人。 老人对曰。 家事佛。 持金刚经耳。 却鬼魏恂。 左庶子尚德之子。 持金刚经。 为监门卫大将军。 时有蔡策。 暴亡。 数日复苏云。 至冥司。 怪使者追人不得。 将挞之。 使者云。 魏恂持金刚经。 善神拥护。 追之不得。 即别遣使复追。 须臾还报并同。 冥官曰。 且罢追。 恂闻。 尤加精进。 唐。 王陁。 为鹰扬府果毅。 因病。 遂断荤肉。 发心诵金刚经。 日五遍。 后染疾。 见群鬼来。 陁即念经。 鬼闻便退。 遥曰。 王令追汝。 且住诵经。 陁歇诵。 鬼悉向前。 陁乃昏迷。 须臾又见一鬼云。 念经人。 王令权放六月。 既寤。 遂一心持诵。 昼夜不息。 至六月。 鬼亦不来。 夜闻空中呼曰。 汝以持经功德。 当寿九十矣。 唐。 沈嘉会。 贞观中。 任校书郎。 以事配兰州。 思归甚切。 每旦夕东向拜太山。 愿得生还。 永徽六年。 十月三日。 夜见童子。 仪服甚秀。 云是太山府君之子。 谢君拜礼。 故遣奉迎。 谓嘉会曰。 人之为恶。 生不受诛。 死必为鬼所治。 无有徼幸得免者也。 若日持金刚经一遍。 即万罪皆灭。 鬼官不能拘矣。 嘉会自此持金刚经。 遇赦得归。 避邪唐。 于李面。 举进士。 元和中。 下第将归。 有僧劝曰。 郎君欲及第。 何不读金刚经。 遂日念数十遍。 至王桥宿。 因步月。 见一美女。 与言。 遂被诱。 至村舍。 戏笑甚喧。 升堂又见美女五六人。 回疑为怪。 乃阴念经。 忽有异光自口出。 群女骇散。 但闻猩秽气。 盖狐狸所宅也。 榛棘满目。 不知所适。 俄有白犬。 导回前行。 口有光照路。 遂达本所。 回后诵经。 至数万遍。 伏虎唐。 石首县。 沙弥道荫。 常念金刚经。 长庆初。 他出夜归。 中路遇虎。 吼掷而前。 沙弥乃闭目坐。 默念经。 虎遂伏草守之。 及曙乃去。 视其蹲处。 涎流于地。 唐。 王令望。 少持金刚经。 还邛州。 路极险阻。 忽遇猛兽。 振茆非常。 急念金刚经。 猛兽曳尾而去。 后任安州判司。 过洋子江。 夜风暴起。 船数百艘尽没。 惟令望船独全。 化贼唐。 长庆初。 陕州人。 幵行立。 常持金刚经。 随身到处。 焚香拜礼。 偶载货往同州。 途遇盗。 立弃货而逃。 行李五六十斤。 盗举之不得动。 相视惊异。 追立问之。 对曰。 中有金刚经。 想是神力。 盗发囊见经。 反与立钱百千。 请经去。 誓不作贼。 脱难隋时。 武牢县宰。 陆彦通。 日诵金刚经十卷。 李密盗起。 破城。 众贼持剑赶杀。 前有深涧。 贼逼近。 通跃入涧。 空中见金刚神。 以手接通臂。 置石上。 都无伤损。 神曰。 汝持经有感。 特来救尔。 因得保全还家。 援笔书偈。 香水沐浴。 端坐而逝。 唐。 一富商。 恒诵金刚经。 每以经自随。 常贩外国。 夕宿海岛。 众商利其财。 杀之。 盛以大笼。 加巨石。 并经沉于海而去。 其所沉之岛。 乃是僧院。 僧每夕闻人念经声在海底。 大异之。 因命善泅者。 沉水访之。 见一老人在笼中读经。 乃牵挽而上。 僧问故。 云。 被杀沉海。 不知是笼。 忽觉身处宫殿。 常有人送饮食。 安乐自在。 众闻之。 悉加赞羡。 遂削发出家岛院。 唐。 陆康成。 尝任法曹椽。 不避强御。 公退。 忽见亡吏。 抱文按数百纸。 请押。 问曰。 汝已去世。 何得来。 曰此幽府文簿。 康成视之。 但有姓名。 略无他事。 吏曰。 皆来年兵刃死者。 即问曰。 我在内乎。 吏曰然。 因大骇曰。 君既旧吏。 得不救我。 曰我特来启公。 惟金刚经可托。 语毕。 即不见。 康成乃发心读经。 日数十遍。 明年朱泚反。 果署康成为御史。 康成叱泚曰。 贼臣敢干国士。 泚怒。 命兵环射之。 康成默念金刚。 矢无伤者。 泚曰。 儒以忠信为甲胄。 信矣。 乃舍之。 康成遂入终南山。 不复仕。 项兰斋。 在督。 自云。 丙辰春。 梦谒至尊无敌大王。 见带血菜色人弥万。 曰此二东也。 可识之。 还劝人斋素。 念佛诵金刚经。 可生免兵荒。 死度苦厄。 居无何。 山东数府大饥。 死亡略尽。 而辽事随大坏。 死更倍焉。 梦之二东遂验。 项虔持金刚经。 未尝一日辍。 还阳慕容文策。 隋人。 常持金刚经。 不吃酒肉。 大业七年。 暴卒。 三日复活玄。 初见二鬼。 追至一城。 极严峻。 入行四五里。 见有宫殿羽卫。 王当殿坐。 僧道四夷。 不可胜数。 使者入见。 文策在后。 一一问在生善恶。 东西分立。 乃唱策名。 问曰。 作何善。 对曰。 小来持金刚经。 王合掌叹曰。 功德甚大。 且放还。 唐。 江陵开元寺。 僧法正。 日持金刚经三七遍。 长庆初。 暴卒。 至冥司见王。 主问生平有何功德。 答曰。 常念金刚经。 乃揖上殿。 登绣座念经。 侍卫悉合掌。 阶下考掠皆停息。 念毕。 遣一吏引还。 王下阶送曰。 上人更得三十年在人间。 勿废读诵。 因随吏行。 至一大坑。 吏自后推之。 若陨空乃苏。 死已七日。 惟面不冷。 武德间。 长安苏仁钦。 其父文忠。 家巨富。 债利加五。 大斗小秤。 杀生害命。 并无一念向善。 老堕厕中而死。 仁钦与父无二。 恃富欺人。 恣意宰杀。 年未三十。 忽生重病。 见众生面前索命。 死见阎君。 来曰。 汝前世修善。 故今生受福。 今生恣意杀害。 不识因果。 令狱卒驱至刀山剑树。 偿众生之命。 钦哀告曰。 钦在世。 虽不看经作善。 曾施财请金刚经一卷。 舍与安国寺僧神敬受持。 此僧迁化。 岂无报应。 须臾神敬。 手持金刚经至王前。 言钦曾施经。 有般若功愿。 放其还魂。 王即合掌放还。 钦活后。 印施法华一百部。 金刚一千卷。 修水陆大斋。 作诸功德。 忽夜梦亡父言。 我受地狱无量之苦。 今因汝修行。 仗佛力。 我及上祖七代亡魂。 皆生天界矣。 唐。 阳州参军。 田氏。 惟好畋猎。 天宝初。 放鹰丛林。 棘上见一卷书。 取视之。 金刚经也。 自尔发心持诵数年。 已诵二千余遍。 然畋猎亦不辍。 后遇疾暴卒。 被追至地府。 见诸鸟兽周回数亩。 从己索命。 顷之见王。 问罪业何多。 田无以对。 王令推问。 同行十人至吏局。 吏合启口。 以一丸掷口中。 便成烈火。 遍身须臾灰灭。 俄复成人。 如是六七辈。 至田氏。 累三丸而不见火状。 吏怪之。 具以实白。 王问在生。 作何福业。 田曰。 在生时。 诵金刚经二千余遍。 王云。 足可灭一切罪。 因令田氏诵经。 才三纸。 回视庭中禽兽。 并不复见。 诵毕。 王称美之云。 诵三千遍。 延十五年寿。 遂放还。 唐。 天宝中。 张判官失其名。 奉使淮南。 将渡淮。 有黄衫人。 自后奔来。 求附载。 御船者欲欧之。 张云。 不可。 载一百姓渡淮。 亦何苦也。 见黄衫人饥。 以余食哺之。 其人愧谢。 既济。 与张分路。 须臾至驿。 其人已先在门。 张心嫌之曰。 吾适渡汝。 何为复至。 对曰。 欲与判官议事。 非左右可闻。 张屏左右。 其人曰。 我奉命取君。 合淮水溺死。 适蒙厚意。 只可停一日耳。 张拜伏求救。 答云。 能一日内转续命经千卷。 尚得延寿。 言讫即去。 至门又回云。 公知续命经否。 即人间金刚经也。 张云。 今日已晚。 如何转得千卷。 答云。 但是人转皆可。 张乃传呼本役数十人同转。 至晚果终千卷。 鬼又至云。 判官已免。 但须一谒冥王。 众人见张。 随黄衫吏同去。 张见王。 王言转经。 当更益十载阳寿。 放之重生。 免畜宋。 苏州府。 朱进士。 习举子业。 罔知佛法。 一日间游。 至虎丘寺。 值佛印禅师。 讲金刚经。 至一切有为法四句。 为说佛法大意。 朱闻之大喜。 自念平日。 未尝闻此佛法。 回家午刻睡去。 梦一鬼吏。 押五罪人。 朱亦随之。 约行里许。 至大街入巷。 一家门挂青帘。 鬼吏揭帘。 携罪人入。 至厨房。 灶上桶内有汤。 罪人皆饮。 朱亦觉渴。 方欲饮。 吏喝曰。 听佛法人。 不得饮此。 乃惊觉。 心疑此梦。 次日往大街入巷。 果有人家。 与梦中无异。 扣门入。 主翁见进士至。 忙相接。 朱问适来宅上。 厨房有何动静。 主翁曰。 厨养六个小犬。 内死其一。 朱大惊流汗。 自谓。 若非闻佛法之力。 几入狗胎矣。 因持金刚经。 寒暑不辍。 寿至八十九。 于八月十五日。 遍请师友相送。 升后园树梢。 说四句偈。 与众相别。 端然立化。 偈曰。 八十九年朱公。 两手劈破虚空。 两脚踏著白云。 立化菩提树东。 邹轭。 居昆山。 世有善名。 轭弟轸。 不为善事。 一日见兄请僧。 诵金刚经。 闻至第十五分。 亦合掌称善云。 吾儒未尝有此语。 后患时疾。 不知人事。 半月惟胸前未冷。 于床上霍然起。 告家人云。 我于阊门外。 为李作坊家牛。 身尽白色。 见金刚神云。 此人曾闻金刚经数分。 何入此类。 以宝杵击牛首而醒。 自觉顶门微痛。 后访其家。 初生白犊。 果亡矣。 如愿吕文展。 开元三年。 任阆中县丞。 雅好佛经。 尤专心诵金刚经。 至三万余遍。 灵应奇异。 年既衰暮。 三牙并落。 念经恳请。 牙生如旧。 时属亢旱。 刺史刘浚。 令祈雨。 诵经一遍。 遂获沛然。 又苦淋潦。 别驾使祈晴。 应时便霁。 前后证验非一。 度禽万历庚寅。 湖州华林镇一老者。 诵金刚经。 日有常课。 其家有伏雌。 抱十二卵。 一夕老者。 梦男女十二人。 拜堂下曰。 赖公经声。 悉得度脱禽伦。 故来致谢。 老者梦觉。 偶思十二鸡卵。 出之觉甚轻。 劈视空壳也。 因呼众传视。 劈之俱然。 卵生得度。 灵验如此。 十二类皆然。 持经功德。 信乎不可思议。 济幽嘉隆间。 大将戚继光。 素持金刚经。 其守越也。 有亡卒致梦云。 明日当令妻诣公。 乞诵金刚经一卷。 以资冥道。 公觉。 诫门吏。 有妇人来。 勿呵禁。 俄果一妇人。 哀泣求见。 因引入。 如梦中所言。 公允之。 次日诵经。 夜梦卒云。 荷公大恩。 仅得半卷功德。 以中夹杂不用二字。 公思其由。 盖诵经时。 内人遣婢送茶饼。 公遥见。 挥手却之。 口虽不言。 心谓不用故也。 遂竭诚闭户更诵。 诵毕。 是夜卒于梦中。 稽首谢曰。 已得超脱矣。 苏州枫桥。 盛在德。 从讲师悬明受经。 万历初。 病赴冥司。 则被仇鬼盛之化。 告郡隍逮对也。 在德理直。 得纵观冥狱释还。 经宿复绝。 见郡隍降阶谕曰。 我生前荆州人。 姓曹氏。 自登神箓。 我母张太君。 转世三度矣。 咸女身不育。 若代我恳悬明师。 虔诵金刚经。 月上女经。 各五百部。 拯我母转男。 谕甚切。 在德再生。 礼请悬明。 诵满牒告。 泗州赵璧。 赴京应举。 其妻李氏已亡。 后璧及第还乡。 离家十里许倦睡。 梦亡妻跪路旁。 哀告曰。 奴在生时。 杀害物命甚重。 每于蟹出时。 买作醉蟹。 恣意啖食。 死后。 阎君来驱蟹山地狱。 被群蟹钳其眼曰。 遍身流血。 昼夜受苦。 又生前吐酒余残。 饮剩盏脚。 及作贱饭粥羹汤。 阴司积聚。 至五石九斗七升五合。 使奴阳寿先减一纪。 又受三七大地狱苦。 再来狱吏。 监奴卖酒。 以俟无常鬼追到亡魂。 却就奴身刺血。 应卖五石九斗七升五合。 务要填足原数。 别受地狱。 今闻夫荣归。 特来哀告。 阴府深敬书写金刚经。 乞将奴房奁变卖。 为奴写七卷。 仗此般若功。 可救地狱苦。 其夫到家。 即舍财请僧写经。 方完两卷。 一日备祭礼。 为妻上坟。 至墓侧。 忽见老翁。 言汝妻承写经功德。 昨午时准阎王来。 已升天界矣。 言讫不见。 生天遂川。 赵文信。 贞观元年暴死。 三日复苏。 自云。 初死时。 被吏驱逐。 同伴十人。 相随至阎王所。 中有一僧。 王先问云。 师在世修何功德。 答云。 诵金刚经。 王闻此语。 即惊起。 合掌赞言。 善哉善哉。 审诵般若。 当得升天。 因何错来至此。 言未讫。 忽有天衣下来。 引师上天去。 文信回生。 具述其事。 开元中。 有卢公。 寄住滑州。 常持金刚经。 昼日间坐。 见二黄衫人入门。 卢问为谁。 答曰。 是里正。 奉帖追公。 卢愕然。 因求帖观。 见封上作卫县字。 遂开。 文字错镠。 不似人书。 怪而诘焉。 吏言。 奉命相追。 不知何故。 俄见马在阶下。 不得已上马。 顾见尸在床上。 甚恶之。 仓卒间不知是死。 又见马出。 不由门。 皆行墙上。 乃惊愕下泪。 方知已死。 恨不得与母妹等别。 行可数十里。 至一城。 城甚壮丽。 问此何城。 吏言王国。 入城经过一院。 问此何院。 吏曰。 是御史大夫院。 因问大夫何姓名。 云姓李名某。 卢惊喜曰。 此吾表兄。 令吏通刺。 须臾出见甚喜。 具言平昔。 大夫谓曰。 弟诵经。 功德甚多。 良由金刚是圣教之骨髓。 乃不可思议功德也。 卢初入院。 见数十人皆衣冠。 其后大半系网中。 或无衣。 或露顶。 卢问此悉何人。 云是阳地衣冠。 网中者罪重。 弟若为一说法。 见之者悉得升天。 遂取高座。 令卢升坐。 诵金刚经。 网中人已有出头者。 至半后皆出地上。 或袖衣大袖。 或乘车御云。 诵既终。 往生都尽。 及入谒王。 呼为法师。 致敬甚厚。 王云。 君功不可思议。 算又不尽。 令吏送回。 既至舍。 见家人披头哭泣。 尸卧地上。 心甚恻然。 俄有一婢。 从庭前入。 吏令随上阶。 及前。 魂忽入体。 遂活。 归西严江。 相城皮工也。 中年弃业。 于佛寺担斋饭。 在路专持金刚经。 并念阿弥陀佛不绝声。 年六十余。 忽绝粒。 饮水一月。 乃言曰。 我当以某月某日某时去。 至期沐浴更衣。 跏趺而化。 焚之得舍利数合。 其舌坚如金石。 扣之有声。 时正德十三年事也。 湖州屠户。 陆公。 年二十三。 于门前见一云水僧。 口称教化有缘人。 陆不解。 僧云。 汝宰杀猪羊无数。 何不改业。 陆云。 承袭祖业。 不能弃舍。 僧云。 汝若不改。 后世必堕此类。 仍被他杀。 冤冤相报。 无有出期。 贫僧睹汝。 宿有善根。 可早持莲华经金刚经。 汝若专心受持。 即能消除恶业。 增长福善。 僧说讫不见。 陆遂省悟。 即请工绘阿弥陀佛。 观音势至相一轴。 至诚供养。 坚心素食。 投师习诵二经。 未及五年。 自能暗诵。 如明日宰杀。 夜于佛前焚香。 持诵莲华一部。 金刚一卷。 对佛忏悔。 口称来晨杀猪羊几口。 愿将看经功德。 超度被杀猪羊。 尽此报身。 早生净土。 愿我命终时。 免此冤对。 以此为常。 陆反觉身轻体健。 年至八十一。 将死。 半月前。 遍请亲友。 言十一月初九辞世。 聊具蔬食。 祇迎相别。 至期亲友赴斋。 索浴更衣。 端然正坐。 颂曰。 六十余年专杀业。 手提刀称暗修行。 今朝得趣菩提路。 水里莲花火里生。 颂毕化去。 亲朋无不瞻仰赞叹。 万历辛丑。 顺城门内监。 张爱。 晚年受持金刚经。 届易簧。 家人嘱之曰。 莫忘持经念头。 爱心然之。 而口噤不能答。 睹二青衣押之曰。 汝当往山东投胎。 其行若飞。 日中已到山东。 见彼土山水。 及受生父母。 爱一心惟持经。 随押至一殿宇。 心疑是东岳。 而无牛头狱卒。 殿上一人。 冠平顶冠。 引爱使前。 冠者起曰。 汝合到此地投胎。 爱称某一生持金刚经。 但愿往生。 不愿投胎。 冠者曰。 汝持经功少。 爱云。 曾闻十念成就。 况某持经。 已历数年之久乎。 冠者因顾两青衣曰。 且送回持经。 受死已九日。 心尚暖。 未殓。 复苏。 遂离家住西山碧云寺。 专诵金刚经。 又十一年。 一日集众云。 我以持经力。 今西去矣。 沐浴更衣。 端坐而逝。 宣德间。 川西鹤鸣。 观道士。 陈入玄。 志求长生。 祷神授法。 夜见一人。 自称金刚神。 谓玄曰。 尔往岷山。 礼智融和尚。 当授汝法。 玄如言往问云。 玄冀长生。 愿闻秘要。 融云。 不见金刚云。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乎。 玄云。 既如幻泡。 何谓长生。 融云。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又云。 即非如来。 是名如来。 玄于言下顿省。 遂归隐瓦屋山之虎踞岩。 年九十八。 一日集邻居曰。 吾始志仙长生。 今幸得佛长生矣。 愿诸公得我所得。 言讫。 遂瞑目而逝。 海盐渔户。 张元。 与弟贞。 撒网夜归。 舟至青松塘。 见水面异光。 掩映星月。 疑有宝珠。 遂没水取一石匣。 兄弟相庆。 归家虔启。 得金刚经一卷。 金字所书。 遂供家堂中。 夜梦金甲神曰。 汝前生。 为长水法师讲坛作务人。 因不信心。 退堕至此。 然微因未泯。 赐汝大法。 当精进持诵。 元以不识字辞。 神令开口。 以一丸投之。 明日启诵。 熟如久习。 元以告昭庆寺僧传如。 如勉其回向西方。 越三年。 元谓亲识曰。 莲台现矣。 端坐而化。 时万历丁丑七月事。 归一居士论曰。 归西与生天有别。 盖生天尚未脱轮回。 归西则永离生死也。 何言之。 轮回共有六道。 一曰天道。 二曰人道。 三曰修罗。 四曰畜生。 五曰饿鬼。 六曰地狱。 六道生死。 皆轮转不已。 天上受福。 虽胜人间。 然寿命亦皆有数。 如忉利夜摩兜率化乐诸天。 寿以千计。 多者不过数千岁。 他化魔身光音遍净诸天。 寿以万计。 多者亦不过数万。 到数尽时。 仍来欲界受生。 不能永居天上。 故曰未脱轮回也。 至若西方。 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教主号无量寿佛。 至今现在说法。 一归其境。 永不退转。 直至成佛。 其人寿命。 皆无量无边。 非算数之所能知。 经所谓天地坏时。 这个不坏。 故曰永离生死也。 较之生天者。 不迥别手。 又持金经。 与修净土同功。 修净土。 与参禅家一致。 何言之。 盖参禅固能顿悟真空。 立地成佛。 而修净。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4:0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