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方等无想经 内容: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于是,众中有大梵王,名曰健行,持诸供具,供养于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上昇虚空,高七多罗树,白佛言:「世尊! 大乘经典,凡有几种三昧总持,所修行道秘蜜之藏,乐说无碍? 如来境界国土世间,复有几种? 如来大慈、怜愍一切,故我今日,敢生此问,愿二足尊,哀矜宣说。 说已,我当顶戴受持。」时,有天子名无尽意,在大众中,承佛威神,即为梵天而说偈言:「善哉大梵王,问佛真实义,佛当如实答,广度诸众生。 应当至心听,恭敬而尊重,一一方等经,恒沙义难解。 如来大法王,广开阐法界,佛得总持法,非二乘所解。 「大梵! 大乘经义,非惟一种,乃至万种。 假使有人,智如阿难,所得寿命,如恒河沙,不能受持知其义理。 复使是人,其舌辩利,数如恒沙,说亦不尽。 何以故? 是大乘经,其义深邃,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境界难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说其句义犹不可尽。 梵天! 譬如医师,为疗病故,所说药方,亦不能尽。 诸佛世尊,亦复如是。 梵天! 譬如女人,惟有一子,欲令长大,渐令服苏,诸佛世尊亦复如是。 梵天已为众生兴发此问,我当至心听受其义。」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 此经中说四百三昧,其义甚深,难可得解,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如汝所问,欲疗众生杂恶、秽垢,令得忍辱、正信之心,正精进心、念心、定心,欲令未来薄福之人,生福德故,故发此问。 「善男子! 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四部之众,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是经者,时旱则雨,雨过则止。 善男子! 随有国土,其中众生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听此经者,当知是人得金刚身。 何以故? 是经典中,有神咒故。 为众生故,三世诸佛,悉共宣说:「郁究隷 牟究隷 头坻 比头坻 陀尼羯坻 陀那赖坻 陀那僧塔兮「若有四众,读诵此咒,则为诸佛之所称赞。 若有国土,欲祈雨者,六斋之日,其王应当净自洗浴,供养三宝,尊重、赞叹称龙王名。 善男子! 四大之性,可令变易;诵持此咒,天不降雨,无有是处。 汝先所问四百三昧义,至心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 此经中,有诸佛菩萨甚深净水大海三昧,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故名甚深;能断一切生死、渴乏,故名净水;边不可得,故名大海;诸佛世尊,同平等故,故名三昧。 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得常乐我净之身,得多闻海、多闻宝藏,于菩提心,无有动转,不退佛慧常住之身,无有变易、心无疑碍,不离法雨,常遇三宝,值善知识,成就一切真正福德。 善男子! 汝当受持如是三昧。 持已,则得具足成就无量功德。 「复次,善男子! 复有甚深净水大海所入三昧,无有三昧而能宣说是三昧相,故名甚深;洗濯生死,故名为水;无能得底,故曰大海;得不动身,常乐我净,故名为入;毕竟故,故名三昧。 善男子! 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能变为诸天形像。 见事梵者,即作梵像,为破梵事而心不着;见事自在天,作自在天像;见事八臂,作八臂像;见事建驮,作建驮像;见事天母,作天母像;见事鬼者,即作鬼像。 虽示如是种种形像,为坏彼见,心实无着。 见有屠者,即现屠像,为欲化彼,令不杀生,酒家乃至旃陀罗像,亦复如是;见有博弈、戏笑之处,悉现其像,为断贫穷。 现畜、妻息、奴婢、僕从,而其内心,常修梵行,虽服宝饰,心常清净。 示现服食甘美众膳,内常法喜,以自充润。 入诸淫舍,为化欲恶、诸不善者。 博士、卜噬、鸟鹫之身,乃至一切畜生杂类,亦复现入一切形残,身不具足,为欲宣说,身过患故;乃至九十五种邪道,随示其像,破彼见故。 示现自身四百四病,为治众生内外病故;读诵外书,解种种语。 示现奴婢、僕从、男女、老少之像,及示生老病死等像,为欲调伏诸众生故。 能解一切鸟兽等语,现作香、华、药草、果蓏。 或示王身、王子、大臣、长者身像,或示沙门、婆罗门像,帝释天王、转轮圣王、日月等像。 所以示现四大天王,为欲拥护四天下故。 示现诸佛自在神通,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变作众色,不坏色性。 虽得往生诸佛净土,终不分别国土之相。 获得诸佛甚深三昧,而于法界,无所分别。 为人天主,心无憍慢。 虽说梦事,不见梦相。 外现魔事,实无魔业。 行于世间,世法不污,犹如莲华,处污不染。 善男子! 如是之果,名为成就甚深大海所入三昧。」尔时,众中有婆罗门,名曰善德,白佛言:「世尊! 如来之法,甚深秘密,为诸众生,分别演说。 而是薄福、钝根、愚痴提婆达多,不听不受,不知恩分,纯与六群弊恶比丘,同其所行,增长地狱,出佛身血,破坏众僧。 生于释种,增长憍慢,实非人类,强名为人,察其行迹,畜生无别。 复从无量阿僧祇世,常于如来生恶逆心,其有施者,无有果报,自所修善,亦不成就,如尼乾子等无差别。 尼乾子说无受、无施,提婆达多,亦复如是,真是魔党,非佛眷属。 何以故? 常于如来,起害心故。 虽名沙门,无沙门义。 犹如袈裟裹覆利刀,实是秃人,名为无命,所有徒众,亦复如是。 实非世尊,作世尊想。 世尊如来,若是一切智者,何故听此弊恶之人,出家剃发,受具足戒? 如来所说,普令众生生于善根,是人何故独不得生? 如来慈哀,常以乐说,为诸众生,广宣正法,闻者蒙润,善根开敷。 提婆达多,何故不得预斯利益? 如来性净、身净、心净、眷属应净,何故众中,而有此辈?」尔时,大云密藏菩萨,承佛神力,语善德言:「善哉善哉! 大婆罗门、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于是事中,都不能问;汝今乃能谘问是义。 至心谛听! 我当承佛威神、道力,为汝广说。 「汝不应言提婆达多不知恩分。 是人知恩,非不知也。 虽与六群,同其所行,不名为恶。 提婆达多,不可思议,所修业行,皆同如来。 如来业行,即是提婆达多业行。 一切众生,不能开显如来、世尊真实功德;提婆达多能开示人,令阿僧祇无量众生,安住善根。 如来业行,非地狱种,云何而言提婆达多是地狱人? 汝言同于六群所行。 汝今当知,六群比丘,实非弊恶,所行之法,亦同佛行。 「大婆罗门! 如来身血,实无有出,提婆达多亦不能出。 若言树影有出血者,无有是处。 如来之身,亦复如是。 若言出血,当知即是善权方便、不可思议。 大婆罗门! 释迦如来种性,清净如绀琉璃,所有弟子,无有毁禁。 我亦不见,如来弟子有破戒者。 如来所说,无上正法,实令闻者,生于善根,非不生也。 如来大众,成就持戒,悉入佛境,徒众、眷属,如栴檀林,纯以栴檀而为围绕,不可沮坏,如金刚山,亦不见有能得坏者。 有怖畏者,则可破坏;如来弟子,永无忧怖,若无忧怖,云何可坏? 不可破坏,如师子群,如来法王,如师子王,纯以师子而为眷属。 如是眷属,难可测度,非是声闻、缘觉境界,不可毁灭,如灰覆火。 如来无上一切智人,若听剃发,受具戒者,终无毁禁。 一切众生,皆入如来所知境界,是故如来名一切智。 提婆达多,具足如是,不名坏僧。 「大婆罗门! 假使千万无量诸魔,亦不能坏。 若言弊恶提婆达多坏众僧者,当知即是善方便也,云何而言行同畜生? 提婆达多,真实生于释迦如来净种姓中,不生畜生。 若言释种作诸恶者,无有是处。 提婆达多所行恶行,为欲显示释迦如来功德力故。 释种中生名秃人者,亦无是处。 提婆达多,善能护持解脱净戒,云何而言尼乾子耶? 有恶欲者乃名恶人,提婆达多心无恶欲,云何而言恶比丘耶? 修行如来善方便者,提婆达多即其人也。 「大婆罗门! 若有人言:『提婆达多集地狱业。』当知即是菩萨业也! 菩萨业者,即是神通,为化众生,故在地狱,当知实亦不处地狱。 譬如二人,道路共行,后各别去,一东一西。 若言是人,故和合者,亦无是处;若言如来、提婆达多,相远离者,亦无是处。 「大婆罗门! 有人杀生,造作恶业,法应无量百千世中,地狱受果;有人修善,法应无量百千世中,天上受报。 有修善者,地狱受果;行恶之人,天上受报。 此乃诸佛如来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如来成就无量、微妙、真实功德,云何而言提婆达多能坏佛身? 实无量世中,于如来所,生恶逆心,提婆达多实无害心。 何以故? 是人真实决定,了知善恶报故。 知一念恶,无量世中,地狱受报。 以是义故,提婆达多,终不造恶。 「如来已于无量世中,永断诸恶,云何众生能于如来起恶心耶? 若言:『提婆达多是地狱人。』云何得与如来法王同一种姓? 地狱众生得与如来同眷属者,亦无是处。 若言:『提婆达多,无量世中,造作诸恶,应无量世,地狱受报。』云何得与如来一处? 若与如来同一处者,当知是人,非是弊恶。 若提婆达多真实恶人,云何得与如来和合? 「如彼二人,东、西路乖,理无和合。 提婆达多随顺佛语,闻东则东,不违圣旨,云何当名地狱人耶? 若令至东,故违西去,则不得名非地狱人。 若言:『提婆达多地狱人』者,是无恶人。 所以者何? 地者,名人;狱者,名天;往来人天,名地狱人。 复次! 地者,名常;狱名无相,提婆达多亦常无相,故名地狱。 复次! 地,名为乐;狱者,名断;乐断生死,故名地狱。 复次! 地者,名善方便;狱,名能说说善方便,故名地狱。 「大婆罗门! 如来世尊有善方便,复能宣说不名地狱,云何得名提婆达多为地狱人? 提婆达多所有境界,实非声闻、缘觉所知。 大婆罗门! 如来世尊,常所称赞『黄头大士』,即是提婆达多比丘。 六群比丘,亦大菩萨,提婆达多与共同行,云何得名地狱人耶? 如栴檀树,栴檀围绕;如香象蹴踏,非驴所堪,还是香象之所能忍。 大婆罗门! 如来、世尊、大香象王,亦复如是。 所说深义,非是二乘之所能知,还是香象诸大菩萨,乃能受持。 提婆达多,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汝应忏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大婆罗门!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知提婆达多功德,了了不疑,当知是人,真佛弟子,得佛功德二分之一,得佛一目,得佛半身。 大婆罗门! 提婆达多所有功德,一切众生,所不能知;如来功德,所有境界,一切众生,亦不能知,复不能见如来法身。 「大婆罗门! 提婆达多,真实能知,如来所有微妙功德,声闻、缘觉实所不知。 惟有提婆达多,了了不疑,亦能示现如来所现无量神通,能示众生如来所行,知佛如来所有国土。 提婆达多,是大丈夫,如来所游,在在处处,提婆达多,亦随逐行。 以是义,故名大丈夫。 诸佛如来,境界甚深,秘密之言,不可思议! 惟有提婆达多比丘,能得了知。 如来今者,当开密语,仁可善听!」尔时,大众异口同音,而赞颂曰:「假使魔波旬,其数无有量,尽其神通力,不能坏众僧。 如来无上尊! 大慈怜愍心,为诸众生故,示现业果报。」尔时,世尊赞叹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 汝今快说,提婆达多真实功德,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解了大乘方等功德势力。 汝将欲坏一切众生所有疑心,是故开显提婆达多菩萨功德。 「复次,善男子! 此经复有诸佛菩萨深进大海水潮三昧,若有菩萨,成就、具足是三昧者,须弥山王,高大坚鞕,能以口吹,令其碎破犹如微尘,入葶苈糩,而亭历糩亦不增长。 四大天王,亦不惊怖、不破、不坏,不自觉知,所安之处,三十三天,亦复如是。 善男子! 是名菩萨成就具足深进大海水潮三昧。 「复次,善男子! 若有菩萨成就具足是三昧者,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鼋鼍、龟龙鱼鼈水性之属,寿命如常,无有损夭。 诸龙王、阿修罗、乾闼婆,不自觉知,所至之处。 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安置右掌,断取大地,如陶家轮,掷置他方恒沙界外,其中众生,都不觉有往来之想;取彼世界安置此土,亦复如是。」尔时,善德以诸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大慈,怜愍一切如罗睺罗,今欲启请,惟愿听许。」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是时,众中有梨车童子,名曰一切众生乐见,语善德言:「如来默然,已不相许。 我今当答,随疑致问。」婆罗门言:「梨车! 我曾从他,闻如是义:『若能供养如来舍利如芥子许,福报应得忉利天主。』梨车! 是《大云经》,其义甚深,如来密语,难可得解,非诸声闻、缘觉所知,何况我等边地之人? 我今欲得如来舍利如芥子许,恭敬礼拜,冀处忉利,为彼天主。 我从昔来,常有此愿。」尔时,梨车即说偈言:「假使恒河中,驶流生莲花,拘抧罗鸟白,舍利乃可得;假使龟生毛,任作僧伽梨,冬日能消氷,舍利乃可得;假使蚊子脚,堪任作桥梁,能度一切众,舍利乃可得;假使水中蛭,忽然生白齿,大如香象牙,舍利乃可得;假使兔生角,堪任作梯橙,高至净居天,舍利乃可得;假使鼠、虫等,缘于兔角梯,在上而食月,舍利乃可得;假使蝇能饮,锺石淳好酒,迷荒而耽醉,舍利乃可得;假使驴口脣,形如频婆果,善能歌咏舞,舍利乃可得;假使乌角鵄,同共一树栖,饮食不相离,舍利乃可得;假使棘刺叶,周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上,舍利乃可得;假使小舟船,能载须弥山,度于大海水,舍利乃可得;假使小鸟雀,[口*(隹/乃)]衔大香山,移置于他处,舍利乃可得。」时,婆罗门即说偈颂,答梨车言:「善哉! 梨车子! 能知深方便,今当至心听,我说佛功德。 佛境难思议,所得已毕竟;诸佛常无变,是故无生处;诸佛色平等,是名佛法界;如来非作法,亦复非有生;如来金刚身,不可得破坏,以是故舍利,真实不可得。 如来无舍利,乃至如芥子,无有血、肉、骨,云何有舍利? 如来为众生,现受方便身,诸佛身常住,法界亦复然。 随应诸众生,方便为说法,亦随其所宜,而现种种身。 若佛有慈愍,普及诸众生,何故不见为,分身施舍利?」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复以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 如是二贤,成就甚深、微妙智慧,能开如来秘密之藏,从何处来? 惟愿演说!」佛言:「善哉善哉! 天女! 汝为众生,故问是义,谛听谛听! 吾当说之。 如是二人,是佛真子;如香象王,是大丈夫。 为众生故,乐处生死;知恩报恩,我所护念。 善能护持诸佛种姓,为佛重任炽燃法灯。 「天女! 过去无量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同性灯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时,阎浮提多有众生,无量无边,不可算数,悉皆成就安隐快乐,无诸饥渴、苦恼等患。 其地广博,清净严事,广纵六万八千由旬,多有诸城七万八千,一一大城,七宝所作,其城四壁,有九万却敌。 「尔时,大城名曰宝聚,即是今之王舍城也。 时宝聚城有八万千亿人,同姓灯佛出生彼城,彼城所有无量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就神通,人中象王。 「天女! 尔时,如来在大众中,作师子吼,宣说如是大云经典。 时,彼城中有王,名曰大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有一大臣,名法林聚。 尔时,国王与其夫人及其大臣,往彼佛所,供养恭敬,合掌作礼,右绕三匝,却坐一面。 尔时,同姓灯佛,知大精进龙王心中所念,放大光明,名无所畏。 王遇此光,心得法喜。 尔时,大臣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 如来舍利为可得不?』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天女! 尔时,大王为正法故,即共大臣,翻覆往反,论讲舍利。 时佛闻已,即赞叹言:『善哉善哉!』彼佛众中,有大弟子,字摩诃男,心生善欲,而作是念:『善哉! 大王! 善解如来甚深法界。』时,佛即为时会大众,说王所解深法妙义,大众已闻,皆生惊疑。 时,佛即告诸大众言:『此王功德,不可思议,深不可测,非是汝等,所能得解。』尔时,大王闻佛称赞己之功德,心大欢喜,即起供养,右绕千匝,以採宝华,用散佛上,而复赞叹,即发愿言:『未来当有释迦如来兴出于世,以大方便示法灭时,我当于中出家修道,受持净戒,具大势力。 见有破戒、行恶比丘,我当驱摈,至于边方无佛法处。 为正法故,不惜身命。』尔时,大臣复作是愿:『释迦如来以大方便现涅槃已,我当于中作大国王,护持如来无上正法。 见恶比丘,唱令驱出;有持法者,恭敬供养。』是时,夫人复作是愿:『释迦如来出现之时,令我势力,能伏邪见。』时,摩诃男复作是愿:『使我尔时,为彼如来作大弟子,得大神通,于佛功德,能师子吼。』「天女! 如是四人,今于我世,为法重任。 不但今日,方于未来,复当护持我之正法。」是时,天女即白佛言:「我今未知,如是四人,斯为是谁? 惟愿如来,其名说字。」佛言:「善哉天女! 至心谛听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尔时大臣,即今善德婆罗门是。 是婆罗门,于我灭后百二十年,王阎浮提,字阿叔迦,住于波梨弗罗城中,姓无邪氏,得转轮王所有福德二分之一,于阎浮提得大自在;护持正法,大师子吼,为法流布,大得舍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见恶比丘,治令修善。」天女复言:「惟愿解说。」尔时,佛告天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天女闻是说已,即生惭愧,低头伏地。 佛即赞言:「善哉善哉! 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 天女! 时王夫人,即汝身是。 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 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 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是时王者,即今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子。 是深达正法甚深之义,能开如来微密法藏,护持佛法,无所亏损。 时摩诃男者,即今大云密藏菩萨是,得我真身二分之一,知恩报恩,护持正法,能答深义,无所滞碍。 天女! 我今此众,虽有上智大迦叶等,不能宣辩甚深之义,如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也。」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字曰奇才,与千天子,即起向佛,以诸华、香、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合掌恭敬,以偈赞佛:「大海可度量,须弥可称知,如来法境界,难可得思议!」说是法时,无数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如来告善德言:「善哉善哉! 大婆罗门! 汝今善发欢喜之心,得无上果。 大婆罗门! 从是南去,度三十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须曼那,有佛世尊,号净光秘密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住在世,为化众生,转正法轮。 从彼南去,复度五十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法喜宝,佛号法藏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住在世,为化众生,转正法轮。 从彼南去,复过六十万恒河沙世界,彼有世界,名一切池,佛号师子吼神足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住在世,为化众生,转正法轮。 从彼南去,复过三十六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华幡,佛号高须弥,十号具足,乃至转正法轮。 从彼南去,复过八十万恒河沙等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宝手,佛号法护,十号具足,乃至转正法轮。 「大婆罗门! 如是诸佛世界,严净其土,无有山陵、塠埠、石沙、秽恶。 其地柔软,如迦陵伽衣。 世无五浊,亦无女身、二乘之人,乃至无有二乘之名、女人名字,纯诸菩萨摩诃萨等,甘乐大乘、护持大乘、乐说大乘。 「大婆罗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如是诸佛名号,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婆罗门! 以是义故,我涅槃后,是经当于南方国土,广行流布。 正法欲灭余四十年,当至北方,北方有王,名曰安乐,见有受持、书写经卷,读、诵、说者,随时给施,四事无乏。 尔时,北方当有八万四千众生,受持是经卷。 善男子! 若有人闻如是经已,舍放远离,无有是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顶戴、受持诸佛名号,若中兵毒、水火、盗贼,无有是处,除其宿业。 复次,大婆罗门! 若内四部,若外众生,为供养故,为怖畏故,为坏法故,奉持如是诸佛名号,终不堕于三恶道中,若至三恶,无有是处。」尔时,善德复作是言:「世尊! 若有众生,闻是经名,尚得如是无量善利,况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 若得闻彼诸佛名号,则为已得无上大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在其手,诸佛如来已到其舍。 其地金刚,其身亦尔,心坚不动,不可移转。 世尊! 我今亦当恭敬供养如是之人。」佛言:「善哉善哉! 大婆罗门! 汝今善知、善解如来功德之力。 若有众生,闻彼佛名,敬信不疑,无诸怖畏,所谓王怖、人怖、鬼怖,无诸疾病。 常为诸佛学道弟子、八部鬼神,及其眷属之所守护,诸佛所念。」尔时,众中有乾闼婆王,名曰喜见,从座而起,往至佛所,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 如来灭后,何等众生,能受持是经,广令流布? 何等众生,不能受持,令法毁灭?」尔时,如来默然不答。 时,大迦叶语喜见言:「善男子! 如来真实无有涅槃,法无灭尽,云何而言:『如来灭后,谁受是经?』」喜见王言:「大德! 一切众生,狂愚无智,惟愿大德,宣说如来所以不灭;一切众生,痴闇所覆,愿燃法灯,令得开明。 我于未来,亦当广为一切众生,开发是义。 惟愿大德,哀愍故说!」大迦叶言:「善男子! 如来法身,不名肉身。 佛身金刚,非破坏身,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方便之身,不名食身,如是之身,云何言灭?」喜见王言:「大德! 我今定知,如来世尊,方便涅槃,非毕竟灭。」尔时,迦叶赞喜见言:「善哉善哉! 实如所说。 善男子! 大海可量,如来功德不可称知。」喜见王言:「如来何时当毕竟灭?」大迦叶言:「假使一切所有众生,乃至蚊蚁,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于涅槃,如来尔时,乃当涅槃。」喜见王言:「大德! 如来成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一切众生,何故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苦哉苦哉! 众生薄福,不知如来常住不变金刚之身,非杂食身。 大德! 如是之身,惟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迦叶复言:「善男子!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说是法时,二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异口同音而说偈言:「如来不涅槃,真法无有灭,为诸众生故,示现有灭度;如来常不灭,为众方便说,如来不思议,法僧亦复然!」大方等无想经卷第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一尔时,南方有诸天子,其数无量,从黑山中,来至佛所,以诸香、华、幡盖、伎乐供养于佛,头面作礼,右绕三匝,白佛言:「世尊! 如来今日说是经典,南方世界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尊,亦说是经。 世尊! 如是经典,名字何等?」「善男子! 如是经典,凡有三名:一名『大云』,二名『大般涅槃』,三名『无想』。 大云密藏菩萨所问,故名『大云』;如来常住,无有毕竟入涅槃者,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得名为『大般涅槃』;受持、读诵如是经典,断一切想,故名『无想』。 「善男子! 有人亲近无量恒河沙诸佛世尊,于诸佛所,受持净戒,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成大功德,然后乃得闻是经典;虽得闻受,不能广说。 若于不可计、不可数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受持净戒,乃至成大功德,闻已则能分别广说。 「善男子! 正法欲灭,是经当于阎浮提中,具足流布;佛涅槃后初四十年,亦当流布;正法垂灭余四十年,复当流布。 行恶之时、谤方等时、恶王治时;我诸弟子,毁禁戒时;遭值荒乱,世人轻时;四部弟子,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无明狂痴、习放逸时;凡所造作,同畜生时;不随和上、师长教时;违反上座、耆宿、长老,当尔之时;我诸弟子,于是经中,不能信受,轻笑讥呵,互相呰篾:『云何邪见说为方等? 剃头之人名为沙门,云何反读邪见经书? 实非佛语,为利养故,说为佛语。』公于众中,唱如是言:『如此经者,真是邪见,非佛所说,慎勿读诵、书写、受持。』尔时,大众即共答言:『大德! 莫作是语,此经相义,实是佛说,我今为经,当相供给。』我此弟子,为供养故,素无信心受持、诵说,是名『灭法』。 「复次,天子! 未来之世,法欲灭时,我四部众,薄福少智,不知厌足,退失善根,贫于法财。 无心亲近佛、法、僧宝,为衣食故剃头染衣,其心麁穬,如秃居士,畜养奴婢、金银、珍宝、钱财、珂贝、琉璃、颇梨,贮聚穀米、牛马、畜生、田宅、屋舍。 杂色卧具,食肉嗜味,背舍诸佛,成就十六不善律仪。 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受使隣国,通致信命。 受人供养,反生恶心。 成就一切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 「天子! 如是恶世、恶比丘时,尔时我当有一弟子,持戒清净,少欲知足,如大迦叶,善能教化,阎浮提内,我弟子中习行恶者。 说真正语,不惜身命,广开如来深密秘藏,赞叹持戒行头陀者,成就具足波罗提木叉。 称美知足,粪扫衣服,广为恶人,说如是言:『诸大德! 世尊不听受畜一切不净之物,贪味食肉。 如来常赞持净戒者,呵责毁禁。 大德! 汝今若不受我语者,我有大力势,能相降伏。』我此弟子,福德力故,咸令一切,信伏无违。 何以故? 是人已曾亲近无量诸佛世尊,广修慈悲,贪乐大乘,护正法故。 「尔时,常有五万八千诸善鬼神,随从侍卫,为欲守护佛正法故。」天子复言:「世尊! 我等未来亦当护是持法比丘。」佛言:「善哉善哉! 天子! 如汝所说,法欲灭时当勤守护。 天子! 当尔之时,我亦能以威神道力,摧伏恶魔,治恶比丘。 尔时,十方无量诸佛,亦同赞叹我此弟子。」尔时,一切南方天子,复以华、香供养世尊,白佛言:「世尊! 如是弟子,何时当出? 在何国土? 名字何等?」佛言:「善男子! 我涅槃后千二百年,南天竺地有大国王,名娑多婆呵那。 法垂欲灭,余四十年,是人尔时当于中出,讲宣大乘方等经典,拯拔兴起垂灭之法,广令是经流布于世,教人具足执持、读诵、书写、解说,听受其义。 尔时,若有不能如是受持、解说是经典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魔之眷属。」尔时,乐见乾闼婆王白佛言:「世尊! 唯愿矜哀解说,未来持法弟子如迦叶者,成就大慈,具足净戒,种性眷属,无可讥呵。」佛言:「善男子! 谛听谛听! 当为汝说。 我此弟子,守护正法,持佛种姓,一切众生所乐见者。 善男子! 是南天竺,有小国土,名须赖吒,其土有河,名善方便,其河有村,名曰华鬘。 华鬘村中,有婆罗门,产一童子,即是今之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后时复名众生乐见,是大菩萨、大香象王,常为一切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其年二十,出家修道,多有徒众,修持净戒,称咏诸佛大乘经典,为护正法,不惜身命;其诸弟子,亦复如是。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比丘所说正法,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国王、大臣、长者,及一切人,为此经故,供养、恭敬是持法者,是经力故,令彼国王得大势力,所有国土,无能侵陵。 我此弟子,魔不得便。 「尔时,若有受持、读诵、书写是经,则得名为大菩萨也,名为福田,在净僧数。 乾闼婆王! 当于尔时,我诸弟子,多有信受如是经典,得解脱者,亦复不少。 善男子! 若有人能成就四事,则能受持如是经典:一者,得闻深进大海水潮三昧;二者,得闻南方佛名;三者,亲近于善知识;四者,至心信佛、法、僧。 尔时,若有不能信受是经典者,是魔眷属;若有信者,是佛弟子。 善男子! 未来之世,有信心者,名为亲近诸佛世尊。 何以故? 如是经典,诸佛封印。 所谓印者,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善男子! 若有人,能信是经者,当知是人,真佛弟子。 有能恭敬是持法者,是人当为未来诸佛徒众眷属。 何以故? 无量诸佛已于是人,生已有心故。 所以者何? 是持法比丘,不可思议,已于过去,同然灯佛发大誓愿:『未来之世,释迦如来法垂欲灭,我当于中,出家修道,为护正法,不惜身命。』时,王精进龙王者,即今乐见梨车。 是乐见梨车,即是未来护法比丘。 「善男子! 汝善观察,我此弟子未来功德。 若有人能恭敬供养我此弟子,当知是人,即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恭敬。 若未来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信受如是持法比丘所可演说,即是信受十方诸佛所有言说。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爱敬如是持法比丘,不惜身命,即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爱念,增长寿命。 若未来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恭敬供养是持法者,专心系念,听其所说,不求其短,当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推觅,护念守持,如罗睺罗,护念禁戒。 「善男子! 未来之世,薄福众生,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当作是言:『咄哉咄哉! 如是众生,乐见比丘,实非比丘,作比丘像。 远离诸佛所说经典,自说所造,名《大云经》;远离诸佛所制禁戒,自为众生,更制禁戒。 诸大德! 各各谛听! 若言贮畜金银、珍宝,名为破戒,不贮畜者,名为持戒。 如来何处,当作此说? 此非佛语,说为佛语。 我当云何不惜身命,恭敬供养如是恶人,宣说恶语,以为佛语,唱说恶戒,以为佛戒。 诸大德! 我实不能信受如是恶比丘言。 若有供养如是人者,唐捐其功,终无果报。』尔时,诸人闻是语已,所有信心,各各坏灭。 若有信受是恶语者,当知是人,从闇入闇;若不信受,是人则得从明入明。 「善男子! 若有随顺是恶语者,是魔眷属;若不随顺,真我弟子。 善男子! 是《大云经》,其义幽隐,难可解了。 若未来世,有四部众福德纯厚,得菩提心,勤修行者,作如是言:『善哉! 比丘! 真佛弟子! 善住大地,是大菩萨;勇勐大士,非下人也。 下劣之人,不能如是回转大海。 诸大德! 汝等可来,当共供养如是比丘。 诸大德! 我今见是持法比丘,即是过世无量功德之果报也。 随是比丘,所住之处,当知其地,及其众生,功德成满,安乐无患。 若得覩见是比丘者,当知是人,已得天眼、法眼具足。 我为是人,不惜身命;若闻其言,宁舍身命,终不忘失。 我今宁为如是一人,不惜身命,终不能为非法徒党,百千万人,舍于身命。』「善男子! 如是恶法,兴出之时,我此弟子,当于是中,护持我法。 善男子! 未来之世,法欲灭时,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护法故,不惜身命,是则名为炽然慧灯,度脱众生。 修行一切诸佛所行,得法翅羽,破魔境界。 身得自在,心得自在,身不可思议,为诸众生之所爱敬。 「善男子! 法欲灭时,是持法者,一日一夜,六时唱令,告诸众生:『汝等当共受持正法。』诸恶比丘,闻是语已,心不甘乐,不甘乐故,便作是言:『大德! 如是邪法,谁当信受? 默然者善。 若不默然,当夺汝命。』是持法者,复作是言:『我宁舍命,终不默然。』诸恶比丘,寻共害是持法比丘。 「善男子! 如是人者,是我最后持法弟子。 当知尔时,我法则灭。 若言尔时,我弟子中,更有如是护持法者,无有是处。」乾闼婆王言:「是持法者,舍是身已,更得何身?」佛言:「善男子! 舍是身已,当得佛身,无边之身。」乾闼婆王言:「唯愿世尊,为诸众生说是比丘云何舍身而得佛身?」佛言:「善男子! 善哉善哉! 听我说此持法弟子功德之事。 过此贤劫,千佛灭后,具满六万二千劫中,空过无佛。 尔时,当有无量亿那由他诸辟支佛,在世教化。 过是劫已,有七佛出。 是七如来般涅槃已,此国尔时转名喜光。 是喜光国,当有佛出,号智聚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是佛世界,所有人民,颜貌端正,信心成就。 若有人能于我法中,没命护持,悉当生于彼佛世界,而为彼佛,作大弟子。 大弟子者,即是菩萨摩诃萨也,真大丈夫,大香象王。 彼界人民,一切无有贪欲、恚痴,皆悉成就清净信心。 「智聚光佛,寿十五中劫,为诸弟子,开三乘教。 虽开三乘,多说菩萨一乘之行。 尔时,虽有魔王、魔子,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众生,悉得大慈、大悲之心,皆得远离,三恶道苦,无有八难。 世界常净,犹如北方郁单越土。 天魔波旬,不得其便,永断邪见。 彼佛如来,入涅槃已,法住千亿,然后灭尽。」说是语时,一切大众,诸天龙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持诸华、香、微妙伎乐供养于佛;大迦叶等诸大弟子,欢喜赞叹,恭敬作礼;诸大菩萨,复持妙华,大如须弥,供养于佛,悉共发愿:「愿我未来,生彼佛世!」◎◎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 唯愿如来,为未来世薄福德众生,演说如是深进大海水潮三昧。」佛言:「善男子! 汝今不应作如是言。 何以故? 佛出世难,此《大云经》闻者亦难,若有书写、受持、读诵一句一字,亦复难得。 云何偏为未来之人? 吾当普为三世众生,广开分别。 善男子! 我以未来薄福众生,罪根深重,是故唱言此经,当于未来流布。 善男子! 未来之世,若能于此《大云经》中信心不疑,读诵一偈,如是之人,甚为难得。」「世尊! 如来何故作如是言?」「善男子! 我亦不独为未来说,何故而生如是疑心? 若有能听如来所说一偈一句,不生疑心,于三世中,亦复难得。 何以故? 三世众生,难得三昧陀罗尼门,知恩报恩。 未来众生,不知恩分,不能报恩;不知恩故,信心难得;信难得故,是故我言:『为未来世,说此经典。 若能读诵、受持是经一偈一句,是人难得。』未来众生,薄福罪重,是故复言:『为未来世,说此经典。』」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 若有菩萨,安住如是深进大海水潮三昧,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是声闻、缘觉所知。」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住是三昧诸菩萨等,深不可测! 譬如大海,众流所归,不可量数。 善男子! 如是大海,犹可量数,而诸菩萨,不可量数。 何以故? 安住如是深三昧故。 「复次,善男子! 若有菩萨,住是三昧。 能以足指一毛,举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诸大世界,高至上方无量世界,令诸众生,无有怖畏、往反之想。 而今他方一切悉见,为化度故;乃至十方,亦复如是。」「世尊! 如是三昧,乃为无量无边功德之所成就,是故佛说:『普为三世。』」「善男子! 善哉善哉! 实如所言! 善男子! 譬如大海,总摄一切诸河泉流,此《大云经》亦复如是,总摄一切无量经典。 「复次,善男子! 若诸经典,有如是等无着三昧,当知彼经,已为摄在此经典中。 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得三昧,比此三昧,不可为喻。 何以故? 声闻、缘觉,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无着三昧,广开如来常乐我净,无有变易,是故此二,不得相喻。 「善男子! 若闻如来常不变易,信心清净,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提道。 善男子! 若男若女,欲得常住,无有变易,应当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是经。 若能如是受持、演说是经典者,当知是人,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人闻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心生疑怖,当知是人,不见如来真实之相。 真实相者,所谓如来常恒不变,湛然安住。 是故闻者,不应疑怖;应当受持,广为人说。 如是说者,当知佛法,常住无灭。 「善男子! 如一切众生迹入象迹中,一切三昧亦复如是入此经中。 善男子! 如阎浮提一切山河、丛林、树木,及四天下山河、树木、日月、星宿,悉皆入于三千大千世界之中。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诸佛菩萨,所有功德,禅定三昧,亦复如是,皆悉入此《大云经》中。 若有众生能于一念,念诸如来常住不变,当知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譬如秋月,无诸云雾,虚空清净,日初出时,光明端严,人所爱乐,除破一切幽闇黑冥。 是《大云经》亦复如是,演出如来常恒不变,勐盛之日,处在清净密语虚空,破除众生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一切暗障。 端严爱乐者,喻于如来,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复次,善男子! 譬如有人,身轻行疾,喻四风王。 寿命满足,天数千年。 飞行周游十方世界,遍已还到本所住处。 如是行处,满中七宝,并以己身,供养三宝,复满无数千年之中。 善男子! 如是福德,可数量不?」「不也。 世尊!」「善男子! 如是福德,不比有人一念之中,念如来常、法僧不灭。 善男子! 若复有人,为利养故、为恐怖故、为亲近故,演说如来常恒不变一字一句,所得福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百千万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善男子! 譬如药树,若有众生,取枝、取茎、取叶、取华、取果、取皮,是树亦不生念:『取枝,莫取茎;取茎,莫取叶;取叶,莫取华;取华,莫取果;取果,莫取皮。』而令一切,众病除愈,随上、中、下众生所用。 若以合水,若以合苏,若末、若丸、若涂、若服,悉能愈病。 是《大云经》亦复如是,不观众生,若举一偈,若半偈,一名一义,一句半句,信受二字,言如来常,亦不观察众生,有修深进大海水潮三昧,大慈,大悲及不修行,悉能令断三恶道病。 如来亦不观察众生,取一偈不取半偈,取半偈不取名,取名不取义,取义不取句,取句不取半句,取半句乃至二字,皆悉能令四部之众,离三恶道。 「善男子! 未来之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轻笑贱慢,为求过失,及以利养,少多读诵、书写、听受,亦得远离无量恶业,永断贪欲、恚痴等病。 「善男子! 如日出时,能消氷雪。 是《大云经》亦复如是,说如来常,能消一切无常氷雪。 「复次,善男子! 譬如虚空,勐风起时,吹众生身,入诸毛孔,能令热病,一切除愈,身得清凉。 虚空者,喻《大云经》;勐风起者,喻如来常;风入毛孔者,喻诸众生悉有佛性;除热病者,喻断声闻、辟支佛心。 「复次,善男子! 若有人能读诵、受持如是经典,终不为于须陀洹果;护持禁戒,终不为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 护持禁戒,若为向佛,取无上果,是则名为真持禁戒,非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护持禁戒,若为如来不可思议,乃名护戒。 如来非为住心修集无量三昧,亦复不为住心修集与诸佛等,亦复不为住心修集无量因果,不为住心修集诸佛无量功德。 如来住于无所住者,是为实相。 若欺如来无上印者,不名护戒。 若言如来为是印故,名护戒者,汝于此中,慎勿生疑! 如来无相,故名为护戒。 若言如来为于相故名护戒者,亦勿生疑;如来无种好,故名为护戒。 若言如来为种好,故名持戒者,亦勿生疑;如来非神通因缘,故名为护戒。 如来非密藏,故名为护戒;如来非无上福田,故名为护戒;如来非为如来藏,故名为护戒;如来为断一切众生生、老、病、死众苦逼切,名为护戒;为欲安乐诸众生,故名为护戒;为断众生生死缚,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专向无上菩提道,故名为护戒;为诸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护戒;欲为众生转法轮,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皆得圣僧名,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不断如来圣种姓,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不断法僧种,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悉得三昧、禅定、智慧、解脱,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悉得净戒,具足无缺,故名为护戒;如来无戒,故名护戒;断一切戒,故名护戒;如来非有此戒,故名护戒;非无此戒,故名护戒。」尔时,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若言:『如来不护戒』者,其义云何? 若复有言:『菩萨住是深进大海水潮三昧不护戒』者,其义云何? 如来非为无上印,故名护戒者? 义复云何?」佛言:「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自从住是三昧已来,初不曾住有为法中具足成就一切佛法。 何以故? 如是三昧悉已摄取一切佛法故。 善男子。 如大宝聚有青琉璃其色清净,人见之者不生疑心。 菩萨摩诃萨从得住是三昧已来,即见佛性了了无疑。 何以故? 见了了故,若有疑者,无有是处。 如来境界不可思议。 善男子! 菩萨住是三昧已,成就具足诸佛功德。」「世尊!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得毕竟不?」「善男子! 汝不应言:『如是菩萨得毕竟不?』何以故? 若一切众生得是三昧,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毕竟已,然后乃当问:『是菩萨得毕竟不?』」「世尊! 如是三昧,甚为希有,若诸众生,不得闻受,甚可怜愍。 若得闻者,当知是人,得大饶益。」佛言:「善哉善哉! 若有闻是三昧名者,当知是人,人中之上。 譬如族姓,端正王子,威勐勇健,心无悭悋,持戒清净,无可讥呵,人所乐见,眷属敬念,统领国土,人民归顺。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亦复如是,皆悉成就诸佛功德。 「善男子! 如旃陀罗,终不作王,若作王者,无有是处。 何以故? 诸上族等所蚩笑故。 若有众生,不能受持、读诵、书写如是三昧,欲得成就诸佛所有微妙功德,亦无是处。 何以故? 当为一切诸菩萨等所蚩笑故。 善男子! 汝今观是安住三昧诸菩萨等,能知如来常恒不变。 若有不能住是三昧,则不能知,如来常恒无有变易。 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受持、读诵如是三昧,则得具足檀波罗蜜。 何以故? 如是菩萨,见有求索,头目、髓脑、支节、手足,国城、妻子、奴婢、僕从,象马、七珍,则能随彼,种种给施。 尚以身施,况复外宝? 施时欢喜,施已无悔。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得不得,心无疑虑,终不为报而行布施。 若言为报行布施者,无有是处。 不为贪故,而行布施;为怜愍故,而行惠施;为如来常故,为护法故,为欲具足檀波罗蜜,演说如来常恒不变,故行惠施。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已,则能少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恒无有变易。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常作是观:我今此身,空无所有,已得无上大利益事。 我今以此支节、手足、头目、髓脑、肌皮、血肉,布施于人,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云何而作如是观身?」「善男子! 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是身去来、坐卧,犹如空瓶,是故菩萨观身空寂、血肉、骨髓,名为空身。 住是三昧诸菩萨等,得非血肉、骨髓之身,成就法身,不名食身。」「世尊! 如来法身,不名食身,其义云何? 法身无像,不可覩见,云何而得教化众生? 如来常于诸经中说,如鸟飞空,无有足迹。 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有去来,无转、无说,不可破坏。」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佛言:「善男子! 勿作是语! 如来常,所化众生身,是名化身。」「世尊! 其义云何? 世尊! 如佛所说,住是三昧则得法身,云何复言是变化身? 如来法身,若为教化作杂食身,云何此身非虚妄耶? 真法身者,云何复作杂食之身? 若作食身,是义不然。」佛言:「止止! 勿作是语!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若有化身,是名幻身。」「世尊! 何故颠倒? 以此非身,而名为身? 无物者,名之为幻;若是幻身,云何而得不诳众生?」佛言:「善男子! 莫作是观!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无有住身。 虽无住身,如药树王,如草木、瓦砾。 我身亦尔。 何以故? 我身无我,无有我所,无命、无语、无心、无实、无阴界入。 犹如药树,能除众生一切病苦。 我身亦尔,除灭众生,无量病苦。 何以故? 身如幻故。 「复次,善男子! 譬如药树,终不生念:『取叶,莫取枝。』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终不生念:『取手,莫取足。』何以故? 是三昧力故,亦能除断一切众生贪欲、瞋恚、愚痴等病。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无内身、无外身、无内外身、无死生身,得甘露身;甘露身故,能断众生贪欲,瞋恚,愚痴等病。 「复次,善男子! 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作变化身,为断一切诸恶,鸟兽及三恶道,犹如药树。 若有人言:『诸恶鸟兽,遇菩萨身,到三恶道。』无有是处。 若言:『舍身转至人天见诸佛』者,斯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 若言:『四众住是三昧,则得亲近无量诸佛。』亦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欲修习是三昧者,先当思惟:『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佛法不灭,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复作是念:『一切众生种种所须,我当给施,若脚、若手、若头、若目,为正法故,悉舍所有。 舍时欢乐,舍已无悔。 何以故? 我此身者,犹如药树。』若能作是一念思惟,当知不久,得是三昧。 「复次,善男子! 譬如骏马,髦尾纤长。 于十五日布萨之时,在大海中,悲鸣三唱:『谁欲度海! 谁欲度海!』若有诸人,乘其背者,及捉髦尾、颈项、首脚,悉得到于大海彼岸。 是《大云经》,亦复如是,若有人,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一句一字二字,一切皆度三恶彼岸,永得解脱。 「复次,善男子!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得闻是三昧名,生生常得转轮圣王、帝释、梵王,终无退转,常得亲近佛法圣众。 于菩提心,坚固不动,不舍大乘方等经典。」「世尊! 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所见真正?」佛言:「善男子! 若有成就是三昧者,见于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毕竟涅槃,则不得名所见真正;若见如来常乐我净,终不毕竟入于涅槃,如是乃名所见真正。」「世尊! 如佛所说:『若见如来常乐我净』,其义云何?」「善男子! 常乐我净,即是如来真实之性。」「世尊! 若如是者,一切凡夫,亦得成就如是实性。 何以故? 凡夫之人,亦复计于常乐我净。」「善男子! 汝今不应作如是说,我言具是三昧菩萨,乃能见于常乐我净,不说凡夫所计颠倒常乐我净。」「世尊! 如佛所说:『若见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人则见上道、下道,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见诸法常乐我净,则不能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世尊言:『菩萨成就是三昧已,则得见于常乐我净?』又如佛言:『真解脱者,犹如虚空,如是解脱,即是涅槃。』云何如来说言:『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亦如虚空、水月、梦幻、芭蕉、云电,空无性相,不得暂住,犹如画水,随画随合。 见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见如是相,则名真见,真见者,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如来说言:『菩萨成就是三昧,乃得见于常乐我净?』如佛先说:『诸佛如来,观一切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无有寿命,士夫、众生,空无所有,是名诸法真实之性。』今者复言:『见一切法常乐我净』,是义云何?」「善男子! 止止! 莫作是言! 善男子! 若有菩萨成就具足是三昧已,则不复与诸法和合、不和合故,得名护戒修习三昧菩萨摩诃萨,不见诸法断常之相,不见断故不生喜悦,不见常故不生忧慼,为知法印,不为护戒,亦不得名修习三昧。 如来不着护戒、毁戒,常、无常,觉、不觉,作、不作,净、不净,空、不空,戒、非戒,知、非知,名、非名,取、非取,怖、非怖,畏、非畏,因、非因,灭、非灭,菩提、非菩提,解脱、非解脱,涅槃、非涅槃。 一切诸法,无有怖畏,为解脱故,护持禁戒,修习三昧;一切诸法,无有退灭,菩萨知已,其心甘乐,修是三昧,为诸众生,说佛如来常恒不变,正法不灭,是故护戒修习三昧。 复次,善男子! 若有欲得如是三昧,应当修习常想、我想、命想、人想,习此想已,则得成就具是三昧,若言不得,无有是处。」「世尊! 如来或说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或时复说常乐我净,其义云何?」「善男子! 世俗之道,谬见诸法常乐我净,是故我说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世尊! 出世之法,颇复得有常乐我净不?」「善男子! 若有菩萨,住是三昧,欲说我时,先说五事。 何等为五? 一者穀子,二者树子,三者肥味,四者伏藏,五者蛇蜕。 善男子! 如穀子者,芽时、茎时、叶时、华时,名为无常;若收果实,众生受用,则名为常。 菩萨摩诃萨,若未成就是三昧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已成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一切众生,名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破坏一切邪见,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破坏,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永断,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穀子。 「复次,善男子! 如菴罗树,未得果时,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得果实,众生受用,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未得成就是三昧者,名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诸众生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破坏一切邪见,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破坏,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永断,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树子。 「复次,善男子! 如胡麻子,未成油时,不能消除众生病苦,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成油已,能除众生所有病苦,是故得名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未得成就是三昧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诸众生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破坏一切邪见,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破坏,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永断,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肥味。 「复次,善男子! 如有宝藏,隐伏地中,不能润益一切众生,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出地已,众生受用,为大利益,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若未成就是三昧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诸众生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若不能坏一切邪见,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破坏,是则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名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若能永断,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宝藏。 「复次,善男子! 如蛇脱皮,未脱皮时,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脱皮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菩萨摩诃萨,未得成就是三昧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成就已,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未能度脱一切众生,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度脱,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若不能坏一切邪见,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破坏,则得名为常乐我净。 不能永断诸烦恼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若能永断,则得名为常乐我净,又断众生于佛所起四种疑心常乐我净。 善男子! 是名蛇蜕。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以此五事,演说如来常乐我净,能说我、人、寿命、众生、士夫,能如是见,名为正见。」「世尊! 如来所说如是五事,是义不然。 何以故? 如来常于诸经中说,诸法无常。 如向五事,因亦无常,果亦无常。 若使菩萨,住是三昧,如五事者,亦应无常。 以是义故,一切诸法,无非无常。 世尊!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切众生及诸菩萨亦复如是;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若如是者,常亦无常,无常亦常,以是义故,一切诸法,悉有二性,常与无常;不应定言,世法无常,出世法常。 如来实语,云何出是虚妄之言?」「善男子! 汝今何故如蚕自裹? 善男子! 若有人言:『端正之人,犹如满月;香象姝白,犹如雪山。』人实非月,象非雪山,少有相似,故引为喻。 善男子! 世间五事,亦复如是,有少常故,故以为喻。 诸佛如来,实不可喻,犹引喻为喻。」「世尊! 若如来常者,何故复于余经中说,犹如灯灭,解脱亦尔? 世尊! 如来若常,云何得灭? 如其灭者,云何言常? 如来若言『亦常亦灭』,如是之言,非虚妄耶? 又如佛言:『一切诸法,犹如水月。』诸法若常,云何复言『犹如水月』?」「善男子! 我说有为,如水中月,是故我说,余法有常,余法无常。 若有众生,未得解脱,未断烦恼、未断名相、未断众生相,不得法相,未得修习如是三昧,是名无常;若有众生,已得解脱,永断烦恼、名相、众生相,得于法相,修习三昧,是名为常。 是故我说,余法有常,余法无常。」「世尊! 若尔者,如来何故说:『佛涅槃,犹如灯灭?』如灯灭者,为喻身灭,为喻结灭? 如膏不离灯,灯不离膏。 众生亦尔,身不离结,结不离身,云何言灭?」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若如是见,名为正见。 善男子! 身有二种:一者烦恼身,二者法身。 烦恼身灭,犹如灯灭,是故我说『余法无常』。 法身无灭,犹如虚空,是故我说『余法是常』。 断烦恼器,名为解脱,得解脱已无常身者,诸佛世尊,则是断见;若烦恼气常不灭者,诸佛世尊,则是常见。 诸佛世尊,定无有此断、常二见。 诸佛世尊,已于无量阿僧祇劫断此二见。 如来若有众生相者,则应无常;如来已于无量劫中断众生相,若言如来有众生相,无有是处。 「善男子! 譬如大王,出入游巡,若在外时,内则不见,内虽不见,不得言无,外亦如是。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无常已断,为众生故,受无常身。 若言:『如来身无常』者,无有是处。 是故我说常与无常,说我、无我,说众生、非众生,说人、非人,说命、非命,说士夫、非士夫。 如来常说:『有为之法,皆是无常。』终不言常,若言常者,无有是处。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则得断除世见、命见、声闻缘觉见;无有贪爱,无取无求;常不变易,成就安住,得无所畏;无有憍慢,垢不能污。 是故我说『常乐我净』。 善男子! 我说声闻、辟支佛乘,一切世人之所不解,虽世人不解,终不得言慧者亦尔。 世间之人,虽见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亦不得言有智慧者同于彼见。 薄福、钝根、行邪道者,作如是言:『如来无常,永灭涅槃。』若言『如来永灭度』者,当知是人,不离三恶。 「善男子! 譬如深汪,其水浑浊,中有宝珠,人所不见。 有人唱言:『此浊水中,有大宝珠!』众人闻已,竞共求觅,或得瓦石、沙砾、草木,然无有能得真宝者。 以不得故,便言虚妄。 复更有人,善知方便,以无价珠,置之浊水,水即为清,众人因是悉见真宝。 善男子! 声闻、缘觉不解如是三昧力故,说言:『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空无所有。』不知如来,常恒不变,轮转生死。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善解如来所有密语,是故以此无价宝珠,喻于三昧。 善男子! 若男若女,欲见如来常恒不变,应当修习如是三昧。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则见如来常恒不变,解脱亦尔。 「善男子! 譬如树荫,行路之人因之憩息,住是三昧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为诸众生,而作荫覆。 「善男子! 若有人言『如来无常永涅槃』者,是魔弟子;若不如是,真我弟子。 若言『如来毕入涅槃』,当知是人,污辱我法,若有信受如是语者,甚可悲伤。」说是语时,于会右面,出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悉蔽日月、梵天之明,惟不能障佛之光明,其余光明,黤黮不现。 大小须弥、草木、丛林,二国中间幽闇之处,无不大明。 地狱众生,遇斯光已,苦痛休息,身得安乐。 尔时,一切大众之前,即时出生六万亿莲华,其华微妙,色香具足,千叶盛满,四宝为质。 一一莲华,出微妙香,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魔天、沙门、婆罗门,一切众生,闻香气已,皆得爱法,心乐大乘,乐欲听法,断诸烦恼,是华成就如是功德微妙之香。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摩诃萨,在大会中,见是神变,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 是何相貌? 谁之德力? 是大众中,有是妙华,出无量香?」于是,净光天女,语大云密藏菩萨言:「善男子! 一切诸法,皆悉无相,云何问言:『是何相貌?』诸法如梦,何故颠倒,如狂所问?」大云密藏言:「善哉善哉! 天女! 我非不见诸法如梦,为欲断彼着相,故问。」天女言:「大德! 何故见于着相,而生此问?」「天女! 是故我先言:『为众生故,欲令度脱,是故而问。』」「大德! 若不自断我见、我疑,云何而能度脱众生? 若不自断我见、我疑,欲为众生除断见疑,无有是处。」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实如天女之所宣说。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惟见无相。 善男子! 若男若女,欲见无相,应当精勤,修是三昧。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现种种身。」「世尊! 云何菩萨住是三昧,能于三千大千世界,现种种身?」「善男子! 若有幻师、若幻弟子,于大众中,能作种种若男若女,若大若小,若生若死,若去若来,若舍若林,若象若马,若断若折,若破若坏,若续若绝。 大众见已,不生惊怪。 何以故? 了知幻故。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是三昧,修习正道,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化种种身,为度众生故。 住是三昧诸菩萨等,见是化已,不生惊怪,无有疑心,随顺于义,无有违逆。 何以故? 定知即是三昧力故。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能于三千大千世界,随诸众生,种种所行,处处现身。 或阎浮提现处母胎,一切众生实见菩萨处在母胎,而是菩萨实不在胎。 或阎浮提现出母胎,众生亦见菩萨出胎,而是菩萨实不出胎。 或阎浮提现初剃发,造制周罗,一切众生皆见如是,而于菩萨实无是相。 或阎浮提现诣学堂,习诸伎艺、书疏、算计,一切众生皆见菩萨始初习学,而是菩萨,已于过去无量劫中,悉修学已。 或阎浮提现行如人、师子、白鹅,一切众生,皆见菩萨现行如人、师子、白鹅,而是菩萨都无此相。 或阎浮提示有妻子,五欲相乐,一切众生皆见是相,而是菩萨,已于昔劫久远离之,惟以法乐而自娱乐。 或阎浮提示大小便,一切众生亦见是相,而此菩萨,得真法身,非杂食身,云何而有大小便利? 咀嚼杨枝,着衣洗手,履践革屣,执持伞盖,身服缨络,饮食饥渴,生老病死。 行檀波罗蜜,得转轮王,奴婢、僕从、男女、大小。 或作人天、头陀苦行。 现为比丘,福利众生。 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破坏众僧,听法说法,食噉毒饭,犯四重禁,作五逆罪。 作声闻像、辟支佛像,出家学道,菩提树下,转正法轮,现大神足,入于涅槃。 或作释梵、天魔波旬,流转诸有,犹如车轮,亦复如是。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虽作如是随顺世间种种诸行,为欲度脱,终不生于众生之相,常修法相。 何以故? 是三昧力故。 菩萨摩诃萨,无有着处,不着声闻,不着缘觉,为欲怜愍一切世间,度众生故,在在处处,随其所乐,而现其身。 是故菩萨修习无相,见于无相。 若人能见如是无相,是名正见。 净光天女亦修无相。 诸佛世尊,住是三昧,故不可思议。」「世尊! 是净光天女,成就具足,甚深智慧。 若无相境界,不可思议,其修习者,亦不可思议。」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出无量光。 其光五色,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上至梵世,一切周遍,绕身三匝,还从口入。 尔时,大地六种震动,庄严清净,如郁单越,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佛神力故,悉得覩见。 尔时,大云密藏菩萨,复从座起,整衣服,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故,放是光明?」佛言:「善男子! 汝向所疑,我今欲答,是故放是瑞相光明。 善男子! 于此西方,有一世界,名曰安乐。 其土有佛,号无量寿,今现在世,常为众生,讲宣正法,告一菩萨:『汝善男子!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为诸少福、钝根众生,说《大云经》,汝可往彼,至心听受。』是彼菩萨,欲来至此,故先现瑞。 善男子! 汝观彼土,诸菩萨身,满足五万六千由旬。」「世尊! 彼来菩萨,字号何等? 复以何缘,而来此土? 将非为度众生故来? 惟愿如来,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善男子! 彼土菩萨,欲闻净光授记别事,并欲供养如是三昧,是故而来。 善男子! 是菩萨名无边光,通达方便,善能教导。」「世尊! 惟愿如来,说是天女,在何佛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时当得转此女身?」「善男子! 汝今不应问转女身。 是天女者,常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现受女身,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 云何当言:『何时当得转此女身?』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其身自在,能作种种随宜方便。 虽受女像,心无贪着,欲结不污。」「世尊! 惟愿如来,为诸众生,说是天女未来之事。」「善男子! 汝今谛听! 我当说之。 以方便故,我涅槃已七百年后,是南天竺,有一小国,名曰无明。 彼国有河,名曰黑闇,南岸有城,名曰熟穀,其城有王,名曰等乘。 其王夫人,产育一女,名曰增长,其形端严,人所爱敬,护持禁戒,精进不惓。 其王国土,以生此女故,穀米丰熟,快乐无极,人民炽盛,无有衰耗、病苦、忧恼、恐怖、祸难,成就具足一切吉事。 隣比诸王,咸来归属。 有为之法,无常迁代,其王未免,忽然崩亡。 「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 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拒违者。 女王自在,摧伏邪见,为欲供养佛舍利故,遍阎浮提起七宝塔,齎持杂綵,上妙幡盖,栴檀妙香,周遍供养。 见有护法、持净戒者,供养恭敬;见有破戒、毁正法者,呵责毁辱,令灭无余。 具足修习十波罗蜜,受持五戒,拯济贫穷,教导无量一切众生,说《大云经》以调其心。 若闻大乘方等经者,恭敬供养,尊重赞汉。 满二十年,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是《大云经》,然后寿尽,是时乃当转此女身。 为众生故,示大神通,为欲供养无量寿佛故,故生彼界。」「世尊! 是女王者,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耶?」「善男子! 如是女王,未来之世,过无量劫,当得作佛,号净实增长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娑婆世界,尔时转名净洁浣濯,有城名曰清净妙香,其城纯以七宝庄严,最胜无上,犹忉利宫。 其城凡有九万亿人,土地平正,无有荆棘、土沙、砾石,其土人民,不生邪见,爱重大乘。 无有声闻、缘觉之名,一切纯是菩萨大士,修习慈、悲、喜、舍之心,成就忍辱,寿命无量。 「善男子! 若有众生,得闻彼佛如来名号,不堕三恶,转生人天。」说是经已,无量众生,得阿毗跋致。 大方等无想经卷第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6:3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