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内容: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五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众中有菩萨名常希奇,从座而起白世尊言:「未知此声从何而出?」佛言:「善男子! 汝当问彼大虚空藏菩萨,当为汝说。」尔时,常希奇菩萨,即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大士! 我今不知如此法声从何而出? 唯愿仁者为我说之。」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 于意云何? 彼谷中响从何而有?」常希奇菩萨言:「因于他声之所显出。」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 彼之谷响为是身耶? 为是心耶? 为是色耶? 为是声耶? 可实有不?」「不也。 大士! 响无自体因声显发,岂有实耶?」「善男子! 响既不实因声而有;如是虚空所出法声亦复如是,从不思议智之所显,由心摄持自空而出故有流转,非即流转能显其声。 善男子! 汝观因缘和合所作甚深之理,依因感果亦无因果性不流转,而此二法无自性故、无作者故;若知因缘不能感果,则了诸法本无和合。 所以者何? 如世尊说:『若知杂染是则清净,不断杂染亦自清净。』何以故? 烦恼自性本清净故。 如此二法名施设句,所谓杂染及以清净,依胜义际所建立故。 胜义际中杂染、清净皆不可得。 胜义际者名为无际,即彼无际名为实际,是实际即空际,是空际即我际,是我际即一切法际。 若知一切法际、空际、寂静际、极寂静际、所有际门,则于一切诸法无所取着,获无碍智。」尔时,舍利子问常希奇菩萨言:「善男子! 汝以何故名常希奇?」答曰:「大德舍利子! 我于一切法,常勤精进生希奇心,乐欲满足而不能解;又于一切菩萨之行生希奇心,当愿入于一切有情心行之智而不能解,愿于一切烦恼魔业令不得便而不能解,是故于法常生希奇;由此因缘名常希奇。」尔时,长老舍利子白佛言:「甚奇,世尊! 而此正士辩才如是明了,一切诸佛之法无所染着,所说之法亦不取着。」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宝吉祥,白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 唯愿为我说三摩地,我当如说而修行之。」时大虚空藏菩萨告宝吉祥菩萨言:「善男子! 有三摩地名为菩萨清净意乐,能除道障诣菩提故;有三摩地名一切有情无碍光明,谓与有情作照明故;有三摩地名护自他,超越一切他恼害故;有三摩地名为无垢,能令获得心清净故;有三摩地名为遍照,谓能增长诸善法故;有三摩地名为端严,谓能获得澄净性故;有三摩地名为高广,谓能获得无见顶故;有三摩地名为远离,谓能调伏诸烦恼故;有三摩地名为回旋,能右回旋入真道故;有三摩地名为退转,能转外道邪因见故;有三摩地名为作乐,游诸法苑受快乐故;有三摩地名到究竟,殖清净行到后地故;有三摩地名为威德,获心自在无羸劣故;有三摩地名入平等,于诸有情心平等故;有三摩地名知作业,能随所作知业果故;有三摩地名师子幢,能离怖畏身毛竪故;有三摩地名心勇健,能消一切烦恼魔故;有三摩地名芬陀利,于诸世间获无染故;有三摩地名跛度摩,谓能获得心庄严故;有三摩地名光庄严,能照一切诸佛刹故;有三摩地名善作业,谓能永害憎爱心故;有三摩地名幢庄严,谓能照耀诸佛法故;有三摩地名为有炬,能照一切诸习气故;有三摩地名为日灯,能离一切诸黑暗故;有三摩地名为日旋,能观一切有情心故;有三摩地名功德藏,诸功德法随顺转故;有三摩地名那罗延,能伏一切他论难故;有三摩地名为坚固,能获金刚不坏身故;有三摩地名为具坚,能超一切世间慧故;有三摩地名曼荼罗,能获不退诸神通故;有三摩地名金刚场,谓能往诣菩提场故;有三摩地名金刚喻,善能穿凿诸漏法故;有三摩地名为具行,能知有情诸心行故;有三摩地名为治地,能令远离爱欲过故;有三摩地名为摧坏,能令摧坏四魔怨故;有三摩地名日观身,能观一切色身相故;有三摩地名为不[月*旬],能令专注一境性故;有三摩地名入虚空,能净一切精进心故;有三摩地名为无诤,能超一切所缘境故;有三摩地名无垢轮,能转清净妙法轮故;有三摩地名为电光,能观察心刹那坏故;有三摩地名善作胜缘,能速圆满诸善法故;有三摩地名为能净,能断一切不善法故;有三摩地名身庄严,能满大人相随好故;有三摩地名语庄严,梵音说法令众喜故;有三摩地名心庄严,令诸善法不失坏故;有三摩地名为无畏,能得坚固不退转故;有三摩地名为等施,于诸有情无简别故;有三摩地名戒积集,令一切愿悉满足故;有三摩地名忍甲冑,能于身命无顾惜故;有三摩地名精进坚固,能获速疾诸神通故;有三摩地名无量藏,能令梵王所摄伏故;有三摩地名无所有,令无色界有堪能故;有三摩地名为高幢,不为有情所陵伏故;有三摩地名为高灯,善能观察于十方故;有三摩地名为慧炬,能摧一切障盖缠故;有三摩地名为海印,能现种种所作业故;有三摩地名无量旋,能断一切诸恶见故;有三摩地名为空性,能离一切诸相见故;有三摩地名为无相,能断遍计诸分别故;有三摩地名为无愿,善能清净诸愿相故;有三摩地名为不动,能害一切动意思故;有三摩地名具足音,能善获得无碍辩故;有三摩地名为遍持,能持一切所闻法故;有三摩地名为净念,能善受持诸佛法故;有三摩地名为无尽,悉令有情生欢喜故;有三摩地名为宝严,能令一切得宝手故;有三摩地名为随去,能随有情获心智故;有三摩地名知所趣,于有情趣令觉悟故;有三摩地名为意入,能令心意皆清净故;有三摩地名为法云,随其胜解雨法雨故;有三摩地名为念佛,能证甘露清净法故;有三摩地名为念法,能证离欲诸善法故;有三摩地名为念僧,令于佛法不退转故;有三摩地名为念舍,令于资具悉能舍故;有三摩地名为念戒,建立诸佛法根本故;有三摩地名为念天,令于净法无过失故;有三摩地名入法界,知一切法互相入故;有三摩地名虚空性,令一切法悉无碍故;有三摩地名无生性,能令获得无生忍故;有三摩地名类不类,于文句差别以善巧智悉能持故;有三摩地名妙说无垢印,菩萨由得此三摩地,一刹那顷能以慧证大菩提故。 善男子! 如是八十三摩地门,一一皆有五百三摩地门以为眷属,合集算计,成于四万三摩地门。 清净、杂染,足为八万三摩地门。 彼前、后、中际及无尽智,各有五百三摩地门,并清净、杂染,合成八万四千三摩地门,乃至如是尔所三摩地,为尔所法邬驮南,复成如来八万四千差别法蕴,由彼有情八万四千心行别故。 善男子! 根本邬驮南,令诸有情入佛智行,生警悟故。 复次,一切佛智,入一切有情心行,所说法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非百千劫之所能说。 我今于此三摩地门略说少分。」说此法时会中有一万六千菩萨,于三摩地门证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赞大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快说如是三摩地功德法门,显扬如来微妙胜智,而此法门汝身自证,不由他悟。」尔时,宝吉祥菩萨白佛言:「世尊! 以何因缘,虚空藏菩萨于如来所,能从虚空雨于众宝?」佛告宝吉祥菩萨言:「善男子! 我念过去无量不可数劫,尔时有佛出兴于世,号无垢炎无量光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弥佉罗,劫名功德光。 善男子! 其弥佉罗世界,国土安乐人民炽盛,七宝为地其平如掌,清净柔软犹若迦止栗多绵,行随触时受胜快乐,阎浮檀金以覆其上,种种诸宝而为严饰,界以八道宝树行列;如他化天,随所受用皆适其意。 诸人、天众悉共居止宫殿楼阁,心念饮食随意皆至。 善男子! 彼无垢炎无量光王如来,有六十那由他菩萨摩诃萨众。 当于彼时,有转轮圣王名曰福报庄严,七宝具足,其王国城如赡部洲所居宫殿,东、西、南、北四方皆各四瑜缮那,间错七宝以为庄严;复有五百园苑严饰交映。 善男子! 是福报庄严王,有八万四千婇女端正殊妙;有四万子皆悉端严,力勇无敌。 有二宝女:一名、吉祥威,二名、吉祥光。 王与婇女及诸王子,前后围绕,往诣于彼爱庄严园,游观歌舞而自娱乐。 是二宝女各于怀中化生一子端正无比色相光明,宿植善根成就愿力,志求无上正等菩提一名、师子;二名、师子勇步。 适化生已,即共同声向于父王说伽陀曰:「『昔造善、恶皆不亡,供养如来亦不失; 不舍菩提意乐故,坚固多闻亦不忘。 不失檀那及净戒,忍辱柔和行成就; 知恩报恩作善业,精勤不舍菩提愿。 一心禅定得解脱,定与慧俱心不惑; 能修智业常不动,是故速得证菩提。 灭诸烦恼而不染,由此不生胞胎藏; 化生处在莲花上,如莲在水而无染。 东方有佛名医王,我等自彼来求法; 亲近供养无垢佛,成就三世无碍智。 父王可共往佛所,奉事礼敬以修治; 如来出世遇甚难,犹若优昙钵华现。』 王闻是语极欢喜,悉与妻子并侍从, 一千俱胝诸眷属,往诣于彼见如来。 殷勤致敬彼世尊,妙华涂香以供养, 头面礼足而右绕,合掌端身住佛前。 师子并及彼勇步,亦复顶礼于佛足, 礼佛足已伽他赞:『为求正法利有情, 愿为拔济胜归依,于世盲瞑作灯烛, 妙达有情心意乐,随彼胜解能开悟。 今我父王恃尊位,为诸五欲之所缠, 不往亲近于如来,亦失供养及闻法。 善哉世尊生悲愍,愿说最胜菩提道, 咸令一切闻法已,皆得不退于佛乘。』 时佛踊在虚空中,高于八十多罗树:『王今听我最胜法,闻已如说而修行。 五欲无常命难保,身如朝露水上泡; 欲乐如梦如嬉戏,谁有智者生贪着? 习欲之人无厌足,转令炽盛增渴爱; 愚夫随境无休已,唯圣慧者能知足。 五蕴如幻而不坚,诳惑世间应善察; 诸界如彼毒蛇类,六处喻若空村邑。 无王、无国、无妻子,助伴但有于无常; 唯施戒、定及精进,今世他世为伴侣。 观我神通威德力,相好端严具辩才; 汝乐来世如是业,应发无上菩提意。』 福报大王闻法已,并与七十俱胝众, 妻子侍从诸眷属,皆发无上菩提心。 咸言已发最胜心,悉愿广度众生类; 誓行殊胜菩提行,愿得成佛世间尊。 「善男子! 时福报庄严王,从佛所闻是伽陀已,与其眷属合掌恭敬,稽首作礼而白佛言:『世尊! 唯愿垂慈受我供养。』尔时世尊心生怜愍,即受其请。 时福报庄严王即以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皆是殊胜上妙珍异离过之财,于八万四千岁以为供养。 时师子及师子勇步,并余二万王子,发净信心舍世荣位,于彼佛法出家为道。 时王二子勤行精进,于菩提分法修习不久获五神通。 以如意通力及知愿力,能于一切诸佛世界施作佛事,广为有情说于妙法,令无量无数阿僧祇有情,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 其福报庄严王,过八万四千岁已,为闻法故,往诣无垢炎无量光王如来所;见二童子出家修道,穷自思惟:『是童子出家有何所获? 不知于我八万四千岁中,以种种乐具供养功德?』善男子! 时无垢炎无量光如来知王心念,即告师子、勇步童子言:『善男子! 汝应示现慧神通、福神通、力神通,暎蔽大众所有威光并魔宫殿一切光明,显菩提相,令此大众生希有心,得于正见降伏异论,然大法炬息诸烦恼,游戏菩萨自在神通。』尔时师子、勇步菩萨,即时举手扪大虚空,三千世界六种震动。 复更举手扪摸虚空,即于空中而有百千俱胝天乐,不鼓自鸣其音和雅。 复更举手扪摸如前,即雨无量昔未闻见极妙天花,柔软犹如迦止栗那绵,手触之时受胜快乐;并种种宝、末香、涂香、缯盖、幢幡、衣服、饮食,一切受用庄严资具,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会得未曾有。 尔时无垢炎无量光王如来,告福报庄严王言:『如是雨宝广大惠施,可得知其数量以不?』王白佛言:『世尊! 所雨宝施犹如虚空不可知量。』佛言:『大王! 此师子、勇步菩萨,若以神通智慧之力,是刹那顷雨如是宝,遍于恒河沙数世界。 一切有情随意所取,皆得满足悉令欢喜。』「善男子! 当尔之时,有地居天唱如是言:『此菩萨于当来世,必得成就虚空库藏,能随有情心之所求,皆从空中雨如是宝。』如是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大梵王天,展转相告悉皆如是。 「尔时,无垢炎无量光王如来即便印可:『如是当成虚空库藏。』作是言已,恒沙诸佛悉共发声同时印可,亦复如是。 善男子! 彼福报庄严王,见师子、勇步菩萨神变如是,合掌向佛白言:『世尊! 菩萨神通福德之力,乃能如是不可思议。』即立王子胜慧继嗣为王,自舍国位剃除鬒发,于彼佛法出家为道。 既出家已作是思惟:『所舍施者为欲利益身、口、意故,夫出家者令身、口、意悉清净故;所舍施者为济阙乏,夫出家者无所阙乏;所舍施者得报危脆,夫出家者获果坚实;所舍施者有我所摄,夫出家者无所摄受;所舍施者有于身见,夫出家者离一切见;所舍施者犹如婴孩,欢喜游戏而无所知,夫出家者寂静智慧悉皆遍知。』作是思惟已闲居寂静,不生放逸勤加修道,其后未久获五神通。 「善男子! 尔时福报庄严王者,莫作异观,即拘留孙如来是也;尔时师子菩萨者,即我身是;师子勇步菩萨者,即大虚空藏菩萨是。 是虚空藏菩萨,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从虚空库藏常能雨宝,无有休息。 善男子! 尔时胜慧王子者,今慈氏菩萨是。 善男子! 悦意清净,宿植善根所闻法教,当知皆是有情依处。」说此大虚空藏菩萨昔因缘时,有十二万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 云何菩萨出世间道?」佛告大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 出世间道者,所谓:六波罗蜜,三十七菩提分法,奢摩他、毗婆舍那,四摄法,四无量心,四禅、四无色定,五神通。 善男子! 此名菩萨出世间道。 世间者,所谓:五蕴。 菩萨为求菩提,以慧方便知色无常,行于布施;知色苦,知色无我,知色寂静,知色空,知色无相,知色无愿,知色无行,知色不生,知色不起,知色缘生,知色远离,知色无执,知色无阿赖耶,知色不发起,知色如幻,知色如梦,知色如阳焰、水月、谷响、光影,知色如影像,如草木、瓦砾,而行布施。 菩萨如是行施之时,知色真如;由知色真如故即知施真如;知施真如故即知回向真如;知回向真如故即得菩提真如;得菩提真如故即知有情真如;知有情真如故即知我真如;知我真如故即知一切法真如;知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随知如是而行布施。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如是知受、想、行、识无常已而行布施;如是知识无我,知识寂静,知识空,知识无相,知识无愿,知识无行,知识无生,知识无起,知识缘生,知识远离,知识无执,知识无阿赖耶,知识不发起,知识如幻、如梦、阳焰、水月、谷响、光影、影像,知识无形相已而行布施。 如是行施之时,知识真如故即得施真如;由得施真如故即得回向真如;得回向真如故即得菩提真如;得菩提真如故即得有情真如;得有情真如故则得我真如;得我真如故则得一切法真如;得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而行于施。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复次,善男子! 菩萨知色无常已而护于戒,乃至知色如草木、瓦砾已而护于戒。 菩萨如是护戒之时,知色真如;由知色真如故则知戒真如;戒真如故则得回向真如;回向真如故则得菩提真如;菩提真如故则得有情真如;有情真如故则知我真如;我真如故则得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则随护于戒。 善男子! 是名菩萨出世间道。 如是知受、想、行、识无常已,而护于戒。 如是乃至知识无形相已,而护于戒。 如是护戒之时,由知识真如故则得戒真如;戒真如故即得回向真如;回向真如故则得菩提真如;菩提真如故则得有情真如;有情真如故则知我真如;我真如故则得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则随护戒。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复次,善男子! 菩萨知色无常已而行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乃至知色如草木、瓦砾已而行般若。 菩萨如是行般若之时,知色真如;由知色真如故则得般若真如;般若真如故则得回向真如;回向真如故则得菩提真如;菩提真如故则得有情真如;有情真如故则知我真如;我真如故则知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行于般若。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如是知受、想、行、识无常已而行般若,如是乃至知识无形相已而行般若。 如是行般若时,由知识真如故则得慧真如;慧真如故则得回向真如;回向真如故则得菩提真如;菩提真如故则得有情真如;有情真如故则知我真如;我真如故知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而行般若。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复次,善男子! 菩萨知色无常已,于身观身修身念处,乃至知色如草木、瓦砾已修身念处。 菩萨如是修身念处之时,知色真如;知色真如故,知身真如;乃至知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修身念处,不共身俱行寻伺。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如是受、想、行、识,知无常已修身念处;如是乃至知识无形相已修身念处。 如是修身念处之时,由知识真如故则得身念处真如;身念处真如故则得回向真如;回向真如故则得菩提真如;菩提真如故则得有情真如;有情真如故则知我真如;我真如故则知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修身念处;乃至修受、心、法念处,亦复如是,不与法俱行寻伺。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如是知色无常已,修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奢摩他、四摄、四无量、四禅、四无色、五神通,亦如是;知色苦、色无我、色寂静、色空、色无相、色无愿、色无行、不生、不起、缘生、远离,乃至知色如草木、瓦砾已,引神通智。 如是知受、想、行、识无常已,引神通智,乃至知识无表相已引神通智。 如是蕴真如、神通真如故,乃至一切法真如。 一切法真如故,非真如、不妄真如、不异真如,引神通智,亦复如是。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 何以故? 此道超越世间道故,知色真如不坏其色,不断、不常,从于缘生无生自性。 如是知受、想、行、识真如,不坏其识,不断、不常,从于缘生无生自性。 超蕴世间并欲、色、无色而无染着,以不染故,为于五趣受生有情,说此名为出世间道。 由佛假说有于世间,是故不坏。 何以故? 无常相不坏世间苦相、无我相、寂静相、空相、无相相、无愿相、无行相,乃至真如相不坏世间故。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此道清净。 「菩萨若住此清净道,即能于彼恶道有情作大光明;由得光明名为安住出世间道。 此道最胜,能令住趣菩提场故;此道净胜,能离一切不善心故;此道殊胜,能到于佛智慧顶故;此道无上,能度生死诸瀑流故;此道无比,能超一切偏异道故;此道无等,无有一法能相类故;此道无等等,不离往昔因佛道故;此道安隐,善能摧伏诸魔怨故;此道无碍,如意通智所游戏故;此道无暗,有慧光明故;此道平正,无诸谄曲故;此道端直,离诸邪曲故;此道平等,等有情心故;此道广大,容诸有情故;此道宽博,互不相逼故;此道能生,无有疲倦故;此道福资粮,檀波罗蜜故;此道无热恼,戒波罗蜜故;此道无怖畏,忍波罗蜜故;此道不退转,进波罗蜜故;此道离诸境,禅波罗蜜故;此道遍虚空,慧波罗蜜故;此道随顺智,能令变化故;此道常满足,集诸善法故;此道随法轮,所闻不忘故。 善男子! 是为菩萨出世间道,如是殊胜清净无比。 「若菩萨欲住此清净道,当被大甲冑成就大乘,由此往诣菩提场故。 何等名为被大甲冑? 此诸菩萨,若被未度者令度甲冑,修治大船故;被未解脱者令解脱甲冑,解脱烦恼诸见缚故;被未安者令安甲冑,令舍一切摄受怖故;被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甲冑,令颠倒者获正道故;被解脱一切有情甲冑,令着我、有情、命者、寿者无所得故;被受持正法甲冑,不贪身命故;被净佛刹土甲冑,修习善根无厌足故;被庄严相好甲冑,积集种种福资粮故;被摧诸魔外道所说甲冑,获神通力故;被令一切有情欢喜甲冑,获四无碍智故;被求诸佛正法甲冑,得陀罗尼智故;被观一切有情心甲冑,得神通智故;被知一切有情根前后智甲冑,由方便智慧故;被满足十力甲冑,积集智慧力故;被无所畏甲冑,于一切处心无退没故;被满足十八不共法甲冑,修一切善法断一切不善法故;被闻一切法不惊、不怖、不畏甲冑,知一切法如幻梦、光影、谷响、水月故;被大悲甲冑,知诸有情本来涅槃悉成就故;被善巧方便甲冑,闻空、无相、无愿、无行一切法不生,而能示现处生死故;被先加持不动甲冑,闻说超过尼夜摩相,一切诸法不生、一切行不灭,不取果证故;是为菩萨大乘甲冑。 菩萨被此二十大甲冑已,乘于大乘到于彼岸。 「复次,乘者,以四摄法为轮,善能摄取诸有情故;以净十善为辐,善能通达诸正行故;以净意乐善根为轴,善作甚深行根本故;以广大缘生智为毂,堪任荷负有情善故;以大慈悲为辋,摄受法宝眷属而庄严故;以坚固力为系缚,最胜功德无退失故;以先誓愿及善巧智为运动,大悲方便能双运故;以奢摩他为辕,引发正慧善能遍知四圣谛故;以无遮施辐,为资粮故;以如意足游诸佛刹故;以正念绳,持菩提心不退失故。 「复次,乘者,广博容受一切有情,摧伏二乘制诸外道、破坏魔众显现明智,能到究竟,一切菩萨所应学故;梵、释、诸天皆赞仰故;如师子座安处一切说法者故;亦能显现微妙色相,观无厌故;金刚钩鏁坚固意乐,常无坏故;以菩提心而为先导,令身行愿功德满故;以净天眼常观察故;以净光明照十方故;常雨清净觉支花故;常奏无碍法音乐故;善说正理相应法故;善化同类诸有情故;一切菩萨为眷属故;无量功德所庄严故;流出无上萨婆若故。 善男子! 如是菩萨擐彼二十清净甲冑,乘此大乘住出世道,以作佛事安立有情。」说此大乘甲冑庄严时,七万二千人天,发于无上正等菩提之心;三万二千菩萨,于出世间道皆得清净,获无生忍。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五丙午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勅凋造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六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宝吉祥菩萨问大虚空藏菩萨言:「仁者! 汝已净出世间道耶?」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 如是,已净。」复问言:「云何已净?」答言:「我清净故,已净。」复问言:「云何我清净?」答言:「世间清净故我清净。」复问言:「云何世间清净?」答言:「善男子! 色前际清净,无去故;色后际清净,无来故;色中际清净,不住故;如是受、想、行、识;识前际清净,无去故;识后际清净,无来故;识中际清净,不住故。 善男子! 是故名为世间清净。」复问:「仁者! 如是世间清净,欲何所显?」答言:「善男子! 显一切法悉皆清净。」复问:「云何显一切法清净?」答曰:「以智慧故,知一切法前际、后际之分齐故。」复问:「云何一切法前、后分齐?」答曰:「不断、不常故。」复问:「于彼不断、不常,是何言说?」答曰:「不断、不常是不生、不灭言说。」复问:「于彼不生、不灭,是何言说?」答曰:「不生、不灭是无言说。」复问:「云何法无言说?」答曰:「是法无数故。」复言:「仁者! 法若无数,云何随于名数?」答曰:「善男子! 譬如虚空不随名数,但以名数假名虚空,如是名数即非名数。」复问:「云何数非数门?」答曰:「数门者说有为法,非数门者说无为法;又数非数法皆是无为,是故佛说,应以智慧远离一切称量数法;于有为数以识称量如理观察,尔时不见是法应断是不应断;是法应证是不应证;是法应修是不应修;不见诸法亦不作限量。 若无见无量,是时即获无所执着,得无悕望。 若无悕望则无所缘,得无所缘则得无我,若得无我则无所执。 云何无所执? 不执色是常、无常;不执受、想、行、识是常、无常;不执色是苦、是乐;不执受、想、行、识是苦、是乐;不执色是我、无我,乃至不执识是我、无我;不执色是净、非净,乃至不执识是净、非净;不执色是空、非空,乃至不执识是空、非空;即获无所执着三摩地。 得是三摩地已,常起大悲度诸有情,不见流转生死烦恼。 所以者何? 生死、涅槃性无别故。 于诸有情现见涅槃,亦知自身本来涅槃,是名菩萨般涅槃行。 「善男子! 云何菩萨般涅槃行? 般涅槃者名无有观行回向萨婆若。 于萨婆若不作色求,不作受、想、行、识求;以无求心住清净戒满足本愿,于一切法不见增、减,获于平等住于法界。 由住法界行菩萨行,亦无行法而为所行。 善男子! 是为菩萨般涅槃行。」复问:「云何无行、有行观察涅槃?」「善男子! 菩萨作意观察涅槃,名为有行证于无行,以无行故名为涅槃。 复次,菩萨于言说诠表不生分别,名为涅槃。 又涅槃者名为彼岸,而彼岸者无有诸相,于彼诸相心不取着,名为涅槃。 又彼岸者名无分别,于彼不起分别心故名为涅槃。 又彼岸者无阿赖耶,于彼不起阿赖耶心故名为涅槃。 善男子! 如是行已名为菩萨般涅槃行。」尔时世尊赞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 正士! 快说此法契于菩萨般涅槃行。」说此法时,会中有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 尔时,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 由于如来智慧光明照曜我等故得斯辩,非我能也。 譬如日光照阎浮提所有色像,如是世尊大调御士慧光明力,能令我等晓了诸法,亦复如是。」尔时,宝吉祥菩萨谓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 汝今云何隐其自智,皆言尽是如来加持?」虚空藏言:「一切菩萨所获辩才,皆是如来之所加持,非唯于我。 善男子! 若无如来所说诸法,菩萨从何而有辩才?」宝吉祥言:「若因如来生菩萨辩,当知佛辩可移转耶?」虚空藏言:「如来辩才无有移转,但为其因。 以因如来所说之法,生菩萨辩。 譬如无明不转至行,但为行因,生起行故;如是佛辩无所移转,但为作因,生菩萨辩。 又如象、马、人声不转至谷,因彼等声生于谷响,故彼声等但与谷响而作其因;佛辩亦尔无有移转,但与菩萨辩才作因。」宝吉祥言:「如来常说甚深缘生,又说诸法而无所生。 善男子! 岂无缘生一切法耶?」虚空藏言:「若缘有作者,是法有生。 因缘之法无有作者,是故诸法说无有生。」宝吉祥言:「如来今者出现于世,岂非生耶?」虚空藏言:「若真如有生,可说如来有其生也。 若许真如无有生者,不应徵责如来出世以为有生;是故无生说为如来。 如来者,于一切法随所觉悟,名为如来。 汝善男子复云何言如来生耶? 此应置答。」复问:「云何置答?」对曰:「如法性住,是名为置。」复问:「法性云何住?」虚空藏言:「住不生不灭不住非不住,是名法性住。 如法性住无所住,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住无所住。 如来亦尔,住无所住;不生不灭非住非不住,如是非住非不住,名如来住处。 善男子! 言如来生者,是着一边;言不生者亦着一边。 离此二边,名为中道。 善男子! 观如来者应如是观,若异观者非正观也。」宝吉祥言:「如来生义,如是甚深,住无所住,不生、不灭。」虚空藏言:「善男子! 若解此佛生之义者,不生增上。」复问:「善男子! 云何名增上?」虚空藏言:「增上者名增益句,谓于无中妄生增益,法无增益。 若能于法不生增益,名平等句、无等句、无句、无句句、无文字句、无了别句,于彼无心、意、识所行无所行句;其无所行句,譬如空中实无鸟迹,假以音说说鸟迹声。 如是如来实无有生,假以言说说佛出世。 其智慧者,方能晓了不生句义。 所以者何? 此不生句义,即是一切诸法自性。 所谓无生,而此无生亦无自性。 无自性者无有所住,无所住际是一切法际,住一切法际名为实际,亦名边际,际遍一切处故。 由是证得一切法实际,犹如虚空平等无有限齐,彼法实际亦无限齐。 若限齐际者,不名一切法实际。 如是平等一切法实际则我际,知我际则知一切有情际。 若知一切有情际则知一切法实际;是实际是我际,是一切有情际,是一切法际,是名尽际;夫尽际者涅槃之谓也! 证此理者名得涅槃。 又一切法者无有相待,离相对治;譬如虚空无能对治,如是诸法亦无对治。 若言有涅槃可入可求,是生灭见,此法应生此法应灭;彼人则为行于生灭,不知涅槃平等一性。 以不知故则着诸法妄生诤论,如世尊言,若知我教授,应知则为满足沙门最胜功德。」尔时,具寿阿难陀白佛言:「甚奇! 世尊! 大虚空藏菩萨无碍辩才,乃能如是由自身证,能作斯说。」时大虚空藏菩萨语阿难陀言:「大德! 不应说言我自身证。 所以者何? 我身即虚空,以身虚空故,知一切法悉为虚空。 云何大德言我身证?」阿难陀言:「身若空者,汝以何身而作佛事?」虚空藏言:「以法身故,法身者无有迁变,蕴、处、界等不生、不灭,非颠倒身得随意现,意所成身而作佛事。」阿难陀言:「大士! 汝证法身耶?」虚空藏言:「大德! 如我所解,离法无身,我身即法、法即我身。 若法、若身无有二相故言身证。」阿难陀言:「大士! 若身证者,汝得阿罗汉耶?」答言:「无所得故而得。 所以者何? 阿罗汉者,善能通达无诤法故,不染、不恚亦不痴故。」复言:「大士! 若如是者,汝应究竟般涅槃耶?」虚空藏言:「大德! 阿罗汉者不般涅槃。 何以故? 知一切法究竟涅槃,断涅槃想;但诸异生作是分别言我涅槃,乃至分别计有种种涅槃差别。」阿难陀言:「大士! 如汝所说,菩萨非阿罗汉,非异生、非学、非无学、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如来。」虚空藏言:「善哉,善哉! 具寿阿难陀! 以非阿罗汉、非异生、非学、非无学、非辟支佛、非菩萨、非如来故,菩萨于一切处皆能示现,亦不住于一切位地。」说是法时,会中有五百阿罗汉,各各脱身所着上服,而以供养虚空藏菩萨,作如是言:「愿一切有情获得辩才如虚空藏。」尔时,大虚空藏菩萨以加持力故,令其所奉上妙法衣,尽入虚空隐而不现。 彼等罗汉、苾刍,问虚空藏菩萨言:「大士! 如是等衣,为何所在?」虚空藏言:「并入于我虚空库藏。」尔时,世尊熙怡微笑。 阿难陀白佛言:「世尊! 何因缘故而现微笑? 如来微笑非无因缘,唯愿演说。」佛告阿难陀言:「彼诸苾刍所奉衣服,以虚空藏菩萨威神力故,令衣尽入虚空库藏,往彼袈裟幢世界山王如来所而作佛事。 虚空藏菩萨所说法音,于彼世界皆从袈裟之所流出。 无量菩萨闻此法已,皆得无生法忍。 阿难陀当知! 菩萨神通智胜,以如是等种种言音,成就有情。 以是因缘故我笑耳!」说是法时,忽于空中雨无量日月光花,皆如火色昔所未见。 花中出声而作是言:「若人闻此大虚空藏菩萨所说不退法印得生信解,必定当趣菩提道场。」尔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 如是之花从何所来?」佛告阿难陀:「有一梵王名光庄严,为百千世界主。 是彼梵天为供养虚空藏菩萨故雨如是花。」阿难陀言:「世尊! 我等咸愿见彼梵王。」佛言:「且待须臾,汝当自见。」尔时,光庄严梵王,与诸梵众六十万八千人,前后围绕,从彼天没至于佛前,头面礼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合掌向佛,白言:「甚奇,世尊! 此虚空藏菩萨不可思议,具足净戒威德、三摩地威德、神通威德、智慧威德、满愿威德、善巧方便威德、增上意乐威德、法身自在威德、身庄严威德、口、意庄严威德、于一切法自在威德。 世尊! 是虚空藏菩萨,都不从于身、口、意业勤发示现一切化事,但由往昔修习之力,积集善根满足诸佛甚深之行;由此能作大师子吼。」佛言:「如是,如是! 梵王! 如汝所说,菩萨皆由昔善根力积集福智资粮,而于无上正等菩提誓不退转,能现如是神通化事。」尔时,光庄严梵王白佛言:「世尊! 云何为菩萨善根? 云何为福? 云何为智?」佛告梵王言:「善根者,谓诸有情最初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福者,谓发心已,起于一切声闻、缘觉,为诸有情修行布施、持戒,及修所成一切福业。 智者,谓以所集善根回向萨婆若故。 复次,善根者谓净意乐无矫诳故;福者加行积集一切福故;智者增上意乐悉殊胜故。 复次,善根者于诸善法愿坚固故;福者集善资粮无厌足故;智者所有善根观如幻故。 复次,善根者谓获善友;福者不舍善友;智者数问善友。 复次,善根者乐求佛法;福者所闻不忘;智者悦于法乐。 复次,善根者常求佛法;福者说法无所悕望;智者于法无悋。 复次,善根者常乐听法;福者如理观察;智者如法修行。 复次,善根者常乐见佛;福者常供养佛;智者随顺佛教。 复次,善根者谓获出家;福者修圣种行;智者乐住兰若。 复次,善根者善能修习少欲知足;福者于诸衣食任运不贪;智者于所受用任运无染。 复次,善根者修念处观;福者满四正断;智者获如意足。 复次,善根者谓入信根;福者修于进念;智者观三摩地慧。 复次,善根者住于五力;福者随顺觉支;智者入圣道智。 复次,善根者心住妙理;福者求奢摩他资粮;智者得毗钵舍那善巧。 复次,善根者谓施所成福业事;福者谓戒所成福业事;智者谓修所成福业事。 复次,善根者谓增上戒学;福者增上心学;智者增上慧学。 复次,善根者说悔诸罪;福者随喜众善;智者劝请诸佛。 复次,善根者舍诸所有;福者不悕望报;智者回向菩提。 复次,善根者于戒要期;福者持戒不缺;智者持戒回向。 复次,善根者于诸有情不怀损害;福者所闻恶语而能忍受;智者能舍身命成就有情。 复次,善根者勤求善法不生厌倦;福者以所有善根回施有情;智者积集善根回向菩提。 复次,善根者谓能修习诸禅支等;福者谓获禅定一切善根;智者从诸禅定现生欲界。 复次,善根者慧力多闻;福者所闻观察;智者慧得圆满。 复次,善根者等视有情;福者证得慈定;智者慈心平等犹如虚空。 复次,善根者谓修习三地资粮;福者积集四地资粮;智者圆满八、九、十地资粮。 复次,善根者谓初发心菩萨;福者住行菩萨;智者不退菩萨。 复次,善根者谓平等行;福者相好庄严;智者无见顶相。 复次,善根者庄严佛上;福者心念惠施;智者利诸有情。 复次,善根者闻说魔业;福者觉察魔业;智者能超魔业。 复次,善根者谓具大悲;福者善巧方便;智者谓修般若。 复次,善根者庄严菩提道场;福者善能摧坏诸魔;智者谓一刹那心相应慧成于正觉。 梵王! 如是名为善根、福、智。」尔时,光庄严梵王白佛言:「甚奇,世尊! 能以三句义说一切法。」时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告光庄严梵天言:「梵天! 有一句能摄一切法。 云何为一? 谓性空句。 所以者何? 由一切法同空性故。 是谓一句。 复有一句摄一切法,谓无相句、无愿句,皆摄一切法。 如是广说,乃至无行句、离欲句、寂静句、无阿赖耶句、法界句、真如句、实际句、不生句、不起句、涅槃句,各摄一切法亦如是。 复次,梵王! 欲者是离欲句,以离欲性即是欲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嗔者是离嗔句,以离嗔性即是嗔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痴者是离痴句,以离痴性即是痴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乃至身见者是无身见句,以无身见性即是身见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色者是无色句,以无色性即是色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如是受、想、行、识,识者是无识句,以无了别性即是识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如是广说处、界、十二缘生,无明者即是明句,以明性即是无明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乃至生者是不生句,以不生性即是生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一切法句者是无法句,以无法性即是诸佛法故;一切佛法亦同是性。 梵王! 是为一句摄一切法。 若菩萨入此法门者,则于一句入一切佛法。 梵王! 譬如大海吞纳众流,是一一句摄一切法亦复如是。 譬如虚空能包万像,此一一句摄一切法亦复如是。 是故此句无尽展转无量。 譬如算师数以算筹布在局上,然局中无筹、筹中无局而能展转成无量数,如是一句成无量句亦复如是。 梵王! 如是等百千劫所说校量佛法,若身、若心皆无所得,亦不可以数知。 何以故? 一切法者是佛法故,是佛法者即非法故。 所以者何? 以想分别、以想遍知,假名说故;于中无相亦非无相、无法非无法,究竟无相。 此相清净自相远离,犹如虚空同一自性;佛法亦尔,性相皆空。」虚空藏菩萨说是法时,于彼梵众二万二千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五千梵王,以宿植善根获无生法忍。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六丙午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 勅凋造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6:3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