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内容: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广严城大林楼阁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除诸重担所作已办,如大龙王,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得深解脱心达正道,调伏诸根威仪详审唯一补特伽罗尊者阿难,受于佛记奉持法藏。 复有大菩萨众一千人俱,皆得不退转地,总持法门平等法忍,是大智者具大信重,言行相应断诸疑惑,面相圆满亦无颦蹙,常大欢喜具大精进;是法王子,知法自性说法无倦,所说之法离诸戏论,化度众生发起佛智,凡所导利功不唐弃。 得大忍辱,离诸颠倒境界之法,满足十地善知三时,明了自性不生不灭,永断缠缚威仪具足,证得空三摩地、无相三摩地、无愿三摩地,虽出生死常行轮回,不乐声闻缘觉之行,唯以发起大菩提心应根说法。 其名曰: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香光菩萨、无边光菩萨、除盖障菩萨、胜义心菩萨、得光王菩萨、断一切忧暗菩萨、萨哩嚩尾沙摩那哩尸菩萨、内行菩萨、无边意菩萨、具大精进步意菩萨、宝海菩萨、装严王菩萨、具大神通王菩萨、无差步菩萨、胜意菩萨、普满菩萨、阿那嚩啰拏那哩尸菩萨、常喜菩萨、上金光菩萨、观一切法意菩萨、阿秫巘驮那罗拘酥弥多菩萨、首积菩萨、无忧吉祥菩萨、须弥藏菩萨、观自在菩萨、香自在王菩萨、欢喜王菩萨、无边慧藏菩萨、持一切妙法藏菩萨、师子吼音菩萨。 如是等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与二千苾刍众而共围绕,入广严城乞食。 是时世尊入城门时,以大慈悲现神通力,放大光明照耀一切,变广严城而为瑠璃,令四衢道皆悉清净。 其有众生蒙光所照,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瘖痖之者皆悉能言、迷惑之者咸得正念。 天花如雨降满城中,天乐自鸣妙音清亮。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其中众生唯受大乐。 是时广严城星贺里蹉尾王,有子名曰宝授,年始三岁,乳母抱持在于殿上。 时彼宝授忽见光明希瑞之相,又闻城中种种异事,从其怀抱速下于地,向乳母前端然而立,说伽陀曰:「何人威德力,现此希有相,如俱胝日光,照耀三千界,其中诸恶趣,一切得清净? 如是之神通,母速为我说。 天雨众妙花,遍散于佛刹,复成妙伞盖,悬覆于空中;十方有异鸟,翔鸣而萃集,男女皆大喜,异常而严饰;盲者复瞻见,聋者还听闻,瘖痖者得语,迷惑得正念;诸丑陋麁恶,变成妙色相,一切不善人,皆发慈悲心。 何人行世间,发起神通力? 此为最上事,母速为我说。」尔时乳母答宝授童子,说伽陀曰:「功德宝出现,清净难思议,清净最上行,无垢无增减。 世尊为眼目,视生如的亲,化行于世间,无亲踈分别。 为现乞食来,不住世间相,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 能断众生疑,慈悲常利物,众生所有苦,唯佛悉能除。 称赞不生喜,讥谤亦不瞋,无障复无碍,行世如清风。 来者世间师,最上大法王,善解甚深法,明了第一义。 常说中道法,言离于取舍,法句最寂静,远离一切处。 智积无我相,最上大福聚,善逝世间解,来者无边相。 佛身如须弥,高显无伦匹,亦如尼俱陀,上下皆相称;其色如真金,晃耀而璨镧,清净若玻[王*梨],又如秋满月;头顶圆如盖,发鬒而绀青;髻相若螺纹,一一皆右旋;面相如满月,湛然而清净;眉间之白毫,右旋而宛转;两目如青莲,光莹善观察;脣妙频婆果,齿白正齐密;舌相如莲叶,长广覆面门;鼻高而修直,额广而平正;两眉色绀青,延袤及于耳;两耳极端正,轮朵垂至肩;如来梵音声,清亮如频伽,美妙复柔软,众生闻者喜。 所有紧那罗,孔雀鹅鹦鹉,鸲鹆拘枳罗,拘那罗鸳鸯,[口*尔]母多命命,如是等音声,及彼诸天乐,一切美妙声,皆不及如来,于十六分中,不及于一分。 项细复圆满,两臂而佣直;二手指纤长,具轮螺等相,软如兜罗绵,甲妙赤铜色;胸臆广平正,脐轮而深密;阴藏若马王,藏覆而不现;乃至二足下,其色如红莲,平满复柔软,具千辐轮纹,及与鈎幢等。 如是诸相备,百福悉装严。 具力大丈夫,一切世间师,常作师子吼,说于不二法。 所出诸言辞,真实无差忒,爱语复柔顺,众生闻者喜。 觉悟诸众生,应根而启发,有义利功德,为最上第一。 具如是装严,名为佛世尊,十方世界中,凡圣无有比。」尔时宝授童子,得闻乳母说是伽陀赞叹佛已,即白母言:「云何令我得见于佛?」佛知其意,速往宫门现身而立。 乳母指言:「斯即是佛。」宝授童子乃于殿上遥见世尊,举手顶礼即作是念:「若有众生覩见如来如是具足功德之相,不发大菩提心者难得己利。」又复思惟:「经于百千俱胝劫中难遇于佛,我今值遇甚为希有。 当舍此身而为供养。」是时童子手持千叶金莲,即于殿上投身而下。 时彼童子佛力所持,住于空中,捧以金莲用献于佛。 是时金莲离童子手,乃于佛上虚空之中变成花盖,众宝严饰殊妙第一。 尔时宝授童子即于空中向佛合掌,说伽陀曰:「我所献莲花,不为断烦恼,及于一切法,唯为佛菩提。 如菩提不生,非有亦非无,非取亦非舍,我从佛现化。 非愚迷所着,相与无相等,我离一切相,供养佛世尊。 所获诸功德,亦离一切相,今奉献此花,不愿证二乘,以彼第一乘。 常转于佛刹。」尔时尊者大目乾连侍佛之右,见是事已,即说伽陀问宝授童子曰:「如是释迦佛,汝信重供养;汝何心颠倒,云菩提不生?」尔时宝授答尊者大目乾连,说伽陀曰:「诸法本不生,所施空无为,法性本如是,云何有所生? 圆顶被袈裟,住于罗汉相,如不能知空,佛智何能了? 汝若有妄想,供养俱胝佛,虽供如是佛,实为非供养。 尊者至于今,犹不断妄想,汝心当云何,无相称有相?」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复谓童子曰:「如来不证无上正等正觉耶? 亦不说法耶?」宝授童子曰:「夫大智者不住菩提相、不住如来相,诸法性无为,法本无有生。 若如是了知,是即知法性。 不惊不怖,舍离亲疎,无来无去,无行无相;不住佛法,不住缘觉法,不住声闻法,亦不住贪法。 不住瞋法,不住痴法,乃至不住愚迷众生无明烦恼等法,亦复不住有色无色、有想无想、有相无相、清净不清净,及身口意、平等不平等;一切诸法皆无所住。」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又复问言:「宝授童子! 如来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有所证耶?」童子言:「不也。 若有所证,即住如来相、住菩提相、住解脱相。 若住是相,即为愚迷。」大目乾连言:「童子! 我亦无相,汝谓有相。」大目乾连又复告言:「童子! 我前所问为俗谛故。」童子言:「大目乾连! 一切众生愚迷虚妄,乃生诸根不能调适。」大目乾连言:「若众生具足虚妄者,法亦虚妄。 若虚妄者,汝云何说?」童子言:「大目乾连! 说法无相,是名说法。 如是说者,无有所至亦无所证,亦无所知亦无所见。」大目乾连言:「童子! 若如是者,汝今何故供养如来?」童子言:「大目乾连! 汝若如是,见如来相、见施者相。」时大目乾连闻童子言已,默然而住。 尔时童子又复告言:「大目乾连! 若复众生见有是相者,不能解脱、不得己利,远离如来寂静涅槃,必当发趣声闻乘也。」尔时大目乾连说伽陀曰:「童子虽年幼,智慧如大海,经于几多时,学成无生法。」尔时宝授童子答大目乾连,说伽陀曰:「所学即非学,一切学无性,大智如是学,我学亦如是。 汝之所问我,着于众生相,众生本无相,诸法不可得。 说有菩提相,愚迷非正见;尊者今云何,犹住于诸见? 智者于诸见,一切悉清净,佛法愚迷法,及彼种种法,如是观皆空,是知诸法性。 若住有无相,求证菩提者,法本非有无,菩提云何得? 说法无边际,众生亦如是,不住差别相,斯即名涅槃。 如是行轮回,师资无所有,此无相法中,智者不迷惑。 愚迷言得证,彼皆住轮回,无明转增长,是即为魔着。 安坐菩提场,为示俗谛故,诸佛之所证,非俗非寂静。 菩提不可说,远离见非见,若见如是实,彼能解妙法。」尔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 此宝授童子,从于何时于法修行?」佛言:「舍利弗! 我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此宝授童子已证无生法忍经三百千劫。 「又,舍利弗! 我于往昔燃灯佛处得授记时,我初证得无生法忍;宝授童子于彼法中为大菩萨,解空第一。」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 宝授菩萨何因何缘,经如是时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汝将此义自问宝授菩萨,必为汝说。」时舍利弗承佛圣旨,即伸问言宝授菩萨言:「今云何不成佛耶?」宝授菩萨言:「尊者!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故,由是我不成佛。」舍利弗言:「宝授菩萨! 于意云何? 如来成佛,莫有相耶?」宝授菩萨言:「如来若于菩提有所证者即是取相,若取相者即是妄想。」舍利弗言:「宝授菩萨! 汝从尔来住何忍何行,复以何法化度平等?」宝授菩萨言:「我于一法而尚不住,何况有四? 舍利弗! 汝勿谓我有法说耶? 证菩提耶? 是如来耶? 得解脱耶?」舍利弗言:「希有善男子! 若能于法如是了知,汝向于佛宜可出家。」尔时宝授菩萨说伽陀曰:「诸有出家者,多着出家相,心妄想迷惑,称谓有所得。 执见于事法,修行布施因,欲求无为果,所证即有为。 不了无相地,见有生不生,得与无得相,谓得甘露味。 是人于佛法,乃名破法者,如来释师子,说法寂无相。 不住心非心,不住性无性,若见如是说,是即见佛说。 若见有相者,斯人眼非净,我见非解脱,智者不应行。 我见即愚迷,执见有常相,以自有相见,谓得于涅槃。 不识梦幻性,及背空无相,佛说如是人,是大无智慧。 又复调诸根,持戒着禅定,起于妄想心,住相迷求果。 此则法中贼,智者应当知,以斯种种法,我出家何益? 法界本湛然,诸法无分别,譬如山响等,智者不见相。 当住于如如,无别有性相,若了如是法,何住出家相?」尔时妙吉祥菩萨告宝授菩萨言:「云何说为菩提?」宝授菩萨言:「离诸语言,名为菩提。」妙吉祥言:「汝当云何作如是说?」宝授菩萨言:「法本无言,故作是说。」妙吉祥言:「为初地菩萨当何所说? 令云何学?」宝授菩萨言:「当如是说。 不断贪慾瞋恚,不舍愚痴,不断烦恼乃至五蕴六处等。 又复于智慧愚痴不生疑惑,不心念佛、不思惟法、不供养众亦不持戒。 不于朋友而求寂静,乃至诸难亦不越度。 妙吉祥! 当为初地菩萨说如是法,令如是学。 于意云何? 亦复不应于是诸法而有住相,若住相者是为住法,彼即愚迷起生灭法。 若于是法说无疑惑,即于法界知其性也。 若能如是了法性者,是得名为说菩提也。 妙吉祥! 若有菩萨闻斯法已不惊不怖,当知是为得不退转。」尔时会中有八苾刍,忽闻说此无相正法,心不爱乐,出于法会,吐血命终,皆堕阿鼻大地狱中。 尔时妙吉祥菩萨白佛言:「世尊! 云何此八苾刍闻此正法乃有如是大恶相耶?」佛言:「妙吉祥! 莫作是说。 然此苾刍经十千劫,不曾闻法、不近善友,是故今日闻此正法心不爱乐。 妙吉祥! 此八苾刍当来之世,于阿鼻狱中忽思正法,寻便命终,生兜率陀天为彼天子,或生人间为转轮王。 经六十八劫当得承事十那由他佛,于彼劫后有佛出世,号无垢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彼无垢光佛,如我今日住广严城,广为人天说法授记。 时彼天子,天耳遥闻说法授记,即与八万天子同诣佛所。 到佛所已,散众天花遍广严城,供养瞻礼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我等随喜乐闻正法,愿佛为说菩提之行。』时无垢光如来为说正法,便令发起大菩提心。 彼诸天子才发心已,应时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是时广严城中有八万四千人,亦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千二百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世尊告妙吉祥言:「假使菩萨于百千劫修行六波罗蜜无方便慧,不如暂时闻此正法。 何以故? 闻此正法功德无量,何况爱乐听受,乃至书写、受持、读诵、为他广说。 妙吉祥! 若复有人乐求阿罗汉果,及乐求辟支佛者,于此法中不应修学;若乐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学此法。」尔时宝授菩萨知佛世尊及苾刍众未有食处,乃告乳母:「可于宫中速取食来,用施佛僧。」于是乳母速取百味饮食盛满一器,授与宝授菩萨。 菩萨得食即于佛前发誓愿言:「如来之所说,一切法无尽,斯言真实者,此食亦无尽,乃至苾刍众,悉令得饱足。」尔时宝授菩萨即以饮食盛满一钵,奉献佛已,告诸苾刍言:「尊者! 慈愍我故各各受食。」又复告言:「我所施者,不以身施、不以心施,离于三业、不求福果,不住有为法、不住无为法,亦不着世法,亦复不住声闻、缘觉及佛菩提。」时彼苾刍众无有一人伸钵受食者。 宝授菩萨言:「诸尊者当受此食。 尊者乐乞,我今乐施。 我于尊者亦无所求。」时宝授菩萨复发愿言:「佛语真实,如妙吉祥及百千俱胝菩萨,当来之世于功德装严王佛刹,皆得成佛,同一名号。 若真实者,今此器中所有饮食,令诸苾刍所持之钵悉皆充满,此器中食愿得无尽。」以愿力故,诸苾刍众各各钵中自然食满。 时宝授菩萨,复以器中余食,施广严城中一切人民悉令饱满,器中饮食犹尚不尽。 尔时世尊告宝授菩萨曰:「有五种宝,于菩萨行施,能令清净。 何等为五? 一者、行施无有希望,二者、于施心无所着,三者、所施不起于相,四者、不见施之果报,五者、不令受者有所还报。」佛言:「复有四种宝,行施菩萨应常思念。 何等为四? 一者、常念空三摩地,二者、常念于佛,三者、常念大悲,四者、常念于己不求果报。 菩萨若如是行施,是为净施。」佛告妙吉祥言:「此宝授菩萨,于当来世过三十劫,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不空力称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 彼佛众会有无边菩萨,是诸菩萨皆住不退转地,威力无边寿亦无量。」尔时世尊及大苾刍众受彼食已,还归本处。 尔时妙吉祥菩萨白佛言:「世尊! 当何名此经? 我等云何受持?」佛言:「此经名为『菩提行』,亦名『一切法为首』,如是受持。」佛说此经已,宝授菩萨并诸大众,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6:24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