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分别经 内容: 佛说分别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 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佛言:「人有六恶以自侵欺。 何谓为六? 眼为色欺、耳为声欺、鼻为香欺、口为味欺、身为细滑欺、意堕邪念为邪念欺,是为六欺,令人堕恶道中,无有出期,黠人乃谛觉是耳!」佛言:「人从三可得三苦。 何谓三可? 一、身可杀盗淫;二、口可两舌恶骂妄言绮语;三、意可贪恚痴。 用是三可故,堕地狱、饿鬼、畜生中,是为三苦。 唯黠者觉之。」佛言:「人有六恣,堕十八痛。 何谓六恣? 眼恣入色、耳恣入音、鼻恣入香、口恣入味、身恣入细滑、意恣入邪念,是为六恣。 亦为受、亦为衰,用是故堕十八地狱,苦痛长久,无有出期。」阿难白佛言:「人有事佛受戒,能得脱是苦痛不?」佛言:「有人事佛受戒,得福无量,不可譬喻者,有人事佛堕极罪者。」阿难问佛:「事佛、受佛戒当得福,更得深罪,何以故? 愿闻其意。」佛言:「有人事佛奉持经戒,精进不犯,得福无量,不可譬喻也。」佛言:「有人事佛,受戒不持,不能精进禅定思惟,託名事佛,专行邪业,贪求无厌,不知止足;淫妷色欲,好喜歌舞,耽于酒味,以自放恣,虽云事佛,其过难量。 用是之故,长堕三涂,苦痛万端,难得免出。」佛言:「事佛有三辈: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二辈、为天人事佛;三辈、为佛弟子事佛。」「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卜问是祟解除祷祀,信有家亲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恶之对,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死堕无择地狱,受苦长久。 久乃出,为魔邦属,谀谄妖[女*瞿],难可得度。 是曹辈人,宿命余福,暂得一时见于正道,心意瞢瞢难晓宿已,当复更入邪见无穷已也。 是为魔弟子事佛。」「何谓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于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 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何谓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安济之。 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佛言:「吾般泥洹后千岁,魔道当兴,时世大恶,国无常主,民无常居。 远方之人,当入中国,掠杀残暴,无有法则,于斯之际,像法当兴盛。」阿难问佛:「何谓像法?」佛言:「当来比丘不持正法,挟妻养子,无有惭愧心;耕田种殖,以为常业,无复学问坐禅行者;好乐俗常,以为绮雅,佯佯相看,上下雷同;拨拂相教度世之基。 迷于色欲,不畏于罪。 时有知法者,为说真言,教示正法,便怀憎嫉,欲毁坏之。 为立言议,抄持长短诽谤驱踧,使其无憀。 用是之故,大法转减。」阿难问佛:「于是之时,颇有奉法者不?」佛言:「多有事佛,亦出家者耳,但不持戒,共相嫉妬;识义者少,多不晓解。」阿难言:「当尔之时,何国最恶,不信行者?」佛言:「真丹之土当有千比丘,共在大国,堕魔邦界,其中黠者,若一、若两,为佛弟子耳。 生六天上者,亦复少少;在魔邦者,甚多甚多。」佛言:「吾般泥洹后,亦多有外学来求吾道,度者当隐括,审悉三月,知其志能习清净行,虚寂少欲不为污行,便可受之。 先授十善,满三年已,服习道意恶事不犯,乃为更受二百四十戒。 其为威仪之事,精进守行,皆向解脱,是弥勒所当建也,当从得度,以为应道。」阿难问佛:「如佛所说,我皆顶受,宣语后人,令佛之弘法不为断绝。」佛言阿难:「汝前后所受,皆以贯心,我亦知汝有信护于佛法也。」阿难问佛:「后若有人,信乐应法,至心欲求,断世违俗,以从正道。 若时无明师传教诫者,若有一人,书写戒律授与之,便可得度为道者不?」佛言阿难:「皆当得。 知禁法者,尔乃可授戒耳,不可以文字受便为应法。 何以故? 佛为天上、天下之大智,天上、天下之大度,天上、天下之大明,不可妄传失旨,皆当明于戒法禁律,事事委练,乃为相授耳。 不明法戒禁要之事,而妄授人戒法,违佛诚信,反用为是,大罪不小也,宜以审谛。」阿难白佛言:「后末之世,若有人至心至意,厌于苦痛,欲求度脱,世无有佛,当以何济其来意?」佛言阿难:「当将诣彼明戒法者,晓习威仪禁要之事,如是应度,度亦得度。 自不明而复授彼,两迷失道,浑沌无穷竟已,何从得度脱耶?」佛言:「当来有比丘,不能自净,畜妻养子,身行污浊,贪求供养,不信罪福,而望安乐,难得免脱,甚亦可伤。」阿难白佛言:「如是后世,其有从道被服,皆是佛威神,其人以得像于正真因缘,当从得脱。 何缘中复不信、违佛明教,当复更若干无数劫受苦痛耶?」佛言阿难:「是皆前世无数劫,堕久苦之中,其人于苦痛之地,自悔责,愿得为善,当从得脱。 缘一时自悔之福辄得福,随来生末世,为人暂覩佛经。 又能除剔头发,以为比丘。 本识未械,心意犹豫,瞢瞢不了,故有污浊,多不能离俗,不遇明慧。 如是当后,更堕极苦之中,受无数劫罪。」佛言:「诸比丘! 汝以出家,舍妻子弃世行,作沙门,当修戒行,如罗汉法,宁以洋铜灌口中,下过焦烂腹肠,终不无德食人信施。 宁以利刀截手支解身体,不以无德受人信施。 人无德力,受人信施,当累劫堕于罪苦,久久得出,用余[米*几]末之福,得为人身,当复更还一一偿之,有作奴婢偿者,有作儿子偿者,有作父母偿者。」阿难问佛:「何谓偿债?」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挝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无有怨心,勤力作务,不惮劳疲,爱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为现世偿债奴婢也。 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毕来偿,犹有本识,故无怨恚甘受而已。 「何谓偿债儿子? 儿子致财,父母散用无有限度,儿子心亦无惜意,是为偿债儿子。 「何谓偿债父母? 父母致财,儿主散用,父母不为爱惜,恣所当得,皆是宿识因缘相偿故无惜心。 诸此偿债,因缘合会,对讫更散,亦无常住。 明者觉之,故不为也。 唯有道德,可以久保。 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儿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免脱。 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 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劫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 「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二堕失人种,累劫不复。 五末之世,持宜顺行,遭值经道,不可不勤。 遭值佛世,不可不谛受着心,遭值明人,不可不勤问奉受。 何以故? 人身难有,六情难具,才聪难得,佛难得见,经难得闻,故宜勤之。」佛言:「吾般泥洹后,当有五逆恶世,当斯之时真丹土域,魔事当盛,闭塞正道。 虽有经法,少有学者;设有学者,少有行者。 世有比丘,少能自守清净,多有污浊习俗之行高望游步,世人无异;求好衣服,学世辩辞,追世礼费,群党相随,以快心意,求世名誉;教人入法,度为弟子,不教护魔,不依正道;度世之业,亦不学问,追求明智,自谓德大,不守根门。 虽得为人,假时而已,自谓长久,不知大对,当后受苦无穷竟已,颠倒翻覆,在魔部众,一何痛哉。 诸比丘! 已得人身,六情完具,覩佛经戒,勤行当行诵之。 一失人本,难有复时。 佛世难值,经法难闻,宜各思惟。」佛说经竟,诸比丘皆俨然坐,自思惟即得罗汉。 佛说分别经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