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法集经 内容: 佛说法集经卷第一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虚空界法界差别住处普皆严洁,清净无垢,诸佛如来福智庄严如意所化,超于三界有为数行,过一切譬喻不可思议,诸佛如来果报所生于最胜楼阁妙宝台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具四无碍,得俱解脱;与菩萨摩诃萨众,皆悉清净,得常无常三昧境界,观一切智智行处,得无中无边法界彼岸,满足一切菩萨所愿,具足一切菩萨自在,得十无尽无量功德以自庄严,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三昧、四无碍智;与大威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提桓因、梵天、四天王,其数百千万,及眷属亦百千万。 尔时,婆伽婆所说经,名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所谓见诸贤圣能生信心,得信心者成就欲心,得善法欲心者成就不断心,得不断心者成就义心,得义心者成就增上心,修行檀波罗蜜者成就大富故、修行尸波罗蜜者成就人天果报故、修行羼提波罗蜜者成就一切庄严故、修行毗梨耶波罗蜜者成就一切佛法故、修行禅波罗蜜者成就调柔心故、修行般若波罗蜜者成就过一切世间智故、修行方便波罗蜜者成就一切无障碍故、修行愿波罗蜜者自然成就一切事故、修行力波罗蜜者成就不可破坏故、修行智波罗蜜者成就一切世间归依处故,出家者为成圣道故、着染衣者远离一切世间事故、乞食者为破一切憍慢心故、住阿兰若处者成就无怖畏故、处宴坐者成就神通无量等故、闻法受持者成就四无碍故、修念方便者成就陀罗尼故、修意方便者成就差别法智故、修坚固行者成就无大众畏故、修乐说方便者成就记说不错谬故、修阴方便者成就般若差别故、修界方便者成就微细般若差别故、修入方便者成就远离内外迷心故、修谛方便者成就不诳一切众生故、修念处方便者成就随顺一切佛意故、修舍摩他方便者成就寂静心故、修毗婆舍那方便者成就调伏心故、修不高心者成就一切智智满足故、修不憍慢者成就敬信心故、修不诳一切众生者成就乃至能令一人信故、修行坚固般若者成就一切天人行故、修如说修行者成就满足善知识法故、修行内思惟者成就自然觉故、修行降伏心者成就法王义故、修行不悋身者成就佛身故、修行恭敬三宝不坏心者成就是处非处智力故、修行善巧所作者成就业报智力故、修行不毁他智者成就诸根利钝智力故、修行入微细因缘集智者成就种种性智力故、修行三宝中教化众生者成就信欲智力故、修行一切处不坏威仪为诸众生平等说法者成就一切至处道智力故、修行禅法中教化众生者成就禅定三昧三摩跋提垢净起智力故,修行正道为失正道众生示正道者成就天眼智力故、修行与一切众生正念者成就宿命智力故、修行与一切众生白净法者成就漏尽智力故、修行多闻教化众生者成就无大众威德畏故。 如是,世尊说此名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门时,彼大众中有二菩萨:一、名无所发,二、名奋迅慧,与诸眷属于别楼阁宝堂上坐。 此二菩萨于彼处坐,起如是心:「有诸菩萨摩诃萨广大法集我等应说。」作是语已,奋迅慧菩萨语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生?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诸佛如来真实身? 云何知诸佛如来为他因缘故成? 云何知诸佛如来真实常住? 云何菩萨知诸佛如来大般涅槃? 云何菩萨知诸佛如来行? 云何菩萨知譬喻相应? 云何菩萨知几种佛? 云何菩萨知诸佛如来唯依言辞说法? 云何菩萨知空义? 云何菩萨知空所对法? 云何菩萨知说空者? 云何菩萨知法师义? 云何菩萨知与法师相应譬喻? 云何诸菩萨知不共住法? 云何诸菩萨知应化事? 云何菩萨知诸善根胜妙果报? 善男子! 云何菩萨知诸无漏善根得胜妙果报?」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语奋迅慧菩萨言:「善男子! 汝善能问此甚深法集。 善男子! 此是胜妙广大法集法门。 善男子! 汝今谛听,我当承佛威神、如来加力而为汝说何者是广大法集法门。 「善男子! 菩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应供、正遍知生。 何者为十? 所谓远离一切所作分别心故而生、转离一切心意意识身故而行寂静、一切生灭故而示现生灭行、依过去行起故而行一切果报行、得无障碍法界所作集故而集一切作业、以十大愿为首满足百千万阿僧祇愿庄严故而为庄严、得一切诸佛如来所加加故名诸佛加、随教化一切众生善根所作故而为一切作业集起、大慈大悲故而方便教化众生、随时住持众生善根吹心故而得深心、随众生心行差别故而现种种生。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应供、正遍知生。 「又,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真实身。 何者为十? 所谓真实为体,以清净无垢故;法界为体,以无差别故;实际为体,以遍至故;空、无相、无愿为体,以真实寂静故;幻化焰响、水中月、乾闼婆城、旋火轮为体,以为化因缘而有故;不生、不灭为体,以无物故;一切法自性为体,以自性鲜白故;过去不来,以无间故;未来不去,以无形故;现在不住,以过去、未来无故。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应供、正遍知真实身。 「又,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如来为他因缘故成。 何者为十? 所谓以不放逸行为种子故而成善法果、以智慧方便生故而无过失、以尸波罗蜜行为足故而能善去、以菩提心为命根故而不死灭、以舍摩他、毗婆舍那为手故而能善巧作业、以信业果报为眼故而现见智慧、成就修行一切诸波罗蜜故而善住无上处、依四摄行住故而修行坚固、修空慧为首故而无所分别、修行不疲惓不惊不怖不畏故而不舍一切众生所作事业。 善男子! 是名菩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为他因缘故成。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真实常住。 何者为十? 所谓远离一切瞋恨过故,不取我、我所事;常为一切众生作善法依止故,犹如良医;过去善愿满足故,所得不退;依彼众生起大慈故,善作诸业;唯为他事起心故,能利益一切众生;舍自利益故,代他受苦;远离分别涅槃心故,以世间涅槃为一味相;不疲惓行故,一切所作自然成就;远离一切所求事故,无骨肉身;无障碍相故,于一切处示现涅槃。 善男子! 是名菩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真实常住。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大般涅槃。 何等为十? 所谓毕竟离一切烦恼障、智障故;遍知我空、法空、无我故;得具足转离意,生法身故;于一切众生作佛事自然不休息,得具足智故;得一切诸佛无差别法身故;远离世间、涅槃二心故;清净一切法根本故;得修行一切法不生不灭智故;得真如法性实际平等智故;得一切法自性、涅槃性平等智故。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得大般涅槃。 何者为十? 所谓一切烦恼,求为根本,因求而起;诸佛无有彼求则离烦恼,离烦恼故得大涅槃。 「以不求故,名为如来不取一法;不取者,不行、不住;以不取故,名得涅槃。 「云何如来不行、不住? 离彼二法,法身不灭,不灭、不生,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云何如来不生、不灭? 彼佛如来无能说者,不可说故,是名如来得大涅槃。 「无我、无众生,唯是生灭法,离彼依止法,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一切烦恼、随烦恼等唯是客尘;法性寂静,不来、不去,是故法性非客、非主;法性平等,是故如来得大涅槃。 「真如为实体、非真如法即是虚妄;实体即真如,真如即如来,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实际不戏论、余法即戏论;诸佛如来究竟实际,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不生为实,余生灭法即是颠倒、虚诳、妄语;佛不妄语,离于虚妄,真实为体,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不实法可作、实法不可作;如来即实法,身身即无为,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大般涅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大般涅槃。 何者为十? 所谓布施及布施果报无我、无我所,如来善知布施及布施果报,远离分别心,无有颠倒,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持戒及持戒果报无我、无我所,如来善知持戒及持戒果报,远离分别心,无有颠倒,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忍辱及忍辱果报无我、无我所,如来善知忍辱及忍辱果报,远离分别心,无有颠倒,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精进及精进果报无我、无我所,如来善知精进及精进果报,远离分别心,无有颠倒,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禅定及禅定果报无我、无我所,如来善知禅定及禅定果报,远离分别心,无有颠倒,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般若及般若果报无我、无我所,如来善知般若及般若果报,远离分别心,无有颠倒,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一切众生非众生、一切法无我,如来远离一切颠倒相、远离一切颠倒法相,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有我相者则有所求,以有求故有烦恼染;离我相者无一切求,以无求故离烦恼染。 以离烦恼染,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有为法可量,无为法不可量。 如来远离有为、无为法故,唯有无为法身不可限量,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如来若离于空,不见众生、亦不见法空者即是法,法者即是法身,法身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名得涅槃。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大般涅槃。 「又,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行。 何者为十? 所谓法持为持,善清净法故;众生持为持,自愿满足故;自利、利他无有二相,以同事行故;如清净摩尼无有分别,以不分别法界清净故;得安隐处,灭除一切众苦刺故;得无畏处,永断一切烦恼怨故;得无大众威德畏,远离一切法中疑故;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得一切众生平等心故;能为无量百千万亿应化等身,得善清净神通力故;善巧示现一切色像无所障碍,得如虚空善清净故。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行。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行。 何者为十? 所谓如来不起是心:『世间之法多诸过失,涅槃寂静无量功德。』如来于世间、涅槃得平等心,不住世间、不住涅槃,而不弃舍利益一切诸众生故。 「善男子! 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是诸众生颠倒智慧,种种烦恼、随烦恼染,我能度脱如是众生。』而诸如来依过去愿行,随诸众生根性、信等,彼彼行中无所分别,自然成故。 「善男子! 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我说如是修多罗、如是祇夜、如是和伽罗那、如是伽陀、如是优陀那、如是尼陀那、如是伊谛越多伽、如是阇陀伽、如是毗佛略。』善男子! 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我说阿浮陀达摩。』而诸如来无所分别,彼彼众生随所闻法自然成故。 「善男子! 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我为乞食入某国土大小城邑及诸聚落,我至如是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国王、王子、大臣、人民、诸众生所。』而诸如来智慧为首,身、口、意业自然成故。 「善男子! 诸佛如来无有饥渴、大小便利,身无羸损、疲乏、病苦,为众生故,现行乞食。 然诸众生谓如来食,而诸如来实不食也。 示现教化诸众生事,于一切事无所分别,自然成故。 「善男子! 诸佛如来不起是心:『此诸众生下、中、上根,我为此等下、中、上根诸众生类随顺宣说下、中、上法。』而诸如来无分别心,所说之法自然而成,不增、不减,随器受故。 「善男子! 诸佛如来不起是心:『若诸众生不供养我、不恭敬我、毁骂于我,如是众生我不教化;复有众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给侍于我,如是众生我应教化。』而诸如来寂静三昧慈悲普覆于彼众生,自然住于平等法故。 「善男子! 如来无高心、无下心、无憍慢心、无爱心、无贪心、无瞋心、无随贪心、无着心、无碍心、无障心、无杂心、无烦恼心、无随烦恼心、无瞋心、无痴心、无随瞋心、无随痴心,善男子! 而诸如来自然寂静寂静境界,住于赞叹寂静境界故。 「善男子! 如来无有一法不知、不解、不觉,于一切境界毕竟满足,现前悉知,而诸如来见彼彼事、彼彼众生所作诸业,自然成故。 「善男子! 如来见诸众生修行成就不以为憙、见诸众生不修行者亦不生忧,而诸如来于修正行众生无障大慈常现在前、于邪行众生无障大悲常现在前。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如来、应供、正遍知行。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譬喻相应。 何者为十? 善男子! 譬如日出,于上、中、下诸众生等若信、不信,若恭敬、不恭敬平等出现、平等普照。 善男子! 如来、应供、正遍知亦复如是,于上、中、下诸众生等若信、不信,若恭敬、不恭敬平等出现、平等智慧光明普照。 「善男子! 譬如虚空于一切众生无有障碍,而彼虚空为诸烟、云、尘、雾等事之所曀障。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无有障碍,而为烟、云、尘、雾、我见、烦恼、客尘所障,不见如来、不受如来功德利益。 「善男子! 譬如树木虽有火性,以无因缘而不现用。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虽有无量神力自在,以诸众生远离精进、信等因缘,不出于世、不作佛事。 「善男子! 譬如种种熏色置一器中熏种种衣,复以众杂染色置一器中染所熏衣,随其所熏受色不同,而彼诸色不生分别差别之心。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种种善根功德庄严,随诸众生信等熏异,见佛如来所受功德差别不同,而佛如来不生分别差别之想。 「善男子! 譬如诸河流水盈满,若人赞、毁,悉皆顺流;若逆流者,无有是处。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若人赞、毁,悉皆常随智慧而行;若随憍慢,无有是处。 「善男子! 譬如苷蔗,若人割截、若不割截,不失甘味。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若人亲近、供养、恭敬,及不亲近、供养、恭敬,终不舍于解脱甘味。 「善男子! 譬如大地,其性安固,于诸众生无所分别。 有人欲得求其果实,若能耕种随时、随时耘除草秽,彼人至时收获果实;若不耕种、耘除草秽,是人终不得其果实。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如彼大地寂然常住,于诸众生无所分别。 若有众生求佛功德,能生信心、供养、恭敬,彼人成就功德果实;若不生信、供养、恭敬,则不能得功德果实。 「善男子! 譬如有人若于栴檀、龙恼等香瞋谤、毁骂,然后涂身,而彼栴檀、龙恼等香终不为是而不出香。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若人瞋谤、毁骂,而复亲近、供养、恭敬、如说修行,然诸如来常与众生具足功德。 「善男子! 譬如桥梁、平坦王道,于诸众生上、中、下性有往来者平等而住,与无障碍游行之乐。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于诸众生上、中、下性有修行者平等而住,无有高下,与无障碍修行之乐。 「善男子! 譬如雪山有药树王名曰善见,彼药树王其有见者即得远离一切病苦。 善男子! 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众生见者远离一切烦恼病苦。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譬喻相应。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 何者为十? 所谓习气佛、果报佛、三昧佛、愿佛、心佛、实佛、同佛、化佛、供养佛、形像佛。 「善男子! 云何习气佛? 习气佛者,诸波罗蜜所得果报,诸波罗蜜能成彼法。 彼依诸波罗蜜而生,是名习气佛。 「善男子! 云何果报佛? 果报佛者,依彼习气果报佛所生。 以彼果报成色身报佛,依众生住持、依法力住持,是名果报佛。 「善男子! 云何三昧佛? 三昧佛者,随如来入何等三昧,以彼所入三昧之力自然不复作心,能现百千万佛。 依彼三昧住持力故而能示现,是名三昧佛。 「善男子! 云何愿佛? 愿佛者,诸菩萨等作如是愿:随何等何等众生,以何等因、何等法示现种种色身度彼众生。 彼彼众生如是如是,示现形色、状貌、威仪、去来。 随彼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而现佛身化彼众生。 是名愿佛。 「善男子! 云何心佛? 心佛者,诸菩萨等得心自在,是诸菩萨依心自在于种种法随心成就。 此诸菩萨随彼众生应见佛身而可化者即自在心即成佛身,是名心佛。 又,善男子! 复有异义:诸众生等自心清净能见于佛、知佛、信佛,是名心佛。 「善男子! 云何实佛? 实佛者,远离一切诸烦恼染,不可思议无垢清净,种种形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丈夫相毕竟成就,佛微妙色而可现见,是名实佛。 「善男子! 云何同佛? 同佛者,与一切众生共其资业受用、饮食、行、住、去、来、威仪、进止,是名同佛。 「善男子! 云何化佛? 化佛者,诸佛如来及诸菩萨得示现一切色身三昧。 彼诸佛、菩萨成就自在,大慈大悲皆能示现,化佛色身度诸众生,是名化佛。 「善男子! 云何供养佛? 供养佛者,有人若师、若和上如佛世尊,当如是见。 彼人于师、和上如佛、世尊,应如是见、供养、供给,依彼受法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供养佛。 「善男子! 云何形像佛? 形像佛者,有人若他作佛像、若自作佛像,以一切供养、恭敬等事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亲近、给侍。 此人如是依彼形像满足佛法、成就佛法,是名形像佛。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十种佛。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唯依言辞说法。 何者为十? 所谓说阴唯是言辞,说界、说入、说众生、说业、说生、说老、说死、说死已更生,为离彼事故说涅槃亦是言辞。 「善男子! 云何说阴唯是言辞? 「善男子! 第一义中无彼色阴。 若第一义中有色阴者,舍彼色阴即是断灭,舍彼法者即是解脱。 若如是者,第一义中则为有色及以解脱去住之处;而义则不然,是故说色阴唯是言辞。 「善男子!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善男子! 第一义中无彼识阴。 若第一义中有识阴者,舍彼识法即是断灭,舍彼法者即是解脱。 若如是者,第一义中则为有识及以解脱去住之处;而义则不然,是故说识唯是言辞。 「善男子! 界、入之义亦复如是。 「善男子! 云何说众生唯是言辞? 善男子! 唯是有为,无有众生。 若众生实有者,不应同阴尽灭。 若同阴尽灭,应如虚空;若不尔者,应同五阴,俱是有为;而义则不然,是故说众生唯是言辞。 「善男子! 云何说业唯是言辞? 善男子! 作业者,非有、非无。 若作业是有者,作业之者无,彼作者犹如虚空。 又如阴是有为、作者亦复如是。 以是义故,无彼作者、亦无作业,犹如虚空。 云何得有作者? 是故无有作业者。 离彼作者,云何有业? 是故说业唯是言辞。 「善男子! 云何说生唯是言辞? 善男子! 第一义中无生。 若第一义中有生者,生即是常;若如是者,生则非生。 又复,生能生生者、生能恼者竟为是谁? 是故说生唯是言辞。 「善男子! 云何说老唯是言辞? 善男子! 第一义中无老。 若第一义中有老老者,则无一人而有老者。 又复,若有老者,即是少时老。 若少时老非老时老,以少者无老,是故少时无老。 若离于老,云何名老? 如是老不能老。 若言老能老者,即是少时老,是故说老唯是言辞。 「善男子! 说死唯是言辞。 善男子! 第一义中无死。 若第一义中有死者,即是死法可得。 若可得者,唯应一人得,余不应死;而更有死者,是故第一义中无有死法。 又复,死者无所从来、去无所至,而是死法体性空寂,是故说死唯是言辞。 「善男子! 云何说死已更生唯是言辞? 善男子! 第一义中死更不生。 若第一义中死更生者,死即是生、生即是死。 若如是者,死、生即是一法。 又复,应是二身:一者、能託生,二者、已受生。 若有受生者,必有五阴受生。 何以故? 以离五阴无彼识生。 以依色、受、想、行等法,识心得生;以依止诸阴,识缘彼住。 若离依止,则彼识心一念不住。 如彼法住,如是受生如种生芽,是故说死已更生唯是言辞。 「善男子! 云何为离彼事说般涅槃唯是言辞? 善男子! 第一义中无彼涅槃。 涅槃者,知世间寂灭名为涅槃,而非即世间名为涅槃,亦不离世间而有涅槃。 世间者,如梦、如幻,非有、非无、亦非有无。 而是有法如是非有、非无、亦非有无,如是名生;如是非有、非无、亦非有无,如是名灭。 而寂灭一切世间相,名为涅槃。 如是,想如阳焰、受如泡沫。 如彼阳焰、泡沫,生、灭不实,世间涅槃亦复如是,是故说世间涅槃唯是言辞。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唯依言辞说法。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善能知空义。 何等为十? 所谓知无我空、无众生、无命、无寿者、无造者、无生、无灭、无作、无教者、无增上者。 「善男子! 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无我空? 善男子! 空者,非有、非无。 善男子! 若空是有者,空即有为,如其实有应即是常。 善男子! 若空非无者,空即非空。 是故,彼空非有、非无,如是名为知无我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众生空? 善男子! 众生非空、非不空。 若众生空者,杀生之业应无有罪;若众生不空者,即应是常。 是故,如来说众生非常、非不常,非有为、非不有为,如是名为知众生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命空? 善男子! 空者,不生、不死。 何以故? 善男子! 眼空离我、我所。 云何眼空离我、我所? 彼法不生、不灭故。 如是,耳、鼻、舌、身空离我、我所。 云何耳、鼻等空离我、我所? 彼法不生、不灭故。 如是名为知无命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寿者空? 善男子! 空者,不名寿者之数。 彼阴界入皆悉是空,依彼阴界入等而有假名寿者。 以假名故,彼有无相不可得说。 如是名为知无寿者空。 「善男子! 云何菩萨知无造者空? 善男子! 若离于空,无有一法名为造者。 又,若空能有造者,无有是处。 如是名为知无造者空。 「善男子! 云何知不生空? 善男子! 空法不生,若空可生即非是空,如是空即非空;若本无空,则无空法。 又,空始生者,此即非空。 如是名为知无生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灭空? 若法生者则有其灭,空法不生,云何有灭? 如是名为知无灭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作空? 善男子! 空非他作亦非自作,阴界入等皆悉是空,依阴界入而有空法,如是名为知无作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教者空? 善男子! 无有一人教于空者造作如是种种等事,如是名为知无教者空。 「善男子! 云何知无增上者空? 善男子! 空无境界、离于境界,远离心、意、意识,如是名为知无增上者空。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善能知空义。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空所对法。 何等为十? 所谓无明法、爱法、业法、识法、取法、见法、疑法、邪取法、慢法、掉法。 善男子! 是名十种空所对法。 「善男子! 无明有二种能、四种因。 何者二能? 一者、烦恼障,二者、是智障。 何者是四因? 所谓贪欲界因、贪色界因、贪无色界因、贪无有因。 「善男子! 爱有二种因、四种求。 何者二种因? 一者、有支根本,二者、资生根本。 何者是四种求? 一者、欲爱,二者、色爱,三者、无色爱,四者、无有爱。 「善男子! 业有一种起因、三种相、三种果报。 善男子! 何者一种起因? 所谓为心。 何者三种相? 所谓身、口、意业。 善男子! 何者三种果报? 所谓黑黑果报、白白果报、黑白黑白果报。 「善男子! 何者是识? 所谓六种:眼、耳、鼻、舌、身、意等识,是名六种识。 此识复有三种。 何者是三? 一、颠倒念,二、不颠倒念,三者、无念。 善男子! 何者是颠倒念? 所谓念欲界、念色界、念无色界。 何者是不颠倒念? 谓念小乘涅槃。 何者是无念? 所谓离彼二念,名为无念。 云何离彼二念? 谓念无上诸佛法故。 「善男子! 取因有四种:所谓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善男子! 何者是见取? 见取有二种:所谓邪智、见智。 邪智者,谓邪见智故。 见智者,谓阿罗汉妄见涅槃、妄求涅槃,是名见智如是见智诸佛所诃。 「善男子! 何者是疑? 疑有二种:一者、障于大乘,二者、障于正位。 善男子! 云何名为障大乘疑? 谓声闻等其心狭劣,悕求速证小乘菩提。 何以故? 彼作是念:『佛道长远,无量诸行难可得成。 是故我当求声闻乘,速离诸苦。』以是义故,退于大乘,是名障大乘疑。 何者障正位疑? 以彼疑故,不证正位、不得菩萨大乘智地,是名障正位疑。 「善男子! 何者是邪取? 邪取者,所谓檀等诸行求有果报,起如是心:『我修如是布施、持戒等行,取彼天人胜乐果报。』如是等一切邪求,是名邪取。 「善男子! 何者是慢? 起高下心,名之为慢。 彼下于我、我高于彼,如是高下、胜负等心是名为慢。 「善男子! 何者是掉? 掉有二种:一者、能生烦恼,二者、动乱生烦恼者。 妄想分别见色为净,以是因缘,身、口、意业皆悉颠倒,是故为诸圣人所诃。 何者是动乱? 动乱者,彼于出世道中其心不住故,是名为掉。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空所对法。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能说空者。 何等为十? 所谓不破坏者、不扰动者、不贪不厌者、不修行非不修行者、不诤不竞者、不增不减者、闻说一切有为诸行自性寂灭能忍辱者、闻诸凡夫不生一法诸佛如来不灭一法不惊不怖者、闻世间性涅槃性是二平等不生疑者、闻诸佛如来常乐妙身无尽法身正信正入者。 「善男子! 云何名不破坏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世间之法所不能坏。 何以故? 心不依止世八法故。 何者为八? 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不生忧喜、称讥之音,而无欣慼、毁誉二法,心不高下,于诸苦乐不贪、不厌。 如是世法不能破坏,是故名为不破坏能说空者。 善男子! 是名菩萨不破坏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知不扰动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不取于法、不舍于法。 于何等法而不取舍? 即知是法空、即见是法空。 若能如是不取、不舍,名为心不扰动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名不贪不厌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无法可贪、无法可厌。 于何等法而不贪厌? 即知是法空、即见是法空。 若于诸法生贪厌者,如是菩萨不名知空、不名见空;若能于法心无贪厌,名不贪不厌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名不修行非不修行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不修行法、非不修行法。 能说空者,于何等法不修行、非不修行? 即知是法空、即见是法空,非不修行助菩提法。 若能如是知空、见空,是名菩萨不修行非不修行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不诤不竞能说空者? 善男子! 其说空者,若与众生有所诤竞,则不知空、不见于空。 以是菩萨于诤竞者知见空故,无所诤竞,如是名为不诤不竞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知不增不减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不知一法增、不知一法减,不见一法增、不见一法减。 若于诸法见增减者,如是菩萨则不知空、不见于空。 若能知空、见空,即于诸法不见增减,是名不增不减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闻说一切有为诸行自性寂灭其心安忍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是名闻说一切有为诸行自性寂灭其心安忍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闻诸凡夫不生一法、诸佛如来不灭一法,不惊、不怖,能说空者? 善男子! 能说空者,不生是心:『此是凡夫、此是诸佛。』知佛如来及诸凡夫其相平等。 若见凡法是下、佛法为胜,如是菩萨不知见空。 若闻凡夫不生一法即是凡夫空、若闻诸佛不灭一法即诸佛空,如是闻说凡夫不生一法、诸佛如来不灭一法,不惊、不怖,是名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知世间性、涅槃性是二平等,不生于疑,知能说空者? 善男子! 若见离世间性有涅槃性,如是菩萨不知见空。 若见世间真如性、涅槃真如性,此二法性唯是一相,所谓无为之性。 若见世间真如性、涅槃真如性其相平等,无有高下,不生于疑,不惊、不怖,是名知世间性涅槃性二法平等能说空者。 「善男子! 云何闻说诸佛如来常乐妙身、无尽法身,正信、正入,能说空者? 善男子! 若生是心:『诸佛如来是尽灭身。』如是菩萨不知见空。 何以故? 诸佛如来身是真如空身,非客尘烦恼、随烦恼身。 如是,名为闻说如来常乐妙身无尽法身能说空者。 善男子! 是名菩萨知闻说诸佛如来常乐妙身无尽法身正信正入能说空者。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能说空者。 佛说法集经卷第一佛说法集经卷第二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何等为十? 所谓成就多闻;成就总持;成就闻慧海聚集闻慧藏,而于此闻慧不生高心;具足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而不休息,希求精进;知世、知时、知节、知法、知众生,而不舍于修,敬长德所修行;知论、知义、知可化众生,而不舍于谘问之事;成就少欲、知足等行,而不舍于供给尊者之业;成就妙静寂静、柔软心、不怯弱,而不舍于惭愧正行;成就甚深不可称量具足功德,而能示现世间垢行不得解脱;为随顺众生故,成就自性直心、软心、安乐心,而能现同一切破戒等行;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于一切处不生着心、不分别境界;远离一切贪等随烦恼刺,而不舍为一切众生断烦恼精进之行。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何等为十? 所谓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诸求,而不舍一切菩萨摩诃萨功德精进;善知一切诸法寂灭,不证菩提,而不舍一切布施精进;现知诸法毕竟无尽,而不舍于忍辱安乐之行;常在三昧甚深境界,而能不舍一切众生善根所作之事;具足妙静寂静,而常不舍乱心、颠倒心教化众生之行;成就陀罗尼及四无碍,而常不舍求于多闻智慧精进;成就诸法秘藏,而能不舍为于一偈迳百千由旬求法精进;知一切法不由于他,而常不舍亲近师尊敬重精进;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而常不舍护法精进;不见众生及众生名,而常不舍化一切众生得大菩提精进。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何等为十? 所谓成就摄受语故,能行布施、爱语、利益同事之行;成就柔软语故,能起大慈悲心;成就随顺语故,则能随顺寂静、随顺离烦恼、随顺解脱;成就随顺语故,则能随顺奢摩他、随顺毗婆舍那、随顺真如道;成就善巧语故,则能具足显了语、无讥嫌语、无能夺语;成就字义语故,则能离于恶语,具足义语;成就远离谄曲语故,则能破众生无明欺诳;成就无疑语故,则能现见一切法相;成就远离一切烦恼使语故,则能灭诸烦恼、随烦恼因;成就不起根本语,以无垢无所发故。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何等为十? 所谓菩萨摩诃萨诸所说法皆依妙法所持而说,不依供养恭敬所持而说;依一切诸佛所持说法,不依自心所持而说;依大慈大悲根本说法,不依烦恼、随烦恼根本而说;依断随顺凡夫使流说法,不依断绝随顺佛、法、僧宝如法修行而说;依大慈悲利他说法,不依受乐自利而说;夫说法者依彼甚深法说,以空、无相、无愿毕竟故;说法者依彼胜人而说,以能随顺转大法轮故;说法者降伏一切魔怨而说,以能降伏阴魔、死魔、烦恼魔、天魔故;说法者随顺道场而说,以一切世间所应供养故;说法者随顺一切智智而说,以毕竟得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故。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何等为十? 所谓乐于梵行资生之业,不乐世间资生之具;乐于圣人所行之法,而能不舍教化众生凡夫所作可诃之事;菩萨常乐法食,不贪世味;常乐阿兰若处,不着城邑聚落;常乐佛菩提,不求声闻、辟支佛菩提;常乐断智障,不乐断烦恼障;常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成就色身,不乐唯证法身;常乐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不乐唯证四谛之法;常乐成就随一切众生善根,不乐唯集自身善根;常乐断除一切烦恼及烦恼习气,非唯乐断烦恼障法。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义。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相应譬喻。 何等为十? 「所谓,善男子! 譬如大地,其性平等,广能荷负一切众生,而于众生不求报恩。 善男子! 菩萨法师如彼大地,其心平等,普能荷负一切众生,而于众生不求报恩。 「善男子! 譬如大水,其性普洽,泽润一切皆令滋茂,而于彼物不求报恩。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以己功德利润众生悉令安隐,而于众生不求报恩。 「善男子! 譬如火性,力能成熟一切果实,而于彼事无所悕望。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以己功德智慧成熟一切众生善根果实,而于众生不求恩惠。 「善男子! 譬如风性,力能生长一切药草诸种,而于彼物不生分别,无所悕望。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力能增长一切众生生身、法身,而于众生不求报恩。 「善男子! 譬如空界,无量、无边,体无障碍、容受一切,而于彼物无所分别、无所贪着。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成就无量无边诸善功德,体无障碍,利益一切众生,而于众生无所分别、无所贪着。 「善男子! 譬如明月显处虚空,清净圆满,众生见者无不爱乐,光照世间一切群像,而不为彼昏翳所污。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功德具足,在在处处一切见者皆悉爱乐,救度世间而不为彼世法所染。 「善男子! 譬如日出光明普照,破诸闇冥,无有翳障,一切众生所作事业皆悉成就,而彼日性于诸众生无有分别、悕报恩心。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出现于世,破诸众生无明黑闇,以智慧光普照众生,种种善根皆令增长,而彼菩萨于诸众生无有分别、求少报恩。 「善男子! 譬如船舫,坚、厚、善缚,不破不坏,能于大海渡诸众生,而于众生不求价直。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以智慧为厚、诸波罗蜜为坚、大慈悲为善缚,能于生死大海渡诸众生,而于众生不求价直。 「善男子! 譬如暴河,漂流迅急,嶮难可畏。 中有桥梁,于诸众生平等,悉与济渡之乐,而无分别济渡之想。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于烦恼暴河驶流难渡、嶮难可畏、驶流恶道,能于其中作大桥梁,于诸众生平等施与解脱之乐,而无分别度脱之心。 「善男子! 譬如闇室然大灯明,于下、中、上一切众生平等普照,而彼灯明无我、我所照了之想。 菩萨法师亦复如是,于无明闇室然智慧灯,于下、中、上一切众生平等普照,而彼菩萨无我、我所能照之心。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法师相应譬喻。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不共住法。 何等为十? 所谓小心、少求、狭劣众生皆不共住;不起广心、不起大行、懈怠众生亦不共住;依止慢心、增上慢、我慢犹如高幢,如是众生亦不共住;悭嫉、破戒、瞋恨、懈怠、乱心、愚痴众生皆不共住;贪欲、瞋恚、恼害觉观等心亦不共住;一切分别、差异分别、种种分别亦不共住;一切盖障随烦恼使亦不共住;一切声闻、辟支佛及世间念亦不共住;一切悕求恭敬、赞叹、礼拜之念亦不共住;一切我、我所心亦不共住。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不共住法。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 何等为十? 所谓舍于摄受妙法之心亦不共住、舍于听闻妙法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教化众生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法施众生之心亦不共住、舍于一切尊重恭敬供养之心亦不共住、舍于降伏魔等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摧灭外道之心亦不共住、舍于护持妙法之心亦不共住、舍于诸波罗蜜修行之心亦不共住、舍于三聚回向之心亦不共住。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十种舍心皆不共住。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应化事。 何等为十? 所谓转轮王化、帝释王化、梵王化、声闻化、辟支佛化、菩萨化、诸佛化、佛国土化、道场化、大众化。 善男子! 此诸应化,菩萨摩诃萨皆依众生诸根性欲。 「又,善男子! 若诸众生其心尊重转轮圣王,持戒、修行十善威仪,彼时菩萨摩诃萨即现转轮圣王庄严之事利益众生。 「又,善男子! 转轮圣王轮宝庄严者,千辐具足,纯是阎浮檀金,过于人天,非人所为,自愿如意功德所生,观者无厌,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象宝者,其身姝大,鲜白充洁,六牙具足,众相圆满,见者无厌,乘空而行,其去迅疾,犹如堙罗婆那、金翅鸟等,殊胜善根福力所生,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马宝者,其色绀青,厥性良善,犹若婆罗呵马王,飞空而行,骏疾如风,其犹如意宝珠,随王所念无不称意,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摩尼宝者,楞相成就,非工所造,自然而有,具足光明,其色照曜能蔽日、月、星宿、诸火明等,随其所须一切称意,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女宝者,肤艶鲜洁,妙相奇挺,黑、白,长、短,肥、瘦得所,威仪、动静靡不具瞻,世间技术、五明论等无不通达,言音和雅,柔软微妙,辞韵善巧,辩才成就。 如如意宝具足一切胜妙之事,心常安乐诸善法行,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主藏臣宝者,其身广大,志性坚固。 犹如金刚力士毗沙门王,色貌端严,言辞流泽,其见闻者无不欣乐,成就肉眼具足慈悲。 如如意宝所念皆得,此藏臣宝同彼轮王善根所生,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主兵臣宝者,一切功德、善根所生。 如摩尼宝镜像义故,王所未念,先已成办。 见相即知一切诸事,所依殊胜,无可讥嫌。 飞空而行自在无碍,随王所念导前而去,其所至处靡不摧伏,余凡轮王所不能有。 「如是一切轮王七宝庄严化事,皆是菩萨摩诃萨得心自在神力所为,欲与一切众生安隐乐事。 此人王宝及作业者一切殊胜,无可讥嫌,能以实心、深心、柔软心、随顺法心转大法轮,受持十善,具足三十二相,教化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转轮圣王庄严大化。 「善男子! 若诸众生其心尊重忉利天王,菩萨尔时化作帝释身,有百眼,处三十三天,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汝等应当远离放逸。』「善男子! 若诸众生其心尊重大梵王,菩萨尔时化作梵王,威仪殊胜,为诸梵众说四禅等。 「善男子! 若诸众生应以声闻身得度者,不以辟支佛身、不以佛身而可度者,菩萨尔时化作声闻身,为彼众生说尽诸苦得无为乐。 「善男子! 若诸众生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不以声闻身、不以佛身而可度者,菩萨尔时化作辟支佛身,为说辟支佛道明一切诸法皆悉无常,乐于空闲寂静之处,说诸禅定解脱三昧、三摩拔提、四如意足,说辟支佛为大福田说微妙法教化众生令其正信。 「善男子! 若诸众生应以菩萨身得度者,菩萨尔时以己微妙清净色身说六波罗蜜、四种寂法、大慈大悲、及诸自在、诸忍、诸地化彼众生。 「善男子! 若诸众生具上根性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尔时化作佛身,为说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示现诸佛殊胜神通化彼众生。 「善男子! 若诸众生应以胜妙庄严清净佛土而得度者,菩萨尔时即变三千大千世界平坦如掌,无有高下,其地柔软如迦隣陀草,其有触者无不受乐。 或如琉璃、颇梨等色,或出优罗伽、栴檀之香,无诸恶趣,亦无女人、黄门之身。 或作种种庄严七宝之山、种种奇异华果香树,无诸黑山、坑坎、堆阜、沙砾、荆棘、杂秽草木,现此胜事化彼众生。 「善男子! 若诸众生应见胜妙庄严道场而得度者,菩萨尔时示现庄严道场之树,其形高广十二由旬,根盘幽固,不可倾动,以阎浮檀金为茎,金、银、琉、璃颇梨、马瑙、种种诸宝以为枝叶,又现无量天女之身化彼众生。 「善男子! 若诸众生应见胜众而得度者,菩萨尔时即现大威德天、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提桓因、梵天王、四天王,或为声闻得四无碍及俱解脱,或为菩萨住第十地得首楞严三昧化彼众生。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应化事。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知诸善根胜妙果报。 何等为十? 所谓,善男子! 譬如因彼虚空月形即见水中种种月像,而虚空月不至水中。 善男子! 如是,诸善根业行因缘而有种种胜妙果报,随心所乐一切成就。 如虚空月不至水中,如是所作诸善因缘不至于果,虽不至果,而依彼诸善根因缘有胜妙果报差别不同。 「善男子! 譬如业行因缘于彼孔雀一毛轮中见种种色;如是,菩萨摩诃萨依诸善根业行因缘而有无量果报差别。 如彼业行不至毛轮,虽复不至,而依彼业因缘力故于毛轮中有种种色。 如是,所作诸善根业不至于果,虽不至果,而依彼诸善根因缘有胜果报差别不同。 「善男子! 譬如依彼胜妙善根于虚空中雨种种华,如是诸华具足妙好色、香、味、触,而彼善根不至华中,以诸善根与虚空华相各异故。 如是,所作善根业行不至于果,虽不至果,而依彼善业因缘有胜果报差别不同。 「善男子! 譬如依彼胜妙善行于虚空中自然而作种种伎乐、微妙音声、欢娱之事以为供养,然彼善行不至伎乐音声等中,以此善行与诸伎乐相各异故。 其相虽异,而依彼业有虚空中种种伎乐。 如是,依诸善根业行因缘有胜果报,然彼善行不至于果,虽不至果,而依彼善根因缘有胜果报差别不同。 「善男子! 譬如虚空杂色虹起,依彼四大增上因缘,而彼四大不至虹中。 虽不至虹,以彼四大因缘力故,生诸虹色种种不同地大因缘而生黄色、水大因缘生于青色、火大因缘生于赤色及诸绮色、风大因缘生虹轮相。 如是,依诸善根增上因缘而有胜妙果报具足。 「善男子! 譬如轮王受持十善业道因缘得七宝具足及自然粳粮不假种殖,而彼受持十善业道因缘不至七宝、亦复不至自然粳粮,以依受持十善业道因缘而有轮王胜妙果报。 如是,善发胜心、善起诸行、善能受持善根力故,有彼轮王胜妙果报,然彼业因不至果中,故说因果不相似。 「善男子! 譬如诸天胜善因缘,自然而有曼陀罗华、诸妙天宫、百味甘饍,而彼善根不至果中,非不依彼善根因缘而有诸天胜妙果报。 「善男子! 譬如殊胜如意神通因缘力故,于彼石壁无所障碍,而彼神通因缘不至无障碍中,而依彼神通因有无障碍。 如是,不放逸善根因缘有彼胜妙果报。 「善男子! 譬如依风生火,离彼不生。 火既生已,力能成熟光色明照,而彼火性不从风来以彼明色、热触风中无故。 如是,一切善根果报从因缘生。 应知,善男子! 譬如法行比丘得无漏善根功德,自在随念即成虚空处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自在成就,无有障碍。 而彼无障碍心不至虚空,无障碍等虽不至彼,而即念能成无障碍事,是故不离彼心能成地等无障碍事。 如是,一切无漏善根因缘而有果报胜事。 「善男子! 是名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诸善根胜妙果报。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入十种法行能知得无漏善根胜妙果报。 何等为十? 所谓六通、三明、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入、十自在、十谛、九次第定、三摩拔提、十力、十智。 「善男子! 何者是六通? 所谓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如意通智、漏尽智,是名六通。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天眼者,具足一切善根功德,无碍、无着、无量、无障、无住、无行、无错、无谬,能如是见,无可讥嫌。 不与一切世间声闻、辟支佛共,远离一切烦恼及一切烦恼习气,不谬见、不谬记。 菩萨摩诃萨天眼见诸众生若生、若死,若好、若丑,若麁、若妙随彼众生业行所造、称其因果,能如实知。 菩萨摩诃萨天眼毕竟能得佛智、毕竟成就佛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天眼。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天耳者,无有障碍,具足一切善根功德,过一切凡夫、释提桓因、四天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声闻、辟支佛。 以此胜妙无所障碍清净天耳闻一切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声,乃至蚊、虻、蝇、蚁等声。 圣人、非圣人声皆悉得闻,而于圣人声不起乐心、于非圣人声不起厌心。 闻凡夫声不生下想,闻声闻、辟支佛声不生胜想。 闻非圣人声,听不生厌;闻圣人声,听不生乐。 于一切声不生美恶之想,虽闻一切声悉如响空,离我、我所,寂静空故,不着耳入、不着声入,是名菩萨摩诃萨天耳。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他心智者,菩萨摩诃萨如实知自心;以如实知自心故,如实知一切众生心所谓如实知贪心、离贪心。 菩萨摩诃萨如实知贪心而不生瞋、知离贪心而不生憙,唯于贪心众生生于大悲、于离贪心众生生于大慈。 如是,如实知瞋心、离瞋心,痴心、离痴心,爱心、离爱心,取心、离取心,染心、离染心,思量心、不思量心,三昧心、离三昧心,如实知解脱心、不解脱心。 菩萨摩诃萨如是如实知众生心,于未得解脱众生不生瞋心、得解脱众生不生憙心,唯于未得解脱众生生大悲心、得解脱众生生大慈心。 如实知一切法唯是一心,而于彼心、此心不生贪着。 菩萨摩诃萨彼知他心智如实知一切众生心;彼诸众生,若菩萨不与念力,则不能知菩萨心,乃至天眼亦不能知,一切声闻、辟支佛亦不能知,何况无智凡夫而能得知? 是名菩萨摩诃萨他心智。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宿命智者,一切善根具足故,能知自身过去无量宿命及一切众生过去无量宿命,能知一生、二生、百生、千生、百千万生,乃至无量阿僧祇生、无量百千亿那由他生,善知劫成、善知劫坏,乃至善知无量阿僧祇劫成、劫坏,乃至善知无量无边百千亿那由他劫数成、坏,善知大劫成、善知大劫坏,善知大劫百劫、善知大劫千劫、善知大劫百千劫、百千万劫,乃至善知大劫无量百千万劫。 菩萨摩诃萨彼宿命智,唯除诸佛如来及住地菩萨,一切世间天、人、声闻、辟支佛之所迷闷。 菩萨如是知我于彼处如是生、如是姓、如是色、如是名、如是饮食、如是命、如是住、如是长短、如是阔狭、如是好丑、如是苦乐,我于彼死生于某处、于彼处死于此处生,如是生、如是姓、如是色、如是名、如是饮食、如是命、如是住、如是长短、如是阔狭、如是好丑、如是苦乐。 如知己身,知一切众生身亦如是知;乃至蚊、虻、蝇、蚁等亦如是知。 菩萨摩诃萨彼宿命无碍、无着、无住、无障、无滞,不失时,与大慈大悲相应,甚深不可思量,远离使烦恼及习气烦恼,一切清净、功德、智慧以为庄严,是名菩萨摩诃萨宿命智。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如意通智? 所谓一切福德智慧成就无障碍、自然无分别,无量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三昧、三摩拔提,智慧增上自身力故、如来净天增上缘故,是菩萨彼如意现前自然无障碍,胜一切世间,而作利益众生。 是菩萨如是随心欲住能如是住、随心欲示现如是境界能如是示现。 「是菩萨一切处自在如意通示现无障碍。 是菩萨应以一众生形相现一切众生形相而可化者,是菩萨为彼现一众生形色示现为一切众生形色,随彼众生应受道器现诸化身作种种事、种种言语、种种威仪而现在前。 是菩萨心念一切众生色像欲作一切佛像,即时能现一切众生色像成一切佛像;是菩萨心念一切佛色像欲作一切众生色像,即时能成一切佛色像成一切众生色像。 是菩萨念欲令成劫坏,即示成劫坏,彼诸众生即见成劫作坏劫;是菩萨欲令坏劫作成劫,即能示现坏劫作成劫,彼诸众生即见坏劫作成劫,如是一切成坏而示现成坏。 是菩萨如是念欲令一劫示现一日初分即能示现,彼诸众生即见一劫为日初分;是菩萨以日初分示现一劫,彼即如是成,彼诸众生亦如是见。 是名菩萨摩诃萨变化如意通。 「菩萨摩诃萨现前如意通者,是菩萨依不可思议功德、智慧增上自然无心现前,成就一切事不坏而能现前,是名菩萨摩诃萨现前如意通。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自然如意通? 若诸众生应如是信、如是见种种形色、种种威仪,是菩萨不思量、不分别自然而现色,是名菩萨摩诃萨自然如意通。 「是菩萨若干世界众生应见诸佛出世而可度者,即时示现尔所世界佛出于世,从兜率天退、入胎、出胎、出家、苦行、诣道场降伏魔、成正觉、转法轮、现大涅槃,如是教化彼诸众生。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如是如意通无量境界,是名菩萨摩诃萨如意神通智。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漏尽智通? 善男子! 菩萨远离四漏:所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菩萨摩诃萨远离如是等漏,不复受生。 是菩萨更不受生,而能随顺可化众生示现一切处生,是名菩萨自然不休息行于菩萨道。 是名菩萨摩诃萨六通。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三明? 所谓天眼智明、宿命智明、漏尽智明。 「善男子! 何者名为智? 有天眼智、天眼明。 云何为天? 彼清净天、胜妙上天等天眼智。 菩萨摩诃萨毕竟得彼天眼智清净天者,谓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胜妙上天者,谓诸佛如来于声闻、辟支佛、天等为上。 是菩萨摩诃萨得彼诸佛如来天眼,是名初明。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宿命智明? 善男子! 诸佛如来过去、未来、现在无有境界不知、不见、不觉,菩萨摩诃萨得彼境界、彼宿命智明,此明不同一切声闻、辟支佛,是名第二明。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漏尽智明? 菩萨摩诃萨远离四漏及烦恼习气,所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菩萨摩诃萨证见道时,即得远离如是等烦恼及烦恼习气,非但证断烦恼障法,亦复不同声闻、辟支佛等。 得漏尽已,于一切生处及教化一切众生而无障碍,是名菩萨漏尽智明。 是名菩萨摩诃萨三明。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八解脱? 所谓有色见色,是名初解脱;内有色相见外色,是名第二解脱;信净是名第三解脱;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是名第四解脱;是菩萨过一切虚空无边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是名第五解脱;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处行,是名第六解脱;是菩萨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行,是名第七解脱;是菩萨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行,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是名第八解脱。 「善男子! 云何有色见色? 有色者皆是因缘而生,见空无寿者能如是见得脱于缚,是名解脱。 「云何内有色相见外色? 见空无寿者皆是因缘生,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云何信净? 净者,若分别净、不净相名为邪见,以信净故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别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 无量虚空虚空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过一切虚空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 无量识、无边识,此无边识即是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过无边识知无所有少即入无所有行所有者,名为贪、瞋、痴烦恼。 入无所有行者灭彼烦恼,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过无所有者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行。 非有想者,性空寂静;非无想者,以依因缘而有。 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 是菩萨如是见,想如阳焰、受如泡,想即是受、受即是想,无知者、无寿者,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 「善男子! 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八胜处? 所谓有色见色,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初胜处。 「内身有色想见外色若好、若丑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二胜处。 「内身有色相见外色无量若好、若丑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三胜处。 「内身有色相见外色少若好、若丑彼色中得自在而知。 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四胜处。 「内身有色相见外色青,见青色青色、青光。 譬如优摩歌华青见青色青色、青光;菩萨亦复如是,内有色相见外色青,见青色青色、青光。 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五胜处。 「内身有色相见外色黄,见黄色黄色、黄光。 譬如伽尼歌罗华黄见黄色黄色、黄光;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内身有色相见外色黄,见黄色黄色、黄光。 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六胜处。 「内身有色相见外色赤,见赤色赤色、赤光。 譬如槃头视婆华赤见赤色赤色、赤光;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内身有色相见外色赤,见赤色赤色、赤光。 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七胜处。 「内身有色相见外色白,见白色白色、白光。 譬如优沙私多罗白见白色白色、白光;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内身有色相见外色白,见白色白色、白光。 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见,是名第八胜处。 「是名菩萨摩诃萨八胜处。 佛说法集经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49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