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 内容: 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亦名四重字轮曼荼罗成身观,亦名三重布字成身曼荼罗观行)净影寺比绮院五部持念僧惟谨述成入理轨仪一卷夫言阿阇梨者,解秘中最秘,真言智大心。 阿字名种子,故一切如是,依法皆遍受。 若于此教法,解斯广大智,正觉大功德,说名阿阇梨,是即为如来,亦即名为佛。 梵云「汗[口*栗]驮」,汗[口*栗]驮者,即是真实心,即是阿字。 夫言阿字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是一切真言生处,最为上妙,佛心之字。 若言阿字内音,即是喉中之音,当知此阿字遍布一切支分,即是本不生义。 梵有二音,一名阿刹啰,是根本字,亦名不动义,不动者是菩提心义。 如最初二音,阿、阿是根本字;次从伊、伊乃至污、奥,凡十二字,皆是从生增加之字,皆是女声。 其根本字者是男声,男声是慧义,女声是定义。 又解说有五声:阿字体声;阿字行声;伊、伊至污、奥,凡十二字,皆是三昧之声;暗字证三菩提之声;噁字是入大般涅槃之声。 若见仰、壤、拏、曩、莽即同上点,亦是证三菩提之声;若见野、啰等八字,即同傍点,亦是大般涅槃之声。 其根本字遍一切处,增加字亦遍一切处,根本、增加不相异也,皆以根本字体本而傍角加画,是故根本、增加不一不异。 犹如器中盛水,因器持水、水不离器,如是更相依持,能遍内外。 非但阿字遍一切处,次从迦、佉、誐、伽、仰乃至乞洒(二合)字,亦遍一切处。 何以故? 皆是根本之音,其根本音者,即是阿字。 又如迦字,各各自有从生增加之字,如迦字中即有计盖之字,皆是女声,缘迦字体上加画,则成增加之字。 体是慧义,而加是定慧相持,合而为一,其体不失,止观双行亦遍一切处。 所以增加遍于根本,根本遍于增加,从生遍于种子,种子遍于从生。 所以梵云「邬婆缚」,亦名发起,犹如种子生果,果还成种。 今此阿字即同种子,能生多果,一一复生百千万倍,乃至展转无量不可说也。 然见子识果,因既如此,当知果必如之。 今此阿字亦如是也,从此根本无师自然之智,一切智业从此而生布诸支分,布支分者即是自心,由此自心即摄一切身分,离心无身、离身无心,亦同于阿字。 若遍布此字者即同诸佛,谓从字有果即是佛,能证正知故名为正觉。 犹识此字之理性者,故得如来名。 此字之性理者,谓此阿字即是本不生义。 又如人有心能遍支分皆受苦乐,阿字亦遍一切支分,即是心本不生义。 阿字遍一切字,若一切字无阿字,即字不成,要有阿字;若字无头即不成字,故以阿字为头,从一阿字音,凡一切诸声中皆有阿字之音,不得此阿字音者,从字音表而得有声生,以有声生,以有声故遍于支分,能表一切世间、出世间之法。 若但见其字音则能诠表于理,又要音韵、语言、牙齿、[高*皮][示*(恙-心+皿)]得有所表,谓:青黄赤白、东西南北、方圆大小、上下尊卑,一切事类方可领解,故经云:「秘密主! 此是遍一切处法门」。 又《华严经》云:「如是字母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殊方异艺成综无遗;文字算数蕴其深解;医方咒术善疗众病。 有诸众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诅、恶星变怪、死尸奔逐、癫癎羸瘦,种种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 又善别知金玉珠贝、珊瑚琉璃、摩尼车璖、鸡萨罗等一切宝藏出生之处,品类不同价直多少;村营乡邑、大小都城、宫殿苑园、岩泉籔泽,凡是一切人众所居,菩萨或能随方摄护。 又善观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鸟兽音声、云霞气候、年穀丰俭、国土安危。 如是世间所有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又所以经云:「秘密主! 故以阿字为头,阿字即是真言之心,佛心之字。」上来所说,阿阇梨住于佛地义犹未了,即是此中住阿字观门。 此阿字者,亦名奢摩他、亦名毗钵舍那之智、亦名真宝之智、亦名一切智智。 所以经云:「一切智、根本智智、后得智,从后得智起大悲,从大悲起三种化身。」夫阿阇梨若观此字而相应者,即是自身同于毗卢遮那佛身,亦名金刚不坏之身、亦名普现色身、亦名三种意生身。 阿阇梨谓观此阿字之轮,犹如孔雀尾轮光明围绕,行者而住其中,即是住于佛位,是故清净法界圆镜中现出阿字,所以从阿字旋转出生诸字,即遍一切真言名字之中,周旋往返百千万倍,入诸旋陀罗尼门总持无碍,所以从阿字旋转出生三身四智而转法轮。 若行者为人作阿阇梨者,先须建立大悲胎藏曼荼罗王住于佛位,以此诸字合集成身即住佛位。 然布字之时,分为四重,每重皆有三种归命。 头为初分;咽为二分;心为三分;脐为四分。 a  ā  aṃ  aḥ  ka  kā阿 阿 暗 噁 迦 迦kaṃ  kaḥ  kha  khā  khaṃ  khaḥ剑 脚 佉 佉 欠 却ga  gā  gaṃ  gaḥ  gha  ghā誐 誐 俨 虐 伽 伽ghaṃ  ghaḥ  ca  cā  caṃ  caḥ俭 唬 遮 遮 占 灼ccha  cchā  cchaṃ  cchaḥ  ja  jā车 车 [示*詹] 绰 若 若jaṃ  jaḥ  a  ā  aṃ  aḥ染 弱 社 社 瞻 杓ṭa  ṭā  ṭaṃ  ṭaḥ  ṭha  ṭhā吒 吒 [卤*占] 磔 [女*它] [女*它]ṭhaṃ  ṭhaḥ  ḍa  ḍā  ḍaṃ  ḍaḥ[口*谄] 坼 拏 拏 喃 搦ḍha  ḍhā  ḍhaṃ  ḍhaḥ  ta  tā荼 荼 湛 释 哆 多taṃ  taḥ  tha  thā  thaṃ  thaḥ担 怛 他 他 探 託da  dā  daṃ  daḥ  dha  dhā娜 娜 腩 诺 驮 驮dhaṃ  dhaḥ  pa  pā  paṃ  paḥ澹 铎 跛 波 啶 博pha  phā  phaṃ  phaḥ  va  vā颇 颇 [口*泛] 泊 摩 摩vaṃ  vaḥ  bha  bhā  bhaṃ  bhaḥ[牟*含] 莫 婆 婆 [口*梵] 薄ya  yā  yaṃ  yaḥ  la  lā野 野 阎 药 椤 逻laṃ  laḥ  va  vā  vaṃ  vaḥ揽 落 嚩 嚩 鑁 嚩śa  śā  śaṃ  śaḥ  ṣa  ṣā奢 奢 睒 铄 沙 沙ṣaṃ  ṣaḥ  sa  sā  saṃ  saḥ钐 嗦 娑 娑 糁 索ha  hā  haṃ  haḥ  kṣa  kṣā诃 诃 颔 臛 乞洒 乞叉kṣaṃ  kṣaḥ  i  ī  u  ū乞忏 乞嗦 伊 缢 [怡-台+乌] 乌ṛ  ṝ  ḷ  ḹ  e  ai哩 [口*梩] 里 [口*梩] 翳 蔼o  ū  ṅa  jhe  ṇa  na污 奥 仰 攘 拏 曩ma  ṅā  ā  ṇā  nā  mā莽 [口*昂] 攘 儜 囊 忙ṅaṃ  aṃ  ṇaṃ  naṃ  maṃ  ṅaḥ噞 [肆-聿+角] 喃 南 鑁 [唬-儿+(雪-雨)]aḥ  ṇaḥ  naḥ  maḥ弱 搦 诺 莫凡布字之法,当从行者眉间白毫而观迦字,右旋逐曰而转,令环相接;四重亦复如是,一一合集成身。 所以经云:「迦、左、吒、哆、跛初中后相,加以等持品类相入,自然获得菩提心行,成等正觉及般涅槃。」即是初阿、阿、暗、噁四重之义;又迦、左、吒、哆、跢等二十字,即是中义;其伊、伊至污、奥凡十二字,即是加以等持品类之义;又仰、壤、拏、曩、莽至[唬-儿+(雪-雨)]、弱、搦、诺、莫等二十字,即是后相义。 故总而言之,相入自然又解分为三分:头为初分(黄色);咽、心为中分(白色);脐为后分(黑色)。 若用迦字为轮,即不用剑字;若用剑字为轮,即不用迦字,斯谓发菩提心,行果为中,大寂为后,是名三分。 阿阇梨既如是三重成身已,其曼荼罗并及弟子亦如是布之,三事皆成,是名秘密曼荼罗。 若不了达此中意趣,难依前事法而作,不名善作,虚费其功夫,亦无所成也。 又此布字之法,即是大悲胎藏三重秘密曼荼罗,自非人集真明之行,堪传授者方以意想传之,不可文载,故师已口相授(经云:但言「字轮品」)。 其伊、伊至污、奥凡十二字,皆在字轮外散布由光焰。 又仰、壤、[口*拏]、曩、莽 噞、[肆-聿+角]、喃、南、鑁 噱、弱、搦、谟、莫,凡五字随三轮而转,相入自然,今此轮者即是三转法轮之义。 行者相应如是,布字持念即是持明之身,犹如大日如来神力加持,等无有异,此轮亦名因缘轮;师及弟子并曼荼罗皆如是安布诸字,亦名秘密之轮;此诸字亦是一切佛心之字,亦名真言之轮。 轮者梵音名「阿刹啰轮」。 阿刹啰轮者,谓从一阿字轮生多字,故名为轮。 阿字即是菩提体性,如摩诃毗卢遮那住于菩提心体性,种种示现普门利益,种种变现无量无边,虽如是垂迹无穷,然实常住不动亦无起灭,犹如车轮虽复运转无穷,而中未曾动摇。 由不动故能制群机,动而无动即是阿字本不生义,以无生无灭,即无动无退而生一切字,轮轮无穷,是名不动之轮。 阿阇梨若能如是了达不动之轮而布诸字,其体自然身有所表无非密印;口有所说皆是真言;意常止住无非观门。 凡有见闻触知之者,皆必定于无上菩提,所成福利真实不虚。 若能如是即同毗卢遮那如来,而作佛事常照世间。 阿阇梨若持念时或观句轮。 句轮者,观本尊心有圆明而布真言之字,轮转相接明了现前;观此字轮犹如白乳,次第流注入行者口中,或注其顶,相续不绝遍满其身。 其圆明中有种子字,字常明了,犹如流水无尽。 如是持诵疲极已,即但住于寂心阿字。 又言三洛叉,数者也,即是三十万遍。 若行者又得见本尊种子印等,即从本尊种子印中而见本尊。 如是成就已,即能遍安布诸字而成自体,即如实知自心,成遍照之身,是名洛叉之义。 若不如是相应者,于百年中念满千万洛叉犹不得成,何况三洛叉耶? 若行者三相平等:一、身实相,是一洛叉,除一切身垢。 二、语实相,是二落叉,除一切语垢。 三、意实相,除一切心垢。 三垢除已三功德生,分证如来功德,如是业相应,住菩提心戒,一切地波罗蜜悉皆圆满,随所住法教,皆依明禁故;随所愿成果,常当于自他,悲愍而救护。 经云:「秘密主白佛言:『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 广演分布种种道,演说一切智智。 各各同彼言音,住种种威仪,一切智智道一味。 世尊! 譬如地、水、火、风、空,自性遍一切处,皆不出阿字之门。』」所以金刚手问大日如来:「如是智慧,以何为因? 云何为根? 云何究竟耶?」佛告金刚手:「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秘密主! 云何菩提? 谓:如实知自心即是阿字一相,亦非一亦非异。」又经云:「谛听、金刚手! 今说修行曼荼罗行,满足一切智智法门。」所以万行圆极无可复增,应物之权究尽能事,即醍醐妙果三密之源,智彼最真实,得名阿阇梨。 故应具方便,了知佛所说,故经云:「复次秘密主! 诸佛所宣说;安布诸字门,佛子一心听。 迦字在咽下,佉字在[目*咢]上;誐字以为颈,伽字在喉中。 遮字为舌根,车字在舌中;若字为舌端,社字舌生处。 吒字以为胫,吒字应知髀;拏字说为腰,荼字以安坐。 多字最后分,他字应知腹;娜字为二手,驮安名为脇。 波字以为背,颇字应知胸;摩字为一肘,婆字次臂下。 莽字住于心,野字阴藏相;啰字名为眼,逻字为广额。 缢伊在二眦,坞乌为二脣;翳爱为二耳,污奥为二颊。 暗字菩提句,噁字般涅槃;知是一切法,行者成正觉。 一切智资财,常在于其心;世号一切智,是为萨婆若。」依《胎藏毗卢遮那经》略集《字母观行仪》一本。 巨唐开元年三月中旬,五部持念惟谨集应德二年十一月二日,于南胜房以前唐院本书 仁豪此一帖奉传授二品亲王毕 (公助)右如奥书令传受毕二品尊镇亲王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41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