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 内容: 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大广智三藏和上于含晖院承明殿道场说尔时毗卢遮那如来。 于须弥卢金刚摩尼宝峯楼阁。 至已。 金刚界如来。 以一切如来加持。 于一切如来狮子座。 一切面安立。 时大菩提心不动如来。 大福德聚宝生如来。 三摩地妙法藏观自在王如来。 毗首羯磨成就一切事业不空成就如来。 一切如来加持自身。 婆伽梵释迦牟尼如来。 一切平等善通达故。 一切方平等。 观察四方而坐。 夫修行者初发信心。 以表菩提心。 即大圆镜智纥哩娜野心。 是众生内心。 安吽字为种子。 所变种子为月轮。 于轮光明中。 想五智金刚杵光明照彻。 即易杵为金刚萨埵。 即普贤菩萨之异名。 此表东方阿閦如来金刚部也。 即大圆镜智是也。 次当礼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 想持摩尼宝缾。 想与一切如来灌顶。 即虚空藏菩萨。 执摩尼宝珠。 成满一切众生所求之愿。 由此福德聚功德。 无量无边赫奕威光。 所求预满。 此乃宝生如来宝部所摄也。 即平等性智也。 次礼西方阿弥陀如来。 表一切如来三摩地智。 由初发心便能转法轮。 辩无言说。 理无涯际。 语部所收。 能令众生聪明利智。 此乃西方法部所摄也。 即妙观察智也。 次礼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也。 以大慈方便。 能成一切如来事业。 及以众生事业。 由毗首羯磨菩萨善巧智方便。 能成就一切有情菩提心。 毕竟不退。 坐菩提道场。 降伏众魔。 多诸方便无令沮坏。 亦能变虚空为库藏。 其中珍宝满虚空中。 供养十方微尘一切诸佛。 此虚空库菩萨。 即毗首羯磨菩萨之异名。 行愿所成印。 传坚固解脱之门。 善能护持三密门之大印方便。 此乃业部所摄。 即成所作智也。 其所礼四方佛仪轨。 乃至真言。 具在经中明说。 应知其中方毗卢遮那佛。 即如来部也。 报身圆满。 万德庄严。 于须弥卢顶宝峯楼阁大摩尼宝殿。 坐金刚台。 成等正觉。 降伏众魔。 于诸毛孔放大光明。 十方如来及诸圣众。 咸来同证。 十地满足菩萨。 皆归此会。 各处本方座位。 住三摩地心。 皆从毗卢遮那如来心内智中。 流出无量无边秘密法门。 菩萨修行相应三昧。 瑜伽理智满法界心。 此大菩提五智圆满。 即毗卢遮那如来真如法界智。 处中位也。 次入十六大菩萨三摩地位。 夫修真言行人。 须知十六大菩萨三摩地次第各各不同。 于三昧耶心。 差别有异。 且如金刚萨埵。 东方为首。 大菩提心。 从初发意坚固勇勐。 住三摩地智。 自受用身光明赫奕。 广照无边。 执五智金刚杵。 据其座位。 傲慢自在。 即金刚萨埵之事。 经偈曰。 奇哉大普贤坚萨埵自然从坚固无身获得萨埵身虽证萨埵正位。 而见惑未除。 一切有情将何引化。 须行四摄法而济度之。 四摄法者何。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 而摄取之。 所以金刚王菩萨。 执双金刚钩。 用为召集。 而摄召之。 即不空王菩萨妙用也。 经偈曰。 奇哉不空王金刚所生钩由遍一切佛最胜能钩召虽有钩召。 然未具大悲之心。 须发爱念一切有情。 而兴救护。 于是金刚爱菩萨。 乃执大悲之箭。 能射二乘计执之心。 若能所未忘。 岂为济拔。 持此大悲弓箭。 亦能杀害一切烦恼。 直取菩提。 即金刚爱菩萨。 之行位经偈曰。 奇哉自性净随染欲自然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由斯胜行。 极喜善哉。 即获一切善法三种秘密心。 善口善意善身。 三善法门三业清净。 赞善功德无量无边。 即善哉菩萨之本事也。 经偈曰。 奇哉我善哉诸一切胜智所离分别者能生究竟喜已上金刚部四菩萨也。 由斯善法。 果愿未圆。 须臾灌顶。 庄严莹饰其体。 即虚空藏菩萨。 持摩尼宝缾。 复想一切如来发生大摩尼宝灌顶大菩萨。 受位。 乃至转轮王住位时。 悉皆为之。 利益恒沙。 无边福德聚威德自在。 此乃虚空藏菩萨之福智也。 经偈曰。 奇哉妙灌顶无上金刚宝由佛无所着名为三界主虽受灌顶。 未获威光。 须得日轮圆光。 洞照千界。 所以持金刚光明之日。 赫奕晖焕。 皎彻无涯。 虽有微尘数日。 莫能映夺也。 此乃金刚威光菩萨之照彻也。 经偈曰。 奇哉无比光照耀有情界能静清净者诸佛救世者既光明广大。 功业弥高。 锡赉酬赏。 须有檀施。 即金刚幢菩萨建立。 大摩尼幢上。 安如意宝珠光。 明照曜雨。 摩尼百宝幢盖。 缯幡微妙香华。 而皆施与一切有情所须随意满足檀波罗蜜行愿。 具大悲心。 无量珍财。 施无所施。 所得无得之心。 此乃金刚幢菩萨大悲愿力也偈曰。 奇哉无比幢一切益成就一切意满者令满一切愿既蒙施利。 喜悦成心。 即获奇特之志。 发言欢喜微笑悦乐。 广度有情喜舍之心。 能事备矣。 此金刚笑菩萨。 奇特之喜智也偈曰。 奇哉我大笑诸胜甚奇特安立佛利益常住妙等引已上宝部四菩萨也。 虽能满愿。 由恐散动。 散动具有六种散动(作意散动自性散动外散动内散动相散动座散动是名六种散动)不能制止心王。 须修三摩地法。 以住其心殊胜行门微妙理义大悲方便。 而筏喻之。 胜义菩提行愿因兹顿证。 此乃观自在菩萨之悲智也偈曰。 奇哉我胜义本清净自然诸法如筏喻清净而可得虽悟法圆满。 结使烦恼。 仍未遣之。 于是文殊师利大菩萨。 般若波罗蜜圆满。 智慧无涯。 遂乃操持智剑。 划断缯网。 除害四魔二乘确执之心而无所住。 不居空有。 永绝二边。 能断一切有情结使之心。 常住无为智慧圆明。 即文殊般若之智慧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我闻微妙音由慧无色故音声而可得由斯断惑。 须妙法斯传。 即才发心即转法轮菩萨。 住三摩地心。 起大悲愿行。 转正法轮。 轮辐光明动。 大千界。 三轮清净。 于诸曼陀罗以主宰。 于诸魔所而教令之。 调伏有情正受三昧。 即金刚场菩萨之智轮用也偈曰。 奇哉金刚轮我金刚胜行由才发心故能转妙法轮妙法既转。 须顿入无言语文字本空。 真如法界。 平等修多罗藏。 怛沙法门圆满。 悟大乘无无不开演。 以兹胜法。 共诸佛谈论。 念诵律良一代真言备在此也。 乃无言菩萨语智三摩地智也偈曰。 奇哉我秘密我名秘密语所说微妙法远离诸戏论已上四菩萨法部也。 虽通语智。 而诸佛事业及众生事业。 未成就之。 即入一切业用善巧门之所成辨。 广兴供养。 利乐有情。 以虚空为库藏。 是中珍宝满虚空中。 给济苍生。 五种之施令无匮乏。 十方如来一切诸佛微尘刹海。 普心供养。 即毗首羯磨菩萨善巧智也偈曰。 奇哉我不空我一切业多无功作佛事能转金刚业既具事业。 坚固精进。 而妙用之。 若不精修。 魔即得便而生进退。 所以被精进铠甲。 持万行修心。 守护法门。 令不退转。 即慈护广大。 能除懈怠护坚勐之智。 顿成究竟菩提。 无不被矣。 此乃难敌精进菩萨之大慈护也偈曰。 奇哉坚固甲我坚固固者由坚固无身获得坚固身精进既具。 天魔蕴魔。 及烦恼魔等。 须摧伏之。 示金刚药叉形。 作可畏色。 炽焰赫奕。 恚怒威勐。 持金刚牙安自口中。 能食一切有情无始无明。 及诸执见。 而摧灭之。 作大悲方便。 而能恐怖一切如来。 此乃金刚药叉菩萨大悲方便之智也偈曰。 奇哉大方便诸佛之悲愍由有形寂静示作暴怒形由斯威勐。 解脱之理。 而助成之。 三轮菩际众生。 秘密金刚而能济度。 大权方便三密加持。 秘印心传。 住三摩地。 一切法要而能解缚。 脱苦与乐住四无量心。 此乃金刚拳菩萨密印智也偈曰。 奇哉我坚缚我坚三昧耶成诸意乐故解脱者为缚已上四菩萨羯磨部也。 阿閦如来于内心。 证得金刚波罗蜜。 入金刚三昧耶加持一切三摩地智。 自受用故。 从五峯光明金刚菩提心三摩地智中。 流出金刚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净一切众生大菩提心。 还来收一聚。 为令印一切菩萨。 自受用三昧耶智故。 成金刚波罗蜜菩萨形。 持金刚杵于毗卢遮那如来前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一切佛我坚金刚身由坚无身故获得金刚身宝生如来于内心。 证得虚空宝大摩尼藏功德三摩地智。 自受用故。 从虚空宝大摩尼藏功德三摩地智。 流出虚空宝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令一切众生功德圆满。 还来收一聚。 为令印一切菩萨。 受用三昧耶智故。 成金刚宝波罗蜜菩萨形。 持大摩尼宝。 于毗卢遮那如来右边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一切佛我名宝金刚于一切印众坚灌顶理趣观自在王如来于内心。 证得大莲华智慧三摩地智。 自受用故。 从大莲华智慧三摩地智。 流出莲华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净一切众生客尘烦恼。 还来收一聚。 为令印一切菩萨。 受用三昧耶自受用智故。 成法波罗蜜菩萨形。 持大莲华。 于毗卢遮那如来后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一切佛法金刚我净由自性清净令贪染无垢不空成就如来于内心。 证得羯磨金刚大精进三摩地智。 自受用故。 从羯磨金刚大精进三摩地智。 流出羯磨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令一切众生。 除一切懈怠成大精进。 还来收一聚。 为令印一切菩萨。 自受用三摩耶智故。 成羯磨波罗蜜菩萨形。 持羯磨金刚。 于毗卢遮那如来左边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一切佛我多业金刚由一成一切佛界善作业已上四波罗蜜大菩萨坚固之体。 由若虚空。 无能沮坏。 为焰尘云雾能翳空界。 日月之光犹为障碍。 一切众生。 本来自性清净。 为客尘烦恼能所二相。 缠染其心。 不得自在。 今此妄想。 所有本体自空。 了诸法不生。 空有无碍。 于是毗卢遮那佛。 即住菩提心观。 彻照圆明。 流出适悦。 庄严种种供养。 此乃金刚喜戏菩萨大菩提心之妙用也。 于不动如来曼荼罗左边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无比有诸佛中供养由贪染供养能转诸供养今具喜戏供养。 毗卢遮那佛。 于内心流出金刚宝鬘。 严饰其体。 即集众宝。 用为庄严。 宝聚光明福德圆满。 五种施愿而能满足。 于南方宝生如来曼荼罗左边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我无比称为宝供养于三界王胜教勅受供养宝鬘供养已。 即毗卢遮那于内心。 流出大悲方便。 住三摩地心。 发歌赞讽咏。 而兴供养已。 获得六十四种梵音住说法无碍。 其音清雅。 令众乐箫瑟箜篌。 而能供养。 此即音声为佛事也。 法利言说。 本体自空。 真如凝然法界清净。 此乃金刚歌菩萨供养语智也。 于观自在王如来曼荼罗左边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成歌咏我供诸见者由此供养故诸法如响应虽具歌咏。 而未获神通。 即毗卢遮那佛于内心中。 流出如来事业。 及众生事业。 作善巧智及自受用智。 种种供养。 结金刚舞印。 广大仪轨。 现大神通。 妙舞庄严以为佛事。 微尘佛刹供养恒沙。 于三昧门出入无碍。 此乃金刚舞菩萨妙用也。 依不空成就如来曼荼罗左边月轮而住。 偈曰。 奇哉广供养作诸供养故由金刚舞仪安立佛供养已上四菩萨内供养也。 阿閦如来于内心中。 流出焚香菩萨。 供养毗卢遮那如来。 其香云海遍周法界。 见闻觉知者。 能生适悦。 能遍入诸佛体中。 悦乐欢喜。 此乃金刚焚香菩萨作大佛事供养也偈曰。 奇哉大供养悦泽具端严由萨埵遍入速疾证菩提香已供养。 宝生如来于内心。 流出微妙觉华。 而奉献毗卢遮那如来。 由金刚宝莲。 其华开敷光明。 厥色鲜美。 福德之聚种种庄严。 能施有情安乐之愿。 此乃金刚华菩萨而妙用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能作诸庄严由如来宝性速疾获供养华已供养。 未获光明。 即观自在王如来。 于内心中。 流出金刚智灯。 承事供养毗卢遮那如来。 光明照彻。 获得如来五眼清净。 内外障色。 悉咸覩见。 于内智灯。 照一切法。 本性清净由若摩尼。 百光千明无能映蔽。 智慧之日由斯灯焉。 此乃金刚灯菩萨智照也偈曰。 奇哉我广大供养灯端严由速具光明获一切佛眼灯既供养。 未获清凉。 即不空成就如来。 于内心中。 流出金刚涂香菩萨。 执持香印。 供养毗卢遮那如来。 此妙涂香。 能除一切有情郁热之疾。 能获如来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庄严其体。 亦能证得清冷菩提之心广大圆满。 此乃金刚涂香菩萨供养也偈曰。 奇哉香供养我微妙悦意由如来香故授与一切身已上四菩萨外供养也。 八供养已毕。 四摄之事未圆。 即毗卢遮那内心中。 流出金刚钩菩萨。 而召集之。 夫为钩者。 有四摄义。 爱语布施利行同事。 而能运度无量众生。 复有难调众魔。 而能折伏。 亦能控制狂象。 而皆顺从。 即此大菩提心广大圆满。 坚固勐利。 决定不退。 亦能召集一切贤圣。 降临道场。 能满一切真言行菩萨。 速证悉地。 此乃金刚钩菩萨召集之智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钩誓我坚固由我遍钩召集诸曼荼罗既具钩义。 引摄之事未圆。 即毗卢遮那佛内心中。 流出金刚索菩萨。 能禁制一切烦恼无明忘想昏闇之心。 能缚一切苦轮。 令得解脱。 复能等引禅定大菩提心。 一切印众皆来聚会。 微尘佛刹。 咸悉降临曼荼罗道场共作佛事偈曰。 奇哉一切佛我坚金刚索设入诸微尘我复引入此索义既辨。 制止之理未行。 即毗卢遮那佛于内心中。 流出金刚锁菩萨。 其锁是制止之义。 能闭一切诸恶趣门。 起大慈悲。 于一切有情而生救护。 能缚一切众印。 及以如来使。 俱由解脱得大涅槃。 复令微尘海会如来。 于此道场。 住三摩地心。 同密严佛会作大佛事。 偈曰。 奇哉一切佛大坚金刚锁令诸缚脱者有情利故缚虽具锁义制止之事。 遍入理智而未圆通。 即毗卢遮那佛于内心中。 流出金刚铃菩萨。 执持光明磬。 而供养之。 发生无量微妙之音。 一切圣众闻者靡不欢喜。 诸佛恶字种子。 能遍入一切如来身心中。 莹如明镜。 于无量有情身田。 中大种智。 能于诸佛所。 舍身而作僮僕。 承事供养。 于三摩地中。 适悦欢乐。 此乃金刚铃菩萨之妙响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我坚金刚入为一切主宰亦即为僮僕此乃一切如来三昧耶。 钩召引入缚调伏也。 结三昧耶印已。 能令修行人天诸三摩地佛性海中。 适悦安乐由斯供养。 次入五如来供养法。 即入毗卢遮那佛观。 结遍照尊如来印。 观门即身心清净。 圆满菩提。 廓周法界。 次入金刚萨埵三摩地印。 坚固菩提心。 次入虚空藏菩萨大宝印。 获得一切众生所愿满足。 无所匮乏。 次入莲华三昧耶观自在菩萨印。 由此清净无染着故。 获得一切殊胜微妙之法。 次入羯磨大菩萨三摩地。 能成一切如来事业。 众生事业所有修持。 无不成就。 此乃毗卢遮那及四大菩萨。 即同五如来也。 次当修行十六大菩萨供养。 是诸大菩萨。 为供养故。 各持器械之印。 布在身上诸支分间。 能为如来作大佛事。 初金刚萨埵持五智金刚杵印。 以表坚固勇勐菩提心。 次金刚王菩萨。 持金刚双钩印。 行四摄法。 召一切如来及一切有情。 无不云集。 置之右脇。 以为幖帜。 次结金刚爱菩萨弓箭之印。 能令爱念一切有情。 又能射二乘见执之心。 置之左脇。 用为随。 一切色相无所染着。 次结娑度大菩萨欢喜印。 一切如来及诸圣众。 皆善哉弹指赞叹随喜。 置之腰后。 以表善哉。 已上金刚部四大供养也。 次当结虚空藏大菩萨大宝印。 能满一切有情所求。 皆得。 置之于额。 雨种种宝。 亦持摩尼宝瓶。 与一切如来灌顶。 次当结金刚威光大菩萨印。 威光赫奕。 能蔽千日。 持金刚之日。 面前旋转。 如转日轮。 次结金刚幢菩萨印。 由如意宝幢。 能满一切有情求愿。 满足。 置之直上。 由若宝幢。 次结金刚笑菩萨印。 能令一切贤圣诸佛海会及天仙等。 靡不欢喜。 置之口已上。 以表大喜笑也。 已上宝部四供养菩萨也。 次当入莲华部三摩地。 由此住观自在菩萨观。 能令有情。 于法无碍无所染污。 即持莲华印安在口中。 清净法音之所演化。 次当入文殊室利菩萨智慧之观。 当令有情。 办明正法持智慧之剑。 能破邪山。 绝二乘见执之心。 住法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安于右耳轮边。 以为止住。 次当入法轮清净观。 能转无上之法轮。 三转法轮。 三大千。 广度有情。 即金刚因菩萨。 持金刚轮器杖。 安在左耳。 以为幖帜。 次当入无言三昧耶。 一切万法皆离言语。 言语性空本来常寂。 亦无所说。 即金刚语菩萨。 持金刚舌。 即安在顶后以表无言。 已上四亲近菩萨法部也。 次业部十七供养。 即金刚喜戏菩萨。 能令有情适悦欢喜。 持三钴之杵。 安于顶上。 成就一切如来事业。 众生事业悉皆成就。 次当金刚鬘印庄严之事业。 众宝所成羂索宝鬘。 以为严饰。 此印安于额上也。 次金刚歌菩萨。 能成如来六十四种梵音歌赞吟咏。 皆成殊胜。 持箜篌之印。 置在右肩。 所出言音皆成妙法。 次金刚舞菩萨。 神通自在。 变化十方。 举动施为无非佛事。 此四菩萨。 北方四亲近大菩萨也。 业部所管。 次结外供养菩萨印。 即金刚焚香。 及金刚华金刚灯乃至涂香菩萨等。 以为十七杂供养。 金刚宝印供养。 能令有情所求满愿。 以金刚妓乐歌赞讽诵箫瑟箜篌微妙法音。 以为供养。 次结劫树印。 能令诸有情。 能满殊胜之愿。 百千珍宝玩弄诸物。 名衣上服凡有所须。 于此树间皆得满足。 无有乏少。 次结羯磨三昧耶印。 常作思惟。 于虚空中。 所有一切诸如来。 我皆承事供养。 一一佛前。 想有此身瞻礼供养。 次应入达磨三昧耶印。 常作思惟。 我今此身与诸佛菩萨身等。 观法实性。 无有差别更无异相。 即同一切如来之身也。 已上修行三摩地法也。 次行六波罗蜜法。 运度有情。 于四无量心弘誓愿发菩提心。 即当证悟。 次入六波罗蜜观行。 檀波罗蜜者。 为是宝部。 所以亦由无住檀施。 等虚空界一切有情所求之者。 随意满愿。 皆施与之。 复于生死之中。 愍念众生。 为救护故。 悉令满足。 亦能护菩提心。 未度者令度。 未安者令安。 亦能雨种种珍宝。 广施有情。 令使圆满富乐丰饶。 令得解脱。 戒波罗蜜者。 三聚净戒。 一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三摄众生戒。 亦云饶益有情戒。 一切戒行。 皆摄律仪所管。 由持戒故。 获得身口意清净果报。 此即同毗卢遮那如来满法界身如如之体。 亦云断德也。 摄善法戒者。 一切善法。 皆属此戒。 亦云智德。 即是毗卢遮那如来圆满报身也。 色相庄严。 光明赫奕。 据须弥顶。 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 饶益有情者。 即是释迦牟尼如来化身也。 由如来于此世界愍念有情。 作变化身种种方便。 救度众生令登彼岸。 即名恩德。 由此三德之义。 总而言之。 戒波罗蜜之所摄化也。 忍波罗蜜者有五义。 一伏忍。 二信忍。 三顺忍。 四无生忍。 五寂灭忍。 伏忍配东方。 信忍配南方。 顺忍配西方。 无生忍属北方。 寂灭忍配中央方。 于此五方即五如来也。 地前三贤伏忍。 且初地二地三地。 配于信忍。 四地五地六地。 配于顺忍也。 七地八地九地。 配在无生忍。 十地满足配也。 等妙觉者。 配于寂灭忍。 由持忍波罗蜜故。 所生之处。 令得端正果报眷属围绕。 功德广大无量无边。 不可穷尽。 见闻之者。 悉皆欢喜。 恭敬随顺。 喜悦从心此即忍波罗蜜之行相也。 精进波罗蜜者。 若人修行。 不能精进勤行苦行。 至求解脱者。 魔即得便。 堕在泥犁生死海中。 巡环六道。 无由得出。 所以须被精进铠甲。 摧懈怠之魔。 万行精修。 悉皆成就。 威德自在由若日轮。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皆由持此戒也。 精进波罗蜜行相也。 禅波罗蜜者。 凡人修行。 心多散乱为计属。 即备六种散动。 缠绕身心。 念不安。 不得解脱。 所以须住心一境。 更不缘异缘。 于四种禅法中。 住如来清净禅中。 永除妄想。 须住无住之住。 常依离念之心。 实相圆明。 廓周法界。 大菩提路由此致焉。 此禅波罗蜜也。 智慧波罗蜜者。 智能了别。 慧乃由辨明。 由如明镜能鉴众色。 大小乘法无有差谬。 除其我执二相。 住大乘心。 圆满菩提。 证真如际。 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修行者结六波罗蜜印。 诵六波罗蜜真言。 住六波罗蜜观门。 即同一切如来解脱如如智也。 法身。 由此六种方便。 即入三空解脱门。 所为空无相无愿解脱门。 一切万法举体皆空。 无一事而不真。 无一物而不实。 真空妙有。 实相圆明。 即诵愚[口*皿]耶真言。 即是毗卢遮那如来正体圆智也。 由斯胜上之义。 转便结如来口印。 住三密门观。 诵三秘密真言。 一切有情无不解脱。 所出法要。 回施众生。 见闻觉知悉超三界。 结四大印。 诵四种真言。 诵百字明。 住三摩地心。 持珠念诵。 持念毕已。 诵种种赞叹。 献种种名华。 诵百字真言。 即入尘刹佛海。 运心广大。 供养法事既毕。 则从前羯磨三十七尊印。 后便结三昧契及十六大供养乃至十七杂供养。 已后献阏伽。 回向发愿。 然即入三昧耶。 心住三摩地观门。 念诵即经行。 息念。 转读大乘华严楞伽等经。 思惟佛道。 国师大三藏和上。 于含晖院承明殿大道场。 顷因余暇。 披读梵经。 忻然熙颜。 法乐虚适。 开大慈之户。 诱诸童朦。 大启良缘。 令使知见。 我之秘教浩汗无涯。 法体幽微实难穷际。 今且依瑜伽教迹。 略为指南。 真言行门。 爰开理趣。 今说能观。 毗卢遮那佛报身是。 所观四智如来也。 能观是四方如来。 所观是十六大菩萨也。 能观是心。 所观是境。 八供养及四大护菩萨等。 各具能所。 虽具能所。 能所之体本空。 空有之理本无。 中道之心斯契。 今此建立金刚界三十七尊大曼荼罗。 及贤劫千佛外金刚部二十天及四十天等。 此为初原。 展转相生无量曼荼罗也。 今复建立降三世忿怒曼荼罗会三十七尊调伏法则。 文殊乃至诸天外金刚部。 稍异诸法。 且依修证。 略述指陈。 于三昧耶心。 出入无碍。 精修理智。 住菩提心。 舒展无涯。 廓周法界。 或聚即入金刚光明峯内。 若出虚空。 遍满虚空。 微尘海会如来。 咸来同证。 又传心印。 指示微细观门。 金刚一乘以为心要。 又说护摩之法。 获益无穷。 凡所施为。 须依师受。 炉数坛所为不同义。 苏蜜柴薪俱申妙用。 至如供养香药饮食。 息灾调伏法则又别。 真言加句。 引入道场法事。 皆依本部。 亦不同其揆也。 今此启凿。 令断众疑依此修行。 必无差谬。 即欲依经广说。 义密难申。 诸余轨仪。 备在经内。 且约金刚界三十七尊。 修集要门。 轮环钩带而敷演也。 弟子等既蒙法施。 喜跃增深。 虔恭一心。 伫立而听。 依口钞写。 而私记焉。 次入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者。 所谓空者。 一切法皆空。 空之体亦空。 空亦不可得也。 无相者。 地水火风男女等相。 并青黄赤白。 于此十相。 一切万法举体皆空。 以为一切相空不可得也。 无愿者。 凡所修道。 绝三界希望之心。 有所愿求。 皆是有相。 永绝妄想。 断所愿求之心。 无愿无求。 是真解脱。 由此三相空故。 即入解脱法门。 悟斯正理。 即身有光明。 廓周法界。 即同毗卢遮那正体智也。 皆由诵愚[口*皿]耶真言。 结此密印。 即入三密观解脱门。 一境一心。 即当证悟。 次三秘密口印。 由此三密。 三业清净。 观于此身满法界。 微尘尽是一切诸佛。 于一一佛前。 皆有自身。 于诸佛足下。 礼拜承事。 供养忏悔发愿四大印者。 初金刚萨埵。 想五智之杵。 常在菩提心月轮上。 其杵发无量光明。 即成菩提心智也。 第二宝印。 即虚空藏菩萨金刚福德之聚。 珍宝无穷。 亦能灌顶一切如来。 满众生愿也。 次观自在菩萨。 由斯印故。 能令法界清净。 入无言观门。 于舌上。 观五智金刚光明赫奕说法无碍。 即入胜义菩提印也。 第四羯磨印者。 想羯磨金刚杵。 结此杵印。 在于月轮。 心上旋转满法界轮。 诸佛所愿皆得满足。 承事供养无所阙乏。 复于自身同于诸佛。 一切供养无不满愿。 即虚空库菩萨之所同事也。 已上六段亲于阿阇梨所决译也。 金刚界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贞享三年五月十五日点之了印版原多书误文义叵辨拙解所及且训点之后之君子请寻善本校正之云 河南金刚乘佛子净严(四十八载)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40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