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八 内容: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八(优婆夷部)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优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一 阿凡和利至心请佛库中自然皆备二 苏曼女产十卵卵成十男并其往缘三 孤母丧子遇佛慈诱厌爱得道四 妇人丧失眷属心发狂痴五 提韦婆罗门女无子自焚遇辩才沙门闻法悟解六 女人怀妊愿欲出家生子之后前心不遂七 难陀燃灯声闻神力共不能灭八 善信女少悟无常秉志清白为天帝所试九优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一毗纽乾国。 多信邪见。 无佛法僧。 有一女人。 名优波斯那(僧祇律云。 名毕[口*东]夫亦名[口*东]卑。 弥沙塞律云。 须卑。 )时有事缘至舍卫国。 波斯匿王所缘事毕。 从诸笃信优婆塞边闻佛功德。 欲得见佛。 即往祇洹。 值佛为诸大众说五戒法。 优波斯那求从佛受。 即得五戒。 佛复以法句经与令讽诵。 是时中夜诵法句经。 有毗沙门天王。 从数千夜叉欲至南方毗娄勒叉所。 闻诵经声寻皆住听。 赞言。 善哉姊妹善说法要。 优波斯那即便问言。 汝为是谁。 但闻空声不见有形。 答言。 我是鬼王毗沙门天。 为听法故住于空中。 又问。 汝天我人。 云何故称我为姊妹耶。 答曰。 佛是法王亦人天父。 同一法味故言姊妹。 时优波斯那心大欢喜。 常使人入林採薪。 后旦上树。 遥见舍利弗目连及五百比丘在此林中精勤禅诵。 使人还白大家。 优波斯那欢喜无量脱二金环以赏使者。 使者复言。 世尊有好言寄与大家。 具说五施。 复解璎珞重以赐之。 使者曰。 时起洗手办具饮食。 我向辄持大家言。 请二尊者及五百弟子。 今日来食。 即放使者及与珍宝。 告诸家属及诸隣比。 设于供具。 尊者与诸比丘着衣持钵就座而坐。 作礼讫手自行水下种种食。 香味具足。 谓舍利弗言。 此舍有神与我亲厚。 我有施时语我。 此阿罗汉。 此圣此凡。 此持戒此破戒。 此智此愚。 告舍利弗言。 我有四子及夫。 皆恶邪见。 我若供养三宝给施贫穷。 便生嫉恚。 而我修善布施终不退缩成须陀洹。 舍利弗言。 甚为希有。 世尊是暮。 当来毗乾持林。 今还所住。 僧去已后。 即办所用往至佛所。 观诸众僧所止宿处。 见一病僧卧草窟中。 问其所患何所须欲。 答曰。 四大不调极大困苦。 医令服新肉汁(僧祇律云比丘是常供养服下药须肉)斯那言。 莫复他求。 我明当送。 明十五日国法不杀。 遍求不得。 便使却人。 静室自浴割股里肉。 以[叠*毛]缠裹合诸草药。 煮以为羹送病比丘。 比丘食已病即除愈。 其夫寻还见妇色变。 即便问言。 汝何憔悴。 对曰。 我病。 即唤请医不能识。 逼问家人婢具言之。 夫到街巷大呌呼言。 沙门释子食噉人肉如骏足王。 佛因制。 诸比丘。 诸不净肉甚不应食。 优婆夷言。 缘我断肉。 即语夫言。 若能为我请佛及僧来此设供甚善。 若其不能我当舍命。 夫为妻故入林请佛。 明日舍食。 佛与众僧就坐而坐。 问斯那何在。 答曰病。 佛言唤来。 夫言。 汝师唤汝。 答曰。 病苦不任起。 佛告阿难。 汝往告令起。 阿难即往称佛呼之。 并床舆之来到佛所。 遇佛光明苦病即除平复如故(僧祇律云比丘入慈心三昧疮即平复)即起礼佛。 佛为说法得阿那含道。 夫及眷属舍离邪见法。 受五戒为佛弟子(出优波斯那经又出贤愚经)。 阿凡和利至心请佛库中自然备二维耶离城。 有一女子。 名阿凡和利。 闻佛来游欢喜无量。 与五百女俱诣佛所。 闻佛说法心生开悟。 请佛饮食。 时城中复有五百长者子。 亦请世尊。 世尊言。 已受阿凡和利明日请。 时诸长者子。 语和利言。 佛之至尊来化我国。 我应先饭。 汝且停供。 女言。 勿以豪强加于女弱。 若能见惠四愿当相让也。 一者令我心保善不移。 二者令我命保在不亡。 三者令我财物无减。 四者令佛长住此国。 长者曰善。 汝今乃能悟于无常。 诸所希愿非我能办。 听先饭佛。 中有年少耻在其后。 固执不已。 便勅市司罢不货易。 和利遣人求索诸物。 都无所得。 库中众膳自然满足。 唯乏薪炭。 油灌白叠以充代之。 又内城门令不得出。 启请于佛。 即遣鹦鹉往白食办。 长者射之。 以佛神德箭化为花。 得至佛所。 飞鸣白佛众祐及僧。 足蹈城门天地震动。 五百长者。 阿凡和利及诸女人。 见闻此事逮得法眼受持五戒(出中本起经下卷)。 苏曼女产十卵卵成十男并其往缘三舍卫国须达长者。 末生小女。 字曰苏曼。 面首最妙。 其父怜爱。 将至佛所。 其女见佛情倍欣踊。 愿得好香涂佛住室。 斯女手中有宾婆落。 佛从女索。 便以与佛。 于上书香还以与之。 女共其父还城推买。 如佛所须持诣祇洹。 躬自擣磨。 日日如是。 于时特叉尸利国王。 遣其一儿使到舍卫广行观看。 复至精舍见苏曼女。 便取为妇。 后遂怀妊生十卵。 卵后开敷有十男儿。 形貌姝好勇健非凡。 然喜畋猎。 母教莫尔。 诸子白母。 射猎最乐。 母令相遮将为见憎。 母复告言。 吾因爱汝等是以相制。 若当憎汝时终无此言。 杀生之罪当入地狱。 无央数劫解脱何由。 诸子白母。 为自出心从他边闻。 母复告言。 吾从佛闻。 儿复问母。 佛者何人。 幸愿具宣。 母告诸子。 迦维罗越国净饭王子。 厌老病死出家学道得无上果。 巨身丈六三明六通遐鉴无外。 诸子启母求往觐佛。 母即听之。 往至祇洹奉觐如来。 佛为说法。 十人俱时得法眼净。 便求出家。 佛听为道。 须发自堕法衣在身。 精勤大业。 尽得罗汉尽于苦际。 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 般涅槃后分布舍利起无量塔。 时有一塔朽故崩坏。 有一老母而修治之。 有年少十人偶行覩见。 欢喜相助所作已竟。 誓为母子。 从是已来九十一劫。 天上人中恒与俱生受福快乐。 时老母者今苏曼女是。 尔时十年少者今十罗汉是(出贤愚经第十三卷)。 孤母丧子遇佛慈诱厌爱得道四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 有一孤母而丧一子。 忧恼愁愦抱尸啼走。 譬如狂人。 出至祇洹。 闻佛大圣天人所宗。 宣说经道忘忧除患。 孤母见佛作礼长跪。 愿释忧结。 佛告孤母。 汝速入城遍行街巷。 有不死家者乞火持还。 孤母求不能得。 空手而反。 佛告孤母。 夫人处世有四因缘不可久保。 一者常必无常。 二者富贵必贫贱。 三者合会必别离。 四者强健必当死。 汝今何为。 不自忧虑。 何不广施持戒月持六斋任力堪能给施孤穷。 孤母白佛。 我今爱子入骨彻髓。 岂惜身命。 时佛欲化彼令其得悟。 即化作四大火坑围绕孤母。 火气逼身以儿自障。 佛语孤母。 汝向自陈爱子情重入骨彻髓。 宁自丧身不使子亡。 火气逼已酸痛难堪。 但当自受以子障乎。 人间微火盖不足言。 地狱火燃疾痛无量。 畜生怀痴苦。 饿鬼饥渴苦。 能自利者当修布施持戒忍辱。 不生地狱及饿鬼等。 受天人福渐近泥洹。 时彼孤母内心自责厌患恩爱。 即于佛前尽诸尘垢。 成须陀洹(出曜经所明)。 妇人丧失眷属心发狂痴五天竺有一人。 往诣舍卫国。 妇生两子。 太子七岁。 次子孩抱。 母复怀妊。 欲向在产。 天竺国俗。 妇人临月归父母家。 时此夫妇共乘一车载其二子。 诣舍卫城。 中路放牛。 时有毒蛇缠绕牛脚。 牛遂离圈。 其夫取牛蛇即舍牛杀夫。 妇见怖懅啼哭。 日已欲冥。 去家不远。 隔一河水。 冥惧抄贼。 即弃其车携将二子。 到于水畔。 而留大儿水边。 抱小而度涉水始半。 狼噉其子叫呼其母。 母闻其声转顾见之。 惊惧不觉抱儿堕河。 随流而逝。 母益懊恼迷惑失志。 顿踬水中堕所怀胎。 遂便渡水问道行人。 我家父母为安隐不。 答曰。 昨日失火皆烧死尽。 又问行人。 闻我夫家姑妐安隐不。 答曰。 遇贼伤害姑妐皆死。 愁懅迷闷不识东西。 裸形狂走。 行人见者怪之。 谓得邪病。 驰走见佛。 佛大会说法。 时妇见佛意即得定。 不复愁忧。 自视裸形惭愧伏地。 佛呼阿难取衣与之。 妇着衣致敬。 佛即说经为现罪福。 即发无上道心。 立不退转地。 愁忧除散如日无云。 发无上心(出妇人遇辜经贤愚经大同小异)。 提韦婆罗门女无子自焚遇辩才沙门闻法悟解六裴扇阇国。 有一女人。 名曰提韦。 婆罗门种。 其家大富丧婿无儿。 守寡孤穷无所恃怙。 婆罗门法。 若不如意便生自烧。 诸婆罗门往教共化。 令其愿生那罗延天。 请婆罗门足一百人。 施设大会食毕。 各衬牸牛。 并从犊者家中。 所有诸物。 施五百婆罗门。 于恒水边积薪自烧。 婆罗门为汝咒愿。 令汝轻重诸罪一时灭尽。 后世生时六亲眷属寿命无量快乐无穷。 提韦从之。 即伐藮薪。 欲拟自烧。 国内沙门名钵底婆(梁言辩才)。 精进持戒多闻智惠。 常以慈心教化天下。 令改邪就正舍恶修善。 往问提韦言何用薪火。 答曰。 自欲烧身灭除殃罪。 辩才曰。 夫先身罪业随逐精神。 不与身合。 徒自焚烧安能灭罪祸随心生。 心念善法受报亦善。 心念恶法受报亦恶。 余报亦然。 云何于苦恼中。 求欲灭罪望善报也。 幸尔不须于理不通。 如困病人为苦所逼。 复遭恶人呵骂耸搏。 时此病人宁有善心无忿恼不。 提韦曰。 但生忿恼。 辩才曰。 汝今如是。 先身罪故今若烧身。 勐炎起时身体燋烂气息未绝。 心未坏故。 当尔之时身心被煮。 识神未离故受苦毒烦闷心恼。 从是命终生地狱中。 苦恼尤剧千百万倍。 又如车牛厌患于车。 欲使车坏前车若坏后车复枙。 罪业未尽假令烧坏。 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不绝。 犹如阿鼻一日之中八万过死八万过生。 终过一劫其罪方毕。 况复如汝一过烧身欲求灭罪。 问曰。 愿闻灭罪方法。 辩才答曰。 前心作恶如云覆月。 后心起善如炬消闇。 起罪之源由身三口四意地业行。 今当一心丹诚忏悔改邪就正。 舍身受身至成佛道。 辩才授十善禁。 提韦欢喜。 设种种饮食及诸珍宝。 请留教化。 辩才曰。 汝受十善法即为法器。 复以化人则为报効。 汝已得度。 我不宜留。 复化余处。 物无所受。 于是而去(出未曾有经下卷)。 女人怀妊愿得出家母子为道皆得成立七有一女人。 妊身数月。 见佛及僧。 愿我生子以后出家为沙门。 及生子后爱念既隆不遂宿心。 子年七岁意忽还悟作二人食及三法衣。 持瓶将子行诣佛所。 白佛言。 愿哀我子使为沙门。 令后得道身形如佛。 佛即听之。 母以水灌前洗其儿。 应时九龙从瓶中出。 吐水灌儿。 澡讫残水散儿头上。 于头上下变成花盖。 宝帐交络。 并师子座上有诸佛。 佛时微笑。 出五色光照十亿刹。 还绕佛身从儿顶入。 母即前行以饭上佛并食其子。 子发无上平等道意。 十亿佛刹六反震动。 众刹诸佛皆自然现。 佛以母分饭饱尔所。 佛及诸比丘皆等饱足。 其饭如故。 母即欢喜。 及诸天人得阿惟越致。 时儿发堕成为沙门。 立不退转。 我身是也(出过世佛分卫经)。 难陀燃灯声闻神力共不能灭八佛游在给孤独精舍。 波斯匿王供养于佛及诸大众眷属。 祇洹纵广百六十里。 波斯匿王周遍燃灯民人竞看。 贫女难陀居无舍宅。 问行路者知。 波斯匿王以油千斛为佛燃灯。 难陀自责。 我以何故独贫如此。 即入街里。 家家乞匃得少杂饭。 心自念言。 我当卖之以为灯直。 卖得一钱齎诣油家。 油家问女持一钱油作何福德。 难陀答言。 欲为佛燃灯。 油主闻之。 助其喜踊持一灯油。 即施与之。 贫女欢喜受到祇[垣-土+示]。 佛告阿难言。 有大长者兴无上福。 不能自到开门使前。 波斯匿王闻佛此教。 寻自思惟。 吾于舍卫一国之尊。 兴起道供岂殊我者。 佛何以故。 不赞于我复称长者。 须臾贫女来到佛所。 燃所齎灯当佛之前。 今发大愿。 并为一切。 求佛知见。 令此光明彻于十方。 幽冥恶道悉皆休息。 如是便退至明晨朝。 贤者目连历捡诸灯。 难陀所灯光独如故。 目连即吹。 吹不能灭。 便以神力持五恒水浇亦复不灭。 吹以随蓝大风漂不能灭。 尽其神力竟不能灭。 心怀恐惧。 佛告目连。 燃此灯者有殷重心。 以是之故灯为常明。 设罗汉舍利弗等及辟支佛。 神化功德共灭此灯不能灭也。 令金翅王搏大海水。 若师子王振吼犇腾共灭此灯。 灯不可灭。 难陀女人以日出时。 自往桉行昨所燃灯。 灯亦不灭。 光不缺减。 即大欢喜稽首佛足。 佛知女心求无上道。 放五色光从口中出。 佛每说法三乘之业授声闻别。 光从顶入。 授辟支佛别。 光从两眉间入。 授菩萨别光从口入。 佛之洪光上至三十三天。 皆悉通达。 已便回还。 绕佛三匝从口入。 时阿难起问。 佛言。 阿难。 汝见昨夜燃灯女不。 此女寿终因是功德。 转女人身当作男子。 却后二十劫不堕恶道。 即生诸天及金轮王。 二十劫后。 当得作佛。 号三曼陀优诃(出贤愚经又云比丘出贫女难陀经)。 善信女少悟无常秉志清白为天帝所试九佛在舍卫国。 时有长者女。 名曰善信。 年始十五。 为人慈孝。 智慧博达。 少小常有大愿。 不乐世俗之事。 坐自思念。 万物无常当归于死。 年寿万岁亦皆当死。 天地当坏败何况人身。 念我当受如是咎责。 苦痛难言。 死后魂神当入恶道。 酷毒勤苦独当受之。 本从何出。 忽有瞋恚恐怖愁忧。 或时欢喜。 有此无常之事。 不见来时。 去至何所。 是辈往来无休无息。 念我父母诸家兄弟中外五种亲属。 不知罪福贪欲无厌。 我年三五以许他男。 诸家兄弟饭食酒肉受取匹帛。 念我身当往受患难。 拘质缚结不可得离。 当如之何。 为此生老不如及我。 今日清净当发上愿。 求觅安隐长乐宫殿可以自娱。 不宜踊浊没于三涂。 不覩光明长与苦俱。 便正一心自誓。 持我身命自归。 有神有灵知我心诚。 尔时天神现于虚空。 语善信言若当自归西方安隐清净法国。 且当先向十方礼拜。 慈心敬意念必达也。 已便不现。 尔时善信踊跃欢喜。 便自澡洗烧香散华向十方礼叉手。 自思念。 一切人即有天神于空中言。 汝当正心向于西方。 说此一颂。 以是赞叹阿弥陀佛。 善信即向西方。 如神所勅。 天地大动。 诸有困厄皆得解脱。 疾病即除毒痛安隐愁忧欢喜。 盲聋得差瘖痖能言。 不善皆善不信皆信。 人非人等各得所愿。 善信烧香散花而说颂言。 正心闭目数息思惟身中之事。 帝释化作端正男子。 年十八九。 手把黄金住善信前。 以颂调之。 善信正心以正颂答。 诃男女过。 帝释踊跃叉手劳之。 欲何求索。 普世无双功德洋洋不可称量。 愿相告语。 于是善信闻释赞叹。 信心欢喜地为大动。 即为说偈。 愿奉佛法。 释大欢喜。 便尔化灭。 善信烧香自归诸佛。 佛与大众俱即飞行到善信家。 父母兄弟见佛飞空。 莫不欢喜。 善信前礼绕佛百匝。 佛便微笑无数光出。 语以戒法。 绕身百匝还从顶入。 即授二十四戒。 佛言。 是为我优婆夷高行三八二十四戒。 善信欢喜而得七住。 便于佛前化身为男。 父母兄弟皆受五戒(出善信磨祝经卷上)。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八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3:52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