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萨璎珞经卷第七 内容: 菩萨璎珞经卷第七(一名现在报)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随行品第十九之余「行过超三界,无形不可覩,普照三千世,法愍度无极。 一意一念顷,具足众相好,不染于尘劳,空界度无极。 若能宣畅法,普润诸萌类,四谛如尔相,苦尽度无极。 佛土普清净,无有三乘心,自然通道教,定意度无极。 人本从空生,法界无增减,不违诸法本,方便度无极。 幻化不真实,行超三界表,超过无量国,通达度无极。 无想众生等,猗识不解慧,贤圣得往来,微识度无极。 自然如尔性,法慧多所益,四大本自然,终始度无极。 不见吾我人,寿命众行本,一相无有相,无形度无极。 无数诸佛土,庄严佛道场,演出佛光明,法宝度无极。 摄意无有乱,永除三毒心,平等无若干,诚信度无极。 猗识由五道,不能解缚着,拔济苦根源,远离度无极。 虽复处胞胎,不为慾所染,永离淫怒痴,解脱度无极。 佛法甚深妙,神力过三界,现形在五浊,忍辱度无极。 若复遭苦乐,不生增减心,执意如虚空,无疆度无极。 道不从空生,亦不离人心,分身满虚空,灭尽度无极。 不见吾我人,不坏本无相,一行成正觉,观世度无极。 不生亦不灭,无有生死本,从此至彼岸,超越度无极。 众苦本无形,本智由境界,心识不可毁,幻行度无极。 幻有二根本,行幻深智幻,能解此幻法,无疑度无极。 智幻超三界,行幻亦复然,八正道清净,道品度无极。 世幻非真实,贤圣不染着,愚者抱常想,通慧度无极。 六尘外六入,十二牵连法,名色由更乐,缘想度无极。 行从愚惑生,流驰无数念,若当念有形,具足度无极。 虚空无边际,亦不见行迹,得寻生死岸,自然度无极。 人寿有长短,今世亦后世,唯道澹然安,澹然度无极。 法界各有性,不见受入处,无猗不可染,无怀度无极。 佛土无央数,法智不思议,慧海不可量,受入度无极。 人智无增减,贤圣行平等,分别空无慧,阴盖度无极。 本从无数世,苦行无有量,不念劫数期,闲静度无极。 念在兜术天,论讲无形法,导引无量人,无二度无极。 着乐不以欢,处苦亦不忧,见谛成就道,真实度无极。 降神阎浮内,转法于鹿野,尽舍世秽浊,望断度无极。 菩萨行成就,不着六尘劳,学智甚深法,牢固度无极。 智术权方便,深入无有碍,分别无量身,在所度无极。 勇超无量劫,穷尽生死本,庄严佛土净,微妙度无极。 人能信本源,不滞于生死,心正无乱想,一想度无极。 行施不见施,亦无去来想,观物如虚空,无厌度无极。 观世非有世,亦无三涂苦,自济复济彼,大慈度无极。 设见众生类,染着在三有,劝导以正教,大悲度无极。 周旋无量界,执信如安明,和颜常一心,欢喜度无极。 菩萨初发意,不为一人故,旷济无边崖,放舍度无极。 当我初生时,佛土黄金色,庄严于道场,神感度无极。 不自灭名想,亦不着寿命,空无愿无相,根门度无极。 本从平等慧,今自致正觉,不舍金刚意,三观度无极。 殷勤于道德,日夜常经行,法说亦义说,进趣度无极。 知足道第一,舍意无所贪,三十七道品,无为度无极。 菩萨刹土净,种姓不杂错,恒生真正家,豪族度无极。 降神处母胎,示现婴儿相,执心净无垢,变化度无极。 既得出母胎,举足行七步,足足度七姟,示现度无极。 常在金机上,现以香水浴,无量诸佛集,劝进度无极。 三十二相具,八十好庄严,天地六反动,容颜度无极。 诸法无形相,现以色相法,独步无有侣,最尊度无极。 一一思法界,不失本要誓,诸法悉如聋,默然度无极。 贤圣八等行,止观无想行,不舍空无慧,一入度无极。 常以妙道法,讲授诸法门,劝导一切人,法响度无极。 十善众行本,无着不可染,修一得成一,不退度无极。 世人怀悭贪,永处于幽冥,导该无量法,学习度无极。 如来无所着,受法不舍离,永离众生居,独拔度无极。 虽处父王宫,寂静思惟道,不贪五欲乐,无秽度无极。 观身乾树皮,亦如久朽灰,自察无识想,出息度无极。 一数不离一,止观本行愿,係意在目前,道智度无极。 人处生死久,不计本末空,能舍不与俱,总持度无极。 所以获四辩,法义捷疾智,宣畅无量义,应适度无极。 无数大圣集,闻法欲无厌,平等通大智,等慧度无极。 设复于无量,成败诸劫数,未尽如来藏,远离度无极。 一生百千生,欲究如来德,未有斯等类,广及度无极。 虚空有边际,须弥可称量,岂有大导师,无限度无极。 从无央数劫,积累诸德本,行尽更不造,流转度无极。 世雄慈盖普,润及众生类,闻法不疑滞,信解度无极。 勇勐超众生,无有下劣心,降伏魔官属,忍意度无极。 吾昔发誓愿,不自惜身命,故自独持出,金刚度无极。 若中间有疑,不成最正觉,累功德无量,人尊度无极。 尔乃道玄妙,法藏不可思,超过三有表,纯熟度无极。 一相不可见,真如性亦尔,舍本就其末,无碍度无极。 不教自然寤,无师一切智,独善无所忧,无尤度无极。 坏六十二见,爱欲诸罗网,闭塞生死门,快乐度无极。 息心自灭意,不怀沾污心,执心如大海,无违度无极。 观身如怨雠,诸孔流不净,分别内外法,解本度无极。 一心一念顷,流驰不可制,至坐树王下,弘誓度无极。 法行如莲华,常以三道教,虽处不染着,一意度无极。 等意如大道,永除小节心,三十三法尽,无垢度无极。 人当求出要,分别内外法,思惟不舍离,精进度无极。 观身当观法,五阴聚散行,如人观掌珠,真谛度无极。 破碎四魔垢,摧坏憍慢山,慧火焚三毒,舍离度无极。 卿等设有疑,各自宣说本,当以智慧光,照曜度无极。 足下众相明,印文炳然现,诸有覩此相,恩泽度无极。 鹿腨如金刚,内外朗然现,趾立不倾侧,端严度无极。 皮毛极软细,红华不着水,一一众好具,行足度无极。 当我举足时,入城行分卫,福祐无贫富,不择度无极。 分卫讫周遍,还诣静房室,道法自娱乐,思惟度无极。 日夜恒经行,观谁应先度,不违本弘誓,清净度无极。 是以恒自修,不与世事诤,自离复离彼,离趣度无极。 四大各有性,高下亦不同,由识神分别,法义度无极。 菩萨自观空,无微不省察,防护诸恶业,慧见度无极。 谛观诸刹土,不兴苦乐想,解诸法甚深,善法度无极。 可进知其进,亦不怀狐疑,出要无二道,虚寂度无极。 悉观诸行本,受报亦清净,不求功德业,忘施度无极。 过去不复生,未来不可见,现在自然法,愿求度无极。 泥洹无体性,亦无受入处,观诸受法报,知本度无极。 静意三昧定,永与乱意别,无常苦无我,体行度无极。 如实观察法,知一不可动,不坏法本心,自然度无极。 悉知法无我,生生不见生,转诸法轮行,旷济度无极。 能灭诸法性,亦不求解脱,诚信游五道,尽生度无极。 如来至密行,心意识亦然,逮得无生心,了达度无极。 计吾本所行,住寿恒沙劫,功劳自然着,行迹度无极。 生死本所从,如幻无真实,寂灭不可污,匿藏度无极。 贤圣十二品,悉归于无为,无生永不生,行胜度无极。 念昔在香林,端坐思惟道,形体不倾侧,初禅度无极。 又本在师子,旷普讲堂所,无想诸天卫,二禅度无极。 复于此贤劫,护法大城中,自隐求道教,三禅度无极。 如今于此座,广演无量法,内外无所碍,四禅度无极。 行道无沾污,不兴若干念,故令自致尊,离世度无极。 如日初放光,令人自所见,吾今演道教,现明度无极。 无数阿僧祇,如来不思议,各各布道教,无生度无极。 正使亿百千,七宝满世境,不如一意念,一意度无极。 不起亦不灭,知本所从来,解了三世观,梵行度无极。 若能崇慧本,次第不越序,修道无二心,玄寂度无极。 大慈不思议,广济众生类,师子一雷吼,普闻度无极。 诸有众生类,信乐空无法,顺理无所犯,造行度无极。 内修六重法,乐静不处閙,自识宿命行,知本度无极。 今世受胎分,欲灭勤修行,一失命根识,受决度无极。 诸法不娆乱,修行清白法,念生离生本,无本度无极。 人游五道渊,如河奔大海,速驶不复还,归趣度无极。 常念世间苦,念离不与俱,独逝不怀忧,无双度无极。 如种诸穀子,稻麻诸花果,本子非生苗,变易度无极。 人生不学道,临死有变悔,欲离勿懈怠,学进度无极。 若欲拔根本,勿复种其识,此尽无过是,香熏度无极。 观诸世间法,悉空无所有,当观是非法,不动度无极。 劝助诸福业,一一无所碍,登祚十住行,一生度无极。 悉观诸法门,总持无忘失,诸法界相应,断结度无极。 若欲游虚空,神足无所碍,无人无我想,习行度无极。 一一思惟法,轻举无所碍,以身量度空,神足度无极。 如实观人本,道行无所违,不与二见心,正定度无极。 如镜观面像,信已无瑕秽,尘劳自然灭,百福度无极。 宿愿不可尽,积行今乃获,诚信如日初,择法度无极。 勤念入深要,搜求无量法,谦恭下下意,牢固度无极。 菩萨有八法,修行至道场,解慧不着空,无想度无极。 若欲猗空慧,知空非真实,慧本知三碍,空相度无极。 有法名战格,奋迅无畏定,亦不怀怯弱,众智度无极。 因缘各相生,生死是道本,二事不相离,拔苦度无极。 一生非本根,亦无众生根,识神染着有,假号度无极。 真道无形质,微妙不思议,道实非有道,震动度无极。 观诸佛土净,清净无瑕秽,常以平等道,神通度无极。 菩萨常观察,不着形相法,知生过五道,无名度无极。 或有修一法,超越众行表,最胜自然达,越次度无极。 空观一切人,息心无所念,应一无所污,齐限度无极。 大圣德无量,不为尘欲染,究尽尘劳原,无底度无极。 本无有五道,由尘垢而生,幻化非常想,圣慧度无极。 诸法相受入,菩萨所修行,不见众苦本,无我度无极。 亦不在劫数,生死无形兆,当来不常停,速疾度无极。 分别四非常,苦空无我身,以慧自庄严,修治度无极。 如人欲行空,修禅乃果获,定意不错乱,志密度无极。 口出无量音,不毁于法性,如月众星满,果实度无极。 神足不可量,慧海如恒沙,善权摄自在,受入度无极。 若欲化众生,入定观察心,先以权慧导,渐现度无极。 佛经不可数,唯佛能记之,诸法相应相,劝乐度无极。 度脱一切众,不限劫远近,真道无男女,顺一度无极。 欲修菩萨道,先净身口意,无从十恶行,本净度无极。 一意念道教,永离欲界行,中间不起想,灭欲度无极。 诸法无名号,着色求功报,色亦非本无,离色度无极。 菩萨受记别,如来所印可,行尽更不造,补处度无极。 有数本无数,无数亦复然,起亦不见起,断结度无极。 灭生非有生,无生亦复然,知生非常生,无生度无极。 无有本非有,非有亦复然,解有非有者,一向度无极。 一亦本非一,无一亦复然,一亦本无住,无名度无极。 假号出本无,权诈非真实,无着归灭尽,怀道度无极。 人本从积行,观世如幻化,不以众多想,绝迹度无极。 经历一切劫,拔擢离劫数,不着诸音响,无声度无极。 如人眼视色,色本非眼候,犹识内外别,无识度无极。 声香味细滑,意法亦复然,本无有此识,自然度无极。 无色观诸法,无痛更乐生,威仪众行具,造行度无极。 本无有此生,贪识乐此生,随形受生分,断贪度无极。 神识本无形,性本自然息,后受六入苦,断入度无极。 念离五道渊,思惟虚空观,竪立法大幢,显曜度无极。 无想亦不生,不从师禀受,能从中自寤,越次度无极。 诸法如虚空,非思欲之数,悉解众音响,闻说度无极。 其声净妙好,所说无滞碍,不起六更乐,妙法度无极。 诸法无有量,如来尽超过,道智通三达,正观度无极。 现为师禀受,不怀高下意,意超三界表,独步度无极。 无行不造行,行本无因缘,缘尽则无行,神德度无极。 三痛由苦乐,报应随其法,无苦无乐痛,痛止度无极。 成就七观行,三处自然灭,阴入不复生,爱止度无极。 寻色本从空,以生诸法想,非我本造彼,见正度无极。 无行亦无报,端坐无所念,思惟自成道,常住度无极。 执意不可动,澹然如虚空,非有非不有,布行度无极。 正使后灭度,定意不错乱,不念有常想,广行度无极。 转法无法想,况有受法人? 解了悉空寂,知时度无极。 声弥满世界,皆演妙法音,声本自无生,无声度无极。 慎身守护口,意莫念非邪? 与道不相违,无憎度无极。 思惟诸法界,不坏法轮行,具足九次第,法界度无极。 无畏不可尽,无内外远近,离四诸受入,无量度无极。 不坏形色法,亦不与相应,不败自然相,相应度无极。 道行本无一,甚深不可量,随根原适化,随智度无极。 如有欲解法,现法有境界,便能寻根原,无尽度无极。 从亿百千劫,教化众生类,欲令悉成就,方便度无极。 随时现方便,不染着三有,拔断诸阴盖,等慧度无极。 总持诸法门,不失正行本,不自称叹己,满足度无极。 生法非有生,尽法非有尽,知生尽本无,空响度无极。 譬如人音声,等正觉所说,悉归于空无,如实度无极。 诸根不错乱,护念众相具,清净归本无,道慧度无极。 人结无量缚,非有所能坏,自然通圣达,化生度无极。 如来最正觉,玄鉴过去法,彼彼自然化,深藏度无极。 未来有生本,受苦无有量,方便断未来,本尽度无极。 现在无量行,众生不可量,随形往化生,净刹度无极。 当说法门品,功福无有尽,不望功福报,道树度无极。 神足行有本,所说法不同,现法有增损,周旋度无极。 无量智无碍,所说无亏损,道意甚深固,演畅度无极。 佛法无二相,唯在身意净,法处无猗着,不住度无极。 虽得神通道,不习算术法,行讫不具足,非来度无极。 如实非有一,亦无若干想,行尽得致一,供养度无极。 诸佛世尊等,于法得自在,化身得自在,法法度无极。 既知前无数,难计无量劫,教尽复流化,舒迟度无极。 当来阿僧祇,无量众生类,知不唐勤劳,普接度无极。 观察种种类,过去无量佛,亦说真如法,无猗度无极。 实亦非本实,实亦自然生,实亦非常住,身转度无极。 文字通道法,行迹无疑难,不疑三世苦,身本度无极。 不计本无法,智从无量生,观世尽为惑,教授度无极。 从初发意来,恒愍众生类,不处城国邑,离众度无极。 分别身支节,身相诸秽浊,解知本无形,无着度无极。 法性非常住,亦非今后世,离法不获果,未来度无极。 亦不与同处,行迹各差别,尽归于灭度,齐等度无极。 实空不可离,况当无实空? 念善力勤学,达妙度无极。 一切众相具,本无为一形,法从空慧得,自生度无极。 念本无怒佛,没命善觉尊,由是今成佛,立志度无极。 受形虽被谤,不为荣辱屈,故号人中尊,摄意度无极。 未受本无慧,道意有移转,现光于世间,发意度无极。 灭度有四品,皆由三毒本,名号人中尊,种类度无极。 道亦有三相,真如法性本,现在获三报,成就度无极。 如来真实法,非有能护持,分别身空本,怀来度无极。 得通不可测,心形俱然住,道练心尘垢,往来度无极。 本无有心意,自生自然灭,我本亦自无,空寂度无极。 佛不由三世,当来现在道,转易不常停,速疾度无极。 法相常自住,神识自流转,非刹非有刹,慧静度无极。 身法有六行,非想意所造,苦行三十七,颁宣度无极。 非彼吾所造,为说非常空,出现诸佛法,世界度无极。 神智广长舌,所说如言教,斯由功德成,心通度无极。 惠施知恩义,慎莫有侥倖,唯道自将护,现法度无极。 道行深义法,神通解脱禅,以权随时化,众德度无极。 法身思欲身,此非最真正,获彼泥洹性,灭色度无极。 随宜适化前,勿为尘劳屈,殊胜奇特变,降伏度无极。 初无经苦心,造化不可逮,戒身自然具,德意度无极。 信意向三宝,下下无自高,达本究尽苦,除痴度无极。 分别识诸慧,不着吾我法,自然通圣达,自至度无极。 宣畅十二缘,一一而了别,三药除三爱,摄口度无极。 现化诸刹土,演布虚无慧,亦不猗着身,察众度无极。 度人如恒沙,闻法不可量,周游虚空界,等无度无极。 八法无生度,善权照一切,不见诸法相,常法度无极。 众慧无所碍,修习去更乐,神归于大道,向门度无极。 总持有十事,身口意为本,除十成就十,报应度无极。 能与众生类,示现无上慧,德过众圣表,断苦度无极。 清净空无形,不见正觉道,将导入解脱,道趣度无极。 设于百劫中,恭奉贤圣人,不如一道本,垂愍度无极。 昔吾初受决,先获无生慧,犹经劫数期,空慧度无极。 正觉本发心,成就十号本,既获如所求,桥梁度无极。 圣德过于天,光泽无有边,玄化度众生,恩纯度无极。 虽在俗中教,严训如所誓,广宣无量宝,随时度无极。 若人不观世,无常诸变易,寿命积无量,住劫度无极。 如我所经历,现在自所覩,厌患五阴身,净观度无极。 虽欲求泥洹,除去身想着,念修现在定,无犯度无极。 十八本持法,念灭缘入法,不起妄想者,吉药度无极。 受法有三义,自专身口意,断求不念空,了达度无极。 一一分别身,佛法众亦然,入定观诸想,无边度无极。 诸佛无尽藏,演出无量定,遍观一切界,究竟度无极。 诸佛常威仪,修戒最第一,出入安详法,摄心度无极。 欲有所感应,要当先入定,了知本末空,平等度无极。 佛本所修习,观身无所贪,自利复利彼,行际度无极。 观察前后法,超越有无境,自在诸想寂,众教度无极。 身法有三事,不犯杀盗淫,专精求法界,本行度无极。 口不犯四过,不妄有所说,自护复护彼,等觉度无极。 意法有三事,不起众乱想,得佛所住处,坚固度无极。 本从等空来,教化满世界,断求不着空,如实度无极。 行由三世起,染着爱欲缚,了以真际法,成愿度无极。 三达五通智,所往无罣碍,净刹化众生,游识度无极。 本无今日有,有亦非本生,缘行致苦乐,缘对度无极。 本觉不思议,现变无有量,分身还合一,神智度无极。 亦不处彼此,亦不住法界,观身如无身,行业度无极。 着生无有量,缘致生老病,内外悉空寂,无人度无极。 本由平等慧,不见有往来,解三无三法,等定度无极。 三行有三事,觉观无有觉,进趣泥洹路,遍现度无极。 觉观诸法种,生三十七品,进趣泥洹路,安隐度无极。 无学觉观法,亦不见生灭,坐卧由自在,不起度无极。 观人无所观,不见诸法主,现行无起灭,无量度无极。 人生遇众苦,经历无数身,欲灭此众难,修学度无极。 受此四大身,欲灭无有方,智达悉观察,断欲度无极。 诸法纯熟性,净诸功德业,积此得致佛,三垢度无极。 充足众生愿,令各得成就,悉归于灭尽,禁戒度无极。 佛所教化处,要以空性本,说无不见无,欢喜度无极。 若有众生类,欲修五德行,合聚无量法,众慧度无极。 修五分法身,戒定慧解度,量尽无有量,法本度无极。 最初无有生,无佛亦无众,因缘自造行,自起度无极。 当受无量苦,生老众痛恼,无形受胞胎,勇进度无极。 诸佛恒入定,雨泪众生故,三等六度法,望断度无极。 修习诸善本,觉意入诸定,虽生能离生,识相度无极。 功勳过亿劫,不着诸更乐,念善修道本,离尘度无极。 入定得欢喜,游心无量空,一一别众相,成道度无极。 欲具深法藏,先修空无相,教诫神足德,严净度无极。 如来一切智,知人本末空,为说四谛法,果实度无极。 大圣人中尊,广训无有崖,智业成五法,箧藏度无极。 五业成五行,五愿断五道,五性五分身,五业度无极。 若能修德业,求本本无业,然炽众道果,广曜度无极。 十慧十乐道,十法悉具足,十住十所从,十妙度无极。 三千二百福,一一众相具,容颜好无比,自净度无极。 慈哀劝一切,务使成道果,累劫无量德,毕竟度无极。 兴建众德本,不见吾我人,故号人中尊,无穷度无极。 善权所适化,巧便不可尽,随时隐现法,尽生度无极。 福报于三界,不别诸眷属,现佛威仪德,成就度无极。 吾今说璎珞,诸佛之宝印,庄严佛土净,华鬘度无极。 有受持此法,获福二十德,计身心识具,成办度无极。 耳目自聪明,自识本所更,辩智通达利,宿命度无极。 恒见十方佛,禀受此总持,闻法辄解寤,法要度无极。 所言人信用,终不被诽谤,身体皆得具,戒香度无极。」◎◎菩萨璎珞经光明品第二十尔时,世尊告善男子、善女人:「若有菩萨摩诃萨,受持讽诵尊复尊大梵天王所问句义不思议法,便当得身相不二法门,眼入清净得法界自在。 菩萨摩诃萨定意正受,即于己身诸毛孔间,一一毛孔现法界自在,接度众生不可穷尽,不坏法界清净之行。 若菩萨摩诃萨入此定意者,便能具足一切诸法,亦能现化诸法如幻,能知世界诸法所出,从一佛刹至一佛刹,乃至无数亿百千世,一一分别众生根原。 复能思惟威仪礼节,可坐知坐可卧知卧。 复于彼劫无数亿百千世,分别根义、苦义、空义、无形像义,为说空观、无名字观、内观、外观、非众生观、净不净观,平等无二习大乘行,进趣无为不退转行。」尔时,世尊欲与诸来会者解释狐疑,即于座上,便放身诸支节毛孔光明,悉照十方无量世界。 其中众生蜎飞蠕动有形之类尽见此光,自识宿命根本之法。 复于光明闻此言教苦义、空义、无形像义,即于彼劫见百劫事、知千劫事、知亿劫事、知亿百千劫事、知无限劫事、知阿僧祇劫事、知无量劫事、知无边劫事、知无数劫事、知无际劫事、知无称劫事、知不思议劫事、知不可平量劫事、知无穷尽劫事,复知无限无量不可称计诸佛刹土众生起尽劫事。 复见菩萨摩诃萨所行法则威仪礼节,专意修习不违本行。 尔时,菩萨见此光明心意开解,复自入己身诸毛孔定意,复见十方无量众生亿百千劫所修行本。 尔时,菩萨摩诃萨复从彼三昧起,见诸佛光如前不异。 尔时,有菩萨名曰照明,即从座起,偏露右臂,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 向见如来、至真、等正觉身诸支节毛孔光明,尽照十方无量世界,皆使众生自识宿命无量世事,亦使诸菩萨摩诃萨神力自在,复能得入身诸支节毛孔定意,亦知十方众生宿命。 甚奇! 甚特! 不可思议! 唯愿,世尊! 敢有所问,若见听者乃得陈说。」尔时,世尊已知彼意,便告照明菩萨曰:「汝所问者,皆是如来境界。 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汝所问者吾知不乎?」答曰:「如是,世尊! 如来诸法之藏,愿具演说永无狐疑。」佛言:「族姓子! 汝向所问,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世尊,今日放身诸支节光明,遍照十方无量世界,尽令众生之类自识宿命本所从来,一光明德所度无量,凡夫学地上至无学,皆蒙此光而得济度。 如来何不恒放此光济度无量众生之类? 云何? 照明菩萨! 汝所问者为尔不乎?」答曰:「如是如是。 世尊! 甚奇! 甚特! 向欲所问,其义如是。」「云何? 族姓子! 如来当以此义见报,光明示现众定法门,不可以言教有所教化。 汝复当报我:『云何? 世尊! 今此日月照四天下,无不蒙光。 时日月光有时有益、有时有损不乎?』我时答曰:『无也。 族姓子!』」佛言:「汝所问者为尔不乎?」答曰:「如是,世尊!」「时汝复当作是问:『日月光明普有所照常无亏损,如来今日放大光明,有时有损、有时无损耶?』我复当以此义报汝:『云何? 族姓子! 日月所照,能以昼为夜、以夜为昼不乎?』汝当报我:『不也。 世尊! 日月光明,不能以昼为夜、以夜为昼。』我言:『族姓子! 如是如是。 如来光明能以昼为夜、以夜为昼,是谓各各差别。』族姓子! 汝复当以此义问我:『云何? 世尊! 若尘雾五翳蔽日月光无有所照,今如来光明亦有尘翳耶?』我言:『不也。 族姓子! 何以故? 如来光明内外通彻,非有尘雾之所遏绝,超过三界为无上尊。』云何? 照明! 汝复当作是问:『如来光明无所障碍,众生三毒为是尘翳不乎? 若是尘翳者,与日月五翳复有何异?』时我答言:『善哉,善哉! 族姓子! 快说斯言,吾今与汝一一分别。』如来光明不可思议,超过三界为无有等,法光明者有十藏行。 云何为十? 一者、勇勐道场不毁诸法;二者、诸法无尽得四无畏;三者、辩才通利离世八法;四者、六通彻达无所罣碍;五者、演畅妙法不怀怯弱;六者、不行放逸永离五盖;七者、慈悲喜护普愍一切;八者、游诸佛国化导一切;九者、根门具足不乐下劣;十者、修无上道不舍法意。 是谓,族姓子! 如来、至真、等正觉修此十法,乃应如来十光明慧。 犹如,族姓子! 摩尼珠光神德无量,其光明者,照一天下、照二天下、照三天下、照四天下,其光明照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照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复照三千大千世界。 复有得摩尼神珠,照一佛世界、二佛世界、三佛世界,乃至无数三千大千世界。 其光明德不可称量。 无情之光其德如是。 况如来、至真、等正觉,放大光明普照无量诸佛国土? 其中众生有形之类见光明者,除三垢净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笃信承受信如来慧获大光明,有十事行。 云何为十? 未曾有法如来悉知,是谓一事。 「未曾所转善权方便,能现佛法众所觉知,是谓二事。 「于诸外法未得自在,各各狐疑起是非心,不见言见、不缚言缚、不解言解、不持言持、不成言成,于诸法中悉得自在,如实如尔实无虚妄,使诸佛世尊于一切法悉得自在,于诸法界无所罣碍,是谓三事。 「复次,族姓子! 譬如有人一念之顷净诸心垢豁然大寤,不复经历劫数之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教化众生而无有碍,尽超三有不以为难,是谓四事。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或遭劫烧其间旷绝,前佛过去后佛未出,法性恒住而不变易,有弘誓如来、至真、等正觉,便能澄神寂定虚空,不于无余泥洹而取灭度。 所以然者,由其本要弘誓重故,是谓五事。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如来、至真、等正觉观察人心应受化者、不受化者,如来悉知如实而不虚,如来悉知从此欲界至有想无想天,心识所念若善、若丑、若苦、若乐,便能于中教化令度,是谓六事。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如来化身不可测度,游于无量诸佛刹土,行禅解脱九次第法,是谓七事。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德行怀忍辱心不讥彼受,亦复无此生若干意我胜彼不如,复无此心彼胜我不如,或复生心彼与我等我与彼等,是谓八事。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若善男子、善女人,无量诸法不可思议,入诸五趣心中所念,弹指之顷悉皆知之。 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爱欲心无爱欲心,有瞋恚心无瞋恚心,一一分别悉皆知之,是谓九事。 「复次,照明菩萨摩诃萨! 若善男子、善女人,游诸十方诸佛世界,劝进人民施为佛事,便说五趣受形之恼。 虽复生天非是常道,人身百变生死无量,抵突畜生终无解脱,贪餮饿鬼受形丑陋,地狱受报罪毕乃出;唯有泥洹快乐无比,指示径路进趣无为。 是谓,照明菩萨摩诃萨! 十事行,非是二乘所能及知。」菩萨璎珞经无想品第二十一尔时,座上有法造菩萨,闻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十光明慧,欣然踊跃即从座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前白佛言:「敢有所问,尊见听者乃当陈启。」佛告法造菩萨曰:「族姓子! 今大众云集悉无所畏,有所疑难便可问之。」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云何有想云何无想? 云何有行云何无行? 云何有痛云何无痛?」佛告法造菩萨:「善哉,善哉! 族姓子! 汝所问者皆持佛威神。 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吾当与汝一一分别。」法造菩萨言:「愿乐欲闻。」佛言:「族姓子! 我今问汝,汝当一一报我。 云何? 族姓子! 最正觉者为有想耶? 为无想耶?」法造菩萨言:「最正觉者是有想耶? 非无想耶?」佛言:「云何? 族姓子! 清净法身为有想耶? 为无想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清净法身是有想、非无想。」佛言:「云何? 族姓子! 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度知见身,为有想耶? 为无想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度知见身,皆是有想、非无想耶。」佛复问:「云何? 族姓子! 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贤圣道、空无相愿,从须陀洹乃至佛,为有想耶? 为无想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从一切诸法至佛,皆是有想、非是无想。」佛复问:「云何? 族姓子! 从一切诸法乃至等正觉,皆是有想、非是无想? 何者是无想耶?」法造菩萨白佛言:「本无慧、无余泥洹慧,是谓无想。」佛复问法造菩萨曰:「云何? 族姓子! 汝今已得本无慧、无余泥洹慧乎?」对曰:「非也。 世尊!」佛言:「族姓子! 云何知本无慧、无余泥洹慧,是无想、非有想耶?」尔时,法造菩萨即以偈报曰:「昔从天中天,如来等正觉,闻说本无慧,无余泥洹道。 无生非有生,寂然无想着,澹然不变易,安静无起灭。 今故报如来,本无无有想,无着不可污,何况有众念?」佛复以偈报法造菩萨曰:「如来等正觉,三达无所碍,分别诸法想,犹未尽根原,泥洹寂然定,法性不可坏,想在转不转,何为无想乎? 过去恒沙佛,法说义亦然,设本无无想,云何化众生?」尔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云何是有想? 云何是无想?」佛言:「族姓子! 求佛是想,得佛是无想。 求清净法身是想,得清净法身是无想。 求五分法身是想,得五分法身是无想。 四意止初乃至空无相愿,从须陀洹乃至佛,求者是想,得者无想。」尔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从清净法身一切诸法,乃至等正觉,为有形乎? 为无形耶? 若使有形,我则无疑。 若使无形,求则有想、得则无想。 无形之法不可护持,云何不可护持之法,有求有得?」佛言:「止止! 族姓子! 吾今问汝,此虚空界有形乎? 无形耶?」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此虚空界空如空,非有形、非无形。」佛言:「族姓子! 云何空如空,非有形、非无形?」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内外法有形无形空如空,无余泥洹道,是谓非有形、非无形。」佛复问法造菩萨:「云何无余泥洹,非有形、非无形?」法造白佛言:「虚空界者眼识所摄,以此观之非有形、非无形。」佛复问法造:「既眼空耶? 非空耶?」对曰:「非也。 世尊!」佛复问:「若眼识非空,云何以识知空?」法造菩萨曰:「以识非空故知,空如空非有形、非无形。」佛复问:「云何? 族姓子! 如汝所言以识知无识,颇有无识知有识乎?」法造白佛言:「本无如来是。」佛复问:「云何为本无如来?」「不住、不变易、不坏法界故,号为本无如来。」佛复问:「族姓子! 不坏、不住,族姓子! 以果耶?」对曰:「非也。 世尊!」佛言:「云何知不住为本无如来?」法造白佛言:「过去无形,现在不住,当来未至。」佛言:「汝今已得此法性乎?」对曰:「非也。 世尊!」佛言:「未知三世住不住法,云何知有形无形耶?」法造白佛言:「世尊! 今问如来、至真、等正觉,为在有余泥洹? 为在无余泥洹?」佛言:「我今亦在有余泥洹,亦在无余泥洹。」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云何亦在有余泥洹,亦在无余泥洹?」佛言:「如我三十二相成此色身,则有余泥洹。 观过去诸佛如恒沙数无形不可见,则是无余泥洹。」法造复问:「云何? 世尊! 泥洹法界有可记不可记耶?」佛言:「族姓子! 泥洹法界不可记也。」法造白佛:「泥洹无记,云何说过去恒沙不可数,名曰无余泥洹?」佛言:「止止! 族姓子! 如汝所言,此法权诈无名号性,所谓泥洹非有非无,非有形非无形,但为众生着空染空、着法界染法界,不知有形至无形,不知无形至有形,故使如来说此义耳!」法造菩萨白佛言:「世尊! 若使空如空,亦是有形亦是无形。 如来今日为体有形? 为体无形? 假使体无形者,今日如来未入无余泥洹界。 云何知无余泥洹界为无形乎? 若使如来知无余泥洹界为无形者,过去诸佛亦当如是。 何以故? 世尊言法性常住而不变易。 过去诸佛如恒沙数,不起不灭故号为本无如来。」佛告法造菩萨:「善哉! 族姓子! 如汝所言,过去诸佛现在当来各无有想,过去非当来,当来非过去,过去非现在,现在非过去,我所说者其义如是。」法造菩萨复白佛言:「过去想无想,现在想无想,当来想无想,为有异、不异乎?」佛告法造菩萨:「过去非今,今非现在,各无异。」法造菩萨白佛言:「云何为有行? 云何为无行?」佛告法造:「清净法身,是谓有行;离清净法身是谓无行。 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度知见身,是谓有行;离则无行。 三十七品从须陀洹乃至于佛,是谓有行;离则无行。」法造:「如来、至真、等正觉今说有行无行,云何为有行? 云何为无行?」佛言:「族姓子!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色、痛、想、行识,是谓为有行;空性、法性、无形像性,是谓无行。」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等正觉,亦在有行,亦在无行。 云何在有行? 云何在无行? 有佛境界是则有行,无佛境界是则无行,故谓有行、无行。」法造菩萨复白佛言:「云何有佛境界则有行? 无佛境界则无行?」佛告法造菩萨曰:「行有三事:一者、恒在空泽;二者、在虚空界;三者、在人众中大寂泥洹。」尔时,法造菩萨复白佛言:「云何为有痛? 云何为无痛?」佛言:「初欲行檀是谓为痛,施而无悔是谓无痛。 习戒不犯是谓为痛,戒心牢固是谓无痛。 执心如地不舍忍辱是谓为痛,忍能和众不离彼此是谓无痛。 奉法殷勤初无变悔是谓为痛,进法如旧不舍道本是谓无痛。 虽得久定心在无相是谓有痛,不坏道本一意不乱是谓无痛。 化导众生摄以一道是谓为痛,不见吾我去相着心是谓无痛。」菩萨璎珞经卷第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23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