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密严经 内容: 大乘密严经卷中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諡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入密严微妙身生品之余尔时大会中有普贤众色大威德菩萨摩诃萨,与其同类持世菩萨摩诃萨、持进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神通王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解脱月菩萨摩诃萨、金刚脐菩萨摩诃萨、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等,乃至摩尼大宝藏殿无量诸天。 复有密严土中诸瑜祇众,与彼无量俱胝佛刹来听法者,闻便密严甚深功德,于法恭敬定得转依,恒居此土不生余处,咸共悲愍未来世中一切有情,普欲等慈为作饶益,各共瞻仰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一心同声以偈问曰:「尊者具辩才,唯愿见开示,世间诸色像,其谁之所作? 为如工造瓶,泥轮以埏埴? 为如奏乐者,击动所成音? 为如一物体,有三种自性,谓已成未成,咸在于一物? 云何种种色,一物而建立? 为兜率所作? 夜摩所作耶? 他化自在作? 大树紧那罗? 善见天所作? 色究竟天耶? 螺髻梵王作? 无色天作耶? 一切天主作? 自然所作耶? 变化之所作? 诸佛所作耶? 为余世界中,佛子之所作? 是诸作众色,惑乱而建立,所起于惑乱,如鹿见阳焰。 譬如于瓶处,为德之所依,一切诸世间,能住于处者,非德者属德,非德依德者,展转和合故,众德所集成。 诸色唯惑乱,为亦有住耶? 为梵王所作? 那罗延作耶? 雄勐及胜论、数论自作耶? 胜性之所作? 自在自然耶? 时无明所生? 爱业所作耶? 天仙及世定,皆悉怀疑惑。 为先无有体,犹如于幻梦,亦如热时焰,及乾闼婆城? 无始妄分别,随彼彼相续,起能耶所耶,如蛇有二头,亦如起尸行,木人机所转,空中见垂发,及旋火轮耶?」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告普贤众色大威德菩萨摩诃萨及余大众,而说偈言:「世间众色像,不从作者生,亦如劫比罗,因陀罗等作,亦非祠祭果,亦非围陀教,彼有多因种,修行常不住;亦复非无有,能持世间因,谓第八丈夫,是名为藏识。 由此成众色,如转轮众瓶,如油遍在麻,盐中有醎味,如无常遍色,丈夫识亦然,如香在沉麝,及光居日月,远离能所作,及以有无宗,亦离于一异,一切外道过,非智所寻求,不可得分别。 定心解脱者,自觉之所证,若离阿赖耶,即无有余识。 譬如海波浪,与海虽不异,海静波去来,亦不可言一。 譬如修定者,内定清净心,神通自在人,所有诸通慧,观行者能见,非余之所了。 如是流转识,依彼藏识住,佛及诸佛子,定者常观见。 藏识持于世,如以线贯珠,如轮与车合,业风之所转。 陶师运轮杖,器成随所用,藏识与诸界,共力无不成,内外识世间,弥给悉周遍。 譬如众星象,布列在虚空,风力之所持,运行常不息。 如空中鸟迹,求之莫能见,若离于虚空,飞翔不可得,藏识亦如是,不离自他身。 如海起波涛,如空含万像,丈夫识亦尔,蕴藏诸习气。 譬如水中月,及以诸莲华,与水不相杂,不为水所着。 藏识亦如是,习气莫能染,如目有童子,眼终不自见。 赖耶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煖识,如云覆世间,业用曾不停,有情莫能见。 身者众色成,又能作诸色,如陶师不依,以泥成众器。 世间妄分别,见牛等有角,不了角非有,因言兔角无,分析至极微,求角无所有。 要待于有法,而起于无见,有法本自无,无见何所待? 若有若无法,展转互相因,有无二法中,不应起分别,若离于所觉,能觉即不生。 譬如旋火轮,翳幻乾城等,皆因少所见,而生是诸觉,若离于所因,此觉即无有。 名相互相系,习气无有边,一切诸分别,与意而俱起,有情流转故,圆成则不证。 无始时积集,沉迷诸妄境,戏论而熏习,生于种种心。 能取及所取,有情心自性,瓶衣等诸相,见实不可闻。 一切唯有觉,所觉义皆无,能觉所觉性,自然如是转,愚夫不除断,习气心迷惑。 赖耶及七识,有时而顿生,犹如海波浪,风缘之所动,洄澓而腾转,无有断绝时。 识浪亦如是,境界风所击,种种诸分别,自内而执取。 如地无分别,庶物依以生,藏识亦复然,众境之依处。 如人以己手,还自扪其身,亦如象以鼻,取水自霑洒,复似诸婴孩,以口含其指,是知识分别,现境还自缘。 是心之境界,普遍于三有,久修观行者,而能善通达,内外诸世间,一切唯心现。」尔时金刚藏,说是妙法已,默然而止住,思惟于法界,微妙普遍定,则入诸佛境,见无量佛子,当修住密严。 即从禅定起,放光而普照,欲色与无色,及无想天宫,如是光明中,复现诸佛刹,悉见无量佛,相好妙端严,种种微妙色,皆从佛身出。 随其所爱乐,世间作利益,皆使彼佛子,称赞密严名,欣然相顾视。 复作如是说:「密严妙无垢,能除一切罪,观行者胜处,其土最姝妙。 我等闻名字,心生大喜悦,各从其所住,俱来诣密严。」色尽螺髻梵,及与净居天,希慕此密严,佛子所生处,同心而共聚,咸请梵王言:「我等今云何,得至密严土? 天王若往彼,我等当营从。」尔时螺髻梵,闻诸天众言,遽即与同行,中路迷所适。 梵王先觉悟,以慧审观察:「彼胜观行境,何阶而可至? 欲色自在者,非彼所能诣,非空处识处,及与非非想,并余外道宗,邪定者能往,云何作善巧,得至于密严? 或以天中天,威神力加护,能令至亟行,得会密严宫。」螺髻梵发声,即时尽归命,见佛满空界,威光而炽然,告彼梵王言:「汝当还本殿;如来密严刹,是观行之境,非想尚难阶,色者何能往?」梵王从诸佛,闻如是告已,退还于本处,寻至梵天宫。 时净居诸天,各各相共议:「螺髻梵天主,威神不能往,当知密严土,胜妙难思议,自非如幻定,谁能诣斯刹?」此会闻天众,称赞功德声,生于奇特心,乃白金刚藏:「我等皆乐闻,唯垂演深法。」尔时金刚藏,即告大众言:「如来所说法,谁能尽敷演? 自觉之圣智,境界不思议,非深观行人,云何可开示?」时持进夜摩,自在诸佛子,异口同音言:「唯愿速宣说。」神通与曼殊、慈氏紧那王,及余修定者,咸皆作是请。 诸天持明仙,空中奏众乐,同心而劝请:「唯垂为宣说。」如是劝请已,各坐于胜座。 梵王承佛力,还来此会中,复白金刚藏,作于如是问:「今此诸大会,严饰未曾有,悉是尊弟子,聪慧无等伦,皆于尊者处,渴仰而求法。 我今犹未知,所问为何等? 憍腊与胜堕,及顶生轮王,为是少年马? 为是古仙传? 甘蔗种之子,千弓持国王,欲色无色中,人天等之法,为是菩萨行,独觉及声闻? 乃至修罗明,星象等众论,唯愿如是事,次第而演说。 我等及天人,一心咸听受。」尔时解脱月、持世虚空藏、大势观自在、总持自在王、宝髻与天冠、金刚手寂慧,及宝手大士,并诸最胜子,皆从俱胝刹,来坐莲花宫,咸请金刚藏:「唯愿大慧说,过去及未来,牟尼清净智。 仁于佛亲受,明了心不疑,此众皆乐闻,愿尊时演说。」定王金刚藏,普告大众言:「如来所说法,非我具能演,唯除佛菩萨,威神之所护。 我今至心礼,自在清净宫,摩尼宝藏殿,佛及诸佛子。 我以敬心说,如来清净智,能令绍佛种,汝等应谛听。 此非诸王论,及轮王轨仪,但示于密严,如来之种性,正定者境界,诸佛之胜事。 如来微妙智,离于能所觉,是故非我力,能演此甚深;但以佛威神,从佛而听受。 此智甚微妙,是三摩地花,佛在密严中,正受而开演;远离诸言说,及以一切见,若有若无等,如是四种边,是名最清净,中道之妙理。 密严诸定者,于此能观察,离着而转依,速入如来地。」时诸佛子众,从尊闻是语,头面礼双足,恭敬而白言:「我等受乐法,如渴人思饮,如游蜂念蜜。 瑜伽自在尊,唯愿正宣说,令诸菩萨众,于定得自在,智慧大威德;及诸刹土王,深解观行者,咸欲闻如来,所说甚深法,皆愿听尊者,微妙梵帝声,如来所悦可,深远善巧声,演说殊胜义,悉令得明了。」金刚藏告言:「如来所说义,真实甚希有,离相难可见;如空中无物,见影为希有,如来所说义,希有亦复然。 空中风鸟迹,其形不可见,牟尼演妙理,难见亦复然。 世间之事喻,智者能明了,诸佛所宣说,譬喻不能知,令我之所见,如梦乾城等。 此会有观行,具大智慧者,通达真实义,无不皆明了,云何为是人,说佛难思境? 然今所开演,凭佛威神力,一切最胜子,至心应谛听。 如来妙言说,句义皆相应,超越心境界,远离于譬喻。 犹如蜂採花,先者取精粹,是诸后至者,皆悉味其余。 胜牟尼亦然,先得妙法味,我则饮其余,今为众宣说。 天中天境界,增悦诸明智,实非意测量,言象可能表。 示同人形色,相好以严身,现于胜妙宫,宝冠以为饰,圆光及轮辐,种种皆成就,照曜于宫殿,能除外道憍。 诸佛四时中,恒依密严住,而于一切处,现生及涅槃。 纯善少减时,恶生及浊乱,随彼之意乐,利益诸有情,业用无暂停,常住密严刹,此之清净处,瑜祇安乐宫。 浊乱少减时,显示如来相,譬如净满月,影遍于众水。 佛以一切身,随宜而应化,如来净智境,观行者皆见。 或现大自在,或现那罗延,成现迦毗罗,住空而说法;或现围陀者,常行及妙喜,童天及尸弃,罗护都牟卢;或现紧那罗,甘蔗月种姓,及诸国王等,一切所瞻奉;或作大医王,示现于众人,金刚等众宝,铜铁及诸矿,明珠与铅锡,红碧二颇梨,随彼诸有情,爱乐而显现,由佛加持力,令彼悉安乐。 天女及龙女,乾闼婆之女,欲界自在者,不能动其心。 超胜欲境界,及胜色界色,空处及识处,无所有之处,非想非非想,于彼不迷惑,无想诸定者,未离于惑缠,非安非清净,流转于诸有,有身者所生,非如密严国。 密严微妙土,清净福为严,解脱知见人,最胜之依处。 具十种自在,六通三摩地,皆以成意身,如佛于彼现。 修行于十地,檀等波罗蜜,一切相好花,常以为严饰。 远离于分别,亦非无觉了,无有我意根,惠根常悦乐。 施等诸功德,净业悉圆满,得佛胜所依,密严之净国。 此土最微妙,不假日月明,佛及诸菩萨,清净光恒照。 密严中众圣,其光逾聚日,无有昼夜时,亦无老死患。 殊胜密严宫,诸天所希慕,最上瑜伽者,地地而进修,了知一切法,皆以心为性。 善说阿赖耶,三性法无我,其身转清净,而生密严国。」大乘密严经胎藏生品第三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一切有情身,九物以为性,有为相迁动,能造所造俱,精血共和合,增长于不净,为无量诸业,之所常覆缠,如毒树所生,扶踈而蓊郁,贪瞋等烦恼,增长亦如是。 九月或十月,生于满足时,既从胎藏出,颠危受诸苦。 天主应当知,此诸有情类,皆由业力故,驱驰运动生。 或自人中来,或以傍生趣,非天与罗刹,龙及于诸鬼,或以持明族,天趣之胜身,或于瑜祇中,退失三摩地,轮王之贵族,而来生此中。 如是既生已,诸根遂增长,随亲近宿习,复造于诸业,由斯业大故,轮回诸趣中。 若有诸智者,闻法得觉悟,离文字分别,入三解脱门,得证真实理,清净之殊胜,上上最清净,即往于密严,能遍俱胝刹,随宜而应现。 天主如是生,永脱诸险趣,是名为丈夫,亦名为智者,亦名天中天,佛子众围绕。 天主应当知,胎藏身虚伪,非从自性生,非从痴爱业;以皆因相有,了达灭无余,亦离于分别,及以于文字,能如斯观者,即往密严场。 若诸修定人,住定攀缘境,即便为声色,诳惑生取着,不能得坚固,亦名散动心,以斯邪定缚,流转生三界。 若有胜瑜祇,善住三摩地,远离能所取,寂然心不生,是名真实修,无相观行者,欲生密严土,常应如是观。」大乘密严经自作境界品第四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螺髻梵:「天主应当知,八种九种心,常与无明转,能生诸世间,皆心心法现。 由彼流转故,诸识与诸根,无明所变异,本心坚不动。 世间及根境,皆从十二支,能生及所生,刹那而灭坏。 梵世至非想,亦从于因缘,唯有天中天,能离作所作。 有情及无情,动与不动法,皆如于瓶等,灭坏以为性。 天主应当知,诸识甚微细,迁流而速疾,是佛之境界。 诸仙及外道,假称是牟尼,以言互相缚,而贪种种色,于此生灭识,悉皆不能知。 假使一千岁,思唯四吠陀,行施得梵天,还当有退落。 或四月苦行,祠祭所获果,或修异类坛,事火所求福,或修三趣法,宰羊以祈祷,得果还有退,梵王何不悟? 三德果系属,不坚如芭蕉,唯以智解脱,得生密严土。 定者证斯境,方能往彼宫,是故大梵天,应当善修习。 密严中之人,无生死眷属,一切有情识,不断亦不坏,诸业无染着,亦无染熏习,如莲不着水,犹空不染尘,日月无云翳,瑜伽者亦尔。 速修是观行,如来所摄持,沐之净戒流,饮以智慧液,由修胜戒智,生死得解脱。 天主应当知,有情蕴处界,众法所合成,悉皆无所有。 眼色等因缘,而得生于识,犹火因薪炽,识起亦复然。 境转随妄心,犹铁逐磁石,如乾城阳焰,愚渴之所取,中无能造物,但随心变异,复如乾城人,往来皆不实。 众生身亦尔,进止悉非真,亦如梦中见,寤后即非有,妄见蕴等法,觉已本寂然。 四大微尘众,离心无所得,世间可持物,执非四大成。 譬如风疾缘,或现见诸境,起尸无作者,世间法亦然。 汝等诸佛子,应当善观察,世间诸动植,犹如水聚沫,瓶衣等妄想,不实如阳焰,苦乐等诸受,方之水上泡,众行如芭蕉,中无有坚实,是识如幻事,虚伪悉非真。 于彼三界中,动与不动法,皆同于梦境,迷心之所现,亦如幻化事,及乾闼婆城,但诳于愚夫,初无有真实。 佛子觉此法,其心无所畏,慧火焚诸患,即生密严国。 世间皆无相,相为所系缚,无相为吉祥,相及心境界,心境界非真,真为慧境界,远离于众相,慈悲之所行,无相遍一切,三界皆清净。 色声等众相,名为三界法,一切诸根境,有情之缚因,由慧得解脱,安乐而自在。」时宝髻菩萨,坐殊妙之座,向于金刚藏,而作如是言:「遍诸俱胝刹,尊者为上首,成就最妙智,了达所知法,于无量悉檀,皆已得明见。 今在修行众,能净于彼疑,觉察有情身,一切之本起,以妙音演畅,穷劫不能尽。 应当为众会,说离诸逆顺,似非似等因,及以真实法,令此诸智者,心净无有疑,舍于诸蕴因,不久得解脱。 蕴因法非法,生此身后身,智则能脱苦,受则为坚缚。 有情心所起,由色及以明,作意等众缘,驰散于诸境,迅疾其奔电,难可得觉知,无明及爱业,以之而浊乱。 诸法意先导,意速意殊胜,法与意相应,皆以意为性,譬如摩尼宝,显现于众彩。 如是之妙义,佛子何不说? 如众色摩尼,随色而显现。 仁者瑜祇中,照耀亦如是,具足如来像,恒住自在宫,佛子众围绕,随宜应为说。」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于法自在者,复告大众言:「密严微妙土,是最胜寂静,亦是大涅槃,解脱净法界,亦是妙智境,及以大神通,修诸观行者,所依之妙刹。 不断亦不境,常住无变易,水亦不能濡,风亦不能燥,非如瓶等体,勤勇成而坏,非似不似因,二种所成立。 立宗及诸分,皆是不定法,以宗及以因,各执差别故。 密严微妙刹,体是转依识,超于分别心,非妄情境界。 如来密严刹,无终亦无始,非微尘自性,非由于乐欲,非大自在作,非无明爱业,但由无功用,妙智之所生,出欲色无色,超无想暗网。 密严微妙土,是阿若悉檀,非诸因明者,所量之境界,非由于胜性,自在与声论,及吠陀等宗,之所能开显,乃至资粮位,智慧不能了,唯是于如来,及十地智境。 仁者今谛听,愚夫迷世间,为业及非业,我今演此义,令修胜定者,获得于安乐。 内外一切物,所见唯自心,有情心二性,能取及所取。 心体有二门,即心见众物,凡夫性迷惑,于自不能了。 如瓶现色相,无体唯自心,羸定及诸仙,于此义惑乱,舍于真实理,而行分别路。 是心有二性,如镜像月影,如目而有翳,妄见于毛轮。 空中无毛轮,应无珠璎珞,但从病翳眼,若斯而显现,虚妄计着者,不觉恒执取,广现诸严饰,种种梵等相。 一切诸有情,及与瓶衣等,内外种种事,皆悉从心起。 此密严妙定,非余之所有,若有修行者,生于众福地,或生欲自在,或于色界天,乃至无相宫,色究竟天处,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种种诸宫殿,渐次除贪欲,不久得生彼,密严观行宫,众佛子围绕,自在而游戏。 汝应修此定,如何着亲属,亲属常系缚,轮回生死因。 男女意惑乱,精血共和合,如虫生自泥,此中生亦尔,九月或十月,彼体渐增长。 时至出胎已,譬如虫蠕动,从此而长大,乃正心了知。 我观诸有情,生生悉如此,父母无有数,妻子亦复然,于诸世间中,无处不周遍。 譬如彼石女,梦己忽生子,生已方欢乐,寻又见其亡,悲哀不自胜;忽然从睡觉,不见有其子,初生及后终。 又梦游山川,城邑与园苑,一切诸境界,世间共受用,彼此互相见,驰鹜而往来,运转与屈伸,无量之境界;及从于睡觉,一切皆非有。 亦如多欲者,梦见于女人,颜貌甚端严,服玩皆珍绮,种种恣欢乐,觉已悉皆无。 一切诸世间,当知亦如是,王位及营从,父母等宗姻,但诳于愚夫,体性皆非实。 汝于三摩地,何故不勤修? 无量诸声闻,独觉及菩萨,住山间树下,寂静修禅处,摩罗耶乳海,频陀婆利师,摩醯因陀罗,鸡罗雪山等,或止圆生树,或住娇微那,处须弥半腹,或憩如意树,绊住剑摩罗,于中而宴默,或食赡部果,及饮甘露味,具足诸神通,而常修此观。 过去未来世,坐于莲华台,结加住等引,如是常观察。 善摄诸根故,不散一切境,如以钩制象,住定亦复然。 世间若出世,一切诸余定,佛定净无垢,贪爱皆遣除。 遍爱无色定,无想等禅中,见彼日月形,莲花与深险,如空火众色,邪定非究竟。 拂除如是相,得净无分别,则见俱胝刹,诸佛住等引,同时共舒手,以水灌其顶,即入于佛地,示现众色形。 既得种种身,则具萨婆若,力通及自在,正定陀罗尼,如是等功德,莫不皆成就。 分析于诸色,乃至观极微,自性无所有,讐如于兔角,无分无分别,蕴有蕴亦然,同于幻所作,一切皆如是。 此中无业果,亦无作业人,无能作世间。 设有作能作,能作待于作,何名能作人? 此言成过患。 说作者清净,我者成诸境,地轮依水轮,及有情世间,次第而安布。 诸趣各差别,彼此互往来,于事起诸根,而能取于境,此等非由我,皆是于分别,展转而变异,同于乳酪酥,如是生住灭,计业与非业。 定者常观此,如乾城与梦,无始来戏论,熏习于有情,种种之过咎,而生分别业。 诸根犹如幻,境界同于梦,能作所作业,定者能远离。 恶觉微劣者,迷惑生妄计,分别于能作,一切诸世间。 或谓摩尼珠,金银等众矿,鸟兽色差别,刺端銛以利,此等皆不同,应知无作者。 世间相差别,皆从分别生,非胜性微尘,无因自然等,恶觉者妄计,不知其体性。 为业为非业,如是起分别,如毒在于乳,随变与相应,一切处分别,诸法亦如是。 是性亦不生,是性亦不灭,惑者不能了,种种异分别。 世间唯积集,定者乃能观,汝等应勤修,无思业非业。 有情互来往,如日月超回,在空无所依,随风而运转。 业性甚微隐,密严者能见,修诸胜观行,不为甚所羇,如火燎长焚,须臾作灰烬,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 又如灯破闇,一念尽无余,诸业习暗冥,无始之熏聚,牟尼智灯起,刹那顿皆灭。」大乘密严经辩观行品第五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于大众:「诸仁应谛听,譬如空闲地,欲造立宫室,匠人资土木,然后方得成,谛观诸物中,二皆无舍宅。 亦如于众指,和合以成拳,离指而推求,拳体不可得。 军师及车乘,城邑与园林,云物须山川,瓶衣等诸相,皆是假和合,智者了如梦。 如是身舍宅,诸界所集成,蕴积犹崇山,攲危如朽屋,不生亦不灭,非自亦非他,如乾闼婆城,如云亦如影,复如热时焰,亦如观绘事,相自于妄现,性净离有无。 亦如盲与跛,相假而得行,自性无能持,凡愚身亦尔。 分析至极微,空名无实物,极微不可得,诸法亦如是。 瑜伽净慧者,作是思惟时,便于色声等,远离于觉念,一切意息已,泰然得解脱,不爱于有情,常乐于等持。 设有诸天仙,姝丽女人等,而来供养者,如观梦无染。 身虽住于此,外道不能见,持明与梵天,亦不覩其顶。 当生摩尼宫,自在而游戏,与诸明妃众,离欲常欢娱。 此之观行法,萨埵之境界,仁应速修习,发于勇勐心,当生光明宫,利益于三有,则断贪欲分,及离瞋恚痴,能诣大密严,寂静殊胜处。 彼无死境界,亦非识所行,远离于诸相,非分别所得,为此微妙处,瑜伽者相应,是故修观行,希求于彼土。 既胜于贪恚,无我亦无人,胜定汝应修,勿生于三毒,若执于境界,则有二觉生。 犹如美女人,曼脸而缜发,多欲者见已,爱着而思惟,迷惑生染觉,专想无余念,行来及坐起,饮食与眠睡,彼女之容姿,常现于心想。 如此之恶慧,皆由妄境生,溺在境淤泥,是故不应着。 或如诸世间,邪慧妄分别,于牛及山羊,设婆与麋鹿,见彼有角故,执之以为实,而于彪兔等,便生无角解。 若非见牛角,于兔宁执无? 世间亦复然,妄见有所得,后求体非实,便言法定无,未舍分别来,常生是邪觉。 仁应审观察,心行诸境界,皆如妄所得,角与无角等。 若诸修行者,能作如是观,随其所意乐,或作转轮王,昇空而往还,具有大威力;或生日月殿,及诸星宿宫,四王忉利天,焰摩及兜率,化乐与他化,摩尼宝殿中;色界梵众身,并十梵天处,无烦及无热,善见与善现,阿迦尼吒宫,自在而游戏;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住彼渐除欲,乃至诸佛刹,常游微妙定,解脱之境界。 譬如因破瓶,而乃成于瓦,坏性刹那现,于常见无常;种子生于芽,芽生种已坏。 又如彼陶匠,以泥而作瓶,泥若是奢摩,瓶亦如其色;或时彼匠者,兼用杂色泥,比至烧已成,各随其泥色。 从箭竹生葱,从角生于[卄/秝],秽蝇与败蜜,各得生于虫。 当知世间果,似因不似因,皆因变坏故,乃得生于果,众尘成所作,体性不变坏,皆是世愚夫,而生妄分别。 能作我内我,胜我不可得,亦无于意我,亦无积集因,及以亲生因,不从识缘有。 智者之境界,善巧力所生,拔除烦恼刺,降魔并眷属,世间贪爱尽,如蜜能消瘦。 诸仙由有贪,流转生诸趣,多时所熏习,譬如瞋恚蛇。 烦恼火烧然,流转险恶趣,离贪即解脱,常勤修观行。」大乘密严经趣入阿赖耶品第六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诸大众:「仁等应当知,我昔蒙佛力,加持得妙定,明见俱胝刹,修行世定者。 诸佛与佛子,清净所住处,于中唯密严,安乐最第一。 诸佛坐莲花,有如殊妙殿,我等从定起,一心以瞻仰,自见住密严,佛子众围绕。 复见解脱藏,住在于宫中,身量如指节,色相甚明朗,如空净满月,如阿恒思花。 我即心自念:『是谁难思事?』即便见已身,在于彼腹内,亦于中普见,一切诸世间。 莲花藏佛子,以佛神力故,亦皆如是见,咸叹不思议。 天中天作已,即摄威神力,大众悉如故,希有妙难思,瑜祇种种色,是佛之境界。 诸仁应当知,佛昔为菩萨,从彼欢喜地,得至于离垢,发光及焰慧,难胜与现前,远行及不动,善慧法云地,获得陀罗尼,生无尽句义,首楞严等定,及以意成身,细性与轻性,大性及意乐,尊贵欲寿等,获斯八自在,如应而显现,游戏于密严。 名称妙光明,功德皆成就,转复得清净,现成等正觉。 化为佛菩萨,种种妙色像,自然遍一切,而转妙法轮,速令诸众生,以智断诸惑,利乐诸趣已,还住密严中。 或有诸大士,见佛现身色,庄严吉祥相,光明自然发,炽盛如化聚,住于莲花宫,与诸观行人,嬉游安乐定,三摩地自在,处所最殊胜。 或见于大树,紧那罗王身,现于百千亿,种种之变化,光明皎如月,遍照诸国王。 或见兜率天,无量诸佛子,身如帝青色,功德相庄严,首饰摩尼冠,坐于殊胜殿,光明普照耀,一切智通达。 或见于普贤,具有大威力,得于一切智,四无碍辩才,身相现光明,独胜无伦匹,住于满月殿,密严之定海,遍现众色像,贤圣所称叹。 无量诸天众,及乾闼婆等,明仙及国王,眷属众围绕。 或见最胜子,并诸观行师,寂静而住禅,俨如在睡眠,远离于沉怠,顺行诸佛教,勤苦而清羸,示同于外道。 六欲及梵天,有顶至赡部,于中而现化,多种之光明,神通调御者,赫奕而炽盛。 或见为导师,降胎并诞育,出家修静虑,乃至般涅槃。 佛智不思议,一切皆圆满,得自在无畏,人天等归依。 仁者应当知,诸佛之体性,智慧最无比,唯佛所能知。 如释迦已获,人中胜师子,汝等咸当得,生信勿怀疑,信即为佛体,必当得解脱。 或为彼天主,及以诸粟散,乃至生梵宫,而作转轮王,转生莲花藏,在彼佛会中,莲花而化生,获大精进力。 由此降魔众,及欲熏习因,志意无怯弱,证成一道法,绍继于佛事,得王诸国土。 若欲得作佛,当净佛性道,种姓既净已,诸佛即授记,瑜祇转觉悟,不久当成佛,一切修行者,而为作依怙。 譬如彼大地,亦为众所依,如于妙行者,能疗一切病,觉者亦如是,能除虚妄疾。 得无分别心,支解不倾动,内外之境界,了达皆唯识,能远离于我,亦离于我所。 无能害所害,及以于害具,一切悉皆是,意识之境界,皆依阿赖耶,如是妄分别。 如珠合日光,相感而生火,此火非珠出,亦非从日生。 心意识亦尔,根境意和合,能生于诸心,如海起波浪。 此性非阳焰,亦非于梦幻,非同如是等,迷惑之所取,非同龟鼃毛,及与于兔角。 又如雷电合,震发而生火,此火为从水,为从雷电生,竟无有定知,此火从生处。 如火为从水,造作于瓶等,欲等诸心法,与心而共生,和合无定性,当知亦如是。 心境不思议,密严者知见,有情之藏护,无始妙俱生,如涅槃虚空,择灭无为性,远离于三世,清净常圆满。 如月有亏盈,显现诸国土,循环体是一,其性无增减;愚夫所分别,见月有增减,往来于四洲,而实无盈缺。 如是之藏识,普现有情界,其体无增减,圆洁常光明;愚夫妄分别,恒于赖耶识,计着有增减,应知亦如是。 若有于此识,能正而了知,即便得无漏,转依位差别,如是差别法,得者甚为难。 藏识亦如是,与七识俱转,熏习以相应,体性而无染。 犹如河中木,随水以漂流,而木与于流,体相各差别。 藏识亦如是,诸识习气俱,而恒性清净,不为其所业。 清净与杂染,皆依阿赖耶,圣者现法乐,等引之境界,人天等诸趣,一切佛刹土,如是染净法,如来藏为因,由彼悟成佛,为诸乘种性。 一切诸众生,有具于威力,自在诸功德,殊胜诸吉祥,乃至险恶处,上中下差别,赖耶恒住中,遍为作依止。 悉是诸有情,无始时来果,以诸业习气,而能自增长,亦复而增长,所余之七识。 由是之愚夫,执以为内我,能作所依我,轮回于生死。 意识在身中,迅疾如风转,业风所吹动,遍住于诸根,常与七识俱,流转如波浪。 微尘与胜性,自在及时方,悉是净赖耶,于中妄分别。 赖耶由业力,及爱以为因,成就诸世间,种种之品类;愚夫恒不了,执之为作者。 此识之体相,微细甚难知,未见于真实,心迷不能觉,常于根境意,而生于爱着。」金刚藏复言:「无畏诸佛子! 如是赖耶体,云何不见闻,众身之所依,性净恒无染,具足三十二,佛相及轮王,遍于三界中,而现种种色。 犹如净空月,众星所环绕,藏识与诸识,住身亦如是。 亦如欲天主,天女众围绕,显于宝宫殿,藏识亦如是。 如江海诸神,水中而自在,藏识处于世,当知亦如是。 如龙依水天,如百川归海,如树王依地,现心亦如是。 如日在宫殿,旋绕妙高山,诸天皆敬礼,佛地心亦尔。 十种诸地中,修行一切行,在于菩萨身,显现于大海,遍利与安乐,如来常称赞,地地皆清净,故号为佛子。 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 佛及最胜子,已授当授记,广大阿赖耶,当成等正觉。 即此赖耶体,密严者能见,由最胜瑜伽,妙定相应故。 诸佛与缘觉,声闻及外道,证理无畏人,所观皆此识。 种种诸识境,皆从心所变,瓶衣等众物,如是性皆无,悉依阿赖耶,所见皆迷惑,谓以诸熏习,妄生能所取。 体非如幻化,非阳焰毛轮,非生非不生,空性空远离,有无皆无性,长短等亦然。 智者观幻事,此皆唯幻术,未曾有一物,与幻而同起。 有情所分别,如幻而可见,阳焰毛轮相,二俱不可得,离一亦无二,无过世当世。 此皆识变异,无幻无幻名,诸性无所得,是幻幻所作。 世间有迷惑,其心不自在,妄说有能幻,幻成种种物,动摇及往来,虽见皆非实,如铁因磁石,所向而转移。 藏识亦如是,随于分别种,一切诸世间,无处不周遍。 如日摩尼宝,无思及分别,此识遍诸处,见之谓流转。 不死亦不生,本非流转法,如梦见生死,觉悟即解脱。 佛子若转依,即名解脱者,此即是诸佛,最胜之教理。 审量一切法,如称如明镜,照曜如明灯,试验如金石,正道之标相,远离于断灭。 修习胜定者,皆由清净因,令离诸杂染,转依而显现。」大乘密严经卷中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17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