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陀罗尼集经 内容: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四(观世音卷上)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注是人意麁是经本此卷总有五十二印五十是主二印是客)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中耆阇崛山。 与无量菩萨摩诃萨大众俱。 前后围绕。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与无数持咒贤圣俱。 前后围绕。 来诣佛所。 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 礼佛足已绕佛三匝。 却坐一面。 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 世尊我有心咒。 名十一面。 具有无量大陀罗尼并诸印法及无量坛。 我今说之。 为一切众生故。 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 欲令一切众生无忧恼故。 为除一切众生病故。 为一切障难灾怪恶梦悉除灭故。 欲除一切横病死故。 欲除一切诸恶心者令调柔故。 欲除一切诸魔鬼神障难不起故。 世尊我未曾见。 若天若魔若帝释若沙门若婆罗门等。 有能受持如是法者。 若读若诵若书写流布。 或以此法防护其身。 或以此印印水。 咒已澡浴其身。 若入阵斗战。 若为毒所中。 持此法者。 一切诸难无所能为。 唯宿殃不除。 如是之法。 一切诸佛所念。 我此咒法。 一切诸佛所记。 世尊我忆过恒河沙数劫外。 有佛名百莲华眼顶无障碍功德光明王如来。 我于尔时在彼佛所。 作大持咒仙人中王。 于彼佛所方得此法。 得此法时。 十方诸佛皆现目前。 见佛现已。 忽然即得未曾有智。 当知此法有如是神力。 亦能利益无量众生。 是故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有能昼夜殷勤读诵。 勿令忘失。 持此法时更莫他境。 于晨朝时洗浴其身。 着新净衣。 受持此法作印护身。 净泥摩坛随意方圆。 阔狭大小结界已竟。 请观世音坐于坛上。 烧香散华种种供养。 礼拜诵咒一百八遍。 持此咒者。 现身即得十种果报。 何等为十。 一者身常无病。 二者恒为十方诸佛忆念。 三者一切财物衣服饮食。 自然充足恒无乏少。 四者能破怨敌。 五者能使一切众生皆生慈心。 六者一切蛊毒一切热病无能侵害。 七者一切刀杖不能为害。 八者一切水难不能漂溺。 九者一切火难不能焚烧。 十者不受一切横死。 是名为十。 复得四种果报。 何等为四。 一者不为一切禽兽所害。 二者永不堕地狱。 三者临命终时得见十方一切诸佛。 四者命终之后生无量寿国。 世尊我念过恒河沙数劫。 复过无量恒河沙数劫。 尔时有佛名曼陀罗香如来。 我于彼佛为优婆塞身。 于彼佛所复得此法。 得此法已。 于四方劫超生死际。 说此法时。 得一切诸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智慧藏法门。 以此法门力故。 能救一切众生一切牢狱系闭杻械枷锁临当刑戮。 水火等难种种苦恼。 我恒救护令得解脱。 一切夜叉罗刹娑等。 由此法印陀罗尼力。 令此夜叉罗刹娑等。 皆发善心功德具足。 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此法等有如是力。 设复有人。 犯四重罪及五逆罪。 能持此法读诵一遍陀罗尼者。 所有一切恨本重罪。 悉得除灭。 诵此咒者有如是功德。 况复依教。 能作印法诵持咒者。 当知是人于万万亿那由他诸佛所。 曾闻此法今还得闻。 况复受持读诵昼夜不忘者。 是人若心有所念者。 我满其愿。 若复有人月十四日或十五日以香汤洗浴其身。 着新净衣。 一上厕一洗浴。 如此净衣。 不得上屏。 行此法时。 竟日不食。 作印护身。 结界法已。 诵陀罗尼。 至于明旦。 其道场中。 置观世音像。 作请观世音印。 诵咒。 悬于种种。 杂色幡盖。 香华供养。 初入道场时。 必须殷重至心奉请十方诸佛。 殷勤忏悔。 赞叹三宝。 礼三拜已。 在于像前敷一坐具。 胡跪恭敬至心发愿。 作数珠印。 把珠掐之。 一心诵咒一千八遍一百八遍亦得无咎。 次执香鑪烧香而言。 此处无有种种供养上味饮食。 惭愧谢之。 世尊我由此等法印咒力。 名号尊贵难可得闻。 若有称念百千俱致那由他诸佛名号。 复有暂时称我名号。 彼二人福正等无异。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 昼夜殷勤称我名号者。 皆得阿毗跋致地。 现身得离一切苦恼一切障难一切怖畏。 及三毒罪悉得除愈。 况复有人。 依于此教如法修行。 当知是人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在掌内。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乃能于一切众生。 起于大慈大悲之心。 而欲开示此大神咒印等法门。 善男子汝由此法方便力故。 悉能救脱一切众生。 所有病苦障难怖畏身语意恶。 乃至安立一切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决定无疑。 善男子此陀罗尼印等法门。 我亦随喜。 受汝神咒印等之法。 我亦印可。 善男子汝今说之。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从座而起偏袒右肩。 五体投地顶礼佛足。 右膝着地而白佛言。 世尊我今承佛神力。 次第说印陀罗尼坛功能法式。 即说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啰(上音)跢那(二合)跢啰(二合)夜耶(一)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唵(八去音长引)驮啰驮啰(九)地哩地哩(十)杜噜杜噜(十一)壹[齿*来]伐[齿*来](十二)(茶卖反去音上下同)龋犁尾龋犁(十三)阇梨阇梨(十四)钵啰阇梨钵啰阇犁(十五)鸠素咩(十六)鸠苏麽婆梨(十七)壹里弭(去音)里(十八)止里止徵(知里反十九)阇罗摩(二十)波那(去音)耶(二十一)钵啰(二合)摩输陀萨埵(二十二)摩诃迦嚧尼迦(二十三)莎(去音下同)诃(二十四)观世音菩萨说此陀罗尼时。 佛菩萨众金刚诸天等。 高声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 世尊此是根本陀罗尼。 若有念诵。 获如上说功德胜利。 已说根本陀罗尼竟。 次说七日供养坛法。 若有沙门若婆罗门善男子等。 诵于秘密法藏。 要决成就大验。 若诸国王。 心生决定忏悔众罪。 愿欲见闻都大道场法坛会者。 先觅清净宽大院宇精华大舍。 及好寺舍佛堂之所。 露地亦得。 定知处已。 白月一日于晨朝时。 阿阇梨身及诸弟子。 香汤洗浴。 将诸香花至其处所。 阿阇梨手执跋折罗。 次第问诸弟子等言。 汝等决定。 欲学诸佛秘密法藏。 不生疑不。 徒众答言。 我等欲学诸佛法藏。 决定诚信不生疑心。 如是次第三问三答。 如是答竟。 次阿阇梨手印香鑪水等。 咒已。 手执香鑪胡跪烧香。 启白一切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 及与一切业道冥祇。 今此地者是我之地。 我今欲立七日七夜都大道场法坛之会。 供养一切十方法界诸佛世尊。 及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众金刚天等。 领诸徒众。 决定一切秘密法藏难思议法门故。 取诸证成。 我欲护身结界法事。 在此院内。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 所有一切破坏正法。 毗那夜迦恶神鬼等。 皆出去我结界之所七里之外。 若护正法善神鬼等。 于我佛法中有利益者。 随意而住。 说此语已。 次等依彼军茶利法。 辟除结界。 既结界竟。 即令掘去十肘地内。 一切恶土骨发炭糠瓦砾等物。 若上好地。 掘深一磔。 若中一肘。 下地二肘。 若下下地掘深三肘。 恶物尽竟。 将好净土坚筑令平。 基高最好。 次第二日及第三日。 以泥泥地。 次第四日用牛粪香泥。 泥其地竟。 次将绳子。 四方八肘一匝挽之。 四角下点。 更以绳子。 从东北角至西南角。 从东南角至西北角。 交叉挽之。 其绳叉中下点。 掘地深一磔许。 埋着五宝并及五穀。 其五宝者。 一金二银三真珠四珊瑚五琥珀。 言五穀者。 一大麦二小麦三稻穀四小豆五胡麻。 以一片绢共裹宝穀。 以五色线系绢埋之。 其五色线。 一头出地长五指许。 此宝物等永不得出。 次作大结界。 其结界法。 执跋折罗(唐云金刚杵也)右绕坛外。 急走三匝。 作毗那夜迦种种结界印。 印地下四方上方。 诵咒作印。 启告辟除结界等法。 如初日说。 依军茶利次第法用。 次第五日结界法式。 如第四日。 更用牛粪涂地。 其涂地法。 手右旋磨。 勿向左磨。 其余事者同第四日。 次第六日。 阿阇梨洗浴先入坛内。 又好聪明弟子二人。 亦净洗浴着新净衣。 随后入坛。 以坛香汤和石灰竟。 石灰汁中染细绳子。 令一弟子把其绳头。 按坛东北正当角头。 先点之处。 次阿阇梨把绳一头。 按坛东南正当角头先点之处。 急挽着地。 使一弟子捻绳中央。 拼着地上。 次东北角弟子起。 向西南角坐。 亦如前作。 次东南角阿阇梨起。 向西北角坐。 亦如前作。 次西南角弟子起。 向东北角坐。 亦如前法。 次先拼处。 从外向内。 离一肘许。 更依前法。 围绕拼之。 次取八肘绳子。 屈中当坛一方。 下着一点。 更屈二肘绳子。 从坛一方中央点量。 左右更点两处。 次其一方门壁。 去坛绳五指许。 次更屈门壁。 向左右五指许作。 次其门左右两畔。 宽五指许作。 次其门外边直画着。 一方若尔。 三方准知。 次作中院。 外绳四肘。 其外院内绳。 与中外绳。 两绳之间开一肘道。 其中院门四方壁与。 向左右。 总作三指许。 其门外边绳子拼法。 亦如前法其中院内方。 离外绳一肘。 更拼石灰绳子。 其坛正中心。 作二肘院。 莫作门。 次阿阇梨以五色线。 一咒一结五十五结。 用马头观世音咒咒曰。 唵(一)阿弥(上音)哩都知(二合)婆(去音)婆(二)呜[合*牛]泮(三)次以绢片。 裹于五宝并五穀子。 五色线系。 系咒索上。 随人多少一一裹之。 次于坛四角。 各竪一竿。 西门两箇竹竿。 以绳绕系四角竿上。 于其绳上悬杂色幡。 其坛上方东西南北四维系幡。 交络庄严。 其坛外院西门南侧离坛二尺。 穿作火鑪。 纵广深浅各二尺作。 于其鑪中留一土台。 台上素作香泥莲华。 为莲华座。 次日欲没时。 阿阇梨令诸弟子。 总洗浴竟。 次阿阇梨作大结界。 次日入时。 召请诸佛菩萨金刚。 于坛中心着一佛像。 北方观世音。 南方金刚。 以种种香华五槃饮食十六盏灯而供养之。 次于西门外敷新净席。 次阿阇梨唤诸弟子。 作护身印。 一一诵咒七遍。 各各与印诸弟子顶及两肩心咽眉间发际脑后。 护身毕已。 令诸弟子就于席上面向东坐。 次取香华及白芥子。 阿阇梨把白芥子。 各咒七遍。 次第打诸弟子头上三遍。 打竟。 更与护身。 用马头观世音印咒之。 次阿阇梨胡跪。 问于最长弟子而云。 汝今欲得学此法不。 弟子答云欲得。 如是次第问诸弟子。 法用如前。 次阿阇梨手擎香水。 泮诸弟子一一头上。 复以右手。 按诸弟子一一胸上。 为诵马头观世音咒。 次取咒索。 各各与系诸弟子臂。 男左女右。 次以娑罗树汁香。 次第与泮诸弟子身。 右旋三转。 泮香水竟。 次旋炬火亦如前法。 次与柳枝各长八指。 次授与华竟。 令诸弟子向东列坐。 教诸弟子投华向前。 次嚼柳枝亦如前投。 若其华头向身者好。 背向东者知魔障出。 向南北者皆为不吉。 柳枝嚼处向身者好。 背向东者知魔障出。 余如华法。 次与洗手。 各以手领跋折罗水。 敬谢饮之。 次阿阇梨入坛。 启白诸佛菩萨金刚等云。 我以次第问诸弟子。 又以作法次第试竟。 今诸弟子。 欲入坛来供养圣众。 如是启已。 引入弟子略供养竟。 发遣出外。 阿阇梨语诸弟子。 各卧睡去。 若有所梦。 明朝各各向我道之。 时诸弟子总卧去后。 次阿阇梨入于坛内。 白佛菩萨金刚等云。 诸弟子等明日。 更欲入道场来广作供养。 诸佛菩萨金刚天等。 请昇空中。 明欲供养。 临时总赴受众供养(如是三说)。 然后发遣坛内诸佛菩萨金刚。 及诸天等。 次阿阇梨。 向坛北边。 面向南坐。 着一火鑪诵马头咒咒白芥子。 一咒一烧一百八遍。 时诸弟子即得灭罪。 次阿阇梨与二弟子。 于一夜中。 以五色粉敷置坛内。 敷置法者。 先从内院。 初以白色。 次黄青赤。 后以黑色。 到明旦起。 更置外院。 从东北角右回作之。 以五色物依前法作。 于坛中心。 安十一面观世音以为坐主。 莲华座上安置轮形。 次内院东面中央。 安阿弥陀佛。 佛右边安释迦牟尼佛。 左边安般若波罗蜜多。 北面中央安大势至菩萨。 右边安观世音母。 左边安马头观世音。 南面中央安金刚王。 右边安金刚母。 左边安跋折罗母瑟知。 西面院门南边。 安提头赖吒。 北边安毗嚧陀迦。 次作外院东行。 从北头。 先安曼殊室利菩萨。 次弥勒菩萨。 次安栴檀德佛。 次阿閦佛。 次相德佛。 次普贤菩萨。 次月天。 次虚空藏菩萨。 外院北面。 从东头先安摩诃税多(唐云大白观世音也)。 次摩诃室唎曳。 次随心观世音。 次一瑳三跋底伽罗。 次阿牟伽皤赊(唐云不空羂索)。 次苾俱致。 次毗摩罗末知。 此院南行从东头。 先安火头金刚。 次安尼蓝婆罗陀罗(唐云青金刚也)。 次母噜陀吒伽(金刚儿名)。 次苏皤(二合)斯驰(二合)迦罗。 次素婆休(亦是金刚儿也)。 次央鸠尸。 次跋折罗商迦罗。 外院西行从南头。 先安摩唎支。 次安日天。 次安毗噜博叉天王。 次安作门。 门北壁毗沙门天王。 次安地天。 次安一切龙王。 其外院四角。 各安交叉二跋折罗(如十字形)。 又中院四角。 准前各安二跋折罗。 亦交叉着(如十字形)。 次阿阇梨起立西门。 看坛中事。 何者是好何者不好。 何者周匝何不周匝。 好好捡挍仍于坛内。 遣旧弟子守护而住。 次阿阇梨香汤洗浴。 着新净衣。 当以绯帛裹自头顶(红色亦得)仍以黄帛。 绕头系额。 次以咒索系自左手。 正当腕节。 次作护身印印于自身。 皆用马头护身印咒。 次把跋折罗。 作阿蜜哩多军茶利身印。 三回右转于坛外边。 次作地结界。 四方上方次第而作。 并诵马头咒。 次取水罐一十三口各授一升许。 满盛净水。 于中少少盛着五穀。 并着小小龙脑香。 郁金香等及石榴黄。 共前五宝。 裹中盛已。 着于罐内。 其罐口上。 以柳柏枝并叶竹枝。 塞头嵸竪。 各以白绢束令不散。 次咒水罐一百八遍。 用十一面观世音咒咒罐如是一百八遍。 咒已将入。 先安内院四角中心。 各一水罐。 次于外院四角四门。 各安一罐。 次取两银盘。 一盘盛香水一盘盛华。 次取彼盘内华。 着于一盘香水中。 浸竟。 次取彼华少许。 着自掌中。 即作身印。 先请坛中心十一面观世音。 诵七遍已。 即作坐印。 亦诵坐咒满七遍已。 然后放华投于本位。 安置既竟。 次请中院东行。 一一如前。 次请北行。 次请南行。 次请西行竟。 次请外院东行。 次请北行。 次请南行。 次请西行总奉请竟。 次作大结界印。 次取香水。 散于坛内诸佛菩萨金刚等前。 次散诸华。 次于坛中心着一香鑪。 四方八门各一香鑪。 总烧香竟。 然后阿阇梨把一香鑪烧种种香。 从坛外边右绕一匝。 行道已竟后。 放着香鑪。 当于西水罐边。 次取西门水罐之上五色线一头。 将右转绕于坛外边竹竿之上。 还到西门一匝系之。 次着饮食。 于坛中心观世音前四盘饮食其余诸菩萨等前各着一盘。 次于中心着四盏灯。 其余坐边各着一盏。 次于佛菩萨等。 布施金银绢帛钱财等物。 随有布施。 次阿阇梨将旧弟子。 把香花水及煮五穀三四升许。 其阿阇梨。 施一宅中十方鬼神饮食。 已竟。 次阿阇梨洗手漱口。 入坛三礼。 却缩出来。 次旧一弟子把一花叠。 又一弟子手把香鑪及白芥子。 逐阇梨后。 一一别唤新弟子来。 在坛西北角外立。 次阿阇梨先把白芥子。 以马头咒咒七遍已。 三回打于弟子头上。 次作护身印。 印于弟子。 次取香水。 与其洗手。 为弟子作观世音三摩夜印。 印中着花。 勿令放弃。 次以帛裹其弟子眼。 阿阇梨心口发愿。 以平等普大慈悲心。 悉皆回向一切众生。 次阿阇梨引将弟子。 入坛西门。 阿阇梨在南边立。 弟子在北边立。 阿阇梨诵观世音三摩耶咒咒曰。 唵(一)般母婆皤(去音)夜(二)莎诃(三)诵七遍已。 教弟子云。 向前散华。 散竟好看。 花堕何坐。 知已语云。 汝所散花。 着于某佛某菩萨等。 好念不忘。 其余弟子如上法用。 若三回散时。 总不着者。 更莫解帛随便摈出。 是大罪人不合入坛。 教令至心忏悔众罪。 诸人竟后。 更启请佛。 方始引入。 准前散华。 着者放帛。 若不着者至竟摈出。 更勿令入。 其余弟子法用如前一一作竟。 次诸弟子在西门外。 正面向东。 作行列坐。 其火鑪中着好炭火。 于西门外灌顶坛上。 着一张床。 留一盘食。 着四盏灯供养。 次遣二弟子各擎一盖。 一紫二绯。 绯盖盖诸弟子。 紫盖盖阿阇梨。 一一次第引诸弟子。 阿阇梨擎水罐。 出到灌顶坛。 右绕三匝。 令其上床。 阿阇梨亦自上床。 弟子边立问云。 汝前散花。 着何等佛菩萨之坐。 弟子答云。 着某佛等。 时阿阇梨随其所答。 教作其印。 印其顶上。 印中着华。 令至心念。 随其本主佛菩萨等。 阿阇梨即诵彼佛菩萨等咒。 与灌顶已。 教令散华解印。 着衣入坛谢佛。 依本位坐。 其余弟子法用如前。 总灌顶已。 次阿阇梨坐于西门近火鑪边。 正面向东。 端身正念。 先唤火天坐火鑪中。 次与酥蜜及胡麻等。 各七遍咒于火中烧。 次阿阇梨心里记云。 火神且出于火鑪外。 近鑪边坐。 次唤马头观世音。 坐火鑪中莲花座上。 次阿阇梨把跋折罗。 一一次第唤诸弟子。 近阿阇梨。 教令正念胡跪合掌以跋折罗印其掌中。 次与胡麻及酥蜜等。 咒三七遍令投火中竟。 语归本坐。 其余弟子法用如前。 次放火中马头观音。 归本位竟。 次请坛中心十一面观世音。 坐火鑪中莲花座上。 烧胡麻等诵咒一百八遍。 已竟。 遣归本位。 次请一一佛。 次请一一菩萨。 次请一一金刚及诸天等。 法用如前。 各烧胡麻酥蜜等物。 咒三七遍。 次第各令归本坐竟。 次为当国天子。 烧胡麻等。 咒满一百八遍已竟。 次为历劫一切师僧父母及善知识。 各烧诵咒。 皆同前法。 次为六道一切众生。 烧同前法。 咒三七遍。 次为宅主。 亦同前烧咒三七遍。 次阿阇梨为自身烧咒三七遍。 上从天子至阿阇梨。 总用十一面观世音咒。 次阿阇梨把香鑪烧香。 右绕坛外一匝。 来到西门前已。 礼拜谢云。 种种香花饮食供养皆不如法。 大大惭愧。 然后从坛中心。 一一发遣。 一一各作本印发遣。 发遣印咒唤时无别。 次收布施佛菩萨等钱财宝物。 若其诸佛菩萨物者。 应用作佛菩萨形像。 般若物者。 用写诸经。 若阿阇梨欲自作佛菩萨经者。 自收造像写经处用。 若不作者。 付嘱三纲。 布施金刚天等物者。 阿阇梨身自用亦得(不用第一)坛中饮食。 其阿阇梨及弟子等皆不得食。 若喫用者不得神验。 与奴婢食。 及余人等乃至畜生。 不入坛僧喫用亦得。 次阿阇梨手执炬火。 示诸弟子。 此是某佛某菩萨位金刚天等。 一一次第指示位竟。 然后以泥泥却坛上。 莫见日出。 以上略说坛法式竟。 次说印及陀罗尼法。 十一面三昧印第一咒用大咒。 以二大指二小指。 直竪头合。 余指稍典。 头不相到。 虚掌。 竪头指来去。 是法印咒。 能除一切贼难水难及火等难。 若诵持者。 虽经诸难皆无所畏。 由观世音威神力故。 若人欲请诸菩萨等。 先须作此三昧印咒。 当得一切菩萨欢喜。 身印第二合腕。 左右二大指并竪。 以二头指屈中节。 各以头押二大指头。 二中指头相拄。 二无名指直竪。 开一寸半。 又开二小指。 离无名指背。 一分许。 二臂肘相着。 头指来去用上大咒。 若能持此法印咒者。 一切八难皆无所畏。 若作坛法正供养时。 烧胡麻等。 用此印咒。 若有鬼病。 以此印咒其病即差。 若不差者。 一百八遍咒印。 念观世音菩萨。 作此法者其病即差。 若能日日洗手。 而嚼杨枝净漱口已。 着新净衣。 诵咒数满一百八遍。 兼念观世音菩萨名字。 作此法者。 观世音菩萨欢喜。 又取澡罐盛满净水。 以此印印咒二十一遍经一宿已。 用洗手面。 一切恶人及鬼神等。 不能恼害。 大心印咒第三准前身印。 唯改二头指。 押中指背上节。 以二大指各押中指中节侧。 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诃诃诃诃(八)伊(上音)利(九)弥(上音)利(十)脂利(十一)毗利(十二)企利(十三)醯(上音)利(十四)莎诃(十五)是法印咒。 若作一切坛法时。 用此印咒。 咒水香花衣食等物及唤天等。 亦用此印咒。 小心印咒第四准前身印。 唯改二头指屈头。 当中指中节侧上头指来去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一)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二)菩提萨埵(去音)耶(三)摩诃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姪他(六)豆[口*楼]豆[口*楼](七)诃诃诃诃(八)莎诃(九)是法印咒。 若人诵持此咒印者。 当觅一百八茎莲华。 江水中浴。 着新净衣还入江水。 立至于膝。 面正向东。 作此印咒。 请观世音。 大指来去。 即作坐印安置于前。 左手搯珠右手把华。 七遍诵咒。 然后散于观世音上。 如是一华各咒七遍。 尽其一百八茎华竟。 寻即得见观世音菩萨。 若一日不得一百八花者。 一日觅取五茎莲花。 作此法用。 如是日别取五茎花。 满一百八。 作法同前。 亦用此咒。 咒香烧香咒油然灯。 而供养之。 阇吒印咒第五(唐云发长)准前身印。 唯改二中指。 屈中节头相拄。 附无名指后侧上节。 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悉唎悉唎悉唎(八)地哩地哩地哩(九)悉哩(十)莎诃(十一)是法印咒。 若居聚落。 若在山中。 离杂声处。 有华果树竹林。 水池中央。 起舍。 日日洗浴入于道场。 先作护身结界印竟。 请观世音菩萨。 作华座印安置座上。 然三盏灯。 种种香华供养礼拜赞叹毕已。 搯珠一心。 念观世音菩萨名字。 若人日日作此咒法。 满十万遍即得见观世音菩萨。 又若入道场。 欲以花香鬘供养时。 先以此咒咒花七遍。 用散像上。 复以此咒咒香七遍。 以涂尊像。 又以此咒咒鬘七遍。 以严尊像。 华座印咒第六两腕相着。 以左右二大指及二小指。 各自相合并竪之。 余三指等总散。 大磔开之成咒曰。 唵(一)[合*牛](二)迦摩啰(三)莎诃(四)是法印咒。 若请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 一一皆用此大华座印咒。 以承迎。 以印右转坐之。 安慰定已。 后作金刚军茶利三摩耶法印。 结闭严密门户。 然后种种作法供养。 作坛疗病一切法者。 皆应如是。 观世音护身印咒第七准前身印。 唯改二无名指。 [打-丁+必]在中指背上。 头当前侧上节。 头令相拄。 二小指头相拄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一)婆路(轻呼)枳帝(二)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娑地娑智(八)娑地娑地(九)薮度薮度(十)莎诃(十一)是法印咒。 若行法人。 欲作诸法及诵咒时。 当以此印用护其身。 然后行法。 得观世音来护行者。 令所作法皆悉有验。 又是印咒若欲献供。 先诵此咒。 咒诸饮食花果等味二十一遍。 然后奉献。 婆罗跢印咒第八(唐云随心)起立地上。 脚如丁字。 左脚丁尾右脚丁头。 小屈右膝。 屈左臂肘。 臂向肩上。 手掌向身。 大指食指以把华茎。 中指无名指双屈。 勿着华茎。 小指小曲屈腕。 右手总申臂。 并指向下。 掌背当右髀侧。 勿着髀上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阿私跢私(八)虎噜虎噜(九)素噜素噜(十)莎诃(十一)是法印咒。 若求法验者。 苏曼那茎然火。 又更别取苏曼那茎。 段别寸截三十一段。 用酥酪蜜三种相和。 一一别取苏曼那茎。 涂酥酪蜜。 诵咒一遍投着火中。 如是烧尽三十一段。 次第作之即得大验。 若小儿病。 用五色线。 一咒一结成三七结。 系其颈上。 咒师手作此印。 印小儿项。 其病即差。 若其咒师自身病者。 先作水坛纵广二肘。 其坛中心着一水罐。 满盛净水以五穀子着其罐中。 复以柳枝塞于罐口。 结界已竟。 面向正西。 一心诵咒一百八遍。 然后举罐灌自顶上已。 用此左印为护身印。 印身七处其病即差。 又用此咒咒火然薪。 观世音檀陀印咒第九(唐云策杖)反叉二中指无名指。 在掌中右押左。 屈右头指。 以左小指头。 押右头指甲。 屈左大指。 在右掌中。 屈右大指。 押左大指中节。 头入左掌中。 右小指与左头指直申。 二臂肘相着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伊(上音)里弥里(八)只里弥里(九)地里醯(上音)里(十)莎诃(十一)是法印咒。 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入道场中。 遣一弟子取于香华水火及草并白芥子。 阿阇梨默然护身。 咒水七遍。 散十方结界。 次咒白芥子七遍。 咒已散十方结界。 次把草咒七遍。 然火右旋三匝四方结界。 次作此印诵咒七遍。 请观世音。 即作华座印安置毕已。 烧香散花。 种种上味饮食供养礼拜毕已。 发遣弟子。 阿阇梨不搯数珠。 默然诵咒。 结加趺坐。 以手作前策宝杖印。 当自胸上勿令着胸。 心记诵咒。 日日如是。 满七日已。 即得尸罗波罗蜜成。 罪障消灭。 第二七日更作此法。 并作种种音声供养。 即得奢摩他。 第三七日更作此法种种供养。 如是七日。 日有一事。 谓初一日不食。 诵咒作此法者闻种种香。 第二日见大光明。 第三日得见鬼神。 第四日见四天王。 第五日见诸天。 第六日见观世音诸使者身。 第七日得见观世音菩萨。 若以平等心。 怜愍一切诸众生故作此法者。 得如是验。 亦以此印诵咒结界。 观世音甘露印咒第十左右小指无名指。 相合直竪。 中指直竪。 附无名指侧上。 头开二分许。 以二头指。 各擗在中指背。 头当上节。 并二大指屈入掌中。 头双拄二无名指中节文。 二腕相着。 以两腕根当心上着。 掌向下垂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罗(去音)致帝帝哩(二合)脂致(八)阿揭车阿揭车(九)婆伽畔(十)阿[口*梨]耶(十一)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十二)娑咩室地(十三)阿奴婆啰夜瑳(十四)莎诃(十五)是法印咒。 行道事竟。 请我还宫时。 以此印印水。 咒水七遍散洒四方。 我即还去。 世尊如是神咒。 虽不成立而能成办种种事业。 至心诵念无不果愿。 若患疟病。 若一日一发。 若二日一发。 若三日一发。 若四日一发。 若患鬼病。 若被恶鬼打。 若鬼子母打。 若茶枳尼所作。 若毗舍遮所作。 若羯吒布怛那所作。 若癫鬼。 若罗刹作。 若癎鬼作。 若余种种恶鬼所作。 皆以此印咒印病者。 咒一百八遍即得除愈。 若罪障重者。 用五色缕一咒一结。 如是结成一百八结。 系病者项或系臂上。 罪障消灭。 病即除差。 若患丁肿癫肿。 若身病疮疱。 疮疽疡癣等种种恶疮。 若被刀箭矛矟等伤。 蛇蝎蜈蚣毒蜂等螫。 皆以此咒咒之七遍。 即得除差。 若障重者。 咒黄土泥咒一七遍。 用涂患处即得除愈。 若患风病缓风偏风。 若患癈风憨风等病。 耳聋鼻塞。 皆印病处。 至心诵咒一百八遍病即除愈。 若障重者。 以胡麻油。 若用牛酥和桦皮煎。 若青木香和胡麻油。 煎以为膏。 每以此印印咒七遍。 以涂身上或滴耳鼻。 若令服之病即除愈。 若有诸余种种疾病。 皆以此印印其病处。 至心诵咒即得除愈。 此咒神力说不可尽。 若持法者因供养次必作此印当心上着。 诵此咒时。 怜愍一切诸众生故。 施与一切鬼神甘露。 一切鬼神皆大欢喜。 不令一切众生病苦。 ◎◎搯数珠印第十一以左大指头捻无名指头。 作孔。 于其孔中贯着数珠。 中指直申。 以头指屈中节。 押中指背上节。 小指直申。 右手以大指无名指。 搯珠。 余指同左手(更无别咒)。 此印通用一切诸咒。 若以此印。 日日诵咒念佛忏悔。 得四禅定。 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随愿成办。 君驰印咒第十二合左右腕。 从食指下四指头相拄。 并二大指屈入掌中。 开掌中央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税(去音)帝婆离罗陀(去音)礼(八)阿输(去音)指输指(九)波跛弥(十)莎诃(十一)若日日不得洗浴者。 日日洗手漱口。 作此印诵前咒者。 虽不洗浴即当洗浴。 身大净洁。 入道场中护身结界。 请观世音。 作此印已诵咒二十一遍者。 一切诸佛观世音般若菩萨金刚天等皆大欢喜。 十果报印咒第十三先仰左手掌。 斜直。 以右手掌背。 捺着左手掌上。 左右二手指总直申。 右臂在左臂上相着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乌知(二合)迦(上音)羝(八)乌噜钵遮(九)乌噜钵遮(十)婆啰珊陀[口*梨]舍尼(十一)莎诃(十二)若妇人无儿欲得儿者。 以五色粉作四肘坛。 坛中心安十一面观世音菩萨。 东方安阿弥陀佛。 北方安大势至菩萨。 南方安马头观世音菩萨。 西方安摩醯首罗天王取一。 净罐满盛净水。 中着五穀。 以柳枝等塞其罐口复以生绢。 束其柳枝。 种种好华庄严其罐。 即将此罐着于坛中。 悬杂色幡。 坛开四门。 然十六灯。 复以种种上妙香华十二盘食。 而为供养于四门外各安一部好细音声。 如不能办一部亦得。 严办供已。 咒师洗浴着新净衣。 坛西门外面向东坐。 作印奉请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 次第请已各安本位。 令其妇人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于西门外作大莲华座。 于华座上敷生净草。 次阿阇梨右手把跋折罗。 以左手把妇人右手。 引来向坛北门外立。 阿阇梨至心诵咒二十一遍。 教令妇人。 至心念彼观世音菩萨名字二十一遍。 如是次念阿弥陀佛马头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摩醯首罗天王名已。 令其妇人至心三礼发愿乞儿。 阿阇梨以五色线。 一咒一结成三七结。 系妇人项。 次令妇人坐华草上。 念观世音菩萨一百八遍。 次阿阇梨以右手桉水罐上。 以左手把数珠。 搯咒其水罐一千八遍竟。 次与妇人护身结界。 次阿阇梨手擎水罐。 妇人边立发愿口云。 仰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圣众天龙八部诸鬼神等。 以他心智证知。 今日此优婆夷。 欲得有身生好男女。 愿大慈悲速满其愿。 妇人合掌念观世音菩萨。 阿阇梨灌其顶上。 即得聪明端正男女具诸相好。 一切求愿法亦如是。 随愿皆果。 作法以后。 令其妇人烧香礼念观世音菩萨。 勿令断绝。 必果所愿。 除不至心。 阇夜印第十四(唐云胜印)左右小指无名指头指各屈在掌。 二中指直竪头相拄。 并二大指押头指中节上。 合腕。 是法印。 若人日日作此印已。 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一切菩萨皆悉欢喜。 若人病者。 作此印已。 念观世音一百八遍。 烧安悉香即得病差。 羯瑟那(二合)自那印咒第十五(唐云着鹿皮印)以右臂背过押左臂上。 二大指侧相着并头。 左右余指总申。 即以二手覆左肩上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揭哩(二合)瑟那(二合)是那(八)摩跢啰(二合)娑(九)摩跢啰(二合)娑(十)达啰(二合)娑(上音)耶(十一)达啰(二合)娑(上音)耶(十二)萨婆覩瑟吒(二合)(十三)阿唎跢耶尼(十四)莎诃(十五)是法印咒。 每月五日十五二十五日。 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入于道场护身结界一百八遍。 念观世音菩萨。 一日三时作印诵咒。 一切重罪一切障难皆悉除灭。 檀那波罗蜜多印咒第十六左右小指无名指中指。 斜竪头相合。 次并申二大指。 开半寸许。 以二头指各捻大指头。 左右腕下侧相着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驮摩驮摩(八)赊(上音)摩赊(上音)摩(九)阿揭车阿揭车(十)摩诃迦嚧尼迦(去音十一)莎诃(十二)是法印咒。 日日洗浴。 若不洗浴洗手漱口。 入于道场作印诵咒。 所得功德。 胜于日日檀波罗蜜修行布施所得功德。 观世音轮印咒第十七先仰左掌。 五指少曲磔开。 右手亦尔。 次以右手逆覆左手。 以右小指头。 押左大指头。 以右大指头。 押左小指头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者提嚟(二合下同八)者揭嚟(九)摩诃者揭[口*梨](十)者揭嚟陀(去音)唎(十一)者揭唎尼(十二)驮啰驮啰(十三)莎诃(十四)是法印咒。 若人日日作此印法咒供养者。 他起恶心作于别法欲害咒师。 还着恶人。 若作佛法建立道场及行道所。 当作此印诵咒。 一切诸恶不能侵娆。 观世音华鬘印咒第十八先合二腕。 并左右二大指小指申之。 二头指各博大指侧。 开三分许。 二无名指亦博二小指侧。 头开四分许。 中指直竪头开二寸许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驮啰驮啰(八)般摩质泥(九)阿嚧迦(上音)耶(十)毗嚧迦(上音)耶(十一)莎诃(十二)是法印咒。 若人意欲求钱财者。 日日洗浴起立道场。 烧香散华种种供养。 取一水罐满盛净水。 以杂花鬘严其罐项。 柳柏竹枝塞其罐口。 将此水罐安置坛中。 盛着五穀。 咒师左手桉其罐口。 右手掐珠。 至心诵咒一百八遍。 日日如是见观世音菩萨。 即得钱财。 观世音矟印咒第十九先屈左小指。 以左大指押小指甲作孔。 次以右小指钩左小指。 以右大指从下向上。 入左掌孔。 押小指甲。 状如钩锁。 左右三指直竪头相着。 博侧勿开。 若供养时二肘相着。 若治病时开二肘节。 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摩吒摩吒(八)槃阇槃阇(九)频驮频驮(十)呜[合*牛]泮(泮吒反十一)莎诃(十二)是法印咒。 若能日日烧香作印诵咒。 作一切法悉得神验。 大大得力。 鸯俱(去音)舍印咒第二十(唐云钩印)左右小指中指各屈在掌中二无名指直竪头相拄。 并二大指直竪。 以二头指屈中节。 各捻大指头。 合腕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阿羯唎(二合)舍耶(八)阿羯唎(二合)舍耶(九)富命(命冶反)波跢耶(十)社啰社啰(十一)莎诃(十二)是法印咒。 若咒师合药欲自服时。 忽然鬼神夺将去者。 作一白色四肘水坛。 其坛中心着一火鑪。 香花饮食随分供养。 烧白芥子数数诵咒者。 鬼所将药。 即于坛上还落地来。 若一日不得。 满于七日。 作此法者。 即得其药。 若自合药及为他合。 准前作坛。 烧白芥子数数诵咒。 合其药时。 鬼神恶毒不能得便。 其所合药皆悉成就。 服者病皆除愈。 观世音羂索印第二十一先屈左小指无名指。 以大指押甲上作孔。 次以右大指从下入孔中。 以余四指把捲。 以大指头押四指甲上。 左头指中指并直竪。 用上大咒缚鬼治病。 若恶比止欲不行时。 作此法者即断不行。 一切鬼神难降伏者。 以此印缚。 治一切病用之大验。 若共他论议。 作此法者即前人讷不能问答。 一切缚法皆用此印。 若欲解时心作放想。 即得解脱。 观世音商佉印咒第二十二反叉左右头指中指在掌中。 左右无名指小指。 并直竪相着。 二大指并屈头。 押着头指侧。 合腕咒曰。 唵(一)阿唎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瞿噜瞿噜(八)毗跢啰(二合)娑耶(九)三麽曳悉他(二合)跛耶(十)莎诃(十一)是法印咒。 若咒师诵咒。 虽加功用不得灵验。 不能得见观世音菩萨时。 应作水坛纵广四肘。 种种庄严。 取一水罐满盛净水。 庄严罐法如前不异。 将此水罐安置坛中。 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入于道场种种供养。 然十六灯烧薰陆香。 至心发露一切罪障。 胡跪作印。 当诵此咒一千八遍。 即得见观世音菩萨。 得大灵验。 若一日不得验满于七日。 即得灵验。 若坐禅人不得奢摩他。 一切鬼神来恼乱者。 又风入身令人失志。 如前作坛。 从旦起首一日不食。 当作此印。 若行道时念观世音菩萨名字。 若坐作印。 至心诵咒不限遍数。 满一日者即得灵验。 什皤(去音)罗印咒第二十三(唐云放光亦云火焰光)屈左臂向上。 竪手掌。 向右侧着。 右手握捲。 博左腕下内文之上。 拳头向上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阿祇尼(二合下同八)阿祇尼(九)摩诃阿祇尼(十)婆蝇揭唎(二合)(十一)莎诃(十二)是法印咒。 若作道场时。 作此印已。 绕四方行诵咒。 数满三七遍时。 即成火界结界成就。 若有鬼病。 作余法治不得差者。 作此印咒其病即差。 观世音大心印咒第二十四反叉左右四指在掌。 次屈左大指头入掌中。 直申右大指。 押左头指侧。 合腕。 右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唵(八)阿噜力(九)莎诃(十)是法印咒。 若鬼神变形。 或作大虫及野狐等种种诸身。 入人身中令其病者。 当作此印诵咒即差。 当作一肘圆水坛子取五净椀满盛净水。 中着一椀四方各一。 又坛中心着一盘食。 夜作此法。 将病人来近于坛边。 面向东坐。 作印诵咒二十一遍。 更将一瓮。 即取坛内五椀中水及其盘食。 写着瓮中。 总相和搅。 咒师手擎。 向病人边右旋三匝。 遥病人已。 然后以瓮。 桉病人顶竟。 向南写却。 作是法时。 咒师病人二俱向东。 病者坐之。 三日作法其病定差。 若不差者。 即非鬼病。 若人常作是法。 供养一切菩萨者。 观世音菩萨见大欢喜。 若以此印。 唤诸菩萨而供养者。 皆能助成观世音法力。 速得成办。 观世音散华印咒第二十五仰并左右掌。 侧相着。 列申左右小指无名指中指。 相博勿开。 次以左右头指。 少曲头。 押中指上节侧。 次二大指各自屈头。 押头指下节侧。 莫着掌。 此印通用二陀罗尼其一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唵(八)般母婆皤(去音)耶(九)莎诃(十)是法印咒。 若作一切观世音坛及余坛时。 印中着花而散供养。 若至佛所。 及诸法会作印。 捧华。 散诸佛前及观世音菩萨等前。 而为供养。 心中作灭一切罪想又一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萨婆佛陀达摩僧伽耶(一)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杜毗杜毗(八)迦耶杜毗(九)毗啰(去音)阇(十)毗啰(去音)尼(十一)莎诃(十二同前印用)是法印咒。 名大散华印陀罗尼。 若有比丘若比丘尼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持此法印陀罗尼藏。 诸神咒者。 每于一切诸佛会中。 在在处处。 遍是道场作是法印。 印中捧着杂色华香。 赞诵前咒。 满三遍已。 散其华香于诸佛会。 种种作法。 屈曲声韵称扬赞叹围绕礼拜。 及作梵音鼓琴等声。 歌咏呗响。 种种声彻而合天乐。 助成其音。 自然感动十方一切诸佛圣众。 当令一切诸佛闻者。 皆生欢喜。 乐同一处常为伴侣。 一切般若菩萨闻者。 普愿众生远离恶趣速昇彼岸。 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菩萨闻是音者。 皆起舞蹈。 证成赞者助其势力。 若其赞人临命终时。 一切菩萨来迎。 赞者不经八难直入佛会。 一切金刚闻是音者。 皆生欢喜。 普愿诸佛常行慈悲救诸众生。 一切诸天闻是音者。 皆生踊跃。 愿诸众生常受安乐。 一切业道闻是音者皆宽法令放大洪恩。 地狱众生闻是音者。 苦具枷锁一时摧碎。 镬汤鑪炭止沸停烧。 清凉快乐。 寒氷温煖灰河枯竭。 举要言之。 一切地狱一切众苦自然解脱。 一切鬼神闻是音者。 一切皆发菩提之心。 离鬼神身。 生于人天值佛闻法。 一切饿鬼闻是音者。 皆蒙甘露。 饮食充满无饥渴想。 一切畜生闻是音者。 常得安乐不生冤苦。 即得舍离畜生之身若命终后随佛受记。 又复行者作此法时。 感得法界一切诸佛。 一一如来。 一一般若。 一一菩萨。 一一金刚。 一一天龙。 乃至八部诸鬼神等。 各各齎持诸宝香华璎珞庄严。 及诸幢幡众妙宝盖诸庄严具。 种种伎乐种种饮食。 遍满虚空悉同相助行者供养。 由是行者作印诵咒。 赞成菩萨威神力故。 功德如是。 设复有人。 每于晨朝洗手面已。 向尊像前合掌。 一心诵咒三遍。 胜以种种香华饮食。 供养十万亿佛功德。 何况作印如法供养。 此咒神力说不可尽。 今但略说。 礼拜印咒第二十六二脚膝着地坐。 先合掌。 左右指头总叉入。 平齐右押左。 作此印竟。 礼拜观世音及礼三宝。 两膝徐徐双下着地。 坐定头着地礼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钵啰尼钵吒(智亚反八)毗知若(二合)波夜弥(九)婆伽(上音)梵(上音十)摩诃迦嚧尼迦(十一)莎诃(十二)是法印咒。 若作道场及常供养。 随所逢见诸佛会处随喜之时。 当作是印至心诵咒。 称赞三宝作礼一拜。 遍诸十方一切刹土恒河沙俱胝诸佛。 皆与受记。 灭除礼者万生已来罪障。 悉除豁尽无余。 临命终时。 所礼诸佛皆来迎接。 横截业道不经诸难。 直入佛会必定证得无生法忍。 成不退地。 毗社富啰迦印第二十七(唐云甘果子印)左右二腕相着。 左右头指已下四指。 头相着。 开掌中央。 并二大指直申。 头各当头指中节倒。 下屈出左右掌背下节此。 印与上乞儿咒同。 毗居唎多印第二十八(唐云瞋印第一面)起立。 并脚指齐。 屈左手小指。 以大指押甲上余三指磔开。 直申。 将以三指横着额上。 以右手虎口。 叉右腰侧。 四指向前。 面作瞋形。 是法印咒。 若作此印摧。 伏一切恶魔外道皆无所畏作。 此印处一切鬼神永皆无也。 离罗印第二十九(唐云高慢印第二面)准前唯改左手中指已下三指屈在掌中。 头指屈中节。 与大指头齐头。 开二分许。 着眉间上。 指头向下垂。 面作宽容。 莫作瞋形。 是法身印。 若作此法。 六道众生一切皆得离诸苦难。 婆羊揭唎印第三十(唐云大瞋印第三面)准前唯改左大指。 屈向掌中。 以中指下三指。 屈把大指。 头指直申。 指头向口。 勿令着。 口舌与头指。 一时俱动。 面目杀(沙界反)怒。 作大瞋形。 是法身印。 亦名毗唎俱致若。 作此法一切鬼病悉皆除差。 娑驮印第三十一(唐云软心印第四面)准前立地。 以左手叉左腰侧。 右手头指无名指小指。 屈向掌中。 以大指。 押头指与无名指上。 中指直申着眉间。 中指头向下垂。 面作宽容莫作瞋形。 是法身印。 若人日日作此印法烧香供养。 蒙观世音菩萨欢喜。 随其所欲皆得称意。 阿噜陀啰印第三十二(唐云大怒印第五面)准前立地。 唯改右手。 中指直竪。 以头指[打-丁+必]在中指背上。 头当上节。 并屈无名指小指。 少曲。 中指与无名指头。 开二寸许。 大指直竪。 大指头与中指头。 开四寸许。 大指头着于顶上。 中指头向前。 莫着头。 是法身印。 若作此印。 一切恶人恶鬼神等。 皆悉变心转作好心。 特崩(二合)沙尼印第三十三(唐云破平障难印亦云诃遣印第六面)准前立地。 唯改右手屈臂节。 斜出外。 总申五指。 相博横掌。 以大指侧当胸。 勿令着胸。 是法身印。 若治鬼病。 即以此印掌向右斫之。 日日烧香作此印者。 蒙观世音菩萨欢喜。 诸恶障难悉灭无余。 所有一切诸恶鬼神。 皆不得近亦不能得便。 闇耶印第三十四(唐云得胜印第七面)准前立地。 左右二手各屈大指在掌中。 以中指下三指。 各把大指。 左右头指头侧相着。 左右中指以下。 三指背中节相着将。 于眉上翻着。 头指头向下垂。 是法前印。 若作此印。 降伏一切鬼神天等。 悉皆怖畏。 当用治病。 毗阇耶印第三十五(唐云最胜印第八面)当起立地。 二脚相离二尺许。 脚指并齐。 左右中指屈中节在掌中。 次以并二大指押上。 左右头指无名指小指头皆相着。 三指侧皆开。 合腕。 以二大指下节。 当额上着。 指头向上。 是法身印。 若作大功德道场坛时。 起大云雨大风动者。 当作此印诵咒一百八遍。 将盐末和白芥子。 一捻一咒投火中烧。 其云风雨应时即止。 若入坛弟子。 被鬼入身令其病者。 如上烧之其病即差。 若作法时。 恐有恶人来触恼者。 如上烧之。 恶人即去必生善心。 后作法竟欲放却时。 咒酥一遍一投火烧。 一百八遍即放得脱。 阿目多印第三十六(唐云无能压印第九面)当起立地。 左右脚跟头相向着。 大屈二脚膝。 如坐不坐。 左右中指下三指各屈在掌中。 左右三指中节相向拄着。 二头指竪。 头斜相着。 以二大指头亦相着。 以博中指侧。 将以先着胸上。 次举其印。 以左右中指下三指上节。 着于额上。 头指头向上。 观世音菩萨。 在于佛前作此印时。 欲界天魔皆悉战慄。 诸鬼神等悉皆倒地。 诸佛菩萨金刚天等。 悉皆大喜同时赞叹。 尔时观世音菩萨语诸鬼云。 汝等魔鬼莫倒莫怖。 汝等起坐。 我于今日作此法印。 诸四部众学此法者。 莫令短命作病难等。 若人日日作此印法种种供养者。 即得大验。 死生阿弥陀佛国。 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波罗质多印第三十七(唐云无胜印第十面)起立地。 先大屈左脚膝。 正直[跳-兆+专]踏地。 脚指向前。 右脚斜直申向右边。 脚指向前。 反叉左右头指无名指。 在掌中右押左。 左右小指中指头相着。 并二大指直竪。 莫着头指侧。 合腕举印。 向右腋上着。 是法身印。 诵前大咒七遍已竟。 然后更举。 向额上着。 更咒七遍。 随何国土作此法者。 五穀丰熟人民无病。 能破一切诸外道法。 魔罗栖那波啰末(平音)陀儞印第三十八(唐云破魔军印第十一面)合腕左右大指小指并竪。 左右头指中指无名指各屈。 头各相离一寸许。 诸指头侧各开半寸许。 举之以腕下在头顶上着之。 屈右膝如前身印左膝。 申左脚如前印右脚。 观世音菩萨。 在于佛前作如是言。 我今有十一面。 各出一印。 若人见闻及学此法如法行者。 四重五逆及恒沙罪一时消灭。 犹如勐火烧诸草木。 随何国土。 有此法处。 与我自身现住无异。 此十一印总用最初大陀罗尼。 咥哩(二合)首罗印咒第三十九(唐云头戟印)右手屈小指。 以大指押甲上。 磔申余三指。 叉右腰侧。 左同右。 唯屈左臂向上。 以腕背当腋上着之。 身坐。 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三)菩提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萨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姪他(七)陀啰尼(八)陀啰尼(九)毗陀啰尼(十)瞋陀(上音)尼(十一)频陀(上音)尼(十二)莎诃(十三)是法印咒。 若人日日香汤洗浴。 若日日不能浴者。 八日十日十四日十五日。 香汤洗浴入道场中。 作二肘水坛。 其坛中心着一香鑪。 烧沉水香。 诵阿弥陀经。 一切处用皆悉得验。 自身所有一切罪障。 日日作印数数忏悔至心诵咒。 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观世音索印第四十左手屈小指。 以大指押甲上作孔。 右手大指从孔下入。 以四指把捲。 左三指磔竪。 若作如上二印法者。 一切鬼等及诸难事皆无所畏。 观世音母印第四十一左手屈小指以大指。 押甲上作孔。 右手小指从下入孔。 以大指押甲上。 状如钩锁。 二无名指头相着。 二中指各。 [打-丁+必]在二无名指甲背头相着。 二头指头各在无名指甲根侧。 头勿相着。 开一分许。 头指来去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一)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二)菩提萨埵(去音)耶(三)摩诃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姪他(六)迦(上音)吒毗迦(上音)吒(七)刚迦(上音)吒(八)迦(上音)吒毗迦(上音)吒(九)刚迦(上音)吒(十)婆迦婆(上音)底(十一)毗社曳(十二)莎诃(十三)此印及咒通一切用。 观世音母娑罗(上音)跢印第四十二准前唯改二头指头相着用前母咒。 摩诃摩罗印第四十三(唐云结花鬘印)准前唯改二无名指开之。 二头指屈中节头相拄。 离无名指。 是法印咒。 用前母咒。 取一净瓫以盛香水。 当作此印以搅香水。 咒三七遍。 次举此印印自顶上。 如是三遍即用前咒。 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入于道场护身结界。 请观世音种种供养烧香散华。 咒师在于观世音前。 当作此咒。 随心所愿心口乞愿。 皆悉得验。 观世音檀陀印第四十四(唐云策七宝仗印)准前唯改合二无名指头。 右大指申之。 以二头指头相拄。 右小指钩左小指根。 用上母咒。 是法印咒。 若人日日作此印者。 得四禅定。 命终以后得生西方无量寿国。 成阿鞞跋致。 如上四印通用观世音母咒。 观世音君驰印咒第四十五立地并脚。 左手把捲屈臂向上。 腕当肩前。 勿令着肩。 腕内向肩。 右手申臂向下。 五指总申。 掌背勿着脾。 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一)婆路(轻呼)枳帝摄跋(二合)啰(去音)耶(二)菩提萨埵(去音)耶(三)摩诃萨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姪他(六)唵(七)毗郎(轻呼)伽(上音)儞(八)莎诃(九)鸯俱(去音)舍印第四十六(唐云钓印)合腕并二大指直申。 二头指屈中节头相拄。 勿着于大指头。 二中指头相着。 二无名指屈中节头相着。 其头当中指上节侧。 二小指直竪头相着。 头勿着无名指侧。 掌内开之。 般那摩印第四十七(唐云莲华印)准前唯改中指。 开头二分许。 向顶上着通一切用咒。 白芥子及灰用之。 跋折啰母瑟知(二合)印第四十八(唐云金刚捲印)准前鸯俱舍印。 唯改二头指。 少曲。 各在中指背。 当上节勿着。 一分许开之。 二大指并押中指中节侧。 阿(上音)叉摩罗印亦名跢赊波啰蜜多印第四十九(唐云十度彼岸印亦云数珠)准前。 唯改二小指。 各屈在掌中。 两掌侧相着。 二大指各屈头。 当头指下节侧。 以上五印。 总共通用前君驰咒。 是法印咒。 若人日日香汤洗浴。 入于道场护身结界。 种种供养作此法。 是人定得阿鞞跋致。 阿弥陀佛印咒第五十小开腕。 并二大指。 屈节头向下。 二小指各屈。 以二大指头着侧。 中指头相着。 二无名指二头指。 各屈中节头相拄。 大指来去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唎耶(一)阿弥陀婆(去音)耶(二)跢他揭多(去音)耶(三)阿啰诃(上音)羝(四)三藐三菩陀(去音)耶(五)跢姪他(六)唵(七)阿弥唎跢婆跛拪(八)阿波跛娑(上音)耶(九)莎诃(十)作坛法时用此印咒。 释迦牟尼佛眼印咒第五十一反叉无名指及二小指在掌中。 二中指直竪头相着。 并二大指直申。 二头指屈中节头相拄。 以押二大指头上。 合腕咒曰。 唵(一)毗嚧阇(上音)儞(二)莎诃(三)地天印咒第五十二合腕。 二头指及小指。 反叉在掌中右押左。 二中指及二无名指。 直竪头相着。 二大指并竪。 押二头指侧。 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婆孙陀[口*梨](二)阿那陀若(三)钵啰(二合上)波啰(上音)怛儞(二合)(四)莎诃(五)是法印咒。 若作大坛赎地之时。 用此印咒以为地契。 略说印檀陀罗尼竟。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有能依行观世音教作咒法者。 彼善男子善女人。 用白栴檀。 作十一面观世音像。 其木要须精好坚实。 不得枯箧。 其像身量长。 佛一肘(若人肘量二肘一磔)若不得者。 一尺三寸作之亦得。 作十一面。 当前三面作菩萨面。 左厢三面当作瞋面。 右厢三面似菩萨面。 狗牙上出。 后有一面当作笑面。 其顶上面当作佛面。 其十一面各戴华冠。 其花冠中。 各各安一阿弥陀佛。 其像左手把一澡罐。 其澡罐口插一莲华。 右臂垂下。 展其右手。 以串璎珞施无畏手。 其像身上。 刻出璎珞种种庄严。 作其像身。 若以金银鍮石画等。 悉皆得之。 尔时其人造此像已。 欲求心中所愿成者。 从白月一日入于道场至十三日。 入道场时。 香汤洗浴着新净衣。 净衣三具。 一日之中三时换衣。 晨朝日中及日暮时。 各着一衣。 上屏之时脱舍净衣。 着污衣裳。 行道之人一食长斋。 不食余味。 唯食大麦乳糜。 安道场处必须净室。 掘地治法如前七日坛中所说。 泥拭鲜洁香泥涂地。 复以香水遍洒其地。 在其室中量八肘地。 纵广正等。 四角竪柱周匝悬幡。 正坛中央施一高座。 置十一面观世音像。 像面向西。 以种种华散道场内。 唯烧沉水苏合等香。 从初一日乃至七日。 三时各诵根本大咒一百八遍。 未须献食。 从八日中时至十三日。 日别一献种种饮食及余果子。 所献之食不着盘上。 唯敷净草。 新净瓦器并诸叶等盛献饮食。 于十四日十五日中。 倍加种种上妙香华种种餚饍及余杂果。 倍胜于前以为献佛。 其行法者。 唯敷莎草以为坐具。 胡跪恭敬正面向像。 于十四日及十五日。 在其像前然栴檀火。 取苏摩那油一升。 净铜器盛置行者前。 复须沉水香麁细如箸。 寸截数满一千八段。 尔时行者。 后十五日日中以后。 取一沉香涂苏摩那油。 咒之一遍。 投前所烧栴檀火中。 如是次第尽千八段。 尔时行者。 于其二日全不得食。 至十五日夜静之时。 观世音菩萨来入道场。 其栴檀像自然摇动。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 一时振动。 其像顶上佛面出声。 赞行者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 我来看汝。 所有愿者悉令满足。 时有四愿何等为四。 一者愿我不离坐处。 即得飞腾虚空而去自在无碍。 二者愿我在于一切贤圣众中。 无所障碍得三菩提。 三者愿我常作持咒仙人中王。 四者愿我现身。 即得随从观世音菩萨。 是名四愿。 尔时行者于四愿中。 随意乞者。 时观世音即与一愿。 其四愿中若不得者。 更至后月十五日朝更立道场。 于道场中置二躯像。 于其像中有舍利者。 还以十一面观世音像。 置舍利像边。 应须一千八茎好华。 其行法者在于像前。 敷草为坐胡跪恭敬。 取其一华。 咒之一遍散着像上。 如是乃尽一千八华。 尽其华已。 尔时观世音像正前菩萨面出大雷声。 尔时行者安心定意不得恐怖。 雷声出时一切振动。 尔时行者口常诵咒。 雷声出时即当乞愿。 发声唱言。 南无观世音菩萨。 弟子何时能救一切众生种种苦恼。 何时当满一切众愿。 时观世音随愿即与。 当与愿时。 天龙八部诸鬼神等皆无障难。 当用牛黄置草叶上。 在观世音菩萨像前。 用观世音心印。 印咒一千八遍。 和其煖水洗浴其身。 一切障难一切恶梦。 一切疾病皆得除愈。 用石流黄雄黄二种。 各取等分置草叶上。 在观世音菩萨像前。 用观世音心印咒。 咒满一千八遍。 和其煖水洗浴其身。 一切障难一切恶梦一切疫病皆得除愈。 若月蚀时。 用赤铜钵盛牛酥三两。 在于露地。 在观世音像前用黄土泥涂作圆坛。 一尺五寸。 酥钵置上。 从初蚀时。 诵咒乃至是月还生。 如是方止。 取其酥食必须食尽。 不得留残。 食此酥已。 身中疾病悉得除愈。 若有国土人民疫病一切畜生疾病死时。 安置道场取白芥子。 押取其油使满一升。 取紫橿木大如笔管。 寸截数满一千八段。 先于像前然紫橿柴。 次取寸截细紫橿木。 浸着油中。 取其一段。 咒一遍已投火中烧。 如是乃尽一千八段。 尔时能使一切人民。 及诸畜生所有疫病悉得除愈。 复次若有他方怨贼。 欲来侵境。 以此观世音像。 面正向彼怨贼来所。 种种香华饮食供养。 应取燕脂大如大豆。 诵咒一千八遍满已。 涂像左厢瞋面之上。 令彼怨贼不能前进。 若人卒得狂病。 咒其白线。 一咒一结成三七结。 像前胡跪。 更咒其线一百八遍。 系着此像正前项上。 经一宿已。 取系病者项。 若二日不差。 还取咒索更咒一百八遍。 绞着像颈。 又经一宿取系病人项其病即差。 若有诸鬼入人宅中。 像前然火。 取薰陆香一百八颗。 一咒一颗投火中烧。 如是烧尽一百八颗。 所有恶鬼。 悉皆散走不敢更住。 若有怨雠欲求人便。 取其白线在于像前。 一咒一结一百八结。 系像左厢瞋面项上。 经一宿已。 解取此索称彼怨字。 一称一截乃至截尽一百八结。 怨人所作恶计不成。 若人相恨。 取五色线搓为咒索。 像前胡跪。 一咒一结一百八结。 系像左厢瞋面项上。 经一宿已。 解取自系左臂之上。 令彼瞋者和解欢喜。 若有人等欲求善事。 取五色线搓作为索。 像前胡跪。 一咒一结成七结已。 系着正前像面项上。 经一宿已。 取系自身所求如意。 若人自知身有障难。 种种妙香相和涂像。 复以香水洗浴其像。 浴像毕已。 还收取水对像咒一百八遍。 浴自身体。 自浴身已。 一切障难悉皆消灭。 尔时观世音菩萨。 在佛前说俱致印法及陀罗尼七千坛法。 说此法竟。 告大众言。 若欲修行此咒法者。 先须入坛然后乃行。 若不入者。 不得辄教此印咒法。 若辄教者。 师及弟子获大重罪。 说此品时。 一切大众同时赞言。 善哉善哉大悲大士。 为欲救护一切众生。 说印神咒及诸坛法。 我等大众亦当随喜顶戴受持。 说此经已。 时会大众一时俱起。 绕佛三匝礼佛而去。 已上十一面观世音神咒。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四 发布时间:2025-05-20 04:25:08 来源:地藏孝亲网 链接:https://www.u29.net/fojing/4834.html